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大家陆俨少:论气韵
何者为气韵。中国画主张在拟与不拟之间,所以一幅画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具象部分,即所谓〈拟〉摄取形象,令观者看懂所描写者为何物;另外一个是抽象部分,即除去具象部分以外,其他一切,都包括在抽象部分范围之内。即所谓〈气韵〉是一幅作品完成后的整体效果、气势等等。以上种种,首先要生动,即要有生气,以及灵动的感觉。中国画应和书法一样,点画要能独立存在,画上一点画,除了为形象之外,要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气气韵之高下,大部分是通过点画显示出来的。点画用笔必须活,如书法讲求一波三折,以及龙飞凤舞、高空坠石、渴骥奔泉等等,简言之,也不外一个活字,都是要达到生动的境界。所以不仅仅其中气势要有动感,即如韵味、品格、气质等等,也无不要有生命力。有生而有动,有动而后不呆板,而后有高格调、好韵味。所以不是先有气韵而后生动,而是先生动而后气韵出焉。所以有人认为有了气韵,再论生动与否,这样本末倒置是错误的。实则天下没有不生动的气韵,有了气韵,一定生动;生动的对面是死的板,既是死板,哪里还有高格调、好韵味?更说不上有气势了。
画要有生动势或流动感,也即要有生气,这样开创了一个面目。即使如以前论画,主张贵有静味。但我们知道静不是死,静和动是内涵和外拓的两个方面,都要有生机,死了也就一切都完了。
我们看一幅画,拿第一个标准去衡量,看它的构皴法是否壮健,气象是否高华,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来龙去脉,是否交待清楚,健壮而不粗犷,细密而不纤弱。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又能在自己的独特风格中,多有变异,摒去陈规旧套,自创新貌。而在新貌之中,却又笔笔有来历,千变万化,使人猜测不到,捉摸不清,寻不到规律,但自有规律在。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一幅画打开,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能抓住人,往下看,使人玩味无穷。看过之后,印入脑海,不能即忘,而且还想看第二遍。
自古以来,中国画中〈气韵生动〉四字,众说纷纭,解释不易,一时也说不清。我认为先要搞清〈气韵〉的概念,即何为〈气韵〉。我认为在一图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即属于气韵范围。这个气韵从何而来,全要靠你在用笔上面、积点线之总和,形成一图之气韵,如果点线不美,则气韵不生。所以不是每一图成,都有气韵。
优美的点、线,不论其用笔、用墨,一定是力内满,精神外露,纯任自然,毫不造作,流行顿止,生意具足,自是由生动而气韵,所以既有气韵,一定生动,世上决无不生动的气韵,也就是说点线生动了,才能有气韵。换句话说,先要生动,然后气韵自会随之而来。
有人认为,先有气韵,后有生动,这是解说画之好坏,气韵是关键性的,有些画画得很像,但气韵不高,就抓不住人,有些画画得不太像,甚至很稚拙,但是韵味无穷,使人久看不厌,究其妙处,全在抽象部分,抽象要顺手自然,发乎性灵,从笔端而来。如果依靠外物,运用特殊技法,终究为第二义,最好要靠笔锋写出,得到抽象的效果,这是从作者的感情流露而出,与借重外物,偶然取巧所得完全不同的。
绘画六法中,第一是〈气韵生动〉,但它只是总摄全局之义,是一张画画完之后的第一个总的感觉。
气韵包括气息、神韵、韵味等。这些都是抽象的,统摄着整个画面。一幅画打开,第一眼接触到读者的就是气息和作者为人的气息是一致的。所谓〈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气息就是人品在国画上的反映。
有了好气息就有高格调,伴之而来将是壮健融液的神韵,灵变清和的韵致,谐美高洁的情趣,真气流转,生动活泼,形成一个好面目,让人看到喜欢,容易接近,过后时常想念,这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达到气韵生动,增强了艺术的魅力,吸引观众在思想上的共鸣,起到向上的作用。
每有问:这画好在哪里?一时很难对答。然而归纳起来,所可看者,不外三点:即看它的气象、笔墨、韵味,这三点达到较高的标准,即使好画,否则就不算好画。
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气息近乎品格,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所以古人说:〈人品既高,画品不得不高。〉
〈与古人血战〉应该和比我高的来衡量,那末永远不会满足,也就永远在向上。不能和低的比,沾沾自足,早年结壳,要引以为戒。
气韵一辞,后世解释不一,颇难说明。予以为:中国画贵在拟与不拟之间,拟乃具象,不拟为抽象。一图之中除去具象之外,其余皆在抽象范围之内,易言之,即气韵是也,其要在生动,不生动不足以言气韵,生动而后气韵生焉,大之通幅神采,小之笔墨点拂,虽附丽于物象,而自有独立之价值,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学者得其玄珠,思过半矣。 https://t.cn/RI7nYAL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经文及诵读仪轨

恭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慈悲加持,弟子XX诚诵《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尤其是我们家所有人的宿世累劫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堕胎婴灵、附体阴气众生。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愿所有众生生生世世都能够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种姓高贵、形色端严、长寿、无病、缘分优异、财势富足和智慧广大);愿所有众生生生世世都能够在出生时,立即值遇正法,并有如理修持之自由;愿所有众生都能够令上师心生欢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听闻佛法后修持精华义,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欲界之有、色界之有、无色界之有);愿所有众生都能够演说妙法,成办利他,无有厌倦心;愿所有众生都能以无偏大事业,普度一切众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所有众生精进修行,永不退转。
  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此经文的利益及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都能够化解冤结、皆得业障消除,离苦得乐,皈依三宝,福慧增长、菩提芽生、世出世法皆得顺利,圆满吉祥,尽此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我愿无尽,诸佛菩萨加持无尽,此经利益众生无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忏悔:(至诚恳切忏悔三业,痛心疾首忏灭罪业)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普光明藏会上佛菩萨
南无一切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护咒圣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唐中天竺三藏法师地婆诃罗奉敕(chi)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qí)阇(shé)崛(kū)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证得法身),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 常游三昧(禅定),不舍大悲,惭愧(戒)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善能分别,而无所受,虽厌生死,常护世间,周遍十方,有大名称,于真妙藏,寂然宴息(安静),虽现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诸有,勉济众生,平等教诲,志常贤善,平等怜愍,心无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净,成就如是无量功德。其名曰:胜思惟菩萨、法震音菩萨、妙身菩萨、法辋菩萨、辩积菩萨、持地菩萨、持世菩萨(善于财施)、大名称菩萨、具诸辩菩萨、千容相菩萨、功德山菩萨、莲华眼菩萨、莲华面菩萨、珠髻菩萨、妙音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皆如童子色相端严,于此众中而为上首。

  尔时,观自在菩萨与恒河沙等绍尊位者、诸菩萨俱。殊胜见菩萨与无央数天帝释俱。虚空藏菩萨与无量菩萨及无量四天王众俱。大势至菩萨与无量亿梵天众俱。遍吉祥菩萨与无量婇女俱。普贤菩萨、不空见菩萨、星宿王菩萨、离疑菩萨、息诸盖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各与无量菩萨众俱。其中亦有无量诸佛,自变其身作菩萨像。尊者舍利弗、摩诃目揵(qian)连、摩诃迦叶(she),如是等大阿罗汉,各与无量声闻众俱。那罗延(指金刚大力士)等无量天众,乃至恒沙国土、日月诸天,威光照耀,悉来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复现,犹如聚墨对阎浮金。婆楼那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美音乾闼(ta)婆王、无扰浊迦楼罗王各与无量诸眷属俱,来入此会。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萨,咸于本土启请如来,与诸四众同时到此,各持种种出过世间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诸菩萨已。即于会中坐莲华座。

  尔时,胜思惟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请二字(指如来二字)之义,惟愿如来垂哀见许。”

  佛告胜思惟菩萨言:“善男子,欲有问者随汝意问,如来不为一众生故出现世间。为欲利益无量众生而出现耳。”

  于是,胜思惟菩萨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何者一法,是诸如来 现所觉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来威神之力,乃能问我如是深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男子,有一种法菩萨应离,所谓欲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瞋怒。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愚痴。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我取。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疑惑。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憍(jiao)慢。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懈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惛(hun)眠。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离,所谓爱著。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诸菩萨所应永离。”

“善男子,汝复问我,何者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善男子,谓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善男子。若有敬顺如来语者,于此一法常当忆念。何以故?无有众生爱乐于苦,凡有所作悉求安乐。乃至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为自他皆得乐故。善男子,以如是义,我说此言。非己所安,不加于物,如是一法是诸菩萨应常护持。”

“善男子,如汝所问何者一法是诸如来现所觉了。善男子,无有少法是如来觉。何以故?如来觉者无所觉故。善男子,一切法无生是如来觉。一切法无灭是如来觉。一切法离二边是如来觉。一切法不实是如来觉。善男子,诸业自性是如来觉。一切法从因缘生,是如来觉。因缘之法犹如电光,是如来觉。以因缘故而有诸业,是如来觉。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来觉。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善男子,世 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怀子,故名为藏。若智生时,反照其本,如是法性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藏,是故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来觉。善男子,诸法实性一味解脱,是如来觉。一味解脱是即名为普光明藏。善男子,一相法是如来觉。云何一相?所谓诸法不来不去、非因非缘、不生不灭、无取无舍、不增不减。善男子,诸法自性本无所有,不可为喻,非是文辞之所辩说。如是一法,是诸如来 现所觉了。”

  当佛说此庄严王离文字普光明藏法门之时,有十地菩萨所见微尘数众生,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如是微尘数众生,在地狱者皆得离苦,生人天中。无量菩萨得入初地。无量菩萨得百千三昧。无量众生悉蒙利益无空过者。

  尔时佛告罗睺罗(佛陀的儿子)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当受持。”说是语时,会中有九十亿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当受持如来所说法要,于此娑婆国土,最后时中,见有其人,流通为说。”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经典者,我当拥护,令其志愿皆得满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经是法器故。”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而作是言:“诸仁者,我此所说甚深方广希有法门(善根福德不足的人是听不到的),非诸众生有少善根而能听受。能听受者即为承事供养于我,亦为荷担无上菩提。是人当得辩才无碍。决定生于清净佛土。是人临终定得亲见阿弥陀佛、 菩萨大众而现在前。我今在此耆(qí)阇(shé)崛(kū)山,诸菩萨众所共围绕。彼临终时亦如是见。当知是人即为已得无尽法藏。当知是人得宿命智。当知是人不堕恶道。善男子,我今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设有众生作五逆罪,闻是经已,书持、读诵、为人解说,所有业障咸得消除,终不受于恶趣之苦。斯人即为诸佛菩萨之所护念,在在所生,诸根具足,蒙佛灌顶,五眼清净。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见是人已成佛道。”

  佛说此经已,胜思惟等一切菩萨,及诸声闻、天龙八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补阙真言:那摩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3遍)

补缺圆满真言: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

回向:愿以此诵经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尤其是我们家所有人的宿世累劫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堕胎婴灵、附体阴气众生。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得到经文的利益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金刚护法、护咒圣众的慈悲加持。
  一者回向,普光明藏,现量实证;二者回向,佛果菩提,速疾圆满; 三者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
  愿以此功德同时回向给此经护法菩萨以及护法众神,愿他们增加福德和势力,早日证得佛果。
  愿所有众生化解冤结、皈依三宝、精进修行,福报与智慧无量增上,早日证入普光明境,早日成就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如何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三遍)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從今日起,我們要作佛!不幹別的,就是要成佛。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心想事成」,我們心想成佛,當然就會成佛,想成菩薩就成菩薩。這就是佛法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宇宙萬法是從哪裡來的?就是我們想像而現的。心裡想什麼,就現什麼,所以想佛就現佛,想三惡道就現三惡道。

《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成佛機熟人而說的。你是成佛機熟的人嗎?

(三)『大乘』

「大乘」:喻也。乘以運載為義。此經所示,能念之心,本來是佛,是能乘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強名大乘。

乘,是運載的交通工具。經中的大乘是比喻。「大乘」這個名詞,是不得已勉強建立的,故說「強名」。佛法是平等法,沒有大小。大小乘是從眾生種種分別、執著上假設建立的名稱,使初學的人容易理解。

大乘法是菩薩所修的道法。以救世利他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

大乘是對小乘說的,小乘人只求自利,而對他人無慈悲心。大慈大悲是由平等心生,佛心是平等的,佛對眾生應機說教,佛在世時,任何人遇到佛沒有得不到利益的。

我們「能念的心,本來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佛的意思是覺,覺悟的心就是佛,佛是覺悟的意思。誰覺悟?心覺悟!心迷了就是眾生,覺悟了就是佛,所以生佛平等,都是一個心。心有沒有覺迷?心沒有覺迷,是人有覺迷。覺悟了,我們的心就叫作佛;迷惑了,我們的心就叫作眾生。其實真心之中,也沒有佛,也沒有眾生,也沒有覺,也沒有迷。常寂光裡無一物嘛。我們細心去體會,「能念的心,本來是佛」這一句意思很深。能念阿彌陀佛,此心即是覺心。不念阿彌陀佛,此心即是迷心。你要問,我的心什麼時候才能覺悟?念阿彌陀佛就覺悟。什麼時候迷?不念阿彌陀佛時就迷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古德講,「起心念佛」是始覺,開始覺悟;「所念之佛」(就是所念的阿彌陀佛)是我們的本覺。起心念佛就是始覺和本覺(合拍了)。始覺跟本覺不二,是一個覺,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佛就成佛!你要把佛忘了,就是迷惑,就是顛倒。所以,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決定不可以暫忘。大師以這個意思解釋「大乘」,圓滿到了極處。能念的心,是「能乘大」。所念的佛——阿彌陀佛是究竟覺,這是「所乘大」。所以古德說,念佛法門是大乘中的大乘,圓中之圓,專中之專。真是不可思議!

(四)『無量壽』

「無量壽」含義無量。梵文「阿」譯作「無」,「彌陀」譯為「量」。這個「無量」指一切無量,智慧、德能、才藝、壽命均無量,都是本來具足的。六祖在五祖會下開悟的時候說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們所求的無量以壽命為第一,如壽命短,什麼都幹不成,所以,無量壽的「壽」字有代表性。

梵語阿彌陀。阿彌陀三字密語,含無量義。今翻無量壽,是取其中主要一義,是此德號,明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一部所說,攝無不盡也,全都包括在內了。

在經題中,「無量壽」三個字是主,最重要的就是這三個字。

梵語「阿彌陀」,譯為「無量壽」。阿彌陀三個字是密語,就是密咒,是咒中之咒。有人問道,念佛人還要不要念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等等?當知「阿彌陀佛」是咒中之王,念阿彌陀佛,那些咒就不要念了,都包括在咒王之中。你念那些咒,不能包括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把那些神咒都包括在內了,無上的神咒,無上啊!《心經》最後的「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說的就是阿彌陀佛,不要去找別的,彌陀名號即是無上神咒。名號含無量義。

「今翻無量壽,是取其中主要一義。」實際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裡,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光明,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的一切都包括在裡面。一一皆是無量無邊。在無量無邊裡,哪一個無量最重要?當然壽命最重要。如果沒有壽命,縱然有無量的財富,誰去享?所以一切無量裡,以壽命為第一。

取這第一義,最重要的是真正的無量壽,道道地地的無量壽。也有同修看到經上說,將來阿彌陀佛佛法緣盡了的時候,也入涅槃,觀世音菩薩接著就成佛。這樣說起來,阿彌陀佛的壽命還是有量的。怎麼可以稱無量壽呢?是的,佛在經上確實有這麼一說,觀世音菩薩滅度之後,大勢至菩薩接著成佛。

可是,阿彌陀佛的壽命,你去算算看,能算得出嗎?佛在經中說,假設十方眾生都證得辟支佛果,神通皆如目犍連,共同計算,盡他們的壽命都算不出來。那只好說「無量」,真的是無量壽。

阿彌陀佛是不是真的入滅?本經上說「於此中下而現滅度」。在上根心目中,佛沒有滅度;示現滅度是給中下根人看的。可見滅度是示現的,不是真的,真的是無量壽。所以我們不要懷疑,不要打妄想。

「是此德號,明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一部所說,攝無不盡也。」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一句「阿彌陀佛」都包括盡了,沒有一法能超出其外。這一部經,字字句句也在一句「阿彌陀佛」含攝之中,也出不了阿彌陀佛範圍之外。

不僅是本經,西方,乃至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種種萬法都不出這一句「阿彌陀佛」範圍之外。這才知道,這句名號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念佛法門,雖然看起來很方便,很簡單,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一教就會,常念常熟。可是要把它念好,念得一心不亂,念得三昧成功,就很不容易,這要有一個過程。比如我們要拿一根線,把一百零八粒佛珠串在一起,連接起來,不要使它斷線。念佛也要這樣,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唐朝有個大詩人白居易,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對修的念佛法門非常誠懇,他這樣說,我把他說的話原文給大家讀一下:

「余年七十二,不復事吟哦。

看經費眼力,作事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聲阿彌陀。

行也阿彌陀,住也阿彌陀,

坐也阿彌陀,臥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陀。

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

這就是白居易大詩人的一段話,他念佛就是這麼念的。

如果我們念佛人能夠像白居易這樣,誠心誠意放下一切,持名念佛,沒有不成就的,這叫做念茲在茲,一心念佛。

我曾經讀過一首詩,叫作行住坐臥四時念佛詩。

現抄錄如下,與同修們共同分享。行住坐臥分四段。

(一)

行時正好念彌陀, 一步還隨一佛過,

足下時時遊淨土, 心頭念念離娑婆。

傍華隨柳須回顧, 臨山登水莫放他,

等得阿儂生極樂, 十方去來任如何。

這是行念佛。

下面看住:

(二)

住時念佛好觀身, 四大之中那一真,

我與彌陀非兩個, 影兼明月恰三人。

空房漸朽應難往, 淨土雖遙尚易生,

何日如蟬新脫殼, 蓮花胎裡產金身。

這是住時念佛。

坐:

(三)

坐時念佛足跏趺, 身在蓮台華正敷,

毫相分明隨念見, 金容映現與心符。

事如夢幻元空寂, 理到圓融非有無,

何日池頭捧雙足, 親蒙頂上灌醍醐。

最後臥念佛:

(四)

臥時念佛莫開聲, 鼻息之中好繫名,

一枕清風秋萬里, 半床明月夜三更。

無如塵累心難斷, 惟有蓮華夢易成,

睡眼朦朧諸佛現, 覺來追記尚分明。

我讀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說得太全面了,我們每個人可能都能從中受益吧。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羞嗒嗒]可以优秀/不优秀,愿意和我们一起进步。】我们致力于将Santa的舞蹈传播到世界各地,多平台多方位的展示Santa的魅力欢迎Claus 们来tt 和我们
  • 本来每天都要犯一次半次的,轻重而已,因为他脑部里头啊,刮风下雨,淋水受风寒的,长期里面有淤血,血府逐瘀汤就把它化掉了。汗为心之液,你心里头假如有个瘀血,身体就要
  • 最近求赐陈宇,估计是陈宇给我一种能在街上遇到他的错觉,可以代入“虽然吵架了但下班还是会来接我回家[笑cry]”这点小蓝允儿二郎叶秘就比不了,阿震职业特殊,基本遇
  • [鼓掌]作为本次快闪店的主角,包装焕新格兰菲迪21年福鹿呈祥臻藏版2022礼盒,自带光环!⬆️- 6.陪你看日落的人比日落浪漫- 7.生活的目标不是爱情,是
  • 每天一睁眼,各项开支像催命鬼一样向你叫喊:马上要交房贷了,要交学费了,要交物业费了,要培训费了…顶着“新晋中产”的名头,看似超越了大部分同龄人,其实内心非常缺乏
  • 12,好听的话不要听,感受不到就是没有!13,闲话一直有,不听自然无。12,好听的话不要听,感受不到就是没有!13,闲话一直有,不听自然无。
  • 冷冷的心,冷冷的文字,冷冷的转身,冷冷的回眸......不再去追逐云的脚步,就让一切回归自然,回归平静,心,该皈依了,这已经静美,就是最美的归宿。   彼岸也
  •  双子看似是一个随便的人,实则是一个内敛的人,看似他很好说话,但他内心一直在做衡量,他总是会在爱的过程中去寻找爱的意义,去寻找这份感情的价值,所以想要让双子一直
  • 通过多年对菌菇的研究,深知小小的菌菇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即可食用也可药用,并且在参与的不少国际学术会议上,听到台湾与日本等对于药用菌菇可以降低放化疗副作用
  • 分别缘起下 复次世尊。如余处说。缘有四种。所谓因缘。等无间缘。及所缘缘。并增上缘。世尊。今者依何缘说无明缘行。依何缘说次第乃至生缘老死。世尊告曰。我依诸行总
  • 适合发朋友圈的走心文案1、时间比眼睛,更容易让人看清一些东西2、人性这东西,不可言,不可妍,不可验3、外向是生活所需,孤独是自我享受4、承诺这东西,太过廉价,可
  • 每晚22:45,#几何为你读诗# 今日诗作——当代诗人作品:《两座村庄》节选(初稿1987年2月、修改1987年5月)“ 风吹在村庄风吹在海子的村庄风吹在村庄的
  • 我的心@我是拜尔娜 天下第一 超级 可爱 非常 聪明 玫瑰花 拜尔娜 女神 女王 公主 心 我爱你 一万年 一千年 千万年 永远 爱你 我们 一万年 一千年 千
  • 我想站在舞台上的聋哑演员虽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听到到这热烈的掌声,但是他们一定能用心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热爱与尊敬不信吗?当手扶双拐和坐着轮椅的两位主持人出现在观众
  • 在使用智能机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收到升级系统的提醒,很多人都会选择睡前自动升级,结果第二天拿起手机发现手机里面的备忘录全部没有了,最近很多网友都有给小编留言遇到
  • 选择好你推的角色然后向对手发动安利吧✨#OSICA#お知らせ新トレーディングカードゲーム「OSICA(オシカ)」 のルール説明動画のナレーションを担当させていた
  • 祝君快乐五一,潇洒出行!2、五一到了,让我们穿上快乐的衣裳,丢掉生活的烦恼,背上祝福的行囊,且行且歌,且行且乐,给心灵一次美丽的旅行,祝你节日快乐。五一节快乐!
  • (注意:就算有也不要怕,世界本无鬼,只是人心里有鬼)民间判断家中是否有鬼的方法:1、烧香法 烧香法是民间用来判断家中是否有鬼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在小碗中装上一碗
  • 30岁后会【越来越有钱】的星座上榜星座:水瓶、射、手金牛、巨蟹巨蟹座天生比较缺乏安全感的巨蟹座,在三十岁之前或许都在不安之中徘徊,也不懂得要把握机打拼事业,不
  • 佛对阿难说:由此应当知道,你说“心”在见暗名见内、见明名见外,心在见明见暗这两种现象的作用上,这种理论是#羽生结弦[超话]# 其实我蛮喜欢你有野心的样子虽然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