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维新# 【郭嵩焘:“汉奸”或“先知”——面对晚清大变局,一个独醒者思考与苦闷】

题记:2007年,中南大学孟泽教授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主讲郭嵩焘,后出版《洋务先知郭嵩焘》。最近修订再版,更名《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郭嵩焘,这个“苦闷的先知”,当年对中国社会何去何从的思考,直到现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可能仍然“超前”。老何写读书心得《睁眼看世界:“洋务先知”郭嵩焘的“独醒之累”》,虽感同身受,几欲“抓狂”,仍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从老孟处索来“湖湘讲堂”之“答客问”:《“汉奸”或“先知”》,且看作者“坦白”自己的心之思,与“苦闷的先知”的隔世的“苦恋”。

问:听说你在“湖湘讲堂”开讲郭嵩焘,我和我的朋友,对此充满期待。
我有点迷惑的是,湖湘近代以来,建功立业、赢得大名的人物多矣,你为什么会选择郭嵩焘?郭嵩焘生前身后都不“得志”,他身上有很多是非,很多尴尬,很多怨愤,其性格似乎也并不完美,“功业”更难言卓著。

答:是的,湖湘近现代,伟人很多,以至于今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舍湖南无以言中国”的湖湘“英雄谱”。而郭嵩焘,在很长时期内,甚至未必是一个能够让人乐于接受的“正面人物”。但是,当“湖湘讲堂”邀请我讲一个湖湘人物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嵩焘。我一点也不觉得我的判断和选择是轻率的,我甚至觉得,重新认识郭嵩焘,是我们的时代是否成长了足够澄明的理智和理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想说出这样的意思,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不仅有雄浑的激情,也有清澈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不仅有集体的奔赴,也有高明到近乎“异端”的省思。
而郭嵩焘,正是最能够代表后者的人物,在某一个时段,他甚至是唯一的,因此有所谓“独醒之累”。
郭嵩焘(1818-1891)与曾国藩、刘蓉有金兰之谊,与左宗棠是“发小”,但他的知名,并非如曾国藩、左宗棠等同治中兴名臣那样,因为有显赫的“功业”,而是作为“湘军”台前幕后重要的运筹者,作为洋务运动中最有见识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作为晚清首任驻外公使——以钦差大臣身份于1876年至1879年出使英国、法国,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思想、精神与人格魅力。
他对于西洋文明的理解和判断,对于晚晴现实的洞察与传统文化的检讨,在他的同辈中罕有能够企及者。
在某种意义上,郭嵩焘的认知、思想、勇气和精神历程,抵达了一个传统士大夫所能抵达的极限。说他的思想可以延伸到戊戌变法,延伸到辛亥革命,延伸到“五四”,说他是“洋务先知”,并不夸张。谭嗣同、梁启超等,都曾表达过对于郭嵩焘的无限景仰。正如汪荣祖先生所说的,他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他的孤愤与无奈。他的思想过于先进,同时代人难以接受,也很少接受;他的个性貌似恭俭,骨子里其实非常自负与固执。当时的人们,觉得众人皆醒他独醉,今天看来,实在众人皆醉他独醒。
然而,郭嵩焘执着之深,正可见其信心之坚。这种信心,源于一种道德勇气,更源于一种在郭嵩焘的时代极其难得的求“真”务“实”的知识勇气。
描述郭嵩焘,我们可以对中国近代史有一次特殊的领略,领略其中与我们自身的作为并非无关的屈辱和悲哀,领略先知先觉者的苦闷与激愤,领略一个“芬芳悱恻”的性灵,领略一段充满戏剧性的人生。在一个重新开放的时代,在至今并未出离“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也就是说,在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中国的现代转型,依然未完成时,我们可以因此而获得重要的启示与教益。

问:为什么郭嵩焘至今没有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其人生的“悲剧”内含是什么?

答:近代历史联系着我们今天的选择,也联系着我们对于悠久的华夏文明的认知与评价。我们远没有从近代历史的是非恩怨解脱出来。如果说鸦片战争以来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到今天为止并未完结,中西文明的交汇和融合,并未休止,那么,我们就得承认,对于有些人、有些事的判断,我们不仅依然身陷近代以来的是非恩怨之中,而且也依然处于并未定型的未来文化与文明的牵引和调整之中。
只是,我们毕竟走到了今天,我们的国家空前地开放了,我们自己也空前地开明、理性了。如此,近代历史中有多少人与事,需要我们去重新打量,以便接近历史的真实呢?又有多少判断需要我们去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人性与人道,最恰当地维护和提升个人和民族的尊严?我们需要继续以满清当局者或者任何一个时代当局者的是非、恩怨、哀乐作为我们自己的是非、恩怨、哀乐吗?或者相反?我们可以把世界文明的流转演变,仅仅作民族立场、道德立场、政治立场乃至特殊的政党立场上的打量吗?或者必须超越这种民族立场、道德立场、政治立场和特殊的政党立场?
郭嵩焘就是需要重新打量的人,围绕在他身边的是非,也是需要重新打量的是非。
郭嵩焘在世的时候,就被指目为“汉奸”,这从何说起?“汉奸”一词,内含了长期以来汉民族最敏感的屈辱与自尊。对此,在我们的文化人格中,甚至已经获得某种近乎生理的反应,而常常中断了理性的认知。
郭嵩焘与僧格林沁曾经共事,不止是一般的脾气的不对,简直“道不同”。而僧格林沁却真的打沉了几艘英国人的船,打死过几百名英国人。连曾国藩也觉得1840年以来,国家一直不得舒展,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痛击英国人,总算出了一口浊气。李鸿章因此还赞叹僧格林沁和郭嵩焘,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名士,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皇帝有赏,举国庆贺。当是时也,郭嵩焘却是不见欣悦反而郁郁寡欢。
巡抚广东时,与左宗棠生出嫌隙,除了性格的冲突之外,郭嵩焘或者左宗棠是否真的有对不起朋友的叵测居心?
在上海续娶钱氏女,举城皆知。但郭嵩焘很快就“了结”了这一段婚姻,以至引发热议。在郭嵩焘的年代,明媒正娶可不是儿戏,那是“伦理之始”,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我们全部的家国制度,就是从这种最初的伦理开始建构的。那么,郭嵩焘此举是否意味着对迤逦千年的家国伦理的玩忽?
出使英、法,郭嵩焘让自己的副使刘锡鸿劾奏了“十大罪状”。他按照朝廷的意思所作,由前五十天出使日记编成的《使西纪程》,开始由总理衙门刷印发行,接着又遭禁毁版。以至有大臣以此为由参劾他“有二心于中国”。事情果真如此?
郭嵩焘晚年认为,中国要三百年才可能真正振兴,才可能由器物的改变,教育的革新,人才的崛起,延伸到制度、人心、风俗的真正改善。这是先知之明还是牢骚之辞?
发生在郭嵩焘身上的事,有的很琐碎,很闹心,甚至不像是我们想象中的大人物上应该发生的,他的反应似乎也不是大的政治家应该有的反应,这当然也“得益”于他写作了几十年的日记的发现,而郭嵩焘的日记,又不像曾国藩或别的人那样,把它当成自己修炼心性的功课,自我修饰的文本,当成示范后人的教材,而写成了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思所想的日记,自我倾诉的日记,吐槽的日记,让我们得以窥见他内心世界的波动——各种指责、焦灼、苦闷、牢骚、批评、愤怒和一己的洞察与发现。
按照我们今天的认识,“古代中国的‘国家’是中心明确、边界模糊的一个‘文化概念’。‘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就是说,凡是和我一个文化的,都可以是一个国家;反过来当然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以理解为凡是和我文化有差异的,就是四夷,不属一个国家。”“凡是文化上不服从、不认同的,都是‘异邦异俗’。所以,在古代中国,国家、文明、真理在空间上是重叠的,于是,常常说‘天下一家’、‘海内有知己’、‘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是,在这种说法的背后,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矛盾:一方面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特殊主义,一方面是普遍主义的世界观;既是只有一个文明中心的世界观,又是文明普遍适用,真理放之四海皆准的世界观。”(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晚清对于西方的拒斥,某种意义上就是此种“特殊主义”及其所建构的“普遍主义”—— 它曾经建构了一种经典的文明——共同导演的结果。只有翻过这一页去,伴随着屈辱与悲愤的不平衡也不平等的历史记忆,才会真正有所改观。当中国文化终于生长出了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涵盖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才可能拥有新的“天下”,而且是通过文化去化同的“天下”。此时,其“特殊主义”的“普遍主义”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就是一种普遍主义之下的特殊主义,而不是通过特殊主义建构的普遍主义。
从特殊主义出发的普遍主义,到建构具有普遍性的特殊主义,从中国中心主义的坍塌到重建民族国家的新的主体性,这不止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郭嵩焘在此一不能回避的历程中,贡献了远高于流辈的见识和智慧。或许,这种见识和智慧正是他与他的时代、他的周遭格格不入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使得他的生平和仕途,更加举步维艰,坎坷不断,充满争议、攻讦乃至毁谤,也充满传奇色彩。
本文转自https://t.cn/A66rLC2f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孟泽著 岳麓书社。题词内容:独醒之累!https://t.cn/A66rLC2V

在給朋友寫信的過程中獲得安慰:「像珍惜寶貝一樣珍惜自己」「我就是我,不愛拉倒」「接受所有的自己」

很喜歡溫和的人 一見面就對你笑 和沒有攻擊性沒有壓迫感的人相處真的舒服

在開拓更多豐富自己的方式 比如紀錄片 比如播客 和不同的人交流 (尤其和趙靜靜

很喜歡我的小群 永遠被支持和肯定 很喜歡自己出現在他們的朋友圈 好像參與了他們的生活 好朋友就是讓人充滿力量的存在!

疫情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見不到愛的人 異地戀中的人很煎熬 非常 但我是那麼避世不了解時政不觸碰熱點的人 還是切實認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 對比下來我幸運多了 也就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希望他們早點走出水深火熱。

吿斯每天都堅持背單詞 雷打不動的 熬夜也得打卡 他說既然報了名就要好好準備 很喜歡他這一點。

感覺狀態比上學期好多了 焦慮的時候 會有意識的讓自己放鬆下來暗示自己不要急 雖然沒什麼效果但我覺得有這個意識已經是一大進步了 被ddl追殺還是能心安理得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喜歡的事就是要在有壓力的時候做才爽啊!!

溫暖到別人自己也會很開心

人生短短一辈子,有什么值得争得呢?
和名利争,欲望就会膨胀;
和命争,平添负累;
和亲人争,得不偿失。
和爱人争,只能让生活多了琐碎,
少了宁静;和朋友争,
只能让感情越来越淡,渐渐疏离。你要想真正觉悟,真正不迷,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看淡,要放下,人之所以迷惑颠倒,不能觉悟,就是把这个世间法看得太重,不肯放下,所以他念念迷情增长,他不会觉悟,你把什么事情都看淡,你就容易觉悟《华严经》在第六回向章里面,举了很详细的例子,完全讲布施、讲放下,讲七、八十种,从身外之物到头目脑髓,从外财到内财,没有一样不能舍,没有一样不看破的。那就是破我执、破法执,显示出心源本寂,心体本明#善学讲堂# https://t.cn/A66BT45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当天受到表彰的志愿者中,有的义务理发58年如一日;有的学雷锋、做雷锋,50年劲儿不松;有的建立95个“环卫工人爱心服务站”提供免费服务……活动现场,“最美志愿者
  • 免费试用!!
  • 比如不吸烟的有好几千人,吸烟但寿命短的有几百,吸烟又寿命长的就只有几个,那么多数人会把目光集中在这几个寿命长的人身上,而忽略其他人。或许说起这些有毒物大家不知道
  • 删除米色的对比设计图见p3#萌探探探案第二季[超话]# 这期最后的选择那里蛮感慨的,人的经历不一样真的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当花花理所当然地说出他会愿意活在梦境、看
  • 【TST胶原蛋白饮】只要你符合以下几点任意三点,就须补充胶原蛋白啦 1 一周内有3个晚上是超过12点睡觉2每天用电脑超过4个小时3经常熬夜加班,出差4 长时间
  • 片中,兄弟们抱着视死如归的豪情,展开一连串的追查与激战。兄弟们抱着视死如归的豪情,展开一连串的追查与激战。
  • 能做到14度红酒的口感是不会差的,酒体饱满,口感醇厚,果香浓郁,这是稀有的14度酒精度优势!能做到14度红酒的口感是不会差的,酒体饱满,口感醇厚,果香浓郁,这是
  • 与其在风雨中逃避,不如在雷电中舞蹈,即便淋得透湿,也是领略生命的快意。【大雨突袭 坚持“逆行” 交警三大队 “雨”你同在】大雨突袭有这么一群人不顾风雨,坚持“逆
  • 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在汴梁开了一间藏宝阁,一直等待着命中的一位有缘人。【汴梁一梦】书生与小狐狸书生家境贫寒,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科举中榜,但几次科考都以
  • ”特别是当舞台上的右玉人群体喊出“只要种活一棵,就不愁十棵,一百棵,一千棵,一万棵……”的时候,观者的心便会不由得跟着震颤。为了这片绿色,为了这份希望,一代代右
  •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每日一善文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每日一善文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 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三毛《雨季不再来》我们和天堂或地狱之间,距离只有一生,而生命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让风将我吹回
  • 在没有繁星和明月的夜空,飞逝的流年叮嘱我要做一汪水,而那低头是为了有朝一日万马奔腾,一泻千里。#丁真[超话]# 想做真真的兄弟做真真兄弟,就能和真真打架打够五分
  • STU的曲子全都很赞所以我是边感受着歌词边演唱的!笑跟前辈们也能多聊聊了非常开心☺️在公演中等场合互相对视一下什么的好有趣!
  • 【#滴滴被罚80.26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
  • ​​我賊賊的笑:「為什麼要對不起呢?#谷爱凌[超话]##谷爱凌30天安利计划#DAY7⃣️ 爱上小谷之后 自身有什么变化1.原来女生也会让我如此心动啊[赞][d
  • 今天很开心收到喜欢的小鱼缸,作为新手的我,期待三天后的鱼能够活得好好的。看来,万事讲究缘分,小虎妈妈和小鱼儿们的缘分很妙呀[微风]#食物语手游[超话]#刚刚打机
  • #山东沿岸将出现台风风暴潮# 【#台风桑达对山东陆地影响较小#】山东省气象台今天16时30分发布第5号台风“桑达”预报,根据目前资料分析,“桑达”对山东陆地影响
  • 【随州发现大型东周曾国遗址】近日,文物保护部门在曾都区何店镇浪河附近,发现了一个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大型东周曾国遗址。双方达成:就促进两国的友好交流及友谊共同努力
  • “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惊鸿一般短暂 如夏花一样绚烂” 南京的夏季,天快亮时,天空总是很美,不禁想起朴树的歌词。这个世界看起来太美好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