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雪松隔挡,三号教学楼的阳光总照不进来。
我不喜欢上的就是“西安鼓乐”这门课,先生四十多点,口音重,名字也不好念,明卟剑,我们老叫他明儿不见。西安鼓乐,说白了就是敲锣打鼓,说得好听点,那就是唐代宫廷燕乐。
上学那会儿意气风发,总觉着练好自己的专业就行,其他选修课只要不挂,入都入不了眼,三年时光晃晃悠悠,我也从学妹摇成了学姐,最后一次去听“西安鼓乐”,本是为了那四个点的学分,却让我受益匪浅,一生难忘。
那日算不上烈日炎炎,却闷的紧,我闲散着上了二楼,要搁平时,一踏进楼道就能听到那死难听的《朝天子》,笙竽锣梆一应俱全,再配上那屮(che)厶(si)丿(yi)厶(si)的唱法,刚好能在班里睡个回笼觉,今儿却没听到那声。
奇了,先生还没来?
我进得挺早,班里没什么人,便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七月份的西安热得发慌,光是坐在窗边也不够,怕是得坐进水池里才凉快。
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来得早,还有许多我一学期都没怎么见过的‘生面孔’,大家心思一样,就是那四个点。本是安静的午后略显得嘈杂,人都挤着往电风扇下坐,我是占了捷足先登的好,没人与我抢这自来风。
眼看着要到点了,明先生还是未来,人群窸窸窣窣,交头接耳,三号楼是苏联时期建的楼,东西都置办得陈旧,我趴在那老木头的桌面上,一双皮鞋就这么入了眼。
那人轻咳着进了教室,手里抱了本书,金丝边的眼眶松垮的搭在耳后,衬衣也有褶皱,三十出头却看着有些憔悴。
“抱歉同学们,来晚了。”
我本以为见着了明先生,却没想着来的是他学生,余正华。
那人气喘吁吁,像是刚跑过的样子,他摸索着开了CD机,里面终是放着不变的那首《朝天子》,酣畅淋漓的唢呐声一响,睡觉的几个人就都醒了,大家都听的呱噪,我却见着余老师抹了下眼泪。
一节课过的挺快,毕竟听听曲儿,打打拍子就能混去,到了时间,同学们又陆陆续续出了班,余老师却淡淡的说了声:“同学们,再见。”
我本未觉出什么,下楼却像是扯了腿,我忆起余老师的神情,停了步子,转身就往回跑。

余老师正收拾着桌上的笔记,看着去而复返的我,问道:“怎么了同学?”
他可能也记不住我的名字,我粗喘着气,看着余老师,倏然说道:“老师,能与我讲讲明先生的事吗?”那阳光带着慵懒洒向地面,余正华的鞋子却踏着泥泞,教室里的风扇一下一下的转着,时光似是戛然而止。
余老师先是未说话,随后却满是柔情。
“先生他…内子他,以后都不来了。”他说完扔了粉笔到盒子里,又说道:“不过你们这届大三也修完了。”
我先是一惊,后又觉着这应是个很长的故事,便坐到了讲桌前的桌子上,余老师手撑着桌沿,笑着说道:“先生他,人挺好。”
他翻着那本《西安鼓乐》,暖阳照过书页,好似又回到那个初识的日子,他意气风发,他正值风华,他27,他18。
余正华是民乐系二胡专业的学生,进校时因为技艺高超,被系主任点了做学生,一节专业课上的他头痛欲裂,正想着中午吃什么,金庭就开了口:“正华,这本书你给明老师送去。”
“明老师?”
“明卟剑。”金庭收了二胡,说道。
余正华应是没听清,说了句:“明不见?”
金庭年纪不小,却是个老来宝,一点也无系主任的架子,他朝着余正华笑了笑,道:“差不多吧。”
余正华当头一棒,苦瘪了脸,他接过书本一看,《西安鼓乐》,这门课他们还没开,这先生他也不识得。
“家属院一栋一单元一楼东户,好记吧?”金老笑笑,拍了拍这小子的肩膀。
余正华最怕这笑面虎,虽是关系好,却也杵得很,他再怎么技艺高超,却也听话的去了。
好在是家属院离着教学楼不远,一条梧桐大道走到头,就是家属院的老门,余正华跨着步子往前走,门卫大爷扬声道:“找谁?”
余正华本就没好气,听了这老陕腔调,更是火冒三丈,“送东西!”余正华喊道。
“哪栋哪户哪单元?”
余正华咬了咬牙,翻了白眼道:“一栋一楼一单元,明不见!”
他连老师都未叫,真是熊心豹子胆。
那门卫还未反应过来,就听着不远处传来一声:“哎!在这儿呢!”
两人闻声转了过去,就见一中山装的男人,撩了两支袖子,灰头土脸的小跑了过来。
“谁找我?”
余正华的眼镜跌了一半,他张着嘴,有种被人揪了小辫儿的感觉,门卫这才放行,余正华未免尴尬,轻声说道:“明,明老师,这是您的书。”
明卟剑这才笑道,“方才你唤我来着?”
余正华红了脸,推了推眼镜,谁想这明先生是个好脾气,拉着人就往前院里去,“我这儿正挖荠菜呢,来帮忙。”
他说着递给了余正华一个小铲子,细心的帮人撸了袖子。
“来吧!”
就这样,余正华不仅帮着金主任送了书,还帮着明先生挖了菜。
“先生,我还未吃饭呢。”
“唤我名字的时候,可这样胆怯?”余正华不占理,就这么扯着塑料袋。
烈日当空,却是清风徐来,明卟剑干完了也没放余正华走,这小子耐心有点告罄了,站在那儿直抖腿。
“男抖贫,女抖欠,人抖穷,树抖死。”明卟剑捆了塑料袋,路过余正华说了一句。
“我不信这。”
余正华斜眼打量着这人,文质彬彬的书呆子,就是形容这样的人,他解了中山装的一个扣,擦了擦汗,道:“想吃什么?”
余正华没料到这人与他说话,便说道:“先生,我来之前吃过饭了。”
说完肚子就叫了。
两人无言,明卟剑笑了笑,进了厨房,这楼也老,屋子里都是些宣纸毛笔,因着在一楼,总也见不到光,虽是夏天却也有些冻手,余正华就这么站在门口,没过一会先生便端来了一份“鸡蛋羹”。
“你来送了书,又来挖了菜,本是该感谢你,我却在厨艺上没什么本事。”这人比他高个半头,缩起来却小得很,余正华别过脸接了羹,轻声说道:“总不能站着让人吃吧。”
明卟剑忙用胳膊扫开了宣纸,这才腾出了一点地方。

屋里老电视机放着《霸王别姬》,收音机里却响着时事新闻,余正华不解的问道:“老师,您多大了?”
“看着小?”
“不,看着老。”余正华是个嘴不把门的,就这么戳了出来。
明卟剑:“……”
“年方二七,臭小子。”明卟剑没好气的挖了勺鸡蛋羹,忿忿说道。
“年纪不大啊,怎么就听些这老不溜秋的东西呢?”余正华说着,那电视里就响起了程蝶衣的唱曲儿。
明卟剑有些听入迷,跟着哼了两句,道:“这都是好东西啊,你还小,不懂。”
午饭过后,明卟剑送走了余正华,他出了门,却久久忘不了明卟剑那句:“假霸王碰上了真虞姬。”,也忘不了程蝶衣那句:“不疯魔不成活。”
许是戏听腻了,一碗鸡蛋羹便饱了肚。
此后再见,便是每节的‘西安鼓乐’课,那人满腹经纶却洒向了教室瞌睡人,但他总是孜孜不倦,即使看到那一个个瞌睡的面孔,依旧是意气风发,余正华觉得心疼,他不知是心疼鼓乐还是心疼这人。
那节课后,他老老实实的端了书,走了过去,沉声道:“先生,可否与我再说一遍?”
“上课没仔细听?”
余正华笑笑,明卟剑也笑笑。
“那日顶好的天,先生笑的格外开心,我只记得我问他‘为何如此不知疲倦?’,他只说,‘这东西总得有人传承’。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很多东西是有人拉着扯着,才得以保存。”
我本想问,为何明先生不来了,余老师似是看出我的疑惑,轻声道:“先生他患了再生不良性贫血,于上周四13时26分,逝世了。”
我不言其他,只咽了咽喉。

那天我从教室走出,不知怎的,心里就十分难受,也是在那时,我定下了自己论文的题目:
《传承》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将它完成,却如何也敲不下结尾,连日辗转反侧,左右斟酌,我才写下:传承是一份呕心沥血,生活是,生命是,爱也是。

这篇论最终获了奖,刊登在校园报上。

庆幸的是,西安鼓乐被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门课也一直延续至今,我不说谁是假霸王,谁是真虞姬,单说这余老师对先生的追随,那便是不疯魔不成活。
我已毕业十年,每年余老师生日,我都会再去那小院看望他,他总是抱着那本《西安鼓乐》,迎着余晖向我走来,真正的风华正茂,我惝恍之中好像瞧见了明先生的影子,他带着笑,说那一句“臭小子!”
又过十年,余老师的眼睛不行了,金边变成了老花,课也上不动,我最终抛下自己的工作,回到了母校,‘传承’了他们的信念,直到任职那天我才知道,西安鼓乐这门课,从始至终,都是没有工资没有补助。我站在讲台上,乐此不疲的对着坐下学生,鸡同鸭讲一般,我却没有半丝气馁,因为总有人在砥砺前行。
那日课后,余老扶着墙走到教室,看了看那些认真记笔记的后生仔,突然笑了笑,念叨: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长佩求文##随笔##纯爱小说# https://t.cn/R2WxdDX

#三联美食# 常熟是江南一方福地,古来唤作“虞城”,得名于境内一座“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

说起虞山,是绕不过兴福寺的,南朝出了一位“爱江山更爱佛祖”的“和尚皇帝”。上既有天子以身事佛,下亦不乏刺史舍宅为寺。

于是,兴福寺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很多年前,我从虞山北麓一路下行,石径幽长,寺前涧泉淙淙,林后幽鸟鸣啭,古柏森森,一抹黄墙掩映在烟岚环翠间;落红有声,禅院安静得很。

一股萦绕着泥土的山林气息与与古刹中浮漾着的梵音浑然一体,融入悠远静穆的空气中,传递着禅的灵性。一如唐朝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所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模样。

游罢兴福寺,不吃上一碗本土蕈油面是引以为憾的。在虞山脚下、兴福寺隔壁,有一块被古树环绕的盆地,这是一个市井烟火气十足的露天茶馆,稀疏凌乱地摆着几十张四方桌和竹椅,两三人一桌摆龙门阵,一支烟、一杯茶,从茶米油盐聊到风花雪月,不经意间时光就从指缝中溜走了。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泡在茶水中的城市”,若你来到常熟,便会被如火如荼的喝茶场面惊倒。常熟人喝茶,不似广东人那般注重茶点精致,叉烧包、虾饺……济济一堂,亦不及福建人喝功夫茶那般讲究茶道艺术,他们不讲究地点,不拘泥于场合,甚至连喝什么茶叶也无所谓,山林间、园林里、庭前屋后、街头巷尾……

一只热水瓶、一个玻璃杯、几钱茶叶,两三老友围坐,处处皆是茶馆。一杯茶,并不是常熟人的全部,一碗面,在常熟人心目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常熟人的一天,是被一碗面叫醒的。

我找到了老字号面馆“望岳楼”,打量起价目牌,浇头花样倒是不少:大排、爆鱼、焖肉、素浇……与苏式汤面相差无几,价格在几块到十几块钱不等,唯独蕈油面,30元一碗,这个鹤立鸡群的价位,吸引了我的眼球,怀揣着十二分新鲜和好奇,咬咬牙点了一碗蕈油面。

蕈油面的“浇头”很简单,即采自虞山上的松树蕈,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夸赞此物:“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用蕈作“浇头”的面,鲜到眉毛也掉下来,因此,当地有“尝过松树蕈,三日不思荤”的说法。

说起“蕈”这种菌类,《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可见,只有从树底下长出来的菌物方有资格唤作“蕈”。虞山又称“乌目山”,因吴王直系先祖虞仲卒葬于此,遂更名“虞山”,帝王陵地,松柏成荫,密林的滋养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菌类生存环境,虞山上野生菌蕈诸如鸡枞菌、鸡脯蕈……林林总总约有几十种,其中,更为高级罕见的松树蕈,对环境要求几近苛刻,除了只生长在适宜温度、湿度的松柏混交针叶林地,还“嫌老爱嫩”专挑树龄短的“鲜肉”松底下扎根。每逢黄梅、初秋两季,山上的松树蕈才开始生长,一个个形似蘑菇,色呈淡棕,等过了季,顿消逝的无影无踪。

山里人凌晨两三点钟就要上山采蕈,趁露珠未干,把蕈采下来,当地人管采蕈叫“捉蕈”,或蕈与人参相似,长脚会跑,故有“捉”字一说,采摘之难,可见一斑,松树蕈稀少难觅,到底长在哪里,无迹可寻,须一处处仔细翻寻,而每个采蕈山人心里自有一张“藏宝图”。

野蕈这物什,或有毒性,在《如懿传》里,卫嬿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上大宝,便偷偷嘱咐心腹在皇后的儿子十二阿哥永璂的每日膳食中加上一道野蕈的配菜,吃了会上瘾、产生幻象,吃久毒素在五脏六腑累积蔓延至一定程度,便会不治身亡。

野蕈有毒无毒,全凭捉蕈人多年练就的一双慧眼,把刚采摘的新鲜松树蕈带回家,与鸡枞菌、鸡脯蕈……混合在一起制成蕈油,其味特别鲜香。

捉蕈难,制蕈油亦不易,刚采下的野蕈里有小虫子,须撕去表面一层膜衣,清洗干净,在盐水中浸泡三、四个钟头,用纯正的上等农家菜籽油熬制成“蕈油”。

先支起大铁锅,倒入菜油,煸炒出香,将姜块拍松后投入锅内,烧到锅内冒青烟时,放入八角、茴香等佐料,然后将蕈投入油锅爆炒,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调味烧煮到位,冷却后即成食用蕈油。用虞山特产松树蕈熬制的蕈油,才是常熟人认可的家乡味。

蕈油面端上桌,是苏式风格的红汤细面,一抹面条齐齐整整铺在碗里,宛若古代女子的发髻,汤内散布的棕色蕈块便是松树蕈了。

面要趁热吃,轻轻夹起面条,放至嘴边,吸溜一口越过舌尖,蕈油特有的鲜香在面条的热力作用下充溢喉舌,面条脱胎换骨般回味甘长,难怪小小一勺蕈油,把兴福寺素面推上江南“素面之王”的头把交椅。

再看野蕈,细细长长,口感紧实有嚼头,有点似嫩肉,又类野菌,咀嚼中还带着松树本身特有的丝丝芬芳。这素食、素味,倒也颇合本地人与世无争的性情。

在江南,一道美食背后大抵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近水楼台先得蕈,最早的时候,兴福寺僧人入山采摘食材,觅得此物,爆炒熬汤,做成素面浇头,供与僧人或招待香客食用。

清朝末年,曾先后担任同、光两朝帝师翁同龢在告老还乡后,经常去兴福寺与法灯大师谈经论禅,住持常以蕈油面款待,翁同龢吃过盛赞不已。

到了民国,在大都市呆闷了的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去常熟乡下采风,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炊,侍卫从庙里端出几道素食和蕈油面,吃刁了嘴的宋氏姐妹用过后,居然赞不绝口,“想不到一个小地方也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有了“第一夫人”打广告,兴福寺蕈油面自此名扬天下。

很多年后,我又记挂起了兴福寺一碗面,买了张常熟客运车票,下站台等公交之际,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向我打探千年古刹兴福寺怎么走,闲聊之中,得知也是慕名远道而来一尝其鲜的,遂结伴而行。老地方依旧竹林落叶、鸟语花香,只是露天桌椅见缝插针,且座无虚席。

望岳楼修葺得焕然一新,蕈油面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择了一棵百年老树下的座头,照旧点了一碗纯松树蕈油面,周遭都是端着面碗或埋头吃面的人,在一片“呲溜溜”吮面声响中,不分贵贱,无论贫富。

兴福寺恐怕自己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前,一首唐诗,让它荣登“网红”之榜;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碗素面,再度让它红遍江南。

《这碗面,何以成为红遍江南的“素面之王”》作者 / 申功晶

灸通“眉心”,百病不侵!

通常我们头晕、疲惫、头痛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按揉前额,或者用拳头轻轻敲打,这样会感觉舒服很多。

您可别小看这个动作,这无意间的一敲一打,正好刺激了我们身上心脑问题的核心:眉心。

眉心反映五脏兴衰

是人体血压血脂控制点

眉心就是中医经络穴位印堂穴的驻地,养生者将印堂穴称为“上丹田”,中医认为,刺激这个部位,勤加耕耘,就能够获取长生延年的“内丹”。传统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确实有一定道理。#中医养生#

印堂反映五脏兴衰

古代看相之人认为,印堂发黑就一定是有厄运。从中医的角度讲,印堂发黑的人健康上确实有危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第一诊“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患者面部、口舌等处,发现疾病征兆。

一般来说,健康的印堂要具备3个要素:红润、明亮、圆润。红润是要求白里泛红而鲜活,不能是没有生气的死红色,明亮则指印堂部位的皮肤具有健康光泽,而非枯槁无光,圆润,要求印堂部位皮肤饱满而非皱缩。异常情况有过红、凹陷、发青、发黄等。

印堂发青,一般为气滞血淤。

这种青色不像挨打了以后的那种淤青,而是一种淡淡的青,而且没什么光泽。有些经常生气的人,总会觉得嗓子眼堵得慌,印堂就可能会出现这种颜色。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女病人,来的时候不太愿意说话,往那一坐,第一个动作就是长吁一口气,可见她之前胸有多闷、肋有多胀、心情有多郁闷。这种气郁的病人很容易出现印堂发暗的情况,需要刮肝经或吃疏肝理气的药。

印堂凹陷,易紧张,易患焦虑症

预示着先天性心脏功能较差、心脏供血不足、易紧张、易患焦虑症。

现代医学解释,当这些症状较轻时,可通过按摩或艾灸印堂、内关等穴位来改善,但如果情况严重,应及时送医院。

而从中国相术学来说,印堂也称为命宫,印堂饱满是吉利之相,而印堂凹陷,则是不吉利之相,必定贫寒,而且克妻。而一般来说,印堂是一个人聚集福气的地方,印堂饱满,则福气旺盛,印堂凹陷,则福气不旺,甚至是福气缺失。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所述:

印堂发黑,说明人体心脏功能不佳、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甚至有心肌坏死的情况;

印堂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

印堂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

您看,这血脂、血压、脑供血等问题都被这印堂穴所控制,只要把这里打通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打通眉心,百病不侵~

在中医看来,印堂出现问题属于虚弱的病症。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按摩一下眉心,疲劳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印堂穴很好找,位于脸部正面,左右眉间正中央就是印堂穴。

●刺激印堂还有醒脑通窍明目的功效。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就能感觉到一种胀胀的感觉向两侧发散,那是阳气在冲击,之后您就能感觉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明亮。

●经常按摩这个印堂穴位,还可以使头脑反应敏锐,增强记忆力、改善视力减退。

●此穴对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与伴随而来的头昏、头痛、嗅觉功能减退等,也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打通印堂,脑供血问题就会有改善,对头痛、头晕等高血压引起的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按摩印堂,还有助眠作用,效果很显著!

按摩法

1、右手的中指伸直,其他手指弯曲;将中指的指腹放眉中心处,用指腹揉按穴位,用力适度;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大约2至3分钟;

2、如图直接用拇指按摩

3、也可采用右手拇指、食指捏起两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提拉50至100次。

4、按摩印堂还能助眠,请看配图。

艾灸法

手持艾条温和灸印堂10分钟左右,温度要适宜,不能太烫,可以一边艾灸一边用手点按此穴。

灸印堂能帮助你发现

身体的其它病症

灸通印堂,百病不侵,不仅如此,灸印堂还能帮助你发现身体的其它病症,那么你可以辅助其它的一些灸法,对调理全身具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1、头昏、腹胀的辅助灸法

如果你是气郁体质,那么在灸的时候就会觉得整个眉心一下子发紧、发僵。这时,你一定要坚持由上到下来回灸。往上可以灸到头顶的上星,往下可以灸到鼻尖的素髎;同时向两侧灸太阳穴,各灸15分钟。

2、两眼干涩、看东西眼花、眩晕、耳鸣的辅助灸法

如果你在灸的过程中,感到眼睛干涩,说明你肝血不足。可辅助灸血海、三阴交15分钟。

3、手脚冰冷、麻木的辅助灸法

如果你在灸的过程中,感到一股暖流向上涌,一直流到头顶部,提 示中焦气血不足,可辅助灸足三里15分钟。

4、过敏性鼻炎的辅助灸法

如果你在灸的过程中,感到一股暖流向鼻子里渗透,说明你有过敏性鼻炎。这时,你可以加强灸素髎,以及手臂上的曲池、养老,各灸15分钟。

素髎专治鼻塞、鼻出血、流清涕等;曲池可以宣通上焦,疏通头面部瘀结气血;而灸养老穴呢,可以养心血、补肾。灸以上穴位对缓解各种鼻炎症状,效果非常好。

女性艾灸印堂,

美容效果秒杀名贵化妆品!

通过很多实例证明,灸印堂穴,其实正是险中见奇。不但能灸出好身体,灸后还能让面部容光焕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据《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说明人到中年的时候,本身气血虚弱,渐渐就开始出现人老珠黄了。因此,灸印堂对中年女士的面部美容效果非常好。 https://t.cn/RzdEl3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いざ撮影が始まると期待値通り、いやそれ以上のフェロモンを出す藤井さん。藤井さんのライブにかける熱い思いと色気たっぷりの写真は最新7月号でぜひチェックしてください
  • 喜欢 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意难平终将和解,万事终将如意,你来联系我,我就听你说,你不联系我,我就顺其自然,其实我很想他,但问题不大,还能克制,我有本事喜
  • 这一切不过都是你所想的罢了,可能换一种,生物,不,东西,它们对世界的认知又完全不同。我觉得看日落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了,时间流逝,我可以尽情的畅想。
  • 别以为拿患者为中心这句话就能打动你,那就是想做坏事的遮羞布,障眼法,目前为止,我没看到某某局做的哪件事是真为患者好的,人家的中心只有一条,控费,少花钱,但是口号
  • 上海的网友们看过来~三岁的碧眼狸花白妹妹等待它命中注定的铲屎官,性格温顺亲人,还有可爱小眼罩,已经是一枚“肥美”可爱猫咪~已绝育,虽然救助时已经是一只大猫了,但
  • 前段时间因为熬夜和工作压力感觉脸直接垮了,干纹细纹都若隐若现,看到周围比自己小好多同事都开始补充胶原蛋白,忍不住也入手了。祛湿气很多女生因为跟我一样体内湿气重,
  • 吕布夺取徐州,但底气不足,又跟刘备和好,送还家属,让他驻守小沛。刘表垂垂老矣,早就没了雄心壮志,又担心刘备夺取荆州,对北伐中原不感兴趣,随意敷衍刘备而已,并未有
  • ”保持专注,让自己在一件事去用功,而不是在多件事情去观望。人如果能对一件事保持热爱,并长期坚持探索,其实就是考验他的深耕能力。
  • 另外泰国marketing负责人更新泰容相关ins story两则!#李泰容破晓之光##李泰容将6月初solo出道#真的预感泰容提前两天飞泰国是为了泰国罗意威
  • 因新专辑『HUMAN』的发行还将举行一场全日本的巡演活动,「ReoNa ONE-MAN Concert Tour 2023 “HUMAN”」将会从5月14日从其
  • 后来,我有过两个女朋友,也终没有结果,时间就这样沉淀下去,终于有一天,我再也无法抑制我心中的那份情感,我决定去找她,我们要在一起,后来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她毕业后
  • 放生的善心人士不仅拯救了物命,且同时忏悔,同时皈依了三宝,同时念佛、持咒,同时回向,在这其中不知消灭了多少罪业,更造就了多少福德因缘,这是何其殊胜的意义!放生蕴
  • 现在只想身体健康,有时间过自己的自律生活~天天开心~小时候想我一定要吃到腻今天来吃吃到第五个就不行了椰汁也喝完了留下很腻的东西原来小时候幻想的长大的生活并不那么
  • 考研日语203[心] 计算机408 [心]考研护理学综合 199管理类联考陈剑鑫全数学王诚写作[心]考研心理学347 [心]考研管综 [心]教育学333[心]考
  • “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无花可方比”两句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偏见,但这里为的是强调昭君之美,且诗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下文:即象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
  • 上海的网友们看过来~三岁的碧眼狸花白妹妹等待它命中注定的铲屎官,性格温顺亲人,还有可爱小眼罩,已经是一枚“肥美”可爱猫咪~已绝育,虽然救助时已经是一只大猫了,但
  • 从去年毕业论文的致谢开始不断的在感谢身边的人,我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可以拥有你们,也请你们能再久一点的陪在我身边,让我也将爱意回馈给你们[抱一抱],先把小
  • [馋嘴][馋嘴]可惜是外卖版早茶哈哈哈因为啊荣要回去开会,不能少掉她嘻嘻[爱你],还有就是我第一晚是和啊荣小庄(我以为的小庄啊啊啊[坏笑])结果是怡欢姐 我真的
  • 能争的全力以赴,对于无伤大雅的小事,不如装傻让它过去。“装傻”是为了自身的轻松,装傻是在给自己留后路,“装傻”是成全别人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装傻”是一个人大气
  • (不确定)扩一个,因为太久没✍了,好生疏,打算继续练笔[跪了][跪了][跪了][跪了][跪了][泪],而且我起名废,每一个名字都是输入法自动匹配,我已经可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