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四、结束语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作者:龙泉道人

修道者的孤独与寂寞!
在一般人眼里,修道者总是孤独与寂寞的。他们总是过着晨钟暮鼓,清灯伴黄卷,形单影孤的清淡生活,与世无争,常表现为孤独与寂寞的样子。
但是为何多少年来,都有不少修道者,愿意过着这种生活方式呢?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方式里面,有什么原因值得这些修道者耗上毕生精力去做呢?
是注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得这样呢?还是另有什么原因让他们有理由过上这种生活?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圣人孤独与寂寞是为了什么
孤独与寂寞,不但是一般常人有之,一般修道人有之,其实连圣人也有。但是圣人他们为何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呢?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吧。追求的是什么呢?
《道德经》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晦,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众人因迷醉于名利而欢乐,像享受丰盛的美味,又像在春天登上高台而欣赏美景。圣人却唯独一人过着淡泊的生活,没有一点欲望萌动的征兆,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还不知道发笑。颓废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多余之物,而作为一位圣人,却唯独像有所遗失。
圣人表现出愚人的心态,好像非常愚蠢的样子!世俗的人都精明,圣人却显示唯独像昏昧;世俗的人都分析明辨,圣人却表现得唯独沉默。恍惚啊,像走到昏暗的地方,冷落啊,像无处栖息。众人都有所作为,圣人唯独表现出愚蠢而鄙陋的样子,圣人虽然独自和众人不同,然而却重视生养万物之本——“道”。

圣人之所以与众人不一样,愿意过着孤独与寂寞的生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这个作为万物之母的“道”。

二、孤独与寂寞的快乐
有些修行者,在外面看来显得非常孤独与寂寞,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贪念,所以内心就清静。当人们内心清静时,就不会有太多的贪求,所以他们就表现安静而显得默默无闻。一般不了解的人,就认为他们生活得孤独与寂寞。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说“清静为天下正”。在修道方面,内心清静可以说是天下修行的规范。当内心清静时,自己的心灵就会安静下来,七情六欲也就减少,就不会有太多的非分之念,从而不会去追求一些无用而痛苦的事情。所以一些修行高深的道长,平时内心严格遵守戒律,专心致志地修行,达到虚静状态,可以体会更深远玄妙的内容。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高速运行,《南华经》称之为“坐驰”。

即当身体安静,而精神层面反应则更灵活而快速,从而达到内在的一种通达明亮。故内心清静而无所求的修行者,表现出的样子则好像孤独与寂寞一样。但其实,他们只是形体孤独而内心并不寂寞。

三、忍耐孤独寂寞才能更好地悟道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当我们内心达到空虚已极的境界,保持清静得深厚的状态,这样更能认识到事物的变化。万物竞相生长,我们就可以观察它们的循环归复。万物众多,都要复归到它们的根源。复归到根源,我们称之为进入一种静态,进入这种“静态”时,我们就称之为是一种归复本性方式。当归复到本性时,就能发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常态而不变的法则,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后,才能明白事物及生命的本质。

如果不懂得这种常态不变的法则的道理而轻举妄动,那就会遭到凶兆。懂得这种稳定法则的道理,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一切才会做到公正无私;能公正无私才会使人们归向;能使人们归向才符合自然;能符合自然才会符合“道”,能遵循“道”才会长久,从而终身不遭受危险。

《易经》里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因此,当我们处于寂静的状态中,才能更好地体悟道的玄妙,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变得安全。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内心的专一,是天下修行的一种共同法则,也是排除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良方。一般不理解庙观生活的人,认为庙上的生活皆是孤独而寂寞的。一般人都害怕出家而承受这种孤独与寂寞的痛苦。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懂修行者的内心世界或是修行的快乐。其实出家人内心更充实而幸福。

因为他们有圣贤们的智慧作为指导。所以,内在精神上,反而非常富有。因为他们的精神是专一的,一心一意的、非常虔诚地做着自己信仰的事情。内心里有颗坚定的信心,他们时时感觉与太上道祖同在。有了这颗坚定的道心,从此不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不论什么人,当内心达到专一的状态时,是不会再感觉到孤独与寂寞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王子去看一个修行者。王子看到修行者说,你一人在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与寂寞?修行者说,我本来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就变得孤独与寂寞了。王子非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造化”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而暂时与“造化”分开了,在内心不能做到专一的状态,所以感到孤独与寂寞。

一些艺术家,当他沉浸于自己的艺术境界里时,也会显得如痴如醉,一个人也不会感觉到孤独与寂寞。所以,一般世人认为修行者皆是痛苦的寂寞与孤独,而实际上,得到修行内在快乐的人,他内心世界是非常幸福的。所以,他们甘愿一生守过着表面上很寂寞而孤独的样子。这好比一个雕塑家,看着自己的雕像作品,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自己孤独与寂寞一样。

因此,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的人,才能得到内在的智慧与快乐。好多事情,都是慢慢成功的,如果太急于求成,有时反而不好。所以,《道德经》中说“大器晚成”。往往有大成就者的人,都不是一下成功的,常常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如姜太公耐得住孤独与寂寞,终于等来文王的赏识与重用。越王勾践,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卧薪尝胆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同样我们龙门丘祖师,“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玄门功课经》),共十三年时间,忍耐了孤独与寂寞,修道方能大功告成。

四、结束语
孤独与寂寞在不理解或是没有很好运用它的朋友,也许是一种痛苦。如果能耐得住孤独与寂寞,有时却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更多的智慧与快乐。很多大器晚成者,其实也是经历过孤独或寂寞才达到成功的地步。

所以,孤独与寂寞,对于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无助的、痛苦的处境,而对于一个修道者来说,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幸福的事情!

作者:龙泉道人

“爱情”这个话题,人们似乎永远说不倦。《灵魂摆渡》中昆仑的神仙们把“爱”当做一种疾病,他们认为,这种叫做“爱”的疾病无法治愈、一旦得上,便会终生因此丧失理智;人会变傻、会受伤、会因此疯狂。而现实生活中,爱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有人恩爱一生相看两不厌;也有人撕破脸皮老死不相往来;还有一些惨淡收场无疾而终。不同的过程,成就了不同的结局。失恋之人,期间两人共存的回忆数不胜数。有形的物件、无形的记忆都可能成为阻碍向前看的利刃;于是,“失恋博物馆”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失恋博物馆,2006年出现在克罗地亚。两位创始人是一对相恋多年的情侣,分手后在处理“爱情遗物”时萌生这个想法;这,就是“失恋博物馆”的雏形。没成想,这座独特的博物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他们纷纷捐献出了自己“爱情遗物”用这种方式来向这段感情告别。自这之后,世界各地出现了很多“失恋博物馆”,我们今天来到的就是位于合肥的一家;这家失恋博物馆我早有耳闻,却一直没能打卡成功;博物馆共分三层;一层是可供观者休息的地方,二楼三楼则是不同的展区;一进门,许是看我们同行两人;除了入场券之外还赠送了一只新鲜玫瑰花束。转身上楼,扶梯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板;小木板似乎变成了人们的“树洞”,抱歉、想念、怨恨、遗憾、告别都可以一股脑倾诉出来。成百上千块木板,成百上千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二楼的展厅很小,两张狭小的桌子,写满心事的涂鸦桌布、几大本厚厚的记录本以及一墙的前任垃圾袋;独自一人前来的姑娘,安静的坐下二楼的桌子上;一页一页的翻看着记录本,故事很多,叙述凌乱,她认真的看着别人的故事,心里面浮现的又是和谁的故事呢?前任:不可回收垃圾想必你在爱情里也有过无数次犹豫不决吧?如果你正犹豫,来试试吧;这里没有硬币,但给了你一个看清内心的机会;珠子滚下的一瞬间,答案我相信你自然就清楚了。前来观展的或独自一人、或好友结伴,偶有一对情侣。细细的在别人的故事里游览一圈;故事很长,但是大多数人最终却只能用简短的一段文字草草概括这一小段或长或短的人生。更多的直接留下一沓车票,每一次往返途中的辛苦、分别的心酸,代替语言替我表达所有遗憾。“即使亲手烧掉所有的书信,还是会留恋当初喜欢你的那种感觉。”关于这只手表,故事的开端始于暗恋;18岁的校园时光至今,四年时光匆匆一瞥,留下的唯一物品只剩下一只不会再转动的表,时间永远停留在结束的那一刻。“对不起”很多想说说不出口的话 红色邮箱是最好的归宿“厚厚的一沓车票无数次两个城市的往返”“不会再等你下课了,我在等她下班。”“无论现在在不在一起,每一次奔赴的旅程,是我对感情最真挚的表达。”亲密关系是这一生都很难破解的课题。恋爱中,更难破解的是异地恋。隔着万水千山,无数次满怀期待奔赴车站;汽车、火车、高铁、飞机,为了去见你,我转遍了所有的交通方式;可是生活不尽然美好,远距离恋爱也实在不是简单几个字而已;学生时代表达心意的方式可能更多的是书信,初尝恋爱滋味的少年们可能还腼腆的不知如何表达自己,那就用文字代替吧。从给你的第一封信开始,到最后一封信,终究是给这段感情画上了句号。“沿途红灯再红,无人可挡我路;望着是千军万马都直冲,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杨千嬅《勇》人向来是怀旧动物,时常怀念过去。很多时候,时间会让我们遗忘一些东西;但是属于过去时空的物品,则会勾起尘封的记忆。爱情中存在过的信物可能更能牵起记忆,毕竟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藏匿着一则小小的故事;见到的一瞬间,脑中记忆走马观花像电影般浮现;弃之可惜,留之无味。“曾经同林鸟,如今分飞燕”一只老式的诺基亚手机,边边角角已经磨损的不成样子,岁月在机身留下了痕迹,也在他们的感情中留下了痕迹。即使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儿女双全,曾经也以为是“圆满”,最后还是拿老证换了新证。“爱情里光有爱是不够的,但是还需要添加什么你没有告诉我”这部相机的主人很热爱摄影,他喜欢给喜欢的人拍各种照片;开心的样子、生气的样子、偷拍的样子;遗憾的是,最后却没有拍到喜欢的人穿着婚纱走向自己的样子。“如果有奇迹的话”“最真挚的心意都藏在这一针一线当中了”一看到针脚凌乱的围巾,脑海中就浮现出学生时代那一个个满怀心事的女孩,能熬一整夜折星星、织围巾;展出的围巾或许是女孩未来得及送出的礼物,亦或是男孩分开过后的遗憾,不知道如何安放它们,不如让它们去该存放的地方。“即使分开一年多,吉他的弦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我还是舍不得扔掉”“所有的成长 都是因为你”这一对恋人在高中相识,大学相恋;异地的两个人,男孩给女孩买下了一份“爱情保险”,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但遗憾的是,爱情保险作用有限,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不是说好娶我的吗?”“我和你的距离看起来不是很远,7.1公里、16分钟、12个红绿灯而已””所有的悲伤丢在分手那天,未必分手才算爱的完全。“——林宥嘉《成全》失恋的人要问什么最看不得,我想应该是过去的照片吧。当时拍照只是想记录下那一刻的快乐,如今看起来却格外心酸;“想和你结婚是真的”除了这些故事中的人留下的种种恋爱痕迹之外,馆内一条条“爱情语录”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戳中多少“过来人”的内心?感情的过程每一段都不一样,却又很相像;每一段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从热恋到冷淡、从依赖到厌倦。就像一面镜子上的道道裂痕,最终分崩离析;三楼除了展览之外,有一处小空间,大抵是供观展人拍照所用;布置色彩明艳,同展览处的黑白格调大相径庭。“假如爱情来去一眨眼,下一秒说不定他会出现”生活中不乏很多潇洒之人,感情失败摆摆手就让它过去;我们无从评判是好是坏,但若沉溺于一段已经结束的感情中,拒绝放下和告别,便可能困在桎梏里面,看不见圈外的朗朗蓝天。观展一圈,沉溺在别人故事里的酸甜苦辣。很down的情绪也别陷进去太久,失恋博物馆里存放的可能只是部分伤心往事;而我们眼前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珍视的。走出“失恋博物馆”,夏日的燥热袭来,仿佛一瞬间回到现实;八月将至,馆外的人生还在继续,美好夏日,应是属于啤酒龙虾欢声笑语的;而伤心往事不如就让它存放在馆内,大可潇洒挥挥手,向过去告别。合肥失恋博物馆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七里街道黄山花园北门营业时间|09:30-21:30门票|49元/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洛依曼的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不过这期的话题并不那么吸引眼球,忽略。 在记住舞台舞台的阶段,秦巴巴对她说:你的生活有限,如果你不通过,你的艺术生活已经结束了
  • 他们给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18个月——这些球迷们也是如此。我永远感谢你们所有人,感谢你们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对我和我的音乐表现出的热情。
  • 金蝉在陶府查探,发现失火是有人故意为之,陶府内还设了阵法,管家陶天嫌疑很大,为了了解更多情况,三人继续留宿陶府……第三期特别出彩的几位配角对于所配人物的演绎,首
  • 记录一下5.1-5.5的神农架之旅其实从四月初就开始计划本次行程 奈何火车票太火爆根本抢不到 从开始的三个人形成变成我一个人的行程 庆幸我在29号的上午抢到了票
  • “惩罚我吧,你不是最擅长这个吗,我都看见了,”你的眼睛在夜色下更动人了,“你知道吗沈星回,这下我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灵魂会独自下坠。但随着你步入青春期,面对你
  • -她从小夸她的青梅竹马像福尔摩斯,在夏江面前骄傲又羞涩的说新一是很厉害的侦探,在纽约里主动像别人推荐彼时还未以少年侦探这个头衔杨名的新一。#柯南 小兰票选第一#
  • 后面我们才知道原来女王是希望千姬能够像普通人鱼一样好好生活下去,所谓的血统也可能是一份她难以承受的责任,女王如果看到千姬打破了血统,也可能会很欣慰吧月读,作为工
  •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
  • 长大后,2024年5月份,美国法律最严谨最严苛+联邦调查局FBI常驻的NBA,却向地球智人揭露了真实的江湖公平➠第一场和第二场比赛,联盟的吹罚尺度突然梦回90年
  • 都被骂了那么多年了,在18年我发过一条微博“自己的实力上去别人才会对你认可,但实际上是你就算很努力,别人依然还会骂你” 当时减肥就是想让自己赢一次,十几岁的Ci
  • 5月7日午间,远度科技(河北雄安远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官微发布声明,公开指责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纵横无人机)系纵横股份全资子公司,在参加喀什地区
  • 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活得惊天动地,安静做好自己,享受岁月静美,就是最好的暑假。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必在乎别人的议论,活给自己看,才能笑得灿
  • 我要的是无常,我想做孩子和花。兰芝水酷水乳套装买正装280ml送8件礼 [微笑] 375 [抱一抱] [红灯笼] 2024/5/12 12:47:04
  • 书荒必读‼《苏雯雯顾照野》(小说全文阅读无弹窗)关注即可阅读[doge][awsl]pM[lN,8) ‼书名:《苏雯雯顾照野》 ‼主角:苏雯雯顾照野 ‼小说全文
  • 弈星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弈星就是要加强要出新皮,不玩弈星的别给我星瞎操心了,我星被你们说得这么惨到时候排位别ban我星就行了[允悲]我要拿我星神充分呢另外这么
  • 时光流逝,薯条讨厌的人会带着讨人厌的话离开,喜欢的人会带着美好的事到来。时光流逝,薯条讨厌的人会带着讨人厌的话离开,喜欢的人会带着美好的事到来。
  • 不做一个扫兴的妈妈,我说,那要一支花吧~今天他带我去花店,我俩一路随性的聊天,他说:给你和奶奶买了,那姥姥你记得也买一个奥~真正意义上的买东西,一把手数的过来。
  • 永远记住这段话:正能量美文感悟 2024-05-11 13:00 河南人与人之间,一个善意眼神,一个阳光的微笑,一个忍让的动作,也能让人心生暖意。[心][心][
  • #以闪亮之名[超话]# 。⋆*    复活节快乐 *⋆。゚・*:.。..。.:*・’ * * ‘・*:.。. .。.:*・⁡   你会选择哪只兔子?左上
  • 10、人是要各方面的朋友都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人帮你忙,你永远不知道有时候你最看不起他的人,将来最帮你忙最多的也不一定,往往你认为说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