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政法维稳先进人物系列展播|陈犁:凡事“多一点”,“犁”开基层“幸福田”】
重庆之声4月11日讯 犁,耕也。中国人心中,带着“犁”的“老黄牛”代表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在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也有一头“老黄牛”,身为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他每次都冲在疑难纠纷调解、风险排查第一线,陈犁经常说:“我们多辛苦一点,群众的平安就多一点。”

多做一点 创新举措护民安

“我和同学相处不好,家人也不理解我.....”今年1月,辖区中学生欢欢在家长陪同下来到街道寻求心理帮助。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欢欢的学业,还让孩子有了自杀倾向。

在黄桷坪街道,居民出现心理问题,没有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直接找到街道,因为这里有一个“小蕾花开”心理工作室。

“‘小蕾花开’是公益性机构,在辖区里很出名,依托西南大学、心海心理产业园等单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力量,群众如果有心理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提前预约咨询。”陈犁一语道出关键。

2019年6月,为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急干预机制,陈犁和同事赵蕾共同创立的“小蕾花开”工作室正式上线。

“花开”谐音“化开”,陈犁和同事们希望能通过心理服务的力量,疏通群众心里的心结,让矛盾从“后端调解”延伸为“前端预防”,更好维护辖区平安和谐。

欢欢通过线上预约来到工作室后,专业心理咨询师随即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趋向心理治疗等疗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与疏导,两三次面谈辅导后,欢欢重返校园。

“如果评估出来访者有肇事肇祸倾向,我们也会立即联系辖区派出所、监护人转送专业机构进行治疗。 ”

目前,黄桷坪辖区已有小蕾花开社区心理工作站11个,3名心理咨询师,11名专职心理服务工作者,120余名心理服务志愿者,心理服务实现了辖区全覆盖;工作室开展社区居民宽恕心理测评、居民情绪体验测评800余人次;接待个体咨询群众56人次,转介5人;协助区政法委开展全区邪教巩固人员挫折应对和情绪管理辅导、邀请专家教授开展城管队员情绪辅导等10场次。

陈犁还不满足于此,针对未成年人上下学问题,他又与“平安家园护卫队”商议,除了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日常巡逻,还要在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加大巡防力度,设立护学点,确保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2016年实行以来,铁路小学、铁路中学等学校未发生一起学生上下学交通和受伤害事故。“功夫下在日常,工作做在前面,我们多辛苦一点,群众的平安就多一点。”陈犁直言道。

多想一点 换位思考解民烦

“疫情虽然趋于平稳,但我们平时要引导居民出行戴好口罩,做好宣传引导......”每天一大早,陈犁的身影就出现在辖区疫情防控卡口处,雷打不动检查当天的人员排查情况,提醒网格员和志愿者加强防疫意识。

社区与街道作为抗击疫情的基层阵地,陈犁对防疫程序早已驾轻就熟,但2020年初时,疫情的袭来还是让他措手不及。

当时,陈犁和同事在对市区下发的外地返渝人员名单摸排核查,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黄桷坪街道位于九龙坡区东南端,这里曾是重要的铁路、港口、码头货运集散地,附近则是铁路职工家属区,辖区内不少群众在铁路工作,有些还是列车员,经常回家休息一两天后,便继续上岗,如果让他们居家隔离,便无法保障春运期间列车正常运行,不少居民很是焦虑。

为此,陈犁将疫情工作实际问题反映给了上级领导,“后来,市里下发了相关通知,里面就提到,铁路班组的工作人员因为是刚性的岗位需求,由铁路部门落实好主体责任。”

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了解群众困难想法和感受,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疫情期间,他和同事考虑到群众隔离不便,为居民购买物资、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打通连接群众“最后一公里”。

多说一点 联动合力纾民怨

“感谢你们,可以回家安心过年了!”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太谢谢了”

今年年初,一群施工工人在黄桷坪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拿到了拖欠几个月的工资,不住激动地说。

这一声声感谢的背后,离不开陈犁和同事们6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

为农民工讨回薪资其实只是陈犁日常调忧解难的一个缩影,像这样24小时内处理成功并不轻松,很多纠纷还需三此次反复拉锯,甚至间隔长达几个月。

“你们不给个说法,我们就不走!”2016年4月,陈犁从经济发展办公室轮岗至黄桷坪街道,“上岗”没几天,就碰上了一件棘手事。

小小的办公室里,一群人吵吵嚷嚷,找到陈犁连声“抱怨”:

“建之前,没人给我们说是违章建筑。”

“我们饭店又花钱,又请人,不能说拆就拆!”

原来,这群人均是某餐馆合伙人,几年来,在江边经营一家江湖菜饭店,由于饭店是在租用土地上擅自修建,且无城建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属违法建筑,长江大桥施工区域动工之际,相关部门通过清查,要求餐馆限期拆除,但负责人却一直无动于衷,甚至因此多次上访。

“你们把办公室堵到,我们怎么出去帮你们解决问题?”尽管当时还是“新手”,但陈犁明白,拦住不让拆,多半还是因为利益损失。

一方面,他多次奔走协调土地出租方,让出租方同意适当减免餐厅租金,将部分租金退回,减轻餐厅部分损失;另一方面,他与派出所、司法所同志耐心细致沟通,做好思想工作,讲清拆违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奔走多次后,终于妥善解决了这个事情。

“我们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在矛盾调处中要找方式方法,联动各方力量多说几次,让群众怨气消了,舒心了,矛盾也就化解了。”

近些年,为防范化解矛盾纠纷,黄桷坪街道探索实施“老杨群工+警民联防+巡回调解+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参与民生实事办理、矛盾纠纷调解、重点人员稳控、法律咨询等服务,在基层和群众间架起“连心桥”。2020年,街道调解企业改制换届、征地拆迁、伤亡事故等重大纠纷5件,一般纠纷285件。

电话响个不停,手机24小时不关机,陈犁的“办公桌”,常常在不在室内,而在每个需要他的一线。躬耕百姓间,种好责任田,扎根在这片热土上,他用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重庆之声记者康桥

#宝山物资#上海哪个宗市长想出来的让封控楼下楼做核酸?!!!今天4月7日早上11点,大华好旺花苑封控楼(楼内有确诊病例,5号已经转移,但是同住家人尚在内居住),今天大白和医务工作者要求居民下楼做核酸,这是封控楼!!!居委拿着一个不知道哪里的文字说是通知!你们疯了吧!市政府通知的是封控楼上门核酸!

规定和人情起了冲突我们该怎么选!你们怎么看!!!!

本轮感染者破10万,上海救护车事件视频流出:除了愤怒,我们该反思什么?

这两天,上海的一位老人去世的新闻,引起很大争论。

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

3月30日,老人突然哮喘发作,状况危急。

家人赶紧打了120和110,邻居和防疫工作人员也都来帮忙救治。

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来到楼下。

但那是二楼邻居叫的,按照规定,不能擅自改接老人。

所以,虽然二楼邻居状况不算紧急,也同意把救护车让给老人,但救援的医生还是坚持带二楼病人走。

老人的家人再三恳求,说老人情况危重,已经没有呼吸了,急需救命。

救援人员不为所动,而且拒绝把救护车上的除颤仪借给老人。

在求助者绝望的嘶吼里,医生关上了车窗,走了。

等属于老人的救护车赶来,已经无力回天。

视频被传到网上,激怒了很多人。

人们大骂医生没有人性。

官方很快做出回应:

这名医生当时虽有紧急救治任务在身,但如此处置实属不当,已经停职。

这个处理又引起了很多不满。

有网友说,120的医生有严格规定,让接谁就得接谁,不能擅自行动。如果需要抢救别人,要急救中心指派才可以。

而且因为救护车本来要接的二楼病人是口头承诺同意先接老人的,如果他出了意外,是有理由起诉医生不按制度接诊的。

还有就是,除颤仪其实也救不了哮喘老人。

的确也有道理。

但是,道理很有理,现实却很荒谬:

一个老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

救护车正好来了。

却不能救助老人,而是把另一个不太着急的病人拉走了。

这显然不合情理。

问题出在哪里?

官方说这次的医生处置不当,那怎么才算得当?

这是一道必答题。

希望有关部门能仔细研究,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这一次不探讨,不解决,事情就很可能再次发生,就还会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还会有医生或者工作人员,因为遵守规定,反而成为众矢之的。

我个人觉得,需要讨论的有两点。

第一,制度上,能不能给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一点灵活性,允许他们根据情况做出紧急决定。如果他们做了符合情理的行为,万一出了状况,可不可以不担责。

第二,执行上,具体干事儿的人,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同情心,而不是僵化冷漠地只求自保。

一个文明的社会,第一要有制度保障,第二要有温度托底。

二者缺一不可。

最近疫情严重,意外状况频繁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完全想不到的。

3月中旬,深圳一个年轻妈妈,趁孩子睡觉时出去买东西。

不想,回来的时候,小区封了。

按照规定,她不能再进去。

可是孩子一个人在家睡觉啊。

她不回去,孩子怎么办?

年轻妈妈很崩溃,在小区门口歇斯底里地大叫。

但防疫人员坚决表示“没办法,现在是临时管控,进不去”。

按规定执行任务,本来也没错。

但是对于显然不合情理的情况,能不能“特事特办”?

妈妈后来进去了。和上面救护车案例一样,这需要制度给执行人员一点空间,也需要执行人员有基本的人情味。

还有一个货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我也觉得挺值得关注的。

现在很多地方都查得严,只要行程码带星,就不让通过。

可是货车司机们全国送货,几千公里行程,途经多个城市,难免路过有疫情的地区,行程码很容易就被挂了星。

而因为这个星,他们就可能辛辛苦苦跑到目的地,却被直接劝返,要求“哪来的回哪去”。

他们拉着一车货,一路上辛苦不说,光油钱和过路费就花了几千,就这样被要求开回去,情何以堪。

关键这些人大多不算中高风险地区的人,也都有核酸阴性证明。

很多货车司机为了行程码不出问题,就拿着俩手机换着用,隐瞒行程。

结果被查出来,又遭到严惩。

和那位120医生一样,货车司机好像也面临无解的命题。

不出车,没饭吃。

出来送货,可能根本送不到地方。

现在很多人都陷入了这种困境,他们应该被看到。

新冠病毒的疯狂袭击,使我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打乱,麻烦层出不穷。

疫情求助帖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状况:

有人腰椎骨折,只能卧床,无法自理,但小区封闭禁止出入,没法就医。

有人刚做了手术,满腿钢钉,需要护理,但找不到大医院治疗。

有人网购了必须吃的药,但快递点停了,快递不给送,他没有药吃,身体渐渐扛不住。

有外地人滞留疫情地区,家里老人去世,没办法回去奔丧。

有女孩身上没钱,又一个人隔离14天,精神状况出现异常。

有老人独居,又不会网购菜,群里接龙也接不上,天天吃不上菜!

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网上有很多骂声,骂某个城市,骂某些政策,骂防疫人员……

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其实抱怨和大骂都没什么用。

而且现在我们也应该明白了,没有哪个城市是完美的。

当疫情大规模爆发,无论上海、长春,还是武汉、西安,都会犯错,会力不从心,会手忙脚乱。

与其大加批判,不如想想如何改变。

我们最该做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里,一个又一个求助里,总结经验,想想下次如何避免。

疫情短时间显然不会过去,那么在下个城市爆发的时候,能尽量避免再出现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不能只经历教训,不增长经验。

所以我想,一个城市在经历一波大疫情之后,能不能细致地复盘一次。

都遇到了什么问题,每个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什么,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而且就算是一个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你曾经被封控,遇到很多麻烦,也有很多思考。

那就可以说说,你认为封控策略如何调整会更合理,居委会如何服务会更高效。

大家各抒己见。

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有价值的讨论,肯定比破口大骂有意义。

整个3月,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了10万例,波及29个省份。

前几天,国家卫健委还说,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已经报告的感染者超过3.6万例,近期还会增加。

现在看,奥密克戎的传播是真的厉害。

跟原始的新冠毒株,简直不像一个品种。

上海的几番尝试也表明,一旦流传开来,小范围的防控很难搞定,最好用的清零手段,还是“大面积封控”。

最近新闻说,奥密克戎又出现了升级版“XE”,传播力更强。

所以我们短期内肯定还摆脱不了疫情,封控在所难免。

可一个“封”字,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就会出现上面的种种问题。

我们眼下最务实的做法,是尽量让封控的安排更合理,代价更小。

不能因为孕妇核酸证明过期4小时,而无法入院,导致流产。

不能因为隔离的老人不会团购不会接龙,就吃不上菜。

其实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个最基本的认识:

疫情期间,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应急措施。

而临时性的政策,大多不完美,一定会有极端的情况出现,比如妈妈出来买个菜就被封在外面了。

这种时候,还是要有“特事特办”的灵活性,不能两手一摊眼睛一瞪,用一句“要遵守规定”处理所有的情况。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人应该有人情味,有灵活处理事情的能力。

前两天有个新闻,很触动我。

湖北黄冈,一位老人去世了。

儿子媳妇匆匆忙忙从上海赶回去,却必须要在酒店隔离,不能送葬。

老人火化当天,灵车特意绕行到隔离酒店。

儿子儿媳穿着防护服,跪在路边送别。

这场景让人泪目,也让人感慨。

其实按照规定,隔离人员是不能离开酒店房间的。

但工作人员允许夫妻俩穿着防护服,出来跟老父亲告别。

既保证了防疫,也考虑了隔离者的需求。

这就是人情味。

灵车特意绕行到酒店,让他们可以拜别。

这也是人情味。

病毒冷酷,但人应该有温度。

3月29日,吉林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闻。

防疫点,几个志愿者在工作。

一位车主特意把车停在他们附近,还在后车窗上贴了一张纸条:

车未锁,志愿者可进车休息!最起码挡风!

防疫人员们看到,都觉得很暖心,也真的进去睡了一觉。

我特别想给这个车主点赞。

疫情当下,社会亟需帮助。

有感染者需要救治,有辛苦的工作人员需要休息。

有隔离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买不到菜的老人需要帮助……

有很多的事情,我觉得都不是仅靠制度就能解决的。

在制度没有到达、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人性的温度。

确切地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地提供做力所能及的帮助。

面对疫情,我们所有同胞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都是局中人,都应该善意地去参与,力所能及地给困境之下的同胞以温暖和便利。

疫情的寒冬也许很久都不会过去,这就格外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一个小暖阳。

专家有智慧,领导有担当,执行者有善意,老百姓有素质。

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寒冬里,感受到暖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摩登兄弟[超话]#[给你小心心]#刘宇宁 青年有为# 摩登兄弟mdxd [给你小心心]刘宇宁lyn[给你小心心]棚主[给你小心心]宁哥 你是那样好的人
  • #鹿晗[超话]##鹿晗0420生日快乐# 以前不追星 但看到电视上你的消息总会留意 后来你回家了 国内有关你的消息也多了 越深入了解就越喜欢你 很后悔 没有在
  • 这些道理懂了以后,你的人生会更舒坦 #励志##成长##情感# 1、不要跟眼界不一样的人争辩。 2、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千万不要用人情 3、脱贫比脱单重要。
  • #每周交友#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烟花] 树洞将于2月11日至2月14日放假休息停止接稿,所有投稿均视为无效投稿,2月15日恢复。 ⚠️另发送一则通知⚠️即日起本
  • 说起败家子这个词,不知道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哪一个名字,但估计在许世勋的心里只会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自己的小儿子许晋亨。 但这位败家子不仅娶了赌王最疼爱的女儿何超琼,
  • #程女神语录# #励志# 我个人一向提倡必须要纯粹自然的做人,特别讨厌刻意的低调和刻意的高调这些都是不成熟、不高级。你只要是本真去做,就是本着对自己和外界最大的
  • #人生感悟# 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历经了人生的千姿百态,我们还是要选择努力微笑,把日子过的烟火气十足。经年后再回头看看,你会明白所有的困难不过是尘烟,也不过
  • Day466(2.5) 回家前的快乐❣️ 今日外出约会十个钟️ 昨晚看完韩剧情绪太激动弄得失眠睁眼到天亮 第二部从头看到尾的韩剧 陪了我一个月的快乐 期待男一
  • #顾甜兮[超话]# 对这个我确实是有点无语,也不是什么组团招黑,我承认我的图修的确实不是很好,但如果你真的尊重别人(修图鹅)的话,您最起码也打个码吧 修图是别
  • 这个知乎上被高赞的说法是不全面的,阶级压迫当然是造成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虽然当进入共产主义实现后,伴随着国家、民族、婚姻的消亡,随着人类的彻底
  • #尾与杉相关的碎碎念# ⚠️整活风鉴迷姓⚠️这部分是对杉元生日3月1日出生的人的解读,以及对生日花韭菜花和诞生石珊瑚的介绍(仅供娱乐)❗️虽然说双鱼座3月1日出
  • #娱乐[超话]##写真##明星时尚# 虞书欣不仅是女明星,是演员,是女团成员,她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是美图博主,在虞书欣没火之前她就喜欢穿着漂亮又时尚的服装晒美
  • #主播BLUE[超话]# 不行姐妹们我真的好生气 我必须要吐槽一下 首先,昨天本来我同学拉我打游戏,我就点进去了。但是我这个同学吧,他有点菜(p1是我们双排我的
  • SQL Server 的 Predicate Pushdown 好像比 Oracle 稍逊一筹,概念上都不一样: SELECT Prod.Name AS
  • #于朦胧追光吧哥哥# [亲亲][亲亲]#于朦胧约定之青年有为# 爱你呦[心][心] @于朦胧 这里有一颗星星它等过春夏秋冬的流转, 等过山川湖泊的晨暮,
  • #防弹少年团[超话]##与防弹少年团坠入爱河#✨ [210215 资源]bts_bighit更新 Hello Spotify Korea! 现在 在@Spot
  • 2021.02「Ctrl+C_03丁禹兮&肖戰」 古馳永誓。識年味,與情人。 清理一些有趣庫存[酷] ➖➖➖ #嗑瓜子的話,我選葵瓜子# 初四寵物&初五餃子
  • 在张先生家过的第一个年[嘻嘻],开心又难过。 开心的是名正言顺睡他床拿他红包, 今年明年年年都会如此, 我们成了一家人‍‍‍! 难过的是第一次没在自己家过年,
  • 朦朦胧胧半梦半醒的时候 梦到你哭着和我说我怎么都不去看你 “明明在宿舍楼下叫我一声我就会下来” 你的眼泪 你瘦小的肩膀 你没有来得及化妆就跑下来的干净的小脸 身
  • 有个关注的博主 前两天我还转发了她的微博 结果我刚一看 她账号被封了 我转发的是她发的很多截图 说的是 结婚/离婚的女性 没有家了 因为截图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