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你真的读懂了《西游记》吗?
刘一明《西游原旨歌》节选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
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
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阐幽。

1、《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然而道门中却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游记》注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刘一明所作的《西游原旨》则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以丹法阐述《西游记》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西游记》,说尽了世法道法、天时人事、学道修行,乃是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读法》一文则是悟元子对《西游原旨》纲领性的论述,是其书的观点综合和思想提炼,笔者在此将该文梳理,以飨各位爱道人士。
《西游》一书,乃是丘处机祖师将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公布于众之书。其言古人所不敢言者,道古人所不敢道者。

历来道门中最要紧的便是对于天机的泄露,所以此书在处,有天神护守。因此要读这部书必须净手焚香,保持敬诚之心,千万不能亵渎怠慢。

读者要明白《西游记》的言说方式与禅机颇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求人们去追寻言外之意。作者真正的用意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托于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辨真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揣测。

那么作为神仙之书,自然不同于世间的才子之书,才子之书讲的是俗世日常的道理,似真实假;而神仙之书所谈的是恢恢天道,似假实真。才子之书注重文辞华丽而义理浅薄;神仙之书却追求深意显得文辞平淡。
整部《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乃至一字一句都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西游记》表面是借助佛教题材叙事,实际是丹家贯通三教一家之理的体现,在佛教则以西天取经而证于《金刚经》《法华经》,在儒教则以唐僧师徒推演《河图》《洛书》《周易》之义,在道教则以九九归真发轫于《参同契》《悟真篇》。

因此,《西游》取真经,即是取《西游》这一真经,非在《西游》之外,另有一个真经可取。只不过是借如来传经的故事,传授《西游记》罢了。所以能明晓《西游》的真义,则自然领会了如来三藏真经。

然而《西游记》根本是一部丹书,此中所传的是转生杀、窃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机密,既不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养生方术、也非是讲顽空寂灭的参禅念佛。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要先将那些御女闺丹、炉火烧炼等一切后天色相邪术统统扫除,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先天虚无之学的真实妙理来,才能功不唐捐。
唐僧与悟空的经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此书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故事著之于前?殊不知悟空生身于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于东土大唐;悟空学道于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于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花果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大唐国;悟空出炉后而入于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于西天。事虽不同而道理相同,悟空与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

2、《西游》由众多公案故事组成,每宗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不等。但其主旨都在公案冠首明题说明,因此每回妙义,全在作为提纲的二句中。提纲最要紧的字眼,也就一两个字。

如首回提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是上句字眼,“心性”是下句字眼。可见灵根、心性是两物,应用心性去修灵根,而不能理解为修心性即是修灵根!

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是上句字眼,“断魔”是下句字眼。表明修炼次序应当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然后知行合一,最后归本合元神。

故而篇中虽有千言万语,总不外是围绕此提纲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当注意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两句总结,同样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不能轻易放过。

《西游》所阐发的是三五合一、贞下起元的道理。唐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即是太极而统五行;三徒归三藏,即是五行而成太极。

并且唐僧在贞观十三年登上取经路程,路上收服三个徒弟,十四年回到东土,此处是最要着眼的地方而书中的通关牒文,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这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更是行道之人修炼之大关目,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其实就是告诉修道者,在行之前往往要知,秉持知先行后的步骤,不可忙学瞎练。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如果有心之人看《西游记》往往会发现许多情节有貌似错漏的地方,其实该书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修道的口诀处。惟有破绽,才能起后人怀疑的心理,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不悟。所有疑问之处,正是体现真人意深的地方。

例如孙悟空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在莲花洞时,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在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师徒四人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其所隐含的即是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的意思。这与取经回到东土,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即是丹法火候中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而在具体故事中,芭蕉洞,言火候次序;通天河,辨药物斤两;朱紫国,写招摄作用。

整部书讲丹法有合说,有分说。前七回就是合说,路数是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俱备。

而其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或言正,如诸国土君王,是写正道,而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即是证正中劈邪;或言邪,如诸山洞妖精,是傍门,而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即是劈邪归正;

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拨火候之差,只是对不过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不出前七回总纲。

3、此书亦是讲“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猴王西牛贺洲学道,是穷理;悟彻菩提妙理,是穷理;断魔归本,是尽性;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是至命。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是穷理;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是尽性;收三徒,过流沙河,是至命。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都是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所以才有某些情节看似最难解实则极易解,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才能得正果?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该书尤其教人识得何为真何为假,故在展示真时,会先将假象破除。如欲写两界山悟空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蛇虫引之;

欲写悟空、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提醒人们在修丹时往往执著与错误的概念而不自知。

悟空每到极难处,即求救于观音菩萨。其深意是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

而讲到唐僧师徒的地方,则每人都用两个名字,其实玄奘、悟空、悟能、悟净,是说道之体;三藏、行者、八戒、和尚,是说道之用。这样就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名字之外又有别号,如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属于借用的方法,用来比喻世间的学道之人。

而三位徒弟各自都具有丑陋的相貌。丑相者,异相也。异相者,妙相也,也正是丹法中所将“说着丑,行着妙”,让修道之人了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深意。

又从变化上说,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以丹法来说,行者为水中金,是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是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至于沙僧,则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和阴阳,所以不变。

4、三位徒弟的兵器也大有讲究。
八戒、沙僧都是随身携带。只有行者金箍棒,变成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才取出来。此何以故?作者之深意为钉钯、宝杖代表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点,就能自己成就。
而金箍棒,乃是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的秘旨,是以术延命之法,在虚无中成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藏在耳内。

悟空到处自称是人家的孙外公,四处提及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事迹。其实若从解字角度看,外公,即是内无也;五百年前,即是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是他家不死之方,不是自身中的事物。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最后,悟元子刘一明评判历家注解,其数固然不可胜计,但其中佳解,百中无一。虽然推崇悟一子的《西游真诠》为此中最优,但未免也有所论不及的地方。

因此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更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应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的境地,觉不肯休歇。等到有所体会之时,再看他人的注解,扩充自己的识见,那么就能知道他人的注解之好坏与否,自己的心得是否正确。

如此坚持用功,日久必然深入其中。但是之后也不可自以为是,更当求师印证,才能有真知灼见。

以上是悟元子刘一明总结读《西游记》的关键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录于卷首,赠与有缘之人,愿读者留心。

【第362颗钻石】

རྒྱལ་སྲས་ཞི་བ་ལྷས།དེ་ལྟར་སྟོང་པའི་དངོས་རྣམས་ལ།།ཐོབ་པ་ཅི་ཡོད་ཤོར་ཅི་ཡོད།།གང་གིས་རིམ་གྲོ་བྱས་པའམ།།ཡོངས་སུ་བརྙས་པའང་ཅི་ཞིག་ཡོད།།བདེའམ་སྡུག་བསྔལ་གང་ལས་ཡིན།།མི་དགར་ཅི་ཡོད་དགར་ཅི་ཡོད།།ཅེས་གསུངས།

寂天菩萨: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

平息世间八法

一、平息世间八法:

  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
  苦乐由何生?何足忧与喜?

前面从因、果、体三方面抉择(就是抉择因无相、体空性、果无愿,即通常所谓的三解脱门。——原注)后,人和法在胜义中不存在,若能对此有所感悟,一切执著均可遣除,这个境界就是平息世间八法。

此处的世间八法,跟其他论典的提法有点不同。此处所谓的世间八法,即:

1)得:证悟了空性的人,得到地位、名声、财富不会欢喜,不像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得一个笔记本、发一支钢笔,就高兴得晚上睡不着,或者得一个先进模范,就觉得获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而证悟空性的人,了知一切如梦如幻,得奖只不过是在梦中得奖,也许显现上他笑一笑,实际上没有任何执著。

2)失:凡夫人失去亲人、地位、钱财就悲痛万分,由于没有证悟空性,不要说大的钱财,仅仅是钱包里丢了20元钱,也会伤心半天。

而证悟空性的人,即使整个身体毁坏了,也不会为此而忧愁。很多高僧大德离开人间时,有漏的身体显现上生病、流脓,他也不会执著的,因为他知道身体如梦如幻,失去了也无所谓。

3)恭敬:成千上万个人对你磕头恭敬供养,你不会有任何执著。反之,若没有证达空性,几个人对你赞叹一下,你就开始飘飘然了。

4)轻蔑:众人百般侮辱你、谩骂你,你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世间人可不是这样,别人说你“坏东西”、“老东西”,或者说“你该死”,上去就给他两个耳光。其实这也不是难听的话,我们众生一个一个都该死,这没有什么的。但有些人听了之后,马上怒火中烧、火冒三丈,这说明没有证悟空性。一旦你证悟了空性,这些语言就像刮风一样,对自己无丝毫损害。

5)痛苦

6)快乐:身体和心的快乐,凡夫人获得时控制不住,失去时又极其痛苦。

7)忧、

8)喜:各方面因缘具足时带来的欢喜心,饱受挫折打击时产生的忧愁心,都是没有证悟空性所致。

假如证悟了空性,这些绝对不会出现。不但外境不会出现,内心中也不会出现。不过个别人反应特别迟钝,对亲怨得失等什么感觉都没有,这并不是证悟的标志,可能是愚笨等原因造成的。

空性的力量不可思议

总而言之,空性的力量不可思议,不要说世间八法不能动摇,甚至大自然的危害也对其无损。

当年月称论师在那烂陀寺附近的森林中修行,一天森林突然着火,火势很猛,似要吞没整个森林。见此情景,对月称有信心的人冲去救护,无信心的人跑去看热闹。

到了森林中,一帝释天女现出半身,对他们说:“月称论师已超离了四大的损害,火不能烧、水不能溺,你们不必担心!”但他们不听,径直前往欲看个究竟。当他们来到跟前时,见四周林木全被猛火烧光,唯独月称论师坐处完好无损。

月称论师对大家说:“龙猛菩萨以无生的智慧火烧尽了执著之薪,月护论师亦复如是,而我月称也用无生的般若智火焚毁了一切执著的密林,证得了无生无灭、无来无去、如虚空般的大空性,安住于如是本体当中,地水火风等自然灾害无法侵害。”

众人听后,对般若空性生起了异乎寻常的大信心,发愿随学无生的般若法要。

所以,若证得了这样的空性,可以遣除任何自然损害,也可以平息世间八法。龙猛菩萨说:“知世法者得与失,乐忧美言与恶语,赞毁世间此八法,非我意境当平息。”

在《亲友书》中,龙猛菩萨以呼唤的口吻对乐行王说:通晓世间道理的大王啊,得与失、快乐与忧愁、美言与恶语、赞叹与诋毁,这些叫做世间八法,人们愿意接受正面的四种,而不愿接受反面的四种,但这不是修行人的行境,我们一定要通过般若法门来平息。

我们真的通达般若空性?

当然,光是口头上说平息世间八法,人人都会说,可若没有通达般若空性,装模作样地说大话,这没有任何意义。

我以前也讲过苏东坡的公案,当年他在江北瓜洲任职时,与江南金山寺只隔一条江,他经常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谈禅说道。

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境界大有进步,立即提笔赋诗一首,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表面是赞叹佛菩萨,实则为自喻,说自己不为八风所动。写完之后,他很是得意,满心欢喜地派书童送往佛印禅师处求印证。禅师看后,批了两个字,就叫书童带了回来。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的境界,急忙打开批示,只见上面只有“放屁”二字。他气坏了,当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没想到,禅师早就在江边等他了(也有说在寺院门口)。

苏东坡气势汹汹,一见禅师就劈头盖脸地质问:“我一直拿你当好朋友。我的修行境界,你不认可也就罢了,怎么可以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怎么骂你呀?”他就把这两个字拿给禅师看。禅师见后,哈哈大笑,说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也算是利根者,当下醒悟,非常惭愧。

其实,世人很容易被世间八风吹动,八风吹不动的境界非常高。原来有一个人写我的介绍,里面说我八风吹不动。我特别不高兴,特别不好意思,八风吹不动的修行境界,一般凡夫人是达不到的,后来把这个人狠狠批评一顿。

所以,说八风吹不动的大话确实要注意,如果有人说自己证悟了空性,你想观察他的话,可以狠狠骂他一顿、说他的过失,看他能不能忍得住。若一点反应都没有,也许是有一些境界,以前藏地的很多高僧,这方面的公案也比较多。

在汉地论典中,世间八法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与乐。本颂与此略有不同,但意思完全是相同的。只有证悟了空性,才能得到八法吹不动的境界。退一步说,就算没有证悟空性,但若了知世间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也可以断除很大的执著。

《菜根谭》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可以说是古人的真实写照。当然,古人只不过看得破而已,真正的证悟空性、断除执著,并不如佛教究竟。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观察空性如虚空,喜忧得失善恶无。”只有观察一切万法是空性的,跟虚空没有任何差别,才会彻底消除对喜忧、得失、善恶的执著。这样的境界什么时候获得,什么时候就能平息世间八法。

很多人喜欢说一切得失都不存在,但实际上,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得”而奔波、害怕“失”而操劳。

不说大的事情,仅仅是发生一个地震,也担心自己的房子会不会倒塌、生命会不会受到威胁,有各种各样的得失和犹豫。那遣除它的究竟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证达空性。只有证达了空性,一切虚幻才会全部消失。

当然在此过程中,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华智仁波切也说过,通过努力,修行的境界才会现前。这是一种必然规律,往昔成千上万的高僧大德皆依此途径证得了无上圆满的果位,所以大家务必要努力!

--《入菩萨行论》第186课

楞伽经(8) - 要害 -X轴的断裂

原创 大觉师兄 觉品 2018-03-20



空空如也来自觉品00:0003:31

《大乘入楞伽经》

大觉师兄

{请佛品第一}

大觉师兄2018年的法义分享以《大乘入楞伽经》为主,大觉师兄以菩提留支法师版为基础,和各位师兄相互参学。

今天和师兄们参学的是{请佛品第一}。



{法与非法}

原文:

尔时如来见其坐已发于微笑。听楞伽王问二种法。时楞伽王白佛言。世尊。此二种法我已曾问过去诸佛应正遍知。彼佛世尊已为我说。世尊。我今现在依名字章句亦问如来。如来毕竟应为我说。世尊。应化化佛说此二法非根本如来。世尊。根本如来修集三昧乐境界者。不说心识外诸境界。善哉世尊。如来自身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惟愿世尊应正遍知说此二法。一切佛子及我己身亦愿欲闻。

{大觉师兄注}:

楞伽王又继续明知故问,说自己已经就法与非法的事情问过过去所有如来,而且重点说到,应化化佛说此二法非根本如来,这里的应化化佛是什么概念呢,当然就是与根本如来相对应的佛的化身啦,佛有三身,法身就是根本如来,庄严报身就是在庄严佛土里面的密宗所修持的本尊,还有就是应众生根器而化现的化身,此处的应化化佛就是指佛的化身了。化身当非根本如来啊,根本如来无相,化身是应众生根器而化现,所以是有相的。而根本如来,不说心识外诸境界,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意思很简单,心外无法,根本如来是我们的清静自性,那么到这里就无法而说啦,但凡一物全是幻相,无人说法,无人听法,更是无法可说。所以叫做不说心识外诸境界。

原文:

尔时世尊知而即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问此二法。尔时夜叉王更著种种金冠璎珞金庄严具而作是言。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尊。云何言二法舍。世尊。何者是法何者非法。世尊。舍法云何有二。以堕分别相中。虚妄分别是有无法无大有大。世尊阿梨耶识知名识相。所有体相如虚空中有毛轮住。不净尽智所知境界。世尊。法若如是云何而舍。

{大觉师兄注}:

楞伽王正式提出了疑问,世尊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先不说法与非法,一切有相都是虚妄,何必要分别法与非法呢?

原文:

佛告楞伽王。楞伽王。汝不见瓶等无常败坏之法。毛道凡夫分别境界差别之相。楞伽王。何故不如是取。有法非法差别之相。依毛道凡夫分别心有。非圣证智以为可见。楞伽王。且置瓶等种种相事。毛道凡夫心谓为有。非谓圣人以为有法。楞伽王。譬如一火炎烧宫殿园林草木。见种种火光明色炎各各差别。依种种薪草木长短。分别见有胜负之相。此中何故不如是知有法非法差别之相。楞伽王。非但火炎依一相续身中见有种种诸相差别。楞伽王。如一种子一相续生牙茎枝叶华果树林种种异相。如是内外所生诸法。无明及行阴界入等一切诸法。三界所生皆有差别。现乐形相言语去来胜智异相。一相境界而取于相。见下中上胜相染净善不善相。楞伽王。非但种种法中见差别相。觉如实道者内证行中亦有见于种种异相。何况法非法无分别种种差别相。楞伽王。有法非法种种差别相。

{大觉师兄注}:

重点,重点,重点

读过阿含部的师兄注意了,世尊将在这里破上座部的无常。

佛说:无常之相,都是人智慧不够,才有的无常之相,为什么呢,因为自性之中,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哪里来的生老病死,所以无常也是幻象而已啦,当然也包括三界之中的种种差别,都是依众生的根器不同而有不同的感知上的差别。

所以法与非法是对尚未觉悟的众生而言的。对觉者哪里有什么法,哪里有什么非法!

这一段是不是彻底粉碎了过去的上座部的法。真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也许你还理解不了,那是你没有读过阿含。

原文:

楞伽王。何者为法。所谓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毛道凡夫分别之见。从因实物以为根本生种种法。如是等法应舍应离。莫取于相而生分别。见自心法计以为实。楞伽王。无瓶实法而毛道凡夫虚妄分别。法本无相。如实知观名舍诸法。

{大觉师兄注}:

当你认为有任何实物的时候,就有了分别,就有了法。当知道一切本是虚幻,就叫做如实观照,就叫做舍诸法。

原文:

楞伽王何等为非法。所谓无有身相。唯自心灭妄想分别。而诸凡夫见实法非实法。菩萨如实见如是舍非法。复次楞伽王。何者复为非法。所谓兔马驴驼角石女儿等无身无相。而毛道凡夫取以为无。为世间义说于名字非取相。如彼瓶等法可舍。智者不取如是虚妄分别。兔角等名字法亦是可舍。是故舍法及非法。楞伽王。汝今问我法及非法云何舍。我已说竟。

{大觉师兄注}:

什么是非法呢,就是一切皆空,只是自心分别妄想而已。之后这里又有一个玄机,佛说凡夫见实法也非实法,而菩萨见实法舍却非法,这里很要害啦,如果见到实法又怎么可能称为凡夫呢,菩萨如实见了,所以法与非法也都一起舍掉了,连无相这个概念也舍掉了,因为已经在无相之中了,根本不留一物啦。我们凡夫吧,根据自己的感知把自己感知到的,女人,男人等等都自己起个名字,而这些都是我们的虚假觉知体系造成的。当你的觉知体系上升一档之后,所有的人,物消灭之时,你还以什么名字来命名呢。所以觉品,就是觉了再品,你的觉知体系上升一档之后,也就变成了绝品了,因为没有什么需要再去品。

原文:

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应正遍知已问此法。彼诸如来已为我说。楞伽王。汝言过去者即分别相。未来现在分别亦尔。楞伽王。我说真如法体是如实者亦是分别。如分别色为实际。为证实智乐修行无相智慧。是故莫分别如来为智身智体。心中莫分别。意中莫取我人命等。云何不分别。意识中取种种境界。如色形相如是莫取。莫分别可分别。

{大觉师兄注}:

重点,重点,重点!

佛说楞伽王你还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概念,也是错,当然过去的不同名号的如来也是错,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更没有人,我,如来之分,实相就是空相。没有任何境界。

至此,代表时间的X轴彻底断裂,生老病死之苦彻底脱离。六道轮回至此解脱。大方便法至此圆满!

原文:

复次楞伽王。譬如壁上画种种相。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楞伽王。一切众生犹如草木无业无行。楞伽王。一切法非法无闻无说。楞伽王。一切世间法皆如幻。而诸外道凡夫不知。楞伽王。若能如是见如实见者名为正见。若异见者名为邪见。若分别者名为取二。楞伽王。譬如镜中像自见像。譬如水中影自见影。如月灯光在屋室中影自见影。如空中响声自出声取以为声。若如是取法与非法。皆是虚妄妄想分别。是故不知法及非法。增长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为如来藏。入自内身智慧境界。得无生法忍三昧

{大觉师兄注}:

对觉者而言,法与非法这个概念都是分别妄想,觉者只有一心,这个心叫做如来藏,也叫做佛的内身智慧境界,也叫做无生法忍三昧。

至此,第一品结束。我们做一个总结:

世尊通过把楞伽城给变化没了,来启发楞伽王的反思,让楞伽王悟一切景象都是幻境的道理,之后世尊又破尽一切相,而证内心实相,把代表时间的X轴彻底断裂,从而帮一切众生解脱轮回之苦。其实对于大觉师兄而已,再写下去真的是靠耐心,因为核心法义已经结束了。说的够彻底了,当然大慧菩萨刚刚登场肯定不会当路人甲,所以第二品还有大慧菩萨的800问,帮助我们进一步破尽五蕴。

不过鉴于很多师兄已经处于彻底蒙圈状态,所以,我们先写一周的《轮回纪》系列给大家压压惊。希望大觉师兄把楞伽经写下去的师兄留言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秦文龙[超话]#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霖贺峻
  • 今年Q音做了很大的数据改版,一方面具体的收藏数各种端口都读不到了,另外调整了收藏的计算规则,去重后10W收藏比以往难很多很多恭喜我们#逆流而上-Lil Ghos
  • 黄了喜欢下雨天/但是我喜欢下金币的日子/黄了的梦是清澈的/我的梦里/我梦见自己进了黄了的梦………… ~ 严小妖#旅行##在家云旅游##纪实##人像##摄影#
  • ”“不重,蛮淡的”……结果我第一口就被呛到,嚼两下接受无能吐掉了……到最后剩了好多,浪费……不好吃完全没有拍照兴趣三文鱼刺身,点评里推荐度不错,我对鱼生持不喜欢
  • 昨晚一顿鸿门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间,有人借酒行“凶”(发脾气骂人口吐芬芳),有人更甚,把原本一场虚伪的应酬变成了【真心话大冒险】。 在一片讨伐声中,我第一次看
  • 如果你不想跟他们一样进来烧光了钱就消失,先找到一个消费者的痛点,再踏踏实实拿出一款像样的好产品。当你迷茫的时候,当你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时候,来,把我们墨
  • #伯远0211生日快乐#[打call] #伯远粉丝喜欢的就是伯远#今天东榜都点了嘛~刚才有个姐妹说听老师说Town house空耳了,我上班听到TownHall
  • 我会永远记得[开学季]之前在dy上看过别人的百囍图 没想到也收到了你和弟弟亲手写的✍️ 咱就是迫不及待等你们结婚了[开学季][心]我俩领证这事儿 其实也有一点点
  • 婚姻的平顺,让我所有的逆鳞都得以抚慰,所以我挺能理解张婉婷,她自有她的意难平,在她的婚姻中所有的狼狈可能都是一些难以启齿的折磨给予的,尤其是产后“母职惩罚”带给
  • 对于博多格林特来说,本赛季双线作战对于他们的挑战很大,但是这仍然无法阻止他们的主力射手阿玛希·佩莱格里尼的超神表现,现年32岁的他在欧冠资格赛中4球1助,欧联小
  • ❤️用一个阳台来表达你的爱吧~.阳台是家中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有阳光、微风、绿植浪漫无处不在~.陪伴是不会腻的告白在这有爱又独特的一天在阳台上相互作伴拉满氛围感,相
  • 37.永远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38.我一直都相信你是天使,回不去天堂也不过是体重的原因40.你最好不要恨我,恨我的人真的太多,你又不能排到第几个41.我对你的
  • 驾趣,依托稳健强悍的实力有了如此坚实的安全保障,是时候发动车辆,感受纯电驾趣了。一汽丰田bZ4X搭载全新升级的Toyota Safety Sense3.0 丰田
  • 不用想着,诶呀,这个我们豆豆肯定爱吃,我得给我们豆豆宝宝留着,我还说要今天晚上给豆豆宝宝带好多好吃的。今天是哥哥的农历生日诶,哥哥不是故意的,豆豆宝贝是不是怕姐
  • 昨晚在乌镇见到一位老朋友,他教了我一个办法,就是每天在出差地做核酸,并且在北京健康宝上上传当天的核酸结果,这样被弹窗的概率就会很低。 与我一起参会的人已经有一
  • 当我长大后再听,觉得歌曲里描述的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我们就是那个牛仔,那些挑衅牛仔的人就好比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更奇葩的事情还在后面,因为兴业银行言而无信。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想自己的问题,不要总盯着别人如何,总是羡慕别人的辉煌,嫉妒别人的光鲜,阴暗的是自己的心
  •   设计方致远方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信乡邻·义同行”邻里互助项目首先在莲水村试点,试点期间优先选出重点服务对象,每一个组选两名志愿者,承担宣传任务和带头提
  • 演员真的打满分,太好看了吧,谭松韵好可爱,张新成好清新,宋威龙好帅气,两位爸爸可可爱爱,太可了这部剧!看过谭松韵的耿耿和今夏,看过张新成的林杨和元仲辛,没看过宋
  • #我们坐在高高的虾壳上听老虾讲过去的故事[超话]#不知道有多少虾虾能看到,[抱一抱][抱一抱]和大家分享一点心情吧[暖一下] 今天战羡又发起了新的冲击,去跨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