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四十七
《文钞》佛教以孝为本论2
“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已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间法亦重孝。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
臆见,谦词,个人的私见;主观的看法。谤讟bàng dú,怨恨毁谤。
老百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人只看到显现出来的东西,隐藏在后面的东西看不见。故知普通人的批评,不可信,也不可取。尤其是佛法内涵太深,不是俗人浅见能够认识的。说老实话,我信佛三十年了,老法师这番议论,实在是开我眼界,我也是重新认识,在这里提升自己的认知。
怎么办呢?还是对佛法道理理解的太少,太浅了,老实接受大师的教训吧。弘一大师讲,“印光大师是近三百年来,佛教界第一高人”。这个我们得承认,确实佩服弘一大师的高见。那大概是1630~1930年,大概是明末至清初,这当中有净土宗八祖祩宏大师,九祖藕益大师至十二祖彻悟诸大师。这三位都是世间认可的高人,极高之人。八祖是中兴佛法的高人,九祖是大兴净土的高人,十二祖是开悟之高人。而印祖是极乐世界再来人,大势至菩萨,这件事在佛教界几乎是无人不知。
佛门出家弟子,在生活上好像是忽略孝道,离家遁世,专致力于本也。孝道是性德,本,更是性德的代名词,也称自性。孝道是世间规律,也称为自然规律,就是性德,自性之德。自性在人世间表现出来的就是孝道,“父子有亲”,纯粹的爱心,这是宇宙规律。夫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孔夫子这样说,与佛门说的真正合辙。
中国的圣人和印度的圣人,在这一点上的认知,不谋而合。不认识,没有通话,没有接触,也不是同时在世,有前有后。
  “何以言之?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之发挥”。
孝也,大孝也,这是孝道的等级不同。一个是在家里面,一个是扬名于后世,出名了,今天称为网红。过去古代,大概在皇宫里面尽人皆知,皇上都表彰了,赐给匾额,送还故乡,那可是大事,九里八乡都知道了。儿子在皇宫里有了成就,大家就会想到,这是他老子教育得好。老人在,受封是什么官位了,老人不在了,也要追封什么品位的荣耀。这些荣誉不知道有没有实权,有没有实际官位。古书上常见到这些事,欧阳修,一生受皇恩,追封老人的荣耀好像就很多。我们读古文《泷冈阡表》欧阳修著,实在受感动。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期于皇上的追封)。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不是贪官),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没有给家里留点财产)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期于夫)。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又期于子)。”
“故《礼》之祭义云:‘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孝经》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
伤植物,杀动物,不在适当的时候,也是错误的,凡是犯错误,就是不孝。这是《礼记》上说的话。譬如在春季,小动物都怀胎了,你在这个时候打鸟,就很缺德。《弟子规》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不是失去孝道了吗?
“孝悌之道”,说老实话,两者是一样的,兄弟和,父母高兴,兄弟不和,父母难过。所以悌道直接关联孝道,也可以说,悌道就是孝道。为什么“通于神明”?
神明,就是天神。就是上天派下来的代表,他就代表了天意,所谓天意,自然规律也,也就是自性性德。自性无处不在,她的影响当然是无处不在,“光于四海也”。孝说到这里,已经说尽了,无以复加了。
“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灵魂),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
上面说的都是世间法,显而易见。佛门弟子,成就道业,利益众生,为最上等的报恩,远远比看得见的感恩戴德,来得高明。不但生前报答父母,就是没后也在救度父母的亡灵。所谓是:“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喜欢看的,请您转发。
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因果故事##传统文化[超话]##中国传统文化#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四十七
《文钞》佛教以孝为本论2
“奈何世俗凡情,只知行孝之显迹,不知尽孝之极致。每见出家释子,辄随已臆见,肆其谤讟,谓为不孝父母,与荡子、逆徒无异。不知世法重孝,出世间法亦重孝。盖世之所谓孝者,有迹可循者也。释氏之所谓孝者,略于迹而专致力于本也。有迹可循者,显而易见;专致力于本者,晦而难明”。
臆见,谦词,个人的私见;主观的看法。谤讟bàng dú,怨恨毁谤。
老百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人只看到显现出来的东西,隐藏在后面的东西看不见。故知普通人的批评,不可信,也不可取。尤其是佛法内涵太深,不是俗人浅见能够认识的。说老实话,我信佛三十年了,老法师这番议论,实在是开我眼界,我也是重新认识,在这里提升自己的认知。
怎么办呢?还是对佛法道理理解的太少,太浅了,老实接受大师的教训吧。弘一大师讲,“印光大师是近三百年来,佛教界第一高人”。这个我们得承认,确实佩服弘一大师的高见。那大概是1630~1930年,大概是明末至清初,这当中有净土宗八祖祩宏大师,九祖藕益大师至十二祖彻悟诸大师。这三位都是世间认可的高人,极高之人。八祖是中兴佛法的高人,九祖是大兴净土的高人,十二祖是开悟之高人。而印祖是极乐世界再来人,大势至菩萨,这件事在佛教界几乎是无人不知。
佛门出家弟子,在生活上好像是忽略孝道,离家遁世,专致力于本也。孝道是性德,本,更是性德的代名词,也称自性。孝道是世间规律,也称为自然规律,就是性德,自性之德。自性在人世间表现出来的就是孝道,“父子有亲”,纯粹的爱心,这是宇宙规律。夫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孔夫子这样说,与佛门说的真正合辙。
中国的圣人和印度的圣人,在这一点上的认知,不谋而合。不认识,没有通话,没有接触,也不是同时在世,有前有后。
  “何以言之?儒者服劳奉养以安其亲,孝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其亲,大孝也。推极而论,举凡五常百行,无非孝道之发挥”。
孝也,大孝也,这是孝道的等级不同。一个是在家里面,一个是扬名于后世,出名了,今天称为网红。过去古代,大概在皇宫里面尽人皆知,皇上都表彰了,赐给匾额,送还故乡,那可是大事,九里八乡都知道了。儿子在皇宫里有了成就,大家就会想到,这是他老子教育得好。老人在,受封是什么官位了,老人不在了,也要追封什么品位的荣耀。这些荣誉不知道有没有实权,有没有实际官位。古书上常见到这些事,欧阳修,一生受皇恩,追封老人的荣耀好像就很多。我们读古文《泷冈阡表》欧阳修著,实在受感动。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期于皇上的追封)。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不是贪官),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没有给家里留点财产)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期于夫)。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又期于子)。”
“故《礼》之祭义云:‘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故《孝经》曰:‘孝悌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四海也。’论孝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
伤植物,杀动物,不在适当的时候,也是错误的,凡是犯错误,就是不孝。这是《礼记》上说的话。譬如在春季,小动物都怀胎了,你在这个时候打鸟,就很缺德。《弟子规》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不是失去孝道了吗?
“孝悌之道”,说老实话,两者是一样的,兄弟和,父母高兴,兄弟不和,父母难过。所以悌道直接关联孝道,也可以说,悌道就是孝道。为什么“通于神明”?
神明,就是天神。就是上天派下来的代表,他就代表了天意,所谓天意,自然规律也,也就是自性性德。自性无处不在,她的影响当然是无处不在,“光于四海也”。孝说到这里,已经说尽了,无以复加了。
“然其为孝,皆显乎耳目之间,人所易见。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灵魂),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故曰:‘释氏之孝,晦而难明者也’。”
上面说的都是世间法,显而易见。佛门弟子,成就道业,利益众生,为最上等的报恩,远远比看得见的感恩戴德,来得高明。不但生前报答父母,就是没后也在救度父母的亡灵。所谓是:“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喜欢看的,请您转发。

不喜欢,请您多批评。

佛陀就是我们出家和在家的模范生
所以佛陀集圆满和完美于一身
这是圣人中的大圣人
只有深度去解如来真实义
才会说出这种话
外道听到我们称赞佛陀
不屑一顾的
唯佛的弟子不是盲目赞叹
而是你越深入经教二十年,
三十年,四十年
乃至于像师父接近五十年
我们内心对佛陀无比的崇敬
也无比的赞叹
这个世间竟然有如此
大智慧的圣人示现在人间
救度众生的苦恼
比如说我们现在
所能救度的
当然有很多人行善
帮助孤儿院,弱势团体啊
这当然了不起
但是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彻底改变你心灵上的宇宙
能从无穷无尽的苦恼中
彻底的救回来的
就是佛陀的大般若智慧。

恭录慧律法师『五教中的顿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用最愚蠢的方式做出伤害我的事说出爱我的话,甚至让我觉得这很可笑,没人逃出人情世故,谁的新欢不是别人的旧爱,又有多少初恋能够白头。突然想起来前年,对别人说感情问题
  • 昨晚82岁的老太太大战中国几十亿人口舆论风向,而且还赢了, 粉色的高跟鞋和套装底气足足的, 咱们大国做事风范就是那么儒雅, 战争还是不要轻易开始 咱们日子该过还
  • 唉,没办法,作为军人注定要失去某些人和事,作为军人的家属更是要与寂寞为伍,与孤独为伴。#只想推书啊##百万书评##言情小说推荐# 终于找到一篇好看的军旅文,男女
  • 到现在还没忙完,饿得要命发现一家重庆小面,荤菜也不少,俺想想最好还是不吃,要了一碗重庆小面。分享一只哪里都圆的—萌大明白 #老板娘夜宵# 不是很热的周三,人气一
  • #CRI日语新闻#【太平洋島嶼国との新型コロナ対策協力を強化継続=外交部】外交部の趙立堅報道官は、「中国は人類運命共同体の理念に則り、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対策にお
  • ”82岁的司平英告诉记者,吴涛就是“热心肠”无论是白天或是夜晚,都会耐心地在微信群里为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居民的大事小情及时给予解决,辛苦得很。有时入户,
  • 然后我们便满载而归的回了深圳,我赶紧把东西寄存好去了小梅沙,天气身体都不好没敢下海,租个个躺椅看着大海吹着海风听着歌那个快活,感觉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烦恼,踩了会海
  • 在日常状态下,此在同样常常不向诸如此类的情绪“让步”也就是说,不追随这些情绪的开展活动,不肯被带到展开的东西面前来,但这并不是如下现象实情的反证;“此之在”在其
  • 七、#交警提醒# :(一)出行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和路况信息,科学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二)如遇车多缓行,应与前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切勿随意变更车道
  • #棉花美娃娃[超话]#挂人避雷,这个人在之前捆出过猎物豹豹,最近我看在暂挂底下又出现了他的身影,前两天有个姐妹出给她150的豹豹,今天一看微博和咸鱼她把收来的猎
  • 本人没追过星,对于你们这种痴迷于明星的行为我很不理解我感觉应该分清现实和理想,他们好看归好看,但终究不是我们能遇到的,我们要活在现实,去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天天
  • 而另一个关键信息也揭示了另一种可能,“正常来讲,战机如果只是冲出甲板,不应该有很多甲板人员受伤,但这次卡尔·文森号有多名人员受伤,这说明有些分析人士所猜测的,战
  • 《山河令》中晋王与子舒的情节,晋王自以为是的知己情,子舒却说——他不配故旧大半零落,子舒最后也从晋王的身侧走到了晋王的对立面。毕竟都是凡夫俗子,又不能真的吃冰饮
  • 15 下班回来忙着做饭,晚霞的柔光游进厨房里把我勾上天台发呆,看见了驳杂的城市天际线。7 昨天陪家人逛了逛楼下的景点,我铁血水乡人,闻着河涌的味道感到一些安宁。
  • 老弟们也得适应背这个可爱包包,跟女孩子出去逛街才能显示你贴心的一面[可爱]ps:关注店铺截图给店家会送小徽章[喵喵]大家拍下前记得截图哦,不要白不要嘛[并不简单
  • 下午的时候闷热粘稠的空气被吹散成一波波的热浪骑着车漫无目的骑行的时候 心里像是被放了星辰 沉甸甸的于是路过还未完工的高楼大厦和年代久远的住宅小区时候 人总是感概
  • 比如我说每次啥之类的,如果你没有每次,你可以提醒我,我修改用词我把今天早上的事给她捋了一遍,然后说:你说今天早上,我都屁颠屁颠的去做了,最后不就是没把热水往杯子
  • 但是阿娇表示自己不知道有多少房产,而且是都是交给家人打理,自己不管的(富婆忙忙碌碌的生活,我等普通人不懂了)…… 阿娇与赖弘国婚前,媒体就爆料她早已手握着
  • 阿姜查尊者:重要的是,观照自己 阿姜查尊者在答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时说:“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
  • 但如果他们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大发雷霆,甚至是说一些特别伤人心的话,这就说明天蝎座不仅是变心了,很有可能是已经开始嫌弃你了,所以才会动不动就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