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异代》,黄恽著

关于黄恽这部大作的书名来由,他在自序中有着交待。原来这本书先后起过三个名称,第一个书名为“缥缃闲览”,缥缃是爱书人所偏爱的词之一,因为它形容藏书之宏富,黄恽说这个书名的来由是他早期的网名缥缃室主。后来,书名改为了“闭户读书”,最终又定名为“萧条异代”,其称此名来自于杜甫的《咏怀古迹》。

也许是书海太过辽阔,现在作者起书名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也往往受困于此。我是个随意的人,尤其在起名方面,想到什么就随手取了书名。但编辑却十分看重此事,经常觉得不合适,一再催促我改正,要求既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还需做到雅俗共赏,何等之难哉。黄恽在序中未曾提及书名为何三变,但黄兄本身就是位编辑,想来他兼具着作者与编辑两种身份,考虑的会更加周详。

但每改一次书名,就重写一篇序言,这种作法也颇为罕见。有意思的是,黄兄竟然将三篇序言全部排列在了本书之前,虽然说每篇序没有多少字,但这种写序方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有趣的是,本书中恰好有一篇文章谈的就是序言问题。此文的名称为《刘海粟克隆郑板桥小引》,本文中讲述的故事是1923年刘海粟出版了一本装潢考究的画册――《海粟之画》,此书定价两块半大洋,在那个时代显然属于豪华本,而该画集前则有刘海粟写的一篇自序,该序之短可跟黄恽的本书三序有一比:

海粟绘画,最不喜求人作序。求之大人先生,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学者名流,必至敷衍恭维,反失实在,终不如不序为得也。几张涂抹,原算不得东西;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以之覆瓿,以之当薪。曷为而要序为?癸未三月,海粟自题。

刘海粟明言他不喜欢求人作序,说得可谓极有骨气。其实我对求人作序之事也很纠结,故这些年来只是自序,想来不少有同样心理之人读到刘海粟之序,也会以人及己的有所感触。而黄恽也在文中称:“这篇半文半白的小序,很有特色,不求人作序,骨子里透露出孤傲的气质,有着很自负的一面,很符合‘艺术叛徒’这个头衔。”

我未曾留意黄恽其他的大作是否有请人写序,但至少我看到的几种,都是他的自序,不知道他读到刘海粟的这篇序言时,会不会心有戚戚焉。但接下来的考证,却的确煞风景,因为在黄恽之前,就有人发现刘海粟的这篇序言是抄自郑板桥,而黄恽在文中引用了1925年12月6日《金刚钻报》上所发署名“黄浦滩”的文章,该文的题目为《哈哈刘海粟》,此文说的颇不留情面:

唉!郑板桥啊,做不出序,不如不序为得。厚了脸抄人家,阿要难为情?须知“抄袭大家”四字,是无上荣衔!即使求不到大人先生和湖海名家,也何必做个抄袭家?你既知借光为可耻,那么抄袭叛徒就不可耻吗?为了一篇序,为甚么下作到如此地步呢?或者你以为抄了艺术叛徒这篇序文,就可以也卖他二块半钱一部家书的吗?

虽然黄浦滩的文章说话不好听,但若核对《郑板桥集》中《十六通家书小引》,则可以看出,刘海粟的那篇序言确实化用了郑板桥的原文:

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几篇家信,厚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何以叙为!乾隆己巳,郑燮自题。

如此对比起来,刘海粟的化用也太草率,几乎以原文照抄,这种做法当然有些气人。但转念一想,也可理解为这是一种艺术家的行为艺术,唯一的缺憾乃是刘海粟没有在序言中点出他是化用郑板桥,否则的话,黄浦滩也用不着如此笑骂。

然而,就算是化用,也表明刘海粟不想求人写序,但事实如何呢?黄恽谈到了1933年出版的《刘海粟近作展览会》一书,该画册前有一大堆响当当人物的序言,后面还有七篇《后序》,足见刘海粟并非傲骨铮铮不求人作序。两书的对比,更加衬托出他抄袭郑板桥序言是何等之不美。

黄恽的书读来颇为轻松,他能从不为人留意的细节挖掘出有趣的史实。还有一篇《李超琼焚毁〈倭袍传〉记》,让我读来也很有意思。我对该书感兴趣的原因是恰好藏有此书的木活字本,而黄恽在文中谈到光绪十二年李超琼在溧阳境内发现了《倭袍传》书版事,李认为这是一部黄书,于是派差役找到了收藏该书版的书坊,果真搜出来《倭袍传》版片89块,另有《何文秀》书版15块,李超琼最终下令将这些书版烧毁。

对于这件事,黄恽在文中提出了以下疑问:

现今流传的《倭袍传》是弹词本,有一百回。按常理推测,即便每回一页,也得一百页,实际上,一块板片最多容纳四五百字,一回根本不可能只有一页。李超琼在华竹甫家搜到的《倭袍传》板片却只有89块,与一百回的本子相差甚远,如果不是不全的话,那么李超琼查获的《倭袍传》应该不是一百回的弹词底本,很可能是一种如今已经失传的版本。《何文秀》又称《何文秀玉钗记》,似乎也不会只有15块书板。

黄恽的猜测很对,因为该书我藏有四部,每一部的卷数均为十二卷一百回,古人一册书大概分为两卷,每册书的厚度大多在60至100个筒子页之间,每个筒子页为一版,故十二卷书至少有几百版之多,然该处竟然查获89块版片,显然不是全书。

《倭袍传》又名《果报录》,我的藏本卷首题为“果报录”,版心则刻着“倭袍传”,看来两名通用。同治七年大藏书家丁日昌任江苏巡抚时,就曾搞过轰轰烈烈的禁书活动,《倭袍传》也在焚毁之列。19年后,李超琼又见此书,但时至今日,这样的书依然能够看到,可见禁书活动想搞出成果来,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金声长物》,王金声著

此书为王金声先生所赠。我不清楚这是不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但我与之相识二十年来,这至少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其厚积薄发,如此有耐性,让我对他原有的敬佩又增添了三分。

我与王兄相识大约是经黄舰先生之介。我的收藏中有一个门类纯属爱屋及乌,那就是对藏书家墨迹的收藏,然而同一个作家所写的手稿,跟他书法作品的字迹却有较大的差异,故而我不可以用手稿字体来辨识同一人的书法作品,而当时黄舰告诉我,上海的王金声是他的朋友,而王先生在这方面特别有眼力,我要购买书法作品,不妨向王先生请教。

黄兄的建议正合我意,故某次他从苏州前往上海时,我也赶到那里,在老城隍庙的一个茶馆内第一次见到王金声。王兄坦诚的向我讲解着上海字画界的一些私下交易规则,而此后我几次到上海参加拍场会,对于拿不准的古代书法墨迹,均请王兄代为掌眼,有一度我因事赶不到上海和杭州时,也会请他代为举牌,而他在鉴定某些字画时,还会向我讲解一眼真一眼假的内在原因。在这方面,他给我的帮助,我一直感念于心。

王金声虽然在鉴定古人墨迹方面目光如炬,然其本人却专藏近现代名人法书。我听黄舰讲过,王兄家中原本藏有大量的古代名人字画,然而王金声为何不继承家学,却专喜近代之物,何以有着这样的偏爱,我未曾问过他,不过翻阅他的这部藏品集,看到里面所收的确与他的主体收藏吻合。

陈鹏举在给本书所写《序言》中首先回答了我的小疑问:“1840年至1949年,或如金声所说‘自龚自珍至司徒雷登’这一百年间,中国文人所经历的丧乱、困苦,遍体鳞伤和决绝抗争,是唯有春秋和魏晋时候所能比拟的。而他们极其无愧地各自完成了自己。”想来这句话准确的概括了王金声的藏品时限,而对于王兄在这方面收藏的成就,该序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金声为毗陵旧族,自小极喜文字,饱读手泽,还有缘得见书者真面。文传三代出贵子,他是天择其人。二十年前,送别钱君匋先生那天,我和他倾心交谈。我认定,他将是这一代人中,收藏近代文人墨迹第一人。

为了出版此书,王兄作了长期的准备,而对于本书出版的时段,陈序中也有交待:

十年前,他和我约定,2019年出版他的《金声长物》,并约我写序。2019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五四运动”是新旧文化划时代的大事件。从“五四”这一年,向两边读去,会把近代中国文人之心,还有近代中国之文脉,看得更清楚。

看来在出版前的十年,王金声已经做出了安排,为此他跟陈鹏举有了十年之约。之所以给出这样的断代,乃是2019年为“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如此说来,金声先生的收藏有着别样的心思在,而巧合的是,我写这篇师友赠书录的日子,正是5月4日,一切巧合都是冥冥中的注定。

王金声在本书的自序中首先引用董桥先生的所言,以此来说清楚癖爱收藏也是一种骑上去容易下来难的行当,但他依然对此乐而忘归:“从青年到中年,常随遇而安,慵懒的性情难得疲于世间的周旋与奔命,一直过着郁迂的心灵生活,平和地做个庸人,反倒觉得快乐和满足。唯一的消遣,便是钻入故纸堆中觅索一方精神乐土,潜心勾留近世那些新旧文化的饱学之士留下的翰墨。不妨‘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咏玩索之’,数十年来,倘有倾慕的文人手迹现身拍场,辄当仁不让,悉数收进。总之,断不能将自己看轻看贱了。”

想打胜仗,弹药充足是必要条件,但地主家也有缺粮的时候,王金声在自序中谈到了当年嘉德公司拍出的那批胡适手札,这些手札的书写人有陈独秀、梁启超、徐志摩等,计27通,正符合金声先生的收藏范围。显然好东西识家众多,于是金声兄采取了苏秦的“连横抗秦”方式,他联络多位藏友合股竞拍这批手札,一直举到了近500万元,但后来国家文物总局首次行使优先购买权,这批手札最终归了某大学来珍藏。这个结果显然让王金声和朋友们的希望落空了,但他却坦然地认为,这种交易的方式“亦不失公允”,同时也觉得“独秀先生曾是开一代风气、毁誉交加的人物,殁去也近七十年了,如今墓木已拱,却由谷而峰,这一极具戏剧性的转折,怎不令人愕然?”

但好在陈独秀的墨迹金声兄已经有藏,因为他家墙壁上挂着的正是陈独秀的对联,虽然如此,金声兄却又说:“出于自身偏见,往往摒弃政治人物的手迹,而有人恰好兼有政治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梁启超便是其中一位。”细看书中所收陈独秀的这幅对联,确实有着别样的书法美,其气势之宏大给人以震撼,故欣赏书法家的作品,倒并不用太过在意其政治家的身份,而对于梁启超,王金声则认为可谓是文人加学者的典范:“什么叫趣味?什么叫人格魅力?任公是也。他就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的杰出典型。一生笔耕不辍,卷帙浩繁,委实是近代以来最健的一支笔,其文思几如风雨骤至,亦似奔涌之泉。”

王金声在自序中又引用到了梁启超在《书法指导》中的所言,明确地称写字可谓是“第一等的娱乐”,并提到梁启超在住院养病期间,病榻边放的是汲古阁本《宋六十家词》和朱孝臧的《彊村丛书》等词集。也许是为了消遣,梁启超从这些词集中集句成联,竟然集出了两三百幅之多,而这些集联还在《晨报》副刊上发表了不少,金声兄写道:“任公当时曾把他所集联语请朋友们自挑,然后让南纸店伙计裁好玉版宣,再按所选字数画好朱丝栏格,用他娟挺的工楷书就,朋友们躬逢其盛,一时洛阳纸贵。”

而这样的集联,金声兄也曾买得一幅,其难得者,这幅对联乃是写给藏书家徐乃昌者,对于其买入此联的价格,金声先生用了如此比喻:“当年差不多花了一辆普桑的价格购得,若在现今换辆大奔,相信也是绰绰有余的。”

近些年名家书法价格陡涨,尤其名人书法受到了财富阶层人士的青睐,故有人劝金声兄及时出手,他对这种劝法不知如何回答,但他也提到曾经放出过一些小品,有意思的是,他放出的这些小品却又入了名家之手:

虽厕身藏家之列,偶尔也禁不住拍场公司的忽悠,常放出几张自认无足轻重的小件拿到拍场遛遛,像张从碧的墨梅,自然进了董桥的慧眼,一对红树室藏冯文凤的袖珍联、梅景书屋仅存的几张乾隆角花笺,也让基永兄带到了董桥手中,统统进了他的《故事》里了,聚散之间,虽有些懊恼,倒也庆幸这些东西又有了新的归宿。

这个结果不知道算不算是楚弓楚得,但这样的递传的确是增添了故事性。清代藏书家孙文川诗曰:“宝翰垂千秋,人无百年寿。展玩聊自娱,岂计收藏久。”而这组长诗的最后两句则为:“由来天下宝,不妨天下有。但祝得所归,勿落俗士手。”其旧藏能为名士所得,真可谓得其所哉。

《尔雅》

“尔雅”二字。尔,迩也,近也;雅,正也,庄也。是“近于雅正”之意。由于《尔雅》一书凡对词语、名物进行训释时均以“近于雅正”为宗旨、为原则,故以名书。《尔雅》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是我国古代一部词典。它采集各种书籍,“训诂名物之同异”。所谓“训诂”,也叫“训故”、“诂训”、“故训”、“古训”。一般认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尔雅》前三篇叫“释诂”“释言”“释训”,“训诂”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训”“诂”二字连用在一起,发端于周末鲁国人毛亨,毛亨注释《诗经》,定书名为《诗故训传》。用浅显的话来说,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尔雅》有“释诂”、“释言”、“释训”三篇,又有“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惫、释鸟、释兽、释畜”等篇。《尔雅》解释词义,又介绍物名。对所述不同种类、不同方面的词语、名物,编排训释上有一套完整系统的体例和方法。其训释的方法主要是义训,一般为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以俗语释雅语。遇到古今雅俗同名或此有彼无而需要训释的词语、名物,具体表现为用描述性的语言或下定义(义界)的方法予以训释。此外,象草木虫鱼这些内窖较多的物类,或用描述性的语言,或用下定义的方法,或用人们易懂的别名予以训释。还有.训释之后,如耽心人们不明训释之语,则更对训释之语进行一番训释(转训)兽畜两类由于内窖少而名称偏难,多用描述性的词语予以训释。熟悉《尔雅》,对阅读古籍会有帮助,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之脉。

此《尔雅》三卷。宋郑樵注。元刻本。框高二十厘米,宽十三•一厘米。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同,黑口,四周双边。郑樵(1103-1162),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居夹漈山中!时人称之为“夹漈先生”,又自号“西溪逸民”。郑樵治学严谨,博学强记,搜奇访古,路遇藏书家,必借宿读书。于经旨礼乐、文字、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术之学,皆有论辨。绍兴二十八年(1158)郑樵以荐得召对,授右迪功郎。后《通志》撰成,召入枢密院编修,又兼摄检详诸房文字。绍兴三十一年(1161)高宗巡幸建康,命以《通志》进呈。次年病卒。郑樵一生著述等身,多达八十余种。《宋史•艺文志》载某主要著作有《诗传》二十卷、《诗辨妄》六卷、《乡饮礼》七卷、《春秋地名谱》十卷、《谥法》三卷、《石鼓文考》一卷、《论梵书》三卷、《尔雅注》三卷、《象类书》十一卷、《书考》六卷、《通志》二百卷等几十种,今仅存《尔雅注》、《通志》、《夹漈遗稿》、《诗辨妄》、《溪西集》等书,其中《通志》是其代表作。
宋人多崇尚义理,疏于文字考证,而郑樵则博涉经史,精于文字训诂。当然其间也难免穿凿附会、随己意解经之处。然郑注《尔雅》,堪称精当。此书盖撰成于绍兴十九年前,在当时也颇受重视。后人对此书的评价也很高,四库馆臣曾评称。郑樵“惟作是书。乃通其所可通,阙其所不可通,文似简略,而绝无穿凿附会之失。于说《尔雅》家为善本”。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未著录此书.盖成书后,仅藏之秘府而未刊刻流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郑樵《注尔雅》三卷”,知此书在南宋淳熙末年之后才有刻本,卷数与《宋史•艺文志》载“郑樵《尔雅注》三卷”同,然书名略有不同,盖为不同刻本。据杨绍和考证,《尔雅》各本均无明代补刊重修者,故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著录“郑樵《尔雅注》一部”,当马元刻本。

此本中钤有华亭朱氏、经术堂印、毛氏子晋、汲古主人、子晋书印、东吴毛氏图书、宋存书室、杨氏彦合、杨绍和鉴定等印,表明此本原为明朱大韶旧藏。后入毛晋汲古阁.又辗转为杨氏海源阁觅得,历经名家递藏,甚为珍贵。杨氏《槛书隅录续编》曾云“其镌印精良,较诸本优胜”,并将此本与其所藏北宋单疏本《尔雅》并称双璧,足见杨氏对其珍爱有加。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你啦小哥哥[羞嗒嗒]易烊千玺 yyqx 帅 yyqx 可爱 yyqx 中戏第一 yyqx 天猫 yyqx 华为 yyqx 新歌 yyqx 舒适圈 yyqx 短
  • !”(此处应有薇姐的微笑) 于是我非常非常好奇,关注了天阳的微博顺便(ke yi)翻看了一下相册,好不容易找到之前的一张健身照,肌肉轮廓够强[跪了] 这个综
  • 当然,也看到了爱情的美好,也露出了姨母笑,也感叹我用尽力气遇见了那个你,也许有很多不完美,但是八年之后我仍能感受到爱情,谁能说这不是婚姻最美好的模样呢?亲爱的热
  • 那么喜欢人家你就自己去剪辑啊!我他妈9012年了,全国都快奔小康了,我也是不理解了,B站是你家开的吗?
  • ” 每一段感情坚持下来都很不容易,我更希望异地恋的你不要轻言放弃,山水相隔很难平,但是我知道你我都在努力,我愿意等你,等有一天和我窗下共话风和雨的那个人依旧是你
  • “我很感谢今天支持我的人,大喊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邓泽鸣Jeremy ⋆⋆ ⋆ ⋆ ⋆ ☾ ⋆ ⋆ ⋆ ⋆ ⋆⋆ ⋆ ⋆#社闻预报#
  • 前想感叹一下我居然坚持打了一半的了 好像这对在这个⭕的很多人来说微不足道对我来说算个小成就吧hhh“意义…这个词在我追星的时候不是常被想到的话题吧 以前会喜欢说
  • 刚关门收到帆哥寄来的牛肉丸,其实是帆哥妈妈说买给我的,开始新一周吧~如果我说爱就是一种温存一定有人会觉得我折煞了爱的高度因为在旁人看来爱是志同道合是惺惺相惜都没
  • 打铁还需自身硬,哈弗H9走出去能够成为自主硬派越野车的最佳代表,获得市场口碑双丰收,反映出哈弗的研发制造能力确实已经走在世界前端,这也是其多年深耕越野SUV领域
  • ?端上桌,4片火炙烤,3片切丝拌葱花,旁边配那坨绿色的的不是芥末,是柚子胡椒,一种日本特色调料,比较解腻。
  •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培养出好的下一代,ta们长大后会直接影响、同化他们的同龄人。踩婚女除了贡献自己的情绪对女性有帮助么?
  • 晚安[可爱]老麦抄台词NO.25《剩者为王》◾️“她不应该为父母结婚,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他应该想一与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去结婚,昂
  • 在谈到以色列吞并的戈兰高地时,内塔尼亚胡说:“我们正在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防止伊朗在我们地区的巩固。内塔尼亚胡说:“伊朗对我们地区的侵略和对我们的侵略仍在继续。
  • 从大班就认识的朋友今天结婚啦给我介绍的人竟然是白白胖胖的一小宝,实在是太惊讶了。从此每一次路上的偶遇身边都是男友,也会在我身边有男生的时候偷偷发微信给我:“你男
  • 你一票 我一票 源哥明天买机票加油✌(小声bibi投了我大脑公凯子了,也投了团了) 这个是源哥的心愿,也想看他们三儿合体 在酷狗酷我全民K歌腾讯搜腾讯音乐
  • 又得筹集它们9月份的口粮啦,义卖和粮食捐助请戳:最近连日持续性的高温让基地里的狗狗们也热的受不了,虽然我们已经不停的撒水希望能降低地面温度。但是生活在这里的毛孩
  • #于波[超话]#童大哥语录:1.有你这句话,大哥的心里可以热很久.2.你并没有做错事啊,不明白情况的人谁都想逗逗他玩的,我碰上了也是一样的.3.你知道,你这一辈
  • 无论是在现实社交中还是日常生活中,扮演一个强者的角色,往往都不局限于优秀的能力,更注重的是一种做人之道——“让人放心”。能够让人放心的人,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青睐
  • 戳→【“携号转网”刚试行就被骗子盯上了,小心这些新套路】近日,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发布了携网转号的细则。戳→(来源:检察日报)【“携号转网”刚试行就被骗子
  • 一路的风景,有盛开,也有凋零;一路的前行,有寂寞,也有欢心。默默守着自己的一片天,用心微笑,用心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