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渣男不配?

谨以此文献给从三月骂温客行到现在的兽抚慰
(仅关于山河令剧版周子舒不合理的角色逻辑,与天涯客周子舒无关,我很喜欢天涯客的周子舒。)

世界上本没有骂剧周的人,温客行挨的骂多了,也就有了骂周子舒的人。 ——《你i温爹》

❣️『周子舒的角色逻辑』
《山河令》的周子舒成立天窗为争权夺利辅佐晋王,杀害朝廷忠臣,杀害幼子妇孺,对师弟无辜的心上人也痛下狠手,四季山庄八十一号人全部赔在了朝堂之上。这样一个角色之前的人生经历,称得上是一个"反派朝廷走狗"。于是在作品的开端,他亲手用钉刑杀死了四季山庄最后一人之后,为自己钉下了最后一根七窍三秋钉,留了三年的活路,离开朝堂寻求解脱。

他隐去身份抹去姓名,更改容貌,为的是无拘无束的在江湖中度过所生不多的时日。而未曾想过的是,他与他的"知己"温客行,于这样一个江湖中相遇了,彼时的他正在桥下"晒太阳"。而"晒太阳"并不只是简单的角色行为,原著中更暗指了周子舒离开朝堂无所求自在潇洒的释然心态,而在温客行说出"晒太阳"之后,周子舒便也心下了然,这位便是他的知己。于是以江湖为主线的剧情以周子舒的视角围绕着温客行的故事展开。

天涯客的情节,以温客行步步为营而推进,周子舒常常是被动的被带入剧情之中。离开朝堂的释然与洒脱,使他从未想过要与江湖纷争建立联系,多数情况都是看客的心态。而山河令的周子舒,离开朝堂的动机以及他的释然与洒脱早已被抛之脑后,将自己置身于另一场尔虞我诈之中,从这里开始剧版的周子舒已经立不住了。而更难以理解的是,看过太多朝廷阴暗面的周首领,不但看不透江湖丑恶,还失去了朝廷组织头目慎思明辨的能力,仿佛变为了另外一个人。

❣️『名不副实的山河令知己情』
直到山河令魔改的散布琉璃甲剧情之前,温客行的人设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原著的影子。从编剧弱化ooc温客行人设给温客行强扣害死好人的帽子开始,接近原著温客行的人设开始崩塌,成为了周子舒居高临下的审判与"救赎"的圣人之路的垫脚石。而这也导致这部作品的人物羁绊从始至终无法对等,一切都靠弱化温客行来成就另一个人设,一切都是温客行单方面的削足适履。

在已确立山河令的核心"知己情"的情况下,温客行身怀血海深仇,周子舒不问缘由,一句"没想到你是真的疯"转身离开,而后不告而别,把重新整理情绪鼓起勇气再次面对他的"知己"温客行留在原地。温客行作为受害者,深知江湖丑恶,表达了对正道伪善者的厌恶,周子舒又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将他留在原地。而在温客行表明自己想做的事是"将不属于这世间的魑魅魍魉全都赶回他们的十八层地狱"之时,周子舒却仍然以自己的一孔之见,认为温客行无法揣测人心,并表示"你错的还不够多吗"。单方面的审判,一次又一次的否认,都是抹杀温客行人格的凶器。

在与原著大相径庭的剧版的设定中,二人在年幼时有过短暂的交集,温客行曾是四季山庄未能拜入门下的弟子。如若剧中的周子舒有心,他理应有被惦念的一席之地,而早期剧情中的周子舒却从未提及他的这位师弟,在与温客行接触的过程中,甚至一度坚信他是容炫夫妇的遗孤,并坚定认为不承认自己身份的温客行对他不坦诚。在温客行知道他命不久矣之时,他对为他而伤心的知己说"你这副凄凄惨惨的样子给谁看",再度把他留在原地。而在他知道温客行真实身份后,周子舒第一反应是四季山庄后继有人,要从未拜入师门的温客行替他重建四季山庄。

试问理应高瞻远瞩释然洒脱慎思明辨的周子舒何处去寻?而天涯客原著一见如旧无需多言便心意相通的浪漫知己情又如何立得住?

❣️『师兄弟线的单向救赎和立不住的圣父人设』
小初nada对于周子舒的理解与塑造完全与原著相悖。原著的周子舒向死而生,内心豁然。遇见温客行之后,随着他的复仇之路被卷入江湖纷争,从未否认过温客行,他懂温客行,爱他心疼他,想过要把他"当个小白脸养着",最终也因温客行有了生的念头。而剧中的早期的周子舒对温客行只有一而再的贬低与否认,态度转变是自他知道温客行是他曾经未能入门的师弟开始。

周子舒对温客行的认可,不是认可了他鬼主谷主的身份,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完美受害者,而是认可了他是他曾经的师弟。如果没有剧版改编的师弟这层关系,周子舒还会对如今这样的温客行有所宽容吗?

周子舒要他的师弟"改邪归正",要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屈膝成为四季山庄"不孝"二弟子。下跪剧情的改编,完完全全的忽略了温客行的苦难经历,将其所成就塑造的温客行人格踩在脚下,只为让周子舒与过去心狠手辣害死无数同门的自己和解。编剧美其名曰给了温客行一条还阳路,实则要求温客行放弃血海深仇重塑自我,去救赎并成就一个明明自己问心有愧却一再要求温客行削足适履,前后矛盾人设根本立不住的圣人。

而剧中的温客行未曾拜入四季山庄,未曾得到名门正派的春风雨露,却被要求放弃自己的仇恨,屈膝承认未曾拥有的身份,重振周子舒的四季山庄,从未有人为他设身处地想过,他乐意与否,快活与否,而是建立在道德绑架下,温客行理应怎样,他必须接受师弟的身份和重振四季山庄的担子,改编的这条师兄弟竹马线,根本就是对周子舒的单向救赎,处处显现着无法自洽的逻辑。


剧里温客行被“知己”质疑,否认,为成就他人人设被魔改,剧外KOL带头营销,某方团队脂粉发洗脑包,剧版温客行一直惨遭污名化,被各种恶毒话语攻击,各处平台论坛充斥着对角色的谩骂与攻击,“巨婴”“郭蝻”“死了全家有娘生没娘养的小畜生”

可在山河令的剧情之中,温客行愿意为了救周子舒承认自己是"蠢货",前辈称要他去大街上跪三月,他毫不犹豫的应下。周子舒得救的希望源于前辈欠下温客行父母的人情。忽略他的痛苦,否认他的人格,他放下一切陪着周子舒回到四季山庄,洗手作羹汤,被唤作"奴才"。温客行不回家,师徒二人便连一碗面也吃不上。谁巨婴?谁渣男?谁不配?

温客行吐血,无人关心温客行疼不疼,只知道周子舒讨厌血却愿意用袖子擦血,他好爱他。
温客行从噩梦中醒来,因对方对其师弟身份的强调产生了自我怀疑和逃避,无人关心温客行是否痛苦,只关心温客行未曾抱抱亲亲安慰受位角色。
因周子舒需要修养不宜操劳,温客行决定自己承担一切,了结一切后回来陪周子舒拔钉,人人都希望周子舒拔钉期间不再生是非,谁能料想后续发展?而编剧能力不足所造就的结果就是,至今为止温客行仍在承受被强行捏造出的"阴间饭局"的所有的恶意。
温客行失去妹妹,为妹妹复了仇,身受重伤,几乎是将死之人,死前对妹妹的死的悔恨与惦念却变成攻击,两位演员的工具。
结局温客行以筋脉尽断为代价,以命换命为周子舒换来了一线生机。完结两个月了,满世界的咯噔文学,关于温客行的永远是怨怼。我真心发问,是什么让当代网友把所有恶意发泄在另一个角色身上?纸片人不会说话就没有人权吗?

山河令的温客行总在被要求,他不能报仇,不能为知己伤心,他应当做个好人,应当替人重振四季山庄,他不能手刃仇人,应当打开鬼谷大门。于是他失去了一切。山河令的温客行遇见了一个根本不懂他的周子舒,让温客行在一次一次的被否认中自我怀疑自我厌恶,在这样的重压之下将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而最终失去了一切的他也选择了一心赴死,失去了活下去的念头。我愿相信在天涯客的其他平行世界,温客行有懂他的知己周子舒,不必承受这些苦难。而人间这一遭,也有为他写信向他表白的演员和众多粉丝爱他。山河令不配,剧周也不配罢了。

再分享一些周子舒的演员张老师的彩蛋:
"我觉得温客行比较好演"
"想演温客行"
"温客行就是反派"
"女儿坚决不能嫁给温客行"
"温客行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周子舒的另一个知己"
"戏里周子舒,戏外温客行"
"我就是周子舒"
"最好的结局应该是周子舒活过三年就死"
你跟我说这是了解角色?这是尊重和体面?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宗教圈也是個是非圈?大家總以自己眼界,來看待身旁週遭的一切人、事、物。凡符合自己所理解&期待的法意?那才算「正信」嗎?這至為可笑的理解程度!先來說說,今天遇到的年輕朋友?他說要教我三皈五戒(我只覺得好笑!),這個我還需要他來教,那 五百羅漢 (500Arhat) 版主不就該徹換了嗎(但想想剛好,我也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

至於我反問他,你覺得「阿彌陀佛」存在嗎?這個我的理解是,你從史實來看是不可能找到的人物(這類話題以前文章談論不少,在此就不再從敘)?但假如單純從信仰來看似乎比較符合「佛教」徒的期待!這二個說法是層次問題上的差異。你是單純把它(佛教)當信仰呢?還是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去走(行道)呢?當信仰已是人生哲理你會把虛幻的神話拿掉。因為你已不需要這些神話來增加自我對(佛教)認同與肯定(神佛滿天的這類大乘思想,真有助於一個宗教!走上更健康與令人期待的境界呢?那倒不回民間信仰去還比較直接,因為哪裡還可以與你所期待的靈界做更全面的一對一接觸(坊間的宮、壇都是))。

至於說歷代祖師或出家人的水準,一定在水準之上(就如今來看,水準差異也是參差不齊)?熟悉中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數千年來中華大地是饑荒&戰亂不斷,所以古代僧人多數是文盲,看看弘一法師又怎麼來看:「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到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就說如今的僧人都把「閉關」實修當成畏途,興起的是「出國參學」蔚為風潮你就能明白如今的程度,就連南宋以來的這批僧眾還不如。這裡不是說「出國參學」不好?是大都沒真心放在修行上面。

真的像「玄奘法師&鳩摩羅什」這類僧人並非常見。不是說祖師們一定是妄語(而是他們所受環境與想法,一般都來自師承)。師承最大問題是?師父怎麼說就怎麼做,但它又忽略人性都有惰性與好、惡(然如今的宗教還有人(團體)成天想著成佛作祖,想成為一代宗師),衍生出許多他個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當後人也在一知半解下去接觸,這極為容易造成理解失準一而再三傳遞,舉個很間單的例子一週前我跟朋友講的話,一個月後再問他一次已經變質了,所以別把指望寄託給人類的大腦)?所以與其花時間去了解祖師在說什麼?倒不如用有限(因為時間從不等你、我)的時間去探究「佛陀」在說什麼?

一個人層次的高下(意識頻率高低)!不是看誰讀的書比較多(凡是讀就能會的東西、這只要用心學就會,再來是能講的出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它真實的涵義)。光一小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坊間我們能看到的解譯版本,就不外上百或者上千種(大家不妨思考為何一段相同經文,卻有如此大的理解差異呢?)!再舉個例子,假如我說菩薩不存在?我看會得罪一票「佛教」徒,但是從實際來看他們(菩薩)已是法界遍虛空(是種能量在傳遞),假如還停留在有個菩薩具體的形體,那他就不再是菩薩而是欲界天道眾生或靈體。「佛教」上一直有個迷失到底是誰說的算(除釋迦牟尼外),應該更正確解釋是誰說的都不算?「道由心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識字的「六祖惠能」只因心無所住,自然能憑一句話即刻了悟佛心、那我們呢?

很多朋友喜歡討論「修行」,既是修就是要「行」不然那只是空談,人品(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行!談再多也是浪費時間,「捨得&貪著」不就是一般人最大的考驗?俗話說,你若「無德」練不起就是此意(萬人無出其一)。學修首重個人「品德」,這是首要入門條件,「品德」不行任憑大羅神仙前來度你也沒用?「去貪」與「捨得」是關鍵觀察指標(還記得李文德師父在世,曾開過條件是若要他收為徒,我需要讓他考驗三年)。老實說當年我志不在道(宗教),如今卻經歷過這十年的學修,我的想法雖有改變?但對人性的難以捉模更是灰心(不懂得的人忙著四處參學,稍微懂得的人在比高下,真懂得的人少之又少)。

話回到前言,這十年來我所見聞看到的是所謂佛教徒,不是在比修為高下就是在逞口舌上見長短(少有人在比誰的內心更沈靜),這也讓我逐漸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佛教徒能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被媒體名師所累,總以為他們講的一定是正確(諸不知,這是人為與團體刻意營造與培養的傀儡+他自己也有意願)。道法已不自然,你去學修不走火入魔都挺難的(記住!道法自然這句話你一終身受用)。什麼至高無上真理?只要一經自然法則去檢驗它,你即刻就可知道真假(再來切記!別過度迷戀神通與異能)。再言佛教徒,我執心似乎比凡夫更側重,學佛口口聲聲都說要去我執,那我所看到的卻反到越多人、越走越深入執著心越重?這似乎在說明你已在走上回頭路了。

那天有朋友問我?學佛是想求什麼?我不求去什麼「極樂世界」。若是有、只求一件事!將來走的時候直接「升天」(至於我能到什麼境界去,那就看我臨終時放下了多少?)去(至於想直接升天去,這也沒那麼容易幾萬人僅出一、二或許還嫌多)。再說,能否「升天」關鍵是靠自己生前「德性&修為」,這不是求誰得來的。大乘佛教的興起口口聲聲講菩薩道,但實際上就連一個「佛教」最基楚的「阿羅漢」都成就不了時?這是應該算誰的錯呢?等於你雖把餅做的很大但是能吃飽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的意思。相對來說原始佛教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成就「阿羅漢」果位。大家難道?沒有在反思你是否也走錯了路嗎(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因為我們都被置入性行銷,總覺得行菩薩道比較高尚點,反而錯估了對原始佛教的理解)?

電視媒體什麼「法王&名師」所講的話聽聽就好,這類在多層次包裝下的,已是營利性質的宗教團體,雖然還是有修為不錯的人,但在媒體包裝下很多人初心早已不在?他們更徹重的是他們宗教王國的興起與建構。所以與其花實間去接觸,到不如回歸本心去尋找自己(禪修即方法之一)。那坊間的名師或有出書的作者呢?這個部份爭議性更大!簡單送大家一句話:「在慾望的世界裡,眾生皆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是什麼?簡單說,這些人不外是在貪「名&利」(俗話說有了名、利隨之即來)。修行徹重在於修心,真有道者還真怕出名,因為麻煩事會緊跟著而來!你沒看廣欽老和尚還得裝瘋賣傻免得打擾的人一堆(如今是半水桶的,都成天敲鑼打鼓深怕你不知道呢?)。

說人生不苦是騙人的,不然難得假日也要一大早(這麼多人)跑來台南「東獄殿」找地藏王菩薩(開恩赦罪呢?),我路過看到一批又一批前來,遊覽車停了滿街都是(其實老是外求也不是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內心去懺悔己過後,用行動付諸實踐)。我從彌陀寺持經(心經)回程路過看到的,拍下幾張照片跟眾人分享。多數人都把它(菩薩幫人)視為應該的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幫你是念及你還有點善念,日後也能用相同的心去對待所有人(但如今的人,卻是自私、自利居多數),真懂的感恩的人恐怕也只是佔少數。最後請大家謹記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讓善良成為理所當然」。

隨筆漫談:

人的一生因緣交錯,會遇到對我們很好的人,但也有因忌妒心把你視為死敵的人(人心就是如此的複雜,看不得別人好)。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助緣,只要心懷感恩!好、壞皆因緣,就照著自己順緣而走就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雲開日出接太平(豐年)。

語末: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心如出水聖潔不染。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https://t.cn/RUaz4x8

john 2020 8 23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宗教圈也是個是非圈?大家總以自己眼界,來看待身旁週遭的一切人、事、物。凡符合自己所理解&期待的法意?那才算「正信」嗎?這至為可笑的理解程度!先來說說,今天遇到的年輕朋友?他說要教我三皈五戒(我只覺得好笑!),這個我還需要他來教,那 五百羅漢 (500Arhat) 版主不就該徹換了嗎(但想想剛好,我也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

至於我反問他,你覺得「阿彌陀佛」存在嗎?這個我的理解是,你從史實來看是不可能找到的人物(這類話題以前文章談論不少,在此就不再從敘)?但假如單純從信仰來看似乎比較符合「佛教」徒的期待!這二個說法是層次問題上的差異。你是單純把它(佛教)當信仰呢?還是把它當成一種人生哲理去走(行道)呢?當信仰已是人生哲理你會把虛幻的神話拿掉。因為你已不需要這些神話來增加自我對(佛教)認同與肯定(神佛滿天的這類大乘思想,真有助於一個宗教!走上更健康與令人期待的境界呢?那倒不回民間信仰去還比較直接,因為哪裡還可以與你所期待的靈界做更全面的一對一接觸(坊間的宮、壇都是))。

至於說歷代祖師或出家人的水準,一定在水準之上(就如今來看,水準差異也是參差不齊)?熟悉中國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數千年來中華大地是饑荒&戰亂不斷,所以古代僧人多數是文盲,看看弘一法師又怎麼來看:「從南宋迄今六七百年來,或可謂僧種斷絕了,以平常人眼光看起,以為中國僧眾很多,大有達到幾百萬之概;據實而論,這幾百萬中要找出一個真比丘怕也是不容易的事」。就說如今的僧人都把「閉關」實修當成畏途,興起的是「出國參學」蔚為風潮你就能明白如今的程度,就連南宋以來的這批僧眾還不如。這裡不是說「出國參學」不好?是大都沒真心放在修行上面。

真的像「玄奘法師&鳩摩羅什」這類僧人並非常見。不是說祖師們一定是妄語(而是他們所受環境與想法,一般都來自師承)。師承最大問題是?師父怎麼說就怎麼做,但它又忽略人性都有惰性與好、惡(然如今的宗教還有人(團體)成天想著成佛作祖,想成為一代宗師),衍生出許多他個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當後人也在一知半解下去接觸,這極為容易造成理解失準一而再三傳遞,舉個很間單的例子一週前我跟朋友講的話,一個月後再問他一次已經變質了,所以別把指望寄託給人類的大腦)?所以與其花時間去了解祖師在說什麼?倒不如用有限(因為時間從不等你、我)的時間去探究「佛陀」在說什麼?

一個人層次的高下(意識頻率高低)!不是看誰讀的書比較多(凡是讀就能會的東西、這只要用心學就會,再來是能講的出的人也未必能理解它真實的涵義)。光一小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在坊間我們能看到的解譯版本,就不外上百或者上千種(大家不妨思考為何一段相同經文,卻有如此大的理解差異呢?)!再舉個例子,假如我說菩薩不存在?我看會得罪一票「佛教」徒,但是從實際來看他們(菩薩)已是法界遍虛空(是種能量在傳遞),假如還停留在有個菩薩具體的形體,那他就不再是菩薩而是欲界天道眾生或靈體。「佛教」上一直有個迷失到底是誰說的算(除釋迦牟尼外),應該更正確解釋是誰說的都不算?「道由心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識字的「六祖惠能」只因心無所住,自然能憑一句話即刻了悟佛心、那我們呢?

很多朋友喜歡討論「修行」,既是修就是要「行」不然那只是空談,人品(做人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不行!談再多也是浪費時間,「捨得&貪著」不就是一般人最大的考驗?俗話說,你若「無德」練不起就是此意(萬人無出其一)。學修首重個人「品德」,這是首要入門條件,「品德」不行任憑大羅神仙前來度你也沒用?「去貪」與「捨得」是關鍵觀察指標(還記得李文德師父在世,曾開過條件是若要他收為徒,我需要讓他考驗三年)。老實說當年我志不在道(宗教),如今卻經歷過這十年的學修,我的想法雖有改變?但對人性的難以捉模更是灰心(不懂得的人忙著四處參學,稍微懂得的人在比高下,真懂得的人少之又少)。

話回到前言,這十年來我所見聞看到的是所謂佛教徒,不是在比修為高下就是在逞口舌上見長短(少有人在比誰的內心更沈靜),這也讓我逐漸想淡出這個是非圈了。佛教徒能講真話的人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被媒體名師所累,總以為他們講的一定是正確(諸不知,這是人為與團體刻意營造與培養的傀儡+他自己也有意願)。道法已不自然,你去學修不走火入魔都挺難的(記住!道法自然這句話你一終身受用)。什麼至高無上真理?只要一經自然法則去檢驗它,你即刻就可知道真假(再來切記!別過度迷戀神通與異能)。再言佛教徒,我執心似乎比凡夫更側重,學佛口口聲聲都說要去我執,那我所看到的卻反到越多人、越走越深入執著心越重?這似乎在說明你已在走上回頭路了。

那天有朋友問我?學佛是想求什麼?我不求去什麼「極樂世界」。若是有、只求一件事!將來走的時候直接「升天」(至於我能到什麼境界去,那就看我臨終時放下了多少?)去(至於想直接升天去,這也沒那麼容易幾萬人僅出一、二或許還嫌多)。再說,能否「升天」關鍵是靠自己生前「德性&修為」,這不是求誰得來的。大乘佛教的興起口口聲聲講菩薩道,但實際上就連一個「佛教」最基楚的「阿羅漢」都成就不了時?這是應該算誰的錯呢?等於你雖把餅做的很大但是能吃飽的卻是一個都沒有的意思。相對來說原始佛教裡還不時傳出某某人成就「阿羅漢」果位。大家難道?沒有在反思你是否也走錯了路嗎(成也媒體、敗也媒體,因為我們都被置入性行銷,總覺得行菩薩道比較高尚點,反而錯估了對原始佛教的理解)?

電視媒體什麼「法王&名師」所講的話聽聽就好,這類在多層次包裝下的,已是營利性質的宗教團體,雖然還是有修為不錯的人,但在媒體包裝下很多人初心早已不在?他們更徹重的是他們宗教王國的興起與建構。所以與其花實間去接觸,到不如回歸本心去尋找自己(禪修即方法之一)。那坊間的名師或有出書的作者呢?這個部份爭議性更大!簡單送大家一句話:「在慾望的世界裡,眾生皆苦!」。希望大家能明白我想傳遞的是什麼?簡單說,這些人不外是在貪「名&利」(俗話說有了名、利隨之即來)。修行徹重在於修心,真有道者還真怕出名,因為麻煩事會緊跟著而來!你沒看廣欽老和尚還得裝瘋賣傻免得打擾的人一堆(如今是半水桶的,都成天敲鑼打鼓深怕你不知道呢?)。

說人生不苦是騙人的,不然難得假日也要一大早(這麼多人)跑來台南「東獄殿」找地藏王菩薩(開恩赦罪呢?),我路過看到一批又一批前來,遊覽車停了滿街都是(其實老是外求也不是辨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從內心去懺悔己過後,用行動付諸實踐)。我從彌陀寺持經(心經)回程路過看到的,拍下幾張照片跟眾人分享。多數人都把它(菩薩幫人)視為應該的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幫你是念及你還有點善念,日後也能用相同的心去對待所有人(但如今的人,卻是自私、自利居多數),真懂的感恩的人恐怕也只是佔少數。最後請大家謹記一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別讓善良成為理所當然」。

隨筆漫談:

人的一生因緣交錯,會遇到對我們很好的人,但也有因忌妒心把你視為死敵的人(人心就是如此的複雜,看不得別人好)。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助緣,只要心懷感恩!好、壞皆因緣,就照著自己順緣而走就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自然雲開日出接太平(豐年)。

語末: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心如出水聖潔不染。

天地人我禪定心印,道由心修見吾本性。

https://t.cn/RUaz4x8

john 2020 8 23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① 企业生存环境的客观需要因为工厂级、车间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上下游车间的高效沟通,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随时面临的计划变动,越来越小的任务单元,越来越高
  • 晚上同室友去看了《神奇動物在哪裡3》實話說若沒有ggad的存在,本片劇情太水(以至於回寢室後我們逐一從討論分析到吐槽起劇情的各種)印象較深是ggad開頭在咖啡館
  • #书香云南# [心]#任嘉伦2022寄爱于书# Day8 读书感悟: 第三部分•向自己致敬 1、情绪 首先,作为人,我们所有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也是自然的
  • 第一:“适度”珍惜很多时候“失而复得”是需要被当做恩赐的,我们受到缘分的眷顾,这是很多人渴望得到却得不到的,我们作为幸运的人应该存在感恩。现在请源头为我们下载这
  • ~艺术馆大展~AURA·灵韵当代艺术展杭州宝龙艺术中心3.25-5.8文明万象:海上丝路的中国与英国 Free杭州博物馆3.18-5.22盛世修典一中国历代绘画
  • [心]御守棉卫生巾各种长度都有,感觉还蛮舒服的!通常嘛,男人都是不懂买这些的啦哈哈这款淡淡的香味很好闻,而且这款可以帮助皮肤更光滑,温和抑菌平衡肌肤,长期使用看
  • 你也愿了自己的梦想出了一张专辑,里面的歌都很喜欢,对《他》最为有感,你的经历和对家人的爱和责任都能深深的打动我。你也愿了自己的梦想出了一张专辑,里面的歌都很喜欢
  • 3.【向平台外分享笔记】更能增加笔记的热度,鼓励大家多多跨平台分享,A分享给B以后,B也要点进去互动,简单概括为“裂变增长”机制,括号内代表每个环节的身份,理想
  • 4月1日、4月2日,两位病人连续两次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试行第九版)》出院标准,于4月2日下午15时许办理了出院手续。4月1
  • 我被路人领到小巴前,半信半疑的看着面前这辆破破烂烂的车,司机让我上车,我说我就在车外等着其他乘客来,司机一下就明白我的意思,他跟我解释“I don’t touc
  • 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星座的人智商很高,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从不随波逐流。【摩羯座】特别是还没有确定关系的时候,摩羯的防备心最重,他不会因为对你有感觉而信任你
  • 本书情节紧凑,展现了天才棋女璀璨的职业人生与孤寂焦灼的内心世界,也刻画了一位孤儿如何实现自我教育。本书情节紧凑,展现了天才棋女璀璨的职业人生与孤寂焦灼的内心世界
  • 做人要能仰视,也要能俯视,一仰一俯之间,不仅是一个姿势,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内敛是真正的强大,简单是真正的深邃,宽容是真正的涵养!
  • 长春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 这是清朝雍正九年发生的事情: 那时乾隆皇帝还只是个“四阿哥”,一天“四阿哥”奉了旨去探访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官声。“四阿哥”邀平郡王福彭同行,并带四名侍卫。到了
  • 如果你尚‌有不甘,只‌要还尚存激情与热忱,一切就还‌有希望[拳头]愿你历‌经坎‌坷,依然保‌持棱角分明。你的执‌行力就会自‌然而‌来打工和创业,最大的区‌别可能
  • 三江绿道的核心景区是景观大平台,这里景色优美,是外来绵阳的游客必到打卡地。也是绵阳市民散步、健身、锻炼、休闲的地方。
  • 点击收听王小波《黄金时代》说起来挺心酸的.我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了.我们都不是最好的朋友了.一段关系的结束,远比我想象的容易.那些来来回回、纠缠不清的 始终是夹在小
  • 在公交车上,我又回望那座我们攀爬的、名曰“顶顶儿山”的山峰,在这个角度观察它,就像是一把冲天而起的剑,把这次爬山的经历刻进每个人的心里。#章小蕙##八卦手册##
  • 其实相比距离公司几十公里的同事来说,我的通勤算是便捷并且可选择的,而如何通勤,取决于多个因素:当天星期几,是否雨雪天,是否生理期,是否想“摸鱼”。人一多,就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