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民国戏永远滔滔不绝,是因为那个年代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不至于像古装戏那样需要大费周章,但又离当下拉开了一点距离,产生朦胧美感和更多可能性。可是民国,谍战,国共两党这些大标签一贴上,故事好像就必须紧张刺激起来,必须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勾心斗角你追我赶。但《隐秘而伟大》好像有一种可能:让我们真切地进入那个时代的视角去体会当时的生活。

就像一个1931年的人物不可能说出“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一样,一个生活在1946年上海的普通市民,也不可能预料到整个中华大地上即将发生的激烈动荡和剧变。“大时代”是事后的定义,而身处其中的人往往无法察觉,依旧歌舞升平,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过着得过且过的小日子。这,才是当时的社会图景里,应该描摹的人间真实。

第一集从1946年切入,彼时抗战胜利不久,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战争胜利,百废待兴,“大上海都市计划”发布,这个计划是战后国民政府中央和上海市地方政府致力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是着眼于未来二十、五十年的一大规划。什么时候人们会计划20年以后的事?对当下的稳定有信心的时候。

所以第一集开头,就是报童在叫卖,把这一新闻宣扬到大街小巷。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和未来的美丽图景摆在眼前,稳定不再是奢望,对于普通市民来说,生活是有盼头的。在这样的盼头里,弄堂里顾家小儿子成为警察的事,是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事。


第一处烟火气,是顾耀东妈妈包着包子,爸爸擦着皮鞋,为儿子第一天报到喜气洋洋地筹备着。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讲,名牌大学毕业的儿子正式工作的那一天,就是最值得重视起来的日子:鞋子要擦得亮锃锃的,早餐要吃饱,一表人才地走出去,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不是)。在这样充满希望的背景下,顾耀东有「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天真理想,虽然可笑,但却顺理成章。


第二处烟火气,是顾耀东因为迟到而错失了进入一处的机会,来到二处。有人打毛衣,有人喝茶,普通警员阴阳怪气地讨论金价上涨,工资下跌,所有人对顾耀东的口号嗤之以鼻,一个单纯到可笑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团队里,就如同他的新鞋一样扎眼。处长啃着鸡腿,满手是油,伸出来想跟顾耀东握手——干干净净齐齐整整的他误入了一个吊儿郎当的团队,是理想掉进现实,也是象牙塔的人坠入真正的市井: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象吧,真正的工作与生活,都是从一地鸡毛开始的(甚至会以一地鸡毛结束)。正如后来历史所发展的那样:美好期望终究只是期望,而真实的故事往往残酷许多。乐观的人会因为广播里的宣传而打起精神,而悲观的人早就放弃了挣扎,选择躺平。


而之后,这弄堂里的故事和二处的办公室生活又都分别延续着,没有止于片面。二处的东北口音稍微有点出戏,但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好像又做出了区别:二处的生活每天招猫逗狗,弄堂里的人们是柴米油盐,一个大大咧咧,一个精打细算,南北混杂,风格迥异。

小时候喜欢看的《老房有喜》长大后又重温过一次,发现里面最精彩的不是主角的爱恨情仇,而是对弄堂生活的描摹:阿庆嫂把台湾人叫“台巴子”,奶奶严格规定炒菜翻几下都有讲究,上海人炒多久,苏北人炒多久,这种细细密密的优越感和尊严,把烟火气落到了实处。而第三集里街坊们发现顾耀东只是个户籍警,大家又开启了嘲讽模式,品头论足。而闯了祸的小孩被妈妈打屁股,弄堂里所有人都听了个清楚,但却只是面不改色地晾晒衣服,不以为意——这段和开头亲亲热热的恭喜称赞形成了对比,主角活在实实在在的小群体中。


而二处是另一种世俗:看新来的不顺眼,整他;新来的突然立了功,那又怂了,典型的欺软怕硬。但也正说明了这群人心眼不坏。喜欢夏处长每次不是在吃烤鸡就是在吃烤鸡的路上(或者叼着牙签,已经吃完?)的设定,制服扣子永远不扣紧,麻将牌打得哗哗响。二处所有人都躺平的生活看起来真美好,就像赵志勇说的:“你要学会享受生活”。


提问:前八集夏处长到底吃了几只鸡
但得过且过、只看着眼前这点小日子的生活,终究不长久。跳出每个人为了自己一亩三分地而打算的视角,再次拉回到大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不难脑补其中大多数人的命运。就像我们知道了主角此时站在日后将撕裂为两条道路的中间,而热血、理想,必然把他带向其中一个方向。

前几集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顾耀东新鞋的这个细节。一开始就以爸爸给儿子擦鞋的特写切入,之后又热情洋溢地与妈妈争辩鞋子是不是时兴,然后教育儿子要有派头。


而穿着新鞋的顾耀东却迟到了,被一处奚落是“大明星”,在二处里也无比扎眼。


第二天看着摆在门口的鞋,他有些犹豫,第二天走街串巷查户口,鞋上落了灰,怕爸爸伤心,又赶紧在进家门之前擦一擦……但没过多久,这双鞋还是被他小心地包起来放到抽屉里,就像前几集被不断打击的远大理想和积极性。或许只是短暂地束之高阁,总有再次出现的一天。


剧里的小人物、小日子足够鲜活,让人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很有意思的是发现剧中的道具、美术也经得起推敲。第二集里顾耀东和沈青禾走在路上,经过了巨大的广告牌。新式布料的广告象征着那个时候女性追求时髦的风潮,大金银行外币兑换、定期存款的广告,对应的是当时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现状。


感觉这猫不咋白啊!
下一个镜头顾耀东经过的“先施有限公司”,则是1900年在香港创立的百货公司,在香港、广州等地有十多年零售行业经验之后,进入上海,率先修建了本土百货公司。当时的《中国观察》杂志上有一篇外国人的文章专门描写了上海的繁华生活:“一般的西方人倾向于认为上海是有些原始的,如果不说半开化的话,这个城市经常与手推车、平底船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相联。但令新来者吃惊的是,他们会看到最新款式的劳斯莱斯驶过南京路,停在堪与牛津达到、第五大道、巴黎大道上的百货公司媲美的商店门前。“——时代当然在发展,高楼永远是越来越多,可当时的都市生活,跟今天也并非千差万别。

而电车上的味粉广告,打着“国货”旗号,也是当时的风潮:1933到1935年,官方分别定义为“国货年”、“妇女国货年”和“学生国货年”,提倡用国货从民间呼声变成了政府号召,用以促进经济,振兴实业。


国产味粉,进口香烟,当时就是国货洋货两种生活方式打架的时候
夏处长向副局长分享走私货的信息,特地提到了“四玫瑰牌威士忌”,说“在上流社会太太圈里非常流行”。有理由相信编剧是读过张爱玲的《鸿鸾禧》,在这本书里,张爱玲特地描绘主角看杂志广告的细节:“美国人真会做广告。汽车顶上永远浮着那样轻巧的一片窝心的小白云。四玫瑰牌的威士忌,晶莹的黄酒,晶莹的玻璃杯搁在棕黄晶亮的桌上,旁边散置着几朵红玫瑰——一杯酒也弄得它那么典雅堂皇。”。


四玫瑰威士忌不错,便宜
后来丁放演的“东篱君”,写的书又叫《鸾凤禧》,感觉跟《鸿鸾禧》也有几分相似了……


当然,对细节的注意也是基于人物鲜活可信、情节张弛有度的基础上。回到开头,民国+谍战,已经有无数剧讲过的类型,为什么还值得再看一遍?因为这个故事里的小人物足够可信,营造出的生活氛围足够让人觉得亲切。我们或许可以抛下那些“必然”和“结果”,跟着傻气的菜鸟警察顾耀东一起,进入1946年上海的市井生活,一起以小人物的视角,经历一遍大时代。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Dior 2022春夏高级定制系列 Maria的设计风格大家都熟悉 所以没抱太大希望 但是昨晚这个高级定制系列总的来看 还是有一些不错的设计 虽然这些从工艺上来
  • 近日,在走访养老院的过程中了解到老年朋友们对接种新冠疫苗存在各种各样的担心:我不太懂这个疫苗,万一打了疫苗后,反而出现不舒服了怎么办?但是,并不是所有出现“地量
  • 就这样,我被薄荷深深的吸引了,我感慨生命,它,很有魅力。​‌        当你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不要气馁,不要害怕,不要因芝麻大点的事就放弃了生命​,累了的
  • 力争活过维族老人阿丽米罕.色依提的128岁,你能做到的,一来你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平和积极的心态,二来你有長寿的基因(博文《贺寿》的主人公正是舅娘的父亲,100岁)
  • 可是她是我宝贝最爱的人,是我爱人最重要的人♥️我慢慢明白,爱着同样的人,是我们彼此生命中最大的牵扯,能拥有这样一场特别的相遇,那就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面对、接纳、
  • #小罗的生活修炼# 一周总结疯狂想吃小蛋糕看来戒糖是不可能的[跪了]莫吉托的酒味很重,雪葩的口感[酸]覆盆子白桃有点过于甜了夏威夷坚果真的永远好吃我吃冰激凌张张
  • 晴明庭院和百旎闪现阵法完美还原阴阳师的游戏,小鬼赤还原婴儿的皮肤质感,海坊主则是半人半鱼的混合型皮肤,制作精良到甚至连鬼赤的毛孔都看得一清二楚,太让人惊艳了现在
  • 拒绝绿茶、建模歧视、圈子太大【关于我】社恐患者,基本上你不找我我就不敢找你是个二次元+三坑+coser ٩(ˊᗜˋ*)و圈子小,基本上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朋友熟了
  • (新华社)【迎着春天奔跑——陕西日报全媒体矩阵助力全省复工复产公益行动⑨】陕西日报全媒体矩阵助力全省复工复产公益行动,旨在以党报媒体传播资源为载体,宣传在新冠肺
  • 【中国农大部分学生职工感染诺如病毒:通过接触的传染性较强胃肠道传染病】据中国农业大学官网消息,近日有部分西校区学生和职工突感不适,并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学校立即
  • 据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刘春介绍,目前整个现场目前进度大概完成了70%左右,通过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建设将有效的提高灌溉保证率、农业机械通达率,按
  • 〖白话文〗人啊,只有在安安静静的环境中心绪才能象平静的湖水般清澈,这个时候人的本性才会真正地流露;只有在清闲舒适的氛围中气概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个时候才
  • 她确实通过丈夫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但这也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如今她准备与丈夫割裂开来,让自己用实力征服所有人时,大家又开会臆测他们婚变。还有网友在街头偶遇发福的
  • 【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想要听到我的声音;请添加我的微信公众号 薛冰薛是《百家姓
  • 2月17日11:00左右到新城区呼铁佳园A区院内肃清服饰购物后回家,16:33自驾到父母家(新城区车站西街道北7小区)院内进行核酸检测、吃晚饭,19:18自驾返
  • ʕ ⁰⃚⃙̴ o ⁰⃚⃙̴ ʔ .∗̥✩⁺˚♡ ʚྀིɞ 当你足够努力 幸运总会与你不期而遇放下过去,让心归零,做个知足常乐的人。不取悦谁,也不为谁而卑微人
  • 【能力作风建设年 | 九旬老人迷路坐路边,浉河警民携手送回家】 “警察同志,这位老太太坐在我家院子外,她说的话我也听不懂,能不能帮她找到家人。路上,民警询问老
  • 一定要吃下最最最纯的燕窝,一口下去真的满足感爆棚!一定要吃下最最最纯的燕窝,一口下去真的满足感爆棚!
  • 三月:微风轻吹那城,爱是一个人的事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内心,透过心灵的窗户看见的世界才是自己的世界。 爱与不爱光阴都不会停留,何不趁着春好,把所有的爱释放。
  • 汉惠帝刘盈却很郁闷,他对中大夫曹窋zhu说:你回去问问你父亲:就说高皇帝虽不在了,寡人正年富力强,他当丞相这么久了,除了每天往自己肚里灌马尿,一个好建议都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