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天机泄露之后就不灵了】(2—1)

韩昌黎云:“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此观之,仁者爱人,义者利人。

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又云:“尽己之谓忠。”忠于职守。故知吾人品德基础,先从孝顺父母着手。

孝者,事亲克孝、克诚、克敬、克顺,时刻恪谨,不容有丝毫虚伪存在,或面从心违等行为。事双亲和悦,菽水承欢,以慰双亲于耄耋之年。人伦尽,天心顺,远离灾祸,诸事吉祥,太平盛世,不求而至。

忠者,当效忠于国。每人生于本国,秉赋天职,要忠于民,忠于领导,克勤职守,为公忘私,为国谋幸福,为世界谋幸福,为众生谋幸福,则不负此生矣。

仁者,爱护一切众生。佛教提倡不杀生,此是真人之志。人人皆能如此不杀生,则世界战争永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何愁不实现耶?

义者,利人,大公无私,至正不偏,坦坦荡荡,超然自得,内无忧患,外无斗争,则世界永远安宁。

注解

“忠”是忠于国家,对国家要拿出诚心来。“尽己之谓忠”:尽自己的责任,丝毫没有虚伪即为忠。“孝”、“仁”、“义”亦是这样。

你做得丝毫不虚伪,就圆满忠、孝、仁、义这四个字了。“孝”即是孝顺父母;孝就是*通。孝顺能*应天地,什么事情都能改变,所以真孝的人就会有大*应;忠、孝、仁、义,都是做人的根本。

韩昌黎即韩愈,一天到晚在书本上用功夫;先成了书呆子,又变成书虫子,最后又变成书魔。书念得多了便想入非非,连佛都不信,变成书魔了,是很可怜。

皇帝要迎接佛骨,他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叫皇帝不要去迎佛骨,说是一堆臭骨头,去迎它干什么,是迷信。

他有个侄子名韩湘,即八仙中之韩湘子,炼丹修行成仙;不是抽鸦片烟成仙,也不是炼鸦片烟的丹成仙,而是到山上修行成仙的。

韩湘成仙后想到自己的叔叔原是很不错的;原是书呆子,后成书虫,最后竟成书魔,应该去救一救他,去度他。

于是显种种*通,从火里生莲花,又从冰里拿出东西来。总之人不能信的事情,他都做出来给他叔叔看。但韩愈总是不相信,说:“这都是障眼法,都是假的,我不信。”

所以韩湘子就对韩愈说了两句话:“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在秦岭有云彩横着,不知家在何处?蓝关的雪下得大,将蓝关壅塞连马都走不前了。

韩昌黎不懂得是什么意思,也就算了。等他将(谏迎佛骨表)呈上,皇帝看了大怒,将他由京城贬到潮州,立刻起程。经过蓝关之地,云彩重重,雾气沼沼,雪下得大,马也迈不动步,这时韩湘也来见叔父。

韩愈一看这情形,心里明白了,有感即写出一首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我一早呈了一本章给皇帝,到晚间即被贬到八千里路外的潮阳。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我本欲为圣天子朝廷解除弊病及迷信,我虽老了,也不敢因此而爱惜生命?我还是个忠臣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你以前对我说的这两句话,原来是指的现在这个情景。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我知道你老远跑来是有事情要办——我这把老骨头要死了,你来收起来埋葬。

韩湘子听他这么说,便一摆手说:“不管,不管;我不管你!”韩愈听了心想:“这下完了!死了也没人收这老骨头。”只有继续向前碰去,于是便到潮州去做刺吏。这是韩愈──韩昌黎。

“博爱之谓仁”:能广博地去爱护一切人,就是仁。“行而宜之之谓义”:做任何事都恰到好处,不过亦无不及,即是宜之,就是一个治事之宜。

“由此观之,仁者爱人”:由这两句话看,仁就是爱护一切人。“义者利人”:义,就是治事之宜;就是利益旁人,不利益自己。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也说过:“君子的当务之急,就是他的根本;根本立得住了,道也就生出来了。”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什么是根本呢?即是孝与悌。孝为孝顺父母;悌为悌敬兄长,即是对兄弟要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又云:“尽己之谓忠”:你做什么事情都能尽上自己的责任,没有躲懒偷安就是忠。“忠于职守”:很尽自己的责任。

“故知吾人品德基础,先由孝顺父母着手”:由前面这几句话就知道人的品行、道德的基础先由“孝”字用功夫。

“事亲能克孝”:侍奉父母能时刻以真诚、恭敬心、顺从心。“时刻恪谨,不容有丝毫虚伪存在”:时时刻刻都能恭敬谨慎,不容许有像一根头发或一条丝线那么多的虚伪存在。

“或面从心违的行为”:面上答应,心里不高兴的行为。“事亲和悦”:侍奉父母一定要很欢喜和悦。“菽水承欢”:即是煮点豆子或普通的菜给父母,令他们欢欢喜喜。

“以慰双亲耄耋之年”:安慰父母于老年之时。“人伦尽,则天心顺;远离灾祸,诸事吉祥。太平盛世,不求自来。”

“忠者,当效忠于国,每人生于本国,秉赋天职”:你的天职就是忠。“要忠于民,忠于领导,克勤职守”:要好好地尽责任。

“为公忘私”:做公事要把自己私事忘了它。“为国谋幸福,为世界谋幸福,为众生谋幸福,则不负此生矣。”那这一生就没有白活了。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祁连山#rjl#任嘉伦暮色心约#


风来
也等你
挥之不去
美好的回忆
永驻心底深层
思念悄悄地蔓延
等星辰旖旎的岸礁
偎依的纤手挥住银河
风后面是风路前面是路
思念吹过心底深逐处
一缕晚照天边消失
看晚霞慢慢淡去
明月缓缓瘦去
在时光路口
我在等风
也等你
依旧


@任嘉伦Allen

✨星耀吾嘉,共守此任 ✨

有情相伴,约定一生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Rose说 |疯狂采野花的男人,是不是寻欢地精转世?
  • 保证10个女生9个赞,男生手机自拍就该这么玩!
  • 穿着2000一套的西装被CBD姑娘搭讪:中介大哥,能找人跟我拼个床不?
  • 有史以来最高性价比手机发布,这售价没谁了!!
  • 问答 | iPhone屏幕左上角出现小黑块,怎么回事?
  • 播报 | 360发布千元机杀手!用华为是土豪,用苹果都是穷!
  • 问答 | iPhone一接电源屏幕就乱跳,是因为乱充电吗?
  • 播报 | iPhone七夕只卖三百,微信神秘彩蛋限定今天
  • 卖假鸡的脏馆里,有辣到菊痛也要体验一次的人生百态
  • 播报 | 小心隐私,iOS11隐藏功能,所有密码都保存了
  • 问答 | iPhone长期不升级新系统,手机竟然变卡?
  • 高颜值还能这么高!iPhone8?我不买了!
  • 播报 | iPhone8自带有两块电池?但容量少得抓狂!
  • 谢耳朵原型其实更逗比,用TT解释航天事故,自创神力泡妞法则!
  • 播报 | 猪队友泄漏苹果专利,iPhone 8屏幕再变大
  • 播报 | 腾讯高层密访苹果,iPhone8发布会要出意外?
  • 播报 | 苹果认错紧抱微信大腿,iOS11新版先别更新!
  • 汽车开始论斤卖? 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 天啊,朋友圈竟然能查访客记录了!?
  • 还拼命用微信约傻不傻,现在最爽的撩妹神器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