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一觉一梦

列子说梦

一个人活在世上,清醒的时候有八征,睡梦的时候有六候,这八征六候在一觉一梦之中构成整个人生。

八征是哪些呢?第一是“故”,人情世故;第二是“为”,日常作为;第三是“得”,名位得失;第四是“丧”,送死之戚;第五是“哀”,情愁哀感;第六是“乐”,怡乐可喜;第七是“生”,初生之痛;第八是“死”,解脱而归。这八种现象,是我们形体直接感受应验的。

六候是哪些呢?第一是“正梦”,平居做梦;第二是“蘁(惊愕)梦”,惊愕而梦;第三是“思梦”,思念而梦;第四是“寤梦”,悟道做梦;第五是“喜梦”,喜悦而梦;第六是“惧梦”,恐怖而梦。这六种反应,是我们精神感受而产生的征候。

对一件事情,如果不明白事情的始末,当事情发生时就会迷惑慌乱,如果知道事情的始末,早有心理准备,事到临头就不会害怕了,做梦也是这样。

人的身体盈虚消长,都和天地相合,和万物相应,所以阴气盛的时候,就会梦见徒步过大水而心生恐惧。阳气盛时,就会梦见徒步过大火而被燔烧。阴阳气都很盛的时候,就会梦到生杀。

肚子很饱就会梦到施舍给人家,肚子很饿就会梦到向人求取。因此虚火上浮的人生病做梦就梦见自己飞扬腾空,沉重湿气之类的病,做梦时就梦到自己被水所溺。

睡觉时缠着带子就会梦到蛇,白天看到鸟儿衔发就会梦到自己会飞。天快黑的时候做梦会梦见火光。有生病的征候做梦时就梦见饮食,忧愁满怀的人梦见喝酒,哭泣以后做梦就梦见歌舞。

子列子说:“精神有所感受就会做梦,形体有所作为就有事功。所以白天所想的晚上就梦到,那是精神和形体互相感应的结果。因此精神专致没有情念的人,晚上的梦自然会消失,这些人非常清醒而不多说,做梦也无所感觉,可以把精神和形体合而为一。古时候的真人,对他所做的事不放在心里,晚上睡觉自然不会做梦,这应该不会是骗人的吧!”

西域的南部有一个国家,疆域广大而没有界分,名叫“古莽国”。因为国远地偏,天地阴阳之气无法到达,所以寒暑四季没有分别,日月的光芒都照不到,所以不分昼夜。这里的百姓不食不衣只知睡觉,五十天才醒一次,醒来时以为梦中的情景是真实的,而清醒时所看到的是虚妄不真的。

又有一个“中央国”,位于四海中央,地跨黄河南北,横越岱山东西,长有一万多里,因位在中央所以阴阳合度,四季分明,一暗一明,界分清楚,一昼一夜,井然有度。

这里的百姓有的聪明,有的愚昧,也有的才艺高超,懂得植长万物,也懂得以礼法治国,君臣之间各有所司,通国之内的言论和作为繁多,不可计数。平日一醒一睡,认为醒来时所作所为是真的,梦中所看到的都是虚妄不真的。

在最东北角又有一个国家,叫作“阜落国”,这里土地干燥气候燠热,日月光照射之下,连禾苗都无法生长,所以这里的人民只好吃草根和野果,不懂得用火煮食,性情野蛮,常常强弱相攻伐,只求胜利而不顾大义,终日奔驰忙碌,很少休息,甚至常常醒着不用睡觉。

所以一梦一觉,哪一个真?哪一个假?不是我们可以了解的啊!

苦乐的真相

周的尹氏热衷于治产赚钱,在他手下工作的仆役,从早忙到晚,都不得休息。

有一个老仆,由于工作疲劳,已经筋力衰竭,无法生产了,尹氏却更严厉地催促他卖力工作,弄得这个老仆,白天一面呻吟一面劳动,晚上一到,倒头便呼呼大睡。

因为太累,身心涣散,所以精神恍恍惚惚,梦见自己成为一个国君,位在万民之上,总理全国事务,游宴于宫殿楼观,恣意所为,快乐无比。但是醒来后,又得劳苦,有人慰问他的劳苦,他却说:

“人生百年,昼夜各半,我白天为仆役,虽然辛苦,但晚上是人君,快乐无比,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再说尹氏,因为白天忙于俗事,操心家业,弄得心神疲惫,所以一到晚上便沉沉入睡。每天晚上都梦见自己成了他人的仆役,被人使唤,替人奔走,尽做些不愿做的事,稍不如意,就挨打挨骂,苦不堪言,常常在梦中呓语呻吟,直到天亮才解脱。

尹氏非常痛苦,就去拜访朋友想办法解脱,他的朋友告诉他说:

“你地位尊荣,家财百万,是别人所不能及,但是夜晚做梦却当人的仆役,这就是有苦有乐的人生,合于天然的运数,如果你想做梦和醒着都称心如意,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尹氏听了他朋友的话,想想这一梦一觉的道理,就把分配仆役的工作减轻了,自己也不再过分操心家业。没有多久,尹氏和老仆役都减少了痛苦。

真耶?梦耶?

郑国有一个人,到野外砍柴,半途看到一只麋鹿,就把它打死,又恐怕被人发现,就拖到庙里藏起来,还小心翼翼地用芭蕉叶盖好。他心里高兴得很,竟然忘记藏鹿的所在,后来又以为他是在做梦,所以一路上自言自语地说着这个怪梦。

旁边有人听到他的话,就按照他的话去寻找,终于在庙里找到了鹿,就把它扛回家里,告诉妻子说:

“刚刚有一个砍柴的梦见他打了一只鹿,但忘记藏到哪里了,结果被我找到,他会真的做梦吗?”

他的妻子说:

“我想是你梦见砍柴的人打了一只鹿,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砍柴的人,而现在真的找到一只鹿,是你的梦成为真的而已。”

这个丈夫说:

“既然我已得到这只鹿,何必管是他做梦,还是我做梦?”

那个砍柴人回家后,对那只鹿还是念念不忘,所以那个晚上真的做了一梦,梦见他藏鹿的地方,又梦见鹿被那个路人拿走了。第二天早晨,依据他梦中的情形去找拿了鹿的人,果然被找到,就告到士师(掌五禁之法的人)那里,士师说:

“你当初真的打到鹿,却说是做梦,后来真的做梦,却又说是事实不是梦。而他真的得到了鹿,和你争夺,他的妻子却又认为他是做梦得鹿,并没有人先得过此鹿,现在只能把这只鹿分成两半,一人一半。”

这件事被郑君听到了,郑君说:

“不知道士师会不会又做梦替人分鹿?”

郑君把这件事说给相国评断,相国说:

“梦或不梦,不是臣所能分辨的,想要真的辨清不是梦,只有请黄帝或孔丘,现在黄帝和孔丘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分辨的呢?依我看就照士师的办法好了。”

印光法师:求子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与永嘉某居士书

令友求子,拟捨百金。当令请百部感应篇汇编,以送通文理有信心之正人君子,实为不可思议功德,当获感通。
你的朋友求子,打算布施一百金钱财。应当令他请一百部《感应篇汇编》,来送给通文理,有信心的正人君子,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应当会获得感通。
又须知求子,先须从培德节欲起。印施善书,乃培德之一端,非止乎此而已。培德,当常看感应篇,阴骘文。善则随分随力而行,恶则如怨如仇而去。
又必须知道,求子,首先必须从培植道德,节制情欲开始。印施善书,这是培德的一个方面,不是只要如此就可以了。培德,应当常常看《感应篇》,《阴骘文》。是善,就要随分随力去实行,是恶,就要如怨家仇敌般去除。
袁了凡行功过格,乃认真体察,丝毫不容放过。故命本不寿而寿,无大功名而大功名,无子而有子。果能追彼芳躅,以期德日增而过日减。即不用功过格,凡了凡之所得者,令友亦当得之。
袁了凡行持《功过格》,是(对行善去恶的道理)认真体察,一丝一毫也不放过。所以他命中本来不该长寿却得了长寿,命中本没有大功名却得到了大功名,命中本没有儿子却有了儿子。果真能够追随袁了凡的善事行迹,以期望德行日渐增长而过失日渐减少,那么即使不用《功过格》,凡是袁了凡所得到的,你的朋友也应当会得到。
况彼主持报馆,握言论机关之权。凡伤风败俗之无益文字,概勿登报。凡淑世善民之格言至论,日载几则。渐摩渐染,令人日趋于善而不自知。此实大丈夫不据位而行救国救民善政之大权。具此因缘,不知如此而为。所谓虽登宝山,仍复空手而归耳。惜哉。
何况他主持报馆事务,掌握言论机关的权力。凡是伤风败俗的无益文字,一概不要登报。凡是济世育民的格言善论,每天登载几则。渐渐陶治,渐渐熏染,令大众在不知不觉中日渐趋向于善道。这实在是大丈夫不当官而实行救国救民,妥善治国的大道。具有这种因缘,却不知道如此去做。就是所谓的虽然登上宝山,仍然空手而归,实在可惜!

节欲一事,其理甚深,其关系甚大,其话甚不易说。夫天生男女,圣人法天立则,令男女居室,以为人伦之最大者。以上关风化,下承宗祧(tiāo)。岂为人日图快乐,而常以欲事为事乎。节欲这一件事,道理很深,关系重大,话却很不容易说。上天化育出男女,圣人依据天道建立法则,令男女共居一室,作为最大的人伦。是因为这件事上关道德风气,下为承继宗嗣。哪里是为了让人们每天贪图快乐,而常常以淫欲为事务呢?
贪欲之人,其精薄而无力,如秕(bǐ)种不能生芽,故难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单弱柔懦,无大树立。若能保养精神,节欲半年,待其妇天癸发后,择良宵吉期,相与一交,决定受孕。
贪房欲的人,他的精单薄而无力,如同秕种子一样不能够发芽,所以很难生子。即使生了儿子,大多没有成人就夭折了。即使有幸不夭折,也必定单薄柔弱,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如果能够保养精神,节欲半年,等待他的夫人月事完结之后,选择良宵吉日,一次交合,决定受孕。
从此永断欲事,则所生之子,不但性行贞良,欲念轻薄。而且体质庞厚,无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即经水也。经水尽后方受孕,余时多不受孕。经水未尽,断不可交。交则妇即受病成带,勿望受孕矣。
从此之后永远断除房事,那么他所生的儿子,不但性情行为贞良,欲念淡薄。而且体质厚重结实,没有胎毒、痘疹疾病等病患。天癸:就是经血。经血完尽之后方才能受孕,其余的时候大多不受孕。经血没有完尽,绝对不可以交合。否则,妇女就会受病成带,不要再指望受孕了。
人之大伦之事,岂可恶日恶时而行,故须择良宵也。礼记月令篇,记圣王于仲春,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者,令地方官声铎以告百姓也。容止,犹言动静。不戒容止,谓行房事也。生子不备,即五官不全等。世每有生子,或异人类,或形体缺损,皆坐此故。必有凶灾,言其父母,尚有凶祸灾殃,如恶病,夭寿等,不止生子不备也。
男女之间关乎大伦的事,怎么可以在恶日恶时进行呢。所以必须先选择良宵吉日。《礼记·月令篇》记载,古代圣王在二月份,春分前三天,会派人振动木铃来警告百姓平民,并说道:“将要打雷了,如果有不戒除夫妇房事的人,生的儿子有残疾,而且必定会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就是让地方官用木铃声来告诉百姓。“容止”是指动静行为。“不戒容止”说的是行房事。“生子不备”就是五官不全等。世间每每有人生的儿子,或者不像人形,或者形体缺损,都是因为这个缘故。“必有凶灾”:是说这样行房的夫妇,还会有凶祸灾殃,例如恶病,夭寿等等,不仅仅是生儿子五官不全啊。
古圣王重民生,故特注意其事,奋木铎以告之。不但震雷当忌,即大风大雨,恶星值日,及天时交节,佛圣诞期,皆所当忌。此实尊天敬圣,遵王制而敦人伦之大道。
古代圣王注重民生,所以特别注意这件事,振响木铃来普告大众。不但打雷应当忌讳,就是大风大雨,恶星值日,以及天时节气交替,佛与圣人的诞辰,都应当避开。这实在是尊天敬圣,遵守王制而敦崇人伦的大道。
惜世人概不肯出诸口,俾其子子孙孙体质,一代劣于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由欲事过度,虽不早夭,竟成衰残,无大树立。多半皆乃父乃母,不知人伦之道之所致也。乃父乃母之不知,由于乃祖乃妣之无教也。
可惜世间人一概不肯说出来,使得他们子子孙孙的体质,一代不如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者由于欲事过度,虽然不早夭,竟成为衰残,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多半都是他的父母,不知道人伦之道所导致的。他父母之所以不知道,是由于他的祖父祖母没有教导。
子女成人时,当以节欲保身等,委曲开导。父教女不便,母则无妨。能如此,方为真爱子女。而世之爱者,多皆任其纵欲,则其害更有甚于杀子女者,可不哀哉。圣人重胎教,于此致意,乃未胎而预教也。
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应当以节欲保身等话语,方便委曲地对他们加以开导。父亲教导女儿不方便,母亲就没什么妨碍了。能够如此,才是真正爱护子女。而世间的爱,大多都是放任他纵欲,这造成的祸害比杀害子女还要严重得多,实在悲哀啊。圣人注重胎教,在教导子女节欲方面加以关注,是还没有受胎就预先教化啊。



【星云大师全集3六祖坛经讲话】顿渐品第八
学道之人 尽除一切善念恶念
作者:星云大师
2019/4/6

经文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

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盘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盘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读诵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盘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然大悟,说偈云: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⑥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拄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

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

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

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茆盖头⑦,也只成个知解宗徒⑧。」

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着《显宗记》,盛行于世。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二)

译文

志彻比丘,江西人,俗姓张,名行昌。少年时,曾做过侠客。自从南北两宗分化弘教以来,两位宗主虽然不分彼此,但是门徒们却竞相产生爱憎。当时,北宗门下的弟子自行推立神秀大师为第六祖,他们恐怕五祖传衣法给六祖的事被天下人知道,于是派遣行昌来行刺六祖大师。六祖大师心中通彻明亮,早已预知有此事,就先准备十两黄金放在床座间。有一天夜里,行昌潜入六祖的室内,正要刺杀六祖,六祖从容的伸颈就刃,行昌一连挥动利刃三次,都没有伤害到六祖。

六祖说:「正义之剑无邪心,邪心用剑行不正,我只欠你的钱债,没有欠你的命债。」

行昌大惊,昏倒于地,好久才苏醒过来,向大师忏悔自己的罪过,请求原谅,并表示希望跟随六祖出家。六祖就把金子给了行昌,对他说:「你暂且离开,恐怕我的弟子们知道会加害于你。再过一段时日以后你可以改换形貌再来,我会接受你的。」

行昌遵照六祖的意旨,就在当天深夜遁逃而去。后来别投僧团出家,受具足戒,精进修行。

有一天,行昌想起六祖的话,就远道前来礼拜六祖。六祖说:「我一直都在惦念着你,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

行昌说:「过去承蒙和尚慈悲宽恕我的罪过,现在虽然出家勤修苦行,总觉得难以报答和尚的恩德,心想只有弘传佛法,广度众生,如此才能报此恩德于万一!弟子出家以来,常常阅读《涅盘经》,却不懂『常』和『无常』的意义,请和尚慈悲,为我解说。」

六祖说:「所谓无常,就是佛性;所谓有常,就是一切善恶诸法的分别心。」

行昌说:「和尚所讲的,和经文完全相反。」

六祖说:「我所传授的是佛所印可的佛法,怎敢违背佛说的经义呢?」

行昌说:「经中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说是无常;善恶一切诸法乃至菩提心都是无常,和尚却说是常,这就和经文相违背了,使我对这问题更加疑惑不解。」

六祖说:「《涅盘经》,我过去曾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过一次,就为他解说经中要义,没有一字一义不与经文相契合,就是现在为你说的,仍然没有不同。」

行昌说:「我的见识浅薄愚昧,希望和尚慈悲为我详细开示。」

六祖说:「你知道吗?佛性如果是常,还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直到穷尽无量劫,也没有一个人会发菩提心。所以我说佛性无常,正是佛所说的真常道理。再说,一切诸法如果是无常,那么一切诸法就都有自性去接受生死,而真常的不生不死之性就有所不周遍。所以我说一切善恶诸法都是常,正是佛所说的无常真理。佛陀是因为凡夫外道颠倒执着无常为常,那些二乘人又执说真常为无常,如此凡夫二乘共成八种颠倒见,所以佛陀在涅盘的了义教中破除他们的偏见,从而明白说出涅盘所具的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四德。你现在依经文的字句言辞而违背了经典的真义,执着有断灭现象的无常,以及固定不变的死常,而错解佛陀最后教诲的圆妙深意,这样纵使阅读千遍经文,又有什么益处呢?」

行昌忽然大悟,说出一首偈子:「因为有执守无常的心,所以佛说涅盘有常性。不了解方便去除执着,如同春池里捡取石砾。我现在不假任何功用,佛性自然得以显现在面前。如果不是大师相授与,我自己也无所谓获得。」

六祖说:「你现在已经究竟彻悟了,应该名叫志彻。」志彻听了,向六祖顶礼拜谢而退。

有一童子,名叫神会,是襄阳姓高人家的子弟。十三岁时,从荆南的玉泉寺来参礼六祖。六祖说:「善知识!你远来辛苦了!有将根本带来了吗?如果有将『根本』带来,就应该认得主人公,你不妨试着说说看。」

神会说:「我以无所住心为根本,『见』就是主人公。」

六祖说:「你这个沙弥讲话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呢?」

神会于是问道:「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呢?」

六祖用拄杖打了他三下,说:「我打你时,是痛还是不痛呢?」

神会回答说:「也痛也不痛。」

六祖说:「我也见也不见。」

神会问:「怎样是也见也不见呢?」

六祖说:「我所见的,是常见自己内心里的过失,但是不见别人的是非好坏,所以说也见也不见。你说也痛也不痛又是怎样的呢?你如果不痛,就和木石一样;如果痛,就和凡夫一般,会生起瞋恨心。你前面问的见不见是二边见,痛不痛是生灭法,你连自己的自性都还没有见到,还敢这样作弄人!」

神会听了这一番话后,就向六祖顶礼,忏悔谢罪。

六祖又说:「你如果心里愚迷,不能见性,可向善知识问取见性之路;如果心有所悟,就是自见本性,可以就此依法修行。你既自己愚迷不见自己的心性,却反来问我见与不见。我见性,我自己知道,岂能代替得了你心中的愚迷?你如果自见本性,也不能代替我心中的愚迷。为什么不去自知自见,却来问我见与不见呢?」

神会听了,再向六祖顶礼一百多拜,请求大师恕罪,从此服侍六祖,不离左右。

有一天,六祖对大众说:「我有一样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没有名也没有字,没有后也没有前,大家还识得么?」

神会挺身而出说:「这是诸佛的本源,也是我神会的佛性。」

六祖说:「已经跟你说没有名没有字了,你还叫它作本源佛性。你以后即使有个茅蓬存身,也只是个将佛法作知解会意的人。」

六祖大师示寂后,神会前往京城、洛阳弘扬曹溪的顿教法门。着有《显宗记》,盛行于世。

六祖眼看各个宗派的人问难佛法,都心存不善,于是就把他们集合到座下,怜悯地对他们说道:「学道的人,对一切善恶念头都应当尽行除却。当善恶都不去思量的时候,这种境界无以名之,假名为自性,这无二的自性,就叫作真如实性。在真如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就应该见到自己的本性。」

大家听完六祖大师的一番开示后,都虔诚顶礼,请求事奉六祖为师。

注释

⑥取次:随便、草率。

⑦有把茆盖头:有个茅蓬(草庵)可以存身。

⑧知解宗徒:谓以佛法作知解会的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南无阿弥陀佛[超话]# 「万劫千生得此身,尔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因此,今生要赶快抓住机会,把佛法学好,把世法看淡。要真正发心真心修行,除了真心修
  • 所以國父所言革命尚未成功,成了契機,因為今天沒有當時推翻滿清時,同心的同志呀!是以此次用百年因果,眾生集體所造之孽因,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來演義大破相法,是前
  • 4⃣事业:‮于对‬八大行业‮业或‬务和销售,‮关公‬,升职加‮,薪‬收入暴‮,增‬做生意的朋友特‮有别‬助你更上‮层一‬楼,扩大客‮消户‬费,扩大市场销售,日‮
  • #美食分享##吃遍全世界##随手拍##不可辜负的美食##火锅# 『蓝咖啡·LAN COFFEE』蓝咖啡❓蘭咖啡❓傻傻分不清楚位于益健路 来富岛大酒店对面一楼咖啡
  • 浠[懒得理你]栨案杩滅湅涓嶅埌濂逛細瀵傚癁鐨勬牱瀛愶紝鍥犲ス韬竟姘歌繙閮芥槸浜哄ご娑屾秾锛屽ス鏄澊铦朵篃鏄姳锛屾€荤埍绌挎鍦ㄤ汉娼腑澶箰姝や笉鐤诧紝
  • #武汉日夜首映# 武汉的日夜,是中国人共同的记忆,纪录电影《武汉日夜》是中国人坚强和善良的见证。#武汉日夜首映#武汉的日夜,是中国人共同的记忆,纪录电影《武汉日
  • 他想:“水中的金块到底在哪里呢?他想:“水中的金块到底在哪里呢?
  • 年运来啦✨小姐姐今年劫财很厉害,我告诉她今年可能会比较破财,花钱的地方有很多也有可能是被身边的朋友借钱,今年借钱出去的话是基本收不回来的没想到小姐姐说真的有个朋
  • 是被捧上天也独存一颗本心的存在,是剔透的折射着奇异光彩的大自然铸造的艺术品,但是它坚硬,不易碎。通透,纯净,无杂质,却也是奢华的代名词。
  • 接下来要专心准备八省联考啦 寒假我来了!突然想吃火锅 跟燊哥去了超市买肥牛羊肉鱼豆腐金针菇生菜丸子蟹柳 然后去了天母蓝鸟买了重奶酪临走前经过肯德基又去买了翅桶.
  • 经现场控制、了解情况后,依法将违法行为人陈某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询问。1月12下午15时许,违法行为人陈某到富拉尔基区北兴街道某社区办理平安码解码相关事项,该人翻越
  • 按完我都打算回家了,心想这个技师不错,下次还点你钟,教练说,好了现在我们再来试试刚刚的动作,你来感受一下肌肉的发力感会不会不一样?哦原来我在健身房教练我想撸铁,
  • 这个世界,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能挽救爱情的,也只有你自己!
  • #这也是我能磕的吗# 今晚好甜 我要发一发今晚是小b生日 晚上吃火锅的时候 老大就一直想着去给他拿蛋糕 讲了三次 小b自己都不记得(所以到底是谁要定蛋糕的[悲伤
  • 跟小伙伴打了一晚上王者,终于躺到了星耀[泪]完事儿我饿了,妈妈煮了螺蛳粉,吃了一个小时,姐妹说想换工作,抑郁了,开导她:什么都不如自己开心。#王者荣耀[超话]#
  • 桃子来给小伙伴们分享几种眼睛的类型 新月形双眼皮——头和眼尾处和眼睛的距离较窄,中部最宽,形状弯弯的,适合圆脸姐妹,如赵丽颖 扇型双眼皮——和“桃花眼“非常像,
  • 不仅作为歌手,金在中在电影界也备受瞩目,他丰富多彩的表演总是生动地表现出不同形象的人物,时而温柔时而激烈的姿态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的金在中虽然已经35
  • 在报道世界全民医疗现状时,经济学人也用到了这个词:[微风]At least half the world is without access to what t
  • 岁月的风霜,让我们懂得了坚强;人生的艰难,让我们学会了忍受。人的一生,谁也不会永远平稳,一直繁花似锦。
  • 对于为什么派不会游泳的民警去救援,为什么没有专业的救援设备等一系列疑问,需要更全面深入的调查,不能仅凭远远的围观,仅看网传的视频,就否定民警的态度、行动,先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