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大师对弟子们讲,
生死事大,

你们这些人,
终日修行只重视福报,
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

我们现在这样的修行人很多,
在佛教鼎盛时期的唐朝,
禅宗寺院里居然也有这样的景象。

五祖大师继续开示,
自性若迷了,
福又如何能救呢?
  
福与慧给生命带来的利益,
性质是不同的。

福能够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源、
长久的寿命、
健康的身心,

乃至于也能获得禅悦法喜,
但是不能了生死。

了生死要靠破除迷执,
打开不生灭的本心。

福与慧因果不同,
谁也不能代替谁,

这在我们佛教传统里讲得很清楚 :

“ 修福不修慧,
大象挂璎珞;

修慧不修福,
罗汉托空钵。”

现在很多宠物,
天天被抱着,
还穿着小衣服,
好吃好喝,

俨然一家子的中心,
比很多人的生活都好,
修福修来的,
但是没有智慧,
畜生道;

有些人虽然修行很认真,
但修行的资具有时候很匮乏。

这都是修福与修慧的偏差带来的。

这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祖师讲得很清楚。
  
所以祖师告诸众人 :

“ 汝等各自去看智慧,
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各作一偈,
来呈吾看。

若悟大意,
付汝衣法,
为第六代祖。”

如果你们能够有智慧,
那就传衣钵,
做第六代祖师。

“ 火急速去,
不得迟滞。”
  
下面这几句话很重要,
“ 思量即不中用 ”,

一动思维那就错了,
不是般若智慧。

“ 见性之人,
言下须见 ”,

见性的人,
当下就要见,
而不是用思维。

所以古人道 :

“ 触目不会道,
运足焉知路。”

一思维就错了,
一思维就落入生死凡夫的境界。
  
“ 若如此者,
轮刀上阵,
亦得见之。”

如果真是见性的人,
拿着刀上阵跟人拼命,
佛性亦不失。

这就是前面讲的,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打开本来清净的自性以后,
即便抡刀上阵跟人打仗,
照样不受影响,
这样的心才可以直了成佛。
  
神秀大师在大家的期盼下,
也为了求法,
写了首偈子,
想呈给五祖大师。

但是在护法龙天的安排下,
在五祖大师的加持下,

天天跟老和尚在一起的教授师,
居然十三次连方丈室的门都进不去。

这是很奇妙的。

“ 是夜三更,
不使人知,
自执灯,
书偈于南廊壁间,
呈心所见。”

没有办法,
神秀大师把自己的修行体会,
写在了墙上。
  
“ 偈曰 :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境界非常了不起。

我们凡夫的身是烦恼,
他这里身是菩提树。

神秀大师的身体,
非常清净,

像觉悟的树一样,
可以承载觉悟的智慧。

心如明镜台,
心极其清净,
禅定功深,
智慧明了。

但是,
还是会有烦恼,
会有杂念,
就像尘埃。

“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还在不断地用戒定慧三学来用功,
使自己清净的身心不受尘埃的染污。
  
像神秀大师这种境界,
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是难得一见的。

自己学禅二十多年,
有一个顺口溜 :

“ 身如烦恼树,
心似密见林,
学禅二十年,
尚未脱俗气。”

跟祖师比,
距离遥远。

但是五祖大师如何评价他此时的境界呢?
  
“ 祖曰 :
‘ 汝作此偈,
未见本性,
只到门外,
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
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到了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 的境界,

居然还在禅宗的门外,
尚未入门,
以此智慧觅无上菩提,
根本就没门。

这就是禅法的严肃性。
  
“ 无上菩提,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

无上的菩提,

就是无上的觉悟、
禅宗所直传的佛心,

需要言下识自本心,
见到不生不灭的真性。

同时,
“ 于一切时中,
念念自见 ”,

在一切时间、
一切地点,

念念现前才可以。

“ 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

一切法都不是障碍。

一切五蕴的幻境,
皆变成真如妙用,
纯一真心。

山河大地,
皆是菩提妙心。

“ 如如之心,
即是真实。”

这个如如不动的禅心,
即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体。

“ 若如是见,
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只有见到这样的境界,
才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才有资格入祖位。

这是禅宗的命脉。
  
五祖大师很慈悲,
安慰他说 :

“ 汝且去,
一两日思惟,
更作一偈,
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
付汝衣法。”

总是给人机会。

说你先回去,
仔细体会体会,
再写一个偈子,
如果合格,
还有机会。
  
神秀大师在廊间题写的这一首偈颂,
很快被道场大众传唱。

五祖大师也很鼓励他,
说只要依此偈修行,
就能够不堕恶道。

说得很明白,
“ 不堕恶道 ”
“ 有大利益 ”,
并没有说可以直了成佛。
  
在碓坊里舂米的行者卢惠能,
听到有沙弥童子持诵这首偈颂,
一听就知道没入门。

后来一了解,
知道老和尚要传法,
于是他让人引导,
来到堂前,
平常他都不来这个地方。

这时他让一位姓张的别驾,
帮他也写一首偈子。

大家当时都很奇怪,
说你一个行者,

也要掺和这件事?

大家都很不屑。
  
惠能大师说 :
“ 欲学无上菩提,
不得轻于初学。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

若轻人,
便有无量无边罪。”

说你们不要小看人。

众人说那好,
既然你这么自信,
赶紧说吧。
  
结果惠能大师一开口,
举众皆惊。

“ 偈曰 :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大家都愣了,
原来道场里谁都可以使唤的行者,
是位肉身菩萨。
  
五祖大师担心有人嫉妒惠能大师,
赶紧把鞋脱下来擦掉了偈语,

当众说,
这个也没见性,
不要当回事。
  
但是到了第二天,
他悄悄来到惠能大师修苦行的碓坊。

“ 见能腰石舂米,
语曰 :

‘ 求道之人,
为法忘躯,
当如是乎!’

乃问曰 :
‘ 米熟也未?’

惠能曰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一千多人吃的饭,
得要多少米呀,
舂米的任务很重。

惠能大师身量小,
怎么办呢?

为了把这件事做好,
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
增加自己的体重,
因此腰部受损。

五祖大师就很感慨,
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
应该如是精进,
这就是大家的榜样。

然后五祖就问他
“ 米熟也未?”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
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金刚经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或
“ 谁曾想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中讲
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中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中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唐 中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奉 敕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是大智精進善巧。證無言法獲妙辯才。是處非處不相違反。善調身心具諸解脫。常遊三昧不捨大悲。慚愧為身智慧為首。多所饒益如大寶洲。了知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說。於真俗門洞達無礙。深明實際不住其中。善能分別而無所受。雖厭生死常護世間。周遍十方有大名稱。于真妙藏寂然宴息。雖現受身永出三界。而行諸有勉濟眾生。平等教誨志常賢善。平等憐湣心無染著。能令自他莫不清淨。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其名曰勝思惟菩薩。法震音菩薩。妙身菩薩。法輞菩薩。辯積菩薩。持地菩薩。持世菩薩。大名稱菩薩。具諸辯菩薩。千容相菩薩。功德山菩薩。蓮華眼菩薩。蓮華面菩薩。珠髻菩薩。妙音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如童子色相端嚴。於此眾中而為上首。 爾時觀自在菩薩與恒河沙等紹尊位者諸菩薩俱。殊勝見菩薩與無央數天帝釋俱。虛空藏菩薩與無量菩薩及無量四 天王眾俱。大勢至菩薩與無量億梵天眾俱。遍吉祥菩薩與無量婇女俱。普賢菩薩。不空見菩薩。星宿王菩薩。離疑菩薩。息諸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各與無量菩薩眾俱。其中亦有無量諸佛自變其身作菩薩像。尊者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如是等大阿羅漢。各與無量聲聞眾俱。那羅延等無量天眾。乃至恒沙國土日月諸天。威光照耀。悉來佛所。至佛所已。彼天威光不能複現。猶如聚墨對閻浮金。婆樓那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美音乾闥婆王。無擾濁迦樓羅王。各與無量諸眷屬俱。來入此會。十方世界如恒河沙所有菩薩。咸于本土。啟請如來。與諸四眾同時到此。各持種種出過世間殊好供事。奉上于佛諸菩薩已。即於會中坐蓮華座。 爾時勝思惟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今欲請二字之義。惟願如來垂哀見許。佛告勝思惟菩薩言。善男子。欲有問者隨汝意問。如來不為一眾生故出現世間。為欲利益無量眾生而出現耳。於是勝思惟菩薩即白佛言。世尊。何者一法是諸菩薩所應永離。何者一法是諸菩薩應常護持。何者一法是諸如來現所覺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以如來威神之力。乃能問我如是深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善男子。有一種法。菩薩應離。所謂欲貪。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諸菩薩所應永離。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瞋怒。如是一法是諸菩薩所應永離。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愚癡。如是一法是諸菩薩所應永離。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我取。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疑惑。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憍慢。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懈怠。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惛眠。 善男子。複有一法。菩薩應離。所謂愛著。 善男子。如是一法。是諸菩薩所應永離。 善男子。汝複問我。何者一法是諸菩薩應常護持。 善男子。謂諸菩薩。非己所安。不加於物。 若諸菩薩守護此法。即是能持諸佛如來一切禁戒。何以故。 自愛身命不應殺生。自重資財不應偷盜。自護妻室不應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 善男子。若有敬順如來語者。於此一法常當憶念。何以故。 無有眾生愛樂於苦。凡有所作。悉求安樂。乃至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為自他皆得樂故。 善男子。以如是義我說此言。非己所安。不加於物。如是一法是諸菩薩應常護持。 善男子。如汝所問何者一法是諸如來現所覺了。 善男子。無有少法是如來覺。何以故。 如來覺者無所覺故。 善男子。一切法無生是如來覺。一切法無滅是如來覺。一切法離二邊是如來覺。一切法不實是如來覺。 善男子。諸業自性是如來覺。一切法從因緣生是如來覺。因緣之法猶如電光是如來覺。以因緣故而有諸業是如來覺。 善男子。一切法性。普光明藏。是如來覺。 善男子。何故法性名普光明藏。 善男子。世出世智依之以生。如母懷子故名為藏。若智生時反照其本。如是法性為般若波羅蜜之所攝藏。是故名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切法如幻如焰是如來覺。 善男子。諸法實性一味解脫是如來覺。一味解脫是即名為普光明藏。 善男子。一相法是如來覺。云何一相。所謂諸法。不來不去。非因非緣。不生不滅。無取無捨。不增不減。 善男子。諸法自性。本無所有。不可為喻。非是文辭之所辯說。如是一法。是諸如來現所覺了。 當佛說此莊嚴王離文字普光明藏法門之時。有十地菩薩所見微塵數眾生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複有如是微塵數眾生皆發聲聞辟支佛心。複有如是微塵數眾生在地獄者皆得離苦生人天中。無量菩薩得入初地。無量菩薩得百千三昧。無量眾生悉蒙利益。無空過者。 爾時佛告羅睺羅言。善男子。我此法要汝當受持。 說是語時。會中有九十億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即皆避座白佛言。世尊。我等誓當受持如來所說法要。於此娑婆國土最後時中。見有其人流通為說。 爾時四天王白佛言。世尊。若有能持此經典者我當擁護。令其志願皆得滿足。所以者何。能持此經是法器故。 爾時世尊普觀眾會而作是言。諸仁者。我此所說甚深方廣稀有法門。非諸眾生有少善根而能聽受。能聽受者即為承事供養於我。亦為荷擔無上菩提。是人當得辯才無礙。決定生於清淨佛土。是人臨終。定得親見阿彌陀佛。菩薩大眾而現在前。我今在此耆闍崛山諸菩薩眾所共圍繞。彼臨終時亦如是見。當知是人即為已得無盡法藏。當知是人得宿命智。當知是人不墮惡道。 善男子。我今說此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設有眾生作五逆罪。聞是經已。書持讀誦。為人解說。所有業障。咸得消除,終不受於惡趣之苦。斯人即為諸佛菩薩之所護念,在在所生。諸根具足。蒙佛灌頂。五眼清淨。 善男子。取要言之。我見是人。已成佛道。 佛説此經已。勝思維等一切菩薩。及諸聲聞。天龍八部。 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企业应该提前谋划出路避免“断头死”的结局。
  • 实话说有点浪费我一天的热量份额了[拜拜]店家各种面包玛芬都看着很有创意,所以就买来尝尝了,但讲真我自己做的更好吃[笑cry]这是家不会再买的店了[笑cry]#养
  • 早上醒来用「女大法官金斯伯格」开启这一天,中午和luka一起窝窝睡午觉,晚上用希区柯克的「后窗」收尾 工作带来的焦虑还是有被观影稀释掉一部分[上课了][许愿星]
  • 一份土豆 ➕一个煎饼果子 ➕一杯奶茶[给力]忙忙碌碌混混沌沌的一天总算过去了 感觉自己被掏空 非常累 眼皮一直在打架 [困][困]下班路上 偶然发现
  • #杨洋[超话]##杨洋我的人间烟火##杨洋宋焰# 请问如此专注自家的养猫老师为嘛内娱发生任何大事都能知晓答案因为内娱各家但凡有点大事都要上杨洋广场刷数据免费提供
  • 一方面,当时我自以为对他的了解极深,如果他不再喜欢我,会直接向我明说(后来也确实如此);另一方面,可以理解读博后他的心理压力大,导师的人品着实堪忧,舍友又不住宿
  • 三、工程量清单的列项工程内容–决定了该清单项的工作范围,一般同定额子目的工程内容不太一致,因此,如果不熟悉清单的工程内容,就会很容易造成重复列项或漏项。以上是有
  • 所以说患者的恢复也很好,也不会有止血带损伤,不会有血栓这类的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使用,一般1-2周症状缓解后一定要停用带激素的眼药水,不然有可能导
  •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呢?” 这段话让我想起在b站看到的一位博主,她问人生到底是追求什么?
  • 11、我的心死了,可是我的嘴巴还是要吃东西。18、今天有点不开心,虽然不是你造成的,但你能给我道个歉吗?19、我准备网恋了,以后结婚也在网上结,现实没朋友,网上
  • #神人合体是壹灵#如花似玉国色天香 红梅独秀生命曙光 山海相依绿水穹苍 风景如画爱的诗章 倩影惊魂艳压群芳 纵横交错无垠浩荡 舞台乍现青春偶像 激情澎湃红海博浪
  • 虽然运动能增强个人体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非常多,但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一次运动之后,必须要有充分的休息,不要初次运动就长时间做高强度运动,防止身体承受不住引
  • 11月1日的气候变化大会上,拜登表示,“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来减少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造成的排放,即对人类的“生存威胁”。”克里认为,随着世界扩大风能和
  • 5. 最喜欢晴这款的太阳磁贴,还有晴的头发是半透明明黄色的,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我发现磁贴还可以贴到冰箱上[憧憬];还有粉雾的头发居然是植绒的,毛绒绒粉粉的
  • 哈弗H9的座椅,无论是在舒适性、包裹性、乘坐感受上都非常出色,整个后背都可以和座椅完美贴合;途达的座椅秉承了日产大沙发的设计理念,坐过的都说好,所以它们的座椅绝
  • (二)制造工艺不成熟,质量不好 很多车型上市之初,技术并不成熟,比如蔚来的ES8三年残值率55.6%,北汽EU5则为50.9%,而哪吒汽车U第一年保值率才仅
  • 当妈妈后的第一个生日已经不太想有什么仪式感了感叹时间真的是一年过得比一年快啊崽崽的成长就意味着自己在变老(虽然真的不太想承认十几岁的年纪真的是美好又无忧无虑成家
  • 梦想好像总是和现实站在对立面 ,多了犹豫 、多了纠结,其实 ,犹豫是因为不够坚定,纠结是因为还有选择。——《我,和十年前的我》 ​ ​​​ 谁都有许多不愿面对的
  • 天猫超市售价319元,下单1件立减160元,领取99-10元券,叠加手机端商品下方299-50元猫超券,叠加88VIP会员95折,叠加3元福袋红包,并返20元猫
  • ”13. 通往富婆之路的新一天开始了,早安~14. ᵕ̈ ᴹᴼᴿᴺᴵᴺᴳ ᵕ̈还不算晚的早餐 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嗷♡♡♡15. ♡good Morning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