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来自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但其实上海人去到中国哪里都谨小慎微,出门不敢说上海话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上海人,因为上海人“名声不好”,上海人有着排外、小气、装腔作势、上海男人都是小男人、上海女孩物质、上海大妈是可怕的生物等等各种标签。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止至2021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

这份数据将上海的人口分为了有户籍和没有户籍这两类,那我就顺着户籍这个思路来说说我对《上海人》这三个字的理解(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种是老上海人,其中包括上海本地人——崇明、金山、南汇、青浦、奉贤等等(没提到的不要生气),另一部分是往上数三代就来到上海发展的外乡人(苏浙后裔居多)。第二种是通过自身努力在上海扎根的新上海人,且已经获得了上海户籍。第三种呢是正在通过努力想要留在上海,并且想让自己的后代也留在上海的外省市的目前还没有获得户籍的朋友。

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加起来是1457.44万人,那剩下的1031.99万人里面想成为上海人的朋友那就必须在上海落户了。我查了下上海的落户政策,要落户上海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积分达标;居住证转本市户口;人才引进落户;科创人才落户;留学生落户;投靠落户这六大类,撇开依亲类型的投靠落户先不谈,其它五类落户途径都需要你是能帮助这座城市发展的人才,这点不难理解,上海的医疗卫生、教育、福利等各种体系都是数一数二的,要维持这样的繁荣自然需要人才,只有不断有高素质人才留下来,上海才会更好,同时给予上海居民的待遇才会更好。

终于成功落户上海了,那自然希望,先不说世世代代留在上海吧,至少下一代也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家立业。

上海人不是简单的一张户籍证明,上海是平日里在楼道里见到时一声亲切的”牙叔,侬早”;是三伏天看到环卫工人汗流浃背时递上的一瓶盐汽水;是在疫情期间边说自己的街道发的东西不如别家的但第二天一早又去当志愿者的刀子嘴豆腐心。。。

在我看来不管是新老上海人还是想扎根在上海的外地朋友,如果你打骨子里认可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愿意和这座城市共进退,把这里当做家,有这份归属感那你就是上海人!而那些以蝇营狗苟之姿行着鸡鸣狗盗之事的人,即便你有上海户籍,我们也不欢迎你。

其实最近网上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一个老生常谈的点子上,上海人排外,上海人歧视外地人。拜托大家,都2022年了上海有将近一半甚至以上都是从全国各地过来的同胞,上海如果真那么不堪那么不友好那留下来的这些人是缺心眼还是怎么滴。

你们口中的上海人排外喜欢叫别人乡下人那真的是在旧上海,别说我们这些年轻人,我父母这代人排外的都很少,上海人排的是那种拎不清的,素质又差的人,不管你是上海的还是哪来的。我打个比方,在你们那儿有个叫二百五的傻缺,专门干些让人很难受的事儿你们怕是也对他没好气吧。

上海是中国最早发展的城市之一,十里洋场霓虹灯下,在接触新鲜事物上不可避免的比其它省份要早,和其它地方的差距拉得也很开,这在8-90年代特别明显,过去的上海人是看不起外地人,别说看不起外地人了,上海还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呢。但是现在这种歧视越来越少了,因为上海各个区域都有很好的发展,而且融入到上海的新上海人也越来越多,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到上海这绝对是好事,这样上海才会越来越好。

回到这次全国网民怼上海的事儿上,我表达下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一直被困在住处所以我也只是看到网传并没有得到核实。
1.有个别街道转卖援助物资,如果属实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2.不发放物资给外来常住人口,这不合理,应该一视同仁,但是这1032万外来常住人口我认为没拿到的应该是少数,随着援助物资陆续抵沪应该会有所缓解,顺便说一句我一本市户口也没有收到物资,所以这个事情肯定会陆续解决的;
3.外省同胞运送物资来,上海人民没有感谢。
这个也成为大家怼上海人的理由,这我就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如果你们要的是一句感谢,我在这里真诚地跟你们说一声感谢。
但最近的上海人,每天就是拿着手机刷各种app买菜,看最新的谣言/辟谣,看最新的感染数字,每天或者每两天做核酸,担惊受怕中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人。物资来了没,从哪里来,对于身陷疫情中的我们可能根本刷不到这样的消息。当然现在知道了有来自云南、安徽、江苏等各个地方的援助(没有提到的不要生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的谢谢你们(作揖)。
4.其它的槽点恕我关心的太少就没办法在这里回应了,我最近在刻意远离网络,我更多时间是在做烘焙、看书写字、抢菜、和家人朋友交流、在家健身,再有就是等待着解封的那天。

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一样,上海需要的并不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为它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它需要的是被生活在这里的人所认同、所爱护。

最后愿每个生活在上海的每个人被温柔以待,也希望你们爱上并深爱这座魔幻的城市。
#上海[超话]##上海疫情##上海##这波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疫情下的上海人生活现状# https://t.cn/R2Wxpw9

尽管来自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但其实上海人去到中国哪里都谨小慎微,出门不敢说上海话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上海人,因为上海人“名声不好”,上海人有着排外、小气、装腔作势、上海男人都是小男人、上海女孩物质、上海大妈是可怕的生物等等各种标签。

我先不急着回应和澄清这些标签,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止至2021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57.44万人,外来常住人口1031.99万人。

这份数据将上海的人口分为了有户籍和没有户籍这两类,那我就顺着户籍这个思路来说说我对《上海人》这三个字的理解(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种是老上海人,其中包括上海本地人——崇明、金山、南汇、青浦、奉贤等等(没提到的不要生气),另一部分是往上数三代就来到上海发展的外乡人(苏浙后裔居多)。第二种是通过自身努力在上海扎根的新上海人,且已经获得了上海户籍。第三种呢是正在通过努力想要留在上海,并且想让自己的后代也留在上海的外省市的目前还没有获得户籍的朋友。

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加起来是1457.44万人,那剩下的1031.99万人里面想成为上海人的朋友那就必须在上海落户了。我查了下上海的落户政策,要落户上海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积分达标;居住证转本市户口;人才引进落户;科创人才落户;留学生落户;投靠落户这六大类,撇开依亲类型的投靠落户先不谈,其它五类落户途径都需要你是能帮助这座城市发展的人才,这点不难理解,上海的医疗卫生、教育、福利等各种体系都是数一数二的,要维持这样的繁荣自然需要人才,只有不断有高素质人才留下来,上海才会更好,同时给予上海居民的待遇才会更好。

终于成功落户上海了,那自然希望,先不说世世代代留在上海吧,至少下一代也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家立业。

我大一暑假时和我母亲跟团去旅行,大巴上有位祖籍湖南的小学生,他坐我斜后方,一路上跟我聊得很开心,我们全程说着普通话,我就问他是哪里人,他说:我是上海人呀,很小的时候就跟爸爸妈妈来上海了,虽然我不会说上海话。现在距离那时候已然过去十多年了,但当时这位小朋友对上海的这份认同感或者归属感至今都让我动容。

上海人不是简单的一张户籍证明,上海是平日里在楼道里见到时一声亲切的”牙叔,侬早”;是三伏天看到环卫工人汗流浃背时递上的一瓶盐汽水;是在疫情期间边说自己的街道发的东西不如别家的但第二天一早又去当志愿者的刀子嘴豆腐心。。。

在我看来不管是新老上海人还是想扎根在上海的外地朋友,如果你打骨子里认可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愿意和这座城市共进退,把这里当做家,有这份归属感那你就是上海人!而那些以蝇营狗苟之姿行着鸡鸣狗盗之事的人,即便你有上海户籍,我们也不欢迎你。

其实最近网上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一个老生常谈的点子上,上海人排外,上海人歧视外地人。拜托大家,都2022年了上海有将近一半甚至以上都是从全国各地过来的同胞,上海如果真那么不堪那么不友好那留下来的这些人是缺心眼还是怎么滴。

你们口中的上海人排外喜欢叫别人乡下人那真的是在旧上海,别说我们这些年轻人,我父母这代人排外的都很少,上海人排的是那种拎不清的,素质又差的人,不管你是上海的还是哪来的。我打个比方,在你们那儿有个叫二百五的傻缺,专门干些让人很难受的事儿你们怕是也对他没好气吧。

上海是中国最早发展的城市之一,十里洋场霓虹灯下,在接触新鲜事物上不可避免的比其它省份要早,和其它地方的差距拉得也很开,这在8-90年代特别明显,过去的上海人是看不起外地人,别说看不起外地人了,上海还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呢。但是现在这种歧视越来越少了,因为上海各个区域都有很好的发展,而且融入到上海的新上海人也越来越多,让更多有能力的人来到上海这绝对是好事,这样上海才会越来越好。

回到这次全国网民怼上海的事儿上,我表达下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一直被困在住处所以我也只是看到网传并没有得到核实。
1.有个别街道转卖援助物资,如果属实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2.不发放物资给外来常住人口,这不合理,应该一视同仁,但是这1032万外来常住人口我认为没拿到的应该是少数,随着援助物资陆续抵沪应该会有所缓解,顺便说一句我一本市户口也没有收到物资,所以这个事情肯定会陆续解决的;
3.外省同胞运送物资来,上海人民没有感谢。
这个也成为大家怼上海人的理由,这我就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如果你们要的是一句感谢,我在这里真诚地跟你们说一声感谢。
但最近的上海人,每天就是拿着手机刷各种app买菜,看最新的谣言/辟谣,看最新的感染数字,每天或者每两天做核酸,担惊受怕中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人。物资来了没,从哪里来,对于身陷疫情中的我们可能根本刷不到这样的消息。当然现在知道了有来自云南、安徽、江苏等各个地方的援助(没有提到的不要生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真的谢谢你们(作揖)。
4.其它的槽点恕我关心的太少就没办法在这里回应了,我最近在刻意远离网络,我更多时间是在做烘焙、看书写字、抢菜、和家人朋友交流、在家健身,再有就是等待着解封的那天。

和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一样,上海需要的并不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为它带来多少经济利益,它需要的是被生活在这里的人所认同、所爱护。

最后愿每个生活在上海的每个人被温柔以待,也希望你们爱上并深爱这座魔幻的城市。
#上海[超话]##上海疫情##上海##这波新冠疫情还要持续多久##疫情下的上海人生活现状# https://t.cn/R2Wxpw9

【#北京冬奥精神在他们身上闪耀#】今天,24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运动员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从刚满18岁的苏翊鸣到31岁的徐梦桃,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拼搏的脚步。共同重温武大靖、谷爱凌等运动健儿的精彩瞬间,愿这份力量照亮更多的人。#从冬奥看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 #我们的冬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乡村创业的过程中,他深感扶贫产业作为产业经济的一部分,一是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对规范化运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种植、产销合同签订、资金运作、产权保护、劳动
  • 日本从苏格兰引进威士忌生产技术迄今已90多年,近二十年来,随着大力推广海外市场促销,使得日本生产的威士忌不但在世各地逐渐风行,价格也水涨船高。日本从苏格兰引进威
  • 如果是直线思维,或者知识结构单一,那么,现代音乐无法去融合古典音乐;Armani的服装设计师和三星的工业设计师也只能各玩各的,在圈内“单打独斗”而已。我们可以从
  • 她搞那么多不都是给我做嫁衣( 而且换个女主设定我照样可以 我喜欢的男主又不是女主 凭什么说自己是小三啊(反正大家对女主平时表现不也是好多不满。凭什么,就因为她
  • 因为我们受的是破除我执的教育,如果学佛越久我执越强,那教育就是失败了。我們生命中最大的仇敵不在外,而在內,這個仇敵就是我執,寂天菩薩稱它為“魔”一切的傷害、一切
  • TCL扛起对日抗韩大旗,靠的可不仅仅是口号2022-05-09 21:04·深度关注国内家电行业起步较晚,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国外品牌的围追堵截。在电视市
  • #追求与人生[超话]#:起风的日子,学会随风起舞,下雨的时候,学会自我撑伞,生活有望穿秋水的等待,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惊喜,看淡一切,过宁静致远的生活,心平气和地告
  • 说难道要把你微信的异性全部删掉才行,哼,真敢讲呢,你就是威胁我啊[怒骂]说领结婚证,说什么选日期,最后什么都没有,说拍照发朋友圈官宣,也是什么都没有,其实全部都
  • #王源的夏野花园[超话]##王源种出属于你的夏天##千本小圆成长记# 6.5 花苞期 DAY99 ⛅️30℃我滴大宝比开花啦啊啊啊啊啊啊啊!不过花花还比较没有完
  • 作为母亲,郭章丽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到自己的孩子了,她把自己的母爱全部奉献在几个孩子身上,让他们即使在新冠病房也感受着“妈妈”的关怀。“接到领导安排去支援全科医学
  • 杰伦-格林表示,火箭已就这个签位与他进行过沟通,询问他的想法。杰伦-格林表示,火箭已就这个签位与他进行过沟通,询问他的想法。
  • 工作不比其他,若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那么前面付出的一切都等于零,最终,还是逃不过要返工。4、执行的“力度”嘴上应付,口口声声答应,慢慢吞吞去进行,这些都不能算
  • 前阵子似乎在某处听到小朱自称身高178,应该还是有点谱的,希望他能早日滑过一米八大关吧。背靠背永远是检验身高的最佳参照[吃瓜]无聊的时候回看了五月份的上火2,观
  • 当然ta要是接鹅古偶已经影响不到ta了比如已经拿遍大奖,那当我说的屁话,但是请问这样的一共有几个❓不过这种人也不一定没脑子,是不能叫作“演员”单纯只是“明星”这
  • 人品,才是一个人最强硬的靠山,可以永垂不朽、永不磨灭。#严浩翔[超话]##严浩翔0816生日快乐# To:Dawn Sunshine家族站礼包应援 17TH
  • 对不起,最近做的事让你对我产生了其他的想法,我知道你对我很失望。原来我生活里的每一件事是因为有你,我才去做的那么有底气。
  • 路边老有送礼物扫码注册的 孩子们每每到那就走不动道 毛豆屡屡抓着我们扫码 上手就接礼物,那天被我强硬拒绝 告诉毛豆 你认识她吗?我其实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并不
  • 晓旭很清楚,生活要过好,不可能做林黛玉,这是她自己说的。我很不喜欢别人说,晓旭在演完林黛玉之后心情低落,郁郁而终。
  • 结婚一周年喽[好爱哦]新年愿望之一实现啦——米饭来喽,以后就是一家三口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更新日常和拍客片,因为每天除了睡觉就是恶心,根本没有日常,由于体
  • 反过来,你在看那些贫贱的人家,可以说基本上无不都是悭啬悭贪的人家,只顾自己的老婆孩子,置老人于不顾,置手足妯娌亲情关系不顾,更可怕的是与社会上一点善心都没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