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调查】从手挖肩挑到智能制造 飞驰的不仅是天津地铁的速度……】https://t.cn/A66XYIPD天津,是我国第二座拥有地铁的城市。1970年4月7日,天津地铁破土动工,整个工程在当时被称为“7047”工程,而这也开启了天津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开凿隧道只能是“开天窗”式的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地铁隧道几乎都是靠沿线居民等广大群众义务劳动挖出来的,高峰的时候,每天有多达上万人参与一线施工。时光荏苒,人们对轨道交通曾经的那些展望与设想,如今,已经变成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繁忙线路,穿梭往来于地层之下。

  麻花型隧道群的“拧巴”与带来的便利

  天津地铁10号线,作为天津“东南半环线”,串联起了河西区、河东区和东丽区的多个客流集散点,眼下,10号线一期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及盾构区间,大部分都已完工,线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也已经被拿下了,那就是柳林路站至环宇道站区间隧道的盾构工程,因为,这段隧道必须要从海河下方穿过。

  说到工程难度,天津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殷波介绍道:“穿越海河的时候隧道埋深非常大,隧道直径是6米,河底到隧道顶之间还要保留一个跟隧道直径相当的覆土厚度,再加上河本身的深度,隧底埋深一般在30米左右,水压力非常大,设计和施工都必须十分严谨,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殷波

  为了尽最大可能方便乘客,地铁在设计上做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比如平常乘客需要换乘的时候,往往都得上楼、下楼,穿越长长的地道,为了使换乘更便捷,天津的地铁建设者们做了很多努力。

  天津宾馆站、肿瘤医院站,是地铁5、6号线的两大交会车站,换乘人数众多,在这两个站点,乘客从其中一条线路上下来,不用上下楼,只需要横穿不到10米宽的站台,就能登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如果赶上5、6号线列车同时到达,您快走几步,10秒钟就能完成换乘,这就是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听上去很简单,可实现起来却是对设计和施工的极大考验,说白了,乘客不用上下奔波了,地铁列车就得上下奔波。5、6号线左右线加起来一共八条隧道组成的隧道群,要在长达八千多米的地下区间内,上下重叠,交替扭转,两条线路就像拧麻花一样,才能最终翻转到同一站台上,因此这也被称为麻花型隧道群。

拧麻花隧道示意图

  为了确保隧道群结构稳定,每个区间内四条隧道的盾构施工都有严格的顺序,而且四台盾构机在各自掘进过程中,必须保持距离、不能相遇,以此减少对隧道之间土层的扰动,这一切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施工组织计划。

盾构施工

  正是因为建设者们脚踏实地下的这些功夫,地铁5、6号线才最终顺利实现了同站台换乘。开通几年来,每当听到人们称赞这两条线路乘坐舒适、换乘方便快捷,殷波和同事们都会感到特别欣慰,曾经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施工紧锣密鼓 新线路即将开通

  按照计划,地铁10号线一期将在今年年内全线通车,另外,天津目前正在建的地铁线路还有7号线、8号线一期,以及4号线北段等。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土建4标的果园南道站,全长322米,眼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近半。

  果园南道站紧挨着京津公路,南边就是丰产河,地下两层承压水,水系联系很强,因此在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突涌的风险。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于淼介绍说:“我们坚持分层开挖,开挖之前还要人工对开挖当层的墙缝进行探挖,看有没有冒水点,同时加强对基坑钢支撑和周边构筑物的监测,随时观测有没有出现倾斜和沉降。”

  除此以外,果园南道站的施工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大麻烦,就是地下管线切改工程。果园南道站,周围分布着众多居民区和商业区,其中一些小区拆迁后,在地底下遗留了大量的水电管线,有废弃多年的,也有正在使用的,纠缠在一起就像一团乱麻,作为管线切改工作的负责人,项目部副经理顾兴业必须把这团麻一根根捋出来,挨个寻找产权单位,然后再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制定整体的管线迁移方案,为地铁施工腾挪空间,因此,他这个岗位也被叫做“地铁施工的拓荒者”。

顾兴业工作照

  好不容易把地下管线摸排清楚了,到了切改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令人挠头的事儿,比如说,每家产权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管是切改的时间段,还是可切改的范围,各有各的规矩,有些单位甚至一年才允许切改一次,如何协调大伙儿彼此配合,以地铁施工为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管线的迁移,保证地铁工期,对顾兴业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考验,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说:“最急的时候是去年,好多老旧管线探挖出来,产权单位也认不出来是不是自己的,就得回去查图,来来回回特耽误时间,只要有一根线或一个杆体没迁走,施工就没法儿进行,当时黑天白天加班,媳妇儿生孩子我就在医院陪了一个晚上,还没睡觉。”

顾兴业工作照

  在项目部和诸多管线产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果园南道站的施工障碍被逐一清除,一切顺利的话,车站主体结构将在今年6月份全部完工,为相邻两个车站的盾构始发提供接收条件,而果园南道站所属的4号线北段,则将在2024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智能制造 助力地铁建设

  天津地铁11号线管片厂,由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承建,11号线一期全线20个盾构区间、将近两万四千环地铁管片,都是在这里加工生产的。管片,通俗说就是组成管道的混凝土片,六片半弧形管片拼成一个环,在隧道开凿过程中,盾构机一边掘进,一边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环在地下拼接起来,一条隧道就形成了。“管片预制对精度要求很高,第一要防渗,互相之间又不能错位,像我们的预制精度都在0.5个毫米,精度越高,组装成环的隧道会越严密。”地铁11号线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说。
管片厂

  作为地铁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的预制工序十分复杂,从钢筋笼加工、混凝土浇筑,再到蒸养、水养,等待管片强度不断生长,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每一片管片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用于盾构施工,都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管片厂

  为了提升管片预制的精度和效率,武保华带领二十多名技术骨干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下决心要把管片生产这个土建的活儿,干出高科技的味道来,他们相继研发出钢筋剪切自动分拣系统、管片喷雾湿养系统等设备。在诸多的发明创造中,武保华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生产线上的全自动智能收面机器人。收面也叫抹面,是指将混凝土管片粗糙不平的表面抹平整,抹得越平,对盾构机的磨损越小。

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和同事们

  为了研制这台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管片抹面动作,武保华他们这群原本对机器人一无所知的人,可是费了大劲了,毕竟要想让一条机械手臂像人的胳膊一样灵活自如地动起来,并且知道哪儿能动哪儿不能动,以及什么时候如何动,需要借助极为复杂的软件程序和参数计算。 “就得自己去学,查阅大量资料,先对机器人有个认知,然后再一点点琢磨怎么让它把这个面儿抹起来,反复进行大量的参数对比试验,大夏天在厂房里一待就是一天,不停刷轨迹刷程序,汗流浃背,这才终于研制成功。”质量员赵泽伟说。

管片收面机器人

  借助先进的设备,管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到今年三月,11号线管片厂累计生产管片22000多环,其中将近一万环已经被发往各个标段用于盾构施工。

  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天津地铁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建设之路。几年来,随着多条地铁线路陆续开通,天津地铁构建起了安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津云调查】从手挖肩挑到智能制造 飞驰的不仅是天津地铁的速度……

2022-03-22 14:27 津云

  天津,是我国第二座拥有地铁的城市。1970年4月7日,天津地铁破土动工,整个工程在当时被称为“7047”工程,而这也开启了天津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开凿隧道只能是“开天窗”式的明渠开挖,靠的是手挖肩挑小车推的“人海战术”,地铁隧道几乎都是靠沿线居民等广大群众义务劳动挖出来的,高峰的时候,每天有多达上万人参与一线施工。时光荏苒,人们对轨道交通曾经的那些展望与设想,如今,已经变成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繁忙线路,穿梭往来于地层之下。

  麻花型隧道群的“拧巴”与带来的便利

  天津地铁10号线,作为天津“东南半环线”,串联起了河西区、河东区和东丽区的多个客流集散点,眼下,10号线一期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及盾构区间,大部分都已完工,线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也已经被拿下了,那就是柳林路站至环宇道站区间隧道的盾构工程,因为,这段隧道必须要从海河下方穿过。

  说到工程难度,天津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殷波介绍道:“穿越海河的时候隧道埋深非常大,隧道直径是6米,河底到隧道顶之间还要保留一个跟隧道直径相当的覆土厚度,再加上河本身的深度,隧底埋深一般在30米左右,水压力非常大,设计和施工都必须十分严谨,才能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殷波

  为了尽最大可能方便乘客,地铁在设计上做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比如平常乘客需要换乘的时候,往往都得上楼、下楼,穿越长长的地道,为了使换乘更便捷,天津的地铁建设者们做了很多努力。

  天津宾馆站、肿瘤医院站,是地铁5、6号线的两大交会车站,换乘人数众多,在这两个站点,乘客从其中一条线路上下来,不用上下楼,只需要横穿不到10米宽的站台,就能登上另一条线路的列车,如果赶上5、6号线列车同时到达,您快走几步,10秒钟就能完成换乘,这就是同站台换乘。

  同站台换乘,听上去很简单,可实现起来却是对设计和施工的极大考验,说白了,乘客不用上下奔波了,地铁列车就得上下奔波。5、6号线左右线加起来一共八条隧道组成的隧道群,要在长达八千多米的地下区间内,上下重叠,交替扭转,两条线路就像拧麻花一样,才能最终翻转到同一站台上,因此这也被称为麻花型隧道群。

拧麻花隧道示意图

  为了确保隧道群结构稳定,每个区间内四条隧道的盾构施工都有严格的顺序,而且四台盾构机在各自掘进过程中,必须保持距离、不能相遇,以此减少对隧道之间土层的扰动,这一切都需要非常精密的施工组织计划。

盾构施工

  正是因为建设者们脚踏实地下的这些功夫,地铁5、6号线才最终顺利实现了同站台换乘。开通几年来,每当听到人们称赞这两条线路乘坐舒适、换乘方便快捷,殷波和同事们都会感到特别欣慰,曾经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施工紧锣密鼓 新线路即将开通

  按照计划,地铁10号线一期将在今年年内全线通车,另外,天津目前正在建的地铁线路还有7号线、8号线一期,以及4号线北段等。地铁4号线北段工程土建4标的果园南道站,全长322米,眼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近半。

  果园南道站紧挨着京津公路,南边就是丰产河,地下两层承压水,水系联系很强,因此在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突涌的风险。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于淼介绍说:“我们坚持分层开挖,开挖之前还要人工对开挖当层的墙缝进行探挖,看有没有冒水点,同时加强对基坑钢支撑和周边构筑物的监测,随时观测有没有出现倾斜和沉降。”

  除此以外,果园南道站的施工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大麻烦,就是地下管线切改工程。果园南道站,周围分布着众多居民区和商业区,其中一些小区拆迁后,在地底下遗留了大量的水电管线,有废弃多年的,也有正在使用的,纠缠在一起就像一团乱麻,作为管线切改工作的负责人,项目部副经理顾兴业必须把这团麻一根根捋出来,挨个寻找产权单位,然后再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制定整体的管线迁移方案,为地铁施工腾挪空间,因此,他这个岗位也被叫做“地铁施工的拓荒者”。

顾兴业工作照

  好不容易把地下管线摸排清楚了,到了切改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令人挠头的事儿,比如说,每家产权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不管是切改的时间段,还是可切改的范围,各有各的规矩,有些单位甚至一年才允许切改一次,如何协调大伙儿彼此配合,以地铁施工为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管线的迁移,保证地铁工期,对顾兴业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考验,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说:“最急的时候是去年,好多老旧管线探挖出来,产权单位也认不出来是不是自己的,就得回去查图,来来回回特耽误时间,只要有一根线或一个杆体没迁走,施工就没法儿进行,当时黑天白天加班,媳妇儿生孩子我就在医院陪了一个晚上,还没睡觉。”

顾兴业工作照

  在项目部和诸多管线产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果园南道站的施工障碍被逐一清除,一切顺利的话,车站主体结构将在今年6月份全部完工,为相邻两个车站的盾构始发提供接收条件,而果园南道站所属的4号线北段,则将在2024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智能制造 助力地铁建设

  天津地铁11号线管片厂,由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承建,11号线一期全线20个盾构区间、将近两万四千环地铁管片,都是在这里加工生产的。管片,通俗说就是组成管道的混凝土片,六片半弧形管片拼成一个环,在隧道开凿过程中,盾构机一边掘进,一边将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环在地下拼接起来,一条隧道就形成了。“管片预制对精度要求很高,第一要防渗,互相之间又不能错位,像我们的预制精度都在0.5个毫米,精度越高,组装成环的隧道会越严密。”地铁11号线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说。
管片厂

  作为地铁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的预制工序十分复杂,从钢筋笼加工、混凝土浇筑,再到蒸养、水养,等待管片强度不断生长,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每一片管片从生产出来到最终用于盾构施工,都得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管片厂

  为了提升管片预制的精度和效率,武保华带领二十多名技术骨干成立了创新工作室,下决心要把管片生产这个土建的活儿,干出高科技的味道来,他们相继研发出钢筋剪切自动分拣系统、管片喷雾湿养系统等设备。在诸多的发明创造中,武保华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还是生产线上的全自动智能收面机器人。收面也叫抹面,是指将混凝土管片粗糙不平的表面抹平整,抹得越平,对盾构机的磨损越小。

管片厂总工程师武保华和同事们

  为了研制这台机器人,代替人工完成管片抹面动作,武保华他们这群原本对机器人一无所知的人,可是费了大劲了,毕竟要想让一条机械手臂像人的胳膊一样灵活自如地动起来,并且知道哪儿能动哪儿不能动,以及什么时候如何动,需要借助极为复杂的软件程序和参数计算。 “就得自己去学,查阅大量资料,先对机器人有个认知,然后再一点点琢磨怎么让它把这个面儿抹起来,反复进行大量的参数对比试验,大夏天在厂房里一待就是一天,不停刷轨迹刷程序,汗流浃背,这才终于研制成功。”质量员赵泽伟说。

管片收面机器人

  借助先进的设备,管片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到今年三月,11号线管片厂累计生产管片22000多环,其中将近一万环已经被发往各个标段用于盾构施工。

  在智能制造的加持下,天津地铁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建设之路。几年来,随着多条地铁线路陆续开通,天津地铁构建起了安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记者宋新新)

#高质量发展看廊坊##高质量发展看河北# 【廊坊:蓝天相伴向未来】2021年,蓝天已成为市民清晨推窗即见的“第一眼福利”,这也是廊坊人对良好生态环境最“置顶”的获得感。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强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举刷新了“十四五”开局之年大气环境质量应考新数据:2021年,我市PM_2.5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超过年度目标任务(同比下降3%)8.9个百分点;优良天数264天,同比增加12天,超过年度目标任务(同比增加3天)9天;重污染天数6天,同比减少5天,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控数据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这是廊坊市交出的一份靓丽成绩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扎实实施首都环境生态护城河工程的目标引领;离不开落实精准治理、精准防控、精准执法的创新举措;更离不开全市人民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真情参与。

秋冬防雾霾,夏季防臭氧。“明明推开窗户看到蓝天,为什么监测数据却显示是污染天气”,每到夏季,市民总有这样的疑惑。天气晴好却是污染天,这其实是臭氧污染在“作怪”。臭氧污染已成为我市夏季大气污染的首要因素。
针对夏季臭氧污染影响较大的现实,廊坊市超前安排、提前部署,召开专家研讨会、制定指导手册、落实差异化管控、“夏病冬治”开展“一厂一策”。谋划实施了差异化错时生产、差异化减排限排、差异化深度治理、差异化执法监管和差异化资金奖补“五个差异化”激励举措,从而有效调动了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深度治理积极性,使得全市1600余家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实现了由低端循环向高端跃进的治理成果。2021年廊坊市臭氧浓度1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6%,实现连续下降,因臭氧污染损失的优良天45天,较2020年大幅减少24天。
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是一场硬仗、苦仗,不能有丝毫松懈。下一步,廊坊市本着目标定量化、措施精细化、治理协同化、管理差异化的原则,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结合各地实际提前谋划有力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不断提升蓝天的“含金量”。

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2021年廊坊市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上深挖减排潜力。2021年初制定的40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污染深度减排。2家燃煤电厂实现超净排放,4家重点行业企业完成深度治理,264家涉VOCs排放企业完成深度治理或源头替代,32座工业窑炉完成深度治理,49台生物质锅炉完成提标改造,持续提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持续强化机动车污染管控,10523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实现全面淘汰,推广新能源汽车198辆,路检路查、入户抽查柴油车21.7万辆次。深入开展“六尘共治”,分析季节性气候特点,不断掌握PM_10数据和降尘量季节性变化规律,综合运用平台监管、走航监测、执法检查等多种手段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开展散煤复燃专项检查,持续加强散煤管控,常态化开展秸秆垃圾露天禁烧、餐饮油烟管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专项行动,全面降低本地污染排放,有力推进了空气质量改善。
持续强化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落地,实现深度减排。坚持大气污染防治周通报制度,对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空气质量及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周通报;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县(市、区)、乡镇落后原因进行分析,在“蓝天行动工作群”“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群”“全市乡镇办和园区工作群”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群予以调度通报,全市上下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常态工作格局。

廊坊市把融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协同防控作为谋求本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在“十四五”期间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主要举措之一。无论是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还是防控形势艰巨时段,廊坊市始终做到精准防控不松懈,协同防控不松劲,持续攻坚不打折。
无论是夏季还是秋冬季,每当遇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产生,廊坊市都率先请专家小组提前会诊分析本地及周边城市污染源排放情况,并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则,对全市4855家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绩效分级管理,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实施差异化精准减排,鼓励更多企业通过提升污染治理水平进入应急“保险箱”,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联防联控”和本市重污染天气“削峰降级”作贡献。
当前,秋冬季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是廊坊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取暖季燃煤锅炉污染排放是最大排放源。在保障群众温暖过冬的前提下,为最大程度助力燃煤供热企业持续实现超低排放,市大气办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35个燃煤锅炉供热站点,共派驻105名驻厂监督管理员,为35家企业逐一量身定制了相关技术指导手册,对驻厂员开展培训指导,在供暖季期间实行轮流值班,24小时在位值守。
廊坊市还探索总结出了准确锁源、展开执法行动、督办整改查处、公开曝光污染问题、反馈相关情况的“五步执法模式”,实现迅速控制污染源,不仅有效提升了精准执法监管效能,而且有力克服了环境执法监管的盲目性,最大程度释放了“放管服”改革效力。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十四五”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新目标、新挑战、新要求,聚焦空气质量达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的目标任务,当前廊坊市臭氧和扬尘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减排潜力逐年收窄,新增污染源量大,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的严峻挑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总要求,在严格落实2021~2022年秋冬季35项重点工作的同时,深挖减排潜力。在常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从第一季度起深入打好重点时段空气质量保障攻坚战、重污染天气应对防控战、臭氧污染防控突破战、扬尘污染治理持久战、机动车污染治理管控战、常态化污染治理协同战,全面推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系列科学有效、精准到位、掷地有声的举措,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大气污染治理屏障,通过守正创新、精准治理、精准防控、精准执法、持续发力,蓝天必将成为廊坊人在新征程上的最美背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g杯老板,负债18笔,欠了近百万,如何才能翻盘上岸? 其实负债不论是欠多欠少,想上岸都有一个重要的过程,整合负债化繁为简。欠债越陷越深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利滚利和
  • 8.Debbie款香槟白金醋酸风衣重磅醋酸缎,高贵又显贵,袖口的排褶绝了,一下子区别于普通款缎面风衣,华丽精致又充满女人味,又有点像年初刘诗诗穿的那款tods缎
  • #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雪容融][冰墩墩]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愿我们盈一颗朴素的心,不狂妄自大,亦不妄自菲薄。愿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多一点
  • 3.省外来(返)泗人员需提前3天向目的地社区(村)报备,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中高风险岗位人员还需持脱离工作岗位14天以上证明。当前,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 厚切老肉片是我bi点,厚切的口感超棒肥瘦相间的梅花肉部位,久煮不老大块大块的耙牛肉,吸足了汤汁,有嚼劲嫩牛肉/鲜猪天堂/广味香肠都值得拥有甜品也有惊喜✅ 粉粉草
  • ”6. “当丁达尔效应出现时光便有了形状.”7. “乌云的背后是阳光,阳光的背后是彩虹。”3. “山野万里你是我藏在微风中的欢喜”4. “天空已空了很久等风来,
  • 在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强调,“十四五”期间,民航各单位要主动对接地方诉求,加强与各地区域发展规划相衔接;要优化民航产业总体布局,更加注
  • #CLOTxNIKEFLUXDUNK# #FluxThat##JUICE成都IFS#【细节近赏】CLOT x NIKE FLUX DUNK「FLUX」意指持续的
  • 团市委组织开展“沉浸式剧本体验”交友系列活动 近年来,随着人们业余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剧本杀”作为娱乐活动中一匹“黑马”一跃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宠。团市
  • 那些说“崇文宣武没了,老北京也没了”的人,有文化不是只听起来有文化。电影院边上是菜市口文化用品商场,我记得从过街天桥上下半截就能直接进去,小时候买个水彩笔啊,彩
  • 脚小而饱满有些人的脚,脚小而饱满,尤其是女士,这种脚就是所谓的贵人脚,这种人的机遇往往不错,还时常会有贵人帮助,所以这种人的生活很好,衣食无忧,财运滚滚。跷脚时
  • 愿所有的美好,与春天一切苏醒。愿所有的美好,与春天一切苏醒。
  • 你可千万别听了我的话一会去和人说感觉她是个玩家[汗]#腌菜秘方#老手艺,炒菜炖肉都香,比肉还好吃在我老家,一到秋冬季节,就是各种蔬菜的秘制保存,吃起来是别有一番
  • 任风吹散无畏的虚言,只余你我相守的契约,和肖战一起怀着爱心,共同进步,无论未来,多么辛苦,只要你在身边我就满足有时候我希望你的一生,能被拍成一部漫长的电影。任风
  • 他表示,在前四波疫情中,通過特區政府採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抑制了新冠病毒60%至70%的傳播,目前病毒的基本繁殖率在2左右,意思是感染1個人後一般還會感染2
  • “阿”在梵文中的含义,包含了无量,无边,无际,无限,空,大,清净等等很多的意思,总之,是一切众生的生发音,是开口音。最初最初的能,不是物理的,是心,佛,众生,三
  • 我现在发微博就是一股脑的发法儿把最近发生的事跟流水账一样记录小傲来沈阳了,太开心啦,跟大瑶一起吃了日料,大瑶对三文鱼是真的爱琪琪算是给自己茶臭了我的烂桃花又开始
  • #Mingyu金珉奎[超话]#kmg #金珉奎0406生日快乐# 『2022 Mingyu birthday support project』生日头像&
  • 我:就是……会因为某些事……台:你别想太多了,性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现在,他突然说要换个城市再留三年,我们变成异地的状态,我却开心不起来。
  • 3,长期多样化很多职场倦怠期的人都存在明确自己害怕的心以及想要改变的时候,不清楚自己还可以做什么。职场倦怠期对大多数的人来说都是无法避免的,那当它真的到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