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祖师大德也告诉我们,当我们用修行方法来检查自己的心时,就可以发现在每个起心动念之间,处处都是错的,真正想对、做对的事情其实很少。因为错误和正确其实只是大小、程度的深浅之分而已,世上并没有绝对正确的事。因此,身为一个佛教徒,不仅要反省自己的言语、身体的行为,即便是起心动念之间,也要清清楚楚地觉察。例如,自己的想法或行为会不会伤害人?如果想要帮助人,也要问一问帮助得够不够、是不是恰到好处?这些都是应该随时随地自我反省、警惕的。有了自知之明,知道问题所在之后,才能加以改善,这才是最重要的。——摘录自圣严法师《真正的快乐》#我的生活禅# #如何化解路怒症##佛法看世间# ​​​​

#分手值得难过吗#
这个怎么说呢!毕竟不是每一次分手都值得难过的,如果对方不值得你爱,你应该庆幸自己离开了!
就算最后没能走到一起,至少也没有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些努力也没有白费。生活是一种修行,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一起走,是很重要的。虽然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完美的伴侣,但至少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充满正能量,对未来充满期待。那些让你感到疲倦的人和事,尽快远离。不是吗[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 https://t.cn/RyhYNv0

别太拼,别让妈妈担心
“身有伤,贻亲忧。”如果子女的身体受伤,就会让父母忧虑。
《大圆满前行》里说,孩子生了重病,父母宁愿自己代受甚至死去,以换取孩子的健康。父母都是这么疼爱子女的。所以要保护好身体,不让父母担忧。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整个身体乃至头发、皮肤全都得自父母,了解这点,你就不敢伤害它,而孝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父母对子女的担心和其他人不同。如果你伤到了身体,可能别人也会担心:“你有个好歹,我怎么办?”也关心。然而,是不是真心,能关心多久,很难说。但是父母不一样。父母给了你生命,也无时无刻不记挂着你。所以,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他们考虑考虑。
如果你是修行人,那不仅要为今世的父母考虑,还要为天下无边的一切父母有情考虑。
身体是臭皮囊、是怨敌,这是佛教的说法。但《中观四百论》也要求修行人保护好身体,因为一个具有戒律的人,活得越久,越能做利益众生的广大福德。这也是佛教的说法。
那怎么保护呢?第一生活要有规律,第二多活动。 ~索达吉堪布《漫谈弟子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