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社恐,我只是“社懒”》文 | 读者:霜落晨曦

上一次参加三人以上的朋友聚餐,还是上一次。

这句“废话文学”的背后,是我对社交的淡漠。现在的我,不是一个热衷社交的人,很少参加多人聚会,除非无法推辞或闲得无聊。

实在想不起来上次参加除公司团建和家庭聚餐以外的三人以上(不含三人)社交活动是什么时候了,也许是半年前,也许是一年前,也许是疫情发生之前?

要说自己不热衷社交是因为社恐,倒也并不准确。我不是一个看起来就很安静的人,相反,有时可能会变身“话痨”,工作中也得到过“沟通能力强”的评价,种种表现似乎与社恐扯不上关系。社恐是社交恐惧,但我并不恐惧,即使面对陌生人也不会尴尬地说不出话。拒绝社交,不是因为客观的恐惧,而是因为主观的懒惰,所以,现在的我,可能不是社恐,只是“社懒”。

不过,小时候,我确实经历过社恐的阶段。这可能与遗传和成长环境有关。

爸爸和爷爷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学龄前的我,也是一副不爱说话的样子。我因为害怕跟长辈问好,经常被批评没礼貌。害怕来源于不知如何称呼,女性长辈应该叫“阿姨”,但那时“阿姨”一般特指幼儿园里负责照顾小朋友(不教课)的老师,在我意识里这是一种职业,如果不在“阿姨”前面冠上姓氏,就不能指代这个人,但我又怕记错姓氏张冠李戴而尴尬,索性不说话。“叔叔”倒不是职业,但比父亲年长的应该叫“大爷”或“伯伯”,年轻的才叫“叔叔”,但遇到看起来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我怎么知道你跟我爸谁大?

称呼的问题,难坏了小小的我,担心因为称呼出错而尴尬,妥妥的社恐了。

上学之后,我的社恐突然自愈了。一群可以直呼名字的同学玩伴,一句“老师好”便可以“走遍全校都不怕”,称呼不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的学校环境和成绩还算不错带来的自信,让我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讲文明,懂礼貌,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红了”。

从小学到高中,与人沟通很少超出学校的范畴,远离外界社会,也就无所谓“社交”。上了大学,依然是同学的圈层,但人际之广阔、活动之丰富,今非昔比。交流从教室和操场,拓展到社团活动、餐厅、KTV、桌游,象牙塔里的小社会,社交生活的大舞台。无论是班级同学、实验室师兄弟,还是社团、老乡,甚至是莫名其妙组起的局,只要时间允许、活动有趣,我基本不会排斥,也确实收获了许多欢乐。

然而,无一例外,每次参加完这些活动,我都会感到疲惫。KTV、桌游,还有一定的体力或脑力消耗;可有时只是单纯吃饭聊天,除了嘴,全身几乎没有运动量,却为何如此劳累呢?

有这样一种说法,“与大范围群体相处会积累还是消耗自己的能量”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人格的简单依据。

按照这个标准,结合成长经历,我显然属于内向型人格。内向与社恐不同,也并不等同于缺乏沟通能力,内向型的人也未必看起来就很安静。但比起在大范围群体中欢娱,内向者更倾向于两三个亲密好友的小范围活动,或者享受独处。

喧闹的社交环境尽管有可能很快乐,却会消耗我的能量;而一个人看书、看电影,甚至只是发呆,则好像在充电,还不必担心插头被拔下来。

但那些外放的朋友就不同了,他们的充电器,似乎要插到人堆里,聚会结束了,电也充满了。

这样说来还挺有趣,能量是守恒的,我参加社交活动的时候,难道变成了一个移动电源?

但事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候,还是外向的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用爱发电”。社交,如同无形的电磁场,社交达人们用各种动作切割磁感线,为彼此发电;而像我这样内向的人,总是掌握不好发电的技巧,还接收不到别人的电波,就像一个被电磁力驱赶的小球,找不到方向,还把自己原有的能量耗散了。

于是,那些不适应社交电磁场的选手,也就渐渐退出这个舞台,变得“社懒”了。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社懒”的呢?似乎找不到明确的时间点。也许是毕业以后再难聚齐一群同龄朋友,也许是某次社交活动突然感到无聊,也许是为了考研加上遇到家庭变故让我主动把自己屏蔽起来。

现在的我,并不社恐,但与其在人群里一边尽情欢娱一边清空血槽,我宁愿在安静独处中享受所谓的孤独。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退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原先印象里的“社牛”“话痨”们,竟然也变得安静了。

原先在朋友圈里各种觥筹交错的同学,变成了晒娃狂魔,很难再见到与成年人的合影;原本每到放假就去旅行,与陌生驴友也可以聊得很嗨的学姐,现在周末只想在家睡觉;过年回老家,以前“一天三顿小烧烤”的表哥,在与老家的铁哥们儿宿醉了两天之后,便一心宅在家里,谁叫也不出去……

对于社交,为什么大家都变懒了呢?

一方面,年龄增长,30岁左右的我们,确实没有20岁那样精力充沛了,熬夜熬不动了,喝酒喝不动了,蹦迪蹦不动了。随年龄下降而减少的,不是简单的体力,而是在灯红酒绿中挥洒汗水的欲望。

另一方面,压力增大,工作和家庭压缩了社交时间,人们或被动或主动地取舍,拒绝无意义的社交,转而把有限的精力花在亲密好友或自我提升上。

此外,新冠疫情的影响,面对面更加困难,让人们不得不转到线上方式满足社交需求,甚至直接放弃需求。

走向“社懒”的我,远离了无意义的社交。同时,我还发现了新大陆,很多打着社交旗号的活动,其实也可以一个人完成。我曾经觉得一个人看电影会很尴尬,但当我真的独自踏进电影院,才发觉之前多么愚蠢,我看的是电影,身边有没有人也没多大区别啊!于是,我经常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看脱口秀,一个人旅行,享受快乐的同时还能积攒能量。

内向如我,主动选择了“社懒”;很多外向的朋友,也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圈”。当然,依然有“宝刀未老”的社交牛人和更多的“后浪”们,前赴后继地奔向“用爱发电”的舞台。

“社恐”也好,“社牛”也好,“社懒”也罢,每个人都是在最适合自己性格和意愿的状态下才最舒服,不必趋同。无论觥筹交错,还是岁月静好,做自己就好。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也许我们相遇是偶然,相恋是意外,那么以后的相知,相爱、相守都是必然,因为那都是我们努力奔向对方的证明呐。每晚睡前听你说晚安,是属于我的,最简单而持久的幸福。 我的期待有很多,比如睡到自然醒,比如醒来就能看到我爱的天气和你。只要一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对余生充满期待。 我想和你相拥在一起,数落着你的可爱,吐槽着你的不是,看着你为了欺负我眼睛滴溜溜的旋转,得逞后高兴不自觉翘起来的嘴角,想看你吃东西时候鼓起的嘴,那时候我估计我会忍不住去亲你一下吧! 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许什么都无法确定,但我有一件事可以确定,我爱的人是你,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想我这里都会是你最温暖的港湾,都是为你遮风避雨的城墙。无论狂风,无论暴雨,我都会陪在你的身旁,让你不会感到丝毫的担心和惶恐。 希望以后和你的生活,温柔,有趣,不必太激烈,三餐,四季,不必太匆忙,毕竟我有一生的时间要和你浪费。 我会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谁叫你是我最爱的人,谁叫你是第二幸福的人(第一幸福的人当然是我啦,哈哈哈)

【公益牛城 · 日行一善】致敬这些“平民英雄” 为生命“加油”!

在邢台中心血站机采室内,常常上映着这样一幕——无偿献血志愿者们来到这里,挽起衣袖。之后,一袋袋鲜血被不停输送。

献血,让生命继续跳动。

他们平凡且简单的举动,却汇集着大爱与奉献。他们的一“臂”之力,呵护了急需救治的脆弱生命。因为他们的付出,生命变得更加珍贵。平凡的他们,成了我们身边的英雄。

宁立鹏:14年献血量近三万毫升

近日,襄都区石东村村民宁立鹏来到市中心血站机采室献血,这已是他第97次来到这里捐献血小板。

“优秀志愿者”“邢台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在宁立鹏的家中,厚厚的一沓献血证,各种献血荣誉证书,都见证了他这些年的执着与坚守。

2008年,宁立鹏走上献血车,第一次挽袖捐血。献全血,需间隔半年左右,而捐献血小板,间隔时间不足一个月。为提供更大帮助,宁立鹏便加入捐献血小板的行列中。

从2014年开始,只要不生病,宁立鹏每月都会进行献血。目前,宁立鹏共无偿献血97次,其中,献全血8次,共3200毫升,捐献血小板89次,宁立鹏总献血量为31400毫升。若按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量来计算,比6个人的血液总和还要多。

“一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帮助别人,感觉做这件事就很有意义。”宁立鹏说,他希望更多人参与献血中,让自己的鲜血带着希望“奔向”另一个生命。

吴宁涛:成立献血团队,让爱心接力

伸出臂膀,绕上压脉带,随着一刹那短暂的微痛,鲜红的血液带着37℃的温暖缓缓流出,在拳头的一握一松之间,采血袋逐渐充盈起来……近日,宁晋县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分队队长吴宁涛带领着志愿者来到宁晋县城区,为前来献血的人提供测量血压,检测化验,献血服务。

2006年,吴宁涛在宁晋街头看到献血车,萌生了献血的念头,这一次开启了他的无偿献血历程。

对献血知识有了更多了解,吴宁涛想再次献血。由于当时宁晋县并没有固定的献血点,吴宁涛便做长途汽车或打车到邢台市区献血。“不少司机师傅知道我是去献血的,连车费也不收!”

想到身边有很多爱心人士,吴宁涛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宁晋没有固定献血点,为什么不能去申请组织呢?

说干就干!2016年,吴宁涛向邢台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提出申请,成立了宁晋无偿献血分队。目前,宁晋县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分队组织献血成功人员超过2万人。去年,该分队组织8000余人成功献血。

“献血车在哪里,志愿者的红马甲就会出现在哪里。”吴宁涛说,他们将发挥团队优势,普及机采、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让更多参与进来。

闫胜国:只要能献血,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坚持15年无偿献血,献血总次数28次,全血献血总量5600毫升,成分献血总量16个治疗量,他就是广宗县南孝路村村民闫胜国。

提起第一次献血,闫胜国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的他对无偿献血了解并不多,只是知道这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别人,没想到当初的这个简单想法一坚持就是15年。

闫胜国的坚持赢得了大家的支持和尊重,在他的感召下,家中的亲人、村里的乡亲纷纷加入无偿献血的公益队伍。

2017年,闫胜国还曾去北京进行无偿献血,“一个老乡病情危急,我便和一个志愿者一同去北京定向献血。”

15年来,闫胜国不曾间断进行无偿献血。“我就是个普通人,能用自己的血帮助很多人,还对自己身体有益,感觉很有意义。”闫胜国自豪地说,只要能献血,无论在哪儿,他都会坚持下去。

来源:掌上邢台客户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诗诗、吴昕纷纷pick的饰品在长沙也能买到,居然都买得起!!
  • 傅园慧:我不退役了,今年成绩进步一点点就好
  • 王菲真人秀酬劳被曝近亿!经纪人:洽谈中。中国明星天价片酬惊呆邻国网友
  • 雷军香港见李嘉诚,将与长和集团达成全球性合作!
  • 聊一聊美国高中女孩穿旗袍参加毕业典礼
  • 大熊猫黑眼圈变白,这回是真的
  • 美国女孩毕业舞会穿旗袍,中外网友为此都吵翻了……
  • NINE PERCENT加盟《跑男》?范丞丞已确定!在确定团综九子合体后,先来一波跑男福利
  • 前飞儿乐团主唱Faye分手,坦言所托非人 一场误会
  • 机智!乐清女辅警下班后逛街一眼认出在逃嫌犯,她第一时间这么做…
  • 【读书一角】七月与安生,你看了吗?
  • 小猪佩奇一家大围山一日游
  • 十二星座来了大姨妈之后......
  • 吵架后的24小时,女生是怎么给男朋友“加戏”的?
  • 韩东君搓澡,陈瑶撩妹,王彦霖扔袜子…无心法师2校园趴玩嗨了
  • 甜蜜暴击!这对“姐弟恋”现身记者会再秀恩爱 并声称:我们尽全力互相爱着…….
  • 年会不穿亮片?蔡依林和倪妮的眼神已锁定你!
  • 她曾是TVB四大处女之一,敢手撕郭碧婷,与熊黛林同台斗艳,下嫁又矮又丑富豪后忧郁患病,如今被宠成幸福女王!
  • 范冰冰最新空气刘海路人拍爆出,网友说像工厂女工…
  • 这部片子以客户故事为原型,众信把她拍成了美美的电影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