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少说话,多念佛呢?

虚云老和尚曾开示道:“佛菩萨岂要人念?只缘众生障重,佛菩萨指示种种法门。念佛菩萨圣号,不过令众生澄清妄念,彻见本来耳。”修行容易,修心难,佛菩萨怎么会要人念呢?佛菩萨慈悲,为众人提供了念佛这个法门。“佛号投于妄心,妄心不得不净”,念佛对于我们修心来讲,无疑是一服清凉剂。

念佛功德有多种殊胜,“离难获安胜”,诸佛、菩萨加护念佛者,离诸患难,安庆吉祥;“称名灭罪胜”,念佛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持念获福胜”,称念一声佛名,胜过以四大部洲的七宝供养佛与阿罗汉的功德;“果感见佛胜”,众生念佛必定感得见佛的果报;“亲迎往生胜”,临命终时,有化佛、化菩萨放光迎接行者,往生佛土。

#弘愿寺[超话]#《无量寿经》大意21

五浊恶世的众生,没有一个不苦恼的

“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矜哀三界”,“矜哀”这两个字,以文字来说,就是怜悯、同情、爱护。不过,若是就文字背后的意思来说,又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矜哀”的“哀”,就是“悲哀”的“哀”,是说大慈大悲的佛,因为众生的愚痴而产生悲哀的心。看到我们众生不知道自身已深陷火宅之中、浮沉苦海之内,这一世虽然出生为人,但是若没有脱离三界六道轮回,未来一定会堕落在三恶道,三恶道之苦非常长,非常激烈。对此,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都还悠悠泛泛地过日子。佛有智慧,深刻痛感这件事,因此是以“矜哀”的心情来看我们众生,为我们悲哀,怜悯我们。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释迦牟尼佛在《法华经》中说: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因为三界是众苦充满的火宅,所以不仅会引发诸佛对众生的矜哀之心,就如同善导大师所说的“自信教人信”,一个已经自信的人,对于其他的人也自自然然的会流露出和佛矜哀三界的这种悲心。

因为我们众生都有良心,都有爱心,只是没有显露而已。孟子就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恻隐”,意思就是不忍,也是同情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都有同情心,都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也是仁义礼智信的“仁”,所以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也”。恻隐之心也就是仁爱的心。

孟子又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若无恻隐之心,没有仁爱之心,那么他就不是人。若不是人,就是野兽了。

既然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当我们看到最亲的亲人,竟然没有将这个法传播给他,让他也可以和我们一样离开三界火宅,离开六道苦海,这样,我们还是人吗?

诸佛矜哀三界,而我们既然是三界的众生,所以都是十方诸佛所矜哀的对象。虽然诸佛悲心以三界为对象,但可以说,就是以我们苦恼的众生为正客。所谓正客,就是指所有对象中的主要对象。

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没有一个不苦恼的,若有一个人说他没有苦恼,这不是说他有智慧,或者很乐观,而是他很愚痴。因为,我们这个世间可说众苦充满,佛就以火宅来形容,好像一间房子已经着火了,而且熊熊大火将整个门窗都围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安稳地在火宅里过日子吗?这是不可能的。也因为发觉到这一点,所以就会引起惊慌,就会追求出离。对我们而言,有这样的苦恼,也是一种好处,这可以说是一种逆增上缘。

所以,十方诸佛的悲心是以三界为对象,三界之中又以苦恼的众生为正客,因此善导大师说: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

“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善导大师的意思是说,十方诸佛的大悲,是以苦者为主要对象,因此,十方诸佛的心都会特别悲愍“常没众生”。所谓“常没众生”,就是常常沉没在三恶道中的众生。“没”和“浮”是相对词,“没”就是沉入水底,表示在危险、痛苦之中。“浮”就是浮出水面,可以呼吸空气。我们以水面为界,水面以上比喻天界和人间,水面以下是指三恶道。在六道之中,如果出生在天界,可以暂时享受天福;若是出世为人,虽然有苦,但多少也会有安乐,不像在三恶道,完全是苦。善导大师说我们是常没的众生,意思是说我们现在虽然出生为人,若没有离开三界六道,将来在生生世世无穷尽的轮回之中,一定会在某一生某一世堕入三恶道中,那时,就会长时受苦,无穷无尽,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出离。

“是以劝归净土”,因此十方诸佛都劝导我们众生回归极乐世界。“归”就是回我们的故乡,回我们的家。若不是回自己的故乡、回自己的家,那就不是“归”。因此,弥陀净土、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安稳的所在、成佛的道场、证悟佛性的地方。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所以往生极乐叫作“归净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救生人员跳入大海的目的,就是要救溺水之人。如果一个人会游泳、以游泳为乐,在水中安安全全的,就不必救生人员来救度,所以只有溺水之人才需要被救度。

“岸上之者,何用济为?”至于已经在岸上的,根本就不需要别人救度。也就是说,已经超凡入圣、离开三界的圣者,就好像已在岸上。若还在三界之中,就表示还在水里,还需要救生人员来救度。这个救生人员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慧净上人主讲 https://t.cn/z8yXDFj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至心施等四种果报,已经在前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跟大家约略提过了,接下来就谈一谈如法求物施的果报。

世尊在这里开示:“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前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举例而言:假如过去世布施,所得的财物不是如法所得,这个包括说要布施所得的财物,可能是偷盗物、圣遮物、众共物、三宝物,施一人回与多人,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恼他人而得、诳他人而得、欺他人而得的种种状况;今世得财已,当为王贼水火所侵。何以见得我们今世所受用的财物,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有?譬如说:自古以来百姓都要向王纳粮或者是缴税,这一点肯定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是一般人所无法避免的;这个王,从小聚落的聚落主到一个区域的小王,乃至是到皇帝;而到了现代的时代,代表王的实质单位,就要改名叫作政府了。只是现在不纳粮都改叫作缴税,有缴所得税、房屋税、地价税、牌照税等等;乃至说最少的过路费,就好像现代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一样,都免不掉,而且是我们想不缴都不行的。所以经过这样的简单说明之后,大家就可以初步了解,有财物为王所有的这一件事。

然而,实际上众生共业所感、福德受用的状况,是非常错综复杂的。这又是怎么说呢?譬如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到便利商店买一个面包,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也许你会想:“那不就是爷我有钱吗!就找个事花钱;另一方面正好是有人有东西,那就卖东西赚钱罢了,这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可是要是没有人把面包送到店里面,要是没有人做面包,要是没有人卖面粉等原料,要是没有人种麦,乃至要是没有人制造车辆,要是没有人开辟道路;或者又是说,要是没有人在这一些环节之中,加以管理以及推动,那么这一些的社会制度也就无法成就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这么方便地就取得我们所需要用的物品。如此说来,就有数不尽的要是没有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些种种状况了。因为施设并且互相维护这样的制度,使得众生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缘故,当然我们依于福德所感得的财物,就会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持有的情况。

然后,经论中有时候会提到:我们今世的财物是五家共有,五家中的四家,就是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王、贼、水、火”, 也就是国王、盗贼、水灾、火灾。而一般而言,还有第五项的不肖子女,这多半是过去世因为某一些原因而积欠对方的财物,再加上其他的因缘,感得成为某甲今世的子女,所以必须在财物上有相对的酬偿。这一个部分与不如法求物施所感得的果报,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这里但说王贼水火四家。贼,当然指的是盗贼。换言之,在因果的酬偿之下,某甲今世值遇盗贼而失掉了财物,然而多半之后虽然广为追寻,依然无法追回所失的财物。而水灾与火灾的部分中,有可能是会与人为的因素有关,譬如说火灾;另外一个部分,则泛指一般所谓的天然灾害,那这个部分,水灾、火灾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这是属于大自然灾害的部分。那么,假如另外而言,乃至包括风灾、地震等等。所以说,往昔不如法求物而布施,虽然今世感得相对的果报而得财物,但也会在因缘和合之时,又感得为王贼水火所侵而失却了财物。若是往昔如法求物而布施,今世所感得的果报,就不会为王贼水火所侵了。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接着世尊又开示:【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此时世尊为我们开示:布施法之中所施物与未来世相对的果报受用。这里的好(hăo)色,不可以念作好(hào)色,色指的是物质,意思是说殊胜或美好的物品。譬如说,布施给众生上妙的饮食,或者是殊特的工具以及物料等等,未来世感得自己的色身庄严,或者是感得所受用的器世间的殊胜。往昔若有种种差别不同的布施,今世就在正报与依报上,分别感得差别不同的受用。若是往昔以香来布施给众生,今世所得的果报是善名远播;若是所布施的食物,使人在味觉上有着胜妙的感受,那么未来世就感得众生都乐意亲近这个人,或者只是听闻这个人的名字而已,也会生起敬爱之心;若是所施之物,使人在触觉上有胜妙的感受,未来就感得在所受用的衣服、睡卧床具等等而有殊胜的触觉。接受你的布施的人,若是因而在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之中,能够得到一分的受用,将来你也可以在相对的部分而得到受用。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自己今世所受用的五欲,乃至是智慧的状况,我们缺少了什么东西?或者是说,我们在某一个方面的受用,是否还算是胜妙的?比照上述世尊所开示的内容,若是未来自己希望在某一个方面的受用,能够再更加圆满一些,就可以依照上述世尊所开示的来进行布施了。然而,其实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所应修的福德是很广泛的,这里只能举少数几个例子,也就短暂的一世、两世之间的因果,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然还有其他的经论之中,也曾经提到这一些所施物与未来果报的关系,譬如说《佛说布施经》、《大智度论》等等;这个部分,就可以自己阅读参考了,然后看看有没有是自己可以受用的。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又为我们开示了一些与布施法有关的知见:【善男子!有人说言:“施于塔像,不得寿命、色力、安辩,无受者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应得如是五报。善男子!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慈心实无受者,而亦获得无量果报。施塔像等,亦应如是得五果报。善男子!如人种谷终不生蓏,施于塔像亦复如是,以福田故得种种果。是故我说:田得果报,物得果报,主得果报。】有人就会这么怀疑:布施于塔像,这包括佛塔、菩萨塔、阿罗汉塔等等,乃至是贤圣的图像之前,由于没有人现前领受,所以得不到后世的福德,而有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上的受用。但是世尊在这里开示说:这样子的怀疑是不正确的,因为布施时是信心具足的缘故,还是能感得前面所说至心施等五种的果报。就好像说,比丘在修集慈无量心的时候,因为都是用观想的,实际上没有众生领受其慈心,但由于信心而观想,改变了自心内的种子,所以未来也得无量的果报。譬如说:得初禅了以后,再加上修慈无量心的缘故,观想怨亲、村落、国度、世界、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受乐;虽然观想只是内相分,毕竟也没有实际受乐的对象,但成就之后,也可以作为生而为大梵天的因。又好像说,有人种下了五谷,终究不可能生而为瓜果,其原因是一样的。所以世尊才说布施于塔像也像这个样子,由于福田的缘故,而得种种的果报。所以布施的道理是因为福田而得果报,乃至因为所施物而得果报,因为施主而得果报,而其果报还有着相互交错的影响。譬如说,福田胜而得果胜,施物胜而得果胜,乃至是施主、福田俱胜而得果更胜等等,有着这样种种的不同差别。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又开示说:【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这里世尊将布施法分为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有时候布施法又可分为三类,多出一类叫作无畏施,但其实是可以含摄于财施、法施之中的;这个部分等到后面的经文之中,再来作进一步的说明。布施法的第一种既然叫作法施,当然指的是布施“法”,世间法的布施部分,包括人天善法,这是使人可以再生而为人、天的法,还有一种是可以使人得以营生的种种世间的工艺技巧等等;进一步说,布施与人可以使其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种种的知见与义理,这个就是真正的佛法布施了。但不管是世间法或者是佛法的布施,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说,所说的法是要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世间法,若是教导了别人错误的方法知见,也许就可能会使其丧失很大的利益,更何况是佛法的布施呢!若是为了名闻利养的缘故,不知而强说为知,错误地教授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种种知见与义理,这都是会残害众生法身慧命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会影响学人很多世甚至是很多劫的,这已经不是因为布施了错误的世间法,所产生影响的层面是来得比较狭隘了。

财布施指的是,布施给众生财与物。又有所谓的外财——指的是自身以外之物,包括财宝、房舍、畜兽、饮食等等。假如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可以蓄养奴婢的话,也就是说,奴婢也是施主所拥有的话,那么当然也是可以布施的,乃至是妻与子女,道理也是一样。既然有了外财,相对地当然就有所谓的内财了,这就是指自身中的头目、脑髓、手足等器官,但这并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布施的;然而菩萨到了等觉位的时候,为了圆满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则是在百劫之中,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一直都在作这样的布施。假如是层次比较低的内财布施,譬如说:现代不是有捐血的义举吗?这也是内财布施;不过,假如是种种的传染病的带原者,那就不适合作这一种的内财布施了。然而现代有人提倡在舍报之前,先签下所谓的“器官捐赠同意书”,换句话说,是同意医生在认定某人已经死亡的状况之下,就将其可用的器官移植到其他需要的人身上,这当然也是内财布施。只是个人以为,这是牵涉到人们舍报时真正的过程,甚至于说,其实现代的医生们,他们所认定的死亡,是不是就是真正的死亡,都还有待商榷;这一个部分,还应该再进一步了解死亡的真正情况之后,再来作决定,这样子对自己而言,是会比较妥当的。还有一种内财布施,是大家常常在做的,但又比较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自己身力上的布施。

财布施虽然可以使众生免于饥饿困苦,然而财布施之后的后世果报,仍然是在于财物之中,以及说与财物相关的五欲境界之受用。譬如说:过去生如法布施了众生的饮食,今世就感得身力的强健、寿命的久长,并且随之而有种种的安乐;若是布施房舍给众生,来世若生到欲界天,而感得自然而有的七宝宫殿,而能自在的受用五欲;若是布施桥梁、船只或者是种种的鞋具给众生,来世若是需要种种的交通工具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具足了。举了这一些例子来说明之后,各位就可以了解上来所说“财施的果报,还得财宝”的道理了。

——摘录自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21集《如法财施的果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后半个小时拍得非常好,总让我想起一本就《拯救大兵瑞恩》的书,在那之前我对战争只有冰冷冷的畏惧。#馆内动态# #e刊速递# 我爱读杂志小读者们,大家好,你们
  • #维密AA点赞刘雨昕#《想见你》被原唱八三夭约歌还在雨昕生日当天在超话发帖祝贺奖励舞台《溯》被原唱feat翻牌,因《想见你》掉入了刘雨昕的坑里街舞圈大神为刘雨昕
  • 1、今日午后,元宇宙板块出现异动,在元宇宙领域,公司通过多年的VR和CG行业实践,正处于探索过程中。1、今日午后,元宇宙板块出现异动,在元宇宙领域,公司通过多年
  • 但是期上海期货开户货公司默认给客户的手续费和保证金都很高,基本是最低标准的好几倍。但是目前最新政策知道营销大师公司可以不加收佣金,而且还可以返还一部分的交易所
  • 大长腿的张蓝心也曾在跆拳道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大长腿的张蓝心也曾在跆拳道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
  • 下午四点多出门骑美团共享单车找工作,骑了一个小时骑到清湖去了,不想被扣很多钱的我在路边找到停车点后把单车还了,出了二元五毛钱单车费,我又在路上不停的走了三个多小
  • #悦读2021# No.23《大山里的小诗人》生活给留守儿童太多的考验,父母缺席的童年带着太多的渴望和孤单…这些稚嫩的诗句后面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当你了解,
  •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7集)1982  並不是說我們不辨是非,善人我們尊敬他、愛護他,惡人我們也要敬他,也要愛護他,惡人才會改轉為善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都有
  • 正派的人智商都不在线,尤其是曹必达和欧阳更加没脑子,什么都以自己感觉,如果没有苏文谦他们早死几百回了。不得不说这一刻曹必达的智商还是在线的,要是听文市长的,那岂
  • 他们,不妥协,不就范,誓死遵从内心,这样的人是值的我们敬仰的;而还有一些人,大抵就是山涛一类,顺应世事,却永葆初心,即便身在泥淖中,也濯清涟而不妖……而读到阮籍
  • #重庆婚纱照##情感[超话]#若 是不是苏纨清来了,阿执今日中午吃过一顿饭之后,就打算不再吃,毕竟她的存粮并不太多,最近一直下雨,她都没办法入山。一路从樱花林中
  • 【世卫组织报告称,全球新冠病毒病例和死亡人数继续下降】世卫组织报告称,全球范围内,截至3月6日的一周,新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与前一周相比分别下降5%和8%;除世卫
  • 这是西班牙葡萄酒的最高等级,只有获评DO等级10年以上的产区才可以申请成为DOCa级产区,并且还需要满足更加严格的法规。这个等级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品质比地区餐酒好
  • 但其实,我们很想对父母们说: 他们只是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完成属于自己的经成年人的世界多了一些无可奈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因为有自己想要奋斗的目
  • 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 我们始终记得许老摔倒后对警察嘟囔的那句「朗读者节目采访过我」以及摆在书架最显眼位置的剧照,也始终记得吴老那句「我的名誉算什么,我不过一个吴孟超嘛」给了董卿莫大的
  • 我们本来准备散席各自回家,不料他听到“感恩法则”这4个字之后,来了精神,说道:“我对感恩心态有一定的了解,它只是公司作为企业文化来用的,感恩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 我吃着感觉带淡淡玫瑰香,但是不是纯甜的哦,是酸甜口的,只喜欢纯甜的勿拍哦。甜美梦境是紫色瓶子的,是甜甜糯糯的葡萄冰淇淋的感觉,带一点柔柔的脂粉感,不会让人觉得廉
  • 我收集冰墩墩很不容易,现在还有10多万的欠款,但是我身边有的人就觉得我有那么多冰墩墩,应该给他一个。[冰墩墩][冰墩墩]观察者网:突然多了这么多和您有相同爱好的
  •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