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的禅法

菩提达摩的禅法,根据其弟子昙林所传《略辨大乘人道四行》,有二人四行的禅观。

人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两种:一是理人,二是行人。

理人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能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人。

行人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人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一、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二、随缘行: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八风不动,冥顺于道,称为随缘行。

三、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随形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尔。功德黑业,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理,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行,故名无所求行。

四、称法行: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信解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彼无此。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施舍,心不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净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庄严菩提之道。檀施即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

达摩的二人,犹如理与事,体与用,是指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没有理的行,没有行的理,好似跛者跑路,步履维艰。达摩的四行,是以“称法行”为归宿,前三者是事,后一者是理。归宿到修行六度,而无所行。行而不行,是理行二入的要旨。临济禅师说: “自达摩大师从西土来,只是觅个不受人惑的人。”若能行而不行,不行而行,是人则永不受人惑。若问达摩西来意是什么?就是使人不受人惑。

如何修六度法,在《少室逸书·达摩和尚观心破相论》中达摩答慧可说: “欲修六度,当净六根,欲净六根,先降六贼。欲舍眼贼,离诸色境,心无悭恪,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勿令放逸,名为持戒。能除鼻贼,等诸香臭, 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舌贼,不贪邪味,赞咏讲说,心无疲厌,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其心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摄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乐诸功德,名为智慧。若能永除六贼,常修净六根,是名六波罗蜜行。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如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又《观心破相论》达摩对于修伽蓝、铸形象、烧香散花、燃长明灯、昼夜六时能绕塔行道、持斋、礼拜等等种种功德,答慧可问,至为精辟。

(一)、伽蓝,西域梵音,此地翻为清净处地。若心湛然,内外清净,是名为修伽蓝。

(二)、铸形像,是铸金铜之作。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工匠,以三聚净戒,六波罗蜜为画像,熔练身心真如佛性,遍人一切戒律模中,如教奉行,此即无漏自然成就真容之像,所谓究竟常住真如法身。

(三)、烧香者,亦非世间有相之香,乃熏诸秽恶业,悉令消灭。

(四)、散花者,所谓演说正法诸功德花。佛所称叹,究竟常住,无凋落期。

(五)、长明灯者,正觉心也。常燃如是真如正觉灯,照彼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悟,即是一灯燃万千灯。以灯续明,明终不尽,以无尽故,号曰长明。

(六)、六时行道者,长时不舍,名曰六时行道。

(七)、持斋,所谓斋整身心,不令散乱。

(八)、言断食者,断于无明恶业之食。

(九)、礼拜,若能恶情永断,善念恒存,虽不见相,当名礼拜。

(十)、念佛者,在口曰诵,在心曰念。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福,终无是处。

上述内容,说明达摩的禅法,是以理导行,以行人理,事理不二,圆融无碍。惜今之说禅者,或执于事,或废于理,翻转葛藤,均不解达摩之西来意也。

100个基础佛教名词解释(上)

菩萨在线 

0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0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03.缘觉: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04.声闻: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05.阿罗汉: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0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

0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0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0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众生。(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执:我执(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障碍涅槃),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17.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又叫做三无漏学。)

20.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23.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24.三藏: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达磨)。

25.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宝。

27.大乘: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

28.小乘: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

29.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30.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加大乘诸法实相为四法印)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32.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33.四等:即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34.四恩:父母恩(家庭),众生恩(社会),国土恩(国家),三宝恩(宗教)。

35.菩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36.四德:常,乐,我,净。

37.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38.四念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39.四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40.四种阿含经: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杂阿含。

41.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2.五欲:财,色,名,食,睡。

43.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45.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五盖:贪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法盖。

48.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49.五恶见:身见(萨迦耶见)、边见(执常,执断之见)、邪见(谤因果,坏善事)、见取见(非果计果)、戒禁取见(非因计因)。

50.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听书—— 心学. 王德峰】

孟子:心,即生命情感的本真(人性本心)

苏格拉底:心,即人的理性(知善知恶的理性)去审视生活。“美德即知识.”

荀子:遵守道德的原则终于利己。(产生了道德表演,德之贼,伪善)。

禅宗:心学。

【时代背景】此前:精选儒家经典。魏晋:乱世之中,道家兴起(周易、道德经、庄子)玄学,乱世中全身避害。礼术规范,被看作人为造作,回归自由生命,返璞归真,道法自然。隋唐:文化生命的衰落,佛学启发,民族思想的缺口,给予弥补。佛学中国化。

佛学8大宗派,不同修行的方法。禅宗,中国化层度最高。让佛经说汉语,深入每个百姓的内心深处。(六祖惠能言说佛经)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汉语中多了很多新词:觉悟、真理、境界、缘分、思维、意识、渡、心心相印……新词,深入进入佛学思想。

尘劳(带着烦恼做事)概括为:贪 嗔 痴
法门(针对于 尘劳)概括为:戒 定 慧
修行:转 贪嗔痴——为 戒定慧

1、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3、修慧——培育智慧。

传心法,是禅宗的起源。一种传佛法的方式:传心法,心心相印(心印)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 其他修行方式:净念、神通、戒律……)

禅宗:修心,修智慧。(因罪业由心而生)

八大教义:“教外别传,不列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真理不在文字概念里,修行不是锻炼头脑提高认识,问题出在生命情感,心是生命情感的居所,心病是心出了问题——贪嗔痴。修行修的是有毛病的心。

心学在佛教(禅宗)中展开。

《金刚经》终身受用。主题思想:无相(住相:固化的认定,停留在区别差别偏见,分别相)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因:应当、应事。

心总向外驰求。将放在外面的心找回来。

回归本心。(得到即乐,失去即苦,并非真的快乐)

无妄念,不住相(偏见),与相离相(承认客观事物的区别,但不停留于区分)

心,转识成智。

(业识,如意即快乐,不如意即烦恼。如意之心,小我的愿望求如意。如何转化成智慧,求如如之心,任何事物都如其本来去理解真实的意义。转变如意为如如。)

心 起念,正念or妄念。

佛性,见性即看见本心。

透过众相(眼睛),常观金体(心领会),不为相所惑(心起)。

金体比作佛性,突破相的千差万别,心见心成佛,诸事诸物上本有的佛性。观者见者是本心,领会所有的事物本有的佛性。

孟子说的心,非在经验世界里,但因心的存在,才不活在动物界里。

不列文字(不要固化地认知文字,不形成偏见),传话目的是达到那不可说。

当人面临失去,当依赖的相不见了,人得靠本心活着。没有立足之地,方为立足之境(境界)。本心顿悟,见性成佛。

【如何读佛经?】

透过众相(眼睛),常观金体(心领会),不为相所惑(心起)。

金体比作佛性,突破相的千差万别,心见心成佛,诸事诸物上本有的佛性。观者见者是本心,领会所有的事物本有的佛性。

孟子说的心,非在经验世界里,但因心的存在,才不活在动物界里。

不列文字(不要固化地认知文字,不形成偏见),传话目的是达到那不可说。

当人面临失去,当依赖的相不见了,人得靠本心活着。没有立足之地,方为立足之境(境界)。本心顿悟,见性成佛。

心病。说话达到不可说,语言文字是攀登的阶梯。

不列文字还有一层意思,你别把文字本身当真理,文字只是手段。告诫提醒人们如何读佛经?佛教的真理不在文字概念(名相)里,因此不能用头脑的理解能力去读。而是用你的心去读。

“学佛”而非佛学,学佛就有真实的受用,就是我们生命情感的升华,我们心的改变。

怎么用心读?我们的生活经历,积累的生命感受,读佛经就是借助佛经的经文,回过来读自己的生命感受……

你如何读懂经文?在这段经文当中,你把你的某些生命感受放进去了,这才叫读懂了。这叫用心去读。即“法喜充满”。用生命感受来与之呼应(共情、共鸣),你会不会读得泪流满面?感动了。我们跟文学、艺术作品是这样的关系,我们跟佛经的关系也是如此。取决于能否将自己的生命感受放进去?

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的心和愿望是随着时间等不断变化,“时间心”不是本心,本心不朽。借助佛经的经文,反观审视我们的生命情感,佛经所展开的生命情感的境界。原本我们累积的生命情感是散漫的,不成境界。在阅读佛经的过程中,我们将生命情感放入经文中,然后再把它拎出来,上升为生命情感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解脱”的境界。

禅宗是修心的法门,佛经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将生命的感受提升为生命的境界。

例如:真正获得修行的法门。慧能虽然是文盲,但也可领会佛法。他发动了一场“佛学革命”,把禅宗修行的那种“参禅”的精神活动,从少数文人的圈子里解放出来。让它住入每一个老百姓的内心深处去。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只要人的“本心起来都能见到佛性,每一个人的人心都可以领会佛法妙理。慧能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佛教的真理并不在文字概念里,在文字中讨真理,真理是悟不到的。)

禅宗大纲:
“教外别传,不列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自见本性即看见自己本有的佛性,即心即佛,修心。(传心法,无法用语言表达,但先要对话,是为达到那不可说。)

《金刚经》:“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隔绝尘世,心与尘二元对立,隔绝)

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的许多的欲求、期待,实现是如意,不实现是不如意。烦恼是不如意,人心自生烦恼。

人心,是无限心。人心超出现实,去筹划未来。如何安顿这“无限心”?成了问题。

心生烦恼,得心自己去解决。不要将心作为现实存在,心若不认识自己它则不存在。禅宗:“本心自悟。”(主体性)

本心一直存在,未悟则未发现,人此时并非主体。本心的存在,即本心的自我领悟,这就叫精神,而精神就是主体性。什么是精神的存在?黑格尔说:精神的存在和它的自我意识是同一件事。而中国的禅宗讲:本心自悟。境界是一样的。

心生烦恼,也用我们的心将烦恼去掉。这是同一个心。

烦恼就是不如意,这是我们的心向外驰求,有一个趋高避低,趋贵避贱,趋富避贫的追求。若我们回归呢?回归本心,本心是我们本有的,一旦回归,就叫“悟了”,它就存在了。

慧能:“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往往也会有过人的真实智慧,地位显赫的人也会有智慧被埋没的时候。如若轻视他人,则会导致无边际的重罪业障。}

下下人不容易“住相”,上上人“不住相”更难。

Jobs:“Stay foolish,stay hungry.”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说:“保持愚笨和饥饿。”摒弃精英主义的傲慢,才能持续进步,才能造福人群。

住相:被相给住了,被相给罩住了,自己反而不自由,个人受相左右。看重感官所知觉的一切。

众生是未觉悟的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

众生平等,佛心无差别。

“何为功德?”
见性是功(见到自己的本性),平等是德(普遍敬重,不轻视,平等对待每个人)。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修行”为达于涅槃,解脱生死的苦恼。

每个人都有希望,人皆有佛性,众生平等。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佛学汉化:佛学汉语、思想深入大众人心。

学佛要向内心去求,本心起即见佛性。

做好事是布施,会得福报,但罪孽未消,要脱离生死轮回,需修功德。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不要有偏见,坏事需纠正,不要固化评价个人,论是不论人,事情有是非,人无是非。)

执戒,戒轻视他人。(警惕:精英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的傲慢与偏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不能离开生活,脱离生活就无法觉悟。)

即心即佛,心与佛无差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王德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未来的年代里 藏 医 将为普天下的众生做出无比慈善的救助 ——宇妥萨玛·云丹贡布 「风湿性关节炎」 1、什么是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最常
  •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奔跑吧甘肃少年##甘肃19万考生逐梦高考##一起读书吧#【高考不是终点 怀揣梦想再出发】6月10日是高考的最后一天。详戳→【#
  • 忙乱中也不知道吃饱了没有|曾想着趁着活动最后一天请你再吃一次烤鸭,那天取消了,看来是没机会了|今天最快乐的一天我点了烤鸭|我在最混沌的几年遇见了你,碎片的记忆拼
  •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当你学会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将会是康庄大道。
  • 而我们平时在超市买到的各种奶酪,一般都会在一个小角落标有“再制干酪”字样,即在天然奶酪中加入了各种色素、人工添加剂的奶酪,营养和风味大打折扣。常见的有具有自然奶
  • -我在吹头的时候xyy随手给我拍的拍立得 好像高中的时候-来摄影棚拍作业 奇奇怪怪-在麻辣烫里加了一个好像是芝士脆骨培根卷 好好吃好好吃啊-一起拼的提拉米苏 好
  • 刮痧的方法也很简单,哪里痛就刮哪里,但是使用的力度要注意,一般以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觉为佳,这样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就是下次要感觉到这次的疼痛就需要更大的受
  • 而后亨利连续丢了两个单只的鞋子,以及街上马车里跟踪他们的神秘人,都引起了福尔摩斯的莫大兴趣,也坚定了亨利回庄园的决心。 心怀愧疚的管家也在次日,主动说出了
  • 还有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龙狮献瑞,热情四溢的啦啦操和十佳歌手带来的歌曲演唱,还有强身健体的太极拳表演。校健排舞社团的《歌舞青春》、校动感啦啦操社团的《街舞啦啦操》
  • 在此提醒,使用“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预约的业务,“放号时间”为每日下午4:40。(郑州发布)⑮珠海一日游☝️ 打卡点:图一机位白石桥,可以看到澳门情侣路爱
  • #刘宇宁鲜厨100# [熊猫][熊猫]#刘宇宁要替我幸福# [熊猫][熊猫]#摩登兄弟[超话]# 摩登摩登md md[熊猫][熊猫]刘宇宁lyn lyn[熊猫
  • /一迅社ノベルス新作1位(174票) 私の推しは悪役令嬢。 /飴月 /富士見ファンタジア文庫7位(4票) 死んでも推します!! /栗原ちひろ / Kラノベブッ
  • ☆【房间入住情况】三室中的B室已入住,现有A、C室招租,图片视频实景拍摄(蛋壳跑路,业主收回,房门上蛋壳公寓字样请忽略)价格面议。☆【房间入住情况】三室中的B、
  • 昨天做西餐,觉得团购的牛排很一般,今天炒洋葱处理了。这菜常常可做上海面条的浇头,也是佐餐良品。
  • 时隔三个月才又找到机会进去看我爷有出差的月份不能去有生病的月份不能去唉还是那句真不能细想人生的长短下午趁着去银行办事高效率办完冲去从五点到到九点走(走前还不断叮
  • #牛年大吉##遇见艺术##遇见艺术[超话]##原创[超话]##原创# 崔振东字手写书法作品挂画办公室客厅毛笔茶室茶道剪纸品茶悟道我在手机淘宝发现一个宝贝 《品茶
  • 4.日常反黑打榜积极者优先考虑[掌宝可怜]请各位有意向的小伙伴在微博私信我@皮卡兵乒乓丘PS:私信时带上自己的V+ID号(自己的主页能看到,是一串数字,而不是你
  • #橙食记##复工前的周末是最忙碌的,开始准备 #橙食记 复工前的周末是最忙碌的,开始准备一套居家办公时落下的纸质文件,然后装订的井然有序,整理了分管项目的合同台
  • ”芦山县经济信息商务和科技局副局长宋彬表示,震后,不管是园区、企业,还是项目建设现场,大家都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灾后自救,有序恢复生产秩序,“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向
  • 新奇性可能不是假新闻被转发的唯一原因,但是虚假信息比真实新闻更为新奇,从而更可能被转发。  网络谣言表达的新特点  谣言的叙事结构往往会用“标题党”式题目,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