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超133万!#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二#】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谁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01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广州郑州武汉居前三

近日,各大城市陆续发布2021年的统计公报,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各大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本文表述中的“在校大学生”是指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

排名第一的“大学城”是广州,共有155.83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二的是郑州,共有133.16万在校大学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28.83万在校大学生;

此外,还有成都、重庆、北京三座城市的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

南京、西安这两个科教大城的在校大学生规模也接近百万。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排名第一的为啥是广州?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广东人多啊,全省常住人口达到1.27亿,差不多是湖北省的两倍,而且广东人读大学不太愿意出省,作为省会的广州,承接了绝大多数省内考生。

而且,广州的高职院校也非常多,大多分布在从化、增城、白云这些区域,这些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应广东的产业结构。

排名第二的为啥是郑州?

郑州虽然只有一所211大学,但在校大学生数量仅次于广州,达到133.16万,超过武汉、南京、西安等科教重镇。

郑州能排名第二,也和强大的人口腹地有很大关系,河南省常住人口达9883万人,仅次于广东和山东,远超江苏、湖北、陕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郑州大学生数量能够超过武汉、南京、西安三个教育大城。

排名第三的为啥是武汉?

湖北的人口总量不算太大,但武汉这个城市在科教领域的影响力比较大,吸引了大量省外考生涌入武汉。

2021年,湖北的常住人口为5830万,比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都要少很多,但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了128.83万,排名全国第三。由此可见,武汉高校对全国的吸引力比较大,武汉有83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7所,科教实力在全国位居前列。

仅次于武汉的是成都。

成都背靠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再加上自己在全省的首位度也很高,2021年成都以110.2万的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全国第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第二人口大省的山东,其省会济南的在校大学生只有69.4万人,远远少于同为人口大省省会的广州、郑州、成都,这说明济南在省内的首位度,真的需要提升。

另外,杭州的在校大学生只有58.5万人,相比南京、武汉、西安等同类省会城市的1/2,这说明杭州的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020年,深圳在校大学生只有15.9万人,数量在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只与佛山、东莞相当。毕竟,深圳不是省会城市,不曾担任高等教育中心的功能。

与深圳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宁波、厦门,在校大学生数量都只有十几万。青岛、大连的在校大学生相对多一点,但仍然远低于同省省会。

近年来,深圳正在努力填补其高等教育方面的短板,包括哈工大、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众多名校都在深圳开设分校区,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排名近年来也显著提升。

2022年,深圳还告别“双一流“大学挂零的历史,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升级为“双一流”大学。

据广州日报报道,深圳在高校建设上的投入堪称全国之最,深圳在2018年曾透露,未来10年深圳计划投入1500亿元办大学,力争到2025年高校数量达到20所左右。

02海陆空三大港口之后,还有大学这个人才港

细看这份榜单,我们还能发现什么呢?

省会城市几乎全部都是科教大市,承接了绝大多数的省内考生,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专科院校,表明我国的专科教育主要由省会城市主导,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在专科院校领域涉足不多。

另外,计划单列市在大学生数量上完全不是省会城市的对手。毕竟,计划单列市设立的初衷,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科教文卫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这是省会城市相对计划单列市的一个结构性优势,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省会天然就是一个省的人才中心。

大学的聚集效应,也可以视为现代城市的一种“港口功能”,来自全省、全国的高考生源源不断来到一座城市上学,在这里逗留几年后又各奔东西,这实际上承担的就是一种人才的集散功能。

如果把货物的集散枢纽称之为海港、空港,那么人才的集散枢纽就可以称之为“人才港”。

所以,现代城市不仅有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还应该有“人才港”。现在是科技金融时代,“人才港”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海陆空等传统的客流和物流港。

这两年各大城市打响的人才争夺战,也反映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03在校研究生数量排名,北京上海武汉居前三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在校大学生这个总量指标,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高等教育质量。

针对这个情况,那我们就来看看各大城市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

相较于本专科生,在校研究生则反映一座城市的大学质量。毕竟,不是什么大学都能招收研究生的。

在校研究生的数量排名,和科教实力的排名基本一致。

北京遥遥领先,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41.3万人,比上海的2倍还要多,以一骑绝尘的优势领先其他所有城市。

排名第二的是上海,共有19.1万在校研究生。

排名第三的是武汉,共有18.27万在校研究生。

紧随其后的是西安、南京两个科教大市,在校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6.44万、16.1万(南京为2020年数据)。

广州、成都的研究生数量分别为14.57万、12.1万,分别排在全国第六、第七。

比较特殊的是郑州,本专科数量达到127.4万,排名全国第二,而研究生数量只有5.76万。有分析认为,河南的高考人数虽然全国最多,但整个河南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大学,而且全省的一本大学录取率也比较低,大量的考生只能选择上高职大专院校。

所以,郑州大学生的总量虽然很高,但整体的科教实力与武汉、长沙、合肥等中部科教大市存在结构性差距。

与郑州不同,北京和上海虽然在校本专科生数量都只有50多万人,但两市在校研究生数量比较庞大,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04双一流大学数量排名,北京上海南京居前三

既然谈到大学的含金量,就不得不提今年公布的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名单。

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名单,共147所大学上榜,下面是省份分布:

与上一轮(2017年)相比,今年新增7所“双一流”大学,分别是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山西大学、湘潭大学。

其中,广州增加2所,分别是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新增1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新增1所(上海科技大学);南京新增1所(南京医科大学);太原新增1所(山西大学);湘潭新增1所(湘潭大学)。

再来看看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大学城市分布

北京、上海、南京是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西安、武汉、广州、成都。

总的来说,北京、上海,再加上几个强省会,共同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强阵营。
https://t.cn/A661Z8a5

活在自己的热爱里,而不是别人的眼光里。
任何想把自己变得更好的念头都要紧抓住不要推迟,那是未来的你在给你疯狂暗示。
人活一世,千万不要热衷于苦行观,不是受苦就有收获,大部分苦都不值得赞颂,都是知识匮乏和缺少思考的代价。
当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让你得意的应该是你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中间你遭了多少罪,付出了多少代价,失去了多少快乐。
你应该为前者得意,为后者反思,才能幸福快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了!
  • 一心想要站起,一次又一次的倒地,依然使力挺身!倒了又起,倒了再起!  老鹰见萨波达王如此,便问道:“现在你应该知道后悔了吧?放下吧!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痛在己身,
  • 】·而PU线条是通过免钉胶粘到墙面上的,粘PU线条的时间最起码要在墙面刷上底漆或者是第1遍乳胶漆之后才可以。 家里开始做水电了,我们对吊顶有点犹豫,一种简单一种
  •   “如来藏”不属于眼耳鼻舌的范围,我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连它的概念都无从产生,想如实地表达更是无计奈何。  人体潜能,“如来藏”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如
  • STASTO1974年,Ing.Otto Staudacher和Ing.Gerhard Stocker决定共同创建STASTO。为什么许多现代酒店都采用这个系统
  • 在這一天,推出了《對你愛不完》我正式擁有自己的唱片,從此展開了我的演藝之路,可以唱歌、跳舞、演戲,都是無比快樂的事。城城更承諾大家:「今日未來,初心不變,我會繼
  • 时常庆幸目前的生活,最美的晚霞和新鲜的空气都是免费获取的;和睦的家庭和爱我的家人是从出生就拥有;出生在强大祖国的繁荣年代,不必为了下顿饭的着落发愁;就连偶尔的烦
  • 喜欢看你认真的样子喜欢听你的声音忍不住想要永远拥有你的微笑拂春风 淋夏雨 食秋色 踏冬雪 我愿两人 一人是你春有风,夏有雨,秋有叶,冬有雪,我有你月色真美,风也
  • 显现美国极右翼组织“誓言守护者组织”在国会山事件发生前,召开过会议讨论了进行“战斗”的问题,如果有关内容属实,那么可能意味着当时确有内战之可能,只是最终没能打起
  • 这样的思考,不停留在江湖故事上,孩子们能清晰地梳理出郭靖与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郭靖最终完成“试炼之路”的影响拥有同款思辨伴读课,“成长“之路也会在每一
  • [鲜花][鲜花][鲜花] ​​​——转于益西彭措堪布——又是一年中秋佳节,归家的游子享受着家的温暖,此夜过后或许又要分离,即便如此,仍要感谢上苍,感恩我们生命中
  • 突然想到上次去中牟 肚子一直不舒服 和王浩浩逛完超市之后 王浩浩让我在原地等着 他去给我买药[苦涩][苦涩]又想起来我们去郑州,晚上只有一辆共享自行车,我骑着他
  • 有意的带个自介❗附上我和我崽的美照[心]《菩萨也是孤独的》:她轻轻扣门,吱呀一声,一个十来岁的小尼姑探出头来,说到:施主,你来了,今年的梅花开得早也开得好,你来
  • #rr的读研日常# 1️⃣终于是我主动了一次Movie Surprise我是文盲 张译张铎傻傻分不清楚2️⃣等的时候有个男的玩游戏手好看 我去要了个微信[举手
  • 每一套都有独一无二的限量编号,全彩电影海报、剧照、艺术图等每天不重样~熟悉的画面搭配经典台词,回到那些值得纪念的日子……[无限手套]转发并评论此微博,抽3位喜欢
  • 急!急!
  • 票务咨询:13229119777【折扣大】 #石家庄大剧院##庄里演出# 【庄里演出】石家庄大剧院9. !票务咨询:13229119777【折扣大】 【庄里演出
  • 我相信美好的爱情是存在的,只是他不一定会平等的降临在每个人身上,再美好的东西终归会落入俗套。对的人终究会遇上,美好的人终究会遇到,只要让自己足够美好。
  • 本届博览会上,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设置了专门展位,将东营市广饶县的大码头苇编带到展会现场,让这项传承了600年的非遗技艺真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
  • #罗勇聊隆鼻# 我卖了三年多的精油收获了一大批因为精油改善成功的小迷妹 也看到过 用几次就半途而废的姐妹 在撸油这一块 我还是有话要说的 因为我本来以前鼻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