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是佛子行

《心經》經文正說
今天接著要講解的是第四部份「因緣」,和第五部份「問」。
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法之異門。復於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
(第四部分「因緣」)
時,具壽舍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曰:(第五部分「問」)
第四部份:因緣

先講第四個部份「因緣」,是在說明形成這部經典的直接因素。這一部分的經文,是從「爾時,世尊等入甚深明了」一直到「觀察照見五蘊體性,悉皆是空」之間的經文。
「因緣」,又可稱為「別序」,這是每一部經典自己特別獨有的部份,和其他任何經典都有所不同。而昨天課程中提到的、第一個部分的「序」,則是「通序」,那是所有經典都相同的段落。接下來每句做解釋。

爾時
「爾時」指的是佛陀進入三摩地、開始說法的那個當下。一般佛陀是不會主觀地講說自己的想法的。那麼,為什麼現在佛陀進入禪定、開始說法了呢?這是因為,當時的與會大眾們,善根都圓滿成熟了,佛陀觀察到這樣的一個因緣,知道這就是說法的正確時機,所以佛陀平等地進入三摩地。
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
接著,要講解「等入甚深明了三摩地」這一段經文。

甚深
首先,甚深明了三摩地的「甚深」,指的是勝義諦空性。無垢友阿闍黎認為:這裡將空性稱為「甚深」的理由,是因為「空性」超越了一切經驗與極端。
同樣,《小品般若經》中也說:「甚深相者,即是空義。」接著又說道:「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見難解,畢竟離故。」從這裡可以知道,「甚深」的意思,是說它超越了念頭和言語。
而在世親菩薩的《十地經論》當中,透過「寂靜甚深」、「寂滅甚深」、「空甚深」、「無相甚深」等等九種理由,來說明何謂「甚深」。

明了
「明了」的意思,是「通達」或者「彰顯」的意思。當我們去看「甚深明了」這四個字的梵文原文,(這時法王戴上眼睛說,「斯文一些」)「ཨ་ཝ་སཾ་བྷོ་དྷཾ」,就有「彰顯甚深真理」的意思。

三摩地
一般來說,佛陀一直都平等安住在三摩地當中,在法界中不會動搖,一直安住在空性中,因此他自己並不需要重新安住於三摩地。但是,在「所化眾」所要度化的眾生眼中來看,佛陀是進入了一個新的三摩地,他們(所化眾)覺得佛陀進入一個新的三摩地,其實佛陀一直在三摩地當中。
佛陀為什麼要示現進入這樣一個三摩地呢?因為佛陀藉由這樣的三摩地,能夠讓當時以觀世音菩薩為主的眷眾們,理解甚深的空性。或者說,藉由這樣的三摩地,佛陀讓眷眾們,了解到他的心意和他的世界,或他的境界。
一般來說,佛陀的心意,除了他自己和其他諸佛之外,是無法被其他任何眾生所理解、瞭解的,連聲聞、緣覺,甚至大菩薩都無法知道。但是,佛陀擁有一種特殊的加持力,能夠加持一般眾生,或者說他的所化眾,能夠瞭解他到底在想什麼。就像是《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藥事》當中提到:「爾時世尊起世俗心,作此心時,乃至蟲蟻皆知佛意。」佛陀有一種力量,當他起世俗心,能讓一些昆蟲螞蟻都能瞭解佛陀在想什麼。

總之,這裡的「甚深明了三摩地」,就是這樣一種類型的三摩地,
接著談談「三摩地」本身的意思是什麼呢?他是指「內心專注於對境上的一種狀態。」或是一種集中精神的狀態。
從字面上來看,「三摩地」有「令心寂靜安住」的意思。這是透過專注力和覺知力,幫助行者的內心不被外境所牽引,讓自心的「清晰」和「穩定」這兩個部分,平衡地安住在對境之上。

三摩地很重要,《解深密經》中提到:「三摩地,是大乘和小乘一切功德的根本。」由此可知,它是非常重要的。世親菩薩也在《俱舍論》當中提到:「戒修勝如次,感生天解脫。」這句話的意思是,「持戒」能夠幫助我們升天、往生善道,「禪修」能夠幫助我們解脫。你想要解脫,要禪修、打坐。意思是說,沒有三摩地,無法出離欲界,更不用說解脫了。因此這很重要。

2018/2/6

让自己的心与善知识的心相应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依师学法,按照闻思修、戒定慧的次第一步一步深入,走解脱、成佛之道。因此学佛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外在的因缘——要有善知识的摄受;第二就是自己的精进努力,依着善知识的教授教诫行持;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容易产生的一种心态是以为有了善知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未必如此。
在《六祖坛经》里面讲到:“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卷一)这点也就提示了我们,对于老师不能生依赖心。如果说我的师父很厉害,他到时候就会来度我,那连佛都度不了你。自己不用功修行的话,指望你的老师来度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亲近善知识不能生依赖心,如果觉得依赖他以后就有保证了,那你的功夫怎么能够上路呢?不发心,不精进,怎么能够有成就呢?经论上讲学佛对自己要做“病人想”,是让你知道自己在病当中,所以要看病,要依止善知识学法,法才是治病的良药。
因此我们依师学法,就是将善知识所说的法用在自己的身心上面去实践,过失一点点地断除,功德一点点地积聚,让我们的心续同善知识的心续越来越接近,最终能够与善知识心心相印,达到善知识一样的成就。
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
外在的是我们眼前可以接触到、可以亲近的老师。内在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善知识虽然不一定在你的身边,但是他所教导的佛法,你自己能够理解、消化。
当你遇到具体的境界,遇到生活当中种种的困难和问题时,你知道如何来抉择。因为依师的目的就是要学法,学法就要得到智慧,智慧的特质就是抉择,抉择就是面对各种境界时知道怎么做。
也就是通过对佛法闻思修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这种觉察、观照、思惟的能力都在增强,慢慢地自己就能够自立了。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会觉得自己的这种抉择符合善知识的标准。这就是说你内在的抉择能力已经同善知识的能力一样了,你的心已经能够和善知识的心相应了,这就是内在的善知识。
依止善知识就是要让自己的心与善知识的心相应,你能够相应几分,就会有几分的成就。

让自己的心与善知识的心相应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依师学法,按照闻思修、戒定慧的次第一步一步深入,走解脱、成佛之道。因此学佛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外在的因缘——要有善知识的摄受;第二就是自己的精进努力,依着善知识的教授教诫行持;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容易产生的一种心态是以为有了善知识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未必如此。
在《六祖坛经》里面讲到:“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卷一)这点也就提示了我们,对于老师不能生依赖心。如果说我的师父很厉害,他到时候就会来度我,那连佛都度不了你。自己不用功修行的话,指望你的老师来度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亲近善知识不能生依赖心,如果觉得依赖他以后就有保证了,那你的功夫怎么能够上路呢?不发心,不精进,怎么能够有成就呢?经论上讲学佛对自己要做“病人想”,是让你知道自己在病当中,所以要看病,要依止善知识学法,法才是治病的良药。
因此我们依师学法,就是将善知识所说的法用在自己的身心上面去实践,过失一点点地断除,功德一点点地积聚,让我们的心续同善知识的心续越来越接近,最终能够与善知识心心相印,达到善知识一样的成就。
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
外在的是我们眼前可以接触到、可以亲近的老师。内在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善知识虽然不一定在你的身边,但是他所教导的佛法,你自己能够理解、消化。
当你遇到具体的境界,遇到生活当中种种的困难和问题时,你知道如何来抉择。因为依师的目的就是要学法,学法就要得到智慧,智慧的特质就是抉择,抉择就是面对各种境界时知道怎么做。
也就是通过对佛法闻思修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这种觉察、观照、思惟的能力都在增强,慢慢地自己就能够自立了。到了一定的程度,你会觉得自己的这种抉择符合善知识的标准。这就是说你内在的抉择能力已经同善知识的能力一样了,你的心已经能够和善知识的心相应了,这就是内在的善知识。
依止善知识就是要让自己的心与善知识的心相应,你能够相应几分,就会有几分的成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火箭4-1爵士晋级西部决赛 保罗41+7+10终圆西决梦
  • 李小冉生日晒美照 亲友齐聚庆生心情好
  • 好消息!北京99家博物馆下周五免费开放,最全的活动清单在这里
  • 德媒头条| 2018.04.06:朴槿惠被判了!
  • 中国游客疑在越南遇高价宰客 与店员争执引发群殴
  • 金龙鱼诉某微信公众号传谣案一审胜诉 被告公众号道歉赔偿
  • 皇马成立电竞战队,亚佰天辰推动中国电竞国际化
  • 郑爽单独逛街扫货被偶遇 微笑为网友签名
  • 刚发生!桂林熊虎山庄突发老虎伤人事件,有人活活被咬死
  • 嗯哼妹妹曝光,黄圣依真人秀洗白,这位妈妈未婚先孕?
  • 北京多人被狗咬 急寻咬人“凶狗”
  • 吉林高院决定再审的金哲宏案,又见“神探”,又见“狱侦耳目”
  • 最新报告发表! 全球最接纳移民国家加拿大排名全球第四!
  • 网售滞销水果套路:打“悲情牌”夸大营销内容
  • 张檬向刘雨欣道歉,插足刘雨欣家庭
  • 最大网红孵化基地落户武汉!美女云集!
  • 第一夫人剽窃风波:撰文与奥巴马著述如出一辙
  • 逃犯克星!又一逃犯来听张学友的演唱会,然后被警察蜀黍带走!网友特地改了一首歌...
  • 杨丽娟称还想见刘德华一面 懊悔当年害父亲自杀
  • 天降大狗砸中路人!女子颈椎砸断住进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