【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兰州新区样板”】“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年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兰州新区厚植企业成长发展土壤,不断吸引产业、人才集聚,凝聚起了促进兰州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降低准入门槛增活力

公章虽小,却是新设企业的第一步。“我们计划申请创办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我新开办企业可以免费申请印章及电子印章。”到政务大厅咨询公司注册业务的甘肃睿鑫润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振鑫说,以前注册新公司要自己联系办理刻章,需等待好几天。现在,新区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实行企业首套5枚印章及其对公业务电子印章刻制政府买单,可为企业节省开办费用1000元以上。

“新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孙振鑫道出了新区企业家的共同感受。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亮丽名片,也是一个区域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兰州新区着眼优化市场环境,在全国率先推行“独任审核”,将审批权限充分授予窗口,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创新项目招投标模式,精简项目招标要件,取消招标文件备案。同时,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创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册、容缺登记、自主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市场主体年均增速达到23%。在全省率先将9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近年来市场主体实现倍数增长。

项目审批惠企改革放大招

为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兰州新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意识,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环节、各要素,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打出了一套有利于吸引市场主体、快速配置市场资源要素、更好服务群众的改革“组合拳”,大力倡导和落实“项目定了干,一切手续我来办;项目开了工,一切服务我跟踪;项目投了产,一切困难我来管”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最大幅度提升行政效能、最大程度优化经营环境,持续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兰州新区样板。

项目建设审批难,这对很多企业而言,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从“拿地”、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区域评估、土地预审、施工许可到开工,每一项都要准备大量材料,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为此,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惠企改革大招——“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3.0项目审批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27项精简为8项,时限由127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企业在取得用地和总平面图后,“拿地”即可开工,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

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投资项目审批涉及的这些评估事项,由新区各部门牵头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等11项区域评估事项,实现兰州新区范围内区域评估成果共享共用,为企业减负。将评估结果嵌入“一张蓝图”,为项目选址提供参考依据,节约投资成本3%以上,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兰州新区在全省率先将不动产首次登记纳入建筑许可办理环节,将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为9个工作日,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均实行自验收备案制。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主事项由18项压减至8项,审批时限由45个工作日压缩至26个工作日,项目落地周期平均缩短1/5,企业投资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推行工程竣工验收、消防验收、档案验收自验收备案制以及“容缺验收”“承诺验收”制度,对缺少建设工程竣工备案要件项目,企业作出承诺后即可凭建设部门“以函代证”先行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助推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跑出全程“加速度”。

“在一个地方投资,首先看的是营商环境。兰州新区快速配置项目开工前的水、电、气、路等要素资源,并建立一体化、闭环式项目服务机制,指定代办专员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签约后快速开工建设。”宝武碳业兰州宝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蔡伏明说,优良的营商环境让兰州新区发展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优化要素配置合力破难题

对企业而言,评价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好坏,往往就是一项审批跑得趟数多不多,一个证照办得速度快不快。

4月12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秩序井然。每来一位办理业务者,都有服务人员上前问询,并引导至承办窗口。“效率挺高的。”前来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房屋信息查询的王先生在体验过“电子亮证”功能后说,以往要带身份证原件,现在只需调取电子证件,而且一两分钟“搞定”。

为进一步提升新区政务服务工作质效,让群众、企业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跨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在积极推进“一网通办”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推出“电子亮证”功能,企业群众即使在没有实体证件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顺利地进行事项的办理。

同时,新区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深化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整体提升服务效能。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线运行政民通APP,实现全天候服务。全面推行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全省率先与山东、陕西等20个省市170多个市区县签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与21个省371个市区县签订政务服务跨省事项“套餐办”协议,分别实现1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和30项企业开办类事项跨省“套餐办”,实现异地办事“一次办好”。推行“告知承诺制+信用核验+失信惩戒”综合信用监管模式,打造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推行行业协会商会制定行业自治评价标准,监管部门全程跟踪、适时介入的“行业自治+部门监管”模式,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环境。

在一系列硬举措、实招数的带动下,落地兰州新区的大企业好项目不断增多,宝武、海亮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滩新区,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不断优化,助推兰州新区经济社会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四年领跑国家级新区,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荣获“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等20多项荣誉,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兰州新区排名全省第一,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改革引领的“新标杆”。(新甘肃客户端)

【保障“水、电、气、地、金”需求 我市筑牢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硬支撑”】 位于游仙区的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计划投资约186亿元,全部建成后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核药研发生产中心和核医学产业创新基地。保障这样一个重大项目建设,用电是关键。4月10日,游仙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颜军又一次来到现场,与中广核公司现场负责人继续商讨建设用电实施方案。
  用电保障是我市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力度,切实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持续加大专项债券争取力度,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释放市场内生动力,筑牢项目建设“硬支撑”。
  为服务核医疗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电手续,确保了产业园临时基建用电。随着产业园基础建设推进,游仙供电公司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颜军带领“电管家”到现场详细勘查,建议客户将临时用电与永久性用电电源相结合,把第一台500千伏安的变压器安装到今后生产用电的位置,方便生产用电在原基础上扩容,令用户十分满意。中广核现场代表谭睿琪表示,有了供电部门的强力支持,厂房建设顺利实施,预计到2023年底完成建设。
  为加快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还加快电力设施建设,构建南北两座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双环网新格局,推动骨干网架由220千伏向500千伏全面升级。主动实施《服务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十项措施”》,规划新增变(配)电容量约405万千伏安、线路2112公里,构筑“两廊三核六环”骨干网架,确保绵阳电网规模持续保持川内领先。持续深化“三加三减”服务举措,进一步精简环节流程、缩短办电时限,降低办电成本。全面实现“三省+三零”办电,让客户办电更顺心、用电更舒心。
  除电、水、气等生产要素保障外,项目建设落地离不开土地要素的核心支撑。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打出土地要素保障“组合拳”,持续开展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处置专项整治等行动,有效破解重大项目落地问题。
  为保障项目用地,市自然资源部门对重点项目用地全部实行“五个一保障机制”,即一个重点项目、一位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项目专员、一套保障方案。通过对2022年省市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分门别类建立用地保障台账。同时,采取“两上两下”的方式:先后征询各县(市、区)、园区、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项目业主单位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球”下发问题清单,每周收集工作进度。进一步落实好“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工作机制,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开展分类别、分区域、分层级调度,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
  在要素保障中,如何激发并释放市场内生动力显得十分关键。新一轮发展中,我市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在融资方面,我市积极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指导全市27家银行机构入驻国家“信易贷”平台绵阳站点,发布金融产品50余个。向“信易贷”平台常态化推荐信用良好企业,今年来成功为8户中小企业快速授信1100万元。加大企业债申报发行力度,现已获批发行21.7亿元。持续在省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平台,推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我市还积极发挥债券引导作用,围绕“债券引导工程”支持领域补报重点,扎实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申报。全市申报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434个、额度673.34亿元,将基础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其中水利项目23个、额度34.65亿元,交通项目12个、额度12.64亿元,产业园区项目80个、额度190.76亿元,城建类项目32个、额度57.37亿元。(绵报融媒记者 兰建春)

【#无锡朝阳农产品市场现状# !回顾被封后的战疫时刻】“请带好会员卡,48小时以内核酸检测证明,没有外地旅居史,方可入内。”

“唉,慢一点,慢一点!”

“师傅,请扫一下门铃码!”

“嘀嘀——呜——”

下午2点,朝阳农产品大市场北滨路1号门。三条查验通道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走进市场内部,一个个标有数字编号的彩钢大棚底下,各色菜蔬分门别类码放整齐,等待着客商和小贩的光顾。(图一)

而就在半个多月前

那一天、那一夜

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

“朝 阳” 战 疫

“菜篮子”被封

急!

指针拨回3月23日下午5点15分,朝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君君(图二)接到疫情防控紧急指令:一名外地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张某强曾在市场内活动,朝阳农贸市场、朝阳农产品大市场必须立即封闭,同步排查其行程轨迹及接触人员。

“排查难度很大,张某强的车辆信息、手机信息、购买信息都不准确,由于涉及个人隐私,我们不能张贴照片寻人,只能向客商和供应商一一询问、反复筛查,逐步缩小范围。”张君君回想起当时的紧迫形势还历历在目。

“3月23日10点30分到14点40分,在朝阳农场品大市场地产菜区4、5号棚停留了4个小时,采购了蚕豆、马兰等菜品。”当晚7点49分,张某强的活动时间、活动范围最终被锁定。

这4小时,正是市场交易最活跃的时候,同时在场的客商、供应商、小工及工作人员等有数千人。这一状况让张君君的神经瞬间绷紧了。

根据市区相关部署,蔬菜水果两大市场临时管控,2000余人就地隔离,相关场所全面消杀,有序进行核酸检测……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悄然打响。

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张君君面前:这么多人的食宿,该如何解决?摁下心头的焦虑和不安,她迅速冷静下来,调动一切资源多方联系,终于连夜从惠山区调剂到2000余个睡袋,次日又从梁溪区借用了800个睡袋,满足隔离人员需求。

除了当晚第一顿盒饭由政府提供以外,此后封控区域内所有人员的一日三餐,均由朝阳集团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快落实相关指令,协助做好集中隔离全流程闭环管理。”

然而,就在封控、筛查有序推进的同时,另一个难题已接踵而至:市民的“菜篮子”被封,如何确保不断供?

3月24日晚8点,全市保供会议召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及朝阳、天鹏、盛阳三大市场主要负责人悉数到场。

保市场就是保住“菜篮子”,必须快速调运蔬菜,稳住无锡市场。各方齐心行动起来: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与泰州、山东、徐州等农产品基地联系,紧急调拨590余吨蔬菜;市交通局连夜帮助保供单位办理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位于锡宁路8号的临时保供点亮如白昼,平整土地,安装网线、照明,布置防疫设施,迅速投入使用……

春雨淅沥中,一辆辆满载蔬果的卡车陆续抵达临时保供点。

“‘菜篮子’保住了!”尽管如此,在张君君的记忆中,全市保供会议依然每晚不定时召开,听取情况汇报,积极组织货源,没有丝毫松懈。她常常忙到凌晨才开车回家,换身衣服刚睡上一两个小时,就又有电话来了,有急事需要她立即处理……

保供攻坚战

难!

按照防疫要求封控三天后,隔离人员转运安置工作分批次开展,工作人员也在连续7天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后,于3月30日全部离场。

正当张君君以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时,3月31发布的第97号通告将这场“保供攻坚战”推向下一个更严峻的战场。

当天凌晨起,我市多个小区被划为封控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按管控区管理,公共交通、线下教学、各类非必要营业场所统统关停。一股紧张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居民们蜂拥至超市、菜场抢菜囤菜,尤其是叶菜,甚至出现了“一抢而空”“一菜难求”的现象。

“31 日一早,‘朝阳到家’APP就爆单了,一小时之内下了 1400 多单。”张君君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的不同寻常。

很快,当天10点45分,《无锡市疫情防控第98号通告》发布,如一颗定心丸,安抚着市民焦躁的情绪:“全市各级正加强货源组织,加大粮食、食用油、肉类、蛋类、蔬菜等日常生活物资市场投放力度,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力确保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正常运营。

市委市政府快速决策,紧急向宜兴、泰州、山东等周边地区调配百余吨蔬菜,连夜运往无锡。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从外地紧急调拨过来的货源,以最快速度铺往全市56家天惠超市。然而从前水到渠成的事,眼下却成了最难得的事。”张君君说,经历了3月23日的一波疫情后,朝阳农产品大市场面临着部分人员隔离管控、在岗人员满负荷运转的困境。

没有人手,菜来了也到不了门店、到不了市场,怎么办?朝阳集团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突击小队,全力以赴准备作战。

警车开道,当晚10点30分左右,第一批7车的宜兴保供蔬菜到达天惠供配中心。30余名突击队员奋战5个小时,卸货、分拨、装运,再由8名天惠超市驾驶员送往各门店网点。凌晨4点,泰州保供车也顺利抵锡。大家来不及停歇,又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

这一夜,惊心动魄!

4月1日一早,当人们陆陆续续走进天惠超市,货架上早已摆满了各色蔬菜。2.9元一斤的蚕豆,2.99元一斤的春笋,碧绿生青的时令叶菜,都是马大嫂青睐的抢手货。

“后续我们根据市场需求继续调度,各类菜品源源不断进入无锡,超市供货频率从一天一供提高到了一天三供,日均销售蔬菜超200吨,比平时翻了一倍。”张君君直言,随着气温上升,蔬菜损耗变大,物流也水涨船高,成本已经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最担心的是来不及卸货和运送至门店,给社会带来恐慌。

好消息是,经市联防联控指挥部、市文明办组织协调,100 名志愿者火速到位,缓解燃眉之急。

“像小桌子那么长的大冬瓜,志愿者一个一个地搬,都累得向我大吐苦水;有的驾驶员出现了疲劳综合症,开车开到呕吐,我们就及时换人。”

首先是吃上菜,然后是稳价格。张君君每天坚持公布天惠超市的菜价,让老百姓最直观地感受到家门口的物价水平,同时在朝阳农贸市场设置了专职管理员,实施价格巡查管控。“每个摊位明码标价,毛利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违规现象严肃处理,坚决遏制哄抬物价。”

至4月2日,市场已经基本稳定。4日,菜量已经充足到1块钱买一大把菠菜的地步。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朝阳集团线上购物平台“朝阳到家”团队也承担起了社会责任,2500余份“防疫包”通宵达旦分装完成,送至空港开发区。

“每个‘防疫包’内要装40样物资,涵盖吃喝用,工序相当繁琐!”当晚亲自上阵的张君君感慨,分装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而这一夜的齐心奋战,也让她对这支由90后组成的年轻队伍刮目相看,“小伙伴们虽然年纪不大,但遇事能扛!”

堵防疫漏洞

愁!

吃一堑,长一智。想到阳性病例张某强曾在朝阳农产品大市场逗留了4个小时,张君君仍心有余悸:“如果不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市场也不会被封,好在这次没有新增感染人数!”

庆幸之余,她更为清醒地意识到绝不能心存侥幸心理,必须实施更严密的防控措施。

作为无锡“菜篮子”的关键一环,朝阳农产品大市场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拥有900余名供货商,日均300余辆外地号牌货运车辆进入,人车货交流频繁……任何一次擦肩而过,都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如何堵上防疫漏洞?张君君为此焦愁不已,思虑良久。

首先,要实行闭环管理。将原先的临时保供点设为“查验区”,外地货车进入后要扫门铃码,查验行程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等,签署告知书和承诺书,在车门上贴好封条,才能进入“作业区”,由市场搬运工卸货转运至“交易区”。而驾驶员全程不下车,供货商“点对点”护航,即卸即走,不超过4小时。

其次,要强化实名交易。基于朝阳集团持续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落实实名制。供应商用交易卡,小贩用会员卡,凭卡交易。针对小工、保洁等零散人员,则通过人脸识别,有效限流的同时也能方便排查。

再者,要采取雷霆手段。对于未按规定“点对点”闭环接送外地号牌货运车辆的供货商及涉事车辆,全部列入市场“黑名单”,定期通报;对于未按规定佩戴口罩的行为,工作人员发现一次罚款500元,客商、小工、供应商罚款50元并进行书面保证;市场内辟出“健康管理区”,每天下午1点至5点,定时开展核酸检测。

只要疫情一天不散,防疫就一天都不能松懈!集团上下群策群力,花了三天时间,拿出一份长达24页的《无锡朝阳股份有限公司疫情整改方案》,对防疫消杀、人车管控等细节进行了重新梳理,重点是规范外地来锡流程,减少外地司乘与本地人员的接触面。

目前,这份整改方案已获市里审批通过,开始正式实施。“这也是朝阳集团实现动态清零的一个坚实举措。”张君君说。

树必胜信念

盼!

回望这段战“疫”历程,“急、难、愁、盼”四个字是张君君的切身感受,“每天的心都是提到嗓子眼的。”

自3月23日以来,朝阳集团在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战时状态快速响应,争分夺秒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大局意识扛起重任,攻坚克难当好稳价保供“压舱石”。

战“疫”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来到临时保供点、天惠超市、朝阳农产品大市场等察看调研,反复叮嘱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强化闭环管理,做到保供、防控“两手硬”,同时要求属地和行业部门强化日常指导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群众和商贩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张君君也对“共克时艰”四个字有了更深的体会:“‘共’是上下齐心;‘克’是克服困难;‘时’是必须及时应对每天产生的新情况;‘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未来的路无疑是艰难的……”

接下来,朝阳集团将不断以新模式来适应新形势,用智慧和力量加强管理,竭尽所能守住现有的防疫成果,把市场的主体责任做到位,同时把保供稳价保安全的社会责任发挥好。

与此同时,一系列新思路、新方向也在她脑中生长、盘旋。比如将 “朝阳到家”与天惠超市资源整合,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更好地在疫情时代发挥电商的保供优势;通过建设数字“菜篮子”,强化科学调度、食品安全和价格监测,让市民拎得更稳、买得放心;在满足本地市场刚需的基础上,想方设法驰援上海……

“熬过去,就必胜了!”

“朝阳”,一如它的名字,给人以温暖、力量、希望和稳稳的幸福感。

眼下,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坚持的力量。

黎明的那道光,终将刺破黑暗!(无锡博报)

#无锡疫情防控第一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studyaccount[超话]##2021每日打卡# 196-169|w28 I make time to be creative. 网课 ✅《道德经》
  • 朋友,愿你努力后的明天更精彩,晚安感恩我的仙家我的命是仙家给的,我愿意赎罪报答仙家,报答家人,报答一路帮我的人,更希望余生帮助更多有缘人愿大家都安好,今生尝尽人
  • 当内轮廓<外轮廓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包脸”两条轮廓线相平行,内外轮廓差决定了五官更精致小巧,在颧骨、苹果肌发育优秀的情况下,内外线条感顺滑,面颊也不存在凹陷
  • 关于酵素 君君有话说很多人问我:你们家的酵素真的有那么好吗❓我喝一组也没瘦啊 我喝了身体没什么变化啊 等等各种的问题//君君只想说:咱们的酵素并不是药品,是调理
  • 只要1⃣2⃣8⃣元,拥有大品牌千元品质[色] 全球最顶尖的护肤品配方均来自瑞士。一款黛莱美面霜,原料却来自法国,美国,韩国等6个国家。
  • 筹备上市阶段工作开展凌乱,选用服务机构不专业启动时间迟,是多数企业无法顺利完成上市的重要原因。最近想离职(目前做外贸业务)找工作又感觉自己好像啥都不会啥都不懂一
  • 因此,洗澡时即使人们体内有很少量的尿液,也会产生比平时更强的尿意,给小孩子把尿时吹口哨也是这样原理。因此,洗澡时即使人们体内有很少量的尿液,也会产生比平时更强的
  • #中国电建# 水电开发公司:以#数据治理[超话]# 为中心,实现#生产数字化# 、#管理数字化# 、核心业务一体化中国电建水电开发公司拟定了《电建水电开发公司信
  • 可当看到端上来的第一道菜,仙气飘飘糯米饭,装扮得如此清新脱俗时(有可能是我点餐失败哈)我深刻地领悟了饭点选餐馆的教训:排队的店不一定好吃,不排队的店一定不好吃。
  • 巡视病房的时候,几位患者说:“护士,我今天感觉好多了,这几天都没有发烧,食欲也越来越好了,多亏了你们的悉心照顾,感谢你们不远万里来支援我们、帮助我们!像往常一样
  • ???? 韩雪睫毛轻轻眨动,蜓即淡淡的道,“洪家那老不死的想让我与姐姐一起嫁于洪辰,不过想来最终的目的,还是想吞并我韩家,成为天北城真正的霸主吧。月末了总结下二
  • 胡兵和那些外国模特站一起没有一丁点稍逊风骚感觉,他将他189的身高运用的淋漓尽致。胡兵和那些外国模特站一起没有一丁点稍逊风骚感觉,他将他189的身高运用的淋漓尽
  • #通辽身边事# 【通辽高考】2017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进行,通辽市区的高考考点为通辽蒙中、通辽一中、通辽五中、通辽实验中学。#通辽事儿##通辽身边事# 2
  • 当歌利王一刀刀割截佛陀身体时,佛陀不但没有半丝半毫的嗔恨,反而发起大悲心希望能尽快救渡他,十方诸佛菩萨们,多么希望所有的众生都不沾黑业,永住幸福啊,多么希望地狱
  • 夏天来了 真热 可是今天下了雷阵雨 就一阵 我希望他不会停 我喜欢下雨 又不喜欢 我喜欢你 又不喜欢 绳子断了需要打结 可他终究是有结 就像我提了分手 但是我想
  • 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尽快完成年度复核工作,结合复核工作任务督促A级旅游景区落实安全管理,强化高峰期应对。推动旅游景区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加强设施设备检查维护,
  • 02.生命仿佛是老在魔鬼与荒海的夹缝儿,怎么样也不好03.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读书,我们是认真的[超话]#世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值得等待:
  • 努力做好自己覺得正確的事吧,哪怕慢慢來,人也總會開花的,我們都會等到山花爛漫的日子。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該看書時看書,該玩時盡情玩,看見優秀的人欣賞,看到落
  • 6⃣️古茗英文名good me,长见识了延迟观赏了这部短片,中文名《当我望向你的时候》和英文名《will you look at me》是回环,是低着头试探着想
  • 我都作出了自2016年初“省城浪潮”、深圳“价值再凝聚”之后的将再次载入投资史册的“‘强二豪宅潮’且其具操作性的大城只有一座”的判断了,都明文《500万决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