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维新# 【郭嵩焘:“汉奸”或“先知”——面对晚清大变局,一个独醒者思考与苦闷】

题记:2007年,中南大学孟泽教授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主讲郭嵩焘,后出版《洋务先知郭嵩焘》。最近修订再版,更名《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郭嵩焘,这个“苦闷的先知”,当年对中国社会何去何从的思考,直到现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可能仍然“超前”。老何写读书心得《睁眼看世界:“洋务先知”郭嵩焘的“独醒之累”》,虽感同身受,几欲“抓狂”,仍觉隔靴搔痒,不得要领。从老孟处索来“湖湘讲堂”之“答客问”:《“汉奸”或“先知”》,且看作者“坦白”自己的心之思,与“苦闷的先知”的隔世的“苦恋”。

问:听说你在“湖湘讲堂”开讲郭嵩焘,我和我的朋友,对此充满期待。
我有点迷惑的是,湖湘近代以来,建功立业、赢得大名的人物多矣,你为什么会选择郭嵩焘?郭嵩焘生前身后都不“得志”,他身上有很多是非,很多尴尬,很多怨愤,其性格似乎也并不完美,“功业”更难言卓著。

答:是的,湖湘近现代,伟人很多,以至于今天,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舍湖南无以言中国”的湖湘“英雄谱”。而郭嵩焘,在很长时期内,甚至未必是一个能够让人乐于接受的“正面人物”。但是,当“湖湘讲堂”邀请我讲一个湖湘人物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郭嵩焘。我一点也不觉得我的判断和选择是轻率的,我甚至觉得,重新认识郭嵩焘,是我们的时代是否成长了足够澄明的理智和理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想说出这样的意思,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不仅有雄浑的激情,也有清澈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不仅有集体的奔赴,也有高明到近乎“异端”的省思。
而郭嵩焘,正是最能够代表后者的人物,在某一个时段,他甚至是唯一的,因此有所谓“独醒之累”。
郭嵩焘(1818-1891)与曾国藩、刘蓉有金兰之谊,与左宗棠是“发小”,但他的知名,并非如曾国藩、左宗棠等同治中兴名臣那样,因为有显赫的“功业”,而是作为“湘军”台前幕后重要的运筹者,作为洋务运动中最有见识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作为晚清首任驻外公使——以钦差大臣身份于1876年至1879年出使英国、法国,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思想、精神与人格魅力。
他对于西洋文明的理解和判断,对于晚晴现实的洞察与传统文化的检讨,在他的同辈中罕有能够企及者。
在某种意义上,郭嵩焘的认知、思想、勇气和精神历程,抵达了一个传统士大夫所能抵达的极限。说他的思想可以延伸到戊戌变法,延伸到辛亥革命,延伸到“五四”,说他是“洋务先知”,并不夸张。谭嗣同、梁启超等,都曾表达过对于郭嵩焘的无限景仰。正如汪荣祖先生所说的,他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他的孤愤与无奈。他的思想过于先进,同时代人难以接受,也很少接受;他的个性貌似恭俭,骨子里其实非常自负与固执。当时的人们,觉得众人皆醒他独醉,今天看来,实在众人皆醉他独醒。
然而,郭嵩焘执着之深,正可见其信心之坚。这种信心,源于一种道德勇气,更源于一种在郭嵩焘的时代极其难得的求“真”务“实”的知识勇气。
描述郭嵩焘,我们可以对中国近代史有一次特殊的领略,领略其中与我们自身的作为并非无关的屈辱和悲哀,领略先知先觉者的苦闷与激愤,领略一个“芬芳悱恻”的性灵,领略一段充满戏剧性的人生。在一个重新开放的时代,在至今并未出离“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也就是说,在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中国的现代转型,依然未完成时,我们可以因此而获得重要的启示与教益。

问:为什么郭嵩焘至今没有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其人生的“悲剧”内含是什么?

答:近代历史联系着我们今天的选择,也联系着我们对于悠久的华夏文明的认知与评价。我们远没有从近代历史的是非恩怨解脱出来。如果说鸦片战争以来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到今天为止并未完结,中西文明的交汇和融合,并未休止,那么,我们就得承认,对于有些人、有些事的判断,我们不仅依然身陷近代以来的是非恩怨之中,而且也依然处于并未定型的未来文化与文明的牵引和调整之中。
只是,我们毕竟走到了今天,我们的国家空前地开放了,我们自己也空前地开明、理性了。如此,近代历史中有多少人与事,需要我们去重新打量,以便接近历史的真实呢?又有多少判断需要我们去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人性与人道,最恰当地维护和提升个人和民族的尊严?我们需要继续以满清当局者或者任何一个时代当局者的是非、恩怨、哀乐作为我们自己的是非、恩怨、哀乐吗?或者相反?我们可以把世界文明的流转演变,仅仅作民族立场、道德立场、政治立场乃至特殊的政党立场上的打量吗?或者必须超越这种民族立场、道德立场、政治立场和特殊的政党立场?
郭嵩焘就是需要重新打量的人,围绕在他身边的是非,也是需要重新打量的是非。
郭嵩焘在世的时候,就被指目为“汉奸”,这从何说起?“汉奸”一词,内含了长期以来汉民族最敏感的屈辱与自尊。对此,在我们的文化人格中,甚至已经获得某种近乎生理的反应,而常常中断了理性的认知。
郭嵩焘与僧格林沁曾经共事,不止是一般的脾气的不对,简直“道不同”。而僧格林沁却真的打沉了几艘英国人的船,打死过几百名英国人。连曾国藩也觉得1840年以来,国家一直不得舒展,僧格林沁在天津大沽口痛击英国人,总算出了一口浊气。李鸿章因此还赞叹僧格林沁和郭嵩焘,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名士,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皇帝有赏,举国庆贺。当是时也,郭嵩焘却是不见欣悦反而郁郁寡欢。
巡抚广东时,与左宗棠生出嫌隙,除了性格的冲突之外,郭嵩焘或者左宗棠是否真的有对不起朋友的叵测居心?
在上海续娶钱氏女,举城皆知。但郭嵩焘很快就“了结”了这一段婚姻,以至引发热议。在郭嵩焘的年代,明媒正娶可不是儿戏,那是“伦理之始”,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我们全部的家国制度,就是从这种最初的伦理开始建构的。那么,郭嵩焘此举是否意味着对迤逦千年的家国伦理的玩忽?
出使英、法,郭嵩焘让自己的副使刘锡鸿劾奏了“十大罪状”。他按照朝廷的意思所作,由前五十天出使日记编成的《使西纪程》,开始由总理衙门刷印发行,接着又遭禁毁版。以至有大臣以此为由参劾他“有二心于中国”。事情果真如此?
郭嵩焘晚年认为,中国要三百年才可能真正振兴,才可能由器物的改变,教育的革新,人才的崛起,延伸到制度、人心、风俗的真正改善。这是先知之明还是牢骚之辞?
发生在郭嵩焘身上的事,有的很琐碎,很闹心,甚至不像是我们想象中的大人物上应该发生的,他的反应似乎也不是大的政治家应该有的反应,这当然也“得益”于他写作了几十年的日记的发现,而郭嵩焘的日记,又不像曾国藩或别的人那样,把它当成自己修炼心性的功课,自我修饰的文本,当成示范后人的教材,而写成了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思所想的日记,自我倾诉的日记,吐槽的日记,让我们得以窥见他内心世界的波动——各种指责、焦灼、苦闷、牢骚、批评、愤怒和一己的洞察与发现。
按照我们今天的认识,“古代中国的‘国家’是中心明确、边界模糊的一个‘文化概念’。‘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就是说,凡是和我一个文化的,都可以是一个国家;反过来当然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以理解为凡是和我文化有差异的,就是四夷,不属一个国家。”“凡是文化上不服从、不认同的,都是‘异邦异俗’。所以,在古代中国,国家、文明、真理在空间上是重叠的,于是,常常说‘天下一家’、‘海内有知己’、‘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是,在这种说法的背后,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矛盾:一方面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特殊主义,一方面是普遍主义的世界观;既是只有一个文明中心的世界观,又是文明普遍适用,真理放之四海皆准的世界观。”(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晚清对于西方的拒斥,某种意义上就是此种“特殊主义”及其所建构的“普遍主义”—— 它曾经建构了一种经典的文明——共同导演的结果。只有翻过这一页去,伴随着屈辱与悲愤的不平衡也不平等的历史记忆,才会真正有所改观。当中国文化终于生长出了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涵盖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它才可能拥有新的“天下”,而且是通过文化去化同的“天下”。此时,其“特殊主义”的“普遍主义”就会是另一番景象,就是一种普遍主义之下的特殊主义,而不是通过特殊主义建构的普遍主义。
从特殊主义出发的普遍主义,到建构具有普遍性的特殊主义,从中国中心主义的坍塌到重建民族国家的新的主体性,这不止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郭嵩焘在此一不能回避的历程中,贡献了远高于流辈的见识和智慧。或许,这种见识和智慧正是他与他的时代、他的周遭格格不入的重要原因之所在,使得他的生平和仕途,更加举步维艰,坎坷不断,充满争议、攻讦乃至毁谤,也充满传奇色彩。
本文转自https://t.cn/A66rLC2f
《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孟泽著 岳麓书社。题词内容:独醒之累!https://t.cn/A66rLC2V

阴雨天的四月,你带我去吃饭的那天也是个四月,在武汉淅淅沥沥的下雨天。带我去吃面,还给我加了两个菜。自此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真心对我的人。可是我们真的已经没有可能了。今天听你说你在咸宁,我也曾一个人去过那里,也是为了去忘记你,我们真的一直在互相走过彼此走过的路。但是我们却再也不能重逢了。希望你好好的,我也会努力生活。

弟巴结了小相公的衙内,这便是求宝求到了水晶官,休说是一个闲额员外,便是要个州尹、知府,也不费吹灰之力,除是你在外想个都统制、节度使,在内想个尚书、中书,多少费些手脚……”
柴进连连拱手道:“小人焉敢望此!”伍虞侯道:“人事难料,只要我家相公肯作主,凡夫俗子。不难一步登天。何况大官人这表人物,又有文武才略。此去定是禄星高照。”柴进一面谦逊,一面求他携带。酒饭用罢,那蔡衙内已经带得随从风驰电掣而去:伍虞侯牵来他自己的坐骑,也引着柴进一行人上路。
此处到东京,只有三十余里路程,太阳未曾偏西。已经到得城下。城郊几处关卡,都有伍虞侯在马上说一声,相公衙内相识,关卡上吏役,谁敢道个不字,一行车马,大模大样地进了东京。伍虞侯一马在前,引着他们在一家高升客店住下了。
这宣和年间,国家承平已久,当朝徽宗是个有名的风流天子,把一座东京城,造就得锦上添花,四面八方求富求贵的人,都来到东京,凑合热闹。这高升客店,便是这些人来集合的一个所在。店主人见柴进一行人是小相公府内伍虞侯引导来的,十分巴结,柴进等起居,自是十分方便,当日伍虞侯约着,今天且让燕青好好将息,明天下午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症见:口渴喜饮,消谷易饥,小便频数,急躁易怒,怕热心烦,大便干结等「作用」清热养阴,生津止渴​6、嘴里发苦吃甜的也苦,急性胆囊炎——一药“克制”一病,收藏起来—
  • 虽然没有每天关注他的消息,也没有天天打榜,超话签到。[心]月亮会感到孤独 星星和张杰皆是救赎 杰哥,生日快乐!
  • 就好像每一个平凡但生动的日常,最终汇聚成我们相遇的心动时光。愿每一个女生都浪漫而自由,潇洒而独立,#追寻所爱升华更光#,既要升华成更好的自己,也与浪漫不期而遇。
  • 第一次见面,主人觉得它并不是一只不好的狗,她觉得狗狗只是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和主人的爱,才会变成现在的样子。第一次见面,主人觉得它并不是一只不好的狗,她觉得狗狗只
  • 如来佛的活法是悠然的,是无压力的,他没有存在性焦虑,他的一生观梦似的,是看“自我”这部电影似的。假如同样以“自我”而活着,未悟之前你以“自我”而活着,那是实心的
  • ——《退后》20、为你弹奏萧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而我为你隐姓埋名,在月光下弹琴——《夜曲》21、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好不
  • !!
  • 作为目前大众全球最大的一款SUV,揽境承载了一汽集团与大众集团30年的品牌和技术积淀,不仅填补了一汽-大众在大型SUV市场中的空白,也承担起了大众品牌持续向上的
  • 记住我叫椰子哦(现在目前是软糖兔子,改名还没申请好[泪][泪]下班吃完晚饭后困的不行不行的了,老公本意想和我吃完饭后出去走走,知道我困了后他说那去睡觉吧我陪着
  • 如果男孩子泣不成声,是不是真的痛了…… 他离开得像他来时那样没有预兆 以为一觉起来可以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一样地吃早饭,一样地出门上班 可是转身的一瞬间 空荡
  • 工厂有n厂、zt厂、zf厂、bn厂也是这样子制作!是因为原来的作品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由专业团队进行一比一复刻精仿,以此来延续原作的独特性。工厂有n厂、zt厂、
  • 小姐妹们就算你的硬件普通其实也不要灰心,只要找准方向选对风格,其实路人和美人也就一线之隔变美述求:年轻活力更加上镜变美风格:美不美要从整体看,妹纸主要问题就是轮
  • 对自己生命更不要抓得很牢;年纪大了,总有一天再见,再见就再见,没有什么关系,一切听其自然,万事不执著,这样才能够入世—-南怀瑾先生 阴天,陆陆续续看了四五场。只
  • P6 到处都是扑棱的蝴蝶,终于拍到一只~P7 短暂的当个有钱的苗族姑娘吧P8 西江千户苗寨夜景,商业化好坏未置可否P9 带妹妹不学好咯~#李易峰[超话]#为了看
  • 人这辈子,有时春风得意,有时举步维艰;有时一切顺利,有时处处碰壁,可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唯有如此,才能在处境突变时不会有失落和痛苦,才能笑对人
  • (新周刊) #婚礼策划教学# 独立婚礼策划师的一些日常|创作花絮篇 图:拍照尴尬星人实名感谢 pose教学及拍摄后期:me 三天A+成为光的课程带着一路走来6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托马斯·曼曾评价他,“黑塞植根于乡土、德国与浪漫的毕生巨著属于我们时代最高、最纯的精神上做的尝试与努力。这位迷人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94
  • 槟郎的纯粹在于他会发掘出孩童里的稚趣,他的诗里总是有些孩子气的口吻,仿佛《起风了》里面在这茫茫世界探寻生命真谛的魂魄,自由又无拘束。他的目光总是纯粹的,于是他的
  • 要进修子平,能力了解这句话得寄义,也就是说必需了解《渊海子平》所说的作甚用神?简略的说,用神是月令的货色!比方月令显露出官,即官为用神,显露出伤官,伤官即为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