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邹雨


1


「毕业十年后,你的存款是多少?」

 

前段时间,B站出了个爆款视频,主题是三个北大同寝室的女生,毕业十年后「秉烛夜谈」。

 

单她们提出的这一个问题,就很抓人眼球。

 

 

很多人说,就算抛开几人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这个视频也很值得一看。

 

在如此的盛誉之下,我打开这段视频后,满眼却只有两个字——「悬浮」。

 

在几人的讲述中,具体发生了什么,通常只是一句话带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阐述事件发生过后的感想和道理。

 

乍一听似乎很有收获,但过后你就会发现,全是鸡汤。

 

你说具有普适性吗?

 

点击量如此之高,当然和几人谈话带来的共情和价值有关。

 

但你要说北大一点作用没起,我是真的不信。

 

这是几个意气风发者的人生分享,或者说,是她们人生意气风发的切面。

 

或许是作为人的窥私欲,或许是带一丝嫉妒,我更想看到他们作为一个人,真正感受到失败、成长的片刻。

 

就如王小波所说的那样: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恰好近期另一档纪录片《真实生长》上线,真实记录了3位95后,从高中到工作初期10年间的人生状态,或许可以作为悬浮精英生活之外的一种补充。

 


2

全都是天之骄子?

2012年,北京十一中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试验,希望能推行一种更为开放、自由、包容的教育形式。

 

这所高中实行大学才有的「走班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有可以畅所欲言的讨论式课堂,甚至还设立了一个名为「学生内阁」的组织……

 

原本拍摄的主角是这场改革,事实上,最初的纪录片题目就叫做《教育突围》。

 

但最后,导演张琳决定将重心落在经历这场改革的「人」身上。

 

 <(左起)周子其、陈楚乔、李文婷>


能被选为纪录片的主角,三位主角当然也算不上是完全的「普通人」,他们也在不同的维度上,代表着某种群体。

 

先来说说第一位周子其。

 

北京土著,非典型学霸。


 

喜欢历史和哲学思辨,很自然地成了学校辩论队的队长。

 

据纪录片的导演张琳说,当时他们挑选拍摄人选的时候,第一个就选中了周子其。

 

你很难不注意到他。

 

纪录片的开场的第一个冲突,就发生在周子其身上。

 

老师前脚刚宣布完军训纪律,后脚周子其就开始和老师辩论:

 

「当军训的道理和人性是相违背的,那么我应该尊重人性还是道理?」

 

这场辩论结束后,周子其仍「不依不饶」。

 

他给校长写了万言书,在其中,不仅论证了军训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向,还设计出了一整套可行的军训课程体系。

 

万言书引起了学校的重视。


最终,校方在讨论后,取消了初中的军训,把高中的军训砍了两天。

 

还有一次,学校在原本安排的自由活动时间内安排了考试。

 

这导致周子其和辩论队的其他主力军缺席了一场重要的辩论赛,并痛失冠军。

 

为表达不满,周子其写了篇名为《还「自主」以自主》文章。

 

此文一出,犹如平地惊雷,在同学间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接下来的一周,校方都没有安排课后考试。

 

而对于诸如周子其这样的「反抗」,李文婷则觉得很奇怪:

 

「应该去适应,而不应该去挑刺」。

 

 

出身山西县城的李文婷,性格内向,不喜冲突。


她是因为高考政策,才不得不来到北京求学。


据导演张琳透露,选择李文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学校里大多都是北京的孩子,对于采访不陌生,「但我们在人群中能一眼看到文婷的羞涩和怯懦,反差感很强。」

 

这个反差也是李文婷的痛苦来源,「感觉每天都会被很多人压着」。

 

这一来,还赶上了教育改革。

 

李文婷坦言以前考不好,老师会很操心,但「现在都没人管了」。

 

而「谁也管不了」的陈楚乔,更像是李文婷的反面。

 

 

在影片的公映会上,她自己笑称,那时的她简直就像个刁民。

 

陈楚乔,一个怼天怼地的文艺女青年。

 

自小她就格外独立,明白为自己选择负责的重要性。

 

她没有按部就班地升学,而是就读了国际班,避开了自己不擅长的常规考试。

 

在校园自由土壤之上,她和同学合作拍微电影;在选修课上分享「万能青年旅店」的歌词;在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中写下:「终于到来了,这是属于新世界的黎明」。

 


3

素质教育之外,他们成了谁?


看到这里,你或许最好奇的问题是,10年过去后,他们成了怎样的人。

 

这些某种程度上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是否全如自己所愿成了「天之骄子」?

 

结果并没那么理想。

 

15岁的周子其,很有社会责任感,「我以后想研究历史,或者考个律师证,伸张正义什么的」。

 

但按照家人的规划,更希望他去学经济,从事金融相关的行业。

 

大学还没上,他就开始担心,如果去搞历史,自己在婚恋市场上是不是就处于劣势了?

 

高考时,倒是如愿以偿,上了北大历史系。

 

因为他「考砸了」,分数不够父母期望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但他并没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反而有了更多的困惑。

 

北大的历史治学和他关注的现实理念并不一致;高中时自己是佼佼者,现在才发现厉害的同学多的是。

 

不是没有挫败感的。

 

和每个大学生一样,他会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会担心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

 

采访中,他甚至有点垂头丧气:


「这4年,就是见证自己从一个学霸,变成一个普通人的过程,甚至过得还不如普通人」。


这话真是有点狂妄啊,但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每个曾经觉得自己非同一般的人,不是渐渐变成了普通人,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认知与经历都在不断拓宽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己本就是一个普通人。


就像「知识圆圈说」所说的那样——你知道的越多,你越是明白自己的无知。

 

在无知之外,会有普通人的烦恼。

 

比如看似独立的陈楚乔,其实在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就十分迷茫。

 

她向往艰深的科学,对量子力学和宇宙大爆炸感兴趣,但却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擅长理科。

 

别人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还一直在那抠几道题。

 

也偶尔闪现普通人的高光。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李文婷,慢慢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甚至后来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了奖。

 

她还勇于跳出安全区,选修了一门体育课,试着去跳当年最流行的韩国女团舞。

 

一个内向羞涩的女孩,如今要穿着性感,暴露在人群的目光之中。

 

她试图要展现自己的另一重美。

 

这正是普通人的有趣之处,在还没走上新的道路之前,你不会确定自己是谁。



4

人生有标准答案吗?


我曾有一位学霸同事,说过这样一番话:

 

「如果你没有在18岁之前,在高考中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接下来你大概率也不会有太多成长。」

 

我管这个叫做「学历决定论」。

 

当然不否认,高考这场选拔,能证明一个人的很多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逻辑思维……但这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全部,也不该是教育的全部。

 

好的教育,不能够只提供一种标准答案。

 

说回开头提到的北大女生宿舍重聚视频,在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1个起点,3种精彩」。

 

而《真实成长》的导演张琳,在选角时也着意挑了三个不太一样的人。

 

在提及纪录片的片名时,她说:

 

「他们就像植物一样,只有根系非常发达,才能不断向上“生长”。

 

在这个关于教育的故事里,我们去探寻激发每个人的内驱力,以及激发他们真正不断向上生长的根基。

 

同时,他们在高中发现自己是谁,遵循自己的规律生长,这种成长更接近于“真实”的定义。」


她像观察三株不同的植物般,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长成什么样子。

 

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她还反复提到了一个词——修正。

 

 

年少时就内心冲突剧烈的周子其,长大后也延续了这一点。

 

大二时,他为了弥补自己没考上光华的遗憾,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作为一种修正。

 

他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历史的热爱也始终没有消失,因此,又去读了芝加哥大学的公共政策专业,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去解决现实问题,以此作为新的修正。

 

在大学接受最后一次采访时,周子其说,要先去工作赚钱,40岁退休,再找个地方教历史。

 

毕业后他先去了教培机构,正好赶上「双减政策」,后面稍作休整,又做了留学咨询。

 

不算太顺利,但他要比之前从容许多。


不再会因为理想无法立时实现而过分痛苦,而是在不断为自己找到迂回前进的道路,不断修正。

 

这也是某种程度上普通人的处世之道。

 

知道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也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得到,但还是可以为了以后做些什么;明白自己会随时走上弯路,但也可以随时修正。

 

陈楚乔一如既往地醉心于创作,现在已经成了导演的同行。

 

李文婷按自己所愿,在银行当柜员,过上了几乎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

 

「三位主人公都长成了珍贵的普通人,在走向大学、社会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修正自己」,导演张琳如是说。

 

她无意塑造成功学,只是想展示不同的普通人成长切片。

 

 <(左起)周子其、陈楚乔、李文婷>

 

在纪录片的试映会中,三个主人公应邀来到现场。

 

他们都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否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三人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某种程度上,似乎又异曲同工。

 

周子其说:


「我不能说成为了当时想要成为的人,但还在往那个方向走。」

 

陈楚乔说:


「我觉得我比年少的时候空想的那个自己,更快乐、更平和。」

 

李文婷说:


「我觉得我成为了,就是自己所希望的那种,平凡、幸福的普通人的生活。」

 

在纪录片的结尾,导演特意避开了几人大学生涯的结束,某种暂时确定的可能性,而是摘取了几人离开高中校园的送别场景。

 

大会上,老师说:

 

「楼道静了,可是我眼前浮现着你们迎面走来的样子」。


「最后,祝你们捷报频传」。

 

 

部分参考资料:

[1] 纪录片《真实生长》三位主人公都长成了珍贵的普通人,羊城晚报

[2] 95后成长纪录片:考上北大后,我成了普通人,一条




英语美文小程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算来算去,就算目前的房价被所谓的腰斩,对我家的现金流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我真的不知道空军口里所谓的跳楼之说来自何处?对我来说,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干好工作,获得
  • 詩一開首,“朝聞遊子唱離歌”先說魏萬的走,後用“昨夜微霜初渡河”點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筆法,極爲得勢。最後兩句勸勉魏萬到了長安之後,不要只看到那裏是行樂
  • 回国核酸+申请绿码 新政策:常居泰国或中国入境泰国回国人员:机票前7天一次核酸,72小时一次核酸,48小时一次核酸(72小时和48小时核酸机构必须两家不同机构)
  • 不过最后朱时茂还是表示,等两人到了七八十的时候,或许会来个收官之作,也算是留个念想。离开央视的舞台后,陈佩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话剧事业当中去,作为一名喜剧演员,喜
  • ᵂʰᵉⁿ ʸᵒᵘˢᵗᵃʳᵗᵗᵒˡᵒᵛᵉʸᵒᵘʳˢᵉˡᶠ, ᵗʰᵉʷʰᵒˡᵉʷᵒʳˡᵈʷⁱˡˡˡᵒᵛᵉʸᵒᵘ.当你开始爱自己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ᴰᵒⁿ'ᵗᶠ
  • 世间因果,万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世间因果,万法不空,你的善念,必得善果。
  • 最幸运的是,无论怎样,都有家人和朋友一路相伴,让我不曾孤独或无援。我也有了新的开始,告别了一些可爱可敬的人,又遇见另一些可爱可敬的人。
  • 有些负重,是可以放下的,有些奢望,是可以舍弃的,用轻快的步履丈量生命,用简单的心态愉悦精神,我们才能无悔走到终点。有些负重,是可以放下的,有些奢望,是可以舍弃的
  • 经络淤堵的程度不同,疏通经络的间隔频率同样不同,如经络已经淤堵到出现了症状,那么经络淤堵的毒素、邪气是非常严重的,此时为了避免通一次,隔几天又堵回去了的情况,应
  • 心若清净为说是经,令诸听者除迷妄心,悟得本来佛性,常行真实,感得天人阿修罗等,皆来供养持经人也。今明佛弟子,亦不计心性是灭,常度来生,不起爱见;常学智慧,愚智平
  • #塔罗测算##最爱##缘份#姑娘无论跟谁结婚,都请优先考虑那个你跟他在一起舒服,笑的最开心的人,但是,你也得清楚,没有天生的舒服,也没有天生来电的人,生活一点一
  • 《二十三》胸无奢念存,温饱有余心即乐,潇洒人间歌舞伴;室有书香绕,薰陶无止性趋儒,流连雅苑咏吟高。《二十二》攻书乐有余,何需赖此,搏取功名,谋求富贵;敲键悠常伴
  • 2021.12.17,5y4m: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进出校门都要戴口罩。来自教育部的新数据估计,3月31日,英国开放学校有46,000名教师和学校领导缺勤,低于3
  • 我会为了你一直努力改变自己,把我的不好全变成好,把你不喜欢的,我全部都改掉,我想一直陪着你,一直爱着你,你千万别离开我[悲伤] 有时候我也假装相信“为了你成为更
  • 下面这样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对比,很清楚的让人们看明白了,资本是怎样在吸食着老百姓的血汗,这到底是谁在“杀”谁,难道劫贫济富是人间正道了?这样的一个充满有情充满美
  • 我问,大白兔,那我们还会在遇见吗,他说,能不能再见面,就不是谁能说的算的了。我问他,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了吗?
  • 你是耀眼的阳光,可以带来光明驱走黑暗,有你的陪伴就不再害怕阴郁的下雨天,我可以相信你、相信你音乐的力量,这是永恒的必然事件。你是奇思妙想的艺术家,创造出充满童心
  • 14、新年到了,烦恼要忘掉,开心最重要;新年到了,忧愁排解掉,快乐是必要;新年到了,冷漠要抛掉,联系常常要;新的一年,祝你:新年快乐,健康幸福!16、新年到,问
  • “在自己世代生息的脚下,挖出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根,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和骄傲的事!”20世纪20年代,现代考古学进入中国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晚
  • #时代少年团周边中转站[超话]# 0:00起床 O :30晨跑60公里1:00学会一门外语(希腊语)2:00背诵一篇古籍3:00晨练(1000俯卧撑1000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