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十种大悲心
(第九十五段)
【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我从昔来经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耳。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观世音菩萨诵完84句《大悲咒》后,大地出现了六变震动,天上雨下奇珍妙花,十方诸佛皆大欢喜,天魔外道则非常恐怖。一切来参见大悲法会的会员,都分别获得了大小不等的果证。有得声闻初果至四果的、有得初地至十地的,还有无量多的众生发菩提心的,此皆是《大悲咒》威力所致,无比殊胜!
这时大梵天王从自己的座位上起立,整理好衣服,非常恭敬地合掌,对观世音菩萨说:善哉、大士!(大士为大菩萨的别称),我从往昔,经过无量多的诸佛法会,听闻过各种各样的佛法及各种各样的陀罗尼神咒,但却从未听闻过观世音菩萨所宣说的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惟愿观音大士为我们讲解此《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的形象面貌,是一个什么样的相状?我及在场的所有参加法会的人们都非常愿意、非常乐意地想听闻到。
于是观世音菩萨对大梵天王说:你为了方便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好!那么你而今可善自听好,我将为你们略微少许地讲解一些关于《大悲咒》的真实相状,《大悲咒》的真实相状归纳起来就是十种心,即:
1、大慈悲心:什么是慈悲呢?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是以众生之苦为己苦,故称同体大悲。
《大般涅槃经》记载,慈悲有三种: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就是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称为小悲。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于诸法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这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最初的慈悲,称为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绝对平等之慈悲,此为观音菩萨所发之大愿,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
2、平等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里,始终都有高低贵贱之分,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只有超越三界后,在法身无相中,才有真正的平等,修行到了这种境界,所有的世俗观念都升华为圣人观念,看一切众生平等、看一切世界平等、看一切法平等,没有什么善恶邪正,人我是非,贫富美丑等种种差别相,为人处世,永远都不偏不倚,绝对平等,如此名为平等心。
3、无为心:无为心从无为法中生,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指不依因缘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槃的异名。为诸法之本体,与“法性”、“真如”等为同一含义。以法相唯识宗为代表。该宗以修持境界立论,分无为法为六种,即:
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法相唯识宗于以上六种无为中突出真如无为,认为前五种无为都是“真如无为”的不同显现,因为只有真如无为才是佛教的究竟圆满处。具足这六种无为法,名无为心。
4、无染着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清楚明白,却能即相离相,不生执着,即是无染着心。
5、空观心:观十方世界是空、观十二类众生是空、观一切法是空、观一切相是空,于空处见缘起,于缘起处见实相,于此实相中彻悟自性本空,空生大觉,是名空观心。
6、恭敬心:尊敬比自己年龄大辈分高的比如父母长辈等名“恭”、尊敬比自己有知识有智慧的比如佛菩萨师长等名“敬”。恭敬心就是以下敬上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恭敬一切人,古德说: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我虽长处比人多,但都有不如人处,所以,能做到尊敬一切人,即是恭敬心。
7、卑下心:“卑”不是卑贱的“卑”,卑在这里是一种谦辞,就是谦虚的意思;“下”即上下的“下”,这个下也不是低人一等的下,而仍旧是谦虚的意思。卑下心的意思就是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谦虚谨慎,绝不高高在上,这种心态,名为卑下心。
8、无杂乱心:心不专一名“杂”、东想西想名“乱”;杂乱使人昏沉、掉举、散乱,不能得定、不能得解脱。修四禅八定可治杂乱心,得四禅八定者,名无杂乱心。
9、无见取心:“见”生我见、“取”生占有;凡有我见者,对一切物质的及非物质的,都想占有,男人想占有女人、女人想占有男人,对金钱财物等都想占有。想来世再得人身的、想往生天堂的、想取小涅槃的、想取大涅槃的,有这些想法和行为的,名见取心。无见取心是没有这些想法,也没有这些作为,于无作无为中彻悟诸法实相,得大解脱,名无见取心。
10、无上菩提心:菩提就是无生无灭的妙觉心,此心依众生所悟程度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菩萨菩提、佛菩提这四种,此四种中,唯有佛菩提为最真实究竟,名无上菩提,发心修无上菩提法者,名无上菩提心。
观世音菩萨讲完以上所说十种大悲心后对大梵天王说:这里说的十种大悲心,就是《大悲咒》的陀罗尼形貌状相,你们应当依此十种大悲心而修行,这样就能得到《大悲咒》的真实妙用。
大梵天王说:听了观音大士的一席话,我等茅塞顿开,犹如拨云见日,非常欢喜,因为从今天开始,才真正认识了《大悲咒》的陀罗尼相貌,明白了此咒的真实意义,所以我们将从此受持,不敢有丝毫懈怠或亡失。

#世界佛教论坛[超话]#法华道场的四种精进,恩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曾经从四种不同的角度,提出精进之说,这里是供参考。
第一种精进叫“择法”精进,法就是佛的经典,佛所讲之法门,我们所择之法,就是选择《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心地法门这个大法,这个大法诸佛菩萨说为,一精进一切精进,一念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一真一切真,它是全性起修的法门,大家可以看,在《法华经第十一品见宝塔品》后面的偈颂,这几个主要的段落,以及(方便品),(譬喻品)等等,受持《法华经》一句,【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听佛说法半个小时,不离讲堂,不离板凳,动都没动一下,当下成佛,乃至地上菩萨、等觉菩萨,所以这个法也叫择法眼,是选择法门的慧眼。所以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或者叫“成佛楞严,开悟的法华”,这两部经互为解释,互为表里,它是一脉相承。
第二个精进叫“择土”精进,土就是我们生生世世修行的国土,佛在《无量寿经》讲,在我们娑婆本土修行一天,相当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的功德,有些人感到奇怪,极乐世界那么好,怎么在我们这里修行,比他那里修行的功德还大呀,因为极乐世界太好,所以人呢,比较懈怠,不容易奋发图强。而我们娑婆世界,由于有苦有乐,有明有暗,当然这是对明心见性的菩萨而言,他能够快速的成就自己。所以任何一法,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这就是“如来藏”心地法门,是不是啊?空有不二,利弊不二,看你怎样用心。佛在另一部经又讲,极乐世界一天,相当于在娑婆世界一个大劫,一个大劫少说五十二亿年,多说百亿千亿万万亿说不谁,我们暂且以最小,五十二亿年而论,那再加上佛在《无量寿经》讲,在这里一天,等于在那是一百年,这两个数字来大概地计算一下,在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分钟,注意啊,是修行,是真修一分钟,相当于在极乐世界比量功德1333亿年,所以我们劝导大家,你想赶快成佛吗?你可不要留在极乐世界养老,往生净土以后,跟阿弥陀佛打个招呼,赶快回到娑婆世界来教化众生。
第三个精进叫劝进精进,怎么劝进呢?要劝别人来成就,这是佛的金口玉言。佛讲了,你劝一个人修行,胜过你自己精进,凡夫的精进二十四小时,不吃不睡不喝,就念佛叫精进,所以你劝一个人来讲呢,等于你一天修行二十四个小时,变成四十八个小时,是不是?你劝四十个人修行,你就是大菩萨再来,你劝八十个人修行,你就是如来应世,功德福报不可思议。为什么讲有这么大的功德?大家明白吗?佛讲话带有超前意识,带有提前量。你劝一个人修行,这个人他将来,他还会劝其他人,是不是?那么其他人又会劝其他其他人,然后再其他其他其他人,是不是啊?这个功德是不是都有你的份啊?何况这四十个人,四十个就变四百个,四百变四千,四千变四万,是不是都有你的份啊?所以我们不是讲吗,我们要用心,我们要在亲朋好友,同修同事里,物色哪些人,能够劝他来听课,他哪怕来听一课,种下这一堂课的善根,快则当下成佛,慢则将来弥勒佛下世,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他也能得度,这是龙华三会的宗旨,凡是在释迦牟尼佛佛法中,在三宝门中,结过法缘,有一念善根,在龙华三会皆能得度,你又不是劝他来,跟你搞投机倒把,搞冒险做生意,害怕亏本,是不是?来听听课,开开智慧。一般的来讲,我们都能劝得动,问题你发心不发心。
第四个精进叫发心精进,这个发心精进,我们从两种角度来观照。一种发心是打妄想,打妄想呢,有“妄中之真”,我发心,要劝大家做好人,做好事,劝大家行善积德,劝大家来听经闻法,这是妄想心,这种心也有功德,你一念善心,十方三世,永远不会退失,都记录在案。那么第二种观照呢,那就是明心见性,这个法成就,成就了我的菩提心,明白了万法都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而已,这种精进不可思议。
#万法一念如来藏##搜孤救孤##每日一禅#

《念佛金言录》28
南无阿弥陀佛。同学们好。

《金言录》请翻到第60页。

三、三心经证章

问曰:宗旨三心,其证如何?

答曰:《小经》曰“一心不乱”,所言“一心不乱”者,即名号也。若名号之外求心者,可云二心杂乱,不可云一心。

故《称赞净土经》说“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当知非从机所起妄分之一心也。
前面第二章是说“宗旨安心”,“安心”就是“三心”。一遍上人通过解释,得到的结论是:三心就是名号。

这一章是对上一章的说明,说三心是名号,有什么证据呢?举出《小经》说的“一心不乱”,“三心”成为“一心”,“一心不乱”跟名号成为一体。所以,举出“一心不乱”能作为经证的原因在这里。如果名号之外再求心,那叫作“二心杂乱”。

四、心行业三章

问曰:“安心、起行、作业”,其相如何?

答曰:“安心”者南无也,“起行”者阿弥陀三字也,“作业”者佛也。然则三心四修五念皆是名号也。
《播州问答》总共列了三十一章,到这里为止的前四章是最主要的。

第一章是“教相章”,分辨圣道和净土二门之相;第二章是“宗旨安心章”;第三章是安心的经证;第四章是从安心扩展到起行、作业,都是这句名号。第二、三、四章是就净土门之内来谈的。

五、决定往生信章

问曰:纵虽称名号,烦恼具足凡夫,妄念暂无止时,往生得否难决定,如何?

答曰:决定者即在名号也,纵决定往生之信不立,但任口称,得往生也。

立于决定往生之信心,忆当得往生,还有拘于心品之失。往生不依心品,唯依名号也。然则舍离我心,一向归依名号,知可得往生,自然决定往生之信心成就也。

我身心者,无常迁流之形,念念生灭之心,皆以不定也。又,名号者,则信不信共称,依于他力不思议力,皆悉得往生也。不可以自力我执心分别计较,极乐国土无我之境故。

夫万法从无而生焉,烦恼从我而生矣。

然则以我执不可得往生,唯以名号得往生也。

凡生死者,即妄念也,妄执烦恼本无实体。以此妄执颠倒之心,欲离生死,更无其理。

有念则出离障,故释“念即生死,离生死即离念”也。汉土天台山应真壁间铭云“念起是病,不续是药”,法灯国师以此公案得法。

以妄执心,出离生死,全无由也。离念者,即南无阿弥陀佛也。
第五章是从前面第二、三、四章自然延伸过来的,但是更具体一些。前面第二、三、四章已经说明名号是三心之体,三心唯是名号;第五章是辨别信心和名号的关系。前面第二、三、四章是正确的说明,第五章是破斥错误的见解。

如果前面正确理解了三心就是名号,就不会出现第五章的问题,即仍然是在名号之外,在我们的身心妄念当中寻找决定往生之信,比如“我信得好啊”,这都不可以。

六、念声一体章

问曰:既名号亦云念佛,似用意地念如何?

答曰:呼意地念非云念佛,但是称名号也。譬如世俗云松竹,已成名也。

“念”者即“声”义也,故云“念声是一”,此全非意念与口称混言是一,唯是念声一体之义也。念声一体者,即名号也。
前面第五章是讲心和名号的关系,不要以妄心、妄念,不从凡夫这边认为“我要如何,往生才能决定”,而是名号决定一切。第六章是讲行和念佛的关系。前面第五章是破斥对安心的错误理解,第六章是破斥对起行的错误理解。

起行,有人认为是意地的念,是自己第六意识忆念思维的功能,把这称为念佛。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还不是归于名号,还是在自己这边着力,这样就不恰当。

这一章破斥对起行的误解,说明“念即是声”。所谓念佛,不是意地的念佛,就是口称。就像我们在世间喊一个名字一样,比如喊“松树、竹子”。我们叫一个人,想一个人,或许既要喊他的名字,又要忆念他的长相等等;如果只是松树、竹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就呼喊它的名字而已,不夹杂意地情感这些因素。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字,也只是呼唤名字,这样就可以了。

七、念佛三昧章

问曰:何故名念佛三昧乎?

答曰:三昧者,则见佛义也。常途谓定机平生见佛、散机临终见佛也。此义不然,是皆观佛三昧分域也。

念佛三昧者,无始本有常住不灭佛体名号即见佛也。是则真实见佛、真实三昧,故“念佛三昧”云“王三昧”也。
第六章“念声一体”是说明念佛的具体相状就是称念佛名;从第七章以下,是讲这样念佛到底有什么利益。

首先说“念佛三昧”,讲见佛的利益,这和一般所讲的见佛意义不一样。一般讲的还属于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为什么称为“王三昧”呢?因为任何人都做得到,只要称念名号,这句名号本身就是“真实见佛、真实三昧”。如果是观佛三昧,那要上等根机,要苦励训练,所以其他三昧灭罪修行法不能普及。而念佛三昧谁都可以修,修了都可以得利益,称为“王三昧”。

八、念佛三缘章

问曰:念佛之行,谓具三缘,其义如何?

答曰:“摄取不舍”四字即三缘也。“摄”者则亲缘,“取”者则近缘,“不舍”者则增上缘也。
第八章也是说念佛三昧的利益,不仅有见佛,所谓“真实见佛、真实三昧”,同时也具有三缘的利益,就是亲缘、近缘、增上缘。

九、忏悔章

问曰:念佛行者,可用忏悔乎?

答曰:忏悔者,但以名号即为忏悔,名之“他力忏悔”也。以斯义故,释“念念称名常忏悔”。以自力我执心全不可立忏悔者也。
善导大师说念佛有五缘功德利益,就是灭罪增上缘、护念增上缘、见佛增上缘、摄生增上缘和证生增上缘。第九章“忏悔章”就算灭罪增上缘的利益;第七章讲的是见佛增上缘的利益;第八章是合起来说三缘:“亲缘”是护念增上缘;“近缘”是见佛增上缘;“增上缘”是灭罪往生,里面也有摄生之义。

十、念佛利益真实不虚章

问曰:念佛利益甚深,可云真实不虚乎?

答曰:慈悲有三种,一众生缘慈悲,二法缘慈悲,三无缘大慈悲矣。

所言“大慈悲”者,即是法身慈悲也,正今别愿成就弥陀,直以法身无相大慈悲而度众生,故真实不虚也。

是故《观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也。
第十章仍然是说念佛的利益,也是对前面几章的总结,说一切利益都是真实不虚的;也是对下面的一个引导:所以是承上启下的。

十一、念佛往生名义章

问曰:往生者,其义如何?

答曰:“往”者理也,“生”者智也,理智契当,云“往生”也。

夫虽信罪福,疑佛五智,偏以自性愿往生者,虽得往生,有华合之障。

又,虽以六识凡情修诸功德,凝于观念;能缘心既虚妄,所缘净土亦以无实体。

极乐世界无我真实国土,自力我执诸善总不能生;弘愿一行,得往生焉。

然则以凡夫意乐,不得往生;唯须毕命为期称佛名。称名之外,求觅种种意乐,不知真实佛法故,更不得往生也。

又,念佛之机有三品。其上根者,虽带妻子、励家业,不著往生。其中根者,虽舍妻子、带于住处衣食,不著往生。其下根者,舍离诸缘得往生也。

如吾辈者,既是下根之一分也,若不舍一切,必定命终时耽著诸事,可损往生。常忆常念,应当思量者也。

寻云:《大经》三辈之中,上辈说“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违今释义如何?

答云:一切佛法,心品为本。故以心品不著,全是舍家弃欲者哉。若夫居家不著者,可谓上上根人也。此是今就于离著强弱,且分三品。各据一义,并不相违也。
这一章是就念佛的利益,特别说明念佛往生之名义,让大家不要错误地理解。

什么是往生?什么是念佛?所谓往生,就是“理智契当”。如果没有做到“理智契当”,就是“虽信罪福,疑佛五智”,虽然往生,但是有“华合之障”。要“理智契当”,极乐世界是真理的世界,是无我真实的国土,凡夫的自力我执不是空无我的智慧,所以难以达到往生。弘愿一行就是“理智契当”,得往生。

如果在称名之外还求觅种种意乐,这都是加了凡夫的东西。那就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疑佛五智……虽得往生,有华合之障”;另一种就是偏离了名号,恐怕难以往生。

接下来说明念佛之机有三品,这种理解跟我们一般所说的不一样。他说什么呢?上根之人,在家不影响往生;中根之人,虽然不成家,不带妻不带子,但他操持一些“住处衣食”,也不障碍往生;下根之人必须出家,不要被妻子影响,也不要被世间事业、衣食住影响,这样才能达成往生。

一遍上人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就属于下根之人,下根之人要往生就应该出家,不要为衣食住操心。如果下根之人想达成往生,而不舍掉这一切,不拿出全部的时间精力,不是平常就训练,而是东做西做,恐怕就会耽误。

有人问:“可是《大经》说出家之人往生是上品,这里怎么说在家之人往生是上品呢?”一遍上人解释说,佛法以心为本,这里是说无有挂碍,不执著。所谓“舍家弃欲”,能够无挂碍,不著一切事相,这是真实的“舍家弃欲”。达成这种“舍家弃欲”,如果在家而心能出家,带妻子儿女,做衣食住的产业,仍然能行出家事,这当然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是上上根。像维摩诘居士就是这样的。而我们一般人做不到,所以我们要出家。他是这种理解,说得也非常有道理。

他说“就于离著强弱,且分三品”,离执著,有的人能力强一些,有的人能力弱一些。在家能离执著,这就要求能力更强。我们出家离执著,环境已经给我们保护了,要求就弱一点,所以是下品。确实,在家人在红尘当中,要忙家庭、妻子儿女、种种事业,还能一心念佛向道,这确实不容易。

下面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章,这几章都是就名号法体来讨论。

十二、三字相翻深理章

问曰:“阿弥陀”此翻“无量寿”,有深理乎?

答曰:“无量寿”者,言“不生不灭,三世常住”也。是则本有本来一理,人人具足佛性也。

然则一切众生性命,是所证法也;现在西方无量寿佛,是能证佛也。能证所证,应思而知矣。
所谓“无量寿”,并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说寿命很长久;它是超越时间概念的,所以说“不生不灭,三世常住”,这就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佛性。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证悟的,就是我们本来佛性里具足的。但是,佛是能证,他已经成佛了,他把自己证悟的觉悟功能纳在六字名号当中赋予我们,所以六字名号的功能和我们的佛性完全是一体相亲、一体不二的。

就像木有火性,但是火还没烧起来。有人拿火点木头,已经成为明火,就等于佛性已经完全显现。木头的火性跟点木头的火虽然是一体的,但是木头的火性还没有显现出来,拿火烧的时候,木头的火性就跟火完全融为一体。名号就是火性已经显现出来了;众生还是木柴,火性还没有显现出来而已。

十三、弥陀名号非思量法章

问曰:知名号义理之行者,易得往生;若不知者,虽行难得往生耶?

答曰:不然。弥陀名号,非以六识凡情可思量法。

故善导大师释“三贤十圣,弗测所窥”矣。

又,十方三世诸佛同心赞叹“不可思议功德”。

加之《大经》说“诸佛光明所不能及”焉。

既三世诸佛深智所不及也,何况以凡夫妄智妄识,宁可思量之哉也。

唯领解一切众生往生,决定念佛一法之外,更不可求意乐智慧。若能如是者,则真实行者也。
南无阿弥陀佛。谢谢,今天到这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论坛体和弹幕体时不时让我捂脸大呼幼稚并且嚎叫着用脚指头在地上扣出三室一厅,但是不看的话剧情又推动不起来,真的好痛苦,谁懂[抓狂][抓狂][抓狂]真的很像最近很火
  • 谢谢你读完哦~项目已经提交到全球最大的区块链安全审计公司之一的certik平台,大家点开链接请为$ESG 投票#EvilSquidGame[超话]# 说真心话,
  • 每个人身后,都有一只饥饿的老虎在奋力追赶,试图扑倒我们,还会有老鼠不断给我们制造麻烦。原来在他睡着时,饥饿的老虎按捺不住,吼了一声,也跳下悬崖,吓跑了老鼠。
  • 【向绿色低碳经济公正过渡】#世界卫生日# “2010-2019年间的有害碳排放量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高。为了绿色的地球,为了健康可持续的未来,一起行动起来!@联
  • ”和杨丽一样在茶场务工的百姓还有很多,凭借在茶场工作,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和杨丽一样在茶场务工的百姓还有很多,凭借在茶场工作,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 【西安电子科大为毕业生终身保留身份账号[中国赞]】“学校将为毕业生终身保留身份账号,以方便随时访问校内服务资源。当日的毕业典礼现场,播放了毕业影片,在教师、家长
  • 5.同样是心理学的书籍,《我想和你聊聊》和这本对比,真是天差地别,虽说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也略感无聊,但至少,观点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能让我吸收哪怕万分之
  • ”施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星介绍,为彻底改变杉木河景区面临的窘境,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实现“四季游”目标,白沙井在现有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激情漂流段”“61
  • 今天又翻了一下旧手机相册里的聊天截图,黄焖鸡男高三时候找高一学妹,骗人家给他点外卖,问高二女友要礼物,自恋(说自己长得像韩国欧巴金宇彬,然而沾边的只有两个人都是
  • 起初之所以认可农历盘,就是基于月天蝎合火星能突出性的意味,他喜欢谈性,并且妻子是性学专家(月亮有妻子象)木星一冲,有种大胆放开的感觉。月火天让韩寒爱上了赛车,没
  • 出乎意料的没过 模拟满分150考了140我以为稳了出来只有90 最强项的色彩静物却没考 老师都觉得我是稳的 甚至很多比我差好多的都过了 校考两个月的时间金钱全部
  • 每次路过对角巷都要去看一眼,真的有在追人的错觉还会记得第一次喝隐形药水去各个休息室的时候,跟我想象中的差不多又回想起刚学会拍照的时候,找了好多角度为了拍出几张好
  • 这就是打提前量的预期,一旦疫情结束,消费类企业会报复性增长还是好难过好难过好难过,但是该放下了对吗?这或是我这辈子都无法释怀的了,但是对你,我放下了,感谢你的绝
  • 从此,我做一个职业卖沙发的旅行者。 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勤奋有上进心的人,独自一人在这个大城市奋斗了几年,通过家人的帮助在几年前买了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车子车
  • 据了解,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依旧将以在线形式举行,并会在苹果的网站上直播。据了解,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依旧将以在线形式举行,并会在苹果的网站上直播。
  • 每一尊佛牌圣物都是高僧用自身修行法力制作加持的,佛牌是靠高僧注入的念力和加持力起作用,不断释放正能量以改变佩戴者的自身磁场,从而达到改变佩戴者的心情意识和运势的
  • 肥厚的猪蹄要获得完美的口感,去腥去血水是顶要紧的,再投入锅里与嘶嘶的卤水耳鬓厮磨纠缠一番,在肉质微妙的时刻捞起。汪曾祺先生写昆明菜提到金钱片腿:“昆明人吃火腿特
  • 唯心主义的观点只会更害中国足球只要是聪明人,老早就看出来了:中国足球不是被误导,不该越努力越退步!我们原以为我们大幅度改善了球场的质量,实际上那是球场质量的严重
  • 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1]。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庄子说:“六合之
  • 确实,三小姐的颜值很高确实,咕噜肉也很好吃三小姐之前的咕噜肉是和菠萝等水果是标配三小姐来了自贡咕噜肉也就和自贡最接地气的红苕相亲相爱三小姐咕噜肉也就外脆里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