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宿世道缘#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https://t.cn/Evk4evd

庄子:一个千古独绝的心灵

《庄子》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哪些是由庄子本人所作?历代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苏东坡认为“说剑”“让王”“盗跖”“渔父”这四篇断然不是庄子本人所作;王夫之在《庄子解》中明确讲到“外篇”15篇全都不是庄子本人所作,甚至批评其中的一篇是“软美肤俗”(《庄子解·刻意》),在他看来《庄子》的“外篇”是“后世学庄者为之”。总之,大部分学者都不认同“内、外、杂”都出自于庄子,因为不管是文风、思想境界,还是思想主题、对人物评价,它们之间的差别特别明显。但是,到底“内篇”是庄子本人所作,还是“外、杂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近代学者分成两派,其中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外、杂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内篇”反而不是,在这一派中影响最大的是任继愈,依据是《史记》中司马迁为庄子作传的时候,所引用的庄子的话全都来自“外、杂篇”,而没有引“内篇”。不得不说这个证据是不能轻视的,因为无论如何我们离庄子都比司马迁离庄子要远太多,司马迁当年所能看到的先秦时期的史料肯定比我们所能看到的要更为丰富。另一派则认为“内篇”是出自于庄子本人,而“外、杂篇”则不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还是张岱年先生博士的刘笑敢教授在他的博士论文《庄子哲学及其演变》的开头部分通过详尽的考证,发现了一个语言发展当中的重要线索,即单字词的出现,一定是早于双字的组合词。他注意到几对概念,在“内篇”里,“精”、“神”、“道”、“德”没有出现连用的情况,而“外、杂篇”里则开始频繁出现“精神”、“道德”的连用。如果将《庄子》与能够确定年代的经典加以比较,就会更加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比如在与《庄子》同时代的《孟子》和更早的《论语》当中,都没有“道德、精神、性命”连用的情况,而偏晚的《荀子》和《韩非子》就开始频繁地出现连用。与此同时,刘笑敢教授还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庄子》“内七篇”里概念的交互使用频率极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内七篇”的整体性。除此之外,我还发现在《庄子》的“外、杂篇”里有相当部分的篇章是在模仿“内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秋水篇》是在通篇模仿《逍遥游》,这个观点在《中国哲学十五讲》里的《庄子》一节中曾在注释中谈到。《逍遥游》七章,《秋水篇》也是七章;《逍遥游》第一章讲“小大之辩”,《秋水篇》第一章也是讲“小大之辩”。《逍遥游》最后两章是庄子和惠施之间的讨论,《秋水篇》最后两章也是庄子和惠施之间的讨论,而且讨论的结构也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仔细看《秋水篇》对“小大之辩”的讨论,就会发现其思想的深刻程度在根本上远远达不到《逍遥游》的高度。因此,我们要对《庄子》进行真正的研读,重点就应该放在《庄子》的“内七篇”,但并不是说“外、杂篇”不应该读,因为尽管“外、杂篇”是后世学庄者所作,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庄子》“内七篇”的理解。因为这里面汇集到的文献篇章都离庄子很近,所以里面透露出很多很重要的信息,所以对于我们理解庄子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些后世学庄者对庄子的某些思想片断有充分的发挥和展现,其中的有些篇章也确实很妙。很多人以为《庄子》之美在于“庄周梦蝶”里,其实《庄子》文章之美、最难写的是非大手笔不能为的《人间世》,尤其是《人间世》的第一章要编出一段颜回和孔子对话,而且颜回每次说完之后,在孔子的提点之下还要不断提高,其中既要符合颜回的思想和个性,还得能够在孔子引导之下不断提高,这是非常难写的。那么,为什么庄子要用一种最难写的方式写《庄子》?因为之前经典中的对话基本上都是实际发生的,比如像《孟子》,可能就是文字上有些润色,证据就在于《孟子》有几处“答非所问”的错误,是因为孟子没听清楚对方的问题就直接回答。《论语》里也都是孔子的弟子直接记录孔子的言行,只是在文字上有所润色。然而,《庄子》却不同于《孟子》和《论语》,是庄子编的,那么庄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庄子的后学里有人探讨原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杂篇”中的《寓言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为什么要“重言”?“重”就是引重人之话,引历史上传说中伟大的圣贤,借他们的口来说话,比如《内篇·齐物论》中的“昔者尧问于舜曰”。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很肤浅、庸俗的看法,因为这种引证最终是为了说服别人,但是庄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要“说不可言说者”。在《庄子》的“内七篇”中所有的“至德者”都是沉默的,他们都没有说话,比如在《逍遥游》第三章中的“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神人,他根本就没有出场,而只是在两个人的描述中;再比如“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那一段,那个“四子”同样也没有出场。为什么这些人不说话?因为“至德所知,不可言说”,说就代表已经进入了思想和语言了,一旦进入了思想和语言,就已经在分别当中了。能够认识到哲学表达中的语言困境,尤其是对其中最根本所见的表达困境的不只是有庄子,但只有庄子停下来,不可往前走,因为没有办法言说。如果《庄子》“内七篇”里都是像《齐物论》第二章,或者是《大宗师》开篇的第一章、第二章,亦或者是《应帝王》的倒数第二章那样的平铺直叙,那么马上就有一个问题:谁在说话?说话的这个人是“至德者”吗?说话的人如果是“至德者”,“至德者”的所知、所见应该归于沉默,就不能进入言说。如果直接写陈述的人,他不是个“至德者”,他既然没达到“至德”,没达到最高的境界,那他所说的是真知吗?怎么可能是真知呢?这涉及到了说与不可说的根本问题。于是,庄子开始进入到这样的写作当中,开始用对话的方式来写作

何为气韵?
“气韵”是一个很泛的词,但却精准而简练。
有时候,古造像那种强烈而复杂的浸透力甚至会让你沉默,无法再去言语。“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人们必须以沉默待之”沉默即道不可道,名也难以名。《华严经》云:犹如空中之鸟迹,难以言说难可示。
若一定要用语言去描述,最言简意赅的恐怕只有“气韵”二字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图2-3)被胡乱编造历史蒙蔽了双眼的留言者啊,你们知道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吗?你们知道什么才是民族的脊梁吗?
  • 更多旅行摄影等精彩内容,点击关注我[可爱]历经12个小时50分的火车☞上海南☞萍乡站徒步登山之旅开始了,龙山村出发,昨天白天还是太阳高照,除了我们,空无一人穿过
  • [太开心]大哥,青岛玩的开心[嘻嘻]祝黑黑喜提毕业本本这缘分 说不尽 道不明阴差阳错的选了python方向来到你们四班糊里糊涂去你们自律会然后发现团学里到处都有
  • #摩登兄弟[超话]#[米奇比心]摩登兄弟mdxd刘宇宁lyn [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
  • 他们不会设置仅显示近半年可见的朋友圈,更不会显示近三天可见的朋友圈。?
  • 总有一天你会发觉,酸甜苦辣要自己品,漫漫人生要自己过,你所经历的在别人眼里都是故事,也别把所有的事都掏心掏肺的告诉他人,成长本来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要加倍
  • ?当你来质问我跟她说了什么的时候 我真的不知道你心里的放不下我是真的还是假的 你只想知道我跟她说了什么让她质问你 你却不知道她跟我说了什么 让我觉得我好像一点都
  •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实现项目的销售始终是楼盘产生价值利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商业物业的销售和住宅物业的销售有所不同。对非持有型的商业地产项目而言,商铺的销售就是
  • 越发的觉得越长大人就越感性 刷了几个抖音 都是女儿结婚 出嫁 父亲控制不住眼泪 要不然就是老婆生完孩子从手术室出来 看丈夫是什么反应等等和婚姻有关的
  • (来自@全民K歌)#壁纸小清新[超话]#壁纸|美少女系列拼接版心与心的距离很远又很近可以是万水千山的间隔亦可以是天涯咫尺的相通有的时候只是隔着一个懂得的距离人世
  • 给他最好的?在哪?
  • 风马旗应急救援队受河南省教育体育局、郑州白果树国际象棋俱乐部邀请参加2019年2月23日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确山站) 国际象棋冬令营,并为此次活动开展五天的
  • 晚安[羞嗒嗒]今天看了一个短故事淡淡的情愫却被感动到了然后拍了张图应景的配了文字“ 2019/6/19姨妈来的第一天肚子痛请假躺在床上昏沉睡了一天痛的时候千万遍
  • "十五年前,小朴在电影里会用十七种语言说“我爱你”小周会直盯盯看着镜头,仿佛看着自己如风岁月,我会坐在监视器前,为从指缝中流走的日子断了心肠。那时我们
  • 今年他们又跳上央视新春舞台上,与全国300多名演员一起表演了央视春晚的开场舞《春海》。今年他们又跳上央视新春舞台上,与全国300多名演员一起表演了央视春晚的开场
  • 是你爱的刁蛮女友吗? ​​​​ -转心里感激你对我的好,也十分清楚你的不足但都能接受,不害怕让你知道我有多喜欢你不怕你骄傲,因为知道同样地你有我才会更好.所有的
  • 下午接到小T和妈妈打来的致谢电话,说我的准备太充分了,结果真正考试的内容比我的预备课简单[哈哈]达到我的目的了。今年一共有直接和间接的四个小学生参加:直接的就是
  •  【国际能源署警告淘汰核能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大量增加】2019年05月30日 16时55分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警告,如果不支持建造新的核电项目或延长现有核能发电
  • #雍秦文化[超话]# 在秦穆公时代,秦人尚贤任能的人才战略得到了充分体现。百里奚是个随嫁的奴隶,不仅地位低下,而且年近古稀,但秦穆公却不看高低贵贱,不分年龄大小
  • #云次方[超话]#“感恩遇见,感谢并肩。” 我知道, I'll cover you 不只是他们的歌, 更是他们一直在坚守的承诺。 Just slip me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