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看浙江两会# 【为小时小店解难纾困,提案递交省两会!】刚刚过去的2021年,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作为疫情下最鲜活的社会细胞,社区小店总在开开关关,浮浮沉沉。如何帮助这些小店抵抗“寒冬”,引发了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的关注。

过去10个多月,钱江晚报一直用镜头和笔尖,对准“小时小店”这个群体,记录了一大批温暖的面孔和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对这些小店的关注。

在这次省两会上,“小时小店”被代表委员念起。浙江省政协委员田宁专门带来一份提案,为他们鼓劲加油。

他们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也有很多闪光的品质

“小时小店”是什么?相信一直关注钱江晚报和钱报·小时新闻客户端的读者,一定不会陌生。

钱报最早关注小店,是从2021年3月初开始。通过记者深入社区亲身体验,直面社区小店在经历疫情之后的生存状况。并且,以独特的视角、接地气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一大批温暖的面孔和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对这些小店的关注。

为了方便小店店主们的沟通与交流,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还向全城发出“集结号”,建立起专属微信群,把这些散落在杭城的社区小店连接起来,一起抱团取暖。

从“社区小店生存启示录”到“小时记者当店长”、从“10个小时直播点授牌”到“百家小店生存调研报告”、从“各路大咖把脉小店经济”到“小时小店请你喝凉茶”……这一年,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录了这些小店的成长与转型、互助与希望、坚守与传承。

在这些小店店主身上,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也有很多闪光的品质。他们,是共同富裕道路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进行了一场“杭州百家小店生存调研”,多路记者深入杭州城区,耗时半个月,倾听了100家小店店主们的失与得、苦与乐,最终形成《杭州百家小店生存报告》。

在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一起举行的以“把脉百家小店,拥抱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线下分享会上,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家、社会学者等各路大咖出席,和店主代表们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共同探讨数字经济浪潮下,作为社会经济细胞的小店如何生存、发展、壮大。

这一切,都是属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小店之间的约定。给他们的生存发展,以清晰的指引,给他们在城市扎根,以坚实的力量。

携提案为“小时小店”发声
三点建议为小店鼓劲

对于小店店主这个群体,省政协委员、盘石集团董事局主席田宁心有戚戚。

“20年前,我的创业梦就是从小店开始的。”2000年,田宁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不久在杭州颐高数码广场三楼租了个摊位,取名“盘石”。20年间,盘石从一家小店成长为一家知名企业。而那段创业初期小店店主的经历,也被田宁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

所以去年5月,当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系到田宁,想联合由他牵头的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为小时小店店主们开一场线下交流会时,他不仅全力支持,还携众咖为小店店主答疑解惑。

那次活动激发了他要为这个群体多发声、发好声的想法。这次省两会上,田宁委员专门带来了一份《建议减租降费,用数字化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提案,他写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直接缓解就业压力,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载体。2021年,我牵头的杭州新经济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钱江晚报,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深入调研杭州百家小店生存状况。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受疫情不确定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当前面临以下问题:房租、原材料等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压力大;单个经济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缺乏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技能,难以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数字化转型困难;缺少关注引导、培训扶持、权益保障和制度规范等。”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省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和发展,他建议:

一、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数字化工具和培训,帮助其转型升级;

二、建议通过减负降税、信贷融资等帮扶手段,切实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负担;

三、实施网格化精准帮扶管理,增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知情度和抗风险能力。

“我想包括盘石在内,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不同行业的商户数字化转型技术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昨天(1月17日)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田宁很激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千方百计惠企助企,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且提到‘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这些‘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对小店店主们来说,是一剂强心针。”他说,“小店稳了,市场主体就稳了。”

鼓励大企业开辟规模化的消费区域
“小经济”也要插上数字化“大翅膀”

和田宁委员一样,关注“小时小店”的还有省人大代表、传化集团员工陆亚芳。

“经常在钱江晚报和钱报·小时新闻客户端上看到相关报道,深知这些小店的不易。”作为一名在企业深耕25年的省人大代表,陆亚芳也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小店发展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

陆亚芳认为,很多大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可以为以小店为代表的小微经济发展助力。

“在我们传化大楼底下,有一个‘美食花园’,集结了二三十家小店,包括餐饮店、水果店、文印店、理发店等各种不同的业态,它们既服务于大楼内的员工,也对外开放。”陆亚芳说,因为有稳定的客源,这些小店的总体经营情况都还不错,“我们整幢大楼有三四千人,再加上周边写字楼的员工、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等消费群体,都给小店的发展注入了很大动力。”

陆亚芳表示,像这样的模式,是很值得复制和推广的。应该鼓励大企业在企业大楼、产业园区等场所,多开辟一些规模化的消费区域,引入多种形态的店铺,形成服务集群,“对小店的发展来说,就不用再单打独斗,可以抱团取暖,而且,在为小店长久生存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还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便利。”

“除此之外,现在正在推进的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都可以把社区小店的布局和发展进行通盘考虑,用更加前瞻性的眼光和设计,让各种小店的业态和社区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陆亚芳说。

陆亚芳还建议,让小店店主都能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让他们的“小经济”可以插上数字化的“大翅膀”。

“很多小店店主在数字化方面,可能只是用支付宝或微信收款,更多的技能就不太掌握了。”陆亚芳说,可以多开展数字化方面的引导和培训,“让他们也能掌握数字化的‘流量密码’,不光在实体店里做经营,也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力量,多元化拓展生意。”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蓝震/文 徐彦/摄 )

【一碗锅盖面,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为了深入了解镇江锅盖面行业发展现状、明晰未来发展路径、擦亮城市名片,市商务局日前召开镇江锅盖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专家学者、市锅盖面行业协会及锅盖面店代表、市餐饮行业协会及餐饮企业代表、媒体代表近20人参加会议。

“名片”的比较中 了解锅盖面

长久以来,锅盖面已经成为了镇江最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符号。2013年,镇江锅盖面和其他九种面条荣登“中国十大面条”。这碗“叫醒”镇江人味蕾的面条,作为成为镇江的“城市名片”被更多人知晓。

有人说,吃锅盖面必须要来镇江,并非说其他地方吃不到正宗好吃的锅盖面,而是在镇江吃才最有感觉。来到江南古城,见识一下“镇江三怪”,尝一尝锅盖面,才算没有白来。

如今,锅盖面早已是镇江的“国民美食”,是镇江人的乡愁所载。许许多多的游子,一回镇江,就要到街头来一碗正宗锅盖面,才算真正回到了镇江。锅盖面如今也是镇江城市生活的“代言人”。尝一尝这一碗地道的锅盖面,才叫沉浸式的镇江游。

镇江锅盖面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名片”。不同城市的“名片”其实在外界的知晓度上仍会存在差别。百度搜索同为十大面条的“武汉热干面”“兰州拉面”,词条显示分别为3780万、4350万个相关结果。镇江锅盖面仅有308万个相关结果,还不到前两位面界“明星”的十分之一。

搜索结果当然不能代表一个产品的全部实力,但起码能作为知名度的一个侧面参考。扩大知名度,这是镇江锅盖面下一步发展需要做的事情。

什么才是 真正的锅盖面?

无论在哪一家面馆,面条下锅之前,店主往往会问顾客:“小刀还是细面?”

对于喜欢小刀面的人,“无小刀,不锅盖”。邵顺兴第八代传人尹焱还在坚持制作手工跳面。“面条用传统的跳面所做,有气孔,弯弯曲曲,所以能挂汤。”对“细面”派来说,细面更能和特有的酱油汤更好的融合,口感更丝滑。对于大多数食客来说,各式各样的浇头才是一碗面的“灵魂”,再加上韭菜、豆芽,自选的葱姜蒜、酱瓜萝卜干……吃完这个地道镇江早餐,开始能力十足的新一天。

不仅在沿街店铺能吃到,在本地的宴席和早茶桌上,一大碗锅盖面往往也是整桌餐席的“压轴”。当锅盖面“走出去”的步伐还未形成大产业,怎样用美食抓住客人的胃、打造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淮扬美食镇江风味”?

尹焱在店里能直观地感受到外地游客对锅盖面的好奇。但是对于外地游客的询问,商家们却困惑于没有统一的标准。锅盖面的“锅盖”其实是食客最感兴趣的地方。以至于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在灶台沿街摆放的店里面,食客们正主动拍摄正在煮着锅盖的灶台。

尹焱作为一名85后创业者,年轻的他拥有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胸怀,希望能够把邵顺兴的工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也成为年轻人致富的本领。

锅盖面需要 一个正式的解释

镇江地处长江运河的交汇处,独特的历史文化成就了一晚锅盖面。一碗锅盖面里是镇江人的生活气息,体现镇江人的包容性格。吃一碗锅盖面,才算领略了镇江人的日常,领略地道的镇江风土人情。

镇江人对这碗面寄予厚望。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沈洋说:“它(锅盖面)是镇江商埠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我们需要让它不仅吃得香,也看得美,不仅带得走,也要走得远。”

市商务局党委委员虞军表示,锅盖面不只是一碗面,它是镇江的餐饮文化之一。它体现这座城市的性格,也体现这座城市人民的生活态度。

这一碗面的隐忧同样在业内引起关注。“比如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标准,行业发展较为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让锅盖面难以‘香飘万里’。”南乡一绝宝堰面总经理胡仲华说。

传承和创新无疑是摆在锅盖面行业面前的课题。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裴伟作为研究者,对锅盖面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他说,锅盖面需要一个正式的解释,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需要一种强烈的市民文化认同,需要一种广泛的教育传播,才能让这种地方饮食文化传承广大。

传承和创新离不开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对锅盖面这张城市名片,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们都在用心守护和传承,担当起了这份社会责任。

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吴荣生说,锅盖面行业遇到了好时代,新理念、新模式如雨后春笋,现代化的设备、电力厨房的应用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对行业的标准化、安全化、高效化意义重大。

恒顺味道刘府早茶总经理刘斌认为,锅盖面的创新和守正同样重要,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如何创新锅盖面,将小面条做成大产业。

一碗面 如何高质量发展?

“讲好镇江故事、下好镇江这碗锅盖面”意义重大,它关系着人们的一餐一食,关系着城市品牌的塑造,更关系着就业和民生福祉,需要各方齐心,形成合力,擦亮镇江的金字招牌。

在这次的镇江锅盖面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市锅盖面行业协会秘书长高履霞回顾了协会成立以来,凝聚会员企业力量,在发展锅盖面行业的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市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鲁庆呼吁:“面条喜好因人而异,但镇江锅盖面需要一面大旗,在大旗的引领下,整个行业共同发力。”“我们要把酒店的面条做好,通过我们的平台和招牌,把锅盖面的形象树立起来,传播出去。”香逸渔港镇江店副总经理徐莉说出了镇江饭店业企业家的心声。观海楼总经理、餐饮协会执行会长郝捷说,本次会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视角多维、干货满满,对未来锅盖面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座谈会持续近三个小时,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思维碰撞,气氛热烈。

市商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口岸办主任王为华感叹,下一步要处理好“规范、传承、创新、发展”的关系,推动完善相关标准和立法,做好经营和管理的创新,教育和文化的传承,全面支撑起锅盖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镇江锅盖面的未来发展,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锅盖面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系统思维,从行业发展、饮食文化、城市精神等多维度理解锅盖面的内涵;要注重改革创新,辩证地总结传统,让行业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百姓需求;要狠抓重点难点,勇于担责,逐一攻克锅盖面行业发展中的难点。具体而言,要做好酒店宴席上的“最后一碗面”,提振镇江锅盖面的旅游形象;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力量,凝聚各方力量;要做好教育和传播,提高市民对锅盖面文化的认同度;要举办相关论坛和节庆活动,提高社会关注。(俞佳融)文雯 摄

#沈阳身边事##沈阳生活##沈阳新鲜事##沈阳新闻##沈阳分享##沈阳事儿#​​#沈阳同城# 95后人才的“沈阳吸引力”是什么? “既容得下肉身又容得下灵魂”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在老龄化、少子化背景下,近年来各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

  抢人才也是抢年轻人口。95后人才多数是职场新人,年轻且有活力,其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近日,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沈阳市是2021年唯一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的东北城市。从对95后人才吸引力的排名方面看,2021年沈阳较2020年提升了15个名次。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名次提升幅度最大。

  一个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是过去一年中,无数年轻人面对事业、家庭,甚至是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把自己的宝贵一票投给了沈阳。他们有的在大学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沈阳,有的在南方工作多年后回到了沈阳,还有人从异地他乡来到陌生的沈阳就业。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高级记者 刘洋/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1

  95后工程师 带着四川媳妇从深圳回到沈阳

  他为什么选择回到沈阳?

  王志博,生于1995年的瘦瘦高高帅小伙儿。

  2018年从成都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应聘到深圳市一家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储能企业工作。今年年中,王志博回到沈阳。7月,他顺利入职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研究院任暖通工程师一职。

  11月23日上午,记者见到王志博时,他正穿着工装在浑南一小的校园里调试一套分布式多能互补储能型三端一体多反馈智慧型热联供系统。工程师跑施工现场,王志博很喜欢这种感觉。“研发团队的工程师非常乐于参与一线调试运维,因为样本数据是一种资产,可以让改进创新的循环周期很短、内生力很强。”他说。

  研究院负责人对王志博的评价很高:“有功底、上手快、有发展。”

  在刚毕业的年轻人眼中,深圳这样的南方城市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一转眼两年多过去,王志博为什么选择回到沈阳?

  工作是第一考量。

  他把现在的工作称为“既容得下肉身又容得下灵魂”。

  王志博给记者画了一个示意图:供热(荷)—蓄热(荷储)—煤改电、清洁供热(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站(源网荷储)—城市级碳中和(战略规划)—地方绿电产业群(下潜延伸)—乡村振兴(乡村绿电交易)—惠民供热。“我入职的这家公司理念和行动都是行业最先进的,由点到面再到网,又形成闭环的产品圈,有种‘逻辑,我是你的破壁人’的感觉,让我们工科男一下就‘燃’起来了。”

  他离开沈阳时是1个人,回到沈阳时是4个人。

  王志博的爱人是他在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友,一位95后四川姑娘,孩子1岁半后,又怀了二胎。两人此前在深圳过着租房生活,薪资待遇确实不低,但租房等生活成本也非常高,且居住、教育等环境均有限,怎么给孩子们更好的成长环境?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王志博和爱人决定带着孩子回沈阳安家。

  “媳妇儿待产期间在备考注册税务师,她对事业的态度比我还拼。”王志博说。

  看着雪景吃着火锅,对于来到沈阳之后的生活,这位四川姑娘直言:“有暖气,老舒服了!”

  2

  产业起来了 自然会形成磁石效应

  沈阳对95后的吸引力也体现在新兴行业和与互联网相关的跨界领域

  “今年公司入职的3位95后,都是从外地吸引过来的,成长很快,经过不到半年的锻炼,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恒久安泰研究院负责人对记者说。

  人才集聚自有规律。“产业起来了,自然会形成磁石效应。人才是跟着就业和创业机会流动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数据来源方之一——智联招聘沈阳分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刘洪贞认为。

  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在科研院所,材料制造、工业制造领域都有深厚的积淀,一批带有科技创新属性的制造业企业崛起成为沈阳市人才聚集能力的加分项。在调取出2021年沈阳本地企业在线招聘数据后,刘洪贞告诉记者,东软、新松、芯源微、拓荆、富创精密等等一批沈阳先进制造业企业,今年职位供应量占比达到了2020年的2.4倍;招聘职位数增幅达286%,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与此同时,沈阳对95后的吸引力也体现在新兴行业和与互联网相关的跨界领域。

  生于1995年的陈博皓不久前从工作了3年的北京回到沈阳,加入一家农业产业链创业型小企业,和团队成员一起搭建平台,把辽中、新民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说起回到沈阳发展的原因,陈博皓告诉记者,北京的工作机会虽然更多,自己所在领域也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做项目的感觉是工业流水线,分工明确,留出来的发展空间非常有限。相对来说,沈阳的农业产业链领域有发展也有后劲,更像是朝阳。

  采访之中,来沈或回沈发展的95后智能汽车工程师、“码农”、电竞选手、互联网营销师、脱口秀演员纷纷出现在记者的视野中,在相关领域看好沈阳的发展前景是他们的共同理由。

  “目前人才需求集中的行业基本都是今年年初沈阳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领域,这些行业的发展前景有目共睹,吸引了一批95后年轻人的扎堆流入。”刘洪贞说,从构成上看,他们主要包括周边城市刚入职场的求职者、在沈高校毕业生、曾到异地求职的沈阳籍人才等。

  三类95后年轻人的涌入,共同汇聚成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沈阳是最具人才吸引力的东北城市,在应届毕业生、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两项排名中,沈阳市均跻身全国20强城市行列,居东北首位。

  3

  高阶需求的满足 是更吸引年轻人的地方

  工作机会和产业发展之外,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让年轻人选择沈阳?

  “95后年轻人生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富足,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仅关注的是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文娱产业等的发展情况,其实是一种对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选择。”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赵兴元这样认为。

  生于1996年的锦州小伙子段闯今年4月份来到沈阳,不到半年时间就在家人的支持下火速在浑南区买房、安家。

  2020年7月从辽宁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本科毕业后,班里30个人分成三路:留沈、南下、北上。

  “当时也考虑过去北上广,最终选择沈阳不仅因为就业机会多,而且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生活环境各方面都更适合。”段闯说。

  而这正是沈阳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中,从“引得进”到“合得来”的最高层级演进。租房每月200元补助,买房还有2万元补贴,这个城市对年轻人的友好让段闯和来沈发展的小伙伴们都非常满意。朋友圈里,干净有序的地铁车站、浑河边的美景、奉天巷的美食、辽宁大剧院的戏剧表演、万象城的当夏好市,小伙子分享的不仅是生活,也是这个城市的生机。

  《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中提出,马斯洛需求理论中,人类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城市青年需求同样可以按照金字塔逻辑展开:基础需求对应生存问题,工作机会、收入等问题;第二层次对应生活问题,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而第三层的需求对应精神生活问题,年轻人基于情感认同,自我成长和创造力培养等方面的诉求,对更加开放,进取和创新的城市氛围产生憧憬。

  借助25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提供的大数据,以及对超过1500位年轻人的访问综合分析全国100个城市,沈阳市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上对年轻人需求的满足,均处于东北最高水平。其中,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这一指标项下,居住便利度、商业资源偏好、交通枢纽度、便民购物规模、日常餐饮可选度和公共交通通达指数均在百城的上游水平。

  上升到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层面,沈阳是华北与东北地区除北京、天津之外,各项成绩最好的城市,自我成长氛围、生活新鲜感、文化娱乐活力等均高于百城平均水平。

  “充满生活气息,城市宜居性、城市人也表现出相对积极的活力,是东北城市的希望所在。”《中国青年理想城报告》作者唐也钦这样评价沈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进说:我今年65岁,要退休了,有人会说1亿元不是个小数目,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财富,但是,我和我的家人都认为,这笔钱用于我们家庭去过上更为舒适的退休生活
  • 妞妞,这是你在妈妈肚子里待的第15周➕4天喽,虽然有很多不舒服和辛苦,可是每每想到以后出生时肉肉的你,就觉得好幸福、好期待,亲爱的小妞妞,你有一个负责任、顾家的
  • 同时,也不以夫星为用神,婚姻过的也不算好,只能说凑合过,争争吵吵过,但日主时干夫星合日主也正好说明晚年婚姻较好,只要日主克服自己对夫星管理严格或要求过高的缺点,
  • 想来人这一生,本就是不断失去,又不断得到的过程。想来人这一生,本就是不断失去,又不断得到的过程。
  • 天地是爱你的。天地是爱你的。
  • 有人给他举伞吗,他的愿都实现了吗。自己造的孽自己来承担,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 卢克索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法老文明,但是我们现在见到的,只是零星遗留罢了。因此,不同的城市居住着不同的混血群落,纯粹的古埃及血统很难再找到了。
  • 王文玉说,隆尧县将立足实际,借助全市发展东风,紧紧围绕高质量赶超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扩容赋能、全民创新创业、民生福祉增进、平安稳定护航“五项工程
  • 中等根智的人因为见识不足,对道的认识不清,所以虽然有缘听到道,也有慕道之心,但是道心总是不能持续长久。八、圣人品性之质最为纯真,但仍然不执着于事物分别之中,悠于
  • 国内上市的型号是s,效果可维持1年以上,是一种独特的再生型皮下填充针剂。但是,这个是再生医学产物,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会更高。
  • 之前演《御赐小仵作》的时候,很多观众朋友们都调侃楚楚是一个娇小的女主角,毕竟男主萧瑾瑜实在是太出众高挑了。之前演《御赐小仵作》的时候,很多观众朋友们都调侃楚楚是
  • 加速接轨上海,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四大主题乐园、打造长三角文旅新中心#嘉兴房产投资[超话]##上海##嘉兴##热盘速递#静安核心内环内#安康苑#售楼处今日正式
  • #带着微博去旅行##遇见美好##说走就走的旅行##旅游攻略##老君山##道教知识点# 道术一词,源出《庄子.天下篇》与“方术”、“方技”是一个意思,道教中人也有
  • 淮北老茶馆里的下午茶〰 #运河寻梦游##小众宝藏旅行地#▶️安徽淮北临涣古镇,有着千年的历史过往,以前这里是多省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埠,客商聚集时品茶必不可少。这里
  • 【亚马逊计划推出高科技更衣室】全球最大零售商亚马逊正在加快布局线下市场,计划在明年开设的百货商店中设立高科技更衣室,以促进自有品牌服装的销售。#西安时尚#【Ch
  • 不过这个“大脑”也是能吃的,软软的质感,有点酸甜。#李现[超话]#lx#六十天安利李现# day44:最喜欢的一张表情包我最的表情包是下面的这张,这张是一个天现
  • 其实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都是优秀的刊物,作为高等学校的课题查新、基金资助、项目评估、成果申报、人才选拔以及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等多方面的文献检索工具,并且得到了广泛
  • 【多样青海:生态大数据守护三江源|Biodiversidad en Qinghai: El Centro de Macrodatos Ecológicos vi
  • !?
  • 我很讨厌没素质 又不讲理的浑人 但是也不可否认我无论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也在这样的人身上讨不到任何便宜 而他却能让我的生活鸡犬不宁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