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者也是鹤不飞。魏晋年代,七个男人躲进竹林里,喝酒弹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盘桓乡下;李叔同青灯黄卷,遁入空门……他们有飞翔的能力,却没有扑腾的愿望和激情。胸有羁绊,无力挥动羽翼。
鹤不飞,静静地停在那儿,栖息在一棵树上,却有很美的意境。在那个水汽氤氲的唐朝,几个朋友,去寻隐者,松下问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山中。顺着童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却见山林苍茫,云深不知处”。“

一个人年龄大了,就变成“鹤不飞”。朋友老鲁,多年前,只身云游,在南方一家报社做副刊编辑。离开小城的老鲁曾回来过一次,他站在街对面的一棵老槐树下喊我,邀我同行。我问老鲁是否打算在那个城市一直待下去,老鲁摇摇头说,当然要走,25岁之前离开小城,30岁离开省城,以后到更远的地方。我有好多年没有见到老鲁了,前几天,听说他回来了,见到老鲁时,他的下巴已经有了稀疏的花白胡须,老鲁说,我妈老了,回来就暂时不想走了。

植物园大到我无法想象,里面保留了磨山景区原有的山湖树木,在山树之间开辟了道路,形成新的植物园!保留的自然景观是一流的,跟原始森林一样随处可见遮天蔽日的大型数族。依湖而建的园林景观显得有些凌乱,还没收拾干净利落!希望设计师再加把劲,把遗留下来的自然景观加以梳理和细化,让其显示真正园林的魅力,和自然紧紧联系在一起…….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肖战[超话]# 15年你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我也从那年开始成为一名教师,这几年兢兢业业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原来被我忽略的圈子里有一个和我性格那么相像的人,低调又
  • 她的气质和身形太适合古装了,古典端庄冷清又带有书香气,之前天欢那套我居然还感觉到了慈悲感,她身形挺拔纤薄,骨架小,这就又成为了她古装的另一个加分点,让我不由感叹
  • 绝大多数的离别都是突然的不管是猝不及防的,还是有准备的,那都叫离别我们总是希望可以有选择哪怕是多那么一点点的时间来告别可即便你把所有告别的话都说了在真正离别的时
  • 因为你曾经的坚强会让人以以为即使再大的苦苦,你你也撑得住。因为你曾经的坚强会让人以为即即使使再大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
  • 亲爱的团子们,再忙也不要忘记吃早餐哦 【我,走在烟雨朦胧中——凤凰古城】忘记了多久以前,我无意间看见了一幅类似梦里水乡的照片,这幅照片的注解文章是《边城》那时起
  • 四、面向未来的中国风电面向未来,中国风电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市场在“双碳”目标的引导下,低碳发展蔚然成风。实现这三个梦想的过程,正是中国风电从最初步履蹒跚到如
  • 当我未到长沙之先,对党完全站在地主方面的决议无由反对,及到长沙后仍无法答复此问题,直到在湖南住了三十多天,才完全改变了我的态度。毛泽东的发言共讲四个问题:第一,
  • 【一条广告55万 粉丝超500万 被称为“咪蒙2.0”的公众号也凉了】7月22日晚,拥有500多万粉丝的公众号“HUGO”显示自主注销。】文明城市创建需要你我,
  • 如果还是像7月8月那样……估计很多人都不敢轻易下决心去海南岛旅游……好吧,最近,海南岛的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好吧……海南岛,可能还是因为7月8月,三亚市对待滞
  •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观念总是一定社会集团的公正观念,不存在永恒的、普适的公正,而一定集团的公正观念又是该集团现存经济关系的体现。让人民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发展的成
  • 节目中,各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分别介绍各区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美食特产、农产品,展现各区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和喜庆热烈的冬奥氛围,给留京过年的外地朋友、就
  • 对冤大头的想法也是不同的,如果想着"好吧这次你拿吧也有亏的时候嘛"带着这样的想法,这样度过人生的话,我想应该可以充满我们常说的人之间的爱。我
  • 记账Day2:预算923.8-55.7=868元为了吃到沃尔玛的巧克力提拉米苏平时懒成鬼的我特意去了有些远的地方就为了买它吃货的力量fine所以我没做到日预算3
  • 预下载已于14:00开放,获得测试资格的向导可通过【B站通知私信】或前往游戏【测试服详情页】进行游戏下载~若有疑问可前往涌动测试FAQ专栏↓↓↓感谢向导的热情与
  • 关于Taylor的部分,很像之前名利场的采访卢卡瓜:欲望的抓取是无形的,我要好好地完成工作去设法到达那个境界。Jonathan Anderson:当看这部电影
  • 感谢她带给我的成长,加油干吧!#芳心荡漾#贺鹏找到好兄弟杨万青让他去勾引自己的老婆,为此还让他去看一部相关电影,目的是为了离婚。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本来就是坎坷
  • 嘿,你看,这话一说出来,我估计能立刻回忆起今天早上,然后回复理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盗墓笔记[超话]##八一七稻米节# [心]#万家灯火故事长#
  • 这次也不全是因为封控的“刺激”也可能是时机到了,对这座城,如同家族长辈们的故事充滿了重新认识和探尋的兴趣。那天看朱天文的纪录片谈到父亲,也想到很多事都有这个定律
  • 然而,在有的人心里就会认为高仿就是一个不公平的事物,有些人会穿高仿的鞋子和那些正品的鞋子的人都是需要虚荣心的。然而,在有的人心里就会认为高仿就是一个不公平的事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