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超话]#

格局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往往也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格局多大,你的世界就会有多大。换句话来说,人能取得多大成就,往往取决于拥有多大格局。脚踏实地、懂得宽容、保持自律、尊重他人、有涵养。新的一年,愿你不断前进,遇到更好自己,也看到更加绚烂多姿的世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者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伤感。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美好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焚风效应和很多人错过的美景

这篇讲一讲这次云南的沿途
有一天寻访秋色的历程。

话说川西赏秋小分队临时遭遇成都疫情,
出发前两天,我仔细研判了形势,
并未取消,而是果断启动了Plan B,
也就是和川西一江(金沙江)之隔的滇西北。

具体行程?
并不太重要,
滇西北是我太熟悉的地方。
沿途的气候,海拔,路况,精品酒店,
好看的牧场,好吃的饭馆儿,好喝的咖啡馆,
都在大脑数据库里随时调用。
自虐有自虐的徒步玩法,
腐败有腐败的玩法
(我们无疑选了后者,奢侈到几乎每一天晚上都围着火炉喝红酒。)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

于是,就这样带着小分队一路盲盒开下去。
当然也很享受当小分队到达一个又一个目的地的时刻,
因为会收获很多“wow”“啊啊啊”这样的惊喜之声。
以至于后来友邻们已经完全不问去新目的地住哪里这样的问题了。

滇西北很多地貌和美景几乎绝类川西(比如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就是川滇共享)。
不同点是在于住宿,餐饮,服务意识的高水平。

滇西北是国内最成熟的高海拔山地度假区(虽然从世界水准来看还有很多改进空间),
从基础设施、政府理念、酒店水准、景区设计等各方面都要甩川西好几个身位。
这个感受,一跨过金沙江就很明显。

考虑到可能的高原反应,全程我选的所有住处都在3000米以下,
到迪庆后,因为金沙江畔的奔子栏海拔只有2000出头,
我把行程最后三晚都安排在奔子栏最好的酒店奔子栏丽世Lux,
然后以奔子栏为中心在四周看雪山,看秋色。

奔子栏和一江之隔的四川乡城都是典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
气候温暖,仙人掌生长得很好,
河谷两岸光秃秃的,
看上去景色确实没啥可观之处。

很多自驾的朋友就在这附近过江进四川。
沿途看奔子栏,乡城都是光秃秃的干热河谷,
肯定觉得没啥好看的,
一路就开过去直奔稻城了。

他们并不知道,在这干热而荒凉河谷的后面,
藏着绝对不输阿尔卑斯山的壮丽而秀美山地景色,
牧场、冰川湖,清澈山涧、松林、雪山,
一样也不缺。

不过,这也很正常,
就好像疫情之前在欧洲,
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大巴满载中国旅游者,
从慕尼黑经过因斯布鲁克南下维罗纳,
这些旅游者高高兴兴,
浑然不知他们只要从高速公路任何一个口下去,
两侧山路开半小时,他们就能看到
整个阿尔卑斯最牛逼的风光。
正如世界上所有事情一样,
美景只属于少数乐于探索的人。

乡城和迪庆有无数美景隐藏在光秃的河谷后面,
比如下拥、巴姆、然乌乡、阿布吉,
多年前我就徒步经过。

头天晚上烤火喝酒时,
我跟友邻们讲过金沙江河谷的焚风效应。
别看现在我们所在的奔子栏是干旱的河谷,
但是就在河谷的另外一侧,海拔更高的高山上,植被茂密,松林秀美,
只要有耐心,只消骑马或者徒步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景色媲美瑞士的美丽山谷。

这有点儿反常识,在云南的干热河谷,
植被并不是完全按照教科书上那样垂直分布。
山脚可能光秃秃,
而茂密的植被则生长在海拔更高的山上。

下面讲讲什么是焚风效应。
潮湿寒冷的空气在迎风坡越过高山后,水分蒸发,海拔降低,就会变成又干又热的气流,所过之处庄稼枯萎,树叶枯焦,这种风叫做“焚风”。
焚风是一种又干又热的风,在世界上很多山区都能见到,比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洲的洛基山、前苏联的高加索山区的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气温可以突然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在焚风的吹拂下变得像盛夏一样。
在我国天山南北、秦岭脚下、金沙江河谷、哀牢山地区,大小兴安岭等地区,都能见到焚风的踪迹。

这是由于空气越过高山作下沉运动时,海拔不断降低,空气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图1)。
另外当空气在山地的迎风坡一侧作上升运动是,由于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迎风坡一侧多降水,而空气翻越山顶之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已经极少,这样的干燥空气下沉增温,就能产生强烈的焚风效应。
因为焚风效应,所以云南奔子栏、红河元江、四川得荣这样的河谷地带即使冬天气候也很温暖。是所在地州的理想避寒地。

在德钦的第一天,是我们的雪山日,
梅里雪山给了我们最大的恩典,
卡瓦格博一天中短短十分钟的露面被公路上行进的我们赶上了,并且找到了安全的停车位拍下了梅里雪山的容颜。

次日则是我们的寻找秋色日。
我当天找秋色的Plan A,
是去奔子栏一江之隔的四川得荣,多年前我重装穿越过,
所以知道那里隐藏着多洛米蒂一样的美景。

但是由于我们秉承一路的自由散漫,
每天11点才从酒店慢慢悠悠出发,
当天往返保护区已经不可行了。
再加上甘孜州的防疫要求是48小时核酸,
我得另辟蹊径。

所以B计划则是在时间可行范围内,
找到一条小路可以翻过川滇交界处的河谷高山,
让大家能惊鸿一瞥河谷山后的美丽秋景。

在已经进入甘孜州开了大半天
然后被乡城的疫情防控点劝返云南后,
我并不死心,终于在中午吃饭的小餐馆墙上的纸质地图上,
找到一条通往雪山垭口的当地盘山小路。
还不知道这个季节能不能通车。
在询问过当地村民以及威逼利诱司机之后,
开着中巴一路盘山翻山
通往干热河谷的背后
一路上是真的一辆车也没有,
果然,
干旱的景象和植被都慢慢发生了变化,
等到前方数次被牦牛群拦住去路,
我们就进入了秋色斑斓的牧场之路。
我们就沿着这样让人惊叹的秋色前进,
直到路上一个巨大深坑挡住了我们车的去路
我们才掉头往回返。
因为这些绚烂植被和蠢萌的牦牛群
这一天的寻访秋色之旅,
已经心满意足。

#带着微博去旅行##ESCAPE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海南交通事故处理新规开始实施!
  • 女游客在故宫游览,“抠走”故宫御花园石子留念,是否犯法?
  • 美国政府一季度借款4880亿美元 创金融危机后季度融资新高
  • 小米将在本周递交IPO申请!雷军将秒杀许家印
  • 乱侃|詹姆斯这个垫脚是故意的吗?
  • 最近日本一模范犯人越狱引发热搜,不禁又想了那个11年越狱4次的“昭和越狱王”...
  • 罗志祥婚房2.7亿内湖豪宅楼,爆光罗志祥会在周扬青今年生日9月12日
  • 高云翔案悉尼再开庭,不到1分钟!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 教育培训机构尚德被曝虚假宣传、退费难
  • 一代传奇女神王丹凤逝世,享年94岁丨16岁开始演戏的她,书写了一个女演员的史诗
  • 车停宾馆一夜后玻璃被砸 淄博市民到外地旅游遭洗劫
  • 美财长将率团访华遇美联储决议出炉 黄金市场风起云涌!
  • “五一”1.47亿人出游:90后首超80后成消费主力
  • 叙媒:国际联盟空袭叙东北部致25名平民死亡
  • 苹果股价上涨,iPhone销量并未下滑,市场过于担心.
  • 希腊雅典附近发生4.1级地震
  • 【日报】大S因怀第三胎 丢减肥代言?!
  • 10月大女婴被人抱走 上海警方接报后不到8小时找回
  • 【尴尬】日本过山车故障,乘客面朝下倒挂半空2小时
  • 【昆池岩】 韩国十年以来最恐怖的电影,你应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