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泉州:项目起势 发展胜势】12月7日,随着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泉州站在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启动建设,福建省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正式落地。这是泉州项目建设“进行曲”中的一记振奋音符。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今年以来,泉州市结合推进“产业链招商季”活动,深入开展12个“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找准找实项目支撑和工作抓手,将各种优势和积极因素兑现为加快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的澎湃动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抓征迁交净地、抓创新促应用、抓招商要落地、聚城畅通、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一个个专项行动满弓劲发,大项目好项目全面起势,拼出泉州发展胜势。

“三服务”
项目攻坚拉动投资40多亿元
征收拆迁向来是项目大提速、区域大发展的“先手棋”。今年8月,一场“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在全市迅速铺开,分扫尾清零、集中攻坚、启动征迁三类精准施策,剑指攻破47个征迁项目“堡垒”,腾挪出600万平方米的发展空间。

何以清障?一线征迁故事里涌动着“三个服务”的泉州秘诀。

干部服务群众,“一户一策”解民忧。鲤城区爱国路周边片区安置房及通政小学北校区扩建项目仅耗时5天征收签约率达92.98%,13天完成100%签约任务量,刷新了该区项目征迁的最快速度。这背后离不开征收工作组数轮摸排,入户解读政策近千次,深入了解汇总被征迁户信息,做好图纸复核、附属物清点、产权确认、初步结算等前期工作,为签约启动打下的良好基础。“除了解决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我们还主动联系房屋中介、银行进驻指挥部提供现场服务,‘一站式’帮助群众解决后顾之忧。”工作人员林菲坦言,“居民家里的狗还会不会吠你”早已成为干部入户工作到位与否的衡量标准。

政府服务企业,“工作专班”巧破题。毗邻泰禾广场,靠近市行政中心,这样的区位优势吸引不少企业扎根丰泽区东海后埔片区,仅规上企业就有8家。企业主动搬迁意愿不强、证照不齐、配合度不高……面对种种难题,征收指挥部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职能部门及街道干部参与其中的企业工作专班,针对企业搬迁遇到的“新用地审批”“历史遗留”等困难开展各项帮扶措施,为企业提供暖心服务,在集中攻坚阶段就一举攻下了42宗。

机关服务一线,“跨区协作”啃硬骨。泉州大桥及接线扩改工程的前期征迁涉及三个地区,协调难度大、区域范围广。以专项行动为指导,三地政府拧做一股绳:鲤城多部门协同实地踏勘、修改征迁方案,数次登门耐心动员,赢得宝海庵同意迁建;丰泽运用司法力量,最大力度保证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诉求;晋江积极协调群众在征地补偿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让施工队进场,最大程度交叉推进项目争分夺秒建设。如今,该项目施工提速,年底前有望完成桥梁水面的4个水中承台、2座水中墩柱建设,施工进度已优于预期。

抓征迁交净地势如破竹,截至11月底,47个攻坚项目已累计征迁497.46万平方米,完成总任务的八成以上,其中35个项目完成攻坚任务。得益于此,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包括泉州大桥及接线扩改工程、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等在内28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建,拉动投资40多亿元,实质性推进了城市建设。

快时代
“聚城畅通”打造环湾30分钟生活圈
一座城市的聚集度,与交通路网密不可分。

去年开始,泉州梯次实施19个“聚城畅通”项目,加快古城与新城、环湾各组团间的快速连接。项目在服务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的同时,可以快速疏解中心城区向外交通,实现中心市区和环湾集聚发展。

今年10月,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立足城市现状,站在更高站位强调实施“聚城畅通”工程的使命——“泉州城市组团加速破散促聚,最急迫的就是,以高速快速一体化带动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优化。”

日前,《泉州市2021年“聚城畅通”重点项目专项攻坚季活动实施方案》印发,对“聚城畅通”工程给出了更为具象的着力点,交通、市政城建、铁路等三大类共53个项目即将大会战,推动泉州迈向环湾“快”时代。

思想引领实践,蓝图指引行动。一年来,泉州按照项目推进、问题协调、目标任务“三张清单”,梳理难点堵点问题,一个个“聚城畅通”项目攻坚推进,取得重大进展。截至12月底,泉州大桥扩宽改造工程完成六成路基;二重环湾快速路(晋江段)新建工程一期工程已完成路基工程的75%,预计明年完工;兴泉铁路泉州段所有隧道全部贯通,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计划明年通车运营……

在徐徐铺展的便捷交通网络中,一重环湾快速路无疑最引人关注,作为泉州城市快速路网的核心环线,一重环湾快速路是“聚城畅通”工程的重要支撑。在一重环湾快速路石狮段,记者看到,工人们或在预制梁场制作箱梁,或进行雪上沟桥下部结构施工,整个项目已完成近六成工程量;晋江段也已经进入基础施工阶段。明年,随着石狮段和晋江段通车,一重环湾将全线贯通,快速串联环泉州湾区域经济组团,带着城市感受交通快的利好。

在规划的蓝图中,泉州将构建“三环湾+中环城+多向放射线”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形成环湾30分钟生活圈、市域60分钟畅通圈和省域90分钟通达圈,快时代正在到来。

求创新
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全省及全国10%以上
“十三五”以来,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创新高地,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加速汇集泉州,为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动能,“泉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保持年均约15%的快速增长”就是最好的例证。

成绩固然喜人,然而面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泉州并没有“小富即安”,止步不前。瞄准研发经费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科技人才总量较少等软肋,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四个倍增”科技赋能计划,一场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旋即在泉州大地拉开帷幕,剑指到202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科研平台、高层次人才团队等4项倍增指标。

循着路线图指引,泉州大地劲掀“抓创新促应用”热潮。

“抓创新”,依托大院大所突破尖端技术。去年年底,在位于泉港石化科教园区的清源创新实验室,一项名为“高浓度CF显影液”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等7位专家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突破了国外对显影液材料的垄断,建议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促应用”,打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不久前,泉州师范学院自主研发的“海蛎壳高值化利用技术”成功完成中试,该技术通过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高效结合,实现对海蛎壳的高价值利用,目前已与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即将实现产品批量生产。“这些年,我们一些研发技术快速走出实验室,落地到市场应用。”泉州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戴聪杰说,“这得益于泉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境的优化,不仅打破了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而且很多激励政策在为科研人员加油鼓劲。”

这样生动的故事绝非个例。来自泉州市科技局的消息,“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统计局10月份公布的2020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数据显示,我市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142.08亿元,同比增长17.4%,领先于全国10.2%、全省11.8%的平均水平。在高企培育方面,今年全市共推荐申报高企916家,同比增长51.4%,按往年约80%通过率测算,预计今年通过认定高企720家,有望完成新增500家目标任务。

【凤凰网汽车 固态电池要起飞了?】“全固态电池,日本应该超前我们5年”,12月2日,欧阳明高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似乎已经成为车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在国外,有印度研究机构号称,2022年推出固态可充电铝电池,即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铝离子固态电池。届时电池续航至少能提高3倍,车用续航轻松超过1200公里。在国内,有两大消费电子巨头——即将造车的小米和想要造车的华为,联手进军固态电池领域。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动力电池市场正快速向TWh时代迈进。而规模的扩大,也让技术迭代被提上了日程。有观点认为,电动车的竞争最终将成为电池的竞争。

同时我们发现,对于固态电池,海外车企展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

固态电池是下一个风口吗?还是资本市场的新故事素材?能否成为欧美日车企和电池厂超车的机会?

海外企业押宝固态电池成风

12月1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战略投资美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Factorial Energy。双方还签署了联合开发协议,以推进Factorial的高压牵引固态电池技术。目标是在2026年引入首个具有竞争力的固态电池技术。

此外,投资这家固态电池公司的不只有Stellantis集团,还有梅赛德斯-奔驰和现代汽车集团。

奔驰不但投资了数千万美元,还将任命一名代表进入该公司的董事会。目标是在2022年开始测试电池原型产品,并在未来 5 年内将该技术引入批量生产。

现代和起亚也在一个月前联合宣布,同Factorial Energy签署了包括战略投资合作在内的联合开发协议。包括单元、模组、系统各层面在内,达到电动汽车整车集成,并共同开发固态电池的规范化生产。

11月29日,日产汽车宣布到2028财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的电动车型,届时电池组的成本将降至每千瓦时75美元。未来,成本会进一步降低至每千瓦时65美元,以实现电动车型和燃油车型的成本平价。日产汽车表示,全固态电池(ASSB)能够将充电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10月份,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向福特汽车支持的固态电池开发商Solid Power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联合生产车规级固态电池。SK的电池研究负责人在不久前表示,计划比竞争对手提前两年或更早交付固态电池,而这一时间点预计在2025年之前。

6月,LG新能源亚洲营销总经理朴镇庸公开表示,LG新能源正在着手开发新一代电池,包括拥有更优秀安全性能的聚合物和硫化物的全固态电池,争取2026年实现量产,将有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飞机领域。9月,LG能源表示,已开发出可在室温下充电的固态电池,能够在25℃下充电500次以上。

5月,三星SDI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完成大型全固态电池单元和原型全固态电池单元的开发,并于2027年开始量产。

宝马则宣布和福特及其他合作伙伴扩大与美国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的现有联合开发协议,投资1.3亿美元用于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4月,宝马集团宣布,与德国政府合作开发的新一代电芯项目取得进展。宝马计划从明年开始,将100安时固态电芯用于固态电池车规级标准的测试及整车的集成,于2025年前推出应用固态电池的原型车,并在2030年前将技术应用于量产车。

同月,大众汽车宣布对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Scape追加1亿美元的投资。

作为固态电池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车企,丰田的固态电池已经开始在原型车上进行测试。丰田计划到2030年,预计投入1.5万亿日元用于开发动力电池及其电池供应链。

此外,丰田还与松下成立了固态电池合资公司,计划在2025年量产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前面提到的这些海外企业,all in固态电池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这就像L4级自动驾驶一样,很多车企都说自己已经实现了,可事实呢?反正没落地,你怎么说都行。

对于如何优雅的蹭热点,车企都是个中好手。就连元宇宙这种虚头八脑的东西都可以蹭,固态电池有什么不能蹭呢。

有时候,科研人员在研发一项新技术的时候,关心的不是这项技术到底能不能应用,而是之前有没有人用过,没人用过就能发论文。

企业也是一样,这项技术还没人用,我就可以拿来包装,没准就可以拉高股价。

比如QuantumScape,在去年11月上市后,一个月内股价便飙升了300%,第二月又上涨了80%,最高时达到了132.73美元/股。

没有故事的企业才更需要故事,PPT造车这件事有不是只有在新势力身上才会出现。

作为“电动一哥”的特斯拉,自然比其他车企更明白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但马斯克似乎对固态电池就不是特别感冒,虽然他也并没有否定过。

不过,如果真如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能够颠覆特斯拉,你认为马斯克会不知道这件事么?那为何他还在琢磨4680?

我想,大概率是因为时间的问题。

主流观点认为,半固态电池或许能够在2025年左右实现大规模量产,而全固态电池完全实现商业化至少还要10年的时间,可能这也是马斯克对于固态电池一直持保守态度的原因。或许在他看来,10年的时间会发生很多变化,还是专注于当下比较好。

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常务副院长徐兴无此前曾说过,锂金属负极全固态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投入应用估计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他认为,一方面,全固态的电解质目前解决起来还有非常大的困难;另一方面,锂在循环过程中即使没有锂枝晶,也要面对粉化的问题、循环寿命的问题。

另外,固态电池到底是不是终极路线,到现在也没人能百分百确定。

固态电池的优势就不用太多说了,简单概括就是,由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电解液氧化、电极膨胀、高温失控等安全隐患,只能牺牲能量密度来换取稳定性。而固态电池因为采用了固态电解质,所以更轻、更薄、更密、更稳,既能提升续航里程,也更加安全。

不过,全固态电池的劣势也很明显,比如固态电解质导锂能力差,锂离子导电率低,内阻高导致内部传输效率低。还有就是循环寿命的问题,即便QuantumScape完成了800次的循环测试,但是与1500次的三元锂和2000次的磷酸铁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总之,固态电池现阶段还有很多技术瓶颈没有突破,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成本,这5个要素少了哪一个,在最终实现商业化的时候都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成本问题,是最难翻越的大山,因为固态电池的成本是肉眼可见的,不是靠规模化就可以降下去的。

汽车分析师、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向凤凰网汽车表示:“固态电池的技术指标要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好很多,但是这个指标主要是实验室里面的指标,实际量产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固态电池属于革命性的突破,所以其不确定性也更高。”

有分析指出,蔚来的半固态电池可以看作是全固态电池代替液体电池的过渡方案,更适合当下的市场。国外的企业选择直接研发全固态电池,有些是在自我炒作,有些是想放手一搏。

日本电池系统开发企业ENAX社长三枝雅贵此前就曾表示:“从成本方面来说,电池已成为中国的天下。日企希望借助技术实力,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挽回局面。”

中国在固态电池上落后了?

与前面提到的那些海外企业相比,国内的企业在固态电池方面的探索的确没有那么激进,但要说落后也不太准确。

比如,中科大在几个月前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氯化锆锂,突破了固态电池的成本瓶颈,可变形性好,比一般的固态电解质耐湿,还可以让成本降低 94%。

11月,半固态电池供应商卫蓝新能源将\获得来自小米集团、华为等机构约5亿元的战略投资,其估值达到50亿元。

10月份,辉能科技完成了3.2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按照规划,他们要在2021年达到1GWh的半固态锂离子电池产能,到2024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9月,清陶发展的QT-360高能量密度产品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完成国家强检认证测试。该产品电池单体实测放电容量(1/3C)超过116Ah,能量密度为368Wh/kg。

7月,赣锋锂电与东风公司技术中心正式签约,并签订固态电池E70车型示范推广协议。2022年初,赣锋锂电固态电池或将率先搭载在东风E70车型上,并完成车辆交付和示范推广。不过,目前赣锋锂电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固态电池均为固液混合电池技术,也就是半固态电池。

4月14日,蜂巢能源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工程研究所共建的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在无锡揭牌。按照计划,蜂巢能源将于2025年在量产车上应用示范能量密度达350-500Wh/kg的固态电池。

同月,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富士康将在2024年推出固态电池。

今年年初,宁德时代公开了两种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专利。

可以看出,与海外企业直接瞄准全固态电池不同,国内的卫蓝新能源、清陶发展、国轩高科、赣锋锂电等,其实都选择了半固态电池的路线,虽然他们也有全固态电池的生产线,但已量产的全固态电池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特种电源等领域。已下线的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半固态电池,目前处在验证测试阶段。

虽然宁德时代在5月份的时候表示,目前已经可以做出固态电池的样品,但是距离实现商业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预计到2030年才会面向市场推出。所以,他们选择了钠离子电池作为过渡。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160Wh/kg,不但低温性能更佳,且系统集成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我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友元认为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单项指标可能与国外接近甚至更高,但总体指标偏低,特别是在电池寿命上面;二是在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上存在较大差距;三是产业规模总体很大,但存在单家公司规模较小、过于分散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原因,所以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或者车企在技术创新的时候会更加谨慎,相比海外企业步子迈得小一些。

写在最后:不可否认,目前美、德、日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前瞻优势,如果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不加以重视,很难说会不会在10年后甚至5年后失去目前的主动权。而且目前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也很难完成2025年400Wh/kg和2030年500Wh/kg的能量密度目标。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海外企业直接研发全固态电池风险很大。

比如,已默默研发固态电池长达数年之久的Fisker,在今年年初表示放弃研发全固态电池,前面90%的努力都打水漂了。

无独有偶,锂电池企业麻省固能(SES)也放弃了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而是选择固液混合的半固态电池路线。

固态电池的走热有技术层面的必然性,但行业对固态电池的热切期盼,也与资本力量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

企查查提供的信息显示,2020年国内动力电池赛道披露的融资金额为627.38亿元,2021年(截止至11月底)这一数据增长138.66%至1497.33亿元。

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为动力电池领域提早进入军备竞赛阶段添了一把火。说的更直白点,其实就是内卷造成的。

但核心技术的迭代需遵循客观规律,不可一蹴而就,毕竟动力电池在一致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企业不可一味的喊口号,更不可在传播时去误导我们的消费者。

#房地产# 世茂服务叶明杰:未来3年力争实现5倍增长

“物业市场空间广阔,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未来将出现若干个龙头企业。”

11月24日,世茂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叶明杰接受了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的专访,表达出对企业发展的雄心勃勃,“世茂服务未来3年将力争实现5倍增长,实现到2023年迈入物业服务行业头部梯队的战略目标。”

2004年2月,叶明杰加盟世茂,其先后出任公司助理总裁及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

2018年,叶明杰受命接管世茂服务,经历了世茂服务历时3年的上市征程。

这一年,叶明杰获晋升为世茂集团副总裁,负责监督世茂工程管理。同年,叶明杰还接管了世茂服务的业务营运。

2020年6月及2020年4月叶明杰分别获委任为世茂持有65.88%的附属公司世茂服务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及总裁。

到今年,他已经在世茂度过了17个年头,从芜湖到杭州到东北。一出校园,叶明杰就加入世茂,开启了职业生涯。从普通的工程师起步,从项目总到了城市总、地区总,再来到上海集团总部,负责全集团的工程管理工作。

用叶明杰的话说,“世茂集团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2021年半年报显示,世茂服务在管面积达到1.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约42.338亿元,同比增长约170%;归母净利润5.78亿元,同比增长约136%。

在上市一周年之际,世茂服务正式发布城市服务业务,定位“城市大管家”,打造“全场景”城市服务。

叶明杰表示,按照世茂服务的计划,在综合物业管理方面,除了住宅,还拓展高校、产业园、公建等非住宅业态,此外,世茂服务还提供社区生活服务,并积极探索城市服务赛道。

世茂服务叶明杰:未来3年力争实现5倍增长
冲击新赛道

2020年8月,世茂服务收购高校园区服务商——浙大新宇,意在布局高校后勤服务赛道,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能力。

叶明杰表示,世茂服务要不断深耕物业细分市场,不断突破服务边界,从“高校后勤服务”到“高校园区服务”。

除了深耕高校物业外,公司还不断拓宽服务边界。

今年5月以来,世茂服务分别与深圳深兄环境有限公司和无锡市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布局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大重点区域,构建城市服务核心综合能力。

此外,世茂服务还与地方政府合作,如已在宿迁市宿城区、哈尔滨市阿城区、贵阳市贵安新区等全国十几个地区开拓城市服务项目,目前已落地宿迁市宿城区和哈尔滨市阿城区等多个项目。

今年的10月30日,在上市一周年之际,世茂服务发布了城市服务业务,定位“城市大管家”。他们在城市服务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收入结构上,世茂服务的城市服务业务今年首次成为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之一,收入突破亿元。

除了城市服务的发力外,还把养老赛道作为长期发展战略。

今年5月底,商务部、住建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育、家政、邮政快递、前置仓等领域延伸,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

世茂服务也紧跟国家提出的“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2021年8月,与椿熙堂达成战略合作,围绕业主和用户需求,布局居家养老服务赛道。

在新赛道的布局也直接反映在了规模上。

在规模上,世茂服务在管建筑面积和合约建筑面积均取得高速增长,来自第三方面积占比超过一半,非住业态占比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管面积1.75亿平方米,其中来自第三方面积占比69.8%;合约面积2.39亿平方米,其中来自第三方面积占比69.1%。在管面积中,住宅物业和非住宅物业占比分别是59.2%和40.8%。

截至今年上半年,世茂服务已从住宅业态向高校园区、产业园、公建等多元业态综合拓展。

物企发展的窗口期

今年的”物业圈”,除了上市热度不减外,还有就是收并购热潮。

一位业内人士直言,随着物企上市热潮推进,企业数量增加,上市物企已经出现分化局面。物业的竞争门槛逐步提升,资源和市场逐步向头部企业双集中。

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物管服务行业共发生并购交易64宗,涉及并购方34家物业企业,交易总金额超过330亿元,相比2020年全年交易总额增幅超过200%。

中信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全国认为,“今年以来一些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通过出售物业板块缓解资金压力,因此,市场上物业标的增多,收并购市场出现窗口期。”

对世茂服务而言,他们也在抓住时机,开展一些收并购。

资料显示,世茂服务业务布局综合物业管理、多元增值服务、城市服务业务和数字科技业务四大业务板块。

“未来世茂服务收并购主要瞄准综合物业管理和城市服务业务,扩大规模与提高专业化能力并重。未来也会涉及其他业务板块。”叶明杰表示。

对话

中国房地产报:物业上市企业已有50余家,预计今年上市物企会达到70家。你认为物企上市热度不减的原因有哪些?

叶明杰:一是从房地产行业角度看,近年来,行业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而物业服务是存量与增量市场并存的巨大市场。房企纷纷拆分物业服务板块上市,寻找新的增长点。

二是从物业行业本身出发,物业服务行业属于轻资产运营,现金流稳定且抗周期性强,因此受到资本关注和热捧。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世茂服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模式与别的物业企业有何异同?

叶明杰:一是我们重点布局长三角、环渤海、海峡与中西部四大核心高能级城市群,项目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定位中高端客户群体,他们的消费能力比较强,消费需求更加多元。二是我们从对物的管理延伸到了对人的服务,不仅提供综合物业管理,还提供社区生活服务,这是我们与其他物业公司最大的区别。

世茂服务将紧跟国家政策,围绕“用户”和“资产”布局增值服务业务,进入尚处于早期阶段的业务赛道。我们鼓励创新,当地业务团队进行整合,再交由总部统筹运作。

中国房地产报:大型物企和中小型物企的分化越发严重,规模、市值均不在一个量级,物业行业未来的集中程度、渗透率会越来越高。你认为物业企业发展的窗口期还有多久?

叶明杰:物业市场空间广阔,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我认为,未来将出现若干个龙头企业,可能做综合物业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业务,但是并不代表中小企业没有发展空间,整个行业更加注重能力建设,垂直于某个领域的专业化企业和区域深耕企业都将迎来发展空间。

中国房地产报:近期,有一些房地产地产企业调整,或把物业板块出售给其他企业,或者把商管板块卖给自己的物业企业,你怎么看?

叶明杰:可能每家企业具体情况不一样,会有自己的考量和选择。可能是由于自身战略选择,也可能是受到在近期行业大背景的影响。但整体来说,物业服务是服务民生的行业,也是可持续性比较强的行业。#楼市杂谈# #行业动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微整[超话]##Dr.刘的科普课堂# 【眼周细纹,不要再忽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眼周皱纹就是其中之一。眼睛皮肤很薄,它没有皮脂腺、汗腺,
  • 那些我们想要做到的事情,设想的很简单,但其实做起来又难百倍,各种波折,而且即使做到了,还有下一个要做的事情等着我们,人生就是如此往复。真的挺感谢这些同学的,大概
  • 4 一个人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远比自己想做什么重要得多,前者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现实的疆域,是一种尽力而为的勤奋,后者是任性催生的热情,往往来自于对世界的无知和自
  • #独行侠vs篮网##东契奇超远压哨三分##篮球年末狂欢月#20天前发的不知道为啥被限了于是我打算重新测试——以下原文——这么说来当年周胖子确实有点能耐赏金神侠和
  • #结婚有必要买房吗# 人心是最难懂的,即使我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内心,压抑住心中的欲望,一旦我们被负面情绪主导,此时我们将会一事无成,这才是导致挽回一个人失败的最
  • 黃淑嫻指,獲豁免以“填紙仔”替代的殘疾人士,不一定要持有殘疾人士登記證,業界可以按常理去判斷,至於“填紙仔”時申報為殘疾人士,就有法律責任確保資料是真確。#导盲
  • $中颖电子 sz300327$ ,今天盘中一度冲击涨停,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它是我此前的《财富日刊》和私人订制股,从推出到现在最大涨幅已经超过62%!#今日看盘#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抖一抖狗毛,不帶走一片雲彩❤️(小逗逗在2018/6/25 23:25在媽媽懷裡停止了呼吸心跳,小傢伙乾乾淨淨很體面地離開,我們
  • 12月10日,8:00步行前往长安大学雁塔校区上班,17:00下班自驾返回家中,未外出。12月8日,8:00,由长安大学渭水校区自驾车前往长安大学雁塔校区上班,
  • 店开在学校里面,少了街边顾客,尤其是去年疫情之后,很多打卡的毕业生也进不了校园,店的生意远不如之前辉煌。李成念叨,十多年里,至少送走了近百万学子,说起他们就像夸
  • 现在公婆农村老家房子太破需要翻修,老公背着我偷偷网贷7万给公婆,后来被我知道就很气,凭什么公婆什么好处都给他弟弟的,他弟弟只给公婆3万,我们却要拿7万。现在公婆
  • ”胃癌症状自测方法有哪些胃癌的症状不是其独有的,胃部的其他疾病,或其他器官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的症状,不能只通过症状自测的方法确定是否患有胃癌。参考牙齿磨耗的增龄性
  • 天河明郡配套全年龄段学校资源,内部有3所品牌双语幼儿园,2所小学 1所中学及老年大学。#石家庄房产榜##石家庄大咖说房##石家庄新楼盘##天河明郡##和鹿晗一起
  • 7.8mm厚186g重,应该是2021最轻薄的游戏手机,六一首发尝鲜直降300,斗战胜佛特别版3999。超哥点评:游戏手机一直都是外观夸张,整机核心体验和附加配
  • )接著我又說 「 你是想有個客廳 還是想每天下班了很累回來都能看到女朋友在家裡 開著燈 煮好飯菜 暖好被窩 等你哦 然後還幫你撿襪子 熨衣服啊 什麼的 」他趕緊
  • 四季轮回,告别秋季的缤纷,迎来冬天的冷清。  等春,与春风相约,缤纷一季的姹紫嫣红,独享一方宁静而湛蓝的天空,寂静欢喜。
  • 种种相似之处仿佛在说明你和她非常相似,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她对你产生了好感,好感度储满了以后就会转换成爱意。#怎么挽回婚姻##复合前任修复感情##果子心理咨询#“让
  • #童话大王因维权停刊##郑渊洁称若维权失败将停止出版#12.14今日复盘1⃣️今天来了个新同事,老板对她是连连夸赞呀2⃣️下午从2点50写到了5点30,300个
  • 1971年,女孩出落成了大姑娘,因为有文化,也有了稳定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小学教师。叔叔家里也有几个孩子,家境也很困难,但是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哥哥的女儿,叔叔还是将
  • 因此,就应当知道,杀鸡的人,得作鸡的报应;杀狗的人,得变狗的报应。在作者写下这篇故事时,这“三圣公王”的香火还挺旺盛,只不过,它动不动就害人的嚣张气焰早已经偃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