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论识心悟性》
如要修行者,先须识心识意,然后悟性。如何是心?如何是意?但能知觉谓之心,千思万想谓之意。意从念起,心从物生。既知起生之根源者,只在方寸。方寸者,是本来之真心也。心本无心,意本无意,爲从来熟境难忘,心浮意动,却把真性蒙昧,不能显焕。须是澄心定意,内观其心湛然不动者,谓之定;中觉灵者,谓之慧。定是体,慧是用。定慧两全者,日用不亏也。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练功守窍法

守窍法即内守身体某一穴位。是静功中最简易的方法,姿势不拘,只要求全身放松。窍者,空也,孔也。守窍者即以真意守人身中空虚之穴位。凝神寂照,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是为决要。初练功最难者,为心之胡思乱想,幻觉起伏,杂念纷飞;守窍即系法。使心止一处,寂然不动,一念不生,逐渐自得静定。守窍之要,须知以“守而不守是玄诀,不守而守是工夫”,即守之意在似守非守,非守实守,浑浑沦沦,寂寂惺惺,忽隐忽现,方得要妙。

《摄生三要》论守窍时指出:道宗观妙观窍,总是聚念之方,非存神之道。然攀缘既熟,念虑难忘,祇得从此形功,渐入佳境。有存泥丸一窍者,谓神居最上顶,贯百脉,存之可出有入无,神游八极;而失则使人善晕眩。有存眉间一窍者,谓无位真人在面门出入,存之可以收摄圆光;而失则使人火浮面赤。有存在腭者,谓齿缝元珠,三关齐透,存之可以通贯鹊桥,任督飞渡;而失则使人精不归源。有存心中正穴者,谓百骸万窍,总通于心,存之可以养神摄念,而失则使人局而不畅。有存心下寸许皮肉际者,谓卫气起于上焦,行下脉外,生身所奉,莫贵于此;存之可以忽圆运,祛痰去垢;而失则使人卫胜荣弱,或生疮。有存心下脐上者,谓脾宫正位,四象相从;存之可以实中通理,而失则使人善食而易饥。有存脐内者,谓命蒂所系,呼吸所通;存之可以养育元神,厚肠开胃:而失则使人气血沉滞。.有存下丹田者,谓气归元海,药在坤乡,存之可以鼓动元阳,回精入目;而失则使人阳失兴而妄泄。有存外肾一窍,以目观阳事者,谓心肾相交,其机在目,存之取坎填离,而失则使人精液妄行。大都随守一窍,皆可收心。苟失其宜,必有祸害。惟守而无守,不取不离,斯无弊耳。老子曰:绵绵若存。谓之日存,则常在矣,谓之曰若,则非存也。故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为元窍,以知而守为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检尽万卷丹经,有能出此者乎?这一大段话将各种守法门之利害得失,说的极为详尽,尤其最后数句,更为精要。练功者万万不可忽略。

守窍之功,孟子“勿忘勿助”四字最那得着。守窍之要,在能得静定之功。万不可在肉身中着意死守一窍!守窍用意过重,不异徒增大脑兴奋,徒增疲劳。所以,此种守法不仅无月亦无益。且长此坚持下去,上述守诸窍之弊害,皆由此不得法而致,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故守窍之诀,宜在若有窍,若无窍:若有守,若无守之间。

“意守”、“意导”。“聚神”、“存神”、“精思”,这些名词细分起来,其意义并不尽同,但它们都是为了意念集中在身体内的某一部位或穴窍,某一经络,体外某一景物或意想某一洞意义等等。意念集中,在心理学上称为注意力,注意分非随意的、随意的和后随意的三种类型。

非随意注意力,是心理活动没有明确的注意目标,它只产生在起作用的刺激物与整个背景相区别中,比如,在极平静的环境中,突然一声巨响,不自觉引起的注意力;或者刺激物本身饶有兴趣,引人入胜,不自觉地引起注意力的集中。此类注意力有时可起到长久的深刻的记忆。但缺点为难得和不易持久。

随意注意,有一定的注意目标。它是有目的的加强意志的结果,此类注意有持久性,但较易疲劳。

后随意注意,象随意注意力一样,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并不要求经常不变的意志力。是一种极其轻松自然,毫不紧张,津津有味的意念活动,而且常伴有注意力的忽隐忽现的摇摆性。此类注意是采取了前两者之长,而无其弊。

气功的用意,宜采取后随意注意力。这样的用意不仅效果好,而且有防偏、纠偏、减缓疲劳和不易疲劳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做,才符合神经生理规律。所以,古人强调用忽现的摇摆性。此类注意是采取了前两者之长,而无其弊。

气功的用意,宜采取后随意注意力。这样的用意不仅效果好,而且有防偏、纠偏减缓疲劳和不易疲劳的作用。也只有这样做,才符合神经生理规律。所以,古人强调用“真意”、“用意之妙在于微”、“勿忘勿助”、“似有似无”、“忽隐忽现”、“不可有心守,不可无意求,有心守则滞,无心守则散”,“一阵滑来一阵迷”,“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有欲(意念)观窍,无欲(意念)观妙”等等,都是形容用意不可过于精神集中,而引起神经系统的过分紧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她昨天晚上睡了的人不是她男神洛亦城,而是男神的小叔叔沈煜绝!  戴小年就这么坐在地上,双眸满是震惊的看着依然闭着眼睛在睡觉的沈煜绝,一脸的面如死灰,她昨天晚
  • #新东方石明[超话]#何其幸运,在过去的2022年这个炙热的夏天遇到明明老师,先是从饮食上丰富了我的日常,连久未和我同频的孩子在跟我说:妈妈,这个柿饼哪来的,真
  • 晚上给奶奶提前过了生日,大家都在,奶奶安稳睡着1.2,奶奶又严重了,不咋咽水了,胳膊腿也一动不动的‍1.3,早上五点,姑姑说奶奶突然像喊了一声,她去看不咋出气了
  • 请期待接下来作为Valentino DI.Vas 的旅程. SUGA AgustD BTS 방탄소년단防弹少年团 作为Valentino DI.Vas
  • 【韩国多家奶制品企业集体涨价 鲜奶进入“15元时代”[可怜]】受原奶价格上涨的影响,多家奶制品企业17日起上调鲜奶等乳制品售价。东元F&B奶制品价格平均
  • 从形式上看,我们可能不会关心原文或译文有什么意义,当英语读者发现了abc顺序排列的小秘密时,那种感觉和我们朗朗上口地阅读“一到九”我会认为是差不多的。在我们的文
  • 一般的女人,都被‭‮通普‬‬男宠坏了,她们‭‮动不动‬‬就散播负面情绪,一天到晚吃喝享乐,要男人哄,要男人安慰,也只有普通男人才会满足他们的情绪​​但是,‭‮们
  • #2022年终总结# 属于我们的2022年度【关键词】从春日到仲夏,从深秋到凛冬,时光不经意间抒写了很多美好奋斗的故事,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20
  • 2⃣️Global fashion Icon(全球时尚标志人物) 是男女艺人混合榜,前五十名只有肖战一位华人。#肖战[超话]#肖战获得2022年度全球时尚标志人
  • 投资股票,原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是我们想得太多了,是我们太过复杂化了,是我们太急于求成了,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稳其实就是快!今年下半年应该可以把封存了两年的住房
  • 卓卓第1集跟着小燕是因为她唱歌像小秀(p3)说明小秀也常唱新白娘子传奇的插曲,小青小白在她心里的分量是重的,而且在这3封信里,小秀反复提到了去广州,也很直接的
  • Ps.猜中的朋友请赛后耐心等待私信并根据私信要求及时确认身份信息(确认截止时间当场比赛第二天中午12点整,超过截止时间回复将不予受理)。Ps.猜中的朋友请赛后耐
  • 《中国集体经济》国家级,4网全上,主办单位: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出版周期:旬刊ISSN:1008-1283CN:11-3946/F(20
  • 在2023我希望我的希望有希望其实我不长照片里那样 我的头发经常会随手一扎 起床的样子很凌乱 即使化妆也不怎么好看 也会不经意翘二郎腿 没有高颜值的外表.没有
  • #冰尘[超话]#在隔壁串门的时候看到,觉得挺好玩儿的,所以想着来试试[哈哈][哈哈][哈哈]规则:①从10000开始倒数②不能连续两楼是同一个人(据说天空之城吧
  • 第三次是2023.01.14,九上学期结束,隔天要收拾东西回家,和同事在店里点了一份双拼的披萨,咖喱牛肉拼金枕榴莲味的,单样8寸是28元,我们这个双拼8寸是35
  • 全新602R+【KUROKI紫耳】比赛版搭载了KUROKI MILLS的MILLS KM6636ZR-SFVS【紫耳】赤耳丹宁牛仔布,磅重为12.5OZ,由19
  • 不像韵达那个垃圾,11号的快递,7天了,货在西安就那么停住了,再也不动了[作揖]打电话也不给我转人工,光说疫情防控之类的影响送货,防控个屁[裂开]我买的小红包准
  • #摩登兄弟[超话]#[打call]#刘宇宁年度瞩目歌手##毛不易刘宇宁大喜大悲组合#恭喜刘宇宁[打call][打call][打call]年度瞩目歌手 愿你从今往
  • 姨前½生很苦,在大润kill了④十多年的fish,本来以为my的heart已经跟一样冷たい,但是look到you,姨就know其实我还young ,没啥给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