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日记15(终章)
今日阴转晴

今天的天气像极了这段日子,阴霾消散,终究守得云开,阳光重现。

跟我预测的差不多,从第一篇日记开始,到昨天解封,正好15天。这些天,做了很多事,读书、健身、工作,没有颓、没有衰,没有因为客观条件约束的消失而放松自己,慎独确实很难,当成一种精神修炼,把孤独当成一个人的狂欢。还做了些对社会有点意义的事情,体会到也懂得了,总有些人在为他人默默奉献着。每一天都让自己忙起来,忙着忙着时间就过的快了许多。

今天正好读完一九八四,在某一个特定时间节点,结束或开始一件事情,这感觉真好。整本书读下来真是让人窒息,浑身冰冷,难以言表,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可能要过很久,才会想要去读第二遍。

最后以一句诗结束:再等一等,等我,劈开冻住我们的冷!

就这样吧,晚安!

过去一直都有很致命的心理问题,这是事实。其实应该更多地专注于当下,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对于过去,想太多说太多一时可以泄压,但总会时而反复周转在内心,其实是一些问题没有彻底想明白,也很难通过想来明白。除非是通过有效的思考获得点什么,不然再次回转到原问题上,又是一团难受。
看问题淡然一点,时刻调整心态,无畏一点,客观一点,反求诸己一点,慎独一点。所以就是心态问题。不同的视角说明的问题不一样。理解很重要。这里是真正的理解和接纳,而非站队性的主观的。我不认为旁观者可以很清,清是有程度的,在某些问题上,某些认知上,自己可以深入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旁观者也有不清的,以行为结果倒推是常态。人的思想是变化的,在通往他想的最好的最理想的最公允的目的地上,他会挣扎,受影响,受束缚,受折磨,一点也不会少。那是真实的。像现在,码很多字的时候,其实有一面是没有表现出来的,有时候会亢奋得难受,情绪不一定是好控制的,所以不容易。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很多人

怕走夜路

怕黑房间

通俗点说

就是怕鬼

这个情况

古已有之

王阳明的

学生陆澄

问王阳明:

人怕夜鬼

夜里怕鬼

阳明是:

只是平日

不能"集义"

心有所慊

故怕

若是素行

合于神明

何怕之有

日常行为

符合神明

神明:

阳明先生

所处明朝

仍很多人

相信鬼神

一代大儒

的王阳明

对于鬼神即

“敬而远之”

而此处的神明

联系阳明先生

一贯所倡导的

“存天理灭人欲”

其实就是说

完善的道德

其实平日里所说的:

“举头三尺有神明”

也是指的这个意思

人心的道德

或者说标准

会对自己

所行恶事

有所察觉

以及厌恶

阳明认为:

怕的心理

首先就是

心术不正

的表现了

已被鬼迷:

好色,即已被,色鬼迷

贪财,即已被,财鬼迷

不该发怒而发

是已被怒鬼迷;

不该害怕而怕

是已经被鬼迷

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

亏心事:

不外乎

得了不该得的财,怕被人发现

受了不该受的色,怕老婆知道

害了不该害的人,怕别人谴责

其实皆是

欲望作祟

酒色财气而已

没有守住本心

阳明认为:

心外无物

凡是受到外界事物影响

皆本心不正

被欲望牵绊

外面的敌人并不可怕

最难对付的是自己

是自己的本心

不断

提升自己心灵

提升道德素质

方可抵御

外界诱惑

本心光大坦荡

自然无物可侵

炼心:君子慎独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医学界对“谁主神明”

的争论,由来已久

李时珍的“脑为元神之府”

王清任的“记性在脑不在心”

就是其例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

思维意识活动

在脑不在心

尽人皆知

“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

所以,求证

中医学上的

“神”与“神明”

究竟系何物

成为中医学

能否顺利“突围”西方医学

否定中医学科学性的关键

“心藏神”、

“心主神明”

源于《内经》

然《内经》

文简、

意博、

理奥

复经

斗转星移,岁月淹流,

文字语义,变化层叠

加之汉字

一字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后人训解难免有所谬误

历代众多

医家误将

“心藏神”、

“心主神明”

之说

作为大脑

第二信号系统

思维意识活动

归属于心的著名论点

即是此种谬误之体现

此谬误

袭以成弊

使《内经》

原本井然的

大脑理论

处于混乱

即便现代

高等中医院校教材

也未摆脱此种混乱

这是中医学术上

至今未予澄清的

一大概念误区

穷本溯源

导致这一

学术性的

概念误区

原因有三:

一是

对“神”与“神明”

的概念认识失真;

二是

将《八正神明论》

所启迪的,对于神的

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

错误理解为神之本身;

三是将《灵枢·本神》

“任物者谓之心”中的

心字误释为脏象之心

由于以上三者的关联

于是“心”

就被误认为

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之主体

本文

兹就上述的

概念失真和

经文误释的

问题澄清如下

还其本来面目:

(一)、

《内经》的“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思维意识活动

《内经》论神

每与形联在一起

《八正神明论》:

养神知形之肥瘦

荣卫血气之盛衰

然夫子言形与神

何谓形,何谓神

《灵枢·决气篇》: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上古天真》:

古人知道

形与神俱

尽终天年

《淮南子》

对神解释云:

精神者

所以原本

人所由生

而晓悟其

形骸九窍

取象于天

合同其气血与雷霆风雨

比类其喜怒与昼宵寒暑

《广雅》:

与,如也

此古文通借字

《淮南子》

扼要点明,精神是一种

“晓悟其形骸九窍”的“象”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

血气之相从“如雷霆风雨”

喜怒之相反“如昼宵寒暑”

之“神之变”的动态特征

故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

的“形神兼备”之神

生命活力通过

不同生理形态

而体现的一种

由内而外的

精神气蕴



精神、神气、

神志、神彩

等同类概念

的统称

它存在于诸如:

脉搏、色泽、声音、

视听、感知、意识、

思维、语言、动作

等系列生理形态的过程之中

但却决不是这些过程之本身

“神明”

是神的概念

的动态延伸

试比照

《灵枢》

《素问》

对心与神

心与神明

的论述

其义自明

《灵枢·邪客》:

心者

脏腑之大主

精神之所舍

《灵兰秘典论》:

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腑腑之大主”与“君主之官”义同



一“舍”一“出”,一静一动,

“神”与“神明”,昭然各判

静者象也,“精神”也;

动者态也,“神明”也

所以“神明”者,精神之状态也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精神状态

“神明”与“精明”

系《内经》

表达生命状态

的两个特定用语

明者

日月之光辉

阴阳之有序

明亮清晰之谓

彰明显示之义

“神明”一词,在

《阴阳应象》和

《移精变气》中

都有精确的阐述

都与“变化”联系

在一起

《阴阳应象》: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本

“神明”指的是

生命运动变化

(即状态)

之规律

所以强调其

“治病必求于本”

《移精变气论》更是

进一步提出

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

正常状态的,具体治法

——“理色脉而通神明”

文章提出: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的科学论断

该经文

要旨是:

“理色脉” 

而使之

色脉相应

即是“合于神明”

就可“远死近生”

《内经》,

虽篇章众多,内容浩瀚,

但逻辑严谨,互为呼应

我们不妨以《内经》的其它篇章

来去印证该经文对“神明”的论述

《脉要精微》:

精明五色

气之华也;

《灵枢·本神》:

两精相搏为之神;

《六节脏象》: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易系辞》:

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

“精明”者

精的神异

活性功能

彰明显示

泛指

正常生理

功能状态

综合上述:

色为精之明

亦乃神之华;

神为精所搏

亦乃脉所舍

故色脉者

神之所凭

所以视其色脉之变

也即知其“神之变”

神之变者动态也,“神明”也

此即“理色脉而通神明”之义

反之

神失其常度

即“神明之乱”

《灵枢·天年》:

神有余,则笑不休

神不足,则悲

《脉要精微论》:

衣被不敛,言语善恶 

不避亲疏,神明之乱

“乱”者,精神状态之乱

“理色脉而通神明”治之

智虑自可

还其本来

临床常见

由此足以表明:

《内经》所论

“神”与“神明”

无一是指

第二信号系统的

思维意识活动

(二)、

《八正神明论》

“何谓神”之理解

应重在领会

其文义基点

《八正神明论》

在答复了“何谓形”之后

对“何谓神”作了

启迪性答复

原文是:

请言神,

神乎神,

耳不闻

目明心开而志先

慧然独悟,

口弗能言,

俱视独见

适若昏,昭然独明:

若风吹云,故曰神

对该经文的理解

首先要肯定其文义基点是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神”

因为“神”

这东西

既听不见

又不能用

语言表达

所以

作者只能用引导的方式

启迪读者如何去认识它

“目明心开而志先”

是指导其认识方法;

“独悟”、“独见”、“独明”

是运用

这一方法对神认知的

由浅入深的必然过程

最后“独明”其旨:

神是一种

“若风吹云”

而不断变动

的精神气蕴

“神乎神”

是一种句式

并不是强调

其神的神奇

有的注释本,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

文义基点而望文生义

误将对神的

认知方法和过程

喻其为神之功能

以至

延伸为思维意识

不谛南辕北辙

(三)、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是感知力

并非脏象

脏腑之心

《灵枢·本神第八》是

《内经》

对大脑第二信号

系统功能论述

最为详尽的章节

但最易令人错误领会的是:

“任物者为之心”的“心”字

历代注家都将此字

误释为脏腑之“心”

由此导致了

思维意识活动

源自心的误区

此正是

西方医学否定其

中医大脑理论

科学性的

主要依据

评释该

“心”字涵义

从原文着手

该节原文为:

黄帝:

凡刺之法

先本于神

血、脉、营、

气、精、神,

五藏之所藏

至其淫溢离藏

则精失

魂魄飞扬,

志意恍乱,

智虑去身者,

何因而然乎?

天之罪与?

人之过乎?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魄、心、

意、志、思、智、虑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谓之魂,

并精出入,谓之魄,

所以:

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中国文字

一字多义是

普遍现象,

该文的

“心”字义,

我们不妨

从古文文法

和语法角度

来加以评释:

对古文理解,

必须要重视

全篇文义贯穿,

否则文义不伦

该经文

从“故生之来谓之精”

至“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层次

是对前问答句: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概念的具体阐述

“任物者谓之心”的心字,

与前问答句中的“心”

前呼后应

一脉相承

属于同一词义

试观问答句:

何谓德气生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

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气也,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前为提问句,

后为陈述句

“德流气薄

而生者也”,

是承提问句

所作的答复

“者”为指示代词,

代指人或事物,

这里是代指

提问句中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虑”

“者”作为指示代词

必须附在形容词、动词

或动词性词组的后面

这里的“生”

不是形容词

而是动词

“生者也”是动宾结构

“也”,表示肯定语气

那么

“者”所代指的

“精、神、魂、

魄、心、意、

志、思、智、

虑 ”

是一气呵成

的并列宾语 

这种

并列宾语的内涵

必须是同一属性 

既然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均为精神意识

范畴的抽象概念

唯独“心”是腑象脏腑

之具体概念可乎?



文义不属

文法结构,所不许也

古人不做,此等文章

再释其

“任物者谓之心”的后续经文

对精神意识活动的递进性表述: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存变,谓之思

因思远慕,谓之虑

因虑处物,谓之智

其修辞特点是

前后句与句首句尾之间

内容层层相因,层层递进,

每一句的,首尾词性相同

倘独一“心”字为脏腑

则“心有所忆谓之意”

一句因首尾词性不同

而变得不伦不类矣

全篇

经文之华美

被毁之贻尽

故该节经文之“心”字

非脏象脏腑之心

当与

“精、神、魂、

魄、意、志、

思、智、虑”

为同一内涵

与现代汉语的

“心不在焉”、

“小心火车”、

“心驰神往”

等心字其义类同

是包括

感觉、知觉、

情感,注意

等在内的

对客观事物

的感知力

通过上述疑问之澄清

证明中医学上的“神”

是相对于形而言的

“形神兼备”之神

是生命活力

在生理病理

形态上

的体现

“神明”指的

是生命表现

的精神状态

它们都

不是思维意识活动

更非智力智商之谓

“心主神明”

是中医学用以

表达心的功能

与生命状态之间

生理病理关系的

经典名言

立足于

西医学者

未谙“神明”

之科学内涵

却从解剖学的

思维意识角度

提出“脑主神明”

以期取代

“心主神明”

得失大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女子单人滑,程佳盈总分144.98分获得第10名(短节目49.67、自由滑95.31)。男子单人滑,田桐赫总分166.56分获得第10名(短节目59.12、自由
  • 该大赛立足全国,面向世界设计爱好者和广大师生,是中国包装界权威赛事,亦是当前中国包装行业、包装教育、艺术设计教育界备受瞩目的专业竞赛活动,大赛的优秀作品也是教育
  • 我 後 來 因 為 工 作 和 拍 拖 的 關 係 , 和 他 少 了 見 面 , 有 時 我 會 幻 想 , 如 果 讓 我 有 這 樣 一 個 階 段 ,
  •   此《坛经》之宗,所以旁行天下而不厌 。彼谓“即心即佛”,浅者何其不知量也!以折锥探地而浅地,以屋漏窥天而小天,岂天地之然耶?然百家者,虽苟胜之弗如也,而至人
  • 12.就你这身价也就值在暗地里干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再到表面装委屈,我扔掉的你都要,你是有多缺男人。长租短租的都有本人性子直,人很nice,只是有些话要提前讲清楚
  • 【陶甑】的出现,结束了人类只能吃烧烤或煮食物的历史。【陶甑】是人类最早利用蒸汽加热食物的炊具,通常与陶罐、陶盖配套使用。
  • 泡泡玛特IP日来啦~~【299】POPMART泡泡玛特 299定制大福袋随机盲盒手办吊卡,订单满499赠MOLLY流星手办!大号手办中更含MOLLY DADA达
  • 就在这时,摇晃使树上蜂巢中的蜂蜜滴了下来,正好落入旅人的嘴里,“这也太香甜了吧,”旅人回味着美味,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处于万分恐怖的境地。藤蔓指的是我们的苟且、自我
  • ”然后还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会担心自己结婚会影响组合的发展,所以现在就变成这样,也没有小孩,有点后悔。其实啊,主要还是看遇到的人对不对,并不是冲动结婚就不是好事,
  • #古天乐[超话]#拍攝科幻片是我的心願,所以我願意投入時間去做到最好,但由於《明日戰記》後期花了很長時間製作,慢慢有傳這部電影衹是一個都市傳說,根本沒有開始製
  • 特别是对于男性来说,一般来说,对男性婚姻有利的颧骨就是突出但不尖锐,而是有着较为圆润的外形,说明他们不但能够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而且擅长于异性相处,很会讨女孩
  • 就来成为我的徒弟吧 做了2天不到100多块[可怜]来扫码加入我吧!进入链接我最近在玩一个神器-钱咖,用手机试玩一些小任务就能轻松免费赚钱,已小赚100.10元,
  • 比如,在那场被称为“地涯吻”的名场面中,打动我的不是吻,而是吻后颜淡留下的那滴泪,是颜淡眉宇间凝结的伤和含着泪的笑;是颜淡微微侧头,轻抚对方脸颊,轻声而清晰说出
  • 很高興(這麽做)’”報道說,梅根這樣回憶著當時決定脫離王室生活時的想法,並抱怨說,“不管出於什麽原因,我們都不被允許做某些事情,即使其他成員都在做同樣的事情”。
  • 我本不想和风说你,可风说替我去见你……#晚安[超话]# [心]#晚安[超话]# 来生愿作一棵树,一半在风里轻扬,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洒脱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你看
  • 年收入6000万的张馨予和何捷谈恋爱时,何捷的月收入只有5000块。何捷父亲说:“我坚决不同意你娶一个戏子回家!” 张馨予直接霸气回应:“我可以为了何捷放弃我
  • 为了研究「为什么玛力露丽平时只能生出玛力露,在携带海潮薰香的情况下才能生出露力丽」这个问题,日本一帮粉丝写了一篇论文出来[允悲]粗略看了一下,大概是因为露力丽的
  • 时间会把最好的人留在最后,未来即使山高水远,也能笑揽星河,风雨并肩。人与人之间,一见如故容易,来日方长却很难,遇见只是开始,懂得珍惜才能长久。
  • 放量上涨的他只能拿三五天。放量上涨的他只能拿三五天。
  • 置身于景区的青山绿水之间~古木参天,沧桑的残垣断壁,大熊猫、红豆杉等1500种珍稀动植物,篆刻了孟获的壮阔美景~#旅游风景##旅游[超话]#孟获城位于四川省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