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e线】生产线日夜运转!一品种单季订单直接超全年,这一行业好起来了!“三巨头”股价暴跌,反转机会来了吗?】
记者 邢云 臧晓松 王小伟

编者按:今年开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多项数据指标触底回升,龙头上市公司的股价却“跌跌不休”,这种背离究竟是行业虚假繁荣还是市场误判?

带着这样的问题,证券时报【行业e线】近期对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等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并与行业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力求从行业数据、生产现场、专家观点、投资逻辑等方面,向读者呈现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供读者参考。

工程机械行业各项数据向好,行业内上市公司的股价却走出了“塌方”之势。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去年至今,申万工程机械三级指数从高点1745.33点暴跌至最低911.66点,最大跌幅接近腰斩。具体到个股,跌幅更加惨烈。

实际上,工程机械行业多项数据今年已经探底回升,股价走势却依然与行业基本面背离而行。资金夺路而逃,是行业周期魔咒还是上市公司成长空间受限?带着这些疑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期实地调研了行业内三大龙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一探究竟。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基建开工数据前两月节节高升,行业经营基本面平稳向上,海外市场正在形成有效支撑,中远期逻辑电动化趋势也出现兑现曙光。虽然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这并不影响业内对今年走势“偏乐观”的判断:疫情可能会阻滞进程,但全年“前低后高”趋势不变。

对于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工程机械作为国家制造业“重器”,同时也是中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暂时未获得与其地位相匹配的估值”。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工程机械板块动态PE(市盈率)平均17倍左右,上述3家龙头企业动态PE均在9倍以下。

忙碌的“18号厂房”

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经开区的生产基地

3月17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三一重工位于长沙经开区的18号厂房。该工厂被誉为“全球最聪明的厂房”,是三一重工数字化制造的范本。

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部环境优美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记者通过多道疫情防检程序才来到厂房门口,往里看去,就会发现这里的布局跟传统工厂迥异。

18号厂房是打通两个老厂房建设而成。长约1000米、宽约100米的厂房,各道工序南北向平行排列,除了部分装配工位,其余产线工人并不多。在工厂的柔性生产岛内,100多台机器人精准、有序地运行。

三一重工18号厂房内部的混凝土泵车装配线

三一重工董秘办主任崔景魁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在数字化加持下,这个工厂实现了从一块钢板进来到一台整车出去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下线一辆泵车只要45分钟。

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全自动化生产

厂房中间是46米长、26米高的智能大屏。崔景魁介绍,该大数据管理平台不仅可以查看三一全国各地生产车间的运营管理数据,还可以查看车间内每一台机器的作业状态,并且能对售出设备使用中的作业率、利用率、维修及时率等情况了如指掌。

三一重工生产车间内46米长的智慧大屏

三一重工正是基于海量汇聚的设备大数据发布了“挖掘机指数” ,每个月都要将数据上报国家相关部门,成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政策的依据之一,被称为“中国经济晴雨表”。

记者在智能屏上看到,入网设备总数为78.5万台,当日实时在线设备数量24.99万台。“相较于去年年底,现在车间已经忙碌起来。3月产能相对1月份大幅提升。”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但现在肯定不是生产最高峰状态,去年最高月产达到将近800台。

日夜运转的高机工业园

3月21日,记者冒雨赶赴中联重科望城工业园,这里主要生产工程机械的一个细分品类高空作业机械(以下简称高机)。

位于长沙市的中联重科望科工业园

进入园区,记者发现职工正排着长队进行核酸检测。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公司副总经理王建表示,虽然园区要求进行全员检测,但这里并不处于长沙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中心,“生产没有受到影响”。

记者跟随王建来到剪叉式高机车间,生产线上布满了焊接机器人、AGV(自动导引运输车),RGV(有轨制导车辆)、空中EMS输送线等设备,生产工序以自动智能为主。

中联生产车间内部用于产线物流配送的RGV有轨制导车辆

王建透露,因为高机是近年销售增速最快的工程机械品种,海内外市场同时爆发,导致目前产能严重不足,“我们正在通过人员招聘和技改投入增加产能”。

中联重科望城工业园生产线日夜运转

王建介绍,目前这个车间采用一班制,正在进行一些调整,4月份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70%。产销两旺之下,王建表示,今年的目标产值要比去年翻一番。

中联望城工业园的高机生产线

记者看到,工厂的东北角堆满已经打包好的剪叉式高机,王建低头看了看包装上标签说,这都是销往巴西的产品。目前,中联重科智能高机的海外订单已达4亿多元。

国内市场方面,王建说,华南、华东市场持续扩张,西北区域,尤其是新疆等地开年以来对高机需求大增,一季度订单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走到厂房门外,一辆辆等待产品装车的物流卡车,已经排到了园区门口。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增,物流不得不日夜转运。王建说,这条生产线将很快迁往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同时新增两条产线,“这样,产能的问题就可解决了”。

基建拉动全年“前低后高”

工程机械下游主要是基建、房地产、矿山等,需求占比分别为45%、 20%、20%。从短期逻辑来看,工程机械受基建投资的影响最大。

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预测,2022年也许将成为工程机械行业比较好的一年,“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将是非常重大的机遇。”

再加上今年GDP增长的目标是5.5%,受访企业人士普遍认为,全年“稳增长”的政策已经非常清晰。

那么,对企业而言,“适度超前的基建投资”启动进度如何,又将何时传导至工程机械行业?

“开年以来开工率每周节节高升,甚至好于去年”,三一重工董秘蔡盛林表示,目前挖掘机的开工率已经高于70%。

但是,由于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部分区域因为防疫政策趋严,导致开工率有所下降。多位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如2020年一样,基建投资拉动起来的需求,疫情只能将其延后,而不会消失,这也是行业全年“前低后高”走势的底层逻辑。

“总的来说,目前基建开工数据与适度超前的政策相匹配”,蔡盛林说,行业热度正在升温,“一锅水已经在烧了”。

回看2020年行业曲线,彼时疫情在3月份得到控制后,工程机械设备补偿性需求释放,国家基建投资持续加码,全年行业增速达到30%,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大年”。

徐工机械人士向记者表示,重大项目投资清单公布之后,还要经历项目规划、资金筹措等阶段,“只有进入招投标环节才会购买工程机械,目前还看不出基建投资对销售有太大的拉动作用。”

考虑受疫情防控影响,蔡盛林认为,上述传导的时间需要大概1个月到1个季度之间,如果开工率继续上升的话,最快第二季度工程机械会逐步进入销售旺季。

“今年总体我们感觉行业景气度还行”,徐工机械上述人士介绍,今年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结构性变化:目前挖掘机、搅拌车、起重机械销售情况一般,但起重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消防机械的销售增长还不错,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高空作业平台业务每年都实现了翻番增长,“再加上出口情况大幅改善,我们认为今年销售增长可以预期。”

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海外市场是工程机械行业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结构性亮点。数据显示,去年挖掘机出口销量6.84万台,同比增长97%。今年开年,相比内销,出口仍保持高增长态势。

“1~2月份的出口数据超预期。”蔡盛林说,更好的现象是,今年国际出口毛利率已经高于国内,“这说明出口工程机械竞争力大幅增加,并开始进军全球中高端市场。”

徐工机械今年出口业务表现同样优秀。在此之前,徐工机械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到65%~70%左右。如今出口业务也出现了新变化,欧美市场销售增长成为新的看点。

去年10月19日,徐工机械公告,拟出资9900万美元设立徐工美国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美国是工程机械销售额最大的市场,也是徐工志在必得的市场。”

“欧美国家也在大力搞基建,”徐工机械人士强调说,目前公司围绕开拓美国市场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我们也拿到了一些订单,未来两三年我们都觉得欧美是不错的市场。”

蔡盛林认为,近年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进程加速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内市场格局已经相对稳固,海外的市场拓展空间较大,比如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在海外市占率6%左右,还有很多的空间可以提升;二是,全球主要国家大多因为疫情推出了刺激政策,增加了海外市场需求;三是中国的工程机械具备良好成本优势,品牌也逐步得到全球市场认可,产品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工程机械头部企业目前的主战略基本上都是向海外特别是欧美市场聚焦,所以海外行情的持续性可以期待。”蔡盛林表示,近年,三一重工欧美市场出口增速每年都高于100%。

根据目前三一重工海外营收增速,市场预计2022年公司国际业务占总营收比例将突破30%。

那么海外市场能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吗?向文波认为,“工程机械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化对冲国内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影响。”

蔡盛林也表示,海外市场在这一轮经济周期里面起到了比较好的“托底效应”,也是公司未来计划深耕的区域,“但当行业周期往上走的时候,因为需求总量庞大,国内仍然会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

电动化带来增量逻辑

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还体现在产品更新换代跨度较长。工程机械产品更新周期一般在8~10年,2016年~2021年行业高速增长,是因为除基建、房产的增量逻辑外还叠加了产品更换的存量逻辑。但在换代高峰过去后的5~10年,工程机械企业该怎么去应对换机低谷期,兑现行业的长期发展逻辑?

答案是电动化。三一重工人士甚至认为,电动化趋势已在眼前,不能仅视为长期逻辑。“电动化战略是我们今年的重要部署”,蔡盛林介绍,预计2022年电动化机械产品比例将占到公司整体销售的5%左右。

从电动化率较高的工程车辆产品来看。根据市场预测,2025年工程车辆电动化渗透率将达到25%,以整个行业保有量来测算,2022年~2025年板块累计总规模将达2500亿元~3000亿元之间。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挖掘机产品电动化也在加快进程。

“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并接受电动机械产品”,徐工机械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有些区域、工厂开始集中采购新能源机械,“他们有替换的需求,我们也有更新的动力。从中长期来看,这是个很明显的趋势。”

三一重工人士认为,电动化还不仅仅是换代的存量逻辑,同样会带来增量市场。一方面电动化产品价格更高,以混凝土搅拌车为例,电动产品毛利率高出传统产品10%以上,价值提升将带动行业体量的扩张;另一方面,随着电动化、数字化的行业渗透,工程机械产品将更加多元化、智能化,适用人群增加,并应用于更多场景。

如近两年增速最快的高空作业机械,因为电动化与智能化趋势,而能运用于更多除基建与房产外的领域,比如装饰、广告等,从而导致需求大增,市场容量快速增长。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蔡盛林认为,跟上一轮周期相比,行业本次不会产生“深V”走势。因为现在行业需求多元化,从比较依赖房地产开始转向基建、市政建设、环保、矿山、农田、水利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大幅增加,“加上海外市场托底,周期走势应该是平滑的圆弧底”。

一位匿名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从短、中、长三方面逻辑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基本面并未出现“塌方式”危机,企业正在通过多种方式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平滑周期曲线,“二级市场工程机械行业目前走势更多是情绪化的博弈,并未真正反映行业价值。”他认为,投资工程机械行业的正确方法是:在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后,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配稿:AB面“互搏”工程机械如何打破周期魔咒?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发现,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AB面互搏的局面:一方面,销量下滑和作业量上升并存,但行业需求边际改善预期整体升温;另一方面,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进度也被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存在稍稍延期的可能,叠加提振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存在滞后性,有被采访者认为,机械行业依然处在下行期。

这折射出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之痛,倒逼头部企业打开熨平周期的“战略工具箱”,向电动化、国际化或多元化寻求增量。如何打破周期魔咒,将拷问所有工程机械参与者的智慧。

详情可见:https://t.cn/A66O2qSn

国产CAR-T产品向实体瘤下“战书”

  CAR-T疗法要在实体瘤中有所突破,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其中解决CAR-T如何进入组织致密的实体瘤内部是最为关键的问题。通过瞄准新靶点并持续跟踪,我国已有多个CAR-T产品开启了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有望实现CAR-T疗法治疗实体瘤零的突破。

  近期,国内研发力量不仅为中国新药创制的国际化做出榜样,也给出了肿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日,南京传奇生物与美国强生公司合作的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在实体瘤治疗方面,我国科济药业针对实体瘤(胃癌)的CAR-T产品CT041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获得FDA、中国国家药监局、加拿大卫生部的临床试验批准。近日,CT041在我国进行的确证性Ⅱ期临床试验在北京肿瘤医院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CAR-T疗法这样对战肿瘤

  CAR-T疗法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它通过对T细胞加装体外基因元器件或重启其免疫杀伐功能,形成对抗肿瘤的“生力军”,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的效果。

  “CAR-T疗法首先要将病人的血液抽出来,分离得到T细胞,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CAR-T的制备,制备完成后要进行大批量的扩增,得到大量的CAR-T后,再输回病人体内,来杀伤肿瘤细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徐兵河简要介绍了CAR-T疗法的实施过程。

  CAR-T疗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力打力”。相较于传统的手术、药物、放射性治疗等,它用的是原本就负责“清除异己”的免疫系统,将它的潜能再次重建并释放出来,对肿瘤细胞的清除,理论上将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CAR-T疗法是治疗白血病效率最高的方法。近年来,对CAR-T的研究也一直被寄予厚望。徐兵河介绍,全球有1297个临床试验中心具有CAR-T研究的经验,其中284个位于中国,仅次于美国,我国很多的公司和医院都在做CAR-T方面的研究。

  然而,用这种“活的药品”实施救治并不像理论描述的那样顺利。首先,与药品不同,细胞制品需要培养,而且由于有生命周期,其活性、有效性等都因时间而异。如何实现培养的标准化、操作的规范化、做好质量控制等都是获批上市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其次,细胞产品生产批量通常较小,生产组织模式相对灵活,标准化相对困难。此外,安全性方面,细胞治疗的材料来源于人体,存在可能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等风险。

  1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公开征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细胞治疗产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旨在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CAR-T产品的生产,培育细胞治疗领域健康发展的环境。

  肿瘤治疗“新贵”仍有待完善

  2021年有两款CAR-T产品接连在中国上市,分别为复星医药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和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产品在中国实现“破冰”。

  今年,传奇生物带来更好的治疗数据,经西达基奥仑赛治疗后总缓解率(经过治疗病情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人总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为98%,完全缓解率为83%。有分析认为,这一结果让业界眼前一亮,优于已经获批上市的同款CAR-T产品Abecma,后者的总缓解率为72%,完全缓解率为28%。这一数据优势或得益于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设计,资料显示,西达基奥仑赛含有4-1BB共刺激结构域和两个BCMA靶向单域抗体,其靶向癌细胞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大加强。

  创新让我国企业的CAR-T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肿瘤治疗“新贵”。

  但在大范围的临床使用中,这些“新贵”本身的缺陷依旧存在,例如细胞因子风暴加剧病情、治疗效率不高、价格昂贵等。当前,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的数目一直保持在个位数。

  关于CAR-T疗法的不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田志刚打了一个比方:一个能治好B细胞淋巴瘤的CAR-T疗法,要去杀死带着CD19“特征”的B细胞淋巴瘤,CAR-T就像拿着疑犯画像的搜查小分队追查脸上“带痦子”(CD19)的细胞,但人体内正常细胞也有“带痦子”的,B细胞淋巴瘤被干掉的同时正常细胞也会一起被杀死。“这种情况使得在临床上,病人不得不输入免疫球蛋白以维持生命。”田志刚说。

  此外,更令不少癌友失望的是,CAR-T疗法针对的都是血液、淋巴系统的肿瘤,没有对实体肿瘤治疗成功的例子。CAR-T疗法要在实体瘤中有所突破,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其中解决CAR-T如何进入组织致密的实体瘤内部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此外,CAR-T进入后会不会被肿瘤微环境抑制,能不能识别肿瘤细胞等问题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尽管实体瘤治疗没有成功先例,但研究者并没有停止探索。“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10—2019年,实体瘤领域有178种细胞基因疗法、491项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6.1%。”徐兵河表示,在这些试验中涵盖了很多技术探索,中国的研究数量仅次于美国。

  科济药业针对实体瘤(胃癌)的CAR-T产品CT041目前的数据十分亮眼。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表示,我们从已披露的CT041的早期数据中观察到了超过5个月无进展生存(治疗后,从临床确定部分缓解至病灶重新活跃的时间),而其他疗法的这一数据为2个月,显示了CT041良好的治疗前景。这样的成绩仍旧得益于创新。CT041瞄准的是一个名为Claudin18.2的靶点。资料显示,该靶点2016年才开始被广泛关注,我国研发团队对这一新靶点快速反应、持续追踪。

  瞄准新靶点,领跑新赛道,我国已有多个CAR-T产品开启了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有望实现CAR-T疗法治疗实体瘤零的突破。

  治疗肿瘤新方法不断问世

  “一直以来,小分子靶向药是肿瘤药物研发中的主流。”徐兵河解释,这些药物在不断迭代和完善,目前有不少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已经研发到了第四代。

  人们熟知的“替尼”药物属于小分子靶向药,通过对肿瘤细胞中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抑制治疗肿瘤,例如吉非替尼、伏美替尼等。

  “泛癌种治疗的靶向药现在研究得比较多,例如已经获批上市的罗拉替尼可以针对不限癌种的NTRK突变进行治疗。”徐兵河说。

  一种“一箭双雕”的新型药物也在持续研发中。“把细胞毒素和单克隆抗体连接起来,耦合形成一个药物,它既有单抗的靶向性,也有细胞杀伤作用。”徐兵河介绍,药物与肿瘤细胞表面特异的抗原结合,进入细胞内,释放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在临床上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此外,与CAR-T疗法原理相似的CAR-NK、CAR-M等细胞疗法,近年来也不断成熟。例如,CAR-NK疗法是用CAR基因修饰NK细胞来杀伤肿瘤,它与T细胞相比起效更快速,无需使用患者自己的细胞,可以使用异体NK细胞。

  2021年11月11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通过了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针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CAR-NK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

  经CAR修饰后的巨噬细胞被称为CAR-M。去年3月,美国某生物医药公司对于CAR-M细胞的临床研究显示,CAR-M可进入实体瘤中,在肿瘤环境中生存,并特异性吞噬表达抗原的癌细胞。

  治疗肿瘤,创新疗法层出不穷,但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仍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需要严谨、系统的临床试验,甚至是不断反复地磨合调整。

  “创新药研发离不开药物机理的完善和临床医生的试验,研究者、申报方、机构、临床医生、监管部门保持更顺畅的沟通、交流将促进抗肿瘤新药的研发上市。”徐兵河说。

  来源:科技日报

如何用手机拍好一张照片

前几日单位给我们通讯员组织了一场培训,邀请了专业老师讲解如何写好通讯稿和拍好照片。平时我也很喜欢拍照,在听了专业的老师讲解后,很有收获,将老师培训的干货分享一下。

本次培训邀请的老师是来自上海青年报的摄影记者吴恺。吴老师授课非常轻松幽默,他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用一张张真实的照片,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拍摄要点和技巧。

1、如何拍好会议照片。
在谈到如何拍好会议照片,吴老师提到了几个要点。
一是拍摄前一天要检查好自己的拍摄设备,选择自己常用的设备比一台不熟悉的专业设备更好。一般来说,我们的手机可以满足日常的拍摄需要。
二是提前抵达会场,知晓当天会议的流程,方便把握拍摄的节奏,不要遗漏每个重要环节。
三是现场拍摄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如全景拍摄,侧景拍摄等。
四是拍摄领导或者嘉宾发言时,要注意拍摄的对象眼睛是睁开的、头要抬起来,注意表情。拍摄台上的领导或者嘉宾时,除了要注意主讲人,也要兼顾周围人的动作和表情。
五是拍照要尽可能的多,这里的“多”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多拍照,方面后期选照片。
六是拍摄大合影时,尽量避免使用广角,因为广角会导致照片两边的人变形。拍摄合影时,两边可以留取适当的空间,预留给可能变形的区域。
七是会议背景如果是LED屏幕,比较亮时,可以选择HDR模式,这样可以让LED屏幕前的人脸变得亮一些。
八是拍摄会议照片,可以选取主讲人和会标同时入框,这样的照片比较有代入感。
九是会议中除了拍摄台上的领导和嘉宾,也可以选取台下认真的听众进行拍摄。
十是拍摄颁奖环节的照片,可以冲到台上进行拍摄。

2、如何做好跟拍。
跟拍一般都是在走路行进中进行的,拍摄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是跟拍前如果可以,到拍摄地走一圈,熟悉环境和线路。
二是跟拍注意把握好领导下车后前几分钟,这个时间人相对集中,便于拍摄好的照片。
三是拍摄一定要走在领导的前面,这样才能拍到正脸。拍摄中对自己的站位要有预判,就是站在什么地方取景最好,事先要有预判,这样才能拍出好照片。
四是拍摄也要注意选取不同的角度,如正面,侧面,仰视,俯视等,多角度确保照片有得选。
五是拍摄采访类的照片时,如果离被采访人比较远,就可以考虑俯视拍照,把手机或者相机举高,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也不错。
六是拍照时要注意人物的表情,抓拍好的表情让照片更生动。

3、日常如何拍好一张照片。
现在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吴老师说除了拍摄美食和自拍以外,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拍摄的场景、人物和事物,我们每个人都有发现美的眼睛。摄影者就是用相机把“美”定格和记录。

关于如何拍好一张照片,吴老师讲了一些关于构图、光线方面的内容,分享一下。

关于构图:
一是常见的黄金分割构图。这指的是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就是“黄金分割点”。我们平时看一张照片时,目光通常会优先被吸引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所以在拍照时,尽可能将主体事物安排在“黄金分割点”的附近,会更加突出主题。在很多手机相机中,都内置有构图辅助线功能,开启这个功能就会自动的在取景器中添加构图辅助线,来帮助进行构图。

二是框架式构图。当被摄主体周围出现一些框架元素时,比如窗户、门框等,可以用这些天然的框架作为拍摄对象的“背景框”。

三是对称式构图。被拍摄的景物拥有对称关系可以考虑对称式构图,比如大型建筑、立交桥等等。这种构图给人一种稳定、正式、均衡的感受。

四是汇聚线构图。汇聚线构图是指在画面中的一些线条元素向画面相同的方向汇聚延伸,最终汇聚到画面中的某一位置,这样的构图方式有冲击感和立体感。

关于光线:
一是要注意拍摄的时间。一般摄影爱好者喜欢在早上或者傍晚进行拍摄,这个时间光线因为够柔和,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更有感觉。

二是可以选取侧面光或者逆光进行拍摄,可以拍摄出不同感觉的照片。但要避免顶光,也就是中午12:00的时候尽量不要拍摄照片。

4、手机拍照划重点

吴老师最后对拍照进行了要点总结,主要有几点:

一是拍照平时要多“练”。用手机拍照的时候,不要单手拍,一只手举起手机,另外一只手帮助支撑,注意手要稳,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清晰度和像素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像素超高的手机也可以拍出一张很糊的照片,关键是要对焦清楚,才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

二是拍照要尽可能的“多”。这里的“多”指的是多角度,通过尝试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感觉的照片。比如除了平视,可以仰视、俯视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照片。

三是拍照时候胆子要“大”。当你拍照的时候,身份就是“摄影师”,不要顾及很多,大胆的去拍,这样才能拍出别人拍不出来的好照片。

摄影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对世界的自我表达。
拿起手中的相机,发现属于你眼中的世界吧! https://t.cn/RVJk9a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或者你还有其他更想看的歌剧吗,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小黄人得意]【俄逮捕乌间谍“婴儿”乌公布“俄间谍”名单,俄乌情报战牵动多方】#乌公布俄间谍名单#俄乌冲突
  • 岁月的诗行,谱写如莲的心境。人生的画卷,雕琢水墨的淡花,雕出时光的唯美,雕出岁月的永恒。
  • 转型从不是急功近利随便落地去生根,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长远考虑的人,我觉得你更加应该明白,认真做事认真引流不搞杂七杂八你才能出结果,而且你可以团队留得住人发展越来越
  • 刘邦见敌军大败乘胜追击,一路畅通无阻直到到达晋阳,碰到匈奴军队,看匈奴军队尽显老态和疲惫,汉高祖刘邦拒绝听从刘敬的建议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
  • 早上,再次把自己更新到某个waiting list中,祈祷本月能排到队……下午,帮戴女士搞和我没关系但能操作就是很麻烦的事…看戴女士发来有一事相求差点吓死,我立
  • 责任与担当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做到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我们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从拖延到自律
  • 1✔老马向我炫耀他拿奖学金评三好学生 说我只会玩沙盖城堡 自闭的同时更加恶心他 和他的聊天只有阴阳怪气 从来没有真诚 还好 宽慰一点的是 我没有他那么功利和恶
  • 沙棘籽油有治疗胃溃疡的作用,保护肠胃。沙棘中的多种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能有效地调节人体脂肪代谢,对单纯性肥胖效果良好。
  • 何来人间四月天,只是尘世一俗人 #古风[超话]#西江月•新年(柳永体)暂且关心现在,不须回首从前。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负遇见,不谈
  • 我技术不行,这个双筒车我只能载一个100斤以下的人,超过了的时候,就控制不了车子了。刹车的调校,也得让他们去搞,自己也得懂一点,这是安全的保障。
  •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It does not envy, it d
  • [太开心]种子宣言焕亮小碗膜[色]不仅外表粉粉少女心[爱你]更特别添加了这个季节最美的[打call]晚樱花精华[666]限量3碗,抽中即送[哈哈]快添加“小宣”
  • 太巧的是这一刻,我坚守在岗位上,即使不由自主。 不知道今天告别的是什么,希望对那些所有消失在我生命中重要的人留一句话,若有来世,不复亏欠。
  • 5.最好的友情各自忙碌 互相牵挂6.要比肩而立 一起成为更好的大人7.不分青红皂白 我永远站在你这边8.好朋友是柔软剂 充电器 是糖果巧克力9.喜欢固定的位置
  • 来看攻略[话筒]】据@上海发布 31日晚发布内容,根据本市疫情防控要求,服务疫情防控需求,4月2日零时起,离沪人员除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外,还须提供
  • 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为防范楚军入侵,在固城夯筑土城,时称“濑渚邑”内有子城,俗称子罗城。春秋时,古固城筑有外城和内城,外称“罗城”内称“子城”后人连称子罗城
  • 【微观印象】读万象事态 品微观世界#文化快讯##深圳抗疫快讯#3月19日,深圳大学总医院发布紧急通告称,根据国家和本市疫情防控要求,为了保障就诊安全,该院严格落
  • 依稀记得上学时老师说过:我们才二十多岁,未来还有好几十年,现在我们也没有到很好很成功的时候,所以迷茫、焦虑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也可以给自己多些机会。每到一个新环境
  • 给家人们分享一下拔智齿经验,阻生齿,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拔的,每天下午三点放号,约了好几次终于提上了日程,拔牙前医生在我的左下牙龈部分打了三针还是四针麻药,我清晰地
  • 抗原检测主要用于特定人群(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患者和密接、次密接,封控区、管控区内的隔离观察人员)的筛查,也可以用于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