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知识点# 老修行给过经时,提到我们课诵《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时,在念完诸品经、诰后,高功便提提纲:“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表白接云:“欲免轮回苦,大众转天尊”,于是便起天尊板:“太乙救苦天尊”,大众列队出坛转天尊。
在《早坛功课》时,也有出坛祝将的仪式,是在唱完“欲求无上道,大专转天尊”之后。那早课转天尊,你知道唱诵的是哪一位天尊的圣号吗?

「都摄六根」:入手处在摄耳谛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都必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这是念佛的秘诀。
信、愿、行三资粮,是莲宗的纲要。都摄六根,是念佛的秘诀。知道这纲要、秘诀二者,就不须再问他人了。

(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二)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 ,唯反闻最为第一。

(三)念佛下手,最要莫过于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

(四)当时常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注重于听之一法耳。

(五)念佛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只长听自念之佛声,则得之矣。

(六)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

(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八)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

(九)听即都摄六根之法。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无弊。凡一切人皆以谛听为告之。

(十)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十一)摄心方法,种种不一。随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为切要之法,总不过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字。

(十二)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十三)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十四)《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

(十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

(十六)须心口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默念,亦须常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固明明了了也。

(十七)无论声默,均须摄耳谛听。能常听见念佛的声,则心自归一。此法最稳当。无论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绝无受病之虞。

(十八)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十九)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和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二十)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二十一)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校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二十二)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

(二十三)吾人果能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二十四)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二十五)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听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以摄心于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六)无论行、住、坐、卧、声、默 ,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默念不开口,心中仍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与开口朗念无异。此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耳能听得明白,则六根都摄无遗矣。如此而念,名为净念。净念能常相继,则可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

 (二十八)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它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汝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

《杂譬喻经》中记载:往昔舍卫城郊外有一个妇女,一次佛陀到她家门前乞食,妇女供养了一钵饭。佛说:“种一生十,种十生百,种百生千,种千生万,种万生亿,而能现见真谛之道。”妇女的丈夫听了佛陀的咒愿不相信,他说:“布施一钵饭能获得这样大的福德,还能现见真谛之道,瞿昙沙门说话为什么这样夸张呢?”

佛陀问他:“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城里来。”佛说:“城里的尼拘陀树有多高?”他说:“高达四十里,每年结数万斛的果实。”佛又问:“树的种子有多大?”他回答:“只有芥子那样大。”佛说:“你说的话太夸张,一粒芥子大的种子怎么能长成四十里高的大树,而且每年结数万斛的果实?”他回答说:“这是我现量所见。”佛说:“无情法的大地尚且能成熟这么大的果报,何况人以欢喜心供养佛一钵饭,福报一定会不可称量。”夫妇二人听后心开意解,当时就证了初果。

因此,对殊胜的对境作微小供养,福德是不可思议的,而且以供养的功德,最终能断除烦恼障垢,获得圣者的果位。

《过去现在因果经》中云:“于诸福田中,佛福田为最,若欲求大果,当供佛福田。”《长阿含经》中云:“天及世间人,唯佛为最上,欲求大福者,当供养三宝。”

所以,佛陀是一切福田中的最胜福田,如果想获得大福报,就应当精勤供养佛陀。现在虽然见不到真正的如来,但在佛像前作供养也能获得同样的功德。

在殊胜的对境面前,如诸佛菩萨、僧众、父母,对其供养微小的物品也会获得广大的果报。

经中记载:『以前,佛陀的衣服上破了一个小洞,一位婆罗门见后,剪下一块白布供养佛,并说:“请您老人家用这块布补好衣服。”世尊接受了他的供养,那位婆罗门无比欢喜。以此善根,他获得了未来成佛的授记。』

《大智度论》中记载:『一次佛陀和阿难到一个城市里化缘,这座城市的国王信奉婆罗门教,他下了一道命令:谁如果供养佛、听佛说法,就要罚款五百枚金钱。佛陀和阿难到城中乞食时,城中的人都闭门不应,结果佛陀空钵而回。在回来的路上,一个大户人家的老佣人正准备丢弃腐败变质的食物,她远远看到佛陀过来,心想:这样庄严的人应该享用天人的食物。

她见到世尊的钵盂是空的,便对佛说:“我想供养您,但没有好的食物,如果您不嫌粗劣,希望接受这些饮食。”佛陀知道她信心清净,便接受了她的布施。之后佛陀舒颜微笑,放出五色光芒普照世间,阿难合掌问佛:“世尊为何微笑?”佛说:“你见到这个老女人以信心布施佛饮食没有?”阿难回答:“见到了。”佛说:“这个老女人以布施佛饮食的缘故,于十五劫中在天上人间享受安乐,以后出家学道成就辟支佛果。”』

可见,遇到殊胜的对境后,仅仅供养少许财物,也能获得巨大的果报。但能值遇殊胜的对境也是需要福报的,有福报的人能遇到殊胜的对境,他们的财物会供养到真正的福田。

在这几个公案里,都是对三宝作了微小的供养,便获得了巨大的果报,可见供养殊胜福田的功德不可思议。

《杂宝藏经》中云:“如果有人以清净心,向佛陀、僧众、父母、病人布施一掬水,以此功德,在数千万劫中都会感受无穷的福报。”

近代禅门宗匠虚云老和尚亦云:『佛、法二宝,赖僧宝扶持,若无僧宝,佛法二宝无人流布,善根无处培植,因此斋僧功德最大。』

『增一阿含经』卷一云:能施众僧者,获福不可预计。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一]、身相端庄。 [二]、气力增盛。[三]、寿命延长。[四]、快乐安稳。[五]、成就辩才。

斋僧功德可得五种利益:[一]、仪表端正,容颜暐丽,人人见之欢见。[二]、气力盖世,精神满足,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三]、生天人间,寿命久长,康健无恼,命终之时,自然受生,不被病苦所缠。[四]、事事安乐,不逢灾逆,心想事成,无有困厄。[五]、音声清雅,容动三千大千世界;口常说清净妙法,通达无碍,闻者无不信受而行!

供佛斋僧,孝亲报恩,即报父母十大恩: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故而,僧宝是一切世间供养、布施,修福的无上福田。清净的供养,能令行者当下远离烦恼、除心束缚,得清净心,也因此生生世世与三宝结清净善缘,功德无量无边。发心养僧众不仅能广结善缘、减轻业障,长养布施喜舍之心,得报生生世世父母恩,深植出世的菩提善因,更为成就六度波罗蜜多、成就佛果之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2件不要钱✔痘肌姐妹入‍♀️拍2件【28】活玉 祛痘水杨酸凝胶10gX2支这算一支只要14块小red书上一支30g就要118着实贵[裂开]主打温和祛痘+修
  • 很多东西当你置身期间时无法获得太深的感受,但当你身处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就会发现它的伟大与奇妙,最好的例子就是文明的诞生和壮大。本书最为有趣的部分就是“奇拉”的进化
  • 我不是老师,翻了翻微博,七天的思念,你把回忆放进黑名单,我的相册打我的脸,心没有栖息,我还在流浪,望眼天空,没有时间。我不是卸了妆了吗?
  • #心情##情感文字# 1.啊~情深深雨濛濛~2.今天天气好晴朗,有一个姑娘~3.喜欢你,那双眼动人(粤语歌?)7.不是天晴才会有彩虹~啊哈哈,一脸无辜~(这首,
  • 【[并不简单]】我是个怪人,怪不明白的人,期待明天升起的太阳☀️,一起迎来美好。【[微风]】我的温柔都来自于带给我温柔的人,希望在你丧失表达欲的时候,能有人温柔
  • 同时,考虑到老年读者的实际需求和手机功能的限制等,60岁以上读者可现场登记入馆。同时,考虑到老年读者的实际需求和手机功能的限制等,60岁以上读者可现场登记入馆。
  • 另外天干伤官生财,但是伤官合印,八字伤官力量稍弱,而印旺所以难以完全制住印星,代表你在事业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而且你后面走的大运还不错,所以你的事业终究是可
  • ”“你到时可不能怪我啊”我怪你干嘛!”“我的意思是 机打的 说可能含有李斯特菌”(还有一个多月都要生了这个时候提这个我自己都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些走正剧路线的老一辈演员的戏路,但这并不影响我觉得她们这些青衣路线的阿姨是好演员,更不影响我欣赏她们的表演。很久没有看过一个电视剧演员的作品基
  • 想要快点让他们度过苦难的日子获得幸福,但是真的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才是最难过的,比作者的任何刀子都要让人觉得难受。#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当挫折降临在自己
  • ![爱你][爱你][爱你] Ꮤ关于这个符号,我咨询了我朋友,她也是同时也是知识产权的律师!
  •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开盘论市:横向震荡区间消耗买力注意瞬间杀跌。作者:陈少川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盘前上证指数四个步骤及四个条件解读】【应用
  • #更懂你的潮流[超话]#男鞋今日补齐新配色开闸 王一博同款 dunk红棕麂皮# 36-46当我把左右脚摆放一起时,那种“人鱼线”的收腰弧度,整双鞋是如此纤细
  • 18年底刚玩游戏的时候就挺在意主人公夏洛特,等看了主线故事就很喜爱这两对双胞胎兄弟夏洛特和杰弗雷特,到现在就一直希望夏洛特能有专属变身,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跟着原作
  • ---白1-17 幻化空身与虚妄意识Wenda20140606  25:39 “随喜功德”是怎样的功德;要实实在在地多做功德女听众:您曾经说随喜功德是迅速成就功
  • 我们家龚先生送过我好多好多小礼物啊虽然我嘴欠总是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是心里还是很感动跟龚先生在一起我就是个小朋友 喜怒哀乐都藏不住跟你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都好快乐
  • 小乘之人,虽然认识到一切是因缘之理,却认识不到因缘就是空的道理而反生执著;大乘唯识宗只懂得因缘之物的一部分空,即客观世界空,而且把空理解为因缘现象的否定,却留下
  • [怒]崩塌在提醒我们大家: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固定的固执的设定。有人说,感情不和的夫妻,唯一的交流就是吵架,但这只是开端,吵架也会吵出两个不同的结果,一个是越吵越
  • 鲁迅讲过一个关于贪官的“金老鼠”的故事: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名目忘记了,也许是《笑林广记》罢,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
  • 码数:S-XXXL (200斤也可以驾驭)原版复刻 品质决定一切 正品一件难求款式⚠️进口澳钻骷髅图案打底短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