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上篇)

重返原点——韩少功的“知青”情结

韩少功是一个不那么会虚构的作家,即使像《爸爸爸》这样貌似荒诞、架空的作品,里头的主人公丙崽也仍是有着现实原型的。翻看韩少功的作品,无论小说还是散文随笔,都会发现一个特点,韩少功几乎可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青春写作”,他的大多数作品,都绕不过一个词——知青。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知青生涯,犹如一个没法剔除的烙印,频繁在韩少功的作品当中出现。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太特殊、太刻骨铭心,以至于从下乡的地方返城,后来又到了海南生活,其间已经过去数十年,可后来的生活极难挤进韩少功的心灵,没法成为他的写作素材。知青生涯的重要,让他对后来的生活产生某种免疫和拒绝。无论是讨论到什么话题,韩少功都往往把疑惑置放回知青岁月,让那个当年被历史裹挟的年轻的自己,进行选择和思考。和韩少功同代的“五零后”作家里,几乎很少有人会持续性地不断书写自己的青春的经历,他们的目光往往向前追溯,很多人经常会书写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那段历史;或者,不断把当下生活纳入视野。而韩少功几乎是恒定的,一个固定的点——上山下乡、知青——一直在他的作品当作倔强地存在。即使他有某些作品确实涉及了当下的生活,也总会在某个时刻,重返知青岁月,从那里生发出所有的思考。“韩少功在知青经验和知青视角的反复推进书写中,把一代人的生活和成长、衰老印刻进当代历史中去。”

——“知青”可以说是韩少功大部分写作的原点。无论是早期的《西望茅草地》,还是其发表于2018年的长篇《修改过程》,“知青”在韩少功这里,永动机一般,他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思考,都要从这里出发;绕了一大道弯之后,还得回到这里。也很奇怪,即使韩少功书写了那么多关于知青的文字,可他仍然没有被视为所谓的“知青写作”,更不会被看作“青春写作”,这是因为韩少功从来不是那种题材论的作家。孔见就认为韩少功的知青写作“关乎知青一代,也关乎八0后、九0后、00后。将其命名为知青文学,会局限对作品原意和作者初衷的深入理解”。知青背景,只是韩少功思考的生发点,他关注的问题,要大得多,也复杂得多。《马桥词典》当中,由下乡到马桥的“我”作为穿针引线,勾连起马桥的人物和历史;《暗示》中,那些若隐若现的人物,也都是从知青年代走来,走向当下、走出国门,在一种世界性的遭遇下,对被具象笼罩下的知识性危机展开思考。即使是在书写其每年从城市回到乡村“隐居”半年的生活经历的《山南水北》,“知青”的视角也一直都在——他在书写二十一世纪初期乡村现实的同时,下乡时的经历,一直作为回忆、作为参证的文本存在,让他的思考更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可即便是有了那么多的回探,《日夜书》重返知青的经历,也不是重复,而是重新认识自己。

《日夜书》发表于《收获》2013年第2期,单行本也在2013年3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值得注意的是,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进入2013年,恰好六十岁,恰好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在人生刚满六十之际,捧出《日夜书》,对于他个人,显得尤其有意义。可以说,《马桥词典》《暗示》《山南水北》和他早期的中短篇以及一系列思想随笔,其实都是一种公共写作,他要思考的,是一些大的、艰深的、有广泛意义的话题,可一个人总是面对这样的“沉重”,是会有倦怠感的,于是,他决定放下这些,面对自己,我们便看到了《日夜书》。他就在《日夜书》的修改版中自言:“这种文字更像是写给自己的,差不多弃权于成功与卓越,只是作者本人必要的释放和解脱。”在自己身满六十的时候,想到了一代人也大多是这个年龄,正在逐渐走出历史的舞台——现实当中的退场,也正是历史记忆的返场——他重新回溯自己文学的原点,书写那代人在当年与当下的遭遇。“在这一刻,在南方山区的僻静一角,向他们表示一份敬意,算是了结我多年来的一桩心愿。”在此时,历史和现实到底是黑白分明的日与夜,还是没法割裂连成一体的日与夜?

关于知青题材的小说并不少见,可有独特思考的,又是那么少见。我们所能见到的,多是一些自哀自怜满纸怨气的“知青故事”——好像历史把本来与他们无关的事强加到了他们身上,他们是受害者,永远那张哭哭啼啼的脸,“知青虐待了历史,因为他们总以为他们被历史所虐待”。韩少功显然不愿讲那类故事,他说:“‘表功会’和‘诉苦会’不是毫无根据,但形成模式以后,会扭曲我们对社会和人的认知。”他讲了后来成为了官员、流亡者、先锋艺术家、民营企业家……的一代人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韩少功随意出入十分自由,你甚至能从字里行间感到他写下某句话时露出的微笑。沉重的题材,被处理得十分易读。

《日夜书》在正式发表前的题目叫《后来》,格非曾建议他这个小说可以叫做《幽明录》,韩少功觉得太“文”了,不如直白些,最后换成了《日夜书》。从题目来看,“时间”无疑是小说的主题,马尔克斯式的小说开场,更是强调了时间性:“多少年后,大甲在我家落下手机,却把我家的电视遥控器揣走……”韩少功的《日夜书》显然走的是另外的路子,作者更愿意让记忆盘根错节,更愿意让语言随意萌发——很多网络语言也进入了他的叙述——这种流畅甚至“搞笑”的语言,和作者的写作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历史当然是沉重的,可我们是不是非得要沉重地叙述历史?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貌似轻松”的语调,来述说一个时代的沉重和荒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或许韩少功在面对历史的沉重时,也有个人的柔软和脆弱,所以他需要用一种这么“轻松”的语言来带领自己进入一个不那么轻松的历史时间。

在《马桥词典》和《暗示》里,韩少功投入更多的,是理性、智性的思考,到了《日夜书》,感性开始强势介入,情感成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强劲动力。他甚至也开始塑造人物了,比如说“马涛”,就是中国文学史中极为少见的人物,他身上集中了复杂的信息,他既是对社会思潮有深刻洞察力的人,也是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无能无感者;他既是一个在思想方面有着极度骄傲的人,也是一个从未成功过一次的失败者;他既想引领全人类前进,又和家里的任何一个人都势同水火……评论家刘复生也注意到了马涛这个人物:“这个当初的启蒙主义的时代英雄在新的时代清晰地暴露出他的喜剧性和悲剧性。”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展示了自己的柔弱,他的思考当然也还在——比如说思考这一代人的历史命运——可却已经不是通过思想的直接阐述,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起伏来呈现。《日夜书》是韩少功作品里,少见的“个人化写作”,用韩少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追踪自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各种隐秘的焦虑、惊讶、喜悦、屈辱、感怀,虽也有假托和虚构混迹其中,亲历性的现场记忆却是主要叙事动力。”

何谓“日与夜”?

韩少功的其他作品,在发表之后也曾有过修订,200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推出的“中国作家系列·韩少功系列”的文集一共九本,韩少功就曾在这套文集的自序中谈到他借着整理文集的机会,对自己的作品做了三方面的修订,一是恢复性的;二是解释性的;三是修补性的。但这些都是在旧作发表了多年之后的修订。《日夜书》不同,《日夜书》在《收获》2013年的发表和上海文艺出版社为一个版本,很快地,在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推出了一个繁体字版本,同时也将有韩文版推出。韩少功自言:“考虑到境外读者对中国当代史不是太熟悉,我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大体上以时间为序,减少一些跨度较大的跳跃和闪回。”这个新版本也曾在《长篇小说选刊》2013年第6期转载。文字上的增删不大,可由于不少段落的前后顺序出现了调整,阅读感受差别极大。2015年,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韩少功作品典藏系列”作品里,精装版的《日夜书》又再次作出增删、调整。多个版本的存在,使得分析《日夜书》变得比较困难,本文分析的内容,以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第一个版本为准。怎么理解题目中的“日”与“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杨庆祥认为:“可以是一个时间性的理解,但也可以看成历史的隐喻。日代表什么,代表历史的清晰理智的层面;夜代表那种非常荒谬的埋在地底的非常深层的东西。”在笔者看来,《日夜书》中,有多组概念都对应着“日”与“夜”,得一一分析。

“日”与“夜”之一:历史与现实

《日夜书》在故事的安排上,被分割成界限分明的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历史的,一部分是关于当下现实的。书中人物的生命历程,也被切分成两半,一半呈现着知青时期的经历,一部分则是当下的遭遇,从故事的发展来讲,中间有数十年空白期。虽然也会有零星的字句作为串联,但整体上来讲,历史和现实显得泾渭分明。在《日夜书》里,关于知青的这一段历史,当然是残酷的,十几岁的少年被时代大潮所裹挟,抛弃了一切,就再也没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作为主人公的“我”,不过是一个初中生,甚至都没能形成对世界的完整的看法,就被时代天空上飘荡着的大词所鼓动,毅然奔向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作出决定时,“我”是有着“激情”的,还在日记里写下“你应该”“你必须”“你一定”“你将要”等词。在激情的掩盖下,人变得盲目,对下乡想得太过美好,离开城市时的豪情万丈,很快就迎来痛击——一场最简单的农活“挑泥”就把所有幻想打回原型。下乡之后,韩少功开始了对知青们日常生活的书写,有生活的、情感的、思想的……细节丰盈,“幽默”的语言之中,暗藏着时代的酸楚和悲怆。一个个真实的个体,在时代大潮中,被“命运”一次次抛起又摔下。韩少功以自己书写中极为罕见的耐心,塑造人物和记下时代印痕,有着极为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因为个人亲身经历,他没法对这段历史全然否定,犹豫不决的情绪尤其复杂。那一段历史是无情的,可青春、热血、眼泪都曾抛洒过;对比之下,眼下的生活显然更加平稳、更加应该让人珍惜,可更多的庸常和新的荒谬也出现了。正如杨庆祥在《<日夜书>的写作问题和历史观问题》中所言:“1960年代的政治狂热、知青狂热我们现在看很可笑,那我们看1990年代和当下的这种资本狂热不同样也很可笑吗?”走出当年那段历史时间的人,在数十年之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人生活往上走,更多人则不断被迎头痛击,在新的生活里面对“永恒不变”的磨难。貌似被韩少功忽略掉中间环节的书写,并没有因为泾渭分明而非此即彼互相抵制,在韩少功眼中,历史时间和现实时间是互相撞击、交融的,从来没有被割裂过,眼下的现实,是历史的呼应和回声。

“割掉”了中间的过渡期,是因为韩少功用这两个时间呈现出的巨大落差,在互相映照中显现出历史和现实这两个形象,就像“日”与“夜”那么分明。

人虎传…李征化虎的传说与历史记载
《人虎传》是唐代中国文言传奇小说。收录于《太平广记》427卷,原名题作《李征》,注出《宣宝志》。《古今说海》也收录此篇,易名为《人虎传》。作者唐朝张读,张荐之孙,字圣朋,亦作圣用。本篇主要描写的是李征化作老虎、拜托友人袁傪照顾妻儿的故事。李征、袁傪历史确有其人,但化虎情节显然是作者创造。古往今来此类的故事极多,但此篇也可以算得上是佳作。

《说海》载《人虎传》:一僧戏披虎皮于山径间,有见而怖走,遗其橐囊者,辄取之。皮忽著身,遂成虎,不敢归寺,而心历历然人也。渐饥,不得已,食狐兔羊犬。既而捕得人,将食之,视之,僧也。大悔恨,恨极悲号,举身自掷,皮忽堕地,还复人体。因感斯异,乃破衲行乞,遍参知识,刻心办道,后竟成名德云。经云“一切唯心造”,观于是尤信。
版本
原载于《太平广记》427卷,原名题作《李征》,注出《宣宝志》。《古今说海》取入此篇,易名《人虎传》。
作者简介
张读,生卒年均不详,张荐之孙,字圣朋,亦作圣用。有俊才,年十九登进士第,累官吏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有《宣室志》,皆记鬼神灵异之事,又有《建中西狩录》。
内容简介
《人虎传》主要叙述李征化作虎、拜托友人袁傪照顾妻儿的故事。李征、袁傪史有其人,但化虎情节显系作者创造
《人虎传》原文
陇西李征,皇族子,家于虢略。微少博学,善属文。弱冠从州府贡焉,时号名士。天宝十载春于尚书右丞杨没榜下登进士第。后数年,调补江南尉。征性疏逸,恃才倨傲,不能屈迹卑僚。尝郁郁不乐。每同舍会,既酣,顾谓其群官曰:“生乃与君等为伍耶!”其僚佐咸嫉之。及谢秩,则退归闭门,不与人通者近岁余。
后迫衣食,乃具妆东游吴楚之间,以干郡国长吏。吴楚人闻其声固久矣。及至,皆开馆以俟之。宴游极欢。将去,悉厚遗以实其囊橐。征在吴楚且周岁,所获馈遗甚多。西归虢略。未至,舍于汝坟逆旅中。忽被疾发狂,鞭捶仆者。仆者不胜其苦。如是旬余,疾益甚。无何,夜狂走,莫知其适。家僮迹其去而伺之,尽一月而征竟不回。于是仆者驱其乘马,挈其囊橐而远遁去。
至明 年,陈郡袁傪以监察御史奉诏使岭南,乘传至商于界。晨将发,其驿者白曰:“道有虎暴而食人,故过于此者,非昼而莫敢进。今尚早,愿且驻车,决不可前。”傪怒曰:“我天子使,众骑极多,山泽之兽能为害耶?”遂命驾去。行未尽一里,果有一虎自草中突出。傪惊甚。俄而虎匿身草中,人声而言曰:“异乎哉,几伤我故人也!”傪聆其音似李征。傪昔与征同登进士第,分极深,别有年矣。忽闻其语,既惊且异,而莫测焉。遂问曰:“子为谁?得非故人陇西子乎?”虎呻吟数声,若嗟泣之状。已而谓傪曰:“我李征也。君幸少留,与我一语。”傪即降骑。因问曰:“李君,李君,何为而至是也?”虎曰:“我自与足下别,音问旷阻且久矣。幸喜得无恙乎,今又去何适?向者见君,有二吏驱而前,驿隶挈印囊以导。庸非为御史而出使乎?”傪曰:“近者幸得备御史之列,今乃使岭南。”虎曰:“吾子以文学立身,位登朝序,可谓盛矣。况宪台清峻,分乣百揆,圣明慎择,尤异于人。心喜故人居此地,甚可贺。”傪曰:“往者吾与执事同年成名,交契深密,异于常友。自声容间阻,时去如流,想望风仪,心目俱断。不意今日,获君念旧之言。虽然,执事何为不我见,而自匿于草莽中?故人之分,岂当如是耶?”虎曰:“我今不为人矣,安得见君乎?”傪即诘其事。虎曰:“我前身客吴楚,去岁方还。道次汝坟,忽婴疾发狂走山谷中。俄以左右手据地而步,自是觉心愈狠,力愈倍。及视其肱髀,则有厘毛生焉。又见冕衣而行于道者、负而奔者、翼而翱者、毳而驰者,则欲得而啖之。既至汉阴南,以饥肠所迫,值一人腯然其肌,因擒以咀之立尽。由此率以为常。非不念妻孥,思朋友,直以行负神祗,一日化为异兽,有腼于人,故分不见矣。嗟夫!我与君同年登第,交契素厚,今日执天宪,耀亲友,而我匿身林薮,永谢人寰,跃而吁天,俯而泣地,身毁不用。是果命乎?”因呼吟咨嗟,殆不自胜,遂泣。傪且问曰:“君今既为异类,何尚能人言耶?”虎曰:“我今形变而心甚悟,故有摚突。以悚以恨,难尽道耳。幸故人念我,深恕我无状之咎,亦其愿也。然君自南方回车,我再值君,必当昧其平生耳。此时视君之躯,犹吾机上一物。君亦宜严其警从以备之,无使成我之罪,取笑于士君子。”又曰:“我与君真忘形之友也,而我将有所托,其可乎?”傪曰:“平昔故人,安有不可哉?恨未知何如事,愿尽教之。”虎曰:“君不许我,我何敢言?今既许我,岂有隐耶?初我于逆旅中,为疾发狂。既入荒山,而仆者驱我乘马衣囊悉逃去。吾妻孥尚在虢略,岂念我化为异类乎?君若自南回,为赍书访妻子,但云我已死,无言今日事。幸记之!”又曰:“吾于人世且无资业,有子尚稚,固难自谋。君位列周行,素秉夙义,昔日之分,岂他人能右哉?必望念其孤弱,时赈其乏,无使殍死于道途,亦恩之大者。”言已又悲泣。傪亦泣曰:“傪与足下休戚同焉,然则足下子亦傪子也。当力副厚命,又何虞其不至哉?”虎曰:“我有旧文数十篇未行于代,虽有遗稿,尽皆散落,君为我传录,诚不敢列人之阈,然亦贵传于子孙也。”傪即呼仆命笔,随其口书,近二十章。文甚高,理甚远。傪阅而叹者再三。虎曰:“此吾平生之素也,安敢望其传乎?”又曰:“君衔命乘传,当甚奔迫。今久留驿隶,兢悚万端。与君永诀,异途之恨,何可言哉?”傪亦与之叙别,久而方去。傪自南回,遂专命持书及摚赙之礼,寄于征子。月余,征子自虢略来京诣傪门,求先人之柩。傪不得已,具疏其事。后傪以己俸均给征妻子,免饥冻焉。傪后官至兵部侍郎。 https://t.cn/A621khbA

✨ 早读分享✨
《安心宅家读古诗(二)》

苏轼曾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就是说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安心宅家,除了线上办公,还可以读点古诗名句,怡情养性——

● 爱情名句: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8.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春暮》
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友情名句: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范晔诗》
3.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5.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思乡名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5.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边塞名句:

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0.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

● 田园名句: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雨过山村》
4.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8.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9.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https://t.cn/RghOMBP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此,明明外边已经有人了,很多男人也会选择死猪不怕开水烫,就算打死也不会承认的,这不光是因为男人在乎面子和害怕家丑那么简单,以下这四点才是真相所在:一,自认为保
  • 正是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地渗透到舞台上,使得整个颁奖典礼充满了手工制作的感觉,留给获奖者、主持人以及通过抽奖邀请而前来的普通粉丝们的心中,会留下独特的味道,这也是蓝
  • #刘宇宁宁远舟# | #刘宇宁一念关山#|#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宁远舟[给力]刘宇宁燕子京因为你值得,所以我频繁记录有关你的一切[心]一生所爱[心]与宁同在
  • #Innovation Awards 2024: FLIA and FLIA Technology Winners Announced#Not one, but
  • #你愿意和闺蜜过一辈子吗##不止旅行##遇见美好##我的旅行日记##记录春日浪漫##不谈恋爱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菲律宾##秒睡小技巧#【20个“快速入睡”诀窍
  • 今年春节期间,该企业坚持“春节不打烊”生产线和包装线持续运转,协力提供更多新鲜的年味农产品。随着这波“年货热潮”今年春节期间,在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的山勾勾农
  • #易烊千玺电影小小的我#✨#易烊千玺代言瑞幸咖啡# ✨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你当然不是最幸运的那个,但也不是最不幸的那个;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衡量;太阳不出
  • #LNG对战WBG##英雄联盟#喜欢工位望出去的画面 蓝蓝的天 隐隐约约看到江水在流淌 这颗树不知道会不会在我xiaoh时候就见过 大概不是 但是这个位置很多年
  • 可见,很多一心为张某着想的正义粉丝希望一身非议的张某能得到世人认可,主流社会的接纳,只不过是其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从来张某所需要的不过是固住其粉圈,谄媚任何粉丝
  • 家务也懒得做,也不保持家里整洁这种也会表现缺乏贵人,没有贵人运家里经常乱糟糟的,不妨进行下断舍离,让家里干干净净比较重要如果家里盆栽长的非常漂亮,经常浇水修剪打
  • 一天一件文物:2024—50战国早期曾侯乙提链铜鉴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青铜鉴[呲牙][呲牙]       鉴是盛水器,大口深腹,可盛水供沐浴之用,也可盛冰凉酒,还
  • 我一没跑单二没提出无理要求三没有语言侮辱,平常不管小窗还是微博夸你不在少数吧,因为一版草稿说我单方面否定画师我并不认,毕竟我什么也没做,要是说单说这一件事那确实
  • #韩圈扩关[超话]# 一辆【吒冬】属性含量101%的kgc 请约车主@白茶旼 吒冬自闭2️⃣@冬季玫魚饼- 吒3墨3自闭3️⃣@写雪序 吒3 自闭4️⃣@Bla
  • 他纳了闷了,这位将军怎么和浩天大陆的神尊长得一模一样,甚至连名字都一样……↪️图源堆糖,侵必删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请多多支持作者#王一博与晗晗qvq网络纠纷案
  • 微微落肩设计,更有轻松自在的氛围,显瘦不臃肿,还不会像正肩款,容易穿出银行柜员的感觉。这件衬衫的颜色真的很出彩,连最普通、最常见的白色,都做得跟别家不一样,比别
  • emmm。看见消息说陈情令可能下架,我两次点开看了几集都没看下去,这次还是看看吧,毕竟魔道祖师在我心里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啊,我到今天还记得内容,书中的魏无羡在我心
  • 在这之前我用超方瓶就算出油脱妆之后,妆面也不会斑驳,今天到下午感觉底妆有点斑驳了,也许是过于控油了……综合来说,油皮夏天绝对可以放心冲了,控油程度会比不用增加百
  • 所以,抛开烦恼和焦虑,让我们慢慢走,拥抱简单的生活,欣赏自然的奇妙,尊重时间的流转,珍惜与他人的相遇。八、细细想,慢慢行:漫漫仙途,无数与韩立一样的修士,甚至资
  • 【附方】:①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 莲花青皮(去穰)三分,木香五分,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
  • 从公开信息上看,蓝色海湾项目的确是一个生态修复项目。“勺嘴鹬在中国”发现,半蹼鹬对这片滩涂的依赖性极高,在2019年和2020年的春季,超过全球种群90%、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