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
一群老人写的川柳(日本小短诗杂俳的一种),
上了热搜,语句诙谐,
读来,甚是温暖。

老了,生活会是什么样?

不会唱怀旧金曲,因为;
怀旧金曲
都太新了
根本不会唱
——宫内弘高 65岁

时间一下子多到用不完;
曾经想要的自由和时间
现在
多到手足无措
——藤原ノブ 77岁

一个简单的动作,已无法完成;
同学会上
大家鞠躬道别
结果一起站不稳
——石冈和子 82岁

开始怀念,那些离开的人;
忽然发现
我的年纪
已经比妈妈还大了
——井上亲子 78岁

这些老人,
面对岁月流逝,
有胆怯,有无措,
但依然能自我调侃、说笑,
因为,他们知道:
时光不曾饶过谁,衰老无人幸免,
但我们能选择如何老去?

01
永远不要害怕变老

人为什么害怕衰老?
因为,老去意味着,
皱纹,白发,
身体衰弱,疾病侵扰,
丢失了感官上的快乐,
不再是人群的焦点,
慢慢成为周围人的负担。

快节奏的时代,
衰老被看作一种失败,
从光鲜亮丽的明星到普通人,
都在绞尽脑汁地对付鱼尾纹、眼袋,
拼命与不可逆转的老去趋势作抗争。
其实,比肌肤衰老更可怕的
是心灵的衰老。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拉姆·达斯在
《学会做一个会老的人》一书中说道:
老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去既不是普通的活着,也不是垂垂将死。
人人都在为这一大限做着抗争,
又都为此痛苦不堪。

他告诉大家:
到了年纪就要服老,
接受自己老去的样子,
你的身体已老,
但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不要害怕老去,
勇敢拥抱岁月沉淀出的最好的自己。
年龄又算什么?
“就算我今年52岁
穿上这条裙子同样光彩耀人!”

好莱坞混剪短片《永远不要害怕变老》

02
老了,也要活得有趣

在变老的路上,
有人活得老气横秋,
有人活得从容淡定,
有人活得妙趣横生。

黄永玉是第3种。
今年的7月6日,
96岁的老爷子在电话里问易中天:
“你今年多大了?”
“七十三。”
“少壮!”

黄永玉早已抛开年龄的束缚,
在别人越活越大时,
无龄感的他越活越年轻。
人家都好奇地跑来问他养生秘诀,
他说:我从不养生!
喜欢睡觉、不吃水果、不运动……
最爱做的是守在电视前看连续剧,
周末还看看《非诚勿扰》。

白岩松曾经上门拜访黄永玉,
他叼着烟斗,戴着贝雷帽,
正在捯饬自己心爱的红色法拉利跑车。
白岩松惊讶地问:
“老爷子,您一把年纪还玩这个?”
黄永玉回他一个大白眼,
“我又不是老头儿!”

年近百岁的黄永玉,
像个老顽童,
站在成人的世界里,
内心却始终住着一个孩子,
永远天真,永远好奇,
把普通的日子,过得有趣好玩。

生个蛋犯得上这么大喊大叫嘛(黄永玉92岁作)

03
老了,也要善待自己

岁月催人老,
但改变不了一颗温柔的心,
人生那么长,变老的路上,
不敷衍生活,也不委屈自己。

累了,就慢一点,
不拿健康做赌注,拥有一个好身体,
才是今生最大的幸福;
养几盆花草,清晨日暮,
享受草木的抚慰;
家里,依着自己的审美装扮,
一块地毯,几幅装饰画,
小小的空间,洁净舒适;
无论多忙,都不忘
认真对待一日三餐。
人不管到什么时候,
都应跟着自己的步伐,从容地去生活,
因为,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抖音上有位汪奶奶,79岁了,
可她却活得比很多年轻人还精致。
因为热爱跳舞,她坚持锻炼,
控制饮食,身姿挺拔,
浑身全无一点老年人的暮气。

被问及如何保持优雅的气质?
汪奶奶淡淡地说:
不是读几本书,买一些衣服,
去高级一点的地方摆拍,就有气质。
其实啊,气质就在
你认真喜欢过的每一天里。

记得,巴金晚年说过这样一段话:
“没有人因多活几年而变老:
人老只是由于抛弃了理想。
岁月使皮肤起皱,
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
在你心中有一个无线电台,
只要它收到美、希望、欢欣、勇敢、庄严和力量的信息,
就永远年轻。”

变老,只是一种生理状态,
只要你有爱,有梦,
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美。

04
即使老,也要老得漂亮

其实,变老不可怕,
重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老去,
若能老得漂亮,
那么老去又何妨?

时隔六年,11月16日,
林青霞微博终于更新了。
此后,她像个新奇的孩子,
每天都更新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有时,是一张勾人回忆的旧照;
有时,分享一本正在读的诗集;
有时,是登山的感悟。

常言道,
红颜易老,美人总怕迟暮。
但林青霞显然不是,
她接受了变老这件事,
任皱纹爬上眼角,
依然忙着读书、写作、记录生活,
她坦然变老,越活越通透。

人活着活着就老了,
但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美,
20多岁青春洋溢,很美,
30多岁勇敢自信,很美,
40多岁独立智慧,很美,
50多岁坦然从容,很美,
……
每个年龄,
都有恰到好处的自己,
即使老,也要老得漂亮。

余生,
愿我们都能看尽世间好风景,
看淡世间纷扰,从容带笑前行,
在变老的路上,越活越漂亮。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今天日常记录 我的小号好像太杂了 所以这样分类一下好了
超级无敌累^_^想不到我们真的一个早上体测完全部 晕啦 一大早七点多起来化妆就为了跑步的时候不那么丑陋[爱你]这次体测我好像比去年进步了 虽然跳远还是一如既往的菜呵呵 还疯狂压线重测了好多次我真的尴尬的想要直接跑路[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
下午我们就去完成学校作业[爱你]去了大芬油画村 好一个熟悉的地方 高中三年没少往那里跑 毕竟是买画材的好借口好地方因为离学校好近[舔屏]去到那里拍了些素材还有图二路人帮我们拍的大合照(无语学校强制要求的^_^)居然还挺好看![挤眼][挤眼]
然后我们就狂吃狂吃狂吃 我仿佛回到了高中^_^今天也好累哦 我感觉我明天绝对全身酸痛[怒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很佛系的普通追星社畜 看到有朝气、可爱、奋力拼搏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露出麻麻微笑 工作疲惫时看一眼他们的天使微笑 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能量 这就是他们的魅力所
  • Peace Village!我校各国文化的展示集市。 又双叒准备了四套衣服用于世界各国传统服饰展示,天冷了给大伙穿点热乎的(? 主要是想展示两种风格,一种是大家
  • ——网易云音乐热评《我》 ​​​#芦荟夫妇[超话]#今年秋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遇見了偶一天,遇見了為心中所愛能拼儘全力的端午和哈魯,遇見了勇敢堅定絕不放棄的愛情。
  • 24岁的他拥有真正偶像的力量,我从他身上能够学到的东西太多了,除了他的颜值和舞台实力,我更多的是被他的低调,踏实,坚韧,努力,聪慧,睿智圈死的,我追星的意义在这
  • 我真的太难受了 家里刚买了新的电动车 想试开一下 旁边最亲近的人就说你不行的 开这车干嘛 你不会开 赶紧下来吧 事实上我最后也没有开成功 甚至连防盗锁都没有开
  • 圣灵要感动谁,是谁的权柄 !?所以,以利亚不回答,他就走了。#唐崇荣牧师教会要理问答##以利沙求博士袍吗❓(教会要理问 答014问)所以,以利沙祷告的时候,他没
  • 我高中暗自发誓坚决不在四川读书,坚决不学语言,并且对翻译嗤之以鼻,最后命运都给我安排上了[太开心]这样看来最奇妙的大概是十三四岁的时候,在去给你过生日之前,暗戳
  • 深夜想说:我来到南艺最大的感激就是我认识了非常多的好朋友,可爱的学弟学妹,16年第一次去欧拉看演出接触并且爱上了摇滚乐(在广东摇滚乐可以说炒鸡无敌小众,从小几乎
  • 人惟愿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人惟愿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
  •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
  • #每天进步一点点# 第271天 “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为了忠于自己的岗位职责,我提起“刀”,严守自己得口子,但是我真得好想把刀轻轻放下。 教育是面向人的工
  • 发病机理主要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肺叶枯萎。肺纤维化,中医称为“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
  • 刚才把图发在自己的微博,也有人有不同理解,想听听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MAMAMOO[超话]#那个因为亲妹妹特别喜欢妈妈木~我就想帮她买这回妈妈木新出的正规2辑【
  • 一定要坚持,这‌是一‌款百分百天‌然提取的植‌物精‌油,所以安全性完‌全不要有任‌何顾虑,2‌8天一个周期,只‌要坚‌持下‌来一‌定能看到效果,我买的是正装大瓶
  • 想跟全场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狂舞吗?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这个冬天,就让@南孚 做你的暖阳,为你充满能量叭。
  • 一个仪容干净的女人,也一定是个生活简单干净的人,对物质没有执着的要求,内心从容而淡定,不论是顺境亦或困境都能过得怡然自得。仪容干净整洁,体现的是女人的自律和修养
  • #Matthew##马太福音# (馬太福音 6:25)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 #李俊昊#ins刚刚更新啦 환자분들이 시술 후 웃으실 때 만족해 하실 때 정말 요새는 더 행복하고 감사하다... • #워크홀릭 #감사한마음 #일상
  • 极简⋯ 盐水煮金龙、芝士焗"海赤"⋯当季,肥美,都是好食材⋯ 这俩菜都讲究的是"熟度"控火菜,鱼要刚好熟,蟹要9成8熟,否则蟹膏没有"溏心"太柴,口感不行,香也
  • 于风雪载途的夜晚,熬煮属于冬天的童话。慵懒的冬日,北风凛冽,雪花飘飘,这才是冬天魅力的景象;生一炉缘分的火,把浅浅淡淡的岁月,揉进一场素净的飘雪里,围炉煮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