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序(一)

余穷经读史之余,好览稗官小说,自唐以来不下数百。不但可以备考遗志,亦可以增长意识。如游名山大川者,必探断崖绝壑;玩乔松古柏者,必采秀草幽花。使耳目一新,襟情怡宕。此非头巾能戴、章句腐儒之所知也。故余于咏诗撰文之暇,笔录古轶事、今新闻,自少至老,杂著数十种。如《说史》、《说诗》、《党鉴》、《盈鉴》、《东山谈苑》、《汗青余语》、《砚林不妄语》、《述茶史补》、《四莲花斋杂录》、《曼翁漫录》、《禅林漫录》、《读史浮白集》、《古今书字辨讹》、《秋雪丛谈》、《金陵野抄》之类,虽未雕版问世,而友人借抄,几遍东南诸郡,直可傲子云而睨君山矣! 天都张仲子心斋,家积缥缃,胸罗星宿,笔花缭绕,墨沈淋漓。其所著述,与余旗鼓相当,争奇斗富,如孙伯符与太史子义相遇于神亭;又如石崇、王恺击碎珊瑚时也。其《幽梦影》一书,尤多格言妙论。言人之所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经道。展味低徊,似餐帝浆沆瀣,听钧天之广乐,不知此身在下方尘世矣。至如:律己宜带秋气,处世宜带春气。婢可以当奴, 奴不可以当婢。无损于世谓之善人,有害于世谓之恶人。寻乐境乃学仙, 避苦境乃学佛。超超玄著,绝胜支许清谈。人当镂心铭肺,岂止佩韦书绅而已哉! 曼持老人余怀广霞制。

幽梦影序(二)

心斋所著书满家,皆含经咀史,自出机杼,卓然可传。是编是其一脔片羽,然三才之理,万物之情,古今人事之变,皆在是矣。顾题之以梦且影云者,吾闻海外有国焉。夜长而昼短,以昼之所为为幻,以梦之所遇为真;又闻人有恶其影而欲逃之者。然则梦也者,乃其所以为觉;影也者,乃其所以为形也耶?广叟辞之隐语,言无罪而闻足戒,是则心斋所为尽心焉者也。读是编也,其可以闻破梦之钟,而就阴以息影也夫! 江东同学弟孙致弥题

幽梦影序(三)

张心斋先生,家自黄山,才奔陆海。丹榴赋就,锦月投怀;芍药辞成,敏花作馔。苏子瞻“十三楼外”,景物犹然;杜枚之“廿四桥头”,流风仍在。静能见性,洵哉人我不间而喜嗔不形!弱仅胜衣,或者清虚日来而滓秽日去。怜才惜玉,心是灵犀;绣腹锦胸,身同丹凤。花间选句,尽来珠玉之音;月下题词,已满珊瑚之笥。岂如兰台作赋,仅别东西;漆园著书,徒分内外而已哉!然而繁文艳语,止才子余能;而卓识奇思,诚词人本色。若夫舒性情而为著述,缘阅历以作篇章,清如梦室之钟,令人猛省;响若尼山之铎,别有深思。则《幽梦影》一书诚不能已于手舞足蹈、心旷神怡也!其云“益人谓善,害物谓恶”感仿佛乎外王内圣之言;又谓“律己宜秋,处世宜春”,亦陶溶乎诚意正心之旨。他如片花寸草,均有会心;遥水近山,不遗玄想。息机物外,古人之糟粕不论;信手拈时,造化之精微入悟。湖山乘兴,尽可投囊;风月维潭,兼供挥麈。金绳觉路,宏开入梦之毫;宝筏迷津,直渡文长之舌。以风流为道学,寓教化于诙谐。为色为空,知犹有这个在;如梦如影,且应做如是观。 曼持老人余怀广霞制

幽梦影序(四)

记曰:“和顺积于中,英华发于外。”凡文人之立言,皆英华之发于外者也。无不本乎中之积,而适与其人肖焉。是故其人贤者,其言雅;其人哲者,其言快;其人高者,其言爽;其人达者,其言旷;其人奇者,其言创;其人韵者,其言多情思。张子所云: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正此意也。彼在昔立言之人,到今传者,岂徒传其言哉!传其人而已矣。今举集中之言,有快若并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钧天之奏,有旷若空谷之音;创者则如新锦出机,多情则如游丝袅树。以为贤人可也,以为达人、奇人可也,以为哲人可也。譬之瀛洲之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形。张子以一人而兼众妙,其殆瀛木之影欤?然则阅乎此一编,不啻与张子晤对,罄彼我之怀!又奚俟梦中相寻,以致迷不知路,中道而返哉! 同学弟松溪王

幽兰葵文化
幽葵,ROSTL
幽兰葵出自艾琳喵姬小说《极品少女·前传》章节《幽兰葵》 https://t.cn/RAIHPoT

 弥陀名号

二、名体

《佛学大辞典》 呼召体者为名,为名所诠之实物为体,世间一切之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名体各别,是曰名体互为客。若佛菩萨之名号及真言陀罗尼等,名即于体,体即于名,是谓之名体不离。

 

三、名义

《佛学大辞典》 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体谓之义,依此义则名义者,与所谓名体或名法同。然就其名与义言之,有名即于义者,有不即者,名即于义,如呼火而出热,诸佛之名号及陀罗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义,如火之名无热之用,世间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论二十五曰:“问曰: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水应来。答曰: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此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论曰:“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

《佛光大辞典》 指名称与义理。如谓“诸行无常”,则诸行为“名”,无常为“义”。盖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者,称为名;而诸法本体之真实义,称为义;以名能诠显法体之真实义,故称名义。然名系假立施设,虽能诠义,却非诸法之本体,故名与义二者有相即、不即之二种关系。就相即而言,如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咒语等皆是,此乃诸佛菩萨之名号中,蕴含广大不可思议之愿力及功德,故其名号与其法体之实义不二,名即是义,义即是名,称为名义相即、名义不离、名义不二;与“名体不二”同义。若就不即而言,如说火时,无热之用,即为名义不相即之关系。〔大智度论卷二十五、肇论、往生论注卷下〕

 

四、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五、名体不二

《佛光大辞典》 名,为能诠者,能诠表显明体;体,为所诠者,即事物之本体。盖“名”系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之本体,故世间一切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即名体各别。然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陀罗尼等,除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外,更蕴含诸佛菩萨广大之愿力与功德,故其名号、真言等与本体不二,名即于体,体即于名,称为名体不二。又称为名体相即、名体不离。此与往生论注卷下、安乐集等所举之“名法相即”之说同义。

《真宗大辞典》 (节译)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有相即不二之关系。《安心决定钞》言:“名体不二弘愿之行故,名号即是正觉之全体。正觉之体故,即是十方众生往生之体。往生之体故,我等之愿行无不具足。”此是名体不二之出据。

《往生论注》下卷言:“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实体谓之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以弥陀名号即是法故,信而称念,能破除一切无明,能满足一切志愿。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又,法位《无量寿经义疏》言:“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

以上诸文皆说明名法相即不二之旨。

阿弥陀佛之实体与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两者有如此不离不二之关系。佛之名号本身,非离实体而孤然别存故,此谓之“名体不离”。又,佛之实体与名号,如冰与水之不二,此谓之“名体不二”,以何而言不二?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凡我等人类之名,皆为呼唤实体之假名符号,其名之本身并不具何等能力与作用,故不能成为名体相即不二。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相即不二,故名号具备佛体所具之全德全力,因此弥陀名号能与众生大功德、大利益。

佛证悟万象无碍圆融之理,故得名与体有不二关系,虽名体不二,然佛体乃理悟对象,名号为信念对象,故两者分界不可混乱。

详言之,佛体属理悟对象,非是信念对象,亦即佛体是息虑凝心之定慧方得认识接触,非由称念而认识接触。因此,能悟之人可由定慧而领受佛体所有功德,而不能由称念而领受其功德。

有此次第故,圣者可由息虑凝心之定慧而能够直接接触佛体,而领受其广大利益,然而凡夫则完全不可能。故无有定慧之乱想凡夫,只要信受称念而能利益之法──即是圆具佛体所有全德全力之名号。

可谓名号即佛体,佛体即名号;名号是有声之佛体,佛体是无声之名号,两者不二。然不二与唯一,其义不同,于凡夫而言,所归之法在于名号。

 

六、名号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佛光大辞典》 名号,指诸佛菩萨之称号。此处则指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其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称名号不思议。盖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蒙受称念名号之功德者,即得往生净土。又阿弥陀佛有无量寿(梵 amita^yus)、无量光(梵 amita^bha)之意,故南无阿弥陀佛亦译作归命无量寿如来(七字名号)、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九字名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十字名号)等称。

 

七、名号实相法(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实相之法,出自圣冏上人《释净土二藏义》二九所说。

即《观经》下品下生“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之文,圣冏上人如是释言:“问:文云‘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何不说念佛功德?答:名号是名,佛体是体,实相是义,灭罪是用,且说总义,不违总名。名体义用,不即不离。或于秽土说相之名号,或于净土说即之实相,如是为显即相之真宗。佛能成就至极无生清净之名号,见生之浊水,立地即成无生之清水。名号实相,芦花明月,见生无生,不脱壳龙。”

此分二义而解释:一义者,名号与实相之关系,不过是本体与作用之异。二义者,相之名号与即之实相之关系,犹如芦花与明月,都是同一白色,就此以说明见生与无生不即不离之理由。

 

八、名号为体(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净土三经及《往生论》之本体。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良忠上人《往生论注记》言:“今经所诠,专在名号故也。所言体者,即是彼佛修生显得三身万德、总别功德,皆是佛体,则以此体,摄在名号。今经宗致,不出此意,故以佛名,以为经体。”

能庄严安乐国之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即是佛体,其所有功德摄在于阿弥陀佛之名号中,此是净土三经所说结归之处。

又、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往生论》之体者,《往生论》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此即寿光无量之名义者,名下之义;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者,义上之名。因此,称名之人,如彼名义,乘第十八、十二、十三等三愿,易得往生阿弥陀佛之安乐国,是《往生论》之宗体。

 

九、“名”与“体”之关系

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佛体,两者有相即不离不二之关系,略作说明。

一,名体相即。“名”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体”者阿弥陀佛之法体,名所指之实体,“即”者不异。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等同阿弥陀佛之佛体,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名与体,其作用不异,谓之“名体相即”。

二,名体不离。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此名之与体,并非各别,可谓“名外无体,体外无名”,两者关系彼此不离,亦即佛之名号本身,非离佛之实体而孤然别存,故名“名体不离”,亦云“名体相即”“名体不二”。

三,名体不二。佛之实体与佛之名号,如水与冰之不二,此谓“名体不二”。以何而言?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往生论注》下卷说明弥陀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之理由而言:

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

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

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

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以弥陀佛名即是弥陀佛体故,弥陀佛名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信而称念,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足众生一切志愿。

《大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普门品》言(意):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免诸灾难,得诸利益。

法然上人依《论注》之意,而提出“万德所归”之“名号观”而言:

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譬如世间屋舍名字之中,摄栋梁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栋梁等一一名字中,不能摄一切。

又于〈大原谈义〉言: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令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

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转载)

 

调理脾胃代表方

(1)补中益气汤

由李东恒创立的调理脾胃的名方。该方具有益气健脾作用,适合于治疗脾胃虚弱,纳少便溏;具有益气升阳作用,适合于治疗内脏下垂;具有甘温除热作用,适合于治疗气虚发热。

治百病者,治很多种病也。因为很多种病都可以因为中气不足引起。

欲知补中益气为什么能够治疗很多种疾病,先须知道补中益气的道理。

“补中益气”四个字中,“补”和“益气”的含义很清楚,就是补益正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凡正气不足,都可治以补中益气法。此所以补中益气能治百病之一。

然而,补中益气显然是为了补益中气。什么是中气呢?

“气”与血相对。如何理解“气”,详细解释见旧作《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一讲。先说“中”。中者,相对于“外”。中医分人体为中外。“外”指皮毛、肌肤、躯壳、四肢、感官等;“中”就是体内的一切脏腑。于是,一切脏腑之气虚,用补中益气法都应该有效。此所以补中益气法能治百病之二。

更准确地理解“中”,需引用一句经文:“根于外者,名曰神机;根于中者,名曰气立”。这句《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的话,大概源于道家。古人把生命现象分做两类,“根于外者”指植物。它们吸收营养的“根”在体外。动物则相反,它们吸取营养的“根”在体内。

所以,后世中医把“中”的含义特化,即指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医称为脾胃。于是,特别重视脾胃的李东垣,发明补中益气法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过,李东垣使用补中益气汤,不是用于治杂病。他自己怎样就此说理,见下文。

常识告诉我们,脾胃为后天之本。这是李东垣的话(按:原话是“人以胃气为本”,见《脾胃论》),意思是动物离开母体之后,无不靠脾胃维持生命。脾胃一虚,全体皆虚。所以,补中益气可以治疗多数虚证——不仅中气虚,也不仅脏腑虚。此所以补中益气能治百病之三。

总之,补中益气法的适应证极广。

具体说补中益气法有哪些适应证呢?列举如下:

1.症有虚象:或乏力、或头晕、或多汗、或心下空、或久泻、或尿频非因实热、或胀满而无实证之脉舌象、或常恶风且易感冒。若有气短感而断非西医所谓气管炎或心肺功能不全所致,则最为典型,即中气下陷证。

2.形有虚象:或面色晄白、或苍白、或萎黄、或体胖而气不足、或消瘦而气不足、或语怯等。(按:形本来属于“证”,这里特别列出,与“症”区别)

3.脉有虚象:或弱、或细、或数、或弦、或芤、或略大,或兼有二、三脉象。

4.舌有虚象:或嫩、或淡、或瘦、或胖大、或多齿痕、或兼有二三舌象。

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具备上述四方面脉证之二,便是补中益气适应证。

(2)四君子汤

该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组成。药物少而精。费伯雄是晚清孟河名医,治序上倡导“平淡出神奇”,特别赞赏“四君子汤中正和平,为补方中之金科玉律”。临床应用时以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使用依据。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该方为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基础方,後世众多补脾益气方剂多从此方衍化而来。临床应用以面白食少,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为辨证要点。

四君子汤是补气基础方,补益剂第一方。历代补气多以四君子汤为底方。适合全家饮用,尤其是男性同胞。

1、男人饮用—女人重补血,男人则重补气。男同胞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外奔波劳碌,工作压力大,很容易气虚,导致精力不足、体力不佳、工作效率也会打折扣。所以男人最适合饮用此汤,能抗疲劳,精力充沛。
2、女人饮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此汤能使脾气足而气血生化有源,气血足了,则面色红润、体力充沛,对女人易得的低血压、贫血也有很好的功效。
3、老人饮用—老年人身体的各个零部件都不灵光了,五脏都易虚。老人经常饮用能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

(3)参苓白术散

该方出处同上。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入食物中药,更加平和,适宜于慢性病长期调理,巩固疗效。它的主要功效是补脾胃、对肺气有好处。参苓白术散主要用于病人脾胃虚弱、吃的少大便拉稀,对胸闷气短咳嗽、四肢倦怠无力也有好处。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用一些中药药材如:白术、茯苓、人参等制作而成,所以取名参苓白术散。

(4)七珍散

为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所载,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甘草、茯苓、山药、粟米等。许叔微肯定了七珍散的功效,“调理脾胃,日三四服,十日外饮食倍常”。主要治疗脾虚胃弱,不思饮食。

(5)七味白术散

该方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所创,为李东垣《脾胃论》收录。方由四君子汤加藿香、木香、葛根等组成,最适合治疗小儿脾虚夹气滞之纳少泄泻病证。

七味白术散全方融补、运、升、降为一体,补而不滞,并且针对婴幼儿腹泻的脾运不足,容易耗伤阴液的特点,起到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

由于引起腹泻的病因不同,孩子腹泻按中医辨证有不同的证型,用药也各有差异。小儿若出现面色萎黄,腹泻稀水,夹不消化食物,烦躁不安,口渴不止,小便短少,食欲不振等证,用七味白术散获效颇佳。如果孩子腹泻时大便夹有红白冻及黏液,或大便气味酸臭、夹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苔厚腻,则不宜服用七味白术散;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减运用。

自钱乙之后,历代医家亦多用此方。明代儿科世家万全提出,“白术散乃治泄作渴之神方”,就是说腹泻并见口渴的孩子服用七味白术散有神奇的效果。近代儿科医家王伯岳认为本方擅长治疗长期腹泻,损伤脾胃,虚实夹杂之证。

无论是古代、近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还是现代药理研究,都足以说明七味白术散立方严谨,配伍精当,是治疗儿科腹泻的验方、良方。

(6)八仙糕

该方见于陈实功《外科正宗》。由一味人参与山药、茯苓、芡实、糯米、莲肉、白糖、白蜜等八味食物类中药组成。八仙糕的本质是脾胃病的食疗方。主治:养脾胃,助元阳。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或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

(7)桂枝汤、小建中汤

吴鞠通在《增订医医病书》序中说:“东垣喜立门户,舍建中不用,而易之以补中益气。虽补中益气用处不少,原从建中脱胎。”

现代医家祝湛予肯定地说:“桂枝汤实为健脾胃、和营卫的强壮剂。”

我认为桂枝汤正是通过补中益气来治疗气虚发热或虚人感冒的,小建中汤名曰建中实为补中益气。不过桂枝汤的主药是粥,小建中汤的主药是饴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或许是真的不愿意看到我和她一起,但更重要的是你怕你一出现,我会拒绝扎依那是不是?”沈彻道,“我恨你对我没没心没肺,所以就想逼着你低头,逼着你承认我对你有多重要
  • #ikobe的视界# 9月4 最近看了一部剧 「了不起的女孩」 是刷微博刷到了 金晨和黄觉的一个视频片段 后来才知道是剧中跨年的一个片段 觉得挺有意思的 然后去
  • 京运通在公告中表示: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的募集资金于2021年1月到账,2021年年初以来,在‘碳中和、碳达峰’整体目标的带动下,‘能耗双控’
  • 二十多年前小学毕业 我们就抱着哭个不停即使当时只是以为不在镇上的同一所中学就以为是多了不得的离别 而事实上从石榴树下的相拥而泣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挥手作别分别才是我
  • #盗取天机# #为什么年轻人不再野性消费了# #三铜钱佛教语录[超话]#除了感叹鸣酱国中真的很可爱 这一话总结一下 第一点是关于形容现在的成宫鸣King这个词
  • 蒙老师家院子外面是一个小巷,沿着小巷往外走到尽头,一边是幼儿园,一边是敬老院,每天早上都能听到幼儿园里唱稚嫩的儿歌,敬老院里唱《大海啊,故乡》那时走到阳台的最右
  • #晁然大直播##晁然每周五团购日##晁然的深夜食堂#代理咨询以前认识的一个很好的阿姨,看着我做的火热,就帮侄儿媳妇咨询谭八爷的代理制度,听了还是很认同谭八爷的销
  • 我更认为,参加比赛,去拼搏,拿金牌,是你一辈子最荣耀,最能代表你心境的时刻。所以,不用有太多的负担,放手去做,只要你想做的,必定是精品。
  • #沉香重华##沉香重华格局打开了#重刷第三遍才看懂为何颜淡后面会怨应渊抹去她的记忆了,应渊说过可以破开川水送颜淡下凡,这样颜淡就会带着仙界记忆。 ​​​有些人,
  •   那么孙猴子在工作中又存在哪些毛病了,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追求速度但是却不追求效率,不沉着,做事毛毛草草,每次意见和师傅相左时,就是急的上碰下跳,不知道静
  • 承庆堂、松山堂、普庆堂……一大批中医药企业从亳州老街起家并发展壮大,不少成为了“安徽老字号”建起了崭新的生产加工车间,在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快速迈
  • #颜究小知识# #科普小知识# 当与人面对面交谈时,双方的目光聚焦的地方都是面部的中心,是由双眼及其附属器官为底边,上唇弓为顶点的倒三角形,称为“面部定向知觉的
  • 还记得中二时期的QQ签名就是:“茶马古道,吾心向往”。李娟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我永远爱她诙谐可爱的视角,她笔下的阿勒泰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干净、坚韧的土地,虽
  • 另外姐姐们的私房小物也被我一览无余,其中这个ch22超柔保湿纸巾坊间昵称为花瓣纸,在乳霜纸界小众得不得了也好用得不得了,爱了好久…没想到姐姐们也在用,好开心我的
  • 更何况亲亲反应超级可爱,难怪妙妙会想把他藏起来嘤嘤嘤,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亲亲还没有明确自己心意的时候,妙妙几次试探,亲亲都遵从了内心的温柔纯良,嘤嘤嘤不越来越喜
  • 《羽泉_百度百科》羽·泉,中国内地音乐组合,由陈羽凡、胡海泉组成,组合名称各取两人名字中的一个字。此后发行了《冷酷到底》《三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羽泉》《再生
  • 团总支宣传部 李洁 不被认同是我内心顶顶难受的事 所以2018年 和hzj在橘子洲蹦过草东 在陈荒赵谬还没离婚的时候看过脆弱少女组 被落日飞车幻到的
  • 消息一出,很多网友都期待能去逛展,一直追问什么时候可以购票,在哪里购买,票价是多少……千呼万唤,19届东博会公众开放日门票终于开售啦!……千呼万唤始出来,第19
  •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 #正能量#马嘉祺我就是演员,马嘉祺接招吧前辈,我在人间贩卖日落,只为带着温柔去见你马嘉祺快乐大本营,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天净沙·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