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歌永言#

《阙题》

刘昚虚 【唐】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译文:
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尽处,长长的溪水荡漾着春光。
溪上不时的有山花飘落,远随着流水散布清香。
虚掩的门扉正对着蜿蜒的山路,杨柳的浓荫里深藏着读书堂。
这里的白日也分外幽静,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
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指春天的景象。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鉴赏:

  阙题即缺题。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因以“阙题”名之。从诗的语意看来,写得是春日入山缘溪寻幽探胜之怡情雅兴。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清新淡远,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明白如话,娓娓动听,回味隽永。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说明通往山顶的路的路隐没在白云尽处,说明这里山势非常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顺着蜿蜒的山路走入深山深处。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山间幽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虽然看似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的白话描述,读来却又回味无穷。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山间幽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以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在古代,文人墨客更是追求意境的描写。

达到最高意境的方法往往就是隐喻的运用,因此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文人墨客对一些有特殊意境的事物都非常喜爱。

比如说“四君子”就是古代文人最热衷的对象之一,所谓的“四君子”指代的并不是真正的人,而是指的梅、兰、竹、菊这四个花中君子。

论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用其感物喻志的原因
由此可知古人对这四样花草意象是多么地喜爱,凡是提到君子品格都能用这四样花来表示。

一、梅、兰、竹、菊在古代所蕴含的意象
梅、兰、竹、菊之所以这么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这就要提到它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了。

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梅花代表意象的是傲骨,所以才会有“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的说法,所以提到梅花自然就会联想到坚韧不屈一身傲骨的君子品格。

提到兰花其所代表的意象就是幽;竹的意象就是坚;菊的意象就是淡。这些意象的出现是以中华文化深厚的民族精神为基石,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用其感物喻志的原因
至于为什么“花中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四种花对应的是春、夏、秋、冬的四季,而且这四种花在所对应的季节里面是最符合季节特性,又最受文人墨客普遍认同。

之所以将这四种花比喻成“四君子”也是因为古代文人对时间所承载的秩序和生命所赋有的意义的一种感想感悟。

对中国人来说世间万物都有其特殊的意义,都是生命馈赠的瑰宝,因此在中国文化中,一草一木都有能承载自己的感情。

从而就形成了花草树木已经脱离了自然界的现实意义,多了了人们赋予的人格寄托的隐喻意象。

梅、兰、竹、菊就是中国人托物言志的最佳表现,也是古代诗歌中文人墨客最喜爱使用的意象,它们所代表的意境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品格却是相似的,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对世俗趋炎附势。

二、“梅花”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梅花在我国境内的分布非常广泛,最早的记载中梅花并没有被运用到诗词歌赋之中,而是被当作一种食物食用。

在《六家诗名物疏》中记载到“夏小正云:正月梅杏脱桃则华,五月煮梅为豆实。”以及《尚书》中也有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由此可见,梅花最早确实是作为一种食材被大家广为流传的。

在《尚书》和《礼记》中均有记载梅花之所以能够被人们用到食物之中,是因为梅花具有调味品的功效。

所以说在先秦时期人们之所以记载梅花只不过是看中了梅花的实用功效,并没有任何将梅花和文学联系起来的痕迹。

论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用其感物喻志的原因
后来梅花慢慢地就进入了文人的眼中,进而引发了文人的一种审美体验,于是梅花开始进入了文学作品之中。

梅花的文人意境也开始发展起来,不过梅花形成现在人尽皆知的傲骨风气却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将梅花用到文学作品之中的是《诗经》,其中有一篇诗歌写到“终南何有,有倏有梅。”

从这时候开始“梅花”终于作为一种文学意象进入了文学领域,开始了“梅花”的“君子”之路。

梅花真正赋有象征意义是在汉代时期,因为在汉代提出了“罢黜百家”的主张,儒家学术开始成为了中国的主流思

阴阳五行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这时期还出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然而梅花的花瓣正好也是五瓣正好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对称关系,所以说人们就认为梅花是符合五行学说的,便赋予了梅花“人物同构”的象征,所以说这个时候梅花开始有了象征意义。

到了魏晋时期梅花又一次转变了身份,梅花以一个独立的审美意象进入了文人墨客的作品之中。

在《洮胡和梅诗歌序》中就记载到“梅花之名肇于炎帝之经,著于说命之书、召雨之诗,然以滋不以象,以实不以华也……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梅于是时,始一日以花闻天下。

及唐之李、杜,本朝之苏、黄,崛起千载之下,而躏籍千载之上,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而梅与其间出桃李兰慧而居客左右,盖梅之有遭未有盛于时者也。”

从上述的记载可以看出梅花的整体走向,以及梅花在文学方面的发展过程,梅花先是以花闻名遐迩,接着到了隋唐时期梅花开始在文学诗歌上面占有一席之地,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极其地喜爱用梅花作诗,到了宋朝更是被文人大量地引用。

三、“兰花”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兰花在历史上非常地受到儒家喜爱,尤其是孔子,在《孔子家语》中关于兰花的描写非常之多。

比如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自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等等

所以说在古代文人提到兰花想到的都是圣洁之士,也有人将兰花比作是“王者香”,可见兰花在古代文人眼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论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用其感物喻志的原因
在《猗兰操》中也有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王者香草,今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除了孔子喜爱兰花以外,屈原也非常地喜爱兰花,尤其是在其作品之中,经常有关于兰花的描写。

比如说“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会美人。”其中提到的美人指的就是君子之人,有品德的人,可见在屈原的眼中兰花所代表的就是像君子一样有高尚品德的人。

兰花有德馨之意同时也有高洁隐士的含义,在东方朔的诗词中写到“明法令而修理,兰芷幽而芳。”

其中隐含的意思就是自己空有一腔抱负但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在陆机的诗中也说到“蘋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菊花的人格始自屈原,但是用菊花表达自己最为盛名的还是要数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上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兰花虽然有些高洁的含义,但是也带有一种孤独的感觉,一种孤芳自赏的感觉一种时光难留的感觉,所以说兰花在意境上是幽静的。

可是随着兰花在文学中的运用,兰花所蕴含的意义也有一定的转变,不再是单一的象征。

比如说“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是表达了兰花不求世人的夸赞,有着别具一格的高雅隐逸思想;“芳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这里的兰花又表达了君子之意,表示的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四、“竹子”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原因
竹子最常用的意象象征就是有气节,虚心坚韧,四季常青,因此竹子也是非常受到文人的喜爱,而且竹子还可以制作成乐器,也就是中国所特有的萧和笛子。

在《礼记》中有记载“黄帝便伶伦氏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

在汉魏时期竹子之所以被人们喜爱,大部分原因是竹子的自然特征,在汉魏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竹子一节一节的体貌特征有着高洁脱俗的气韵,也符合积极向上虚心进取的人格象征,所以说这时期还出现了“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中有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由此记载可知,古人喜爱竹子尤其喜爱在庭院之中种植竹子,不仅可以自此表达自己的气节,也能达到美化庭院的效果,由此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何可一日无此君?” https://t.cn/R2WxTyu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汇总上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二)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越女词(其三)》
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 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
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绕”字,有的书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3分)

第八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 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除了有口皆碑的“大沙发”全新天籁的舒适感,在细节之处更彰显无遗。坐进车内,全新天籁呈现出更高级、更精致的内饰质感。
  • 自己不上进,危机无处不在吞噬你的理想和灵魂,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难了。自己不上进,危机无处不在吞噬你的理想和灵魂,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难了。
  • 区域格局-2023-2029年中国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行业运行态势评估报告-共研网#共研网(gonyn)市场调研报告#共研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
  • 清醒点,你不理会,不参与这场闹剧,就是在爱护他们,就是尽了一份力!清醒点,你不理会,不参与这场闹剧,就是在爱护他们,就是尽了一份力!
  • 另外,更令人感动的是,马龙生日这天,依旧没有停下公益的脚步,他说自己会跟往年一样,继续捐赠公益球台,为喜欢打乒乓球的孩子们,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更令人感动
  • 9,陈好 大美人陈好在红毯上也有过尴尬时刻,这条紧身的抹胸裙把她上半身勒出了一大圈肉,虽然有着夸张的项链修饰,但也掩盖不了画面“辣眼睛”。 这套造型经典大气,而
  • 救了个命啊…… 微博上开始带节奏囤药,微信里那就完全是父辈流行的养生小套餐传播了…… 这还是我们社区群里刚刚有人发的,我整个人都是?????????????
  • 
很多朋友认为,“脂肪肝”仅是体检报告上的一个名词,不用理会;然而,若不及时干预、治疗,脂肪肝慢慢变得严重,很可能会出现腹胀、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逐步演变为
  • 睡了一个上午,袁珂也有点儿乏了,这种颠倒黑白的工作,可不是自己想要的,尽管每天什么都不用想,跟着师父屁股后干就行,但什么理想、人生、性格、格局等等啥都别想,整个
  • 【非凡十年|西安:与世界并轨力争发展"零时差"】 若将世界各地区及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历程编织成书,那么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丝绸之
  • 离家多年,性格冷清,自幼少虚荣,故有点六亲不认的大无畏,极少会有人找我,或许,找了父母也没告诉我,他们有他们的人情世故,也有他们保护女儿的方式方法,久而久之,也
  • #任嘉伦[超话]# ┄┅┄┅┄┅•. ☪︎* ☁︎ .⊹ • 你是我文案里的男主角, 是我故事里的人•. ☪︎* ☁︎ .⊹ •┅┄┅┄┅┄ .
  • 25岁的我想对未来的我说:青春是一场永不设限的远行,步伐轻快却又无比坚定,在成为一个无聊的大人之前,希望你尝试所有新鲜事物,探崎路,攀险峰,去体验足够酷的人生。
  •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南海有花,其名为椿,椿存梦,梦执鲲之翼;天涯海角有人,其名为湫,湫恋椿,愿以身之血肉成其二人之眷属。 南方有巨木,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北
  • 10、卿若未曾评论赞,吾夜恐将彻难眠11、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12、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13、星辰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14、如何雪月交
  • #2女孩下班回家被多男子当街殴打#能不能加大惩罚力度或者让有打人案底的别出门啊,天天说让女性保护好自己,搞得跟女性主动招惹那群人渣一样,她俩好好的在路上走着呢就
  • 减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 ,和水獭一起打造美好城市吧 ʕ= •ω• =ʔ ! 听说#水獭# 也拿着自己的保温杯上班了呢~"减少炭素1110
  • “我想我花了快一天的时间,然后我们在利物浦举行了游行,我觉得一切都很好,因为很明显我们知道最后的积分很接近,我们知道这是不幸的时刻,诸如此类的事情,但无论如何,
  • 打工人租房人必备【卡屋电炒锅】家里面选锅,首先看什么?一定是功能要多,厨房里堆了一堆,占地方不说,使用起来也麻烦卡屋这款电炒锅,能炒,能炖,能蒸,能煮,还能预约
  • 8年的时间里,蒋先云一直被病痛折磨,而且情况越来越糟,不是躺在病床上就是坐在轮椅里,蒋先云以前是老师,爱面子,这样的日子,他的自我评价是极低的。陆平安喜欢姜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