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你真的读懂了《西游记》吗?
刘一明《西游原旨歌》节选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
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
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阐幽。

1、《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然而道门中却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游记》注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刘一明所作的《西游原旨》则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以丹法阐述《西游记》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西游记》,说尽了世法道法、天时人事、学道修行,乃是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读法》一文则是悟元子对《西游原旨》纲领性的论述,是其书的观点综合和思想提炼,笔者在此将该文梳理,以飨各位爱道人士。
《西游》一书,乃是丘处机祖师将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公布于众之书。其言古人所不敢言者,道古人所不敢道者。

历来道门中最要紧的便是对于天机的泄露,所以此书在处,有天神护守。因此要读这部书必须净手焚香,保持敬诚之心,千万不能亵渎怠慢。

读者要明白《西游记》的言说方式与禅机颇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求人们去追寻言外之意。作者真正的用意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托于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辨真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揣测。

那么作为神仙之书,自然不同于世间的才子之书,才子之书讲的是俗世日常的道理,似真实假;而神仙之书所谈的是恢恢天道,似假实真。才子之书注重文辞华丽而义理浅薄;神仙之书却追求深意显得文辞平淡。
整部《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乃至一字一句都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西游记》表面是借助佛教题材叙事,实际是丹家贯通三教一家之理的体现,在佛教则以西天取经而证于《金刚经》《法华经》,在儒教则以唐僧师徒推演《河图》《洛书》《周易》之义,在道教则以九九归真发轫于《参同契》《悟真篇》。

因此,《西游》取真经,即是取《西游》这一真经,非在《西游》之外,另有一个真经可取。只不过是借如来传经的故事,传授《西游记》罢了。所以能明晓《西游》的真义,则自然领会了如来三藏真经。

然而《西游记》根本是一部丹书,此中所传的是转生杀、窃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机密,既不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养生方术、也非是讲顽空寂灭的参禅念佛。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要先将那些御女闺丹、炉火烧炼等一切后天色相邪术统统扫除,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先天虚无之学的真实妙理来,才能功不唐捐。
唐僧与悟空的经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此书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故事著之于前?殊不知悟空生身于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于东土大唐;悟空学道于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于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花果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大唐国;悟空出炉后而入于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于西天。事虽不同而道理相同,悟空与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

2、《西游》由众多公案故事组成,每宗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不等。但其主旨都在公案冠首明题说明,因此每回妙义,全在作为提纲的二句中。提纲最要紧的字眼,也就一两个字。

如首回提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是上句字眼,“心性”是下句字眼。可见灵根、心性是两物,应用心性去修灵根,而不能理解为修心性即是修灵根!

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是上句字眼,“断魔”是下句字眼。表明修炼次序应当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然后知行合一,最后归本合元神。

故而篇中虽有千言万语,总不外是围绕此提纲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当注意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两句总结,同样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不能轻易放过。

《西游》所阐发的是三五合一、贞下起元的道理。唐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即是太极而统五行;三徒归三藏,即是五行而成太极。

并且唐僧在贞观十三年登上取经路程,路上收服三个徒弟,十四年回到东土,此处是最要着眼的地方而书中的通关牒文,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这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更是行道之人修炼之大关目,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其实就是告诉修道者,在行之前往往要知,秉持知先行后的步骤,不可忙学瞎练。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如果有心之人看《西游记》往往会发现许多情节有貌似错漏的地方,其实该书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修道的口诀处。惟有破绽,才能起后人怀疑的心理,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不悟。所有疑问之处,正是体现真人意深的地方。

例如孙悟空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在莲花洞时,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在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师徒四人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其所隐含的即是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的意思。这与取经回到东土,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即是丹法火候中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而在具体故事中,芭蕉洞,言火候次序;通天河,辨药物斤两;朱紫国,写招摄作用。

整部书讲丹法有合说,有分说。前七回就是合说,路数是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俱备。

而其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或言正,如诸国土君王,是写正道,而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即是证正中劈邪;或言邪,如诸山洞妖精,是傍门,而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即是劈邪归正;

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拨火候之差,只是对不过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不出前七回总纲。

3、此书亦是讲“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猴王西牛贺洲学道,是穷理;悟彻菩提妙理,是穷理;断魔归本,是尽性;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是至命。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是穷理;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是尽性;收三徒,过流沙河,是至命。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都是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所以才有某些情节看似最难解实则极易解,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才能得正果?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该书尤其教人识得何为真何为假,故在展示真时,会先将假象破除。如欲写两界山悟空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蛇虫引之;

欲写悟空、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提醒人们在修丹时往往执著与错误的概念而不自知。

悟空每到极难处,即求救于观音菩萨。其深意是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

而讲到唐僧师徒的地方,则每人都用两个名字,其实玄奘、悟空、悟能、悟净,是说道之体;三藏、行者、八戒、和尚,是说道之用。这样就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名字之外又有别号,如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属于借用的方法,用来比喻世间的学道之人。

而三位徒弟各自都具有丑陋的相貌。丑相者,异相也。异相者,妙相也,也正是丹法中所将“说着丑,行着妙”,让修道之人了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深意。

又从变化上说,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以丹法来说,行者为水中金,是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是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至于沙僧,则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和阴阳,所以不变。

4、三位徒弟的兵器也大有讲究。
八戒、沙僧都是随身携带。只有行者金箍棒,变成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才取出来。此何以故?作者之深意为钉钯、宝杖代表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点,就能自己成就。
而金箍棒,乃是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的秘旨,是以术延命之法,在虚无中成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藏在耳内。

悟空到处自称是人家的孙外公,四处提及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事迹。其实若从解字角度看,外公,即是内无也;五百年前,即是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是他家不死之方,不是自身中的事物。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最后,悟元子刘一明评判历家注解,其数固然不可胜计,但其中佳解,百中无一。虽然推崇悟一子的《西游真诠》为此中最优,但未免也有所论不及的地方。

因此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更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应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的境地,觉不肯休歇。等到有所体会之时,再看他人的注解,扩充自己的识见,那么就能知道他人的注解之好坏与否,自己的心得是否正确。

如此坚持用功,日久必然深入其中。但是之后也不可自以为是,更当求师印证,才能有真知灼见。

以上是悟元子刘一明总结读《西游记》的关键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录于卷首,赠与有缘之人,愿读者留心。

【传灯法师:净土法语】

修行法门,乃如来对病之良药也。药随病广,数逾恒沙。求其至捷径,最简要者,莫胜于念佛求生净土法门。可谓速出生死之玄关,疾成觉道之秘诀也。盖凡修行,求出离生死,须仗三种力。一自力,二他力,三本有功德之力。若惟务自修,悟明心地,裂无明网,出爱欲河,成佛作祖,谓之自力。是为没量好汉,真大丈夫。如佛在世,及正法中诸大菩萨声闻缘觉,及诸大祖师,是其人也。若像末之世,去古既远,根器谫劣。有虽修而不悟,悟而不精。内照似脱,对境仍迷。纵使不迷,犹然坯器。菩萨有隔阴之昏,初果有入胎之昧。方之博地,安免随流。此自力之无功,出尘之不效。一错百错,实可寒心。是以诸佛菩萨,曲垂方便,又有仗他之法门兴焉。此之法门,经论发明,其品亦伙。求其苦口叮咛,极言称叹。列祖弘通,人心崇奉。惟极乐世界念佛一门为究竟。可谓言言阐唯心净土之心宗,句句演本性弥陀之妙法。悟此者,达生心与佛心平等,心土与佛土无差。修此者,获妙观与妙境相符,自力与他力兼济。况本有功德之力,无始性具者,因此以全彰。旷劫积累者,藉之而顿发。故得娑婆报满,净土现前。莲华化生,不迷生阴。一入永入,更不退转。故曰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数甚多。比夫在娑婆而入道,历尘境之粗强。险难恶道,无处不有,固不侔矣。然而说之匪难,行之为难。行之匪难,心要为难。此昔人之所诫,在我辈之当遵。若求其为吾真切教诫,莫要乎杨次公之两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夫念佛以一其心,恳切持名,专志不乱,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忘之而不能念,念之而不能一。无他,为情爱之所牵也。夫轻爱以杜其妄,斩断情根,脱离爱网,此吾所当尽心者。然或念之而不能忘,忘之而不能尽。此无他,为念心之不能一也。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之所牵,而不得生,矧多爱乎。即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之所转,而不得生,矧多念乎。盖爱之所以为爱者,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室田园,林泉花卉,珍宝玩物。种种妙好,不可枚尽。大而重于泰山,小而轻于鸿毛。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之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之不归于一,则不得生。呜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两语,可谓刮翳眼之金铋,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以此书之于屋壁,铭之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撕。于娑婆之爱,日务求其轻。极乐之念,日务求其一。轻之又轻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果能如此,则此人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乎一念。又问,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乎轻爱。或者莞尔谓曰,师言首鼠两端,似无主正。俾学者乎何从。曰,非两端也。欲明一念之所以也。盖念之所不能一,由散心异缘之使然。散心异缘,又由逐境纷驰之使然。故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故曰,心生故,种种法生。法生故,种种心生。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尘沙莫尽。爱苟不忘,念能一乎。故欲一其念者,莫若轻其爱。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一其心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则万缘都寂。万缘都寂,则一念自成。一念若成,则爱缘俱尽。故曰,欲一其念,莫若轻爱。欲轻其爱,莫若一念。盖爱之与念,势不两立。若日月之代行,明暗之相背也。或曰,杜境有道乎。曰,余所谓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将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正以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物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万法空,万法空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则情自绝。情自绝,则爱不生,而惟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又问曰,轻爱与一念,同乎异乎。对曰,能轻娑婆之爱,未必能一极乐之念。能一净土之念,必能轻于娑婆之爱。此约无志有志间说也。若去无志而独言有志,则爱非念一而不忘。念非忘爱而不一。两者功夫,初无间然。又问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为之奈何。对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夫不疑谓之信。苟有疑焉,则心不得其一矣。是以求生极乐者,要以敦信为之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弥陀,非是他佛。大要有二。一悟妙有遍周遍具,以为欣净之本。一悟真空圆离圆脱,以为舍秽之原。第二修行者。前敦信如目视。今修行如足行。信而不行,犹有目而无足。行而不信,犹有足而无目。是故信解既备,应当念佛修行。犹如目足兼备,然后能到凉池。故次信而说行也。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生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此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而垂终之正念必然。身无病苦,不受恶缠。预知时至,身心欢喜。吉祥而逝,坐脱立亡。亲见弥陀,垂光接引。若理一心者,此无他法。但于事一心中,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立七宝华池之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作此想者,亦有事理。事则以心系佛,以佛系心。初观足下安平犹如奁底,次观具千辐轮相。如是次第,逆缘至于顶中肉髻。复从肉髻,顺缘至于足底。了了分明,无分散意。理一心者。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如来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汝等应当系念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此义具明微妙三观,具如观经疏,妙宗钞中说。然此二种正行,要当相须而进。凡于行住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于趺坐蒲团时,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西方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者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凡是一切有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者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修之,无非净土助行。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于历缘对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之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其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想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苦。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得离此苦。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其乐无央。凡是所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于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夫净土般若舟航,要以信为点头探水,行为篙橹风帆,愿为船柁拨正。无点头探水,则不知通塞浅深。无篙橹风帆,则不能至其所止。无船柁拨正,则无约束要制。故次行以明愿也。第所发之愿,有通,有别,有广,有狭,有遍,有局。通如长途修忏课诵,古德所立回向发愿之文。别则各随自己之意所立。广如四弘,上求下化。狭如自修自度,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要须体合四弘,不得师心自立。大率所发之愿,宜别不宜通。通恐随人语转,而自无绳准。别则自己标心,克志进取。若能随通文而生决志,此则虽通而别。若于别文而久生滥漫,此则别亦成通。又宜广而不宜狭。广则所发之心大,而所克之果胜。狭则所发之心小,而所获之果劣。宜遍而不宜局。局则标心有限,数数间断于期心。遍则念念要心,刻刻圆成于乐土。如此三法,可谓生净土之弘纲,觐弥陀之宝筏。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乎是矣。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述

【因果故事】‖《太上感應篇圖說》(27):積德累功

《太上感應篇圖說》(27)

積德累功

【原文】

堪羡徐翁仙去时,

一生功德不求知。
非关上帝心偏向,

父母从来爱好儿。

注:存诸心曰“德”,见诸事曰“功”,自少至多曰“积”,自卑至高曰“累”。德不积不崇,功不累不大。人能今日修一德,明日又修一德,今日成一功,明日又成一功,时时精进,勿畏难,勿中怠,则道心充满,人心不萌,而谓地仙天仙不难矣。

案:江南有徐泛爱者,以驾船为业。性极仁慈,贫客附舟多不计钱,每日除食用外,余资即买物放生,二十余年,行之不倦。一日舟至江畔,见一古墓,狐兔穿穴,恻然动念。与子持锸掩埋,视朽棺中皆黄白物件。因谓其子曰:“此种不义之财,理不当取。但既无失主,与其沉埋无用,曷若取归作好事?”遂搬运回家,成巨富。徐擅此财力,为善益勇。尝看《文昌阴骘文注》云:“人所不见,为阴;暗中施与,曰骘。”不觉大悟曰:“天以财物畀我,而我之所行,人人皆知,是以天之恩为我作人情也,呜呼!自此凡作好事,不令人知。”大出资本于城之四门,各开钱米店,见无衣食者,妻子冻馁者,破屋将倾者,则量其所需写票,暗掷其家。到店取钱量米,主管见票即给,不问其为何人何姓。至败落大家,读书寒士,尤加矜恤。常谓人曰:“负贩之辈,出其精力,日挣数十文,便可养家糊口。惟此两等人,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又爱惜脸面,穷则真穷,苦则真苦,最可怜悯。”除夕,各暗给米一石,钱五百文。至于男长未婚,女大未嫁者,停棺未举者,逋欠钱粮者,皆量力资助。亲戚朋友待举火者,百十余家。年过八旬,矍铄如少时。忽遇异人谓曰:“子六十余年积德累功,今世限将满,曷从我归蓬岛,庶免命终时一番苦恼也”。徐从此而去,子孙追之不及。越数年,有邻人至四川贸易,于峨眉山见徐鹤发童颜,须长过尺。问询家人毕,即飞上山顶,倏忽不见,盖已仙去。后嗣昌炽,至今不替。

附:漳州颜公茂猷,字光衷。生平奉行《感应篇》,积德累功,殷然以万世人心为念,著《迪吉录》,编以“一、心、普、度、兆、世、太、平”,凡八卷。挑剔危微,助天阐教。读其书而悔过迁善、学道成真者,不知几千百人也。崇祯甲戌春闱,全作五经题,试官惊其异才,而疑违式。揭晓奏于朝,天颜大喜,特赐进士,冠鼎甲前,一时咸称天子门生。

徐太史曰:《迪吉录》一编,关系万世人心不细。此书大江南北,今犹盛行。呜呼!先生之流泽长矣!

孰正人心返太初,古今治乱此乘除。盥薇好对花南读,度世书中第一书。(徐太史诗)

【译文】



注:善念存于心中,称为“德”;付诸实践,称为“功”。从少到多,为“积”;从低到高,为“累”。德不积不崇高,功不累不宏大。人能今天修一德,明天又修一德,今天成一功,明天又成一功,时刻精进努力,不要怕困难,不要中途懈怠,就能道德之心充满,贪欲之心不生,修成天仙、地仙也不是难事。

案:江南有一个叫徐泛爱的人,以驾船为业。性情极为仁慈,有穷人搭船,不计较钱多钱少。每天除去衣食用度之外,剩下的钱就全部买动物放生,如此二十多年,积德行善,不知疲倦。一天驾船到江边,见一座古墓,有狐狸、兔子,在上面打洞,感到于心不忍。和儿子一起掩埋,见朽烂的棺木中都是金银珠宝。徐公对其儿子说:“这种不义之财,按道理不应该拿。但是既然没有失主,与其埋在地里,毫无用处,还不如取回,用这些钱做好事。”于是搬运回家,成了富翁。徐公依靠这些财物,更加努力行善。曾经阅读《文昌阴骘文注》,里面讲到:“人看不见,在暗地里施与,叫做阴骘。”顿时醒悟,说:“上天把财赐给我,而我所做的事,人们都知道。这是拿上天的恩德,为我自己做人情,这怎么可以呢?从此以后做好事,不必令人知道。”于是拿出大笔的钱来,在四个城门口开设钱米店,见有衣食不继的,妻儿老小受冻挨饿的,住在破房子将要倒掉的,就按照其需求写好票据,偷偷地扔到其家中。拿着票据到店里取钱取米,管事的人见票就给,不管人是谁,也不管他姓什麽。对于败落的大户人家,贫穷的书生,尤其注意周恤。徐公经常对人说:“贩夫走卒,靠自己的劳动,每天挣几十文钱,还能养家糊口,维持生计。而这两种人,肩不能担,手不能提,又爱面子,穷则真穷,苦则真苦,最值得同情。”每到大年三十晚,各暗中给米一石,钱五百文。对于那些男大尚未娶妻,女大未出嫁的,亲人死去,没有钱安葬的,欠人家钱粮的,都量力资助。亲戚朋友赖以生存的,有一百多家。年过八十,精神矍铄,宛如年轻时候。一天忽然遇到仙人对他说:“你六十多年来积德累功,现在你在世间的期限已满,不如跟我到蓬莱仙岛,可以免去你命终时的一番苦恼。”徐公从此跟仙人走了,子孙没能追得上他。过了几年,有个邻居到四川做生意,在峨眉山看见徐公,见他鹤发童颜,胡须有一尺多长。向他打问了家人的情况,就飞身上了山顶,一瞬间不见了,可知已经成了神仙。徐家子孙后代繁衍昌盛不衰,直到现在。

附:漳州颜茂猷先生,字光衷。生平奉行《感应篇》,积德累功,勤勤恳恳,以挽救劝化万世世道人心为己任,著有《迪吉录》一书,用“一、心、普、度、兆、世、太、平”八个字为编号,共八卷。精心编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协助上天,阐扬圣教。读他的书而悔过向善、修行成道的人,成千上万。参加崇祯甲戌年春天的会试,五经题目全做,考官惊奇颜公非凡之才,而怀疑是不是违反规定。揭榜后上奏皇帝,龙颜大悦,特赐进士,名次列于三甲,一时间都称其为“天子门生”。
徐太史说:“《迪吉录》一书,对天下后世世道人心,影响深远。此书传遍大江南北,现在还在盛行。呜呼!先生的恩泽源远流长。”
徐太史诗:孰正人心返太初,古今治乱此乘除。盥薇好对花南读,度世书中第一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不过,即便是已经出现了900ml的大瓶装,依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东方树叶什么时候能出个饮水桶版本?  今年初,东鹏饮料推出的电解质水品牌“东鹏补水啦
  • [微风]《想和大家一起,也想一个人待着》为内向者发声,鼓励内向人士发挥长处,认清自身优.势,要知道性格特质不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还可能是获取机会和开展工作的润
  • #壹周记# 本周只出过一次门[嘘]外卖我现在都不知道吃什么了拍也不想拍点也点遍了麻辣烫都不想吃了我买这一堆才十块钱 真的看我发现了谁的姥姥!未授权 叔叔你还没认
  • ”​“她不膈应。”​“她不膈应。
  • #朱志鑫[超话]#开个报纸抽奖(3份)要求 1.关//注 朱志鑫 2.超话等级>7 3.讠平讠仑对朱志鑫生日祝福带ct#朱志鑫驰梦十八斩光尘# (会在11
  • 你自然掌握“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的真谛,这样离“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也就不远了。”所以,你懂得,
  • 最近在的坑:爱娜娜:咩推&托推&RTI大好き网:幸村精市中心&立海全员大suki其他可能就爬坑如跑酷了……杂食类x什么都会来一口wwww
  • “你看那十里繁花长街长,开满荒唐写纸上”世间繁华,不过是背后的荒唐,一路的繁花似锦,在我眼中不过是满纸荒唐罢了,这背后,多少罪恶,多少无奈,多少交易,多少怜悯,
  • 叔你的精神状态影响到我了...[看书]雨村看多了会对铁三角的养老生活很沉醉,一看到雨村3要结束继续王母鬼宴我就很焦虑很矛盾,很喜欢新冒险的故事,看的很爽,但是,
  • ABB将连续第6次参加这一国际盛会,以“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合作伙伴”为主题,集中展示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三大领域的50余款创新产品和技术,包括新
  • 感觉今天是个值得记录的日子周三晚课结束突然收到森哥慰问近况的消息 从期中之后就一直很忙很忙 当时下了课还有别的事情要做有点烦躁 随口就抱怨了一下忙碌的生活状态
  • #侯明昊大梦归离# hmh#侯明昊赵远舟# 欢迎收看【桃园周报十一月第三期】,共有以下精彩内容,大家不要错过哦[举手] 侯明昊本人更新微博 ️ 官方资讯️
  • 昨天回娘家啦[打call]车子放不下崽崽的床 喊了朋友的面包车来拖 我妈不想麻烦人家 结果自己去把摇篮抬起回 我都说了好重 的 然后到家踹粗气哈哈哈 谁让和婆家
  • #星愿塔罗星运# #暖冬许愿季##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dyx#阳光信用# dyx#熊猫守护者# 【想要改变自己,试试这几个方法】①用运动改变体魄:运动
  • 看着边上的小可爱,我回忆了一下刚才不愉快的英语辅导过程。感觉可以开个小红书把这个痛苦的过程拍下来记录一下,一年级真是精彩[赞][赞][赞]#每天立个flag#
  • 2023.11.18上海 从五月的北京到十一月的上海 阿老师真的是肉眼可见的瘦了 五大爷唱着「放弃规则 放纵去爱 放肆自己 放空未来」 平凡却伟大的登场 让我再
  • 一般来说,吹风机的功率在1000-2000W之间,常规家用吹风机是1200-1800W,功率越高速度越快,但是太高的功率会使噪音增加,使用起来比较困难,而太低的
  • 」結結巴巴、語無倫次的話,說的人,需邊思邊說,話在舌尖彎彎又繞繞,苦尋一句恰好的話。聽的人,也需邊聽邊思,話在心頭來來又回回,為找一句恰當的回話。
  • 】直到今天,我都不敢想也不愿想我们如果没有进神七的那天金曲会是怎样的光景,【因为我从来都不愿承认白猪不应到神七,也从来都不相信我们小半会比别人差!】【一路走来,
  • 说真的,看着铺天盖地的宣传,总感觉有了它就再也不用扫帚和拖把了,简直是要多方便有多方便。”一一一(為了彌補大家被我在貓屬性80踹下車的心梗,指甲油一定會在小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