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不起的资,借不完的债

原创 槽点挖掘机 数据归集处 前天

收录于话题

#2020经济回顾

3个

本篇是2020年中国经济回顾的第三篇,讲述的是债务驱动下的投资。有别于欧美等主要国家向国民直接发现金补贴的新冠应对模式,我国2020年的经济模式是政府借债投资,由此间接实现对国民的补贴。对这种模式,我们当然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梳理。

首先给出的,是2010至今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官网)。



从数据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到,2018年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峰值年份,此后就开始连续下降。2019年大幅萎缩了13.2%,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也就是实业投资)大幅萎缩了31.5%。2020年,在各种稀奇古怪的所谓新基建投资概念的炒作背景之下,固投依然萎缩了5.9%,其中第二产业投资萎缩8.5%。当然了,地产投资的地位则依然稳固,2019年增幅9.9%,2020年增幅7.0%。

有趣的地方在于,经过这两年的此消彼长,地产投资规模和实业投资规模已经非常接近了。2018年实业投资规模较地产投资规模高出足足97.8%,到2019年只多了23.4%,再到2020年,更是只多了区区5.5%!按这种趋势,2021年,地产投资规模将会压倒实业投资规模,成为我大中国最重要的行业资金投向。

各位,这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事。2020年流行一时的新基建概念,其实全都是投向各种实业,比如数据储中心、5G基站、充电桩等等。与此同时,金融系统发布了史上最严的地产融资三条红线政策,力图阻止资金流入地产开发领域。然而到了最后,我们一看数据,还是地产投资稳赢了实业投资。似乎任何政策,都无法真正打消资金涌入地产领域的热情。当然了,这也一定意味着2021年,房地产管控政策还会继续加码。

老实说,我是真不信2021年我大中国实业投资的增速会反超地产投资,尊重实业的大环境根本就不存在。中国现在最挣钱的制造业类别是电子设备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现在行业平均数据为:企业平均用人规模约860人,所有人含辛茹苦加班加点累死累活搞生产,每年投入的成本为5.3亿,但是一年挣回来的利润只有2800万。这就是行业平均水平。拿着这5.3亿干点啥不好?买国债都能有2500万的利息收入,为啥非要继续干实业?如果拿着这5个亿炒房,分分钟就是1个亿到手;如果更进一步,拿去做地产开发的话,翻倍都有可能。至于那800多人的就业问题,所谓社会责任问题,那是企业家需要考虑的事吗?

————投资的分界线————

推动投资的最主要的因素,当然是债务。没人会百分百的用自己的钱来投资,当然是借钱投资,给投资加杠杆,才是王道。所以,在下面,我要放出2016年至今的投资与债务的演变关系表。注意下表中的融资转化率概念,投资÷融资,也就是全社会平均每一块钱的融资,可以转化为多少钱的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融资数据来源为央行官网)

2018年,我国的融资转化率达到最高的2.83,也就是每增加一块钱的债务,可以有2.83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这种融资效率其实还算可以。此后,债务推动投资的边际效应就出现了。2019年融资转化率急速下降到2.15,再到2020年,更是直接下降到了1.49。全社会每增加一块钱的债务,只能增加1.49元的投资。这已经是很可怕的事情了。按这样的趋势,2021年的融资转化率大概率将会下降到1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全社会根本就拿不出自有资金来进行投资了!每一分钱的投资,都依赖着债务增长。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融资转化率下降到1以下,新增1块钱的债务,带来的投资大幅度低于1块钱,那整个社会经济将要如何继续运转,就超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了,根本无法解读和理解。

说老实话,人类在宏观经济学领域,从1960年代之后就没有了任何进展。自然科学在这60年还算有一点微小的进步,社会科学则完全是原地踏步。对债务扩张推动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人类几乎没有归纳出什么值得细品的经验,甚至连教训都没有去认真总结。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都可以归结为债务无序扩张的结果,但是根本就没人在事后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理论总结。全球在2008年之后再次启动债务扩张模式,一直持续到今天——我大中国,终于陷入融资转化率即将跌破1的局面了。

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之后,我们的每一天,都可以见证历史了。



槽点挖掘机

数据在手,天下我有!

“十四五”减税降费还有多大空间

人民日报 2020-12-22

  减税降费的故事还会继续。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财政工作犹如在刀尖上起舞,每一笔资金的细微变化都和民生息息相关。在过去5年,减税降费成为财政工作的主线,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减税降费累计将超7.6万亿元。减税红利撬动的不只是经济增长还有民生福祉。如今,“十四五”的大幕即将拉开,减税降费还有多大空间?

  今年,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一支近20人的团队用了10个月对我国的财政情况进行了疏理,采集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3个城市以及136个区县的经济社会指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及债务的 2017—2019 年收入侧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减税降费空间已有限,结构性减税还有空间。”

  这个团队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季领衔。梁季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和财政风险来看,继续实施大力度的普遍性降税(费)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十四五”期间,政府将在稳定宏观税负的背景下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减税(费)。

  拉开减税降费大幕

  我国新世纪减税降费的大幕是在2009年拉开的。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内容之一首次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的十余年,“减税降费”成为税费政策调整的主基调。

  由此,我国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改1994年以来持续上升的趋势,从2012年的历史高点18.62%下降至2019年的15.94%,税收收入增速也从2011年的23%下降至2019年1%,切实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对于稳定经济增速、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拉动当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而今年为了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减税降费规模更大,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达20924亿元。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晓平说,近两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累计减免所得税近700万元;而增值税税率下调,预计可为企业新增减税100万元。这些省下的资金都投入到了产品研发、装备更新和人才引进中,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吸引了海内外的商家前来合作。

  2019年2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预算工委”)组成调研组,赴江苏、黑龙江、新疆等省(自治区)实地调研并开展相关专题调研。预算工委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在753家调查对象中,超过92%认为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好或者较好。从调研的情况看,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力度大、受益面广、成效明显。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预期。自2018年以来,稳预期作为“六稳”内容之一,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预期的背后是信心。

  梁季表示,减税降费天然具有稳定预期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投资利润率,扩大内需,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提升市场活力。而政策背后传递出的“政府让利于民”的积极信号,更是能激发居民个人的消费意愿,提振企业家信心,进而为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

  财政运行“紧平衡”

  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弥补因大规模减税降费造成的财政收支缺口,保证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

  从中央政府层面来看,财政平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适度提高赤字率,二是增加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因此,中央政府自身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不大。但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如果在外部因素影响下,经济提振效果不佳,那么减税降费带来的收入下降会对其造成一定的财政收支压力。

  迄今,全国以及各省财政数据已被收录在财政部网站,这些数据在《中国财政年鉴》里最早可查询到1992年。但若你想观察中国财政运行的全貌,基层财政的数据必不可少。这是刘尚希、梁季团队编写《中国政府收入全景图解(2020)》的初衷。数据显示,全国有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

  比如,团队在调研中发现某省人均财力弱,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当前该省的一些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进入关键期,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国家民生指标政策、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等支出需求很大。

  同时,该省有3/4的县(市、区)属于“吃补助”的弱县,其中近80%的县(市、区)上级转移支付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半以上。2019年1—6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6%的县(市、区)有23个,其中11个负增长,财政运行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随着减税降费力度的加大,特别是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叠加民生等刚性支出不减,地方财政收支压力更加凸显。

  1992—2013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连续22年保持在10%,其中8年保持在20%以上;2014—2019年降至10%以内,但仍连续5年高于收入增速,上述形势导致大部分年份均有赤字。

  “财政能够承担的风险有限度,超出限度后,不仅会推升隐性赤字和债务,而且会扩大公共风险。”“这当中的关键就是平衡”,梁季说,财政要统筹考虑的关系很多,比如长远与当前、发展与稳定、供给与需求、节奏和力度等。

  她强调,面对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减税降费政策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蛋糕不可能无限做大

  减税有三种效应,一是扩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二是降成本,三是引导和稳定预期。

  减税降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关键点是,企业和居民要将减税降费“好处”用出去,即投资或消费,否则不会带来经济增长。并且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后续传导机制也都在于带来消费的无限次循环,只有消费循环一直继续下去,才能产生减税降费的乘数效应。

  我国2019年全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其中给居民减税降费0.58万亿元,给企业减税降费1.79万亿元(减降流转类税费1.43万亿元,所得类税费0.36万亿元)。根据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团队的测算,给居民减税拉动经济增长0.57万亿元,给企业减税降费拉动经济增长在1.42—2.28万亿元之间,其中减流转类税费拉动GDP增长1.18—1.79万亿元,减所得类税费拉动GDP增长0.23—0.48万亿元。

  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对财政可持续的挑战与日俱增,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率逐年攀升。1994—2012年之间,只有少数年度(主要集中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2000—200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率超过2%,但自2015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率急剧扩大,2015年突破3%,至2019年已经达到4.89%,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越发依赖于调入资金和债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章指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这是决策层首次提及“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传达出的信号不言而喻,政府要过“紧日子”,如何铁腕压减财政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考题。

  显然,作为短期政策措施实施,减税降费的空间已极小。刘尚希认为,未来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应该和税制的完善结合起来,“减税降费应当是制度完善的一个副产品。”

  蛋糕不可能无限制做大,未来,分好蛋糕成了更重要的选项。梁季说,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相互交织,需要减税降费政策以对冲经济周期性下行压力,更需要以税费政策调整顺应和引导经济结构性变革、以税费制度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推进结构性减税

  减税降费的故事还会继续。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这在梁季看来,具体到税负上,就是在保持宏观税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减税(费),即通过税费制度(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实现我国税制体系结构、税费收入结构、税源结构以及纳税人结构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她说,结构性减税(费)既是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暂时的经济“断崖式”下跌之需,也是我国当前所处的“三期”叠加阶段所决定的,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比如通过更科学合理的增值税制度安排,减少其对生产者、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干扰”,提升市场运行效率;通过优化所得税制度(政策),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等。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认为,实施减税降费是迈向现代税收制度、适应经济全球化外部环境的重大举措,下一步需要立足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方向,既在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改革中体现减税的要求,以改革促减税;又要瞄准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现代税制大方向。

  她建议,在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政策成效的同时,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提升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涉企收费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水平,大力加强政府收入法治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副院长于洪还提到了减税降费的空间问题,她觉得明年要继续释放减税降费的红利,可以在一些规费方面下功夫,例如一些公用事业费或行政管理费用有一些空间可以让渡给消费者。

  “十四五”期间,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避免结构性矛盾积聚,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考验的是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与水平。

  (记者 张均斌)

#朴智旻纪录缔造者##朴智旻全球top#
【201202 Billboard's World Digital Song Sales榜单】
Filter于上周World Digital Song Sales榜单中位列solo曲最高
Mots:7专辑中排行最高的歌曲

历经十个月,Filter保持着——

Billboard's World Digital Song Sales榜
Mots:7专辑中【最多次】【位列最高】的歌曲
Mots:7专辑中在榜时间【最长】的歌曲

Billboard's US Digital Song Sales(美区销量总榜)
Kpop在榜时间【最长】的solo曲

Filter于本周发布的World Digital Song Sales榜单中排行第七,仅次于团体新专辑的歌曲,为位列最高的solo曲。即使已经发布十个月,但热度依旧犹如刚发行的新专收录曲一般,超越同期的所有歌曲,屹立在榜单的高位之中。高居不下的名次象征着蒸蒸日上的人气,本土全球、音源销量全面称霸无疑是TOP的标志,全球Top智旻的solo曲Filter是发布近十个月仍超前的存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1月19日,tvb台庆夜,主持人亮出了一个和歌手及演员都相关的问题:演戏同样出色的香港天后级歌手是谁?#明星势力榜##文谈##陈文贞# “人生不设限是对自己最
  • This movie is definitely something, I have been always doing the right thing, to
  • #食物语手游[超话]# [星星]《食物语》食魂时装「诗礼银杏·呦呦鹿鸣」展示[星星] 林深现鹿影,良师传贤音。小夫子展开手中书简,轻声吟诵间,叽喳的鸟儿也纷
  • ”      至少对于中前期的海氏,孔子和他有着“以何立”与“何以立”的分野,“何以立”没有参悟到何谓“无所位而生其本、无所本而生其位”因而才有“何以立”的纠缠
  • #家庭陪伴计划##绘本时光计划# 作者讲述自己在旅途中遇到一个小女孩在火车上兜售核桃的故事,故事传达出的真善美,耐人回味,既有对小女孩的爱怜,也有对人们朴实无华
  • 手动四个宝贝哦[求关注],论加关官b即可哦小八给大家送小玩具了贵妇品排@LELO莱珞 家的 #Enigma谜梦# 包裹超大一个,玩具➕赠//品,按摩//精//油
  • 我现在感觉啥也不好吃,我只想吃爷爷做的菜哇呜呜呜[泪][泪][泪][泪]在便利店买的这个桃子酒还挺好喝的,每天累得半死需要一些酒精舒缓一下[微笑][微笑][微笑
  • 而新国货也在直播间酝酿爆款,期待成为新的老字号。而新国货也在直播间酝酿爆款,期待成为新的老字号。
  • 熊岬 (Capo d’Orso) 是馬約里東部一處遍佈葡萄莊園及森林的保護區。或到馬約里主要的購物街麗晶納路 (Corso Regina) 漫步暢遊,選購各式手
  • 书中,高加林遇到了事业的挫败期。他一度陷入了深深的打击中。
  • ??
  • 详情见图】晒出slo15入手的本子、无料、cos等感想,不限形式,尽量具体,请无所保留的向创作者投喂你的感动吧!为了2020年能从新爱作者手下收获更多粮!
  • 爱了爱了-✨PMPMC玫瑰红茶精华油入秋肌肤总不能特别干燥,但是用上这一款玫瑰红茶精华油之后,之前就没有关灯的情况了呢,而且他还可以提亮肌肤,补水保湿哦,质地很
  • #张伟丽[超话]# In a 8 week camp you made tremendous growth. Many people had you winin
  • 说说正面的无缝镶嵌:大部分的改造都使用皮料45度对45度切割来拼接,致使上侧两角都有拼接线,这是相对节省和基础工艺。欢迎定制[打call]#全世界最可爱#的校友
  • ”她以为他还是个地痞无赖,可他从没告诉她,他并不是个普通人......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不过这个年代无论男生女生都很开放,他想找个未婚的容易,可是想找到
  • ⌛️⌛️⌛️活动倒计时6天⌛️⌛️⌛️原本31号结束的活动,由于名额有限提前结束啦25号截止了 办理6️⃣0️⃣0️⃣元会员卡的立马赠送价值138元的赠品任意一
  • 这款香水的调调真的很懂女生!【投稿】给谷递Coco家所有带奶油的饮品,是不快乐吃谷前两天闲鱼上有一个妈咪退坑出6000+的盘,里面基本都比市价低,但有的也是正常
  •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
  • 02. 从滑雪跳台到希尔峡谷从玛丽娅·特蕾莎 (Maria Theresia)建造的凯旋门 (Triumphal Arch)出发,朝着伯吉瑟尔 (Berg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