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十位状元】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主考官高锴。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裴思谦厚着脸皮说:"裴秀才非状元不放!"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既然如此,我要见裴秀才。"裴说:"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相扑扑出的状元——王嗣宗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明代状元康海在家乡武功组建"康家班",其创立的"康王腔",成为秦腔艺术的先声。
  最自信的状元——胡旦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公子一听,大笑说:"此乃一瞌睡汉。"书生十分气愤。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他写信给那公子:"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第一。
  身份最高的状元——赵楷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最悲惨的状元——陈安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六个状元。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12人复查。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审阅,这本来莫须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陈安仅仅做了不足20天的状元,便死于非命,下场极为悲惨。
  能吃的状元——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最侥幸的状元——毕沅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举行的殿试。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
  最受人推崇的状元——康海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一举夺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是一个。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叹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能与康海家沾上点边的,都引以为自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们无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
  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浙江民间便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殿试时,他的试卷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妙善公主的故事》21
心灵庭苑

妙善大师等三人,见天色不早,前边又有高山挡路,看当时的情况已经来不及翻过这座山了。幸亏离山数里的地方有个村庄,三人就径直投村借宿来了,想顺便也化些斋饭来充饥 。

到了村中 ,见有一个高门大户的人家 ,就知道是村中的首富 。常言说 :“出门要看天时 ,化缘须看场面 。”她们三个人自然往这家门口走来 。走到门前 ,看见门口坐着一位老者 ,年约六、七十岁 ,脸上现出忧虑的神色 ,两眼直视地上 ,眼珠动也不动 ,正在那里思量着什么 。就连三人走到他跟前 ,他也没有看见 。

永莲性子急 ,抢上一步 ,合什向老者说 :“老人家你在沉思些什么 ?贫尼这厢有礼了 。”

老者先前没留意 ,忽然听见有人说话 ,给吓了一跳 ,抬头看着三个人说 :“哪里的尼僧 ,到这里有什么事 ?突然间把老汉吓了一跳 。”

妙善大师合什谢罪说 :“打扰你了 ,还望你能恕罪 。我们是兴林国人氏 ,因立下宏愿去朝须弥山 ,路经贵宝庄。见天色已晚 ,特地造访贵府 ,求你让我们借宿一晚,明天清晨就动身 ,决不多加打扰 ,还望老人家行个方便。”

老者摇头说 :“你们来得不巧 ,要是在往日 ,不要说留宿一晚 ,就是多留几晚也没事 。可是现在却不行 ,你们还是去别家吧 !”

妙善大师说 :“这就奇怪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 ,请你告诉我们吧 。”

老者叹了一口气说 :“说起我家主人卢员外 ,可是个行善积德的大好人 。平时最爱救苦济贫 ,斋僧念佛 ,几十年来都不改初衷 ,只是一直没有一男半女 。前年春天,才生了一位小公子 ,全家上下无比庆幸 ,村里人也都说这是行善的结果 。不想在本月初 ,小公子忽然得了腹泻 ,当时请大夫诊治 ,说是脾虚之症 ,不容易治好 。所以难以开方下药 ,服了几副药也是无效 。在药力到的时候 ,稍为好些 ,药性一过 ,就和没吃过药时一样了 。据一位老医生说 :‘要想治好这病 ,必须用三碗糯米 ,煎汁服下,使病人得到生机 ,然后才可用药医治 。’只可恨我们这里不产稻谷 ,要得到糯米 ,必须要翻过天马峰 ,渡过碧鸡河 ,到琉璃城 ,才可以找到 。”

妙善大师说道 :“善哉 ,善哉 !老人家呀 ,你说不巧,我却说来得正巧 ,这也是注定的缘份 。你去告诉你家员外 ,叫他不要着急 。要是别的东西 ,出家人没有 ;三碗糯米 ,我们却有 ,如果能救小公子的性命 ,出家人决不吝惜 !”

老者听了 ,似信不信地说 :“真的吗 ?出家人此话当真 ,不可说谎 !不要骗过了一宿就走人 !”

妙善大师说:“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看我那两个同伴黄布袋中装的,不是米谷是什么?你快去告诉你们员外就是了。”

老者说 :“既然如此 ,三位先在这里坐一会儿 ,等老汉去通报一声。”说着便兴冲冲地向家里跑去,口中连喊 :“员外 ,员外,好了。好了。小公子有救了 !有人送糯米来了 !”

卢员外正坐在厅上发呆 ,见他这神情 ,喝问说 :“卢二 ,你发疯了吗 ?叽哩咕哝的 ,在那里说些什么呀 ?”

老者连忙说 :“我没疯 !真的有人送糯米来了 。”于是站住了脚步,定了定神。把妙善大师的话,从头到尾学说了一遍 。

员外听了,一跃而起,连说:“卢二,快去开了正门,我要迎接三位活佛。”

卢二哪敢怠慢 ,一路踉跄地跑出来 ,向三人说 :“我家员外要迎接三位活佛。”

妙善大师连忙说不敢。卢员外果然走出正门,向三人一拜到地。说道:“下士卢芸 ,不知三位法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现在请三位到大厅用茶。”

妙善大师等人合什还礼说 :“贫尼何德何能 ,敢烦劳员外迎接 ?只因朝山远道而来 ,想打扰宝庄一晚 ,惊动了员外 ,真是十分罪过 !”

卢芸便迎着三人进了大门 ,直到厅堂 ,重新叙礼后 ,分宾主坐定 ,寒暄了几句 。

妙善大师就开言说 :“听说小公子病重 ,必须要吃糯米浆才能保住性命 ,正巧贫尼袋中有粳糯米谷 ,只要拿来挑选一下 ,不要说三碗 ,就是三升也有 。”

卢芸听后真是喜出望外 ,千恩万谢 。妙善大师自己随身带的一袋米谷 ,已在神鸦岭时散给乌鸦吃了 ;但永莲身旁还有一袋米 ,保姆身旁也有一袋谷 。她向卢芸要了一个盘子 ,让永莲把米倒在盘中 ,仔细挑选糯米 。不一会儿 ,就拣了一升光景 。卢芸连忙说 :“够了 ,够了 !其余的请活佛收了吧。”于是永莲把米收进袋子里 。

妙善大师又嘱咐卢芸说 :“这种米煮的时侯不要淘洗,以免伤了元气 ,减少了效力 ,并且要用文火 ,不要让它沸溢出来 ,要是溢出来了 ,脂膏尽失 ,更没有效力了。”

卢芸一一答应 ,请三位随便坐 ,自己亲手把盘中的糯米捧到里边 ,交给老奶奶 ,详细说明煮法 ,叫她去煮 。一面安排素筵 ,款待三人 ,准备干净的上房 ,让她们休息 ;一面又吩咐家人去请那位老医生来 ,商议药方 。

老奶奶取了三碗米 ,放入瓦罐之中 ,配好了水 ,放在炭炉上煨 ,自己坐在旁边看 ,防止它溢出来 。大概有半个时辰 ,已经熬成了稀粥 ,顿时香气扑鼻 。于是把面上稀稀地盛了一碗 ,拿去给小公子吃 。

小公子已经神气涣散 ,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只好一汤匙一汤匙慢慢地灌下去 ,灌完了一碗 ,看他像是睡着了一样 ,老奶奶很高兴 ,便收拾了瓦罐 ,熄灭了炉火 ,回到房中 ,当她伸手去摸小公子的四肢时 ,却大吃一惊 。

原来小公子的手脚 ,先前虽然不象常人那样温暖 ,却还有一点儿热气 。现在吃了一碗粥 ,反而变得冰凉 ,一点儿热气也没有 ,连头上也是这样 ,看情况是已经没气了。老奶奶顿时慌了手脚 ,一口气跑到厅上 ,告诉卢芸。卢芸与妙善大师等人正在用斋 ,一听这话 ,都吓呆了 。老奶奶以为糯米中有什么花样 ,一定要和妙善大师拚命 ,卢芸好不容易才劝住了 。

正在纷扰不休的时候 ,老医生来了 ,问明了原由 ,便说 :“你们先不要吵闹 ,让我进去诊一诊 ,就明白了。”于是与卢芸和老奶奶一起进去 ,诊了小公子的脉 ,对卢芸说 :“恭喜员外 ,小公子有生机了 !”

卢芸听说后虽然很高兴 ,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状况 ,就问老医生 :“大夫呀 ,这孩子手脚冰冷 ,气如游丝 ,分明是个死兆 ,为什么反而说有生机了呢 ?”

老医生答道 :“员外你不知道 ,这叫做神气内聚 。小公子病了很久 ,神气已不相属 ,幸亏吃了米汁增长了元气,所以在内部聚敛起来 ,外面才有这种现象 。你先等他这一觉醒来 ,包管大有起色 。”

大家听了这话 ,才放下心来 ,老医生又定了药方 ,才回去 。

妙善大师得知这种情形 ,心中也十分喜悦 。卢芸全家都出来拜谢请罪 。妙善大师说 :“你们这么好一个地方,想不到却不出产米谷 ,真是个缺憾 。现在我们还有几升稻谷在袋子里 ,不如送给你们做种子吧 !”

《妙善公主的故事》21
心灵庭苑

妙善大师等三人,见天色不早,前边又有高山挡路,看当时的情况已经来不及翻过这座山了。幸亏离山数里的地方有个村庄,三人就径直投村借宿来了,想顺便也化些斋饭来充饥 。

到了村中 ,见有一个高门大户的人家 ,就知道是村中的首富 。常言说 :“出门要看天时 ,化缘须看场面 。”她们三个人自然往这家门口走来 。走到门前 ,看见门口坐着一位老者 ,年约六、七十岁 ,脸上现出忧虑的神色 ,两眼直视地上 ,眼珠动也不动 ,正在那里思量着什么 。就连三人走到他跟前 ,他也没有看见 。

永莲性子急 ,抢上一步 ,合什向老者说 :“老人家你在沉思些什么 ?贫尼这厢有礼了 。”

老者先前没留意 ,忽然听见有人说话 ,给吓了一跳 ,抬头看着三个人说 :“哪里的尼僧 ,到这里有什么事 ?突然间把老汉吓了一跳 。”

妙善大师合什谢罪说 :“打扰你了 ,还望你能恕罪 。我们是兴林国人氏 ,因立下宏愿去朝须弥山 ,路经贵宝庄。见天色已晚 ,特地造访贵府 ,求你让我们借宿一晚,明天清晨就动身 ,决不多加打扰 ,还望老人家行个方便。”

老者摇头说 :“你们来得不巧 ,要是在往日 ,不要说留宿一晚 ,就是多留几晚也没事 。可是现在却不行 ,你们还是去别家吧 !”

妙善大师说 :“这就奇怪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 ,请你告诉我们吧 。”

老者叹了一口气说 :“说起我家主人卢员外 ,可是个行善积德的大好人 。平时最爱救苦济贫 ,斋僧念佛 ,几十年来都不改初衷 ,只是一直没有一男半女 。前年春天,才生了一位小公子 ,全家上下无比庆幸 ,村里人也都说这是行善的结果 。不想在本月初 ,小公子忽然得了腹泻 ,当时请大夫诊治 ,说是脾虚之症 ,不容易治好 。所以难以开方下药 ,服了几副药也是无效 。在药力到的时候 ,稍为好些 ,药性一过 ,就和没吃过药时一样了 。据一位老医生说 :‘要想治好这病 ,必须用三碗糯米 ,煎汁服下,使病人得到生机 ,然后才可用药医治 。’只可恨我们这里不产稻谷 ,要得到糯米 ,必须要翻过天马峰 ,渡过碧鸡河 ,到琉璃城 ,才可以找到 。”

妙善大师说道 :“善哉 ,善哉 !老人家呀 ,你说不巧,我却说来得正巧 ,这也是注定的缘份 。你去告诉你家员外 ,叫他不要着急 。要是别的东西 ,出家人没有 ;三碗糯米 ,我们却有 ,如果能救小公子的性命 ,出家人决不吝惜 !”

老者听了 ,似信不信地说 :“真的吗 ?出家人此话当真 ,不可说谎 !不要骗过了一宿就走人 !”

妙善大师说:“哪有这样的道理 ,你看我那两个同伴黄布袋中装的,不是米谷是什么?你快去告诉你们员外就是了。”

老者说 :“既然如此 ,三位先在这里坐一会儿 ,等老汉去通报一声。”说着便兴冲冲地向家里跑去,口中连喊 :“员外 ,员外,好了。好了。小公子有救了 !有人送糯米来了 !”

卢员外正坐在厅上发呆 ,见他这神情 ,喝问说 :“卢二 ,你发疯了吗 ?叽哩咕哝的 ,在那里说些什么呀 ?”

老者连忙说 :“我没疯 !真的有人送糯米来了 。”于是站住了脚步,定了定神。把妙善大师的话,从头到尾学说了一遍 。

员外听了,一跃而起,连说:“卢二,快去开了正门,我要迎接三位活佛。”

卢二哪敢怠慢 ,一路踉跄地跑出来 ,向三人说 :“我家员外要迎接三位活佛。”

妙善大师连忙说不敢。卢员外果然走出正门,向三人一拜到地。说道:“下士卢芸 ,不知三位法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现在请三位到大厅用茶。”

妙善大师等人合什还礼说 :“贫尼何德何能 ,敢烦劳员外迎接 ?只因朝山远道而来 ,想打扰宝庄一晚 ,惊动了员外 ,真是十分罪过 !”

卢芸便迎着三人进了大门 ,直到厅堂 ,重新叙礼后 ,分宾主坐定 ,寒暄了几句 。

妙善大师就开言说 :“听说小公子病重 ,必须要吃糯米浆才能保住性命 ,正巧贫尼袋中有粳糯米谷 ,只要拿来挑选一下 ,不要说三碗 ,就是三升也有 。”

卢芸听后真是喜出望外 ,千恩万谢 。妙善大师自己随身带的一袋米谷 ,已在神鸦岭时散给乌鸦吃了 ;但永莲身旁还有一袋米 ,保姆身旁也有一袋谷 。她向卢芸要了一个盘子 ,让永莲把米倒在盘中 ,仔细挑选糯米 。不一会儿 ,就拣了一升光景 。卢芸连忙说 :“够了 ,够了 !其余的请活佛收了吧。”于是永莲把米收进袋子里 。

妙善大师又嘱咐卢芸说 :“这种米煮的时侯不要淘洗,以免伤了元气 ,减少了效力 ,并且要用文火 ,不要让它沸溢出来 ,要是溢出来了 ,脂膏尽失 ,更没有效力了。”

卢芸一一答应 ,请三位随便坐 ,自己亲手把盘中的糯米捧到里边 ,交给老奶奶 ,详细说明煮法 ,叫她去煮 。一面安排素筵 ,款待三人 ,准备干净的上房 ,让她们休息 ;一面又吩咐家人去请那位老医生来 ,商议药方 。

老奶奶取了三碗米 ,放入瓦罐之中 ,配好了水 ,放在炭炉上煨 ,自己坐在旁边看 ,防止它溢出来 。大概有半个时辰 ,已经熬成了稀粥 ,顿时香气扑鼻 。于是把面上稀稀地盛了一碗 ,拿去给小公子吃 。

小公子已经神气涣散 ,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只好一汤匙一汤匙慢慢地灌下去 ,灌完了一碗 ,看他像是睡着了一样 ,老奶奶很高兴 ,便收拾了瓦罐 ,熄灭了炉火 ,回到房中 ,当她伸手去摸小公子的四肢时 ,却大吃一惊 。

原来小公子的手脚 ,先前虽然不象常人那样温暖 ,却还有一点儿热气 。现在吃了一碗粥 ,反而变得冰凉 ,一点儿热气也没有 ,连头上也是这样 ,看情况是已经没气了。老奶奶顿时慌了手脚 ,一口气跑到厅上 ,告诉卢芸。卢芸与妙善大师等人正在用斋 ,一听这话 ,都吓呆了 。老奶奶以为糯米中有什么花样 ,一定要和妙善大师拚命 ,卢芸好不容易才劝住了 。

正在纷扰不休的时候 ,老医生来了 ,问明了原由 ,便说 :“你们先不要吵闹 ,让我进去诊一诊 ,就明白了。”于是与卢芸和老奶奶一起进去 ,诊了小公子的脉 ,对卢芸说 :“恭喜员外 ,小公子有生机了 !”

卢芸听说后虽然很高兴 ,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状况 ,就问老医生 :“大夫呀 ,这孩子手脚冰冷 ,气如游丝 ,分明是个死兆 ,为什么反而说有生机了呢 ?”

老医生答道 :“员外你不知道 ,这叫做神气内聚 。小公子病了很久 ,神气已不相属 ,幸亏吃了米汁增长了元气,所以在内部聚敛起来 ,外面才有这种现象 。你先等他这一觉醒来 ,包管大有起色 。”

大家听了这话 ,才放下心来 ,老医生又定了药方 ,才回去 。

妙善大师得知这种情形 ,心中也十分喜悦 。卢芸全家都出来拜谢请罪 。妙善大师说 :“你们这么好一个地方,想不到却不出产米谷 ,真是个缺憾 。现在我们还有几升稻谷在袋子里 ,不如送给你们做种子吧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7、吃南瓜补中益气  夏天爱上火的伴侣,平常宜多吃些南瓜,能补中益气、消炎解毒。  丝瓜性味苦甘,清冷微寒,做汤具备清热化痰的作用。
  • #朔州男科医院##朔州生殖医院#有实力吗【朔州生殖医院看前列腺靠谱】  **变松的原因及危害  1阴道松弛的形成  **松弛的形成  **松弛指的是**壁的组织
  • 1、懂得相互妥协和迁就一段好的感情都是需要有人去做出退步,这是不变的真理,如果两个人都对着干,那么这感情迟早得散。好的爱情都是让对方变得更好的,所以学会保持距离
  • [偷笑]突然有感而发的日记✉️:对于本巨蟹女来说最喜欢最有幸福感之一的事情肯定是逛超市了 不管是一个人‍♀️逛还是两个人一起逛 都是打发时间和获得乐趣的最好方式
  • 而今天要讲的这一对明星夫妇,却从来不曾上过热搜,更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俩是一对,真的可谓是低调到了尘埃里。在娱乐圈之中有很多的明星,明星们都有各自的优点,所以才能
  • (不过大概率没人就是了X大不了明天再捞捞)目前正在寂寞等待一个叫达达利亚的男人复刻()是萌新(求带脸.jpg)平时在游戏里看见有意思的东西也会拍照发出来X(可能
  • 空调、软座、精彩的节目,还有小礼品哦(转发说说,微信上墙,现场抽奖都有机会哦[哈哈][哈哈][哈哈])还在等什么?有你我,有奉献;有爱,有精彩。
  • 送礼还是自己吃都很棒!送礼还是自己吃都很棒!
  • 8-10过程累计降水量0.1-19.7毫米,太子山沿线出现雨夹雪,康乐部分乡镇积雪1-2厘米。天水市大部出现大范围降雪天气,降雪量5-7毫米,积雪深度7-18厘
  • 这类女性大多比较有个性,做事追求完美,对待感情也是蛮认真的。但在面相玄学中,尖下巴的女性一般都比较自我,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漠有防备心。
  • 8月1日23:00,万家湖社区派专车送达武汉亚心总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其活动轨迹为:7月28日17:00,打车到万家湖社区附近中建三局工地报到,车牌号为鄂A22D
  • 佛的安宁,魔的痛苦。暖亮每个黑暗的心灵!
  • 【今日吃瓜】 古装探案喜剧《宋慈韶华录》主演目前定为:孙泽源,陈欣予,李乃文,董璇湖南卫视综艺《真正的男子汉》第三季,拟邀艺人嘉宾有:杜海涛,沈梦辰,张艺兴,刘
  • #张艺兴[超话]#不知道以什么开头,那就借鉴下红雷哥的吧今天是你30岁的第一天像你说的一样,和以前的每一天没有什么不一样你还是那个永葆热情,坚持追梦的你还是那个
  • 俗话说,家丑不外扬,人也是如此,对于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总归是不愿意被更多的人知道和谈论的。”女孩说:“相信如果换成您在这里,也能干得很不错的!”青年思忖了下,说
  • “两核”就是建设国际知名的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两大文化旅游发展极核。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将安阳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
  • #雲浠•雲讀筆記# 友谊,在每个人的经历中都短暂而易逝,当回忆起它时,就像留在记忆里的某个夏日的闪电。这些永不消散又不曾欺骗的幻象,像是通过某种魔法被悄悄地聚集
  • “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我知道古代文人们喜欢它,尤其喜欢它身上附着的农家风情,却也只记得郑板桥的这对联了~扁豆在四川叫“沃米豆”(谐音)大家说它是舔肥
  • 开心❤️Ll小小的人儿那么大力气!?
  • 每一天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现在有多努力,将来就会有多幸运,幸运,总是离努力的人更近一些。每一天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现在有多努力,将来就会有多幸运,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