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评论|“来的都是客人”!合肥人的这句话暖了多少外省人的心】

深夜,微信收到上海友人发来的一张截屏、一句留言:合肥对待外省人的态度,太暖了!

截屏(附文后)里,是3月24日上午,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市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的一段讲话。

很能理解,身处于疫情敏感地区的上海人,读到上述文字时内心的那份感动。事实上,作为一位外省在肥工作者,我也颇为“我们合肥”在疫情面前展现的“疫情无情人有情”自豪。

不过,因为身在合肥,我更深知这“温暖”背后的不易与担当。

3月以来的这波全国疫情,到目前已波及28个省(区、市),安徽也未能幸免。合肥上一次新增本土病例的时间,是在2020年2月20日。在坚持了2年零1个月“零新增本土病例”后,3月21日,这座城市不幸失守。到25日24时,共发现4例,均系外省关联的无症状感染者。虽是个位数,但因发生在省会城市,又值全国疫情形势严竣之际,后续会不会扩散,合肥乃至安徽,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上上下下的紧张不安,可想而知。

病例出现,牵涉的部门与人群惊人,工作量巨大。21日第一例初检发现后,为尽快斩断传播链,合肥防疫战线的各类人员迅速与病毒赛跑,到3月23日12:00,该病例有关的排查数据如下:

◎排查感染者在肥密接114人,隔离管控114人;

◎排查在肥次密接822人,隔离管控822人;

◎扩大筛查431372人次。其中第1轮338124人,第2轮77644人,第3轮15604人;

◎落实环境采样1615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上述数据,只是反映被流调、隔离、筛查的人的数量。无法反映的,是数以万计乃至几十万计的“大白”们、“蓝朋友”们、“红马甲”们不分昼夜、争分夺秒的付出。

病例与省外关联,引起一些合肥本地人的抱怨,对外地特别是来自疫情风险地区的指责。有人建议,由于奥密克戎毒株传播迅速、隐匿性强、无症状者居多,政府能不能采取封控措施,比如对外省来(返)人员,不管是否来自风险地区,行程码是否为绿码,一律隔离观察,或者非常时期“拒之门外”……

客观说,这些想法和建议有一定道理。对城市管理和防控工作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这种“一刀切”做法,对非风险地区人们的正常出行工作,会有较大不便,造成情感伤害。面对疫情、舆情双重压力,依然愿意选择不埋怨、不怕麻烦的态度,热情相待外来人员,确实需要点胸襟、气度和担当。

人世间最宝贵的,正是危险降临时的守望相助、不离不弃,是麻烦不期而至时的不抱怨、不推诿。

2020年以来,疫情的至暗时刻,发生过太多暖心故事——是武汉封城时,云南腾冲对流浪于此的武汉人的妥善安置;是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时,上海没有“谈京色变”的一视同仁;是很多地方对流调信息,哪怕是携“毒”而来的外来人员的隐私保护……一座城市的文明与胸襟、气度与温度,正是在这些细节里有了参差。

从这个角度说,管理情绪、引导情感、同心向力,不伤害、不激化、不撕裂,也是疫情管控的重要内容。

苛求没有疫情输入,未免很难;管住疫情不外溢,方显本事。其实,只要经济社会不停摆,只要人与物还流动,每个地方就必然面临“输入”和“外溢”两种情势的随时转换。谁也不想染上病毒,能成功阻击“输入”固然可喜,若有所疏漏,也不应互相埋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倘若每个地方都画地为牢、自求平安,凝聚力从何而来?战斗力从何而来?

对一地管理者来说,简单的“拒之门外”,也许是以最小代价换最大防控成果,但如果是用法治、文明的代价所换,从全局看,这代价,很大。

0到1不足惧,严防1到100、到1000,是关键。

就在合肥表示“来的都是客人,返的都是家人”,要求“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防疫)服务”时,更多“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的要求部署,在加快启动——

比如,要求封控、流调、采样、检测、转运等各项工作,严格按技术规范操作,防范每一个细节风险,堵上每一个环节漏洞;

比如,要求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确保封控区封得严、管控区管得住、防控区防得好;

又如,要求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遇突发紧急情况,要边报告边处置,一刻不耽误……

确实,疫情一旦发生规模反弹,现在的“暖心之举”就可能被视为“失之于严”。说到底,支撑城市“气度”与“温度”的,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底气硬气,是每个环节的尽职尽责,也包括每位个体的理解配合:疫苗接种完成了没有?自我防护到位了吗?流调时能否毫不隐瞒、为阻断传播链争取时间?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愿意体谅“输入”、善待外来者,是文明的体现。我们也应各尽其责、一起守护,给善政者以鼓励、以信心,共同打赢这场硬仗,让这份温暖持续、传递、扩散……(来源:人民日报)

【联动动向】中原地产(中国内地)驻港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全面焕新上线啦!!!
新公众号新整合驻港办所有资讯外,更获得微信平台官方企业认证。驻港办服务全新升级,共同为两地客户提供香港及大湾区的置业讯息,最新的研报、政策、房产、生活、资讯等信息。本次服务升级,为两地客户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湾区融合,共创共赢。 ​敬请扫码关注驻港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时刻紧贴中港楼市最新动态!

【冰雪赤子心 梦想同心圆】

2022年3月4日,北京。千年古都华灯璀璨,“双奥之城”闪耀新的荣光。晚8时,国家体育场“鸟巢”再度为追逐梦想的人亮起。会场化身雪道,冬残奥会六大项的残疾人运动员从雪道的最高点疾驰而下。冲破一切阻碍、突破自我极限,冰刀雪板划出强韧的生命之线,诠释着“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冰壶击出,标线一格格推进,10秒倒计时数字在赛道上显现,全场观众齐声读秒,场内热情节节攀升,心跳随着数字的变化而加速——

“3、2、1!”冰壶入垒!这一刻,欢呼呐喊响彻夜空。

为挑战命运的英雄喝彩,为坚强不屈的意志感佩,对人类社会许下愿景……一场盛会开启了。

点亮梦想 续写“双奥”传奇

洁白的冰面渐渐幻化成闪烁的星海,星辉灿烂中,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次第呈现。最终,画面定格在“2022北京”,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此地此时此刻。今夜,创造历史的“双奥之城”北京,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朋友共享荣光,并在即将展开的盛会中续写传奇。

无垠天幕。人们手中的灯光,与星辉呼应,传递着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关爱和支持。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24名视力障碍大学生组成的一个特殊的合唱团,深情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没有指挥、没有伴奏,纯粹的歌声直抵心灵。8名残疾人和健全人旗手手持国旗庄严入场。当雄壮的国歌声响起,国旗冉冉上升,舞蹈艺术家、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着听力残障演员用手语无声地“唱”出国歌——特殊的方式,一样的深情,只为中国。

梦幻音乐中,四个可爱的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划出两道光之轨迹,引领着志愿者们进入赛场,延展运动员入场的彩色通道。点亮的红灯笼、点亮的梦想,代表友爱、勇气和坚强的“雪容融”,迎接各国运动员入场,带着中国的美好祝福,温暖着来自全世界的客人。

百分之十五 绽放百分百的精彩

一面巨幅五星红旗在会场中央铺展。当中国代表团步入会场,全场欢呼声直冲天际。

在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女运动员郭雨洁和残奥冰球项目男运动员汪之栋两位旗手的引领下,中国代表团挥舞着国旗亮相。代表团96名运动员将参加本届冬残奥会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

此次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北京冬残奥会为中国残疾人运动员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宽广舞台,让他们站上世界级赛场,展现实力、挥洒激情,尽情享受运动乐趣。

屏幕上,一张张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残疾人的笑脸闪回。全球共有12亿残疾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作为特殊群体,残疾人是人群中的少数,但他们并不渺小,也并不沉默,他们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超越极限,创造百分百的精彩。

光影变幻,场地中出现密集的金色光点,这些光点全部由盲文构成。盲文点阵分合聚散,不断变化,组成涟漪、浪潮、群鸟,这些富有动感的意象,象征生命的蓬勃。盲文最终组成了中英双语的“改变始于体育”——强健体魄、健康身心,体育为残疾人搭建起融入社会的桥梁。投掷、滑行、腾挪,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选择体育、爱上体育,迸发出不屈服于命运的强大能量

伴随冬残奥会会旗升起,盲人管乐团现场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乐团的演奏者是47名视力障碍的学生,他们看不见乐谱,但最动听的旋律却在他们心中涌动。乐声中,人们体会到残疾人生命的广度与厚度,感受到不同人生的别样精彩。

残健共融 一起向未来

会场中央,白色的光之沙肆意挥洒,最终化为一个圆。

同心圆,这个简约却意涵深刻的意象贯穿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始终。半径不同的圆圈共享着同一个圆心,人们不断聚焦,不断感受着团结、友谊、共融,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平等的权利,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

残疾人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主角,当健全人也融入其中,这场盛会的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参演人员中,30%是残疾人,70%是健全人。他们演绎着生命中那些动情的时刻——盲人女孩用一只红灯笼点亮生命之光、幸福的一家人放飞梦想、逆风而行的肢残老者鼓励肢残小男孩自由飞翔……残健共融的人们相互扶持,温暖了世界。

万众瞩目下,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种抵达会场。这是一颗融合的火种,由来自残奥运动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的火种和采集自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8路火种汇集生成。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光明之火”、望京街道温馨家园的“互助之火”、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希望之火”、大运河漕运码头的“源流之火”、八达岭古长城的“和平之火”、张家口“创坝”园区的“‘氢’洁之火”、黄帝城的“文明之火”,以及天坛公园的“夏奥之火”……9路火种带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许共融一体。

当最后一棒火炬手,盲人运动员李端走上火炬台,一个细节令世界动容——他多次尝试,都没能将火炬准确插入火炬台,全场耐心等候,自发地响起了掌声,为他加油鼓劲——终于,他成功将火炬嵌入火炬台,微火燃起,照亮人类,这温情的一幕,定格成了历史的永恒。

焰火飞腾,盛会启幕,白色的雪花与紫色的烟花交相辉映,欢呼与手语共同表达着“一起向未来”的愿望。在这个春天,世界将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见证拼搏、见证团结、见证友谊,共同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小涛围绕“一老一小”与社区干部和村民交流,深入询问养老相关问题,希望当地探索“集中+上门”模式,创新智慧康养手段,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上先行示范。察看都市农业公园
  • 正可能是这种质感,让不少观众真的以科幻片的专业态度去观看这部电影,从而总有弹幕在说:这不符合科学依据啊;这不是一个好电影。我不想再说什么了, 异地 ,一共看了两
  • 谢谢品牌方精准的找到了我这个泡脚桶狂热者这个泡脚桶我是真的超级喜欢,收到以后每天都在用,我同事们听说这个泡脚桶,说让我多试几天,看看漏不漏电hhhh我就当小白鼠
  • #你会因为什么原因换手机#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数码博主,换新机是我的工作[doge][doge]其实大部人换机的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手机本身出了问题,比如卡顿,系列
  • 千束已经很成熟了,可能是因为她可以轻易的掌握他人生死却选择拯救而且知道自己阳寿几何,所以她仿佛天使般热情生活,最后也只是经历了死亡(自己和吉叔)后学会了“从遗忘
  •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句话,从年少到中年,每十年的感受都是如此不同……爱的时候,确实爱,不爱的时候,也确实不爱了……没有多么高尚的理由就是更爱自己而已,贪婪,刺
  • eaaaa这个月点了好几次了11块满满一盆+一份米饭大学城的一家韩式烤肉 呃不是很喜欢 料很少我爱麦当当~~~o(≧v≦)o砂锅牛肉(´O`)P1~2凉菜&擀面
  • (昨天半夜写的酸里酸气的东西 想了想还是发出来吧)又看了四五次舞台 不同角度的才仔细发现一些新的细节号锡一开始差点头朝下狠狠摔了一跤但是马上仰起头微笑了 果果最
  • 可让女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妈拿出一个二维码,很老实地对女子说:“你要是手机支付的话,就不用给我5块了,该给多少给多少?”女子觉得这真是比超 市便宜太多了,于
  • 以上是我总结的8点炒股心得,都是十年走过来的肺腑之言,坦白说炒股没有稳赚不赔的法宝,但我们能做到赚多亏少就能在市场屹立不倒,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体系,才能让利润奔
  • 举三个例子:1.但凡是你吃之前的食物在生产的时候再怎么脏乱差,只要你没有看到,只要你还不知道,你依旧会吃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当你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知道的越少
  • 慈舟老和尚的意思要持午,印光大师的意思就是以念佛为主,他晚上是开缘吃东西,这个意见就是有一点不太一样,慈舟老和尚就离开,离开以后,从此以后灵岩山就没有住持。就是
  • 饿死竟成本人连勤最久的手游之一,不可思议,明明它这么无聊[鄙视]再回看自己的属性相比刚入坑的时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点后悔当初从未记录过自己的想法,现在好奇之前
  • 虽然如此,小猫的生活用品他仍然留着,并且它用来溜走的门窗一直开着,他说希望有一天他的猫猫会回来,万一哪天吃不饱睡不暖,它还能回到熟悉的家里,那时候再好好给它梳毛
  • #幸福# 连续好几晚见面,还会说想我的人[航天员]老是要叫这么懒的人开车去找他,真的是栓Q,这个月破例了两次开车去找他[航天员]到处在修路,开车真的很心累[苦涩
  • #中新视点#(中新社记者 梁盛)国庆节一天38架战机飞台湾,过瘾#致敬中国军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视点人物# 台湾省绿媒《自由时报》声称,台湾空军1日傍
  • (岳塘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0月9日湖南湘潭市岳塘区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轨迹公布】2022年10月9日,湘潭市岳塘区在外地市感染者隔离管控密接中发现
  • 我平时就ai胃tong的问题,从上学时留下的后.遗.zheng了,经 常 tu发性 的肠.胃.yan,拉.肚子hin厉.hai,尝尝打的 我.措手bu及,所以➗
  • 关注我,每日获取新鲜数码资讯~《我和一个姑娘,在开原》 人,要是总忘记不了过去,那他就不会真的快乐。晚上,我走进一家烧烤店,点了自己喜欢的开原味道,这是藏在味
  • 总体来说,如果《时光音乐会2》网传的这版阵容最终成真,那么可期待值还是蛮高的,一来是因为歌手的实力不弱于第一季,二来是因为田震、孙悦、梁咏琪和阿杜都不是音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