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借湄公河水对付中国#【独家披露:#美这样借湄公河水对付中国#】蜿蜒的澜沧江—湄公河就像一条纽带,把中国和湄公河流经的东南亚五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澜湄合作的良好状况让一些西方国家“坐不住”了,“中国大坝正在摧毁湄公河”“中国大坝造成东南亚地区国家缺水”等论调不断以研究机构“成果”的面目见诸西方媒体。其中,受美国国务院资助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自2020年年底启动以来,不断炒作中国大坝对下游地区造成“负面水文影响”。《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由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及水资源检测机构“地球之眼”共同负责运营的项目,正在配合美国政府编织有一条从数据监测到政策影响的完整对华攻击链,而其核心目的就是将湄公河水当成武器,破坏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

“大坝监测”成抹黑中国“证据”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3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5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湄公河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路桥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区域总人口约3.26亿。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围绕这条大河,流域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水电开发。其中,在湄公河干流上开发的水坝主要集中在上游中国境内,共11座水坝,这些水坝成为了以史汀生中心和“地球之眼”为代表的美国智库、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关注重点”。

2020年12月,由史汀生中心牵头组建、“地球之眼”为合作伙伴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正式启动,并在形式上仿照美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为插手南海问题而启动的“亚洲海事透明倡议”。该项目的在线监测平台利用遥感、卫星图像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手段,获取所谓的自然流量,即推算无上游中国大坝条件下的天然流量。该平台收集湄公河流域的水坝信息、流域温度、湿度和降水信息,记录中国澜沧江梯级水库动态,通过美国国防气象卫星监测收集湄公河流域地面信息,并通过算法转化为清盛断面(泰国清盛水文站为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后的第一个水文站)的水位数据。此外,史汀生中心还建设了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项目追踪监测平台,监视的内容主要是能源、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全面信息来源。

“湄公河大坝监测”目前以每周更新的频率发布11座中国大坝的水文水位监测数据,但其所发布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无法真实反映当地水资源可用性的总体趋势。清华大学一个研究小组近期对“湄公河大坝监测”发布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着大量错误。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小湾水库水位在2020年三个时间段的监测数据为例,“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所采用的卫星遥感方式监测到的数据,和实测水位的升降情况产生完全相反的结论,误差高至3到10米不等。清华大学研究人员认为,“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对于相关水库水位和储量监测结果与实际水位误差也较大,特别是对于狭长的水库。

虽然存在严重失真,但在“科学研究”的幌子下,“湄公河大坝监测”发布的数据对一些外国政客和媒体而言却格外“好用”,尤其是“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等反华媒体,更是将“湄公河大坝监测”的数据和报告作为炒作渲染“中国大坝导致湄公河流域干旱”等话题的“有力证据”。

5个课题编织对华“攻击链”

2020年底启动的“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只是史汀生中心与“地球之眼”相互配合,围绕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大打“水舆论战”的一部分,背后则是一场谋划已久、布局广泛的“湄公河大棋局”。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汀生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一家较为知名的国际问题智库。2019年,该中心东南亚项目主任布赖恩·艾勒出版了《湄公河最后的日子》,从葡萄歉收、旅游经济损失、淹没区居民拆迁、流域干旱、居民饮用水安全和河流垃圾增多等多角度无端指责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坝损害下游国家利益。

这本厚达384页的书也拉开了史汀生中心借湄公河水资源问题对华发起密集攻击的序幕。事实上,在2016年至2019年间,大量国外媒体已经在美国相关智囊机构的引导下不断发布湄公河上游水坝对下游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报道,但仅限于毫无科学证据的鼓吹。而史汀生中心与其合作伙伴“地球之眼”的入局,为此类炒作和抹黑提供了所谓的“科学依据”。

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湄公河遭受到百年一遇的旱情。借此时机,受美国“湄公河下游倡议”资助,“地球之眼”发布《自然条件下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监测》报告,声称中国在湄公河上游建造大坝影响水位高度和自然流量,并将2019年湄公河下游干旱归咎于中国在澜沧江上的水坝蓄水。紧随该报告,史汀生中心于2020年4月14日在其网站发表了《中国如何关掉湄公河的水龙头》,不仅对“地球之眼”的报告结论大为支持,还提出许多煽动性观点。例如:“在2019年长达6个月的雨季中,中国大坝完全阻止了泰国清盛县测量点的水位上升”;“中国将水资源看做有主权属性的商品,而不是可以与下游国家平等分享的资源”。此后,史汀生中心还在美国《外交政策》上发文《新证据:科学表明中国大坝正在摧毁湄公河》,进一步指责中国正在摧毁湄公河下游的水资源供给。

尽管湄公河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湄公河环境资源与能源系统伙伴关系”不久后就指出“地球之眼”报告存在数据选择不科学、模型中的因素太少等问题,导致结论不实,但由于报告为炒作湄公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美国政客和媒体迅速跟进。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就曾宣称,“地球之眼”的报告结果令人担忧,并无端指责“中国上游的大坝运行已单方面改变湄公河流量,对流域沿岸数千万人的生计造成灾难性影响”。

随着2020年12月史汀生中心与“地球之眼”正式开启合作,启动“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一条针对中国的攻击链也逐渐形成。《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只是史汀生中心涉及湄公河的5个研究课题之一,其他4个分别为“湄公河流域连接”“湄公河基础设施追踪”“湄公河政策”项目和“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1.5轨道政策对话”。上述5个课题层层递进,以“湄公河流域连接”作为切入点,以水坝监测和基础设施追踪作为工具,在收集所谓“信息”后,再炮制所谓的“科学证据”,为美国提供反华素材,服务于美国的国家战略,并企图影响区域国家的外交政策。

《环球时报》记者在梳理史汀生中心湄公河项目合作伙伴、资金支持者等方面信息后发现,一个以湄公河相关话题为核心、渲染“中国威胁”的“小圈子”已经形成,其中既包括“地球之眼”、国际环境管理中心、美国国际开发署、亚洲基金会等机构,也吸引了《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和旅居国外的所谓水利专家王维洛、泰国大学老师猜那龙·瑟他赛等人,通过发布偏向性的文章和观点“带歪节奏”。

史汀生中心还与美国东西方中心、“国际新闻机构”等智库或非政府组织合作,为“湄公河大坝监测”项目宣传造势,在东南亚国家招募所谓“独立记者”,旨在针对大坝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和社区问题开展调查报道。每名参与项目的记者,可获得3000美元的补助。

故意制造“湄公河水舆论战”

无论是史汀生中心、“地球之眼”,还是与它们配合紧密的政客、媒体和各类组织,炒作湄公河水资源话题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关注相关国家的发展建设和人民福祉,而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介入湄公河地区事务。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以及中国在澜沧江进行水利水电开发,美国又开始重视湄公河水资源议题。2009年,奥巴马政府在“重返东南亚”的大背景下高调“重返湄公河”,并于同年与老、泰、柬、越建立“湄公河下游倡议”,2012年美国又将缅甸正式纳入该倡议。2016年3月,中国与湄公河国家正式启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后,美国又开始针对性地调整“湄公河策略”,将水资源列在新调整后的“湄公河下游倡议”中的第一序位、继续炒作“中国水坝威胁论”“中国环境破坏论”。2020年,特朗普政府与湄公河五国、东盟秘书处建立“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虽然特朗普政府时期对湄公河水资源项目的实质性投入不及奥巴马政府,却发动低成本的对华“湄公河水舆论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史汀生中心和“地球之眼”开始“登场”。

2021年2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表示,拜登政府将继续沿用特朗普政府资助设立的各类监测工具,继续关注湄公河上游中国的一举一动。2021年8月24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新加坡时宣称“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是美实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对华进行遏制的重要战略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21年,美国政府向“湄公河伙伴国”提供了超过43亿美元的双边和区域捐赠援助,其中近40亿美元来自美国国务院和国际开发署,大部分流向各类非政府组织。

美国的“湄公河水舆论战”的手段和图谋路人皆知,也引起相关国家的反感。近年来,澜湄六国水利主管部门一直重申要加强协商对话、经验交流、项目合作,增进互惠互信,进一步提升澜湄水资源合作水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就相关问题作出回应——2019年以来,美国不断炒作湄公河水资源问题,故意制造热点,挑拨地区国家关系,破坏澜湄合作气氛。

长期研究水外交与澜湄水资源合作的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美国已将“水舆论战”从早期的经济与生态领域提升至“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并借助智库、媒体与非政府组织“三频共振”,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水舆论攻势”。美国一方面意识到其早年所主导的“湄公河下游倡议”乃至升级后的“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在机制成员构成与发展力度上有所不足,另一方面又心有不甘,欲通过“国际化”湄公河议题,借机围堵和打压中国。张励认为,美国将湄公河打造为“中美对抗新战场”不符合流域六国的共同利益,也无助于水资源问题的根本解决。(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胡雨薇 白云怡)

张嘉译:1970年出生西安,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都在煤炭科学研究院工作。
他从小不喜欢文艺,只喜欢玩,每天和小伙伴们疯来疯去。他从来没想过当演员。
他舅舅是先电影制片厂的制片,17岁那年,电影学院在西影厂招生,他舅舅鼓动张嘉译去试试。
期初张嘉译不愿意去,舅舅告诉他考场会很热闹,很多人在表演,于是张嘉译抱着好玩的心态去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张嘉译竟然考上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张嘉译,有点不想去,为了不让家人失望,硬着头皮走进校园。
他刚进入北电时,因为性格敦厚,看到女生都不敢说话,更别说一起搭戏了,因此,他只能客串一些小角色。
在学校里,老师对他曾多次说过:
“你的形象很受限,毕业之后可能没有演主角的机会,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演员最终目标是做表演艺术家,这需要很大的毅力”
然而,张嘉译不仅是听进去了,还是这样照做的。
张嘉译21岁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
他选择留在北京发展,可因为形象问题常常碰壁,不得已只能回老家了。
回到老家后,常常去跑龙套,但是跑龙套基本没什么收入,连基本的生活都是问题,全靠父母接济。
这种生活维持了9年。
30岁后,张嘉译不想过继续啃老的生活,于是选择再次北漂,到北京后他住着地下室,在剧组里跑龙套、打杂,找演戏机会。
那时候,他认识了一个编剧,编剧给了他一个难得的机会,出演一部电视剧《帕米尔医生》的主角。
这部剧对张嘉译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并在这部剧里认识了第一个女朋友杜珺,而杜珺正是那位编剧的女儿。
两个人因戏生情,后来得到女方家人的同意后,张嘉译向杜珺求婚,杜珺也答应了他的求婚,那年他31岁
婚后,两个人恩爱没多久便开始矛盾重重,感情也随着争吵淡化了。
且在杜珺看来,张嘉译能够演戏,全是父亲提携的,甚至会在节目中讲自己家给张嘉译的恩情。
张嘉译感觉受到了屈辱,女强男弱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结婚才两年,二人便离婚了,
之后不管是怎样的戏,只要能露脸,他都会去,武打戏也是真摔。
2004年时,张嘉译参演电视剧《国家使命》,在剧中和当时有名的女演员王海燕演夫妻。
戏中王海燕有大量的台词,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她把剧本拿回家,背词到深夜。
结果第二天拍戏时,张嘉译却去找导演讨论,可以把那段台词删掉,导演觉得张嘉译的建议不错,于是同意了删除。王海燕知道后,一肚子气,便十分讨厌张嘉译。
之后随着拍戏两个人的深入交流,她发现张嘉译这个人,除了拍戏爱较真外,生活上很随和,而且特别真实,慢慢的二人变成了朋友。
张嘉译其实在拍戏过程中就喜欢王海燕,但他一直不敢说。
这里要单独介绍一下王海燕,代表作有《天下粮仓》《誓言无声》《金婚》等等,她获得过金鹰江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在当时王海燕的名气是比张嘉译要高。
在感情上,王海燕也曾有过一次婚姻,据说对方是身价百亿的老总,两个人离婚后,王海燕得到24亿分手费,那时的王海燕被人称为明星中的女富豪。
然而一次表白机会来了。
一个朋友过生日,王海燕喊张嘉译陪着去买礼物,选好礼物时,王海燕也喜欢上了那个礼物,但是她没有买。而在王海燕生日的时候,张嘉译突然拿出那个礼物,她当时特别感动,王海燕说谢谢,张嘉译说:“别客气,毕竟我们是夫妻”。这层窗户纸就被这样捅破了!
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用了三年时间。2007年,他们在西安举行了婚礼。
那一年,张嘉译37岁,可能年龄大了,他格外珍惜这段感情。
结婚2年后,张嘉译凭借《蜗居》中饰演的“宋思明”,一夜之间爆火,特别受群众们追捧。之后张嘉译的片约不断。
一直渴望拍戏的张嘉译,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事业上。王海燕为了支持他的“演员梦”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做他背后的女人,全心照顾家庭。
张嘉译在妻子的支持下,所有电视剧演员能拿的奖项,他都拿过了,成为家喻户晓的“男神大叔”。
张嘉译曾在一次采访中,高调说自己是个“妻管严”。提到王海燕,他都是一脸的满足和自豪,称妻子很有文艺感。
2010年两个人结婚的第三年,他们迎来了宝贝女儿。
生女儿的时候,王海燕已经41岁,医生当时告诉她高龄产妇危险很高,但她选择生下来,因为女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王海燕在怀孕期间,张嘉译也特别紧张,他推了很多戏,抽各种时间来陪伴和照顾妻子。
女儿出生后,他每次出门拍戏都要在现场和妻子连视频通话,仿佛看看妻子和女儿就得到了最好的满足。并且他用一家三口的照片来做手机桌面。
主持人李静曾在《非常静距离》中,调侃张嘉译,他说太娇惯女儿
可没想到他霸气的回答道:“我肯定惯着她,我不惯着她谁惯着她。”
张嘉译也许就是转身遇到真爱,王海燕为他高龄生女,而他也很宠爱王海燕,并把所有的财政都交给她,自己的零花钱,都是找妻子要。
他曾自我点评说,自己是一个不太懂浪漫的男人。他曾经拍过一部叫《一仆二主》的电视剧,而在他的生活中,他也确实把自己活成了“一仆二主”:
张嘉译仆,而二主分别是太太和女儿。
他说自己不太懂浪漫,可其实他已经把所有的温柔和浪漫都给了妻子和女儿。
转眼之间,他们这样生活15年,可他们的感情,一直像刚开始一样那么真实,没有一点的做作。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经营婚姻。
15年后的张嘉译,50周岁了,如今的他,苍老的让很多粉丝心疼,他因为年轻时拍打戏,都是真正摔出来。
之后被查出强直性脊柱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张嘉译拍戏时都是弓着背在走路,这虽然不是什么绝症,但这种病不太容易好,属于慢性,而且疼起来时无法承受。
因为病痛的折磨,张嘉译宣布了退出娱乐圈,很多网友表示不舍:
“真的是太突然了,真的只能翻看经典了。”
“希望嘉译老师尽快好起来,我们等待你的复出。”
相信张嘉译也有很多不舍和无奈吧!希望他的身体可以战胜病魔。

【疫下新清明 | 24岁女入殓师:为逝者化妆,替生者疗伤】知乎上有人问: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是什么?有人回答:入殓师。的确,当你做了这一行,就意味着你要失去很多东西,很多人不愿意和你来往,聚会、酒席不肯邀请你,甚至连亲人都可能“嫌弃”你。可是换个角度想,这份职业虽然让很多不理解的人害怕,但也令人感到温暖。24岁的王小茶就是这样一位入殓师。在这个疫情笼罩下的清明节,她的故事,有点特别。
  
她的祭奠:帮别人的奶奶化好妆,告慰自己的“奶奶”

在殡葬业的众多从业人员中,王小茶是年轻一代殡仪工作者的缩影,也是中国稀少的“殡葬专业”毕业生。现代殡葬行业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封建迷信文化的糟粕,也不再是令人敬而远之的边缘职业,年轻的从业者们在用行动诠释着现代殡葬观念。

王小茶是云南女孩,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现在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工作。她打理着中心的日常工作,有时是入殓师,有时是缝合师,有时是墓地销售,有时还是心理咨询师。

王小茶出生在云南的乡村,在村里,有位邻家的奶奶对她特别好,如亲奶奶一般。

去年5月离开家去工作时,她像往常一样抱了抱奶奶,便去了湖北,没想到这一道别就是永别。今年,远在云南的奶奶因为胃癌去世了,相隔2000公里的王小茶想要回家奔丧,但因为疫情原因,来不及了。

王小茶只能通过和家人视频的方式,在小屏幕中见到了奶奶出殡的过程,这也是她最后一次看到奶奶。

两天后,王小茶在工作中,处理的是一位因车祸离世的老人的遗体,这位老人与她的奶奶同岁。因为车祸,老人的遗体有所残缺,王小茶为她进行了缝合,再穿衣出殡。通常结束入殓工作后,工作人员会在车间里集体向遗体鞠躬5秒,但是这天,王小茶弯下身子,深深地鞠躬了很久。“那一瞬间,好像把对村里奶奶的思念都寄托在了这位逝者身上。”王小茶说道。

王小茶处理的这位逝者,经过简单修复、化妆后,将最后也是最好的一面呈现在亲友面前。“入殓的意义就在于让逝者美好的样子永远在亲友心中存在。”王小茶说,入殓师这份职业,与其说是在给遗体整理仪容仪表,不如说是为了安慰生者。就像有句话说:入殓既是生者的最后道别,也是逝者的洒脱上路。
  
她的工作:让离去的人散发最后的美丽

除了日常的入殓工作外,王小茶还会在工作的同时为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8岁女孩菁菁(化名),父亲因心梗而突然去世,她久久不敢到大堂见爸爸最后一面。“爸爸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他一定很难受。”菁菁对王小茶说。孩子表示,自己从电视里看过人发生心梗而死去的情节,面部的狰狞模样让她觉得很害怕,也怕这种模样出现在爸爸的脸上。

但菁菁如果不最后见父亲一面,那么父亲火化后就再也没机会看到了。王小茶考虑到这一点,走到菁菁身边,告诉她:“爸爸没有离开呀,除非你忘记了爸爸,那才是真的离开。”她陪着孩子聊了很久,才让孩子明白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她说,亲人们在参与死者入殓的时候,无疑是一个彻底释放哀思、表达怀念的过程。入殓师们为逝者化妆,让冰冷的尸体散发最后的美丽,不光令逝者带着美好的一面归于平静,能够体面、有尊严地走,同时也让那些和挚爱之人分离的亲人都能够记住他们最美丽的一面。

到了安葬那天,菁菁捧着照片,乖巧地跟着行进的队伍走着。突然,她拉起王小茶的手,眼泪慢慢流下来,但没有哭闹。
  
她的理想:认认真真地让生者和逝者告别

王小茶工作时,也会遇到一些不同的情况,比如那些在生前选择遗体捐献的逝者,他们离世时不少家属会比普通的家属更加难过,因为他们连火化的机会都没有。但是王小茶却觉得,死亡有时是向死而生,而不是凋零。“遗体捐献者往往能够挽救一个家庭。”她说道。这样的离别,是为了更多的欢聚。

是的,离别。最近,因为MU5735空难,让王小茶对离别这件事情越来越有感触。受过专业训练的她,特别期望能够通过某种技术将逝去亲朋的最后一面重塑,认认真真地让生者和逝者做一次告别。

现在,王小茶工作的地方也会帮逝者整理一些影像资料,剪辑成片供亲友哀悼,以弥补最后一面的缺失。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以后自己有能力了,要开设一家专门给家属进行心理辅导、还能还原告别现场的机构。
  
她的执着:从不忌讳对职业产生质疑

在网上有很多关于“入殓师”的讨论,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这个职业——“每个月给我100万,我也不干!”“魂都得吓出来!”“干这一行,胆子得多大啊……”

而很多人也无法接受爱人干这个职业:“想想每天晚上抱着你的那双手,平时都在摸……就接受不了。”

面对这些非议,王小茶非常理解,她告诉记者,常常会有人听说自己是殡葬从业者而不和自己握手,而她却觉得自己的工作十分有意义。

王小茶小时候在村中目睹过一起车祸:当时一辆客车从山路上翻下悬崖,车上几十人中,只剩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生还。警察赶来,就在她眼皮下从山石缝隙间搬运着尸体。这是王小茶第一次感觉到生命的脆弱。

对她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家人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父母担心的只是她独自一人工作时会不会害怕,而不是因为忌讳而对她的职业选择产生质疑。

“入殓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礼仪,也是对人生命的尊重与惋惜。”在异乡打拼的王小茶还通过殡葬服务,和曾经的逝者家属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在打理逝者遗体和一些事务的时候,往往最能与家属产生共鸣的就是我们,但是出于职业素养,我们不能把情绪过多地表达出来,在事后,家属最感激的也是我们。”

王小茶说:“我见过很多因为意外去世的逝者,明天和灾难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想见的人就要去见,想做的事就要去做。”#疫下新清明# #清明节#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朱泓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后来发现,这是个多级思维的事,你在底层考虑这个,也会被地下室的人套娃——你总是反着来,旁边的人也猜你会反着来,于是他也反着。当下到底下的是金雨还是酸雨,到底人们
  • #观夏[超话]##醒图[超话]##plog博主日记# 今天真的偶然间遇到的观夏太神奇了就是刚刚因为朋友送的昆仑煮雪和这个牌子有了connection就在路上遇到
  • 【【心有林新】心有玥公子】世界那么大,相隔千万里,相见难别亦难,世界那么小,你前面走着,回头他在身后,心是那样大,可怀天下,可渡苍生,心是那样小,除你以外,无处
  • [em]e400705[/em]黄牙、黑牙、烟牙、茶牙、水渍牙、氟斑牙、四环素牙、咖啡呀、红酒牙、槟榔牙、牙龈出血、牙齿发炎、牙渍、牙结石、口臭[em]e400
  • 四月碎碎念[照相机]1.来沈阳看小吴爸爸妈妈啦 叔叔阿姨都特别好 每天都很开心 嘻嘻嘻很感恩被大家宝贝着[心]2.单位领导很好啦 给我休了年假还连着清明节假期
  • 我怎么能不害怕?我怎么能不害怕?
  • 我也是#外卖#vip当然 #为了环境 #为了减少塑料尽量减少订外卖 就像之前塑料一样 堆积在我身体里的不好的影响都去哪儿了...在我身体里会原封不动地转来转去…
  • #JENNIE[超话]# 时尚天花板『亚洲唯一』明星拥有蓝血顶奢成衣➕珠宝双线全球广告⚪️『亚洲唯一』顶奢CHANEL两系列➸Coco Neige/Coco C
  • )我的熊孩纸们(图四)我其实一直对他们散养来着(?(她一直想次!
  • 我TM……有没有考虑过不磕cp的人,而且我还被突如其来的剧透甩了一脸,我真的是服了[吐]等了八年终于知道医生的名字,结果还是姓苏……扶苏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医生
  • 还有一个层面就是,未来的价值主体,其实会进入“1392781规律”的,这个规律我放在最后面专门解释,以前我已经分析过《13927定律》今天完善这个概念。 五、
  • 我不知道什么可以磨平我身上的刺,#钟辰乐保二争三# #钟辰乐魅力奶爸# 唉呀妈呀,钟辰乐可不就是:带妹打游戏毫无畏惧! ​简单喝点生发剂拒绝❌过期花大厅安利只要
  • 如意家儿科杨艳主任说:“每次陪同孕妈分娩,就像是等待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样,每次看到可爱的宝宝,我都无比开心!”03每日查房,守护宝宝健康,教授育婴知识孕妈住院期间
  • 每一层都由一个∞形状构成,围绕中心电梯可以自由旋转,这种结构保证了它可以自由生长,只要你通过无限∞世界节点的审核,你就可以在无限∞世界任意两层之间再造一层,或者
  • 若是赶上非满月的晴天夜晚,还可以在村子附近观星看银河超浪漫呀~攻略: 「交通」成都 - 小金(班车) - 玛嘉沟班车票可在四川汽车票务网购买。7、【海螺沟若丁山
  • 他的身材和性格实在是太适合当男朋友了吧!不少人也笑言:当年张一山根本没做到整容式长大,现在虽然帅气,但还是和小时候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 我以为我的28岁会工作稳定 收入可观和喜欢的人去看山河 大海 日落 余晖可没想到 谈婚论嫁已致眼前却还在路上寻找自己不确定需要多久 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可总要为自
  •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国籍,6月29日从美国到达北京首都机场,海关经健康筛查并进行核酸检测后,经闭环管理送至集中隔离酒店,7月2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诊断
  • 美丽的青春永远植根于人们的灵里,只要你的不老,你的青春就会永驻,你的人就不会老,青春是一种态,需要我们时时刻刻去发掘,懒惰消沉的人即使是二八年华,不去用去擦亮青
  • 我宁愿每天通勤3小时我也要好好的把关!我宁愿每天通勤3小时我也要好好的把关!