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的禅法

菩提达摩的禅法,根据其弟子昙林所传《略辨大乘人道四行》,有二人四行的禅观。

人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两种:一是理人,二是行人。

理人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能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人。

行人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人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一、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八风不动,冥顺于道,称为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随形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尔。功德黑业,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理,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名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信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彼无此。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施舍,心不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净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庄严菩提之道。檀施即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达摩的二人,犹如理与事,体与用,是指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没有理的行,没有行的理,好似跛者跑路,步履维艰。达摩的四行,是以“称法行”为归宿,前三者是事,后一者是理。归宿到修行六度,而无所行。行而不行,是理行二入的要旨。临济禅师说: “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若能行而不行,不行而行,是人则永不受人惑。若问达摩西来意是什么?就是使人不受人惑。

如何修六度法,在《少室逸书·达摩和尚观心破相论》中达摩答慧可说: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欲净六根,先降六贼。欲舍眼贼,离诸色境,心无悭恪,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勿令放逸,名为持戒。能除鼻贼,等诸香臭, 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舌贼,不贪邪味,赞咏讲说,心无疲厌,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其心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摄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乐诸功德,名为智慧。若能永除六贼,常修净六根,是名六波罗蜜行。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如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又《观心破相论》达摩对于修伽蓝、铸形象、烧香散花、燃长明灯、昼夜六时能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等等种种功德,答慧可问,至为精辟。

(一)、伽蓝,西域梵音,此地翻为清净处地。若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为修伽蓝。

(二)、铸形像,是铸金铜之作。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工匠,以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为画像,熔练身心真如佛性,遍人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此即无漏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真如法身。

(三)、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熏诸秽恶业,悉令消灭。

(四)、散花者,所谓演说正法诸功德花。佛所称叹,究竟常住,无凋落期。

(五)、长明灯者,正觉心也。常燃如是真如正觉灯,照彼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悟,即是一灯燃万千灯。以灯续明,明终不尽,以无尽故,号曰长明。

(六)、六时行道者,长时不舍,名曰六时行道。

(七)、持斋,所谓斋整身心,不令散乱。

(八)、言断食者,断于无明恶业之食。

(九)、礼拜,若能恶情永断,善念恒存,虽不见相,当名礼拜。

(十)、念佛者,在口曰诵,在心曰念。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福,终无是处。

上述内容,说明达摩的禅法,是以理导行,以行人理,事理不二,圆融无碍。惜今之说禅者,或执于事,或废于理,翻转葛藤,均不解达摩之西来意也。

  
佛教诸乘诸宗,
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

忏悔又分事忏、
理忏。
  
事忏,
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

诚恳坦白发露过错,
表示悔过,

“ 所未作者,
更不敢作,
已作之业,
不敢覆藏。”

(《 金光明经 》卷二 )。
  
大乘《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

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

如《 法华忏法 》、
《 金光明忏法 》、
《 药师忏法 》、
《 华严忏法 》、
《 礼念弥陀道场忏法 》、
《 梁皇宝忏 》、
《 慈悲水忏 》、
《 大悲忏 》等,

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

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
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

诵念其
“ 百字名 ”
( 咒语 )
而忏悔,

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
“ 四加行 ”之一。

事忏忏至罪障消除,
有严格标志,
称“ 见罪净相 ”。

依《 准提陀罗尼经 》所说,

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
光明,

或梦见听闻佛法,
吐恶食,
或吐或饮乳及酪,

或梦见日月、
空行母、
猛火、
水牛、
黑色人、
僧尼、
乳树、
象、
牛王、
山、
狮子座、
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
又名“ 实相忏悔 ”、
“ 无相忏悔 ”,

即依佛法真理,
观业从心起,
由自心妄想而生,
妄想依缘而生,

即生即灭,
无实自性,
本来是空,
如空中风,
无所依止。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偈云 :
  
“ 一切业障海,
皆从妄想生,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众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
因与绝对真理 ——

本来空性相契合,
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 、对治现行力。

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
如读诵大乘经,

观空、
无我,

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

及以虔敬心、
忏悔心塑画佛像、
供养佛和佛塔,

礼佛、
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
密乘经典中,

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

如《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说
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

诵大乘经、
思第一义甚深空法,

“ 一弹指顷,
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 金刚经 》说
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

《 观无量寿经 》说
临终者至心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一声,

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观想佛的形相、
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

《 大悲心陀罗尼经 》说
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

“ 得无量福,
灭无量罪,
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

持诵此菩萨
“ 大悲咒 ”,
一宿满七遍,

“ 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

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


“ 一切重障恶业,
并皆灭尽,
更不受三恶道报,
常生佛前 ”,

然“ 唯除一事 :
于咒生疑者 ”。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
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

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

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

与众生虔诚敬仰心、
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 、遮止力。

指严格遵守以
“ 防非止恶 ”
为旨的佛教戒律,

谨言慎行,
不作诸恶,
奉行诸善,

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 、依止力。

指皈依佛法僧三宝,

发普度、
普利一切众生的
“ 菩提心 ”,

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

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

随心转、
消,

但是否转、
消,

须具严格条件。

如前所述,
事忏须修到
“ 见相 ”,
方算见效;

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
与空性真实相契,

《 永嘉证道歌 》曰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
指明了自心佛性,
证见空的本面,
其境界相当高深,
非可轻易达到。

若不能
“ 了 ”,
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
偿还宿世所欠的债。

可消可转之业,

主要指非决定心作、
作已有悔的
“ 不定业 ”。

《 优婆塞戒经.业品 》说 :
  
“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
是业可转,
或果报定应后受者,
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

佛典中说,
以佛力之大,
亦难卒灭定业,

但也非绝对不可灭,
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

智者大师
《 法华文句 》卷十说 :

“ 若其机感厚,
定业亦能转。”

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

可以转、
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
虽可奏效,

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
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
两者大有区别。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 》说,

若破犯杀、盗、淫、妄( 语 )的
“ 根本戒 ”
( 性戒 ),

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
重新受戒,
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
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

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

僧尼戒条规定,
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

( 僧团不接受其悔,
非驱逐不可 )的。

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

“ 今天先尽情作恶,
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 ”
等副作用。

附 :

野孤禅 ”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
流传着一则著名的
“ 野孤禅 ”公案
( 参禅故事 ),

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

故事说 :
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

每日上堂,
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
听毕随众僧散去。

有一天,
众僧散去后,
老人独自留下来,

百丈乃问 :
“ 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

老人回答 :
“ 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
曾住此山为大禅师,

有学禅者请教 :

‘ 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
( 被因果律束缚 )吗?’

我答 :
‘ 不落因果。’

因为答错,
遭受恶报,
堕为野狐,
已经五百生,
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

百丈说 :
“ 你只管问。”

老人便问 :
“ 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

百丈答 :
“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告辞说 :
“ 金也脱野狐身,
住在山后,
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

百丈乃命维那师
( 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 )
敲钟召集僧众,

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
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
( 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
  
迦叶佛
( 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 )时的一位大禅师,

因为答徒众所问,
一字之差,
修行一世,

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
此事的确发人深省。

这禅师答错的,
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 :

依佛法修行,
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

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

禅师的答案,
究竟错在哪里?

如果说他答错了,

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

“ 证实相,
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 ”,

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
因果律,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
是铁的自然规律,

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
不得随意超越。

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
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

受“ 金枪马麦 ”

( 被木片伤足、
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 )之报,

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

尽管已证阿罗汉,
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

被人打死、
杀死。

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

《 优婆塞戒经 》说,

依佛法修行,
只有修到阿那含果
( 第三果 )

和阿罗汉果,
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

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
轻业不受,

不是一修行便可转、
消业报。

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
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

忽略了可转、
消宿业的条件,

未能将真、
俗二谛统一

( 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 ),

堕于
“ 恶取空 ”的边见、
断见,

会起使人纵心放任、
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

令学人智眼不明,
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
因此应堕于畜生道,
受痴暗无智之报。

然毕竟善根不浅,
五百世后,
得遇百丈禅师说法,
当下解脱。

百丈回答
“ 不昧因果 ”,

与“ 不落因果 ”
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这个“ 昧 ”字非常关键,
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
只能如实认识,

“ 不昧 ”,
与常人的
“ 不明 ”有别,

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

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

“ 现前心通,
前后生事犹如对见 ”

(《 传灯录 》卷二八 )。

据说摩诃目犍连、
狮子尊者,

不是不知宿业果报,
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
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
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
《 证道歌 》所说的

“ 刹那灭去阿鼻业 ”、
“ 了则业障本来空 ”,

是从真谛的角度,

肯定证会实相
( 空性 )
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

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

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
修行者观修实相,
当达见道前
“ 四加行位 ”的第二位
“ 忍位 ”时,

便已转、
消重业,

不堕恶道,
继而入见道位以上,
便永断恶道之因,
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

禅宗说的
“ 证实相 ”与
“ 了 ”,

一般指见道,
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
若未达“ 了 ”,

对不起,
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
去偿还宿债。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

大乘的菩萨,
则于初僧祇之终,
终四善根之加行,
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

★关于《龙树与玄奘对阿难悟道的讹传》的简略说明:
四阿含经相对零散,要想理清头绪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简单地说,阿难是在拘尸那竭城,佛涅槃地,僧众大会确定他为结集人选之后,随团经毗舍离,向王舍城进发的途中,在毗舍离受金刚子鞭策,悟道的。到王舍城时,也就是在结集前,他就悟道成为俱解脱阿罗汉了。五百结集,恐怕大家都听说过,这是多部律典明确记载的。有关经文除了《中阿含经》侍者经,还可以参考《增一阿含经》序品。律典也可参考。
如《五分律》:“世尊泥洹未久,大迦叶在毗舍离猕猴水边(陂岸)重阁讲堂…阿难在毗舍离恒为四众昼夜说法…有跋耆比丘于彼阁上坐禅…作是念:阿难今于学地…常在愦闹多有所说。既入定观见应有所作复作是念:我今当为说厌离法使其因悟。便往阿难所为说偈言:静处坐树下,心趣于泥洹,汝禅莫放逸,多说何所为?诸比丘亦语阿难言:汝应速有所作,大迦叶今欲集毗尼法而不听汝在此数中。阿难既闻…初中后夜勤经行思惟望得解脱…后夜垂过身体疲极,欲小偃卧头未至枕豁然漏尽。”
时间:佛灭后不久。僧众大会召开地:拘尸那。出发地:拘尸城。阿难成道地:毗舍离。目的地:王舍城。
地理位置:毗舍离在恒河以北,王舍城在恒河以南。从佛涅槃地去往王舍城,必经毗舍离。
龙树的《大智度论》错谬连篇,不能一一指析。仅摘录一段:
★是时大迦叶作是语竟。住须弥山顶【将佛涅槃地僧众大会,改在须弥山顶召开,我佛尸骨未寒,不是就地开会,反而抛开聚集在佛灭地泪痕尚在的一般信众,跑到须弥山上干什么?是借开会之机游山玩水吗?此时扯这种无意义的神话不着调,与圣典朴实之风不相应!】。挝铜揵稚。说此偈言:佛诸弟子,若念于佛,当报佛恩,莫入涅槃。【须弥山上什么境界,什么地方,何来揵稚,何用敲钟者为?圣典从未有佛僧跑到须弥山顶敲揵稚一说!编瞎话固然不需要客观依据,管他有没有,老子就是要敲钟!然而佛道就是涅槃道。劝人“莫入涅槃”,何以自度,何以度人,居心何在?否定涅槃就是从根本上颠覆四圣谛,颠覆佛教,是大邪说!】是揵稚音大迦叶语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皆悉闻知。【色界无想天、无色界天就听不到,怎么可能皆悉闻知?还动辄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皆闻,如此大话岂非妄语?】诸有弟子得神力者。皆来集会大迦叶所。【无神力者就不能来了,僧众大会开成了精英大会,这样的大会能代表广大僧意吗?!】
尔时大迦叶告诸会者。佛法欲灭。佛从三阿僧祇劫。种种勤苦慈愍众生学得是法。佛般涅槃已。诸弟子知法持法诵法者皆亦随佛灭度。法今欲灭。【佛生前预言:我灭度后“正法余有五百年”,凭什么说,佛灭了知法圣众甚至诵法者也都随之灭尽?凭什么说佛法现在就要灭了?这种表述不适度,不客观,不如实。这样的但不限于此的非时语、非实语很多。】未来众生甚可怜愍。失智慧眼愚痴盲冥。佛大慈悲愍伤众生。我曹应当承用佛教。须待结集经藏竟。随意灭度。诸来众会皆受教住。
尔时大迦叶选得千人。【五百结集律典记载明确一致,是五百圣僧,凭什么杜撰千人?人数都搞错了,还论什么论!】除善阿难。尽皆阿罗汉得六神通。得共解脱无碍解脱。悉得三明禅定自在。能逆顺行诸三昧皆悉无碍。诵读三藏知内外经书。诸外道家十八种大经尽亦读知。皆能论议降伏异学。。【第一次大结集尚未开始,就有三藏经典了吗,那还结集什么?岂有此理!】问曰。是时有如是等无数阿罗汉。何以故正选取千人不多取耶。答曰。频婆娑罗王得道。八万四千官属亦各得道。是时王教敕宫中。常设饭食供养千人。阿阇贳王不断是法。【这不是将正规严肃庄重的羯磨法会开成一言堂了吗,还有没有依法办事,几白羯磨的戒律观念?结集佛经这么重大的大事件,一个人直接作出决定,随口说说就行了吗?简直就是开玩笑!频婆娑罗王得道一说也不准确,在圣典中,得道和得度是不同的,前者是得阿罗汉道,后者是成须陀洹。实际上,频婆娑罗王是以初果人的身份往生北方天王天的。】
尔时大迦叶思惟言。若我等常乞食者。当有外道强来难问废阙法事。今王舍城。常设饭食供给千人。是中可住结集经藏。以是故选取千人。不得多取。是时大迦叶与千人俱到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众所周知,首次结集发生地是七叶窟,它是毗富罗山之石窟。哪里是耆阇崛山?这么重要的地方也搞错了,人数也搞错了,还论什么论!当时饥荒遍地,王舍城稍微好于毗舍离,五百人吃住三个月已经够呛了,龙树凭什么要多加上五百人,集体办伙食四事供养,在饥荒年月,这不是存心要加重当地人民的负担,损害僧众的高大形象吗?】告语阿阇世王。给我等食日日送来。今我曹等结集经藏不得他行。是中夏安居三月。
初十五日说戒时。集和合僧。大迦叶入禅定。以天眼观今是众中谁有烦恼未尽。应逐出者。唯有阿难一人不尽。余九百九十九人。诸漏已尽清净无垢。【正文已经说过了,此时阿难身在首次结集地,早就是大阿罗汉了,凭什么将其驱逐出去?现在才知道资格审查不晚吗?在结集开始时将主诵者逐出,不耽误事吗?在安居夏坐期间往外撵人,如法如律吗?你道大迦叶尊者是大傻瓜吗?这么不会办事,这么昏聩没有章法吗?凡事都要打个提前量,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头,是大迦叶大阿罗汉不懂,还是龙树不懂啊?】
大迦叶从禅定起。众中手牵阿难出言。今清净众中结集经藏。汝结未尽不应住此。【硬将比丘当众拉出是很粗暴的行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这样干的。大迦叶也从未干过这种事。圣典中记载佛欲说戒,见会中有不清净人,自己不发露又不退场,佛若说戒,其人难以承受,故佛再三不肯说戒。大目揵连无奈,只好拉出调达党羽马师等,本人不清净又赖着不走,也只能如此。阿难就大不同,他是什么人,信佛人差不多都知道一些。总之一句话,阿难的重要性无人可以替代,他是佛教法脉的第一传人,大迦叶与佛一鼻孔出气,能这样无礼地对待他吗?!】
是时阿难惭耻悲泣而自念言。我二十五年。随侍世尊供给左右。未曾得如是苦恼。佛实大德慈悲含忍。念已白大迦叶言。我能有力久可得道。但诸佛法阿罗汉者。不得供给左右使令。以是故我留残结不尽断耳。大迦叶言。汝更有罪。【以下近似胡说八道,不忍卒读,从略。为什么?为什么要在恭请阿难登上庄严法座,演说世尊遗教之前,开批斗大会,开列种种罪状,大搞秋后算账,令阿难颜面扫地,还如何演说正法,令人生起尊重敬法之心?就是世间法也没有这么干的!最低起码不是时候,更何况阿难是佛终身侍者,深受世尊赞叹喜爱,大迦叶自然是不会这么干的,你龙树之辈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么对待佛所称赞的梵行人?龙树其人如何,大家看看《龙树传》即可略知一二。我们对此人不感兴趣,我们只在乎根本圣典和阿含法无量会圣僧的意见。显然,龙树没有聆听这些意见。后来人尊奉他为祖师,为第二释迦佛,注定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你看他的,都是他想让你看到的。回归圣典吧,这个最靠谱,一万年也不会有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我反省一下 关于亲密关系 •喜欢式爱情(Liking/Friendship): 主要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情或熟人间的关系; •迷恋式爱情(Infa
  • 你,还在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吗? 人,都会犯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人,可以被批评。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人,从无到有。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人,家里穷。
  • 具体处罚事由为,当事人在电视台广告中描述驼绒被所用的被芯材料“驼绒”时称,“1 公斤该驼绒的保暖性相当于30公斤普通棉花,20公斤鸭绒,10 公斤蚕丝”。具体处
  • ​​​图片拍自东野圭吾的短篇小说《天敌》在小说里,作家身边的“经纪人”简直是出版社责编的“天敌”。?
  • :《光》你说未来是什么模样 不同人不同回答拼凑不出形状 心怀父母对你的期望开始了万千想象 迷雾遮蔽远方背起行囊 独自前行内心寻找方向 乘着朝阳出发面带笑容 看天
  • 心理专业最权威的认可度最高的证书,以后必定报考条件越来越高,考证越来越难,趁现在考试难度不高,赶紧报考一个吧~[加油]报名热线:15218499916 邱老师【
  • 女-非常自我中心,最好各顾各,想她照顾你,为你设想也很难。女-非常自我中心,最好各顾各,想她照顾你,为你设想也很难。
  • 限期当前,耳边的杂音混合中我对眼前的某个项目计划倾注了前所未有的专注,进行了一些搜索和思考后,结合过去的一些项目,对之前的旧版本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提升,总体满意
  • 希望对方对女孩儿的期望:女孩儿学历全日制本科以上吧,善良孝顺性格好些,身材匀称不胖,长相看得过去,年龄20到28之间,工作的话可以正在上学,也可以有个稳定的工作
  •   记者对比之前去过的美国和新加坡的环球影城发现,在突出主题方面,北京环球影城更胜一筹,娱乐设施、演出剧目、餐厅和商店都在集中突出主题,令游客拥有强烈的沉浸感,
  • 佩恩和总理(指莫里森——参考消息注)在华盛顿受到的隆重接待让他们眼花缭乱——美国的任何战略附属国都会有此待遇,只要他们把武装部队控制权交给美国。在他们看来,
  • 现在在开的是香水百合,醉蝶花,三角梅,向日葵,十月中旬还会有超大片的粉黛乱子草~大圣去年五月拍的马鞭草花海照片放在后面啦,也很值得去!听这些名头就心动的不行,
  • [费解]北京科瓦齿科韩骁、嘉和口腔黄超做前牙外突正畸,费用最合理的医院是哪家? [费解]北京科瓦齿科韩骁、嘉和口腔黄超做前牙外突正畸,费用最合理的医院是哪家?
  • 吃饭的时候让他们看帅哥都说不帅!。
  • 好吃的太多啦~金原鸭血粉丝汤在我心里是鸭血粉丝汤的天花板,喝的第一口直接封神,汤特别鲜,料也很足。锁金村一家店的饺面比南京大牌档的阳春面好吃多了还有还有新街口地
  •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 #求助# 寻找1984年出生1990年失踪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县秋长镇白石洞村 罗妙荃79029(女)1990年01月30日春节期间,6岁的罗妙荃跟爸妈回外婆家惠州
  • 每天跟在妈妈后面有需求就会说妈妈想你!爱你,爱你……9月份是个试验品尝试做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锻炼的巨婴尝试尽量每天一粒综合维生素片看看口腔溃疡是否能得到改善(
  • 衷心祝愿阴阳师越来越好[心] ——2021.9.10#第五人格[超话]#求估号[给你小心心]学业太繁忙啦想共出去又觉得号子太小没人愿意共[允悲]索性出掉好了但
  •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阳光信用#让人过于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最不费力气的行走,都是顺风走。努力这个词太平凡,但努力将使你的人生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