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在爬坡过坎中走向春天——“振兴之城”沈阳2022开年观察】辽宁沈阳。隆冬腊月,数九寒天。街头车流滚滚,熙熙攘攘;工厂热火朝天,忙碌一片。

滴水成冰,热气腾腾,这就是沈阳。新年伊始,面对外界对东北经济的看衰与质疑,这座肩负振兴使命的“振兴之城”埋头苦干不气馁,锚定目标不松劲,向着春天迈开新的脚步。

[话筒]“老字号”历久弥“香”

20多米高的厂房内,龙门吊车勾着巨型部件往来穿梭;巨大的五轴数控机床箱体内发出切削金属的吱吱声;操作员不时查看显示器上的各项参数……

刚一开年,沈阳鼓风机集团就忙得不可开交。“按照订单,生产任务排得满满当当。”集团转子车间主任梁辰说。

2021年1至11月,沈鼓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5%、3.4倍,2022年的订单也排到了下半年。走过七十载的沈鼓,是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始终坚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6%以上,在国家工业版图中不可替代。

正如沈鼓一样,对于“振兴之城”沈阳,“老”不是落后的标签,而是支撑振兴的坚实根基。

[话筒]支撑力在增强——

初步统计,沈阳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

打开这张成绩单,更能感受到“老字号”的支撑力。2021年1至11月,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六成的装备制造业增长了13.1%。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8.3%和15.5%。

[话筒]改革力在显现——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4%——这是沈阳机床(沈阳地区)交上的2021年的“成绩单”。

“现在我们是一个人顶俩人用。”沈阳机床中捷友谊厂总经理赵旭靖说,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底重组沈阳机床后,力推三项制度改革,人均产值由37.8万元提高到87.9万元。

从失血到止血,一度濒临破产的沈阳机床备受外界关注,他的“涅槃重生”归根结底是靠“断腕改革”。管理层也不例外,全体起立,竞聘上岗。原有13名班子成员,4名落选;原107名中层干部中59名落选。

改革进一步,效益长一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方重工、东北制药也焕发了新生机。其中,北方重工2021年营业收入、新增订货分别同比增长442.8%和427.1%。

[话筒]上新力在提升——

无人驾驶的物料车自行运输,感知到部件的机械手臂自发抓取、旋拧螺丝、焊接、组装……在5G技术的支持下,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本特勒汽车系统(沈阳)有限公司、赛轮轮胎等一批企业的厂房变成了机器人的世界。

2021年,沈阳新建5G基站1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个,在全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5位、居东北首位。2022年,沈阳将新建5G基站1.2万个,实施100个智能升级项目,打造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话筒]“新字号”跃跃欲“势”

老,是振兴的根基;新,是振兴的希望。在高质量处下锚,离不开新势力的加持。行走在沈阳,能深刻感受到汩汩涌动的新动能在不断增强。

[话筒]工业基地崛起造车“新势力”——

走入华晨宝马厂区,机器手臂上下舞动上演着机器人生产的画面;车间外,成片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输送着清洁能源;成品车停放区,新能源汽车比例在不断提升……

岁末年初,沈阳接连传来重磅消息。宝马集团在这里建设的大型总装物流车间、涂装车间相继竣工。

“总投资3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大东工厂改造升级项目将在今年双双竣工投产。”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在宝马工作的30多年间,他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工厂,沈阳的生产基地是开创性的,集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5G等新技术,为宝马的成长做好了充分准备。

全新的汽车产业正为沈阳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着新动力。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88%。

[话筒]“瞪羚”企业跳出发展“新速度”——

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款应用了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汽车导航产品将记者带入到科幻世界:地面上随时变换方向的箭头为车辆导航,两侧建筑物也有简短字幕介绍。

“如果需要,建筑物内有哪些餐馆也能突出显示出来。”公司董事长孙克文说,凭借持续创新,公司销售额、利润都在成倍增长,正在筹划登陆科创板。

高速成长是瞪羚企业的一大特点,当他们成群结队聚在一起,就会产生规模集聚效应。2021年,沈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增长71.59%。

[话筒]求新育新,从未如此迫切——

“坚持创新在振兴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加快打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岁末年初,沈阳市党代会、经济工作会等密集召开,均将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

“走进新时代的沈阳,展现出了对‘新’前所未有的渴望。这,孕育着新的未来。”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

[话筒]“靓身形”初具轮廓

盛京大剧院火了,艺术展、音乐厅、城市书房快速崛起,冬季的沈阳流光溢彩。

“消费在升级,文化需求在增多,各艺术家协会忙得团团转。”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菁说,如今的沈阳已经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钢筋铁骨的老牌工业基地,而是“国际范”十足,“数字味”浓郁,“低碳风”正劲的工业新城。

[话筒]“国际范”更浓——

20多天前,沈阳举办了一场主题晚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旅居沈阳的外国友人登台献艺。

在沈阳,随着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启迪中韩科技产业园逐步成熟,本特勒、采埃孚、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外资企业的加入,从生产到生活,沈阳的国际范愈发浓郁,其背后是不断扩大开放的成果。

2021年1至11月,沈阳市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8%。

[话筒]“数字味”更强——

元旦刚过,细心的沈阳市民会发现,地铁站里增加了许多人脸识别设备,开启刷脸进站功能。与之同时,足不出户的“一网通办”也在快速推进。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较真碰硬,在便民惠企的办理效率上争分夺秒,是许许多多沈阳人都能感受到的。从“只进一扇门”到“只去一个窗口”,从“最多跑一次”到“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办”,沈阳的改革不断走向纵深。

“我们就是想把办事大厅放到百姓的指尖上。”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文勇说,沈阳市已连续两年在国家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

[话筒]“低碳风”正劲——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2022年,一场以高质量为目标的专项行动正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提速。但如今的招商,不再是“挖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紧盯“绿色低碳”“专精特新”的一次全新产业布局。

“绿色已经成了沈阳振兴发展的新底色。”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磊说,2021年1至10月,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2%,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2021年全年,这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首次突破了300天。

走过深冬,便是新春。

沈阳,摆在这座振兴之城面前的,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

但春山在望,未来可期。(新华社)

2022开年城市一线观察|在爬坡过坎中走向春天——“振兴之城”沈阳2022开年观察

辽宁沈阳。隆冬腊月,数九寒天。街头车流滚滚,熙熙攘攘;工厂热火朝天,忙碌一片。

滴水成冰,热气腾腾,这就是沈阳。新年伊始,面对外界对东北经济的看衰与质疑,这座肩负振兴使命的“振兴之城”埋头苦干不气馁,锚定目标不松劲,向着春天迈开新的脚步。

“老字号”历久弥“香”

20多米高的厂房内,龙门吊车勾着巨型部件往来穿梭;巨大的五轴数控机床箱体内发出切削金属的吱吱声;操作员不时查看显示器上的各项参数……

刚一开年,沈阳鼓风机集团就忙得不可开交。“按照订单,生产任务排得满满当当。”集团转子车间主任梁辰说。

2021年1至11月,沈鼓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5%、3.4倍,2022年的订单也排到了下半年。走过七十载的沈鼓,是沈阳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始终坚持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6%以上,在国家工业版图中不可替代。

正如沈鼓一样,对于“振兴之城”沈阳,“老”不是落后的标签,而是支撑振兴的坚实根基。

支撑力在增强——

初步统计,沈阳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左右。

打开这张成绩单,更能感受到“老字号”的支撑力。2021年1至11月,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超六成的装备制造业增长了13.1%。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8.3%和15.5%。

改革力在显现——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54%——这是沈阳机床(沈阳地区)交上的2021年的“成绩单”。

“现在我们是一个人顶俩人用。”沈阳机床中捷友谊厂总经理赵旭靖说,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底重组沈阳机床后,力推三项制度改革,人均产值由37.8万元提高到87.9万元。

从失血到止血,一度濒临破产的沈阳机床备受外界关注,他的“涅槃重生”归根结底是靠“断腕改革”。管理层也不例外,全体起立,竞聘上岗。原有13名班子成员,4名落选;原107名中层干部中59名落选。

改革进一步,效益长一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北方重工、东北制药也焕发了新生机。其中,北方重工2021年营业收入、新增订货分别同比增长442.8%和427.1%。

上新力在提升——

无人驾驶的物料车自行运输,感知到部件的机械手臂自发抓取、旋拧螺丝、焊接、组装……在5G技术的支持下,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本特勒汽车系统(沈阳)有限公司、赛轮轮胎等一批企业的厂房变成了机器人的世界。

2021年,沈阳新建5G基站1万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个,在全国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5位、居东北首位。2022年,沈阳将新建5G基站1.2万个,实施100个智能升级项目,打造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新字号”跃跃欲“势”

老,是振兴的根基;新,是振兴的希望。在高质量处下锚,离不开新势力的加持。行走在沈阳,能深刻感受到汩汩涌动的新动能在不断增强。

工业基地崛起造车“新势力”——

走入华晨宝马厂区,机器手臂上下舞动上演着机器人生产的画面;车间外,成片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输送着清洁能源;成品车停放区,新能源汽车比例在不断提升……

岁末年初,沈阳接连传来重磅消息。宝马集团在这里建设的大型总装物流车间、涂装车间相继竣工。

“总投资3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大东工厂改造升级项目将在今年双双竣工投产。”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在宝马工作的30多年间,他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工厂,沈阳的生产基地是开创性的,集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5G等新技术,为宝马的成长做好了充分准备。

全新的汽车产业正为沈阳的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着新动力。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88%。

“瞪羚”企业跳出发展“新速度”——

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款应用了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汽车导航产品将记者带入到科幻世界:地面上随时变换方向的箭头为车辆导航,两侧建筑物也有简短字幕介绍。

“如果需要,建筑物内有哪些餐馆也能突出显示出来。”公司董事长孙克文说,凭借持续创新,公司销售额、利润都在成倍增长,正在筹划登陆科创板。

高速成长是瞪羚企业的一大特点,当他们成群结队聚在一起,就会产生规模集聚效应。2021年,沈阳市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151家,同比增长71.59%。

求新育新,从未如此迫切——

“坚持创新在振兴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导向实施高质量先进制造业行动”“加快打造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岁末年初,沈阳市党代会、经济工作会等密集召开,均将创新摆在了突出位置。

“走进新时代的沈阳,展现出了对‘新’前所未有的渴望。这,孕育着新的未来。”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说。

“靓身形”初具轮廓

盛京大剧院火了,艺术展、音乐厅、城市书房快速崛起,冬季的沈阳流光溢彩。

“消费在升级,文化需求在增多,各艺术家协会忙得团团转。”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王菁说,如今的沈阳已经不再是刻板印象中钢筋铁骨的老牌工业基地,而是“国际范”十足,“数字味”浓郁,“低碳风”正劲的工业新城。

“国际范”更浓——

20多天前,沈阳举办了一场主题晚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旅居沈阳的外国友人登台献艺。

在沈阳,随着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日产业园、启迪中韩科技产业园逐步成熟,本特勒、采埃孚、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外资企业的加入,从生产到生活,沈阳的国际范愈发浓郁,其背后是不断扩大开放的成果。

2021年1至11月,沈阳市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1.2%,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8%。

“数字味”更强——

元旦刚过,细心的沈阳市民会发现,地铁站里增加了许多人脸识别设备,开启刷脸进站功能。与之同时,足不出户的“一网通办”也在快速推进。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较真碰硬,在便民惠企的办理效率上争分夺秒,是许许多多沈阳人都能感受到的。从“只进一扇门”到“只去一个窗口”,从“最多跑一次”到“只提交一次材料,一件事一次办”,沈阳的改革不断走向纵深。

“我们就是想把办事大厅放到百姓的指尖上。”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文勇说,沈阳市已连续两年在国家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

“低碳风”正劲——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2022年,一场以高质量为目标的专项行动正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提速。但如今的招商,不再是“挖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紧盯“绿色低碳”“专精特新”的一次全新产业布局。

“绿色已经成了沈阳振兴发展的新底色。”沈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磊说,2021年1至10月,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2%,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2021年全年,这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首次突破了300天。

走过深冬,便是新春。沈阳,摆在这座振兴之城面前的,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春山在望,未来可期。

总策划:傅华

策划:赵承、曹智

监制:张旭东

统筹:赵超、徐扬

采写:曹智、徐扬、汪伟

视频:高铭

编辑:熊争艳、刘敏

视觉/海报:杨青、李佳艺、刘烜硕(新华网辽宁频道)

【袁清茂出席2021竹叶青产业战略发展大会】
  中宏网山西12月21日电 12月19日,以“健康潮起 竹梦飞扬”为主题的2021竹叶青产业战略发展大会在太原召开。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出席大会并讲话,汾酒总经理谭忠豹致辞。公司领导高志武、杨波、杨建峰、常建伟、刘卫华、高明、张春生,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大会,全国竹叶青经销商、跨界合作伙伴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聆听了大会。
  大会上,袁清茂作题为《健康潮起 乘势而上 奋力打造山西特色竹叶青健康产业集群》的讲话,首先他代表汾酒集团向全国各地经销商、合作伙伴们以及市场一线的竹叶青员工一年来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并用“站得高、做得新、找得准、聚得拢”四个词肯定了竹叶青产业公司一年来取得的优异业绩。
  第一个词是“站得高”。在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林武书记把大健康产业作为山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标是要实现千亿规模的集群发展。从顶层设计上把竹叶青摆到大健康产业的高站位上,高度地契合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地符合山西对未来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布局,这是竹叶青深刻把握发展机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个词是“做得新”。一方面,新在从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出发,不断对提取、配制等技术创新,对产品更新换代。另一方面,新在不断推进产供销研一体化工作,逐步构建以酒产业链为基础,酒产业链和健康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供应链,更快获得健康相关产业的赋能。
  第三个词是“找得准”。竹叶青找准了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从名扬1500多年的历史中,从汾酒酿造技艺和竹叶青泡制技艺的两大非遗技艺中,从八项国家专利中,凝结出了“健康国酒”的品牌定位。一个品牌有着上乘的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独一无二的健康价值,可以说想象空间无限。
  第四个词是“聚得拢”。竹叶青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把“共赢”的理念摆在突出的位置,把经销商的困难当成是自己的困难,才得到了全国经销商、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我相信,有开放的胸怀,有顽强的拼劲,没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也没有什么事业不能开拓。
  袁清茂指出,下一步竹叶青大健康产业要在五个方面做到“更上层楼”。
  更高站位,打造山西特色健康产业集群
  山西是国内最适合发展大健康产业的省份之一,主要有三点:一是山西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药材资源富足,有坚实的健康产业基础。二是山西省狠抓产业转型,深入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其中之一便是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这是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三是随着省内大规划、大建设,培育了一大批文旅康养项目,并正在提档升级,有集群发展需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以更高的视野去谋划未来,把竹叶青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摆在国家和山西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中,积极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紧紧抓住机遇,加快推进竹叶青产供销研一体化进程。同时,在上下游积极寻求健康产业链的合作机遇,吸引健康相关领域的优质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竹叶青健康产业集群。
  更深改革,争做国企深化改革“排头兵”
  12月16日到17日,山西省委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国有企业要苦练内功。当前,竹叶青的体量还不够大,但这恰恰给深化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竹叶青产业公司组建了一支以年轻化、高学历人才为主力军的营销队伍,在组织和机制创新上,大踏步迈出了市场化的步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是竹叶青深化改革的优势所在。竹叶青的改革创新,要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重点在管理、用人、激励等方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在引领人、激励人、支撑人的机制上进行持续创新,让竹叶青的年轻人们充分释放自己的激情与梦想,让青春活力成为竹叶青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更准定位,紧抓消费需求抢占心智
  竹叶青要抓好政策和改革势能,更要抓看得见的需求与看不见的“心智”。不管处于任何周期、任何阶段,需求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当前,新消费崛起,根本就在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所致。谁能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心智诉求,提供更高品质服务,谁就能掌握发展的密码。当前,消费趋势新旧交替,市场处于“良币驱逐劣币”的关键节点,要继续紧盯市场的需求,坚持中高档酒发展定位,做精产品和服务,持续响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心智诉求,关注供给侧与需求侧在双向互动过程中激发出的机会,与广大经销商朋友一起,提供更高品质、更符合需求、更好体验的产品、服务。
  更活文化,厚植自然健康文化根基
  竹叶青与汾酒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资产。但是,深厚的文化一定要转化为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才能不辜负大家对竹叶青的巨大期望。要坚持文化引领,深挖文化内涵,让竹叶青的文化活起来,讲好竹叶青的故事,去思考“天人合一”的健康文化内核如何展示出来,如何传播开来,如何深入人心。要从产品销售思维进一步上升到文化营销思维,发展具有丰富体验感的健康文化传播体系,通过鲜活体验感的打造,让消费者爱上自然健康的竹叶青产品和服务,从而厚植竹叶青大健康的文化根基和消费根基。
  更强党建,坚持党建引领转型升级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目前,竹叶青正在从酒产业向大健康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践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的政治担当和具体行动。竹叶青产业公司党委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深化党建工作与生产、营销工作的融合发展,在市场一线、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同时,要特别强化干部队伍的建设,面向广大年轻员工,构建好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竹叶青大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
  袁清茂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汾酒集团将紧紧抓住山西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以更高站位、更深改革、更准定位、更活文化、更强党建,创新开拓竹叶青健康消费升级的大市场。竹叶青大健康产业也将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合作伙伴一道,做强竹叶青品牌价值,拓宽竹叶青产业新路,共创竹叶青健康集群,为开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再展新作为,再显新担当。
  谭忠豹向大会致辞,他表示2021年是汾酒集团“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竹叶青品牌发展最关键、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竹叶青产业公司勇于尝试、敢于探索,践行“健康国酒”的战略规划,充分依托“民族品牌”和“草本健康”两大优势基因,助力竹叶青品牌高端定位以及品牌年轻化形象打造。拓宽了新的推广渠道,拔高了竹叶青品牌价值,扩大了露酒品类的消费边界,创造了优秀的销售业绩,蹚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回顾过去,既有成绩,也有遗憾;立足当前,既有压力,也有机遇;展望未来,既有动力,也有信心。
  竹叶青酒的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无论何时,我们将竹叶青酒打造成为“健康国酒”的目标不会动摇,我们为消费者精酿美酒,使之成为“美好生活必需品”的目标不会动摇,我们与合作伙伴和衷共济、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不会动摇,让我们一起拿出干劲,鼓足力气,用大格局、大手笔、大胸怀、努力实现竹叶青酒品牌价值的强势回归。面向未来,竹叶青将与各经销商一起共同携手,凝聚产业发展大势之底气、创新强国浪潮之底气,活态文化传承之底气,共同开启“健康常在、竹叶长青”的美好图景。
  在本次大会上,高志武宣读了对2021年竹叶青全国优秀经销商、合作伙伴的表彰决定,集团公司领导为获奖代表进行颁奖,获奖经销商代表、优秀省区经理代表作发言。
  杨波作竹叶青发展报告。在报告中对竹叶青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三个公开”:一是公开竹叶青的商业模式,即“一个纲领为使命、四大本质做文化、三大法宝蹚新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以“竹叶青”品牌为龙头的山西特色大健康产业集群;二是公开竹叶青明年的布局,深化“传统盘+创新盘”的创新与协同,并全面拓展华南、华东等南方市场;三是公开竹叶青定制化服务,竹叶青设立“青享创新中心”,为中高端合作伙伴,提供营销模式、人力资源、会员系统、文化产品等“五大定制”服务。
  会议由汾酒副总经理杨建峰主持。
  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玄奘之路品牌创始人曲向东作为大会特邀嘉宾发言,并为“竹叶青戈17战队”授旗,竹叶青将继续邀请全国消费者、经销商、合作伙伴,共同踏上戈壁大漠重塑自我的旅程,去追寻为生命赋能的高贵追求。
  平安集团平安健康与竹叶青产业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平安健康主打“保险+服务”的模式,与竹叶青一样,正在由产品销售逐渐向“产品+服务”的模式转型升级。双方将共同探索针对中高端圈层的嵌入式会员服务,创新拓展服务美好健康生活需要的跨界新模式。
  通过竹叶青“健康国酒”品牌定位和中高端产品的打造,加上健康服务资源的跨界整合,激发了全国各领域合作伙伴的加入。碧桂园服务集团、北京中科信商业、盛世大唐投资集团、深圳百大健康等企业,在大会现场与竹叶青产业公司进行了签约。
  会议结束后,袁清茂、谭忠豹等公司领导与经销商一同合影留念。(图/文 汾酒融媒体中心)
(编辑:白帆

审核:卫华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
  • 英国究竟想干啥?梅姨要求推迟脱欧日期三个月
  • 什么情况?杨幂胜诉后发声 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五一放假四天,高速免费!但别高兴太早…
  • 首节27分,末节连得13分收割比赛,球迷不退场,全体起立致敬哈登
  • 倪萍董卿同框 央视两代当家女主持人此番跨界充满童趣
  • 全国中小学百强榜来了!广西有这些学校入选!
  • 湖人不敌篮网,无缘季后赛
  • 全联盟年薪前十的球员,只有他和詹姆斯无缘季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