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永忆江湖归一醉
——《一梦江湖远》代序
野夫


人一辈子,读多少书,重要;但阅人多少,似乎更重要。尤其对文学写作者而言,这一点,窃以为特别关键。

世界上从来不乏深居简出的书虫写手,宅在家里闭门造车,引经据典;也能根据对人生的二手经验,根据从影视书籍而来的间接生活,虚构出一批精巧文章。但是,多数此类文字,构思精致而近伪,巧言令色而近妖。没有沉甸甸的原生态生活打底,没有自身所处时代的特有背景着色。那么,我视此类文字为文艺创作,而非人生作品。

文艺创作的人,稍有天分,稍微勤奋,便可著作等身。容易盆满钵满,也容易名满天下。倘若以写作为业务,以此干俸禄,当然不失为一种活法。

而我眼中的“人生作品”,则是那些看上去并不怎么文学的著述。这样的写者,是大地苍生中的横行者,是苛酷世界的体验者。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探索形形色色的生计和生活,似乎总是命悬一线地在经受各种命运的考验和摧折。五花八门的乱打乱撞,似乎才是今生今世的主业。而最后血泪凝成的文字,不过是回望来路的副产品。

这样的人生作品,还原的是芸芸众生中,个体生命的本相,背后呈现的却是当代史。是时潮沧桑的畸零者,他们那些歌哭无常的沉浮荣辱,在真实旁证此世的惊惶失措。


韵珂女士,近乎兄弟相视的朋友。当年在王七婆的宴会上杯酒订交,一晃又是数年。这数年,当然是惊涛骇浪的“动如参与商”。她像侠女一般的来去无迹,时隐时现,隔两年总能在一些意想不到的酒局上捉杯厮杀。

很长时间,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小商户,一个拼杀于超市的脱贫者。经济既不土豪,当然也不窘迫。看微信偶尔了解她,一会儿去登了云南的雪山,一会儿又去独自转了西藏最偏僻的神山。每次都差点回不来,似乎每次也都有一些神佑,忽然又出现在人间。在人间的活动也很复杂,就像传奇小说中的女侠,塞北江南的转场,仿佛都是一夜间的事情。

又忽然,前两年还真的失踪了一阵子。我大抵道听途说了一些险情,不免为她捏一把冷汗。但我知道,这种泥途中打滚了半辈子的人,见惯了生死聚散,就是那种打不死的白骨精。果然,未几,她又活跃于朋友圈了。有时想,很多时候,她就像一个女版野哥——爱交各路朋友,还爱饮酒,爱恶作剧,嬉皮笑脸而内心庄敬的活着。

惭愧的是,我只泛泛了解她喜欢读书,在她的故乡常德,她们有一个比较高端的读书会。但是,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她还在写作。而且早就在网络江湖上,因其文字的野性,打出了一些名头。她很长时间来,在我面前从未提及自己的履历和文学之路。每一次酒聚,扯的也都是江湖上的各种闲白。

当她突然捧出这一摞书稿,略显羞涩地请我作序时,我确实有一点掩饰不住的惊异——这个传说中孙二娘一辈的人物,竟然还有这种雅兴?


出于好奇,我难得认真地读完了全书。释卷怆然良久,为自己曾经的忽视而不安。

我们在这个世界交往很多人,形形色色,见面有说有笑,甚至也能两肋插刀。但其实,很多半途相遇的朋友,你如果没有机会访谈,没有可能阅读他的自叙,你其实真不清楚其来路——他有怎样的家世身世,有什么人间遭际,如何形成的今天的他。这些问题,社交场上讳莫如深,往往就错过了辨识物色的机会。

韵珂的《一梦江湖远》,絮絮道来,说的都是她半生走来的经历,她曾交往的师友故人,她的父母血亲。这些人中的多数,都算是这个社会寻常看不见的草根。他们从人海里经过,或沉默如石,或纵浪若云,很多时候,即便头角峥嵘,也都是深藏功名。个体的精彩浮沉,艰难悲辛,如果不是被记录下来,那些动人的故事,往往飘散于风中。

我算是非常熟悉这一类人物的,我的命途中,也曾结识过许多此类同道。他们像是战国纵横、魏晋风骨的遗孑,是吾族文化中百折不挠的那一支江湖道统,千载之后的一脉相承。他们也许身怀利器,却藏锋不露,轻易不示与人。也许朴讷卑微,一生失败,却始终坚守善与爱的初心。

正是这样一些普通人的存在,才让我们对雪后的大地,依旧满怀春温。即便在最无望的时刻,还期待必将抵达的信风。也正是生命中这样一些奇缘邂逅,构成了韵珂我们这些男女的品性底色,以及这些看似平淡,却不负此行的文章。


大抵是钱钟书先生说过类似的话——每到图书馆,看见那么多的书,坐在那里看着你,顿时就想搁笔不写了。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悲观,感觉前人之述备矣,多一本我辈的著述,基本也算是泥牛入海。有些人,依靠写作谋功名,干俸禄,评职称,只好一泄到底。还有另外一些人,写作只是生命的冲动,只是生计外的玩闹。至于出版,也不过赠与同道,留给子孙,算是让后人绵延一段书香。就像韵珂的父亲和那位乡村教师,曾经给过她的哺育一样。

韵珂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产物。她似乎从来没想过,要凭这样的私人叙事,去博取大雅之堂的垂爱。也因此,你可以说这些文本,远没有高头讲章所要求的精致。但是,她这些文字是有生气,更接地气的记录,远比那些向壁虚构故弄玄虚、刻意玩弄技巧的文人写作,显得更有力量。

生年不满百,如何活过我们有限的一生,常常是一个问题。鲁迅先生诗曰:万家墨面没蒿莱……其实想来真是悲哀。无穷的人们,悄无声息抑或毫无趣味地走完全程,最终归于蓬蒿黄土,仿佛未曾经历此世。倒是像韵珂这样恣意率性的活法,随心所欲的写作,胆大妄为的爱憎,显得更像是该有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当然该比常人承担更多的苦痛,也该分担世间更多一点的沉重。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似乎便是我辈自赋的命运。来过到走过,沿途洒下的汗血,凝结成几行文字,便差堪告慰矣。至于功名利禄,确确乎视之若云烟。

在一个最怕写序或者最不配写序的时候,杂乱写下这些文字,只为向朋辈推荐一个普通人的记录。我深信多数人读罢本书,会为她笔下那些人物扼腕叹息,会为我们今生尚无缘结交这些风尘高谊,而略感遗憾。

2019年4月 https://t.cn/z89hpQj

读书一则:
孔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苏子曰:“吾眼中未尝见不好人。”……顾处今之世,但恨眼界不宽,不怪世路太窄。语云:“财者,人之命。”放利之人,其视世之所有,皆其命也。……故夫恶放利者,其怨滋多,……《梅花草堂笔谈》。

这本书是明代小品书,却也适合当代社会状况。打开各种app,都是满满的套路,都是“放利者”,或是“放利者们”各种为利益争斗的新闻。世路虽窄,但眼界放宽,“眼中未尝见不好人”,也没必要愤世嫉俗,何怨之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此在同样的情况下,多数韩国人选择主动离开另谋生路,而中国上班族则更倾向于做准备的同时坚持到公司裁员,以拿到N+1补偿。韩国的80后与中国的35岁,这一群体处在
  • 学校三餐记录day6 目标:瘦到90斤今天的早餐午餐和晚餐都拍啦早上吃了一个紫米面包(一般般,是紫米酱不是纯紫米,不会回购)之后觉得不满足又吃了一个盐焗鸡蛋,
  • 最近都在家摆烂,电视剧看得想吐,书也没摸一下,除了吃就是躺[猪头]还好明天开始一切都开始恢复正常了[绿马][加油]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觉得好浪漫!许是这样,即使考试
  • 很多人年纪大了,会丢三落四、爱忘事,自己和家人认为这是“老糊涂”了,没什么大碍,其实这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他鼻子的总体特征非常好,凡有这种鼻子的人难
  • 本 肖战粉丝小飞侠 觉得 肖战图片 好帅! 肖战主演的电视剧斗罗大陆特效好看,剧情饱满,适合全家老少一起看[哈哈][哈哈][哈哈]肖战平安喜乐 肖战顺顺利利
  • 2、分析性格,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的大小,婚姻家庭的成败等3、祖业的分析,看年柱和相对的六亲星的位置,是起的什么作用。三、从四柱十神组合命运中巧取象意1、日干
  • [好爱哦]【22.8】汇源 浓缩100%果汁1L*2盒有橙汁、桃汁、苹果汁、葡萄汁四种口味可选,100%纯果汁,不加糖、不添加色素、防腐剂的,里面的成分表除了水
  • 卫小姐翻了下白眼,又说:“你知道的,我其实不是故意在找你茬,但是聆听古典音乐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氛围,你这样的咀嚼声音对于我而言真是难以忍受。就连我们清洁阿姨都善
  • ”我们出生时是独自一人,死时也是孑然一身,没有谁能永远陪伴自己,所以不要认为“没有他,我就活不下去”。两个性情相投,三观契合的人在一起,能够互相照顾,互相陪伴着
  • #王鹤棣[超话]#犹豫了很久 但最后还是决定把这段话发出来某些cpf可以稍微收敛一些吗 现在我刷到森林剧撒糖的片段中 下面评论区不是在磕 而是在提dxyl 为什
  • 关于女主的闺蜜绒绒,是一个反应迟钝但是又很温暖的人,很想要绒绒这样的朋友,在你面对困难的时候,她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可以带给你温暖,让你平静起来,绒绒的cp许望则
  • 智能建造,终身运维● 数字模型,智能建造和实体建造,为您提供品质住宅,一次购买,交付两个产品,“数字房屋”和“物理房屋”建筑所有材料可溯源。● 数字建造:私人订
  •   通过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作业,截至9月8日下午,共修剪遮挡标志牌树木145棵,清洗、扶正标志牌20余块,让200余块标志牌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所管养路段存在
  • 给ch的姐妹抽一份洗衣液,xg抽奖中的,晚上12点开,【要求,评论即可,关注超话大于三十天且大于五级】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多要求,之前搞的抽奖中奖的不是关注时间短要
  • 艾瑞克的离开让杰克想到很多东西,似乎是忽然地觉醒,他曾经在生活的边缘谨慎行事,而现在才是一个真正的开始。#手相预测#智慧线深长到月丘边缘,是一个开朗的人,即理
  • 圆满落幕】7月17日晚上,李清照形象全国海选总决赛在青州广电大剧院上演巅峰之战,12位选手通过诗词演诵、诗词解析、陈述“我心目中的李清照”形象三轮比赛争夺一二三
  • 然而,两个人毕竞相处这么长时间了,没过一会儿,他就不感到害怕了,反而悲伤起来,端起一杯酒说:“六郎,来,你再喝一杯,不要系个过了。但是,你是神,我是凡人,我们两
  • 69.9元一袋(3人份)2、云南包浆豆腐,这个也是店里每年都卖的,之前因为天热了怕坏就下架了,最近凉了再上架。3、秋月梨,正宗的,不掺假,这个也是卖了两年了,个
  • 后者是一个新名字,不知什么时候流行起“金马儿”这个名字来,大家都这么叫,所以就被认可了。他们的声音十分清晰而润泽,也许是下了雨,山很静的原因吧。
  • )#冷知识# 【老北京正阳楼的清蒸“胜芳蟹”】说到螃蟹,人们脱口而出的肯定是“阳澄湖大闸蟹”可是在几十年前的老北京,百姓饭桌上的螃蟹可是地地道道的胜芳蟹,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