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觉得读书真有用的瞬间#【地球球花莫妮卡:人生进入晚年,17岁女儿接棒神颜,美出新高度】

莫妮卡·贝鲁奇,一个被称为地球球花的传奇女性,有人说意大利少年的性启蒙老师就是她,由此可见,她的美更多的在于性感。

这大概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莫妮卡脸蛋长得美是真的,但美不过她在男人眼中堪称完美的身材:细腰长腿,山字型锁骨,胸部有肉,臀部浑圆。

这些条件放在标准的九头身上,其完美、匀称之状简直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也正因为这样的现实,莫妮卡成为不只吸引男性目光,同样秒杀一切女性的人物。

她的美真实又虚幻,有着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及的苛刻。

对此,网络上这样评价她;“她让少女们的小清新变得无足轻重,她给予少妇们最实际的尊严。”

电影导演加斯帕·诺也曾经说过:

“在法国,每个男人都想得到她!但是绝大多数人又都认为她是不可方物的,因为她实在太美了。”

可惜,如此完美的莫妮卡也在慢慢变老,她身上的成熟味道越来越重,甚至是身材也曾一度出现变胖的节奏。

莫妮卡曾经在54岁的时候,身着波点长裙出现在米兰时装周上。身材明显发胖的她腰部褶皱明显,面部岁月痕迹浓郁。

特别是在大波点的衬托之下,昔日的绝世美女膀大腰圆,无法招架岁月的刀削斧磨。

好在浑圆之感没有抢了莫妮卡自信的风头,当她俨然走上台上,岁月感被其踩在了脚下。

这大概就是多年性感所浸润出来的光芒吧?无论如何打压,它都难以撼动莫妮卡自身气质之中的美与自信。

当然,自信的气质美再不是当年性感而狂野的霸道美,球花也终究走不出人生迟暮的现实。

但是,莫妮卡无所谓,因为她早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神颜传承给了女儿。

1996年,当时的莫妮卡还没有地球球花的称谓,但她的美是事实,那个时候的她更年轻,更透着仙子一般的缥缈唯美。

“法国电影才子”文森特·卡索尔与莫妮卡相识了,他们很快陷入一场热恋。

在经历3年的恋爱期之后,两个人于1999年走进了婚姻。

第二年,莫妮卡便出演了《西西里美丽的传说》,已经36岁的她一炮而红,用自己人到中年的成熟美迅速掳掠欧美男性的心。

成功的事业,完美的爱情,莫妮卡没有理由不幸福。所以她在2004年、2010年,分别生下了两个女儿。

但万万没有想到,这样完美的女神也会遭遇不幸的婚姻。

有人说婚姻之中女性想要守住爱情就不能忘记打扮自己,可莫妮卡的婚变似乎在打这个结论的脸:再美的女人,也不一定拥有完美的婚姻。

2013年,莫妮卡离婚了。但好在,这个时候的她已经拥有了两个小棉袄。而且,大女儿戴维·卡索尔更是继承了其逆天神颜:美到让人睁不开眼睛。

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戴维只有14岁的时候,身高已经180公分了,走在莫妮卡身边,那简直就是两道并不相同,却完全美出天际的风景。

出于对女儿的爱,莫妮卡对戴维很是保护,关于她小时候的事基本都是被隐藏起来的。

这可能来自莫妮卡对自己小时候太过于受人关注才产生的心理,那时的她很不喜欢被人注视的感觉。

有了女儿之后,莫妮卡自然在这方面进行了刻意的保护。这就是父母心的不同吧?你看贝克汉姆的女儿,从出生到现在便活在闪光灯下。

不过,戴维越长越大,作为星二代,她注定是不能被隐藏的。

从去年开始,17岁的她便正式出道了。

当然,戴维不会一出道就走母亲的性感成熟路线。这是现实所决定的,当年莫妮卡在众多的影片中,都是以“花瓶”存在的,因为她当时还不出名。

一直到36岁,莫妮卡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人们除了美之外,才给了她更多的定义:自信、完美、性感、成熟……

戴维与妈妈不一样,她从小就拥有妈妈的光环,不需要自己从底层一点一点奋斗。

同时,她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莫妮卡的,因为她以无限高调、张扬的青春做主打,从而接棒妈妈的神颜,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比之后的亮点。

也许戴维现在还不能与性感相提并论,但她眉眼间的吸引力无处不在,这就是遗传,莫妮卡已经将自己的美之精髓都给了女儿。

所以,戴维虽然年纪小,但无论是身材还是气质,又或者是颜值,都必定是慢慢成熟,并渐渐超越莫妮卡的。

莫妮卡对此心知肚明,但她很是欣慰,自己后继有人,可以承袭这种性感、美貌的事业。那有什么不好的呢?

只不过,她从来没忘记自己做花瓶的经历,不能让女儿也走自己曾经的旧路,就是莫妮卡追求的现实。

戴维虽然今年刚刚18岁,但已经掌握了多国语言,意大利语、法语、英语……同时,她小小的脑袋里还装满了谦逊、风度、素质的东西。

这一切,都来自莫妮卡的教导,她给女儿的不会是单纯的外在美,内在兼修才是让女儿走出“花瓶”人生的唯一方法。

看看戴维高挑的身材,在T台上每走一步都引人关注,自身青春张扬的孤傲感,俨然就是天生为舞台而生的一样。

当年莫妮卡虽然也以模特出道,美则美矣,却完全没有今天戴维的自信、出彩。

美丽是一项事业,除了外在的容貌,内在的完善必不可少。在时尚圈打拼了一辈子,莫妮卡已经深谙其道。

莫妮卡可能已经迟暮了,但她的美依旧。

再过十年,二十年,莫妮卡身后会有新的“球花”长成,那就是她的女儿戴维。

但在这里,我们还是希望送给莫妮卡一句话,它来自独立女神杜拉斯:“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忙碌的时候,谁都会有难处,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有痛苦,人生,总有太多的纠葛,使我们无助;总有太多的无奈,使我们无处可寻。人人都有一个梦,生活靠一颗心,只要你心
  •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对黄桶池周边的白色垃圾、果皮纸屑等进行清理,并向周围群众和路边行人发放护河知识宣传单,为辖区开展“美丽中梁 美好家园”城乡环境大提升建设作出自
  • 海中展望塔下到海底几米,都是近距离观察海底的鱼类~成群的鱼嬉戏~不能潜水的时候还是值得去看的~ ​最后在感叹一下海水真实又清又美我觉得大家都好好的吧……度假就
  • ——【李院‎长】流​年‎运‎势助您‎2020趋‎利​避害名利双收 村上春树送给女孩的9句话:不必太纠结于当下 努力的人生会更好#女神养成记# 1.女孩 你要做
  •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已知两边一对角或两角一边,用正弦定理求解。在教材中也可以学到解斜三角形的两个基本的方法,其一;正弦定理,a/sinA=b/sinB=c/
  • 由于是植物成分的,所以用起来对皮肤没什么刺激和伤害的,再加上有人推荐,所以就更放心了,于是我也订购了2个周期的纪旺西。  为了摆脱脸上的激素脸,从中学开始,我就
  • 有一天,我俩小事情发生矛盾,他冲我吼“你别以为我对感情的期待比你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梦想和别人的不同,你不要指望别人可以代替你受苦受难。
  • 是因为你们的爱情模式出现了问题,你们的爱情观不够完善。是因为你们的爱情模式出现了问题,你们的爱情观不够完善。
  • 有时候想想我和我妈就是相互倔强的两个人,但又彼此深爱着对方……最爱你,可以无条件为你付出的只有爸妈[羞嗒嗒] 有些女孩想让前任回头,但是她们对前任又不满意,只是
  • 这就是告诉你们中华传统文化:容易的事情,你把自己的心态变得简单一点、容易一点,你就会容易知道。这就是告诉你们中华传统文化:容易的事情,你把自己的心态变得简单一点
  • Pledis 方面表示:“根据本人的意愿,The8与成员们进行了第二次正规专辑的音乐放送活动,但是经过考虑认为The8恢复健康才是首位,医疗团队进行商议后,决定
  • 此时的樱桃,就好像从那画里走出来似的,唯一不同的是,眼睛里多了两汪盈盈的泪水……  海爷走后,樱桃朝思暮想,好几次做梦,梦见海爷回来了,但醒来之后,只是空梦一场
  • 真正的成熟,是做个简单的人“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人生都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段发生在你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你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效仿一切
  • 这个价格能买到纯植物油真的是捡大便宜了!198ml的品牌以‌后不出‌了,别家都卖188哈使用感和‎成分‎都在我‌心‎里排第一,荷‎荷巴油‌➕阿甘‌油➕角‎鲨烷油
  • 而盘查的目的,也不是怕我不会说话不会做人,没有请我舅舅上来泡茶,最终沦为家族里的笑话……而是怕我跟我舅舅联系、跟他多说话,怕我去结交这种让她没得刷优越感的正常人
  • SNEC光伏论坛形式也格外丰富多彩,包括“全球移动能源大会”、“国际+储商业化应用高峰论坛”、“全球绿色能源与光伏金融峰会”、汇聚国际移动能源和储能领域的政策制
  • 可是,你这样告诉了你的朋友,他们会让你帮忙准备证据清单和写法律文书,你根本做不到。。
  • ” “.......” “不,也不缺少时间,缺少的是陪伴,三十七摄氏度的陪伴,有的只是键盘上的指尖飞舞,从九宫格或者二十六键上倾泻而出的王旁青头戈五一组合”
  • [锦鲤]转发本条微博+关注我,就有机会获得总价值512元的锦鲤纸雕灯,12月16日12:00,我将通过@微博抽奖平台 抽选4名幸运粉丝,送出奖品噢~#古风美少年
  • 展馆划分为影视综合区、文学IP版权专区、国家电影委员会专区、国际最佳拍摄景区专区等,共设200多个展位,整个展馆犹如一个大型“产业宫”。本片跨越年代之久,叙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