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由梦可以了解
三大真理

1 、由梦了解万法唯心

汉地净土宗的祖师彻悟大师这样说:
“ 诸喻之中,
梦喻最切。

如梦中所见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

皆不离我能梦之心,
离梦心外,
别无一法可得。

即此可以比喻,
而知现前一切万法,
但唯心现也。”

( 他说,
在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最亲切。

比如,
梦中见到的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的景象,

都不离开能梦的心,
离梦心之外,
得不到一尘许的法。

由这个梦喻就知道现前一切万法,
都只是自己的心显现的。)

这是由梦而了解到第一大真理 ——
万法唯心自现。

智慧高的人由这个启示,

就恍然明白山河大地、
情与无情、
色声香味、
亲怨恩仇、
升沉苦乐,

无一不是自心的显现,
离开自己的心没有丝毫许的法。

这样贯穿到三界六道,
可以见到无一不是虚妄分别心的现象,
探究它的根源就是分别心,

所以说
“ 三界无别法,
唯是一心作 ”。

往上看,
声闻、
缘觉、
菩萨、
佛,

也无一不是心显现的。

2 、由梦了解万法皆空

阿底峡尊者说:
“ 梦的比喻很殊胜,

通过白天对梦境中
色、声、香、味、触、法的观察,

得出其为虚假的结论,
由此进一步观察,

发现白天的
色、声、香、味、触、法的
显现也同样虚假不实。”

这是由梦可以了解到第二大真理 ——
万法空相。

所以这第二个妙处,
就是从梦入手,
展开来遍观一切有为法,
可以见到万法皆空。

我们想想,
梦中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是
“ 似有实无 ”,

似乎是明明在显现,

森罗万象、
纵横变现,

真正往里面观察,
其实全然无有。

所以这个梦是那么明显的说了

“ 现即是空 ”、
“ 缘起性空 ”的妙法,

但是世上知音难遇,

有耳如聋、
有眼如盲,

都听不懂、
看不到。

其实这又是一大暴露,
具慧的人抓到这个线索,
一探就探到了万法一味的大空性。

再往当前一看,
遍天遍地都在演说
“ 诸法如梦如幻 ”,

正当显现的时候,
就是
“ 有即非有 ”,
和梦没有任何差别。

这个地方的重点是
“ 正现的时候实际是不存在的 ”。

随便观察梦里的一个法,
比如梦里出现一座山,

缘聚则有、
缘散则无,

因缘聚合的当下现了,
缘一散就了无踪影,
聪明人马上就知道这是假的,
没有一点实义可把捉。

梦里样样是这样,

醒时的显现哪样不是如此呢?

醒时,
我们眼睛正见色法时,
一刹那就没有了,

这和梦有什么差别?

与此相同,

耳听声音、
舌尝味道、
鼻辨气味、
身作运动、
意作思维,

都是因缘聚会时的幻像,
刹那就没有了,

这不是如梦吗?

请问,
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

能捉住一点东西吗?

这样也是由梦这一法推开来就见诸法空相。

所以,
梦的比喻是何等重要,
它是一把钥匙,
借它就可以打开真理的大门,

懂得梦就懂得佛法、
懂得人生、
懂得轮回、
懂得世俗和胜义、
有法和法性。

刚才第一层讲了,
要了解万法唯心,
梦是最切要的比喻,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梦里都有对应,
而且梦很明显的告诉我们,

这所有的一切确实是从心自现,
而不是在心外的显现。

有了它,
再看三界六道的大梦,

只是境界更宽广、
更持久、
更复杂、
心识更明利,

但万法唯心的妙谛确实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这里,
要体会缘起性空,
这也是借助梦喻来通达。

在诸佛菩萨的经论中,

虽然讲到
幻化九喻、
幻化八喻、
幻化六喻等等,

但首要的比喻就是梦喻。

比如鸠摩罗什大师译的
《 金刚经 》中
最后一偈有六个比喻,
梦喻是第一。

宁玛派全知无垢光尊者的
《 大圆满虚幻休息 》,
主题就是讲幻化八喻的修法,
其中梦喻是第一个。

佛经讲了很多有为法的比喻,
除了梦喻,

还有
乾达婆城、
水月、
影像、
空花、
绳蛇、
兔角、
龟毛、
石女儿、
二月、
阳焰等等,

讲这些比喻的用意何在呢?

就是显示万法皆空。

以一个比喻就可以表示一切缘起生的法,
当体就是空的,
连一微尘的实质也没有。

这是告诉我们,
一切有为法都不可当真,
从这里观照就可以放下分别执著。

在这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是总的比喻。

前面说过,
利根者由一个梦喻就可以透入一切佛法,

但是根性不利的人还不能悟入,
那就再举其它种种比喻,
进行多方面观察,

或者某个比喻能和他相应,
或者几个比喻合起来能把他点醒,

但不管怎么说,
这些无一不是在讲述梦的涵义。

3 、由梦了解不生不灭的法性

请大家观察,
梦里境界起起灭灭、
人来人往、
忽东忽西、
时苦时乐,

有生灭、
有增减、
有染净、
有时空、
有自他、
有色声香味触法。

现在问 :
这些是真的吗?

其实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在梦心的角度看是有,
但在真实中,
确实是一点也没有。

其实,
真实当中,
从来没有动摇过,
没有生灭过。

尽管在梦里千变万化,
可是那个真人
( 比喻法性 )
是没有生灭的。

另一方面,
这些假相在醒来时一无所有,
在这时不生不灭的面目就显出来了。

这里有两点 :
一 、梦里的有为法,
醒来就消失,

从这一点就了知它是本来没有的,
本有的法是不可能消失的;

二 、醒来见不生不灭,
既然它露出来了,
这个就是本有的无为法,

而且即使在做梦时,
也一样是不生不灭的,
只不过当时没有觉悟到。

这就是由梦喻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第三大真理 ——

诸法的法性本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看醒梦辩论歌,
就能从一个极微尘里剖出三千大千世界的经卷。

这才知道在这篇道歌中演唱了无量无边的佛法。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观察体会,
就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都在道歌里揭示无余。

关键是要有
“ 举一反十 ”的
智慧力,
那就能一通百通,
万法汇归于一梦。

我们回顾醒梦十番辩论,
确实处处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
“ 现前显现 ”和
“ 现量亲见 ”,

是讲一切醒梦显现,
正显现时,
一个心识上就有现前的相分和了别的见分。

又如,
“ 自心迷现 ”
是讲一切有为法都是从内的心识显现的。

“ 待缘方生 ”
是讲醒梦都是缘起生的法,
由现象都是偶然性,

就知道这决定不是无因生,
因为如果是无因生,
就可以恒时有。

我们观察到显现平等是缘起生,
从这里去看,
醒梦的显现都是缘聚则有,
缘散即无。

在这上面一观察,
就见到平等都是似有实无
( 好像是有,
实际没有 )。

由此就知道任何有为法一定都是空相。

再下来,
一切显现都是梦,

梦里的
山川、
人物,

梦里的六道,
这些是假相,

所以当它一消失,
就显露出原本不生不灭的法性,
这就是无为法。

以这个原因,
道歌说
“ 此后二者融为一,
一亦融入虚空里 ”。

大家想想,
梦一醒来,
假相完全消失了,
只留下一个觉悟。

这是比喻现前了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幻是可以离的,

非幻怎么离呢?

幻是心造作的,

那个不生不灭的怎么是造作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胜义。

再看,
梦里的境界正在纷纭幻变时,

一观察就知道实际是无有的,
所以叫做
“ 无而现 ”。

另一方面,
那个不生不灭的法性,
一直就在那里,

哪怕梦里再现多少生灭、
有多少显现,

它是始终没有生灭的。

等到梦的迷乱一消除,
本有就显现。

这样去体会
《 辨法法性论 》的
有法和法性,
从一个梦喻就可以深入进去,

所谓的
迷乱、
无迷乱、
轮回、
涅槃、
杂染、
清净、
转依,

由此都可以得到了解。

4 、一切皆由心造

第一要知道,
除了心之外,
不可能还有其他作者。

蒙昧的人啊,
这么明白的事你还不知道,
天天都只是自己的心在动,
除了这颗心之外,

还有什么作者呢?

道理是太真太平常了,
自己心心念念在动,
还说作者在心外。

第二要知道,
既然一切唯心造,

心造出来的现象会在心外吗?

这也是很明白的,

心怎么能造出心外的东西呢?

所以都是由心自己造、
自己现的。

第三要知道,
这心正现的时候,
它不是石头,
它是明知的。

这个心识既然是一种明知的体性,
我们就知道它一出来就是既有相状又有了别的。

没有相状,
能说了别吗?

想想看,
没有五颜六色能说有眼识的了别吗?

所以了别就是对相状了别,
不是像石头那样什么不知道。

再看,
离开了别,

能说心前有相状吗?

没有了别,
就是什么也不知不见,

怎么会有相状呢?

所以相状就是了别的相状。

所以,
心一起来必然是有相、
有了别的。

从这点去看醒梦,
都只是一个分别识,

既有心识的现相、
又有心识的了别,

完全是平等无差别的。

第四要知道,
“ 一切唯心造 ”

就是说心上的缘起,
在这个心里不论现什么,
不论色受想行识,
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意,

从“ 它是缘起 ”
这一点作为方便,
下手去观察,
就知道这些都是本来没有的空相。

这也是完全平等的。

凡是由心造作的有为法,

在实相中如石女儿、
如空中的毛发一样,

完全是不存在的。

梦里是这样,
醒时也是这样。

第五要知道,
既然这一切内外显现都是本来没有,

这些所谓的
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六根、
六尘,
此种彼种,

实际中是没有的。

由此就了解到这个心的实相,

远离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根尘等等,

它就是离戏的大空性。

这也是醒梦平等的。

我们很多人就是满世界跑,
住了这座寺庙又到那座寺庙,
住了这座山又住那座山,

外表上又是念、
又是说、
又是修这个修那个,

又是做这种行为那种功夫,

剃了头、
穿了僧衣,

又是敲打唱念,
又是这里辨一通那里说一顿,
都是要学佛修行。

但是普遍的状况是,
很多人都在外面找佛法,
心里始终没个着落。

这样流浪奔走,
何时是归家的时候!

5 、佛法在吾心

其实,
佛法是原原本本现成的,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如果有智慧的话,
天天都是在佛法里,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佛法千言万语、
说东道西,

其实都在你心里。

如果你能把这首道歌弄通弄透,
那就能以一字法门把握关要,

这个叫
“ 一字大法门 ”,
这一字就是
“ 梦 ”。

以上七穿八露地让你明白,
这首道歌是这样不可思议,
但归起来只有一字,
舒展开,

时时处处、
开眼闭眼都是讲这一字法门。

你这就体会到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智慧、
大慈悲,

给了你一个精要的法,
把一切一切的佛法都融合在这首道歌中,
为你作了极具窍诀性的开示。

这是不是总一切法、
持一切义的微妙章句呢?

是不是每天都应该去体会、
须臾不能离的法呢?

是不是一生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法呢?

《心经》的“心”字如何理解?

“心”字有多种理解方式,常见有以下五种:1、草木心。2、肉团心。3、精要心。4、缘虑心。5、真如心。

草木心:比如我们说的草心、花心、树心等,属于无情之物,只有生长,毫无作用。

肉团心:属生理物质,比如属于五脏六腑的心脏,只有形质,没有知觉。

精要心:是一种取喻,如中心、心要等,取其含义,没有实质。

缘虑心:也就是我们现前见、闻、觉、知、对境攀缘,生起分别思虑的妄心。这种妄心,终日昏昏扰扰,随尘逐境,境现则有,境灭则无,起灭无常,离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此心本无,虚妄不实。正如大海水上的波浪,遇风则起,风静则灭,随风起灭,本无自体,不过大海水上偶然幻起的一种聚沫现象而已,我们说的妄心也是这样。

以上所说四种心,除借喻精要心的意义之外,其他都不是《心经》里心所包含的意义。《心经》中的心主要是指真如心,在各部佛经里面差不多都有说明它的所在,立名却不一样。名字虽然不一样,但是意义却是一样的。《涅槃经》谓之“常住佛性”,《楞严经》谓之“妙真如性”,《华严经》谓之“一真法界”,《心经》谓之“实相”,禅宗则呼之为“主人翁”或“正法眼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现在单就真如心来讲:无妄曰真,不变名如。此真实常住不变之心,即吾人现前一念灵知之性体,圆明寂照,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平等周遍,俱足一切功德智慧,没有什么生死烦恼,离诸迷情妄相,无诸尘劳垢染。非一切法,而能现一切法,非一切相,而不离一切相,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不依之而建立。

然而,它究竟在哪里?像个什么?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无来无去,无方无所,没有踪迹可寻,不是言语可指。净裸裸,赤洒洒,无形无相,无声无臭,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不可以大小名,也不可以有无称。若言其大,微尘不能入,若言其小,虚空不能容。若言其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若言其无,灵灵觉觉,应用周全。

所谓“内外中间一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见色闻声大用现前,穿衣吃饭承渠恩力。古人说“要见本来人,直下须亲荐,日用寻常中,不隔一条线”(本来人是谁?就是现在所讲的常住真心,它每日与我们相亲相近,须臾不离,可惜大家当面错过)。

虽寂然不动,却感而遂通,应物随缘,自在无碍,竖则从古至今,以及将来,横则四方四隅,以及上下,无时不遍,无处不普,乃诸佛所同证,众生之本具,诸佛悟之而成三德,众生迷之而成三道。但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终日迷而终日不离乎此,当日悟而当日亦无所得。生不同生,死不同死。能为迷悟所依,不为迷悟所转(如水随寒气之缘,则结为冰,随暖气之缘,复溶为水,即未溶时,何尝非水,冰水虽是异名,其湿性原是一体,虽有迷悟之殊,真心总是不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就是真心的一种奥妙的动态!

大家现在有没有认识到它呢?古人说:“我有一个主人翁,从来不与我见面,问它毕竟是谁,不施一言回答。大家要知道他像个什么?不长不短,非青非白,大家若要见他,开目也是,闭目也是!乃至语默动静无不皆是!”

古德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华严经》云:“三界诸法,唯有心故”,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楞严经》云:“万法所生,唯心所现”。此心乃生佛之本体,万法之根源,所谓实相般若即此,观照般若由此,文字般若更不离此;修因修此,证果证此,念佛念此,参禅参此,听经听此,乃至行住坐卧何尝非此。

可惜众生被无明烦恼所蔽不自觉知,妄执六尘缘影以为心,起惑造业,枉受生死,要是我们不被所迷,能够认识这个——真心,则与佛无二无别。所以《心经》处处显示,层层阐发,无非要我们亲证此心。

天台宗用六即来判释此心,六即:一、理即心,二、名字即心,三、观行即心,四、相似即心,五、分证即心,六、究竟即心。

理即心:人人本有,个个不无,唯被三惑烦恼所蔽,以致埋没不见,只是理具而已,不见不闻。

名字即心:闻经听法,或蒙知识开示,骤然知有此心,为一切众生之本具,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然而只是知名而已,未曾实证。

观行即心:由闻名后,即起观照修行,时时参究这个,所行与所证(真心),默然相应。

相似即心:精进不已,观行工夫得力,渐与实相相近,本地风光依稀仿佛。

分证即心:由观照力,工夫成熟,能够分破无明,去一分烦恼,证一分实相,虽属证悟,尚未彻本穷源。

究竟即心:烦恼毕竟断尽,圆证实相般若,此即究竟即心。《心经》的目标就是要我们证此究竟即心。

此外,还可用比喻解释,“心”,有中心,心要的含义。“中心”,如一个国际的中心,一座城市的中心,乃至任何一事一物都各有中心。“心要”,就是精要,是一切事理之纲领宗要,能得此心要,则一切皆可贯通。

《心经》是全部般若经的中心,认识此经,便可认识全部般若圣典,虽寥寥二百余字,却能总持一切,于大部精要奥旨都收摄无遗,为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因此以《心经》命名。换言之:般若心经是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中所不摄的经,是集合诸部般若的精要心髓而成,所以叫做《心经》。

如果还不能完全领会,则请向《心经》这部圣典里极力参寻,于一念未起,一物未对,正恁么时,湛湛寂寂,历历明明处,讨个消息!#佛法看世间##修行##佛学大智慧##佛教##文物代言人#

清朝,一对夫妻从京城返乡居住。不久妻子身染怪病,需山里一种特殊药草救治。山中除了野兽,还有专吃男人的黑狐妖。丈夫打扮成女子入山,采药时,遇到一黑裙美妇,被她带回一山洞,结果丈夫主动暴露了身份。
 
天顺年间,广元北边有一座黑山,传说山中有一只千年黑狐妖,早年曾化为女子,结缘一个陈姓书生。
 
两人恩爱多年,可后来书生一去不复返。狐妖为情所伤,怨恨起世间男人来。开始作恶,专吃进山男子,此事传开来,方圆百里的男人不敢再进黑山。
 
这年,黑山外的村里来了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韩玉亭,生得俊秀儒雅,体型较瘦,其妻李氏,也是个美貌妇人。
 
韩玉亭报出去世父亲名字,是以前村中人,村民们便接纳他们住下来。
 
不久,李氏突然患病,咳嗽吐血不止,偶尔会晕厥过去。韩玉亭请来多个大夫,均无法治愈。
 
族长告诉韩玉亭,李氏可能染上了一种少见的怪病,唯有黑山上的九针花方能治好。可黑山不但有豺狼虎豹,还有专吃男人的狐妖在上面,十分危险。
 
韩玉亭为救妻子,决定去找此花。他听说狐妖只吃男子,于是便穿上李氏的衣服,假扮成女人,提着花篮子就进山了。
 
山林间潮湿阴凉,长着不少黑色树木,错综复杂尤为凌乱。
 
韩玉亭学着女人的步伐,扭扭捏捏走了半天山路,来到老族长口中所指的山岭。不久果真看见一株彩色的,花中生着九根尖刺的花草,与族长描述相同。
 
韩玉亭小心翼翼将其采摘,放回花篮。
 
刚起身,发现身后站着一个三四十岁的美貌女人,女人一身黑裙,身体发出丝丝血腥味。韩玉亭心中一惊,暗想这定是狐妖所化。
 
于是,韩玉亭尖着嗓子问:“这位姐姐,为何在这里?”
 
黑裙女人眼神锐利,打量着韩玉亭,见他是女子打扮,脸上涂有妆容,五官俊美,一时也没看穿他是个男子身。
 
女子冷脸问道:“你这小女子,为何敢独自来采这种花草,想救何人?”
 
韩玉亭假装哭了起来,谎称采药是为了搭救重病的老母亲,还编了一个自己被无情丈夫抛弃的故事。
 
黑裙女人听罢,心中有共鸣,挽住韩玉亭的粗手,安慰道:“妹妹莫伤心,那负心汉不值得你流泪,我乃山上的狐仙,不会伤及妇孺老幼,你随我来”。韩玉亭被黑裙女人拉扯住,挣脱不了,只能乖乖随她而去。
 
两人穿过一处黑树林,便来到一个山洞。进去洞中,竟有三间小巧石屋,布置得相当古朴典雅。
 
韩玉亭不知狐妖带他来此想干嘛,正要思量对策,突见黑裙女人独自走入里屋,出来时手上便捎着一包东西,开口道:“这是彩色花朵碾磨出来的花粉,比你那花效果好,你快拿去治好你娘亲”。
 
韩玉亭接过药粉心生感动,没想到这狐妖,竟有一副菩萨好心肠,而自己却编造谎言欺骗对方,实在于心不忍,一下就把真相说了出来。
 
那黑裙狐妖听完火冒三丈,施法除去韩玉亭的妆容,一看坏男人的嘴脸,结果惊讶地发抖道:“韩贤,原来是你,这么多年来,你为何不回来寻我?”
 
韩玉亭一惊说:“你为何知道我爹爹的姓名,莫非他是你之前的情郎?”一对话就清楚了,韩贤正是当年抛弃狐妖的负心汉,而韩玉亭是他的儿子。
 
狐妖听完,咬牙切齿地骂道:“我就知道世间没有真情,全天下男子没个好东西,这小畜生今天落到我手上,看我不活吞了你”。
 
狐妖一怒,吓得韩玉亭再次磕头求饶,连连道:“我爹爹五年前已病死,求求你放过我吧!”狐妖一听暗自神伤。沉默之后,他就把韩玉亭关进一个铁牢笼之中,待想来日再吃了韩玉亭。
 
韩玉亭百般哭诉,不料狐妖变脸变得如此快,十分后悔把真话说出来,也没想到自己父亲,竟是那伤害狐妖的负心汉,此时一切只能听天由命。
 
三日过去,那黑裙狐妖,打算父债子偿,不想让韩玉亭死得痛快,打算把他饿清肚肠,清洗过后,再用大锅炖煮。
 
如今韩玉亭在铁牢笼里,已被饿得神魂颠倒,语无伦次,那狐妖便把他拖出,丢进溪中冲洗干净,又拎回放进大锅,烧火慢煮了起来。
 
正此时,洞外突然闯入一个女子,几下把大锅推翻,把韩玉亭摔落在地,可韩玉亭早变得失去意识,只隐约看见妻子的身影,便昏迷了过去。
 
两天后,韩玉亭清醒过来,发现已经回到村子,村民在他床边关心探望,妻子李氏看起来精神焕发,大病已愈。
 
原来当日,患病的李氏不见韩玉亭采药回来,生怕他出事,不顾村民劝阻,独自爬上黑山寻夫,最终在狐妖洞府里找到了韩玉亭。
 
那狐妖本不信世间有真爱,但发现李氏拖着病重身子,救下韩玉亭,还跪求愿意为韩玉亭而死。
 
最终狐妖的怨念被化解,长叹一声,放回了韩玉亭夫妇,并且从此离开黑山,另寻一处洞府修仙去了。
 
这个故事叫《黑山狐妖》。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虽然看到了IB满分、ISEF、SAT1590一等奖的学生拿到哈佛、加州理工、普林斯顿等录取,但,相比于超级学霸,他们更是全面发展,个性有趣,学术和体育/艺术
  • 此生愿有一个相互懂得的人,知你冷,懂你暖,明白你的喜乐哀乐,懂你的欲言又止,这样知音,不知何日能相遇呀——砚都三少 【廉杀同宫-江湖任我行】廉贞七杀是廉贞双星中
  • 不得不感慨老天有多公平 赋予你能量但也会同等的赋予你考验没有足够多的经历就无法成长 当你身边还有让你不愉快的人或事 那就是你证明在成长在历劫 无法接受 格局 三
  • 无症状感染者5:现住址为临平区乔司街道永西村,4月26日报告无症状感染者17的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检出。无症状感染者5:现住址为临平区乔司街道永西村,4月26
  • 微博转评赞1.荣耀手机1,有新视频2.荣耀手机2,抽奖3.荣耀手机3, 转发抽奖4.荣耀4,有视频5.QQ阅读6.伯爵1,转发太少7.视频播放太少没有点赞胡歌微
  • “あの日の悲しみさえ”“あの日の苦しみさえ”“そのすべてを爱してた あなたとともに”“胸に残り离れない”“苦いレモンの匂い”“雨が降り止むまでは帰れない”“今
  • ②有统一外观标识的公交车、客运出租汽车、网约车、校车(不含租赁车辆);两轮摩托车和12座(含)以上客车。2、用于婚丧嫁娶的车辆可在两个工作日前通过“洛阳警民通”
  • 今天拨了一圈电话,了解了解对这个消息的反馈,毕竟有的人以为喜,终于看到尽头;也有人以为悲,毕业那个假期缩水不少。心得: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人无数,也会识人百面。
  • [害羞R](不打粉光煎的话,一次熬出来的量要20克酸枣仁,打粉后一次服用的量大概5克左右就可以)酸枣仁在这个方子里相配伍,使整个方子起到了去火的功效。晚上睡前两
  • 小众高级的网名の网名 In the dark clouds finally 眠 9uki 节奏与夜 心跳暗杀论 一百分快樂 浪漫起草 騎士電台
  • 我梦到了一个许久未见 微信也躺列但其实是很特别的存在的的故人梦里他眉眼如初干净如昨 他大概是我不太愉快的青春期里的一道光我们在你追我往的打闹中突然就长大了 可
  • 运营时间6时至20时,全天行车间隔30分钟,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实际客流情况适时调整行车间隔;广大乘客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全面做好个人防护,配合扫码、测温
  • 想着把孩子带在身边,没想到是这个情况,很头疼[疑问]【家庭教育指导师龙春华】解答:孩子说脏话,首先对于大人来说,需要尽量跟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的环境,尽量不要说脏话
  • 老头——灭霸~~ 《神灭论》 南北朝 范缜 序: 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尝侍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
  • .8〽️ʜᴇʟʟᴏ ◡̈ ☽⋆ ♡刘宇宁¹⁰⁰无期限爱宁✩ ᐝ⭐️你是春天的涓涓细流,缓缓而温柔。老大✩ ✧*̣̩☽⋆摩登兄弟刘宇宁 lyn 宁哥 棚主 ☾
  • 科技公司为公众号“刷量”构成不正当竞争】早在2016年9月底,随着微信官方对后台接口的升级,导致“刷量”工具意外失效。(加美财经 Yan)【网易云音乐起诉腾讯音
  • #龚俊 cpf# 80后,奔四,已经实现了经济自由,平时就买买代言,看看美图和剧,偶尔跟着捐点微公益。或者这么在意龚俊,新剧也可以一起关注起来,来看看这个真诚努
  • 很在意我,在意我说的每句话,我突然就超级超级超级感动,呜呜呜这种感觉真的难以言喻,一看到这段聊天记录还是忍不住想哭鼻子,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已经够奢侈啦,并且还能
  • 那一次的心痛,那一次的脸红和哮喘,夹在甜蜜的气息中,仍然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一次的心痛,那一次的脸红和哮喘,夹在甜蜜的气息中,仍然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 我爱梅花的傲雪怒放,任寒冬的雪花纷飞,依然开的那么艳丽,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我爱梅花的傲雪怒放,任寒冬的雪花纷飞,依然开的那么艳丽,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