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下一步又走错了。

当时又有一个想法,
想学密法,

想到密法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
有个靠山;

另外又想到密法可以发神通,
想学点神通。

当然这种动机都是非常错误的。

当时,
也有这个机缘,
皈依了上普下钦上师,

他老人家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早年参禅就开悟了,
后来学密法,

得到了宁玛派、
噶举派的传承,

那是很了不起的。

他也给我传了几着法,
这一修,
才晓得并不容易;

当然,
我是得到他老人家很大加持的,
帮我消灾免难,
这个得到了;

但是,
学法方面就没有学到东西。

这一晃,
浪费了很多时间。

后来,
自己才逐步地醒悟,
才认识到自己不是大根器,
承认自己学那些东西不行,

这才读净土的经典,
读印光大师的 “ 文钞 ”,
我觉得找到门路了。

我谈这一段自己走的转路,
希望同修们引以为鉴戒。
  
第三点,
净土法门难信,
举不甚举,
这里谈几个。

我出家十年来,
接触到的同修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这几种怀疑。

一种,
好多知识分子,
乃至高级知识分子都怀疑,

他们说莲池大师说 :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这跟佛提出的
“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不是有矛盾吗?

这个问题应咋个理解?

首先要把解门跟行门搞清楚,
佛法是解跟行都并重,

但是有区别,
又有侧重,

莲池大师讲
“ 一门深入 ”,

这是讲的行门,
指导修行必须一门;

“ 深入经藏 ”,
是讲的解门。

行门与解门各有侧重
不能抓到那个话来反对这个,
那是错误的 。

还有一层,
“ 深入经藏 ”
这四个字,
不能理解成博览群经,

“ 深入经藏 ”
是深解义趣,

也就是经常念
“ 开经偈 ” 里的
“ 愿解如来真实义 ”。

也就是悟入佛的知见,
不然,

为什么
“ 深入经藏 ” 能够
“ 智慧如海 ” 呢!

解了如来真实义,
才会有智慧嘛!

这智慧是本有的。

所以,
这跟博览群书研究佛学是两码事,
那个叫世智辩聪,

你把佛经读得再多,
写的论文再漂亮,

头头是道,
引经据典,
莫得用处。

佛法要解行并重,
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你说得天花乱坠莫得用,
了不了生死,
出不了轮回,
学佛的目的是这个,

这跟攻读博士、
写论文是两码事。

还有一层道理,
佛法跟世间的学问完全不同,
世间的学问,
学理工的不懂文史哲;

佛法叫做心地法门,
千经万论,
横说竖说,

深说浅说都说的一个问题,
就是要让众生明心见性。

净土经典提出的
“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

“ 唯心净土,
自性弥陀 ”,

这个跟其他宗派讲的原理莫得区别,
是一致的,

都是讲解这个问题,
就是要让我们明悟自心,
彻见本性。

所以古大德这样讲 :

一经通,
一切经都通了。

世间学问就不可能。

莲池大师提出
“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

未必莲池大师还未深入经藏,

还没有智慧如海吗?

这个道理,
大家认真地想一下!

知识分子往往容易犯这个毛病。

印光大师的弟子,

有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
留学生,

他们请他谈一点很玄妙的哲理,
印光大师说,
那个了不到生死,

“ 老实念佛,
莫换题目 ”!

换题目就是改变法门。

这些人都深信不疑。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
怕不保险,

所以自己诵这样经、
那样咒,

甚至有些还要兼修其他法门,
认为多加些东西,
才能增强保险系数。

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那叫杂修。

杂修,
要想今生成就,
绝不可能,
必须一门深入。

这个问题,
我想不详细去阐发了,

我们印有
《 念佛现世十种功德利益 》
那篇文章,

其最后我引了莲池大师
《 竹窗随笔 》里头的一篇
《 念佛不专一 》,

上面说得很清楚了。

我们好多同修都犯这个毛病,
表面上是在修净土,

其实,
遇到啥子灾难来了,

他不念佛号,
要念
《 大悲咒 》
才消得到灾难;

超度亡魂了,
要去放焰口,
念佛不顶事;

忏悔罪业了,
要拜梁皇忏,
认为念佛不顶事。

这个,
他都举了很多,
这个都叫念佛不专一,
实际上也就是并未懂得净土法门的原理。

我们要承认我们是凡夫,
连大阿罗汉都不懂,

我们懂啦?
  
还有一些同修怀疑,
说这个法门好是好,
要求做到一心不乱,
但我们这些人一天到晚都很乱的,

往生怕没有希望?!

这个怀疑,
也是不必要的。

妙莲长老是当代的净宗大德,
他是很有成就的人,

他说 :
“ 至诚恳切 ”就是
“ 一心 ”,

你至诚恳切地念佛,
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

到了临命终时,
肯定佛来接引,
这个就叫带业往生。

并不要求你做到一心不乱,
能做到一心不乱当然好,
做不到也没关系,

但是必须按按照这个做 ──
至诚恳切,
这是念佛的秘诀。

所以我们在危险关头,
紧急关头,

你念几声都有感应,
因为那个时候至诚恳切。

五逆十恶的人,
他看到地狱相现了

( 平常认为这个是骗人的嘛,
哪有什么地狱!

那个时候亲自看到了,
梦中看到了 )

那阵吓慌了,
那个时候念佛至诚恳切到了极点,
一下就感应道交。

所以这个并不难。

当然必须持戒,
这也是妙莲长老讲的。

我们出家师父
( 比丘、
比丘尼 ),

我们不要说
“ 具足戒 ”,

最少
“ 沙弥十戒 ”
必须守好,

守不好
“ 沙弥十戒 ”,

决定堕落,
绝对堕落。

“ 沙弥十戒 ”
就是四条根本戒嘛,

淫、杀、盗、妄,

另外加上不著香花、
不过午餐食,

不坐卧高广大床,
这个是解决我们对物质欲望的要求。

我们既然想了生死出轮回,
你还去贪着五欲,
贪着物质享受,
那就成问题了。

所以,
要乐道安贫。

什么是道?

持戒修行就是道。

你精神生活充实才能安贫,
精神生活空虚,
当然只有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那是生烦恼,
造罪业,
不但往生不了,
恐怕下一世人身都保不到。

我们在家的居士同修必须守好
“ 五戒 ”,

守不好五戒,
下一次人身都保不到,
你还能往生吗!

但是,
光守五戒还不行,
五戒守好了,

你也只能是人天道的善人,
你下一世在人天道亨福报;

守好
“ 居士菩萨戒 ”
也不行,

还出不到轮回,
必须守
“ 八关斋戒 ”。

“八关斋戒 ”
是佛陀为了在家弟子制定的出家人的戒,

也是考虑了在家人不可能按出家人那样天天守这个戒,

佛法是非常近人情的。

一个月只有六天,
守六斋日,
这个并不难作到。

佛经上说明了把这个守好了,
你修净土法门,

可以中品中生,
还不是下品。

在这里我奉劝在座的居士同修,
一定要守好这两个戒,

守好
“ 五戒 ”
保人身,

守好
“ 八关斋戒 ”,
是往生的保证。
  
还有人怀疑,
说念佛人死了以后,
是不是往生这个问题说不清楚,
还是个怀疑,

这个说法毫无根据,
我们看祖师大德咋个说的,

彻悟禅师
( 净土宗的祖师 )
他这样说,

临终的瑞相,
就是往生的验证,

那是客观标准,
不是凭哪个说。

妙莲长老说得更具体,
“ 死了有瑞相,
一定生西 ”。

他这一篇开示在
《 往生有份 》
第二集上,
他谈得很清楚。

种瑞相,
并不是好难,

譬如说,
死了过后象睡着了一样,
面部的颜色很好,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
肢体柔软,
这都是瑞相,

只要这样,
这都是往生了。

这里我不详细解释,
请看我那一篇
《 临终念佛往生 》,

我引证妙莲长老那篇开示,
这可消除我们的怀疑。
  
往生净土是最容易,
了生死最容易。

当然,
如果下品往生,
只能说到那里去修行,
就是说只要录取了,

不会开除你,
成绩再差吗,
多读一些时间,
多留几级,
还是要毕业嘛!
  
总起来说,
上面对于
“ 净土易行难信 ”
这个问题,
只能说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大家不幸生到末法时代,
但是,
也很幸运地能闻到末法众生对症良药这个法门。

昌臻自己也是很辜负佛恩,
辜负师恩,
走了很多的转路,
才算是把信心坚定了。

自己也在佛前发愿,

也在师父面前发愿 :

有生之年,
一定专修专弘净土法门,
决不动摇,
决不改变。

最后,
我引用圆瑛法师三句话 :

“ 求福、
求慧、
求生净土。”

跟在座的同修们共同勉励!
  
谢谢各位!

诵经不可掉以轻心,动心起念,幽冥俱通!

大安法师

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也者。
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找认熟,然后,宁静片刻,徐徐读诵,念兹在兹,心不旁骛。如是诵经,庶可获致法益。
如出现读错漏字的现象,诵经的 功 德 就会大打折扣。
兹有一则公案为证: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也是佛门弟子,军务之余诵经。
有个阵亡的士兵托梦戚继光将军,告知明天当遣他妻子前来拜见,请求将军诵一卷《金刚经》为他超度。
第二天,果然其妻悲泣前来恳请戚继光将军,戚继光慈许。

次日早晨,为阵亡士兵诵《金刚经》。
在诵经过程中,家里丫鬟给戚将军送来茶饼,戚将军见后挥手,示意拿回去,便继续诵完了经。
当天夜里,梦见那位士兵说戚将军念的《金刚经》多了两个字“不用”, 功 德 不圆满,所以没能超度出去。
戚继光追忆,怎么会多念“ 不用 ”两字呢?
哦,原来是向丫鬟摆手,意地中有“不用”的意思,便混入经中了。
于是第二天早晨,戚继光再次诵《金刚经》,把门关严,交代一切人等不准干扰,便至诚地诵完《金刚经》。
至夜,又梦见那位士兵前来道谢说其已从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
可见诵经不可掉以轻心,动心起念,幽冥俱通。
如是因如是果,可不慎哉!

如何阅读经书?

阅读佛经时也要像礼佛一样恭敬,在开始读诵前,须洗手漱口,清洁桌面,端身正坐,如蕅益大师所说:
“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
而在正式翻阅时,也要避免可能污损经书或不恭敬的情形,如将经书卷起;用指甲翻阅、令经书上有划痕;或用手指沾了口水来翻页;或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
或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大声交谈大笑;或将经书带入厕所,作为如厕读物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志愿者转发##让宝贝回家[超话]# 约1991年出生几个月被拐至河南省许昌市的孙号龙寻亲630873(血型A,现高168cm,一个旋,头发自然卷,单眼皮,不
  • 找了个你认识的模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夏日出行计划:吸-布洛克、茶颜悦色、匠心拉面武汉陈冠希和甜甜的情侣先一步杀疯我彰子说1
  • 新增确诊病例情况:确诊病例40:丁某某,女,67岁,现居合肥市庐阳区,自述无武汉相关流行病学史,曾到某酒店参加家庭聚餐,1月25日出现发热、咳痰、肌肉酸痛症状,
  • 就和明星也上厕所一样哈哈哈哈哈哈收到花花很开心!已经36小时了,核酸结果还没出来,等超过48小时就作废了,不知道这种核酸还有啥意义,这效率真是低的可怕~不过今天
  • ”[笑cry]写作文的时候怎么不见这么厉害的信手拈来的语言表达力[允悲]…………今天立秋了,写了个“条子”去买礼物结果两个商场跑下来竟然没货,空欢喜一场。还有最
  • 今天的小思考:一个人大概在空虚贫乏的时候才会总是观望与自己并无关系的人的生活吧?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幸福和快乐就会不请自来。
  • #起名##宝宝起名##改名##星座##算命##育儿##宝宝成长记录##孕期知识##星座命理#【佛教公案】藏六如龟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道人,常在河边用功学道,
  • 他是李易峰,他是蜜蜂的偶像,他是……最好的他。他是李易峰,他是蜜蜂的偶像,他是……最好的他。
  • 等橙黄橘绿,等丹桂香浓,等白露初生,等明月皎皎凭栏处,那金风玉露的悄然相逢,等在水一方的伊人,那回眸浅笑的款款深情……当相似的秋风吹起,一年的节气也已经过半,蓦
  • 王鹤棣连上数次热搜后彻底有了名气,爆红后的第一次机场就引发了众多粉丝的围观和拍照。无锡:黄明昊现身商场,迷妹们围得水泄不通,“帅得有点过分了”黄明昊无锡参加活动
  • cos圈的小伙伴们注意啦!!
  • 最近因为和我的CP一起换情头,故收集了不少#凯源# 饭绘版情头,想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现将各画手大大的美图挂博,本意是造福蟹圆,希望大大们表介意,绝不用作别
  • 很多人都说,是贾玲撑起了喜剧界的一片天。 看了以上几位喜剧明星的18岁,原来真的只有小岳岳是来搞笑的,沈腾的颜值,要是放在现在,就是妥妥的小鲜肉啊!
  • 据了解,10月14日至31日,岳塘区代表队还将参加乒乓球、广场舞、游泳、羽毛球、网球共5个项目的比赛。#历史上的今天#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由首届全
  • ”布阿依谢古丽说,前段时间的比赛让自己的工作状态一下紧张了起来,“再也不想轻飘飘地干活儿了。”布阿依谢古丽说,前段时间的比赛让自己的工作状态一下紧张了起来,“再
  • ”...................其实,王老七的扮演者蔡维利,可以说是赵本山最惨徒弟,从小父母双亡,当下靠直播赚钱,了解到他的现实情况,也不会这样骂了,毕
  •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
  • 当自己累了、倦了、快撑不下去了,给自己一点掌声,不只是对自己寂寞灵魂的一种填充,更是对风雨人生的一种从容。#一条plog告别七月#七月真的适合告别 感谢这一年来
  • 让自己活得潇洒坦荡,真诚善良,也就没有什么好让自己心累的了,记住:你的善良要留给那些懂的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种将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应当,且会欲求不满得寸进尺的人。
  • 共に“結婚願望が薄い”杏花と晴太だが、2人の関係は果たしてどのように進展していくのか!?[心][心]ドラマ、映画と途切れることなく話題作に出演し続ける田中が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