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

杜甫 〔唐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作者生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
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 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赏析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 三宝歌 》
浅释
对佛法僧
三宝的礼赞

大家都很熟悉
《 三宝歌 》,

佛教界重大法事活动都是在
《 三宝歌 》声中拉开帷幕。

唱《 三宝歌 》
能建立我们对三宝的神圣信心。

这首歌里浓缩了佛教很多内容,
是对佛教信仰的总核心 ——

“ 皈依三宝 ”
内容的概括。

词作者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界泰斗,
民国年间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一生为佛教改革贡献了非常大的力量。

曲作者弘一大师是一位近代的高僧,
在早年历尽尘世间的繁华之后,
放下一切出家。

其时,
他在世间的书法、
音乐、
戏剧方面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出家以后,
在佛教的行持上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是一位旷世奇才。

《 三宝歌 》
用了三段歌词
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礼赞。

第一段是赞扬
“ 佛宝 ”。

“ 佛 ”梵文称为
“ 佛陀 ”,

歌词里是
“ 佛陀耶 ”,

“ 耶 ”
是梵文和巴利文的尾音。

“ 佛 ”
是觉悟的意思,

有三个特点 :
第一要
“ 自觉 ”,

就是自身明白、
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理;

第二是
“ 觉他 ”,

像菩萨,
不仅自觉,
还能令众生觉悟;

第三是
“ 觉行圆满 ”,

就是说佛所修的觉悟之行,
对宇宙人生的洞彻,

达到了彻底、
究竟的境界。

第二是
“ 法宝 ”。

“ 法 ”
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内容很广,
“ 二谛总持 ”、
“ 三学增上 ”,

都是法的内容。

一般来讲,
菩萨行的六度,

乃至八万四千种对治烦恼的法门,
都称为法,

因为只有彻见宇宙、
人生的真相之后,

才能知道心中所呈现的烦恼是什么,
然后再运用方法来对治它们。

所以,
法从认识的角度来说,
就是真理;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

就是对治、
解脱烦恼的方法。

第三是颂扬
“ 僧宝 ”。

梵文的
“ 僧 ”叫
“ 僧伽 ”

( 念qié,
不是念jiā ),

是“ 和合众 ”的意思,
指依照佛陀的教法修行的出家众的教团,
主要专指出家人。

这个“ 宝 ”字就有无量的意思了。

我记得自己在武汉宝通寺皈依的时候,
道根老和尚给大家说皈依,

他说《 瑜伽焰口 》里
有一段对三宝的赞叹 :

“ 夫三宝者,
千生罕遇,
万劫难逢。

皈依者,
福增无量。

礼念者,
罪灭河沙。

譬如灵丹之妙药,
疗百病以蠲除 …… ”

《 法华经 》里
有个比喻
“ 盲龟遇浮木孔 ” :

一只瞎眼的乌龟在茫茫的大海里,
五百年才能浮到水面伸头呼吸一下,
结果一伸头正好遇到从海上漂过来的一段木头;

木头上有一个洞,
乌龟一伸脑袋,
正好伸到洞里去了,

你想想这个概率是多少,
就知道多么多么难。

世界上宗教信众最多的并不是佛教。

信佛教的人非常少,
信佛念佛的人在佛教里被称为
“ 人中芬陀利花 ”,

在《 观经 》里边讲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是人中芬陀利花。”

芬陀利花,
梵语是白莲花的意思,
象征着念佛人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能够遇到佛法就是得到了无量的佛的无价珍宝,

因此,
《 三宝歌 》唱的时候,
不光要有对三宝的恭敬,

还要有富足感 :

我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珍宝的人,
我是人中的芬陀利花,
我是佛亲自授记的,
我们大家将来必定成佛!

第一段对佛宝的赞叹 :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谁启以光明?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谁济以安宁?

大悲大智大雄力,
南无佛陀耶!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人天长夜 ”,
以“ 人天 ”
概括六道——

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 人天长夜 ”
实际上说的是众生长夜,
不是单纯地说人天,

是说所有的众生在生死的流转里面没有解脱的机会,

就像在漫漫的长夜里看不到光明。

“ 宇宙黮黯 ”,
宇宙,
是我们众生所生活的世界。

“ 黮 ”
念dǎn音,

比喻黑暗、
蒙昧。

“ 黮黯 ”,
是说众生因为心中有烦恼,

所以眼睛是蒙蔽的,
看一切都是黑暗的。

“ 谁启以光明 ”,
在人天长夜和宇宙黮黯这样的状态之下,

谁能够开启令我们解脱的光明呢?

“ 三界火宅,
众苦煎迫 ”,

“ 三界 ”,
指的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称为欲界,
色界就是一些天人。

这是从众生的精神状态来分的。

欲界看重物质,
有很多的爱欲;

色界的天人,
已经断掉了爱欲,
但是还有物质形象,
有天人的色身;

到了无色界,
众生只有精神状态,
连形象都没有了。

普通众生轮回六道都不出这三界的范围。

“ 火宅 ”,
也是《 法华经 》的一个比喻,
比喻四面火起的房子。

这个火,
既有外在的火,

就是世间不安、
国土危脆、
各种各样的灾难和一些不吉祥的事;

同时内心也有无数的烦恼在煎熬我们。

所以,
内外交困,
就好像生活在已经着火的房子里。

“ 众苦煎迫 ”,

有很多苦在煎熬、
逼迫我们。

众苦,
佛教一般讲八苦 :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 谁济以安宁 ”,

谁能够给我们安宁呢?

这是第二问。

第一是谁给我们光明,
第二是谁能给我们救济。

接着答案说,
佛能指给我们光明,
给我们救济。

“ 大悲大智大雄力 ”,

这三个“ 大 ”
概括了佛的功德。

“ 大悲 ”,
悲是慈悲,
不恼害众生,
不忍众生受苦。

慈能与乐,
悲能拔苦,

给予众生快乐,
解脱众生的苦难,
就叫慈悲。

我们普通人讲慈悲,
可能因为对象是我的亲人,
是我的同修,
是我认识的人等等,
会有条件。

但是像观音菩萨,
是“ 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 ”,

没有条件,
不分彼此。

“ 大智 ”就是
“ 般若 ”。

这个般若智慧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那种聪明或者学识。

大家知道
“ 六度 ” ——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般若
( 智慧 )。

只有有了般若的时候,

前边的布施、
持戒等才能称为波罗蜜。

波罗蜜是什么?

到彼岸,
能够引导我们渡过生死的河流,
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这些跟其他的宗教是共通的,

但是
“ 般若 ”
是不共的,

只有具足
“ 般若波罗蜜 ”,

前面五度才能够把我们引向解脱的彼岸,
所以佛教里说,
六度中如果缺了般若波罗蜜,

前面的五度就像盲人一样 ——
“ 五度如盲,
般若如眼 ”,
没有般若波罗蜜没办法达到解脱。

“ 大雄力 ”,
大雄指伟大的英雄。

《 华严经 》里说,

“ 如来智慧不思议,
悉知一切众生心,
能以种种方便力,
灭彼群迷无量苦。

大雄善巧难测量,
凡有所作无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
栴檀林神能悟此。”

“ 大雄善巧 ”
就是形容有佛无与伦比的力量,
能够降服一切世间的邪恶势力。

“ 南无佛陀耶 ”,
“ 南无 ”
就是皈依、
顶礼。

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
所以很重要。

皈依三宝,
身心就能够得到安宁、
解脱,

这是皈依三宝的威德之力。

在《 俱舍论 》里就说,

皈依以何为义呢?

救济为义,
救济众生是三宝的含义,
皈依三宝能够解脱众生的一切苦恼。

“ 昭朗万有,
衽席群生,
功德莫能名 ”,

是对佛陀功德的赞扬。

前面是发问,
总说佛有三种德行 ——
“ 大智大悲大雄力 ”,

然后表示自己对佛的皈命,

接下来是对佛的赞叹、
赞礼。

“ 昭朗万有 ”,
佛陀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耀一切。

这一句跟前面
“ 人天长夜,
宇宙黮黯 ”
是相对应的。

“ 衽席群生 ”,
“ 衽 ”
是衣襟,

“ 席 ”
是卧席

( 古人一般在地上铺席子 ),

“ 衽席群生 ”
是从我们古代的一个词
“ 衽席侍子 ”
化运过来的

( 这个词是说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
用衣襟将他包裹起来安置在床上,
好好地照顾 );

用母爱来形容佛陀对众生的关爱,
是说他用大慈悲来衽席群生,
使众生得到平安。

“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是说我现在才明白,

只有佛才是我们真正要皈依、
能够皈依的地方。

“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这告诉我们皈依不是暂时的,
它给我们确定了一个期限 ——
尽形寿。

我们只要还活着,
就不能放弃对三宝的皈依。

这里
“ 信 ”
是第一步,
信仰;

“ 受 ”
是接受佛陀的教法;

然后还要
“ 奉行 ”,

勤快地、
尊敬地照着去做。

“ 奉 ”,
是双手把它托起来,
表示尊重。

这句讲的是对三宝修学的层次。

第二段对法宝的赞叹 :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恢恢法界身;

净德既圆 ,
染患斯寂,
荡荡涅槃城!

众缘性空唯识现,
南无达摩耶!

理无不彰,
蔽无不解,
焕乎其大明。

今乃知,
唯此是真正归依处。

尽形寿,
献身命,
信受勤奉行!”

“ 二谛总持 ”,
谛就是真理,

二谛指真、
俗二谛。

佛教讲一切事物,

一般都用真、
俗来概括。

什么叫真谛?

佛陀能够证得的真理,
超越了世间的虚妄,
证得了真实,
叫真谛;

俗谛是我们所见到的世间的现象,
是虚幻的。

真、俗都是真理,

俗谛也是真理,
只不过凡夫迷于俗谛,
不能认识真谛;

菩萨真、
俗两谛都看得明白,

所以缘起不碍性空,
性空不碍缘起,

菩萨认识事物是从真、
俗两个方面。

“ 总持 ”,
就是涵盖一切法,
包含无量的含义。

佛法是以真、
俗二谛来总摄一切。

“ 三学增上 ”,

三学就是戒、定、慧 :

戒律防非止恶,
禅定使我们专心一处,
精神不散乱,
才能够开发智慧;

增上就是加强力量。

戒、定、慧能够在解脱道上助我们一臂之力,

使我们得到解脱。

“ 二谛总持,
三学增上 ”,

二谛是讲缘起性空、
真空妙有的关系,

三学是指修学的内容,
前面是认识论,
后面是实践论。

“ 恢恢法界身 ”,
“ 恢恢 ”,
广阔广大;

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叫法界。

佛的法身是遍一切处的,
它和法界是等量的,

所以叫做法界身,
也称为法身。

恢恢法界身,
就是宽阔广大的法身。

心无志,人则不立

一、
心无志者,而人则不立。
这句话中所说的“志”不是指关于事业的志向,而是内心修行正向意识的念头,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以心为根本主宰,当内心存在正心正念的时候,外在的很多纠葛问题才能用这份正向力量去化解。
《孟子》之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有一天,公都子问孟子:“同样是人,有的是君子,有的是小人,这是为什么?”
孟子就说:“从心志上去用工夫的,就是君子;从耳目一类的小体上去用工夫的,就是小人。”
公都子又问:“同样是人,有人从心志上去用功夫,有人从耳目一类的小体上用功夫,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孟子就回答说:“耳朵、眼睛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耳朵、眼睛也只不过是物,它们与外物接触,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心的功能在于思考,思考了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这是上天赐予我们人类的功能。所以先把心志这一大的方面树立起来,那么,那些次要的方面就不能侵夺它了。这样就能成为君子。”
其实孟子所说的这一番话,就是由内心培养正心正念之后,再由心去主导外在事物的道理。
从佛家的角度来说,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去感知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在此过程中,心中存在的贪嗔痴慢疑等本性问题,又会驱使自己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纷杂的思虑欲望。
一个人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正心正念作为主宰,那么当这些思虑和欲望升起的时候,他的意识和行为就会随着这些欲望而前行,那么就会很容易做出背离道德和法律的行为。
就像孟子所说的,“耳朵、眼睛这类的器官它不会思考,所以它会被外在的事物所蒙蔽”,其实被蒙蔽的过程,就是因为心中没有正心正念之后,被欲望主导了自身而已。
当一个人由自己的感官感知外界,同时因为自己内心弱点衍生出念头与行为之后,那么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区别就出来了。
如果能够控制住自己,守住自我原则,做出正确的举动,这就是君子。反之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任由自己的妄想意识指引着自己,去寻求一些世俗的欢乐和满足,他无疑就会进入到小人的行列之中。
那么解决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呢?就是在自己心里要有主宰。
这个主宰可以理解为对道德的坚守,对于原则的奉行,也可以理解为对天地之道的敬畏,等等,不管这个心里面存在着这是什么样的状态,归根结底,它一定是正向的,一定是有原则,有底线,有道德的。

二、
孟子在这里,也把“在心上用功”与“在耳目上用功”分为两者,一个为“大体”,一个是“小体”。“大体”就是仁义之心,而“小体”就是自己的耳目之欲,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大体”培养起来之后,也就是把自己的心志方面树立起来,那么小体就不会偏颇,小体同时也就不能侵夺大体。
这也是我们在之前的一些文章中阐述过的“内心由正念主宰,外在行为才会不失偏颇”的道理。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有一个疑惑,这个疑惑还是从世俗表象上出发所提出的,那就是修行正心正念正行的意义在哪里?
因为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让很多人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价值观,就是人只有疯狂敛取钱财,多行不义之事,好像才更能占到便宜,那么既然如此,心存善念,修行正心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文章的核心。
其实人生心存仁德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己生命的本来意义,这种意义包含着世俗认可的收获,但同时也包含着高于世俗的价值。
当一个人以正心正念修正自我之后,他就能以这份正向的力量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从而为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命结果。
因为,只有用正确的方式生活才能获取正确的结果,所以能将这份力量融化在自己的心性言行之中,必然让自己在符合天地之道规则的同时,自然获取有益的力量,使得自己在生活与事业等人生的诸多方面越加平顺。
反之,如果一个人内心存在的都是嗔心戾气,私心妄念,那么即便他能够通过一些狡诈的手段获得利益,那么这样错误的行径,最后也需要让他付出代价。
因为世间因果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
当一个人以仁德的状态去生活时,他的这一份正向给他身边的人,甚至给世间其他人所带来的影响都是良好的,有帮助作用的。

而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本身就是在于他能给这个世界创造价值,不管作为一个家庭的角色,还是社会之中的角色,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负责,那么他的生命就是伟大的。
这就是我们要在自己内心下功夫,以正心正念正行修正自我,并且作用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多资讯搜组:荷苑素格轩❤️

https://t.cn/h1sJwZ荷苑素格轩-10760456821023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02三七超细粉搭配天麻功效:改善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祛风降压、行气活血用法:三七超细粉3克、天麻5克,混合分两份,冲泡温水,早晚餐后服用众所周知,天麻更多的被
  • 韩建设乔装打扮、风餐露宿,经过9个月的秘密侦查,终于不负众望,掌握了该黑恶势力的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种种罪行的基本材料。在乔氏集团涉黑案、唐县何某、市区乔某涉黑案等
  • #方志动态# 内秦淮河的文学游——写在5.19旅游日(上)于 峰享有“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美誉的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和长江共同孕育了璀璨的金陵文化。路的右侧
  • 所以说我是一个不真实不通达的人,十多年来一直在不可名状的生活状态中前行,至于具体那年那天发生的什么事儿我却不能一一列举,因为我已经把健忘和迟钝带入中年,因为中年
  • 【纪要】天合光能(688599)中报交流纪要20210825 【核心要点】 出货: 组件超10.5gw,其中210出货超5gw,光伏系统分布式出货500-600
  •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故事一直没有被“证伪”如果任它一直传递下去的话,那么,它无疑会给国人灌输这么一个讯息:德国在青岛的那些年,一直在搞建设,做了很多有利于中国
  • 作为坚持不懈的努力派和‘天生演员’一起度过了12年,对此我们有很多感激之情。【演员#朴海镇#与Mountain Movement专属合约到期】朴海镇与从2010
  • 加油妈妈:李修平入狱自爆丑事,揭露小夫真实身份:难怪不待见现在的李修平完全就是一只过街老鼠,哪哪儿都是不受人待见,而苏青在这一场离婚官司中,更是打了一场翻身仗,
  • [心][心][心][心][心][心]【实拍⭐️到货】9800200,#Foreshow# Chanel Leboy 重量级别LED灯包 自附 彩虹链五金 #新款
  • 等了许久,店门已经打开了,一个年轻男子在收拾准备,上前一问,还真是老板胡二哥,询问药膳蹄花儿还需要多久,胡二哥直言等着吧,蹄花儿就来了,我们迷惑了,就来了,是什
  • ”#重庆租房[超话]#渝北花卉园主卧大飘窗600,该青年合租公寓位于渝北花卉园黄金堡公寓A栋1单元3-3,卧室里有床、衣柜、空调带独立阳台,公寓配齐家具电器,欢
  • 又快要中考了。 昨天一位小朋友想买几本书看,果戈里的《死魂灵》,读库的《上帝粒子的奥秘》,傅惟慈翻译的《一个自行发完病毒的病例》,《隐藏的宇宙》,《从永恒到此刻
  • 喜欢晒娃的,说明她工作不咋滴;喜欢发自拍的,说明她男朋友拿不出手;喜欢表现自己高傲又独立的,说明他情商低,交不到朋友。18、 看一个人的朋友圈,不要看他发了什么
  •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选择,一个人单身过了七八年,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人一起过日子,托尼就是那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能给我幸福快乐的人。”想到从前前夫对
  • 前作は宙組トップ娘役時代の前任者・実咲凛音(みさき・りおん)で、ともに初々しい少女と大人っぽさの間を漂った。“宙組の太陽”とも形容され、笑顔がまぶしかった朝夏と
  • 刚才其实已经把基本原理交代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见证人类智慧瑰宝的时刻——拥有激光雷达的车辆不仅能够以持续追踪和预测能力实现“穿透”效果,还能实现一些更复杂的操作:
  • 宝宝出生文案!ʜᴀ͟ᴘ͟ᴘ͟ʏ ᴇᴠᴇʀʏᴅᴀʏ̆̈初见之喜,乍见之欢,欢迎你我的宝贝,所求不多,只愿你一生平安健康顺风顺水顺财神 朝朝暮暮有人疼. ♡ ʜᴀᴘ
  • 济公游本昌,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游本昌当年在拍摄《济公》的时候,遇到了3件怪事,从此一心向佛,当时拍戏的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可以人工降雨降雪,只能靠老天
  • 】6月8日,由天府市民云联合成都城投共同打造的“天府住房通”购房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将为成都市民提供全面权威的新房资讯、方便快捷的找房功能、省时省心的购房服务。
  • 博士安家费、项目经费、平台资源,包括这次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创新项目,从西安市、经开区,到公司都给了我大力支持。”6月28日,西安市评出首批“西安英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